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2:53

序论:在您撰写思想品德自我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能力

一、教师系统性的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理论性极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就必须条理清楚、结构清晰地讲述,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与巩固已学知识时,才能更加轻松。如何才能做到系统性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要紧密。紧密的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学中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找不到学习重点,学习方向错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系统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重点、难点向学生讲述明白,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三至五人为最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在与组员的合作学习中,发现自我的不足,借鉴组员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缺陷。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力争上游。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课题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探究,然后整理、论述课题观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完善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要获得其精髓,扩大其深度、宽度,单靠教师的传授、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就必然要培养信息反馈、完善自我的能力。教师如何完善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扩展,如,剖析时政,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自我总结。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加强对应的练习。

第2篇

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地任用班干:任用班委干部7人、团支部干部3人、科代表7人、小组长7人、管门窗1人、管桌凳1人、管电视柜1人……班级管理人员共29人。我倡导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这样,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只是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的思想保障,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遇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一些反复,他们头脑中的自我教育意识尚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或挫折的打击,所以要巩固前期教育成果,还需要跟上必要的中后期教育,注重教育的适时性、长期性。

二、中后期教育

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能运用“道德修养法”,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手段,此外还需加强“知”“行”的强化手段。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常规性的训练,以培养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识品质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它尤为适合独立性和控制力差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建立自我管理体系——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将班级工作分为劳动、卫生、纪律、出勤、日常行为和其他工作等六个方面,设立各负其责的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行使监督权力,并认真做好班务日志记载。制定了《操行评定条例》,将以上六个方面分别列成细则,按照条例分别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量化积分,一周总结公布一次。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在高一下学期基本形成完整体系,这套自我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表现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而这四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情通理不通”,或“语言的巨人,行为的矮子”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具有多种工作开端”,因此,在不断完善上述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会运用“道德修养法”来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所谓“道德修养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曾子的“三省吾身”、荀子的“日参省乎已”、孟子的“自反”“自强”等都是通过反省修养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其主要方法有:

1.读书法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在班级工作和日常教学中,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时事资料,同时鼓励他们到图书馆阅读,并要求他们坚持做读书笔记,用佳作展览等方式激发其阅读兴趣,从大量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自我教育的精神养料。

2.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将自己的人格或自己的认识、行为与他人比较,与各种模范品质行为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个学生都订出《学习计划》,我给他们装订成册挂在教室。半期后,作“半期自我总结”,学期结束前作“期末自我总结”,并且由班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当众公布。另外,由团支部组织了“爱护我们的家园”“告别不良行为”“谈谈我们这个班”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是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稳定动力。

3.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人物、伟人,可以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英雄形象和身边熟悉的模范人物激励自己。我在班会课上讲述历届的优秀学生和高考佼佼者。我还提出“从班主任做起,从班干团做起,从‘我’做起”的要求。榜样示范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进行德育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综上所述,围绕自我教育的德育方法具体内容概括为:(1)实际锻炼。这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锻炼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陶冶教育。这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3)指导自我教育。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即自我修养法。(4)品德评价。这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励其不断上进的一种方法。

第3篇

 

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初中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学科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不能松懈。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并让学生从教学过程中体会一个人品德及素质的重要性。

1 夯实思想品德教育,从生活点滴做起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初中学生而言,学生的勤劳节俭意识较为薄弱,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是因人而异,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推进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养成勤于吃苦、乐于劳动的习惯,从而形成独立意识,形成自立自强的良好生活作风。

1.1 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生活化是将教育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下,从最现实且丰富的生活角度出发,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如此,将教育生活化来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并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树立远大的抱负,陶冶情操。

在国内,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构建自身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大部分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尤其是班级劳动。通过打扫班级环境卫生、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植树种花等行为,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恒的品格,利用这些生活化的小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劳作、乐于付出思想意识。

1.2 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从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资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要,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而且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完善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将会决定着他日后的做人风格与处事行为。例如:给学生提供独立做家务的空间或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这些都是生活化的家庭环境所能给孩子带来的教育,也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

1.3 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学校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要符合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而且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经历与视野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

2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教学策略综述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过程,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而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因为一旦触及到学生的逆反情绪,则任何教育手段都较为被动。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教学而言,只有通过顺应初中学生成长特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等有效教学策略的推进,才能突显其优质教学成果。从具体实践过程来看,校方要用于承担起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成长总结。另外,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群体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2.1 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成长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外,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归纳出值得保持和摒弃的思想意识行为,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在这一良好氛围中将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2.2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群体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学科教师通常会碰到学生在课堂中无理由喧哗或者是课下与同学打闹的现象,无可厚非,这是十几岁孩子的普遍特点,因此,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要懂得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处境以及态度,同时更要讲求教书育人的策略方式,让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并积极改正错误的思想意识或行为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学校教育除了要关注学生成绩以外所要加倍重视的教育领域。

2.3 优化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有所不同,由于该学科担负着教育人的责任,且有着生活化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将生活化的特征延续下去,并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塑造美好品格,为学生当下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堂;分组讨论

一、如何进行分组

既然说到分组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明白如何进行分组,怎样分组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分组都有什么样的策略方法,最好每个小组不要超过6个人。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分组的技巧与方法:

1.采用混合型分组方式进行分组

分组切记不要按照等级进行分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智商、情商等都不相同,如果采用等级划分,这样会有明显对比,对于差一点的学生身心都是一种打击,这样不仅没有产生好的效果,还会严重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混合型分组”。所谓“混合型分组”就是将理解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和相对能力较弱一点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这样互相帮助、各取所长。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同一小组的学生讲解习题、分析事物、分享经验,以此来增长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绩差一些的学生,通过别人的讲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样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开心,思想品德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2.可以考虑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无非只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式,学生通过自由结组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学生之间肯定会找一些比较要好的学生进行结组,这样结组的结果,会使学生没有陌生感,畅所欲言。还有一种分组方式就是分配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进行好差交替结合的分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小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3.小组内的职责分配工作要做好

既然要分小组,教师就一定要把学生的相应职责也分配清楚,组内一定要有组长,组员也要做好分配,各司其职,这样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有哪个人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耽误了小组的成绩,学生就会领悟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任,对于别人的伤害,这样比教授书本上的字字句句要有用和实在得多。

二、如何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小组学习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进行讨论,大家通过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辩解,沟通交流彼此之间的想法、意见,学生会通过讨论得到结论,摒弃不好的思想道德,吸收优良的想法,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学会理解与互谅,达成共识。对于话题的选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如何进行话题的内容选材、形式选择

话题的内容一定要吸引学生的眼球,牵动学生的思维,这样才乐于思考,勤于学习,教师应该重点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角度,巧妙地利用语言,将话题设置为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寻找答案,主动进行互动,教师选题一定要忌讳选题“偏”“难”“怪”,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抵触思想品德课堂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好的心理影响。

2.话题讨论的方法设计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发达,思维相对开阔,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观察法、引导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巧妙地设计疑问,让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展开深层次的讨论,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对讨论结果如何进行评价

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小组及时的给予评价,这样既有效的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成果,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评价当然也要有一定的规则,对于规则的定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采用严格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所谓的小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品德和素质,首先学生一定要做到积极主动地参加小组组织的活动,积极发表自我意见,其次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信任,做到不彼此猜忌,再有就是每一个小组成员要有进取心,勇夺好成绩,思想品德课堂还要要求学生不安于现状,大胆质疑,想法勇于创新,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有具体的解决方法,对于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有着高度的准确度,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标准也是思想品德课堂要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

2.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展示讨论成果,并能够详细认真地对话题进行阐述,有条有理地解决,教师可以准确地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也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对思想品德课堂进行重新规划。思想品德这个科目是在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方才能成大事。初中阶段更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更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高效快速地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岩辉,杨新建,刘玉梅.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王佳慧.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河教育,2007(06).

第5篇

【关键词】 兴奋点 结合点 生命点 爆发点 闪光点 情感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的局面,同时存在着概念多、运用能力要求高等学科特点,因此非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从中解剖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分析得失背后的原因,获得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的进一步认识,勇于实践,勇于探索,通过课堂上点燃“兴奋点”,找“结合点”、抓“生命点”、点“爆发点”、留“闪光点”、抓“情感点”来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将学生紧紧吸引在思想品德课的周围,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基础好的同学更上一层楼,为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找到一个着力点,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1.点燃“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难了,学习任务也日益繁重,在各门中考科目“强大”的压力面前,学生不知所措,渐渐地放松了思想品德课本的学习,一心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放松了学习,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自然就不会理想。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思想品德课,上好每一堂课,成为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点燃“兴奋点”则成为我的教学主题。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此,在每一堂课上我往往会通过讲故事、聊天、漫画、照片、影片、课前调研、师生辩论等与学生即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有关的事情来引入,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基础。如,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事情,那么在2008年9月开学第一堂课上,我就和学生谈了雪灾、震灾、奥运等大事,使学生感受到小小课堂与国事、天下事紧密相连,并展望学生的未来规划,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2.寻找“结合点”,贴近学生生活

用“生活化”的案例开篇是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点,但是学习离不开理论,如果理论脱离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学势必会成为“乏味、空洞的说教”,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若要使教学变得有活力,就要活用教材,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为此,在教学时我总是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生活的实际是什么?哪些是学生普遍熟悉、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这些“点”又如何与知识点相联系?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通过寻找“结合点”,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也乐于接受教育,同时让知识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氛围中轻松被掌握。

3.体现“生命点”,在“百家争鸣”中感悟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每个学生都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是要善于创设学生探究的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重视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既然课上所选用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自然就会有得说,这样教师就可以放心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如:在讲“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勤劳致富与不法致富的事例,在课上进行比较、讨论,我们应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活生生的案例,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深刻体会到“知识致富、技术致富、勤劳致富”的重要性,从中感悟知识,受到教育。

4.点燃“爆发点”,在思维两难中“登顶”自我高点,掀起课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为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个“机”就是教学中的“爆发点”,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困惑点。“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困惑点,我总是想方设法 “设疑”,引导学生“思疑”,鼓励学生“寻疑”,寻找拨动学生心弦的“爆发点”,努力追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在讲我国人口国情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统计和比较独生子女家庭与有兄妹家庭生活的差异,思考1﹕2﹕4的家庭人口结构可能会引起的社会问题,哪一种家庭组成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呢?十年后的我们大多数已经成家,那时的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将如何权衡、解决呢?一连串很怪的问题像一颗颗引爆的炸弹,投向学生的思维大海,“炸”起了无穷的波澜,学生在此情况下,纷纷发表见解,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大家不但认识到中国独生子女的情况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更切实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5.留住“闪光点”,让思想品德课永驻我心

林格伦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可见,重视课堂上的“闪光点”非常重要。一堂课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它是否有一个值得他人称道、学习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可以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新的闪光点,也可以是教师教学的闪光点。一方面,对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得到更多成功的体验,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从而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另一方面,课堂上这些闪光的火花,都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去回味,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延续。如:在讲我国的环境状况时,课前要求学生通过问长辈、查资料等形式,了解30年前当地的环境状况,并与现在的环境状况作比较,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畅所欲言,教师从中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通过课前调研和课上交流,使同学深刻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在讲如何保护环境时就有了认识基础,容易使学生自觉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后经常听到学生提起,尤其是当看到有的同学乱扔垃圾时,大家就会作善意的提醒。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与学生行为由此也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看到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更是由衷地感到高兴与自豪!

6.抓“情感点”,课后走近学生

第6篇

一、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七年级《学会沟通》一课中,我首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沟通?你喜欢用什么方式与人沟通?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很快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并能初步对问题产生个人的看法。我再结合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出的知识结构和存在的疏漏、不完整的地方进行强化知识点。为了使效果更佳,我将学生们按组分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再次研读教材,经过小组的讨论后学生b确学会沟通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并能通过打电话、QQ或短信的方式与人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并帮助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最后,我再通过归纳总结,对比教材进行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进行细化,对难点知识做出标记,对学生理解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和补充。成功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会沟通也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有于我们成长,也有利于我们将来的发展;在沟通方式上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书信或讨论等。

二、引导学生走上讲台、积极探究、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胆创新,将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开辟为课堂演讲活动,通过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想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畅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在学生演讲的基础上,我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与评价。

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亲身践行、提高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我在教九年级的第四课的《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事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调查我镇社区生活垃圾的投放和处理情况,社区空气质量状况等。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了很多平时没有觉察到的环境问题。深刻认识到环保形势的严峻,深感环保的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并自发地为环保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建议。如九年(3)班的同学提出社区生活垃圾乱丢乱扔的现象十分严重,必须加强对垃圾的定点定时投放,及时清运的管理。九年(4)班的同学提出个别地方虽有垃圾桶,但个别素质低的市民,为图方便在距垃圾桶一定距离时便把垃圾扔过去,使垃圾散落一地,给清运带来困难,须通过媒体呼吁市民改变不良习惯,通过张贴“惠来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等一些宣传标语来改变市民的思想意识。有的同学提出多次使用环保购物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少用快餐饭盒。有的同学说到露天烧烤摊档很多,向天空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影响社区的空气质量,提出要抵制露天烧烤,不买露天烧烤食品等。

四、教师感悟

第7篇

摘要: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必须具备创新理念。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新教育;健康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然创新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对学生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时事、教材的变化,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因时、因人施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自己行为、社会的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回归教育目的,达到本课程的真正目地。因此,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必须具备创新观念。在从教几年里,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一、紧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在于教育目标不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着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较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想品德教学既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知识结构,又体现了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依据大纲要求,紧扣教材本身,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堂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志趣和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是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想品德课以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想品德课中巧妙的借助热点或者通俗易懂的实例入手安排新课导入、读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循序渐进。在教学别强调课堂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一贯教学风格,打破照本宣科的做法,甚至在把握全书的基础上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自成一体。具体来说:(一)以景入情,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配乐、角色朗读、质凝、谜语、故事、材料、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生命的乐章》一课中,我在开始时设置了请班上的故事大王潘晓丹同学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就在这一情感体念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二)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思品课本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然,才能使其真正明理. 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读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远离违法犯罪》一节中,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行为和后果这一线索,带领学生利用材料分析行为必然带来一定后果的一致性,使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思想活动,这样让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对自己行为负责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让学生记忆犹新。(三)以情导行,深化情感。思想品德课中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是目地,。在教学中 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情感的延续性外,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语音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实例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形成能力。(四)表达激励,结束全文。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可的需要,更是思想品德课中学至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画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情、期待和良好的祝愿,他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