时间:2023-03-13 11:23:24
序论:在您撰写电子技术基础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理工院校电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其由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组合形成。对后面课程的学习必须将这门课学好。相比于传统的的院校学科,这门课相关的技术发展的非常快,这使得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数字视野拓展开来,在教学中网络则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毕竟在信息量方面,网络有着无可比例的优势。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以说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优势所在,这几年高校的扩张使得学校的实验设施方面无法得到满足,这可以通过课后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与在课堂中运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讲课进行改善。而且高校改革压缩了教学的时间,这使得学校必须将课堂效率进行提升,而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素养方面,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拥有很强的信息接收以及适应能力,因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进行开展的。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学科,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结合更加的容易。
2.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原则
丰富多彩是整合课程最突出的优点,因而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相关的理论进行借鉴,通过联系二者的结合点,用系统的手段将教学系统中的学生、老师、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做到协调的一致性,从而将各种因素的优势发挥出来。课程整合的成功在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教堂教学与管理、教师备课、师生关系等等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与对成功经验的借鉴,整合二者的原则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遵守:第一,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二者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依旧是课程本身,这是无可争议的。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个体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被改变,必须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进行强化。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对象,要以任务为主体,不能做到随意的更改。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使得天然联系的二者的优势被削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来说,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传统教学的优势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导致改革教学模式而废掉。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就是服务教学,目标就是将教学目的达到,不可做到本末倒置。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可以发现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优势要进行保持,这是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进行整合所需要遵守的。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过程中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肯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老师的作用不可能由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而且在整合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老师不仅要在授课能力方面过硬,还有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二者还要有效地结合起来。当然,在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强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必须明确,同时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做到充分的发挥。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进行适应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帮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抵触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寻找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寻求帮助。就像老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仅仅出题目,余下的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帮助的作用。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3.结语
论文摘要:在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并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及技术优势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武警指挥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具有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新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我院于2003年在本科学员队首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于2007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该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教材、仿真实验、在线测验三部分组成。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运用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促进相关课程知识前后连接
《电子技术基础》在武警指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并为《军事高科技》和《武警基层常用技术装备器材》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可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方便、配置灵活的优势,加强前后相关课程的知识连接。
二、利用网络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武警指挥专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员除了掌握各种电路与器件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外,还应具有将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中典型电路相结合的能力,这与地方工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和定量计算有一定差别。学员在学习中也普遍表现出对电路实际应用更感兴趣的现象。为了使学员学有所用,教员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部队装备的相关案例,然后将它们融入网络课程中,增强课堂讲授与部队实际的联系。电子技术在部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员应随时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补,吐故纳新。
三、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员易于接受的具体现象
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加载。其中常用的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相对于传统教材的文字与静止图像,网络课程拓宽了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能有效加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授课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例如第5章《半导体器件》中的二极管及三极管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学员若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简单的原理图进行学习,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原理就显得比较困难。而网络教材内容如果只做书本的翻版,这也将丧失网络课程在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网络教材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了相关演示动画,详细地描绘出电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学员普遍反映比书本教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
四、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作为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可以使学员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学时限制,我们只选取了6个实验内容: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动态电路RC充放电、单管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传统实验所需器材的价格较为昂贵,并且部分实验效果也不直观明显。基于这两个缺点,我们改革了实验课教学方式,通过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sWorkbench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替代了传统实物实验。EWB软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运用图形界面可以很方便创建电路,并且还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使用该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既解决了购置高档仪器以及大量元器件之难,又避免了仪器被损坏等不利因数,还使得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学员易于接受。超级秘书网
五、运用在线测验适时反馈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理工院校电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其由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组合形成。对后面课程的学习必须将这门课学好。相比于传统的的院校学科,这门课相关的技术发展的非常快,这使得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数字视野拓展开来,在教学中网络则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毕竟在信息量方面,网络有着无可比例的优势。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以说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优势所在,这几年高校的扩张使得学校的实验设施方面无法得到满足,这可以通过课后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与在课堂中运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讲课进行改善。而且高校改革压缩了教学的时间,这使得学校必须将课堂效率进行提升,而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素养方面,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拥有很强的信息接收以及适应能力,因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进行开展的。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学科,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结合更加的容易。
2.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原则
丰富多彩是整合课程最突出的优点,因而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相关的理论进行借鉴,通过联系二者的结合点,用系统的手段将教学系统中的学生、老师、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做到协调的一致性,从而将各种因素的优势发挥出来。课程整合的成功在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教堂教学与管理、教师备课、师生关系等等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与对成功经验的借鉴,整合二者的原则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遵守:第一,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二者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依旧是课程本身,这是无可争议的。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个体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被改变,必须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进行强化。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对象,要以任务为主体,不能做到随意的更改。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使得天然联系的二者的优势被削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来说,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传统教学的优势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导致改革教学模式而废掉。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就是服务教学,目标就是将教学目的达到,不可做到本末倒置。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可以发现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优势要进行保持,这是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进行整合所需要遵守的。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过程中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肯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老师的作用不可能由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而且在整合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老师不仅要在授课能力方面过硬,还有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二者还要有效地结合起来。当然,在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强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必须明确,同时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做到充分的发挥。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进行适应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帮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抵触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寻找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寻求帮助。就像老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仅仅出题目,余下的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帮助的作用。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论文摘要:在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并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及技术优势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武警指挥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具有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新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我院于2003年在本科学员队首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于2007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该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教材、仿真实验、在线测验三部分组成。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运用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促进相关课程知识前后连接
《电子技术基础》在武警指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并为《军事高科技》和《武警基层常用技术装备器材》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可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方便、配置灵活的优势,加强前后相关课程的知识连接。
二、利用网络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武警指挥专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员除了掌握各种电路与器件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外,还应具有将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中典型电路相结合的能力,这与地方工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和定量计算有一定差别。学员在学习中也普遍表现出对电路实际应用更感兴趣的现象。为了使学员学有所用,教员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部队装备的相关案例,然后将它们融入网络课程中,增强课堂讲授与部队实际的联系。电子技术在部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员应随时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补,吐故纳新。
三、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员易于接受的具体现象
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加载。其中常用的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相对于传统教材的文字与静止图像,网络课程拓宽了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能有效加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授课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例如第5章《半导体器件》中的二极管及三极管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学员若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简单的原理图进行学习,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原理就显得比较困难。而网络教材内容如果只做书本的翻版,这也将丧失网络课程在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网络教材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了相关演示动画,详细地描绘出电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学员普遍反映比书本教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
四、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作为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可以使学员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学时限制,我们只选取了6个实验内容: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动态电路RC充放电、单管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传统实验所需器材的价格较为昂贵,并且部分实验效果也不直观明显。基于这两个缺点,我们改革了实验课教学方式,通过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sWorkbench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替代了传统实物实验。EWB软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运用图形界面可以很方便创建电路,并且还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使用该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既解决了购置高档仪器以及大量元器件之难,又避免了仪器被损坏等不利因数,还使得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学员易于接受。
五、运用在线测验适时反馈教学效果
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电子电工类专业技术人员,输送给用人单位。但什么样的毕业生能算是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这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而定,企业在人才规格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对职业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有何具体要求,现代的生产技术有哪些新的发展,职业学校如果不充分了解这些,就势必不能培养出令企业满意的毕业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和企业适时沟通,也可采用企业设计人才的目标,适当改革教学计划和内容。
2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我常常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运用中,预期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项目方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组织和实施工作的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项目”的选取和创设情境,主要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预定“项目工作”的学习方式。项目教学法又称做行为导向法,它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也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要完成一个项目必须调动完成项目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因此项目教学法具有综合性,并非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每项技能都能运用项目教学法。当一个一个学习任务完成后,需要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时,使用项目教学法。因此,项目教学法多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结束。
3电子专业教学要因材施教,不断渗透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很有必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目前,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综合素质不高。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不停得灌输吃苦耐劳的思想,才能使学生走上社会能适应社会需求,能立足社会。
4结语
在当前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数字电视领域,从最初的安装到使用,再到售后的数字电视维护等方面都是需要技术支持。基于目前我国数字电视发展飞速,作为技术人员来说,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及时发现数字电视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排除隐患。唯有,才能够更好的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推动整个数字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
2数字电视常见故障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技术来说,数字电视的诞生是源于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使用。所以在进行数字电视的故障检查时,其故障往往也是源于数字技术进行故障的查询。首先,频道搜索故障。在数字电视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邻居家的电视能够搜索到一百多个频道,但自己家的电视往往只能搜索到几十个频道。遇到这种现象就首先要意识到进行线路检测。其次,无图像故障。这种故障往往是在数字电视安装之初出现,或者是在用户搬家过程中自行接线造成这种现象。遇到这种问题,技术人员首先要想到的是线头与插孔是否相对应。其三,马赛克故障。即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画面会突然卡住不动,或者是图像在动,但是屏幕上却出现大量的马赛克。造成马赛克的原因主要是数字频道与模拟频道间的非线性产物。其次是用户家中装修铺设的电视电缆及器件不合格,造成网络的阻抗不匹配(信号反射过大)引起QAM信号严重畸变或信号功率电平衰减严重造成的。最后,机顶盒故障。常见的如机顶盒漏电、画面滚屏、无法开机、空频道、缺频点和信号中断等。
3数字电视故障判断及排除对策
尽管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任何一个技术发展的进程中,都存在利弊两个因素。数字电视的运行原理是通过对几套节目进行压缩编码,从而让节目能够在模拟频道内进行传输,到达用户终端。而在数字电视使用的过程中,其所有故障的出现都是源于信号传输问题。一旦信号传输出了问题,必然会导致用户终端的数字电视无法观看。所以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快速的对存在的故障进行合理判断,才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查找出问题的成因,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数字电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3.1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于数字电视技术人员来说,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认知,是推动数字技术人员更快速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其在数字故障排除过程中问题诊断和解决的效率。
3.2快速实现数字电视故障排除的技巧
3.2.1频道搜索不全问题的快速解决解决的数字电视频道搜索不全故障一查线路,二查电压,三查网络。排除该问题时,首先需要对接线的规范性进行查验。在具体的分线过程中,用户应该使用分支分配器来进行不同接线,以确保收视的准确性。如果在接线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将不同的分支进行有效区隔,而是将所有的线头都缠在一起,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这种信号搜索不全的现象发生。其次是各个接线的绝缘外壳是否完整。如果某根线的绝缘外壳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漏电,这也有可能造成频道搜索不全的现象发生。其次是室外分配网络的检查。如果分配网络出现问题,也是有可能导致问题的发生。
3.2.2数字电视无图像问题的快速解决在进行数字电视使用的过程中,无图像问题也是令用户十分头疼的事情。遇到这种问题,先查接线是否正确。一般说来,数字电视的有线借接口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所以在进行这两个插孔的使用时,需要严格规范。一般说来,视频线的外壳颜色为黄色,音频线的外壳为白色,所以进行连接时一定要注意对两个线进行明显的区分。第二个就是用户的电压检测。一般说来,过低的电压无法带动电视启动,自然也就会造成数字电视使用无图像现象。第三方面是数字电视的授权问题。一般这种情况会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该频道未授权”的字样。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联系售后人员进行权限的开通即可。
关键词:提问;设计;新颖;趣味
多年来,我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除了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实验实习等环节需一丝不苟外,设计巧妙的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育心理学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课堂提问又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一、 课堂提问,突出“启后”
一堂好课,少不了一段言简意赅的导入语,也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所以,教师上课时,提问应注意与前节内容有关,将前节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的问题又与本节课内容有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从提问中受到一些启示。
比如,讲授单级放大电路时,我先对三极管、电阻、电容的作用进行总结提问,同学们回答三极管能起放大作用,我立刻提成新问题,单独一个三极管会将信号放大吗?然后再板书课题,这样先声夺人,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课题。
二、课题提问,突出“新颖”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效果就大不一样,我在讲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时,讲授“与”和“或”的概念,是这样提问的。你们用二个开关同时控制一盏灯,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可以将二个开关串联起来控制一盏灯,也可以将二个开关并联起来控制一盏灯”。我再问:“串联起来的灯在什么情况下亮,并联起来又怎样才能亮呢?”学生回答:“串联起来必须二个开关同时闭合灯才能亮,并联起来只要其中一个开关闭合灯就亮。”我立刻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与”和“或”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区别,并能牢固掌握。
三、课堂提问,注意“趣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专业课提问中,应提出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性问题,寓趣于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讲述稳压电源时。我先让学生在电工台上组装一个稳压电源,然后要求测出输出电压值。再向学生提问:“输出电压除了改变可变电阻外,还可通过改变哪些参数来改变输出电压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改变输入电压、稳压二极管、取样电阻等都可改变输出电压。这样的提问,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乐事。
四、课堂提问,创设“情境”
在重视学生智慧挖掘、创新精神培养的课堂教学当前,我们仍要有教师旁征博引的讲解。这可丰富、深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极大的满足,乐此不疲。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创设情境,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讲数字电路中的“显示器”时,我带了一座数字钟进课堂,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问:“时间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数字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还有你们手上的电子表是怎样显示的?”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再讲授新课时,收效良好。
五、课堂提问,寻找“疑点”
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没有疑问,而实质上却是有疑问的。若在此处设问,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深挖教材,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讲电容并联时,提出电容并联时电容量为什么会增加呢?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电容并联后相当于两极板面积增加。又如,讲述二极管时,书上提出了二极管能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我提出了二极管正向导通时,为什么还要使所加的电压要大于其死区电压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结论。通过提问,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六、课堂提问,注意“归纳”
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对于学习新知识技能、方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及时将他们所学的进行总结归纳,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教师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提出一些问题。我在讲晶体三极管开关电路时,提出了“除三极管外,还有哪些元件可替代晶体三极管开关使用呢?”学生就会将前面所学的知识与之联系起来,寻找答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这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电工基础》周绍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电工电子技术》粟亚冬、柳立、张庆华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