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3:15

序论:在您撰写有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有教育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时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是升华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职业情感,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对孩子的爱。这是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一切优秀教师最为珍惜的一笔精神财富。师德教育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

一、爱之源

1.天职使然

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对人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爱的诠释。它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教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寓爱于教育。

2.现实所需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错误育人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以“权威”自居,总是要求学生处处无条件地顺从自己,一旦他们认为学生有“不听话”的表现,就禁不住要对学生采取强制手段,从而导致不少学校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产生对抗。所以,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在实践中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爱”的基础上改变旧的师生关系,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爱之道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称之为教育爱,这种爱,区别于父母子女之爱、兄弟手足之爱、亲朋好友之爱,他不是出自任何形式的个人需求,而是体现着社会发展寄予教师的重托。教育爱包容着极为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一种理解感,一种期望感以及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奉献的热忱。

有关文献指出: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在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浓厚、科学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策系,不是出自个人需求,而是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对爱的把握上。爱,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方式与艺术。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

1.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

尊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理解能冲破师生间的冰封,信任会交融师生心灵,爱护会点燃师生的友谊之火。

在霍懋征老师教育的生涯中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要求回答霍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霍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这件事证明,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2.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师要激励学生们增强自信,勤于努力;要为每一个学生取得的进步而鼓劲加油,使他们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带来的喜悦。

原来本班有一男生,文采不错,写得一笔好字。大男孩儿一个,却很腼腆,上台讲话脸红结巴,平时话也不多。有一次我上公开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台进行才艺展示,轮到他上台表演书法,写一个“雅”字,手抖个不停,写完勿忙跑回座位。我想,这样下去不是回事,如果不及时激励他,给机会他锻炼,对他有更高的期待,他的才能很难好好地发挥出来,也很难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后来,一有机会就把他推出去,练得多,胆量也就有了,上台讲话落落大方,语言流畅,字正腔圆。竞选学生会宣传部长成功,面对全校师生主持国旗下讲话及全校性的大会小会,有模有样,受到好评。

3.真诚公正,严爱结合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不挖苦学生,不体罚学生。挖苦和体罚学生,不仅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是对学生更大地伤害。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一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的爱心要特别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但对待差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一个老师心里都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成钢。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播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总之,要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

三、爱之获

1.爱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所以,教育爱,也指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爱戴的感情,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而有效开展所必须的保证。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2.以“爱”收获爱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无不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伟大。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地教育或通过活动的方式传递爱的教育。如,我班一学生因意外事故受了重伤,住在医院里还叮嘱去看她的我:“老师,您一定要告诉班上的同学,明天有冷空气,提醒他们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是的,平时老师就是这样关心她的,在她受了重伤后,老师和同学又给了她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所以懂事的她更知道如何爱他人了。又如,我所任课的2班有一男同学,平时沉默寡言,上课状态不佳,老是打瞌睡,为此老师不少提醒他。他在我的印象当中也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学生罢了。前几天,我正怀抱一大摞资料,右手还提一个装教学用具的包,这名男同学看见我这副模样,赶紧走过来“老师!我帮你拿!”当时,我内心有一种羞愧感,在我心目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学生竟让我如此感动。还有,“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班学生第一时间自发地举行哀悼,他们精心组织,庄严肃穆地开展了这一活动,使参加活动的孩子感受到了“大爱”的境界。在为灾区捐款的活动中,许多同学慷慨地捐出了自己的不舍得多花的零用钱,真的体会到了担负责任的快乐。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教学中用“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我们会收获来自于学生更多的爱。

四、爱之悟

关爱学生,也就是关爱自己。作为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难免有情绪的低潮,难免出现情感的失落。由此,也许会滋生一些自由主义消极的思潮,低调地应对工作,这时我们更需要“爱”,爱工作、爱学生更是爱自己,以满腔激情和高昂斗志投入教学中来。因为这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

面对工作压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面对“清水*门”的经济窘态,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应该学会忘却感伤、丢掉失落;面对流动的学生,却不能流动地失去了爱;送走了长大的孩子,转身重复面对等待教育的孩子。调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下一个受教育的对象。

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对教育爱的热潮,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找到教师的乐趣。

是啊,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唤。爱,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德,是宽宏、博大、和谐教育的理念。爱是共荣,为师德教育创建瑰丽的空间。

参考文献:

第2篇

把“无”放前头,无论“贵贱”都得“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马融、何晏、黄侃说的“无类”都是无“贵贱”,符合孔子的原意。“贵贱”,在孔子的年代,是指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下的“贵贱”,而不是一般意义下的“贵贱”。其实“有教无类”中的关键字是“无”。尤其是面对“庶鄙”、“贱”能不能“无”。有了“无”这面镜子,“教”者便能照见自己是什么德行、什么担当。现在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这都没错,可孔子也是有政治理想的。孔子所处的时代,是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瓦解的时代,这正好为文化人的文化自觉提供了空间。人们开始琢磨天道、人生和社会秩序上的事。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原来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渐入民间。孔子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在当时的时代,孔子怀有强烈的个人抱负。他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并且“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文化垄断,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弟子三千,从者芸芸,周游列国,奔走呼号,使儒学一时成为显学,其本人遂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儒家”。不论初衷如何,孔子留给我们的“有教无类”仍是个好东西,它至今还具有“普世”的价值。因此,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里的“教”,就不仅仅是指狭义的教育,多半应该是指“教化”,是要教化人的内心思想、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从而规范社会。从广义上讲,教化是一种政治、道德和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黄侃说“有教无类”时,给了最要紧的话:“教之则善”。就是要教你“善”:不只是教人读书写字学文化,主要是教人学好。有人说,儒家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性本善”。比如,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具有四体也。”孟子认为,“四端”是人的本性所原有的,与生俱来。《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是好的,再接着教他学好,他就会一直好下去,就能抵御外邪侵入,“止邪也于未形”。由此看出,“有教”是多么重要!即使不能让人全好,半好不坏,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2.钢琴音乐教育也要“有教无类”

既然孔圣说的“有教无类”的“教”多半是教化的意思,那还拿来在本文主要要说的钢琴音乐教育说事,是不是有点“攀”?答案,不是。理由是:首先,教育被包含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里面,钢琴音乐教育属于教育范畴,此逻辑关系成立。钢琴音乐教育不能例外:有“教化”。其次,钢琴音乐教育属于教育范畴,狭义的教育是它主要的属性,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和现在讲的“教书育人”,也阐明了即使是狭义教育的本身,其实也包涵教化能力。钢琴音乐教育不能例外,也有“教化”之责。这样看来,钢琴音乐教育跟“有教无类”的“有教”有关系了,钢琴音乐教育遵从“有教无类”,不是“说事”,而是责无旁贷。而且,关于音乐教育,孔子是有说法的。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是把“乐”归结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诗”、“礼”、“乐”,儒家思想认为是关于一个人认知发展的递进过程,是人从立身到教化自身以及影响他人所应遵循的途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呈现的音乐就不成其为“乐”。自己不仁,犹奏乐影响他人,就是要令他人也不仁。“乐”,是人的精神家园,是“诗”与“礼”的升华,是“诗”与“礼”的体现。孔子本人也有很好的音乐素养,特别是擅长琴奏。《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孔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看来孔子的音乐记忆力也巨强。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对音乐有独特的乐感、乐论,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练习,把情感体验和情操陶冶作为“乐”的重心,强调对音乐要“得其志”。有孔子习乐“十日不进”的记载,可见孔子对音乐是何等的虔诚。如此说来,钢琴音乐和钢琴音乐教育虽然是舶来品,但它们属于“乐”,跟“有教无类”的“有教”关系密切,钢琴音乐和钢琴音乐教育同样负有“教化”的责任。正所谓,“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清•严可均辑《全汉文》)”。看看吧,音乐教育,这还涉及社会风尚,江山社稷呢!细想,“有教无类”的“有教”里还应包涵“有学”。教和学,才能形成教育的有机体。钢琴音乐教育除开上面说过的“重要意义”以外,参与钢琴音乐教育,人言其起码有以下好处:其一,助修养。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同时对人的道德风尚,情感情操,人格塑造,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感召作用。其二,启敏智。钢琴演奏是身心合一的动态状态,要听觉、视觉专注,“形神相通”,这对于培养整体思维和协调动作的能力有极大裨益;双手的“不对称运动”更兼开发大脑的功用。事实上,从幼年起就学习钢琴的孩子确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明显强于一般孩子。其三,宜赏鉴。学习钢琴音乐就有机会去阅读和试听优秀钢琴作品,复以实践,那些钢琴艺术的饕餮大餐就会滋养人;那些高阶的艺术基因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植入人的内心,使人获得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其四,铸心力。钢琴演奏必须具备相对娴熟的技术、技巧,而其获得必然伴随着枯燥、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持续困惑,在这个“解脱”的过程中,人的毅力、耐力、抑制力、信心和进取精神都经受了考验。因此,钢琴学习对于培养人坚韧的意志、顽强品质都有良好作用。其五,积财富。这条有两个方面,一精神、一物质。钢琴作为功能最强的单体和声乐器,拥有其它任何乐器无可匹敌的巨量的独奏曲目。在这些钢琴独奏曲中,包含着众多属于最杰出范例的上乘之作,这无疑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钢琴大师霍夫曼说,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不能用金钱购买也不能用暴力抢夺的。从物质上来说,无论你是专业钢琴家还是业余钢琴手,你将不仅在乐队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同时这种“一技之长”也会帮助你拓展出更宽的生存空间。上面五条,切中肯綮,都不错。前四条在此不加赘述,就捡第五条最后那个“一技之长”说一下。其实这一句说得挺含蓄,“一技之长……”,要一技之长干嘛?可以安身立命呗!不吃嗟来之食,靠本事生活,这不会让“艺术”蒙羞。《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条卫灵公问孔子年薪的事,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孔子答,“奉粟六万”,卫灵公也不含糊也给孔子“六万”。“奉粟六万”就是六万斗粟,合二十四万斤粟(小米),按现在市价,值几十万人民币吧。啧啧,圣人也是要吃饭的!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有人贬斥说孔子假清高真贪财,那请问,以他的学识和对社会的贡献,拿那点小米多么,算贪财么?比起现在那些“不稼不穑”的“君子”们,孔子他亏大发了。谙音善奏是一技之长,是生产精神食粮“美”的,教者给了旁人“美”了,习者也想要用学成这个“美”换个生存,竟然还“心惴惴”、又恐有损斯文,岂不怪哉!科技是生产力,创造和传播精神食粮的就不是生产力?说是“上层建筑”,有点玄。前头把“有教无类”其中的“有教”想说的基本都说了,下边说一下“有教无类”中的“无类”。关于“无类”,前文已把它的原意以及马融、何晏、黄侃等历代大咖有关的注释介绍过了。时代不同了,没有“贵”、“贱”封建等级了,都是平等的人了。但“类”还有,只是含义有所不同。现在,对于钢琴音乐教育来说,授业者所面对“类”的层次是多样的。专业的(这里还分不同的层级)、业余的,老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甚至有学龄前儿童。每个层次还有不同的需求,这还涉及到供需关系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总体来说,现在说“有教无类”的“无类”,授业者应该秉持的就应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说到因材施教,一般都会想到《论语》中的一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相同的回答是“因”提问的人(材)不同,给予不同的指导(施教)。这里显示出孔子对于他指导对象的判别能力,针对特定的对象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之都能从各自的答案里找到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其实钢琴音乐教育因材施教的要点也是“识人”,就是对教育对象的正确判别,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孔子有一句曰可以用这,叫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结语

第3篇

1趣味性

游戏的趣味性是前提条件,缺乏趣味性的游戏教育根本不可能吸引到幼儿,激发不了参与的积极性,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无法完成。因此,幼儿游戏教育必须要以趣味性为前提,通过一种简单的情景模拟,渲染色彩艳丽的画面外加可爱、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特效声音,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教育与幼儿娱乐联系在一起,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教学。

2激发性

激发性是以幼儿教育提升个性化发展上的某种能力而设定的。游戏中的情景、画面、声音以及色彩都是以激发幼儿学习上的主观能够性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游戏的方式在于简单,识别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在手、眼、耳上的协调能够,对不同色彩的认知与想象区分功能无限扩大化。

3互动性

互动性要求幼师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性,借助于交互式的界面模式,可以在电脑、教育者以及幼儿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互动、协作关系。幼儿教育游戏的好坏可以直接从互动性上得到体现。好的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产生一种主动性的而非被动性的接受情感,体现出教育游戏的价值和开发的目的。

4操作简单性

操作简单性考虑到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以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而制定教育幼儿为主要原则。在幼儿游戏开发中,必须要考虑到游戏是否过于复杂或者说难度是否过大。一旦设计出的游戏操作复杂、难度过大,不但不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游戏的体验。既使游戏内容和画面再怎么有趣、生动,都会因为上述复杂和难度大的原因,游戏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的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信心理的提升。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1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

利用游戏丰富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首先体现在刺激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观察以及感受力上。当游戏中加入了色彩丰富的玩具时,可以加深幼儿对色彩的区分和认知。其次,对于幼儿形体以及质感上的审美认知,可以按照学习的进度依此加入一些形状简单到复杂的模型,供不同年龄段或者心理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最后,启发幼儿对美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是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上的表现。

2促进幼儿语言能力

提升幼儿的语言美通过游戏时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其基本思路时幼师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用语言交流,商讨游戏的方式和办法。另外,重复的童话叙述以及角色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幼儿掌握语言词汇、锻炼语言的能力。此外,对于语言游戏而言,可以首先创造一个虚拟的、幼儿熟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自由的发挥出对环境气氛的抽象理解能力,并且通过游戏实践加深对抽象词汇的理解。

3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对于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游戏的设定,让幼儿扮演和模仿幼师上课的行为,带动做游戏的方式以及日常中如何关心幼儿的举动等。这样幼儿可以从老师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消除幼儿嫉妒、自卑、厌倦等等不良负面情绪,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丰富自己内心情感世界。

三、幼儿教育游戏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4篇

1.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一定的神话故事与童话故事让幼儿作为故事中主人公,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对话,来增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种融入角色中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其故事内容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增加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2.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依据固有的东西照本宣科的讲解,只会增加幼儿的反感,让幼儿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愿意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并且幼儿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种固有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幼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中,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与处理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及时给予处理,应当给予适当的提醒与引导,启发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解。例如:数学的学习中,6的分解方式,我们不应该直接把可以分成几和几教给幼儿,可以让他们通过进行自由分组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游戏幼儿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进行了娱乐,这是一种学习与娱乐相得益彰的方法。

3.增加常识性知识的教育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学习的都是日常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讲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也应该联系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教学,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幼儿处于幼龄时期本身的自控能力与学习能力都不强,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只会让幼儿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游戏融入日常知识,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更加喜欢活跃有趣的课堂,而不是单一的课堂知识,所以游戏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见的工具做成适合幼儿大小的模型来供幼儿学习、研究,加深记忆。这种游戏方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价值及作用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育时应注重符合实际,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幼儿来开展,游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负担,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注意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意识与兴趣。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育仅仅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对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有时候教师希望幼儿表现的符合教师的目标要求,因而可能减轻了游戏在教学时的娱乐性,不能足以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游戏教育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第5篇

幼儿园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个群体,在脾气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还未经过社会化的规范培养,因此更容易养成以自我喜好为标准的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太有个性而容易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不可以用简单的好坏标准尽兴粗暴评价。教师必须持宽容、温和的态度,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个性优势并进行优化,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观念或行为习惯等;根据儿童独特的优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认知,锻炼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在尊重儿童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特长,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在室外活动环境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提供儿童的选择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在幼儿园举行的家长开放日要及时和家长了解儿童的信息,为更好地和儿童相处做好准备,并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交流教育理念,以确保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经过社会功利观念的熏染,因而极为简单纯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观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等缺点,需要教师、家长及时的监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要充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简单和纯真,努力站在儿童内心真善美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被爱,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这样对儿童无形中产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儿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时更加懂得自尊和自爱。此外,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就对学生妄加论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立场,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训斥儿童的立场,努力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背后原因,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纠正儿童错误的认知观念,帮助儿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儿童的转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教师在面对顽劣异常,屡教不改的儿童时,不要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而对他们大肆批评,要探究学生的内心认知问题,找出儿童情绪出发的关键点,及时解开儿童的心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三、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幼儿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同一班级的儿童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儿童时要充分了解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区别地对待。尤其是一些学习不好、领悟能力差的儿童,容易因为自己在班级体中的落后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他们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切不可粗暴地批评他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赖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时,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教师在审视学生时应具备多元标准观,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使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身体各项技能的锻炼、社会性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非功利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家长来访日”的接待工作,及时总结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近期表现,和家长交流儿童的信息,加强对儿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努力使幼儿园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对于儿童的犯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深层原因,对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要及时、耐心地沟通和更正,以确保幼儿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结语

第6篇

飞行棋游戏是幼儿园常规的教学游戏之一。它由棋盘、棋子、骰子这三部分组成。游戏供2~4名儿童玩,每个儿童最多可控制4枚颜色相同的小飞机棋子,4架飞机全部到达终点才算结束,棋子要刚好走到终点处才算到达,如果有多出来点数,就需要往后退。飞行棋游戏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逻辑能力训练,增强注意力与观察力。二是社会性的发展。包括规则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待输赢的关系。三是数学逻辑训练,包括:

①分类。不同颜色的小飞机,幼儿要根据颜色分类,挑选出相同颜色的小飞机作为自己的棋子。在下棋的过程中,飞机飞到相同的格子中,可以快捷到前面一个相同颜色的格子内。

②顺序。根据谁先掷到6来确定谁先走、谁其次、谁最后。根据所有飞机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确定谁胜出、谁其次、谁最后。

③数量关系。根据所掷的数字行棋。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飞行棋时经常会发生各种争执,有一次笔者负责的班中有两个孩子(暂时称为欢欢与鹏鹏)。欢欢说:“我还没有走完格子,你怎么就开始掷骰子了?”但鹏鹏不予理睬。争了一会儿,没什么效果,而且开始有肢体动作的苗头要产生。这时笔者便走过去蹲下身询问事由,然后说:“老师也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跟他们讲了下棋的规则,并趁他们高兴的时候,跟他们说:“下棋要遵守规则,否则大家就玩不成了,我们做别的事情,是不是也要讲规则啊?”欢欢与鹏鹏都点头表示同意。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孩子们玩游戏中能达到所有的游戏目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间,游戏中的孩子都会表现得不一样。比如上面的案例,事实上此时老师要把握的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建立。孩子争吵,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是因为幼儿对规则意识的模糊,所以老师要注意介入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孩子通过自己协商可以取得一致,老师就不需要介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谈判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孩子冲突升级,产生了情绪性因素,老师就需要介入。介入的方式不能直接以命令的方式,因为灌输式的服从和幼儿本体意识的觉醒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笔者也经常听见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们选个简单的吧”之类的话。棋类主要的价值之一是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因为孩子不愿意继续尝试,就听之任之,那么抗挫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便放弃了。但笔者也不能严历训斥,强迫要求孩子参与游戏,这就违背了了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应遵循的“唯乐原则”。笔者要做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游戏。所以,笔者的方法是和孩子们动手画一个大的棋盘,颜色由孩子们自己填,还请孩子们自己设计了一些关节点,如邮局之类的。同时,极大的简化了规则,让所有的孩子基本一听就会,诸如一开始必须要投6点才能开始、最后要倒退等等较复杂的全部取消。结果孩子们抢着来玩,很有兴趣。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地说:“怎么样,一点都不难。你们做任何事都行的!”

2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儿童自发的想进行某种活动且从中得到满足就是游戏,当儿童预见一种活动的未来且具有一定特定的结果,并为达到这个果而付出持久的努力,游戏才变成了工作。儿童游戏的结果是会让儿童进行更多的同类活动,而不是按某种目的继续进行规定的行为,工作则是要将所有的活动归结于最后的目的。”杜威的理论引导我们思考和设计教学游戏的框架。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飞行棋游戏是个很好的教学游戏,但事实上在很多幼儿园,它只被放在活动区的一角,很少或几乎不予以关注。材料一般,缺乏童趣;规则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下飞行棋,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下棋,而是学会了这种棋的规则,从中学会如何走相同类型的其他的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贡献不在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贡献是学会学习——贝森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和改进:

2.1让孩子参与游戏的设计,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为儿童提供最简单的物质材料,而非像恩物那样是被教育者设计好的直接用于游戏的辅工具。直接为儿童提供想要制作的物体的原始材料能让儿童更早接触更多的生活概念。儿童可以从观察材料的构成开始,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实际操作,获得想要的成果,同时收获快乐和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直接干预儿童的行动。飞行棋,事实上包括棋盘、飞机、规则等,都可以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比如在游戏过程中,不是掷骰子,而是采取抽木头数字的方式。同时,不仅配有各种颜色的飞机,还配有玩偶、小动物等品种。另外,规则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提出来,只要能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可行的。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远远比机械性地下飞行棋有价值得多。

2.2让游戏尽可能多地采用表演形式

第7篇

民办幼教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12年,全省民办幼儿园1728所,占全省27%(全省幼儿园6383所);在园幼儿24.72万人,占全省17.8%(全省在园幼儿139.12万人);招生幼儿14.13万人,占全省14%(全省招生幼儿99.65万人);毕业幼儿6.9万人,占全省13%(全省毕业幼儿53.26万人)。有的幼儿园突出自身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例如,石家庄丑小鸭双语幼儿园引进适合国情的西方教育精华,创设双语教学环境,是一所有特色、现代化的幼儿园。卓达玫瑰园幼儿园在教学中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世界优秀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在“全国少儿书画作文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幼儿美术作品在《少儿画苑》第36届世界儿童画展览比赛中获1项银奖、1项铜奖、3项优秀奖,《我和向日葵》在此次比赛中获国际派通奖,作品被送往日本进行展览。

二、河北民办幼教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尚需规范

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没有设置民办幼教的专职管理和研究人员,市、县、乡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更是缺乏。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民办园有的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有的则在工商部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教育方面归教育部门管理,保育方面归卫生防疫部门管理,行政方面通常有上级主办者的干预。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质量监控机制。民办园几乎都是自发办园,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质量难保障。

(二)民办园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从总体结构看,民办园呈现“纺锤式”发展态势:一端是“贵族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硬件建设上,追求设施设备的高档、奢华,忽视内在的保教质量,逐利目的明显、收取高额费用是其主要特征。中间部分是“事业型”,办园者将幼儿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和人生价值追求,遵循幼教规律,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重视保教质量的提高,公开收费、优质服务、特色办园是其主要特征,代表了民办园的主体。另一端是“就业型”,办园者以就业为目的,基本不具备幼教专业知识,硬件不达标,甚至缺乏一人一巾一杯、保温水桶、流水洗手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不能保证,低廉收费,以看护代教育是其主要特征。

(三)民办园管理不够规范

大部分民办园是谁出钱谁当家,实行家长式的管理,没有设立董事会、教师工会,有的小园园长兼任会计、出纳,大园实行“家族式”“小团体式”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国家关于用餐卫生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规定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饭菜留验和记录、幼儿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和病儿隔离、安全责任制等制度,存在较大管理漏洞。收费标准差别很大,扰乱了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招生秩序。

(四)教师权益难有保障

民办园教师一般实行聘任制,工资待遇较差,没有社会保险,社会地位较低,临时打工的心态较重。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难得有转档落户、职称评定、进修学习、评奖等机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因此,民办园的教师一般流动性大,敬业爱岗意识淡薄,普遍感到前途渺茫,严重影响了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三、河北民办幼教发展的对策

(一)要高度重视民办幼教的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民办幼教摆在与公办幼教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总结、一同奖惩。要进一步理顺和优化管理体制,设定审批权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发挥核心作用;公安、卫生、物价、工商、税务、民政、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强对不规范办园行为的综合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要加强引导和管理要组织

民办园主办者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引导其进一步端正办园方向,科学开展教育活动,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完善民办园审批注册制度,明确登记注册基本条件,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分类定级。要加强日常监督和调控,将随机抽查和定期复查结合起来,监控保教质量,规范办学。

(三)要规范民办园内部管理

要建立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的成员构成,三分之一的成员要有五年以上的教学和教育经验,实行亲属回避制度;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监督和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或成立教师工会、让教师参与管理。要规范收费行为,收费标准要经物价部门审定、报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按财务管理规范配备财会人员,做好财务账目,幼儿生活费必须一餐一记账、一月一结账,账目要向家长公开,不能克扣幼儿的生活费。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幼儿园安全园长负责制,建立幼儿接送交接手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餐具、用具消毒制度,保安制度,加强防火、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幼儿安全。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