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律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2:51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律动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律动教案

第1篇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对自己的身体及身边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小手是孩子们身体上最常用、最熟悉的,他们每天用手做许多事情,对自己的小手已经产生了兴趣。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让幼儿在想想、变变、玩玩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小手更加喜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小手、保护小手的意识。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体验小手变、变、变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尝试让幼儿学说短句“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是让幼儿用小手去表现各种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感知认识了“能干的小手”。

2、物质准备:磁带、录音机、背景图、颜料、盘子、湿毛巾。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小手在哪里》引起幼儿对小手的兴趣。(孩子们对这段音乐非常熟悉,通过和小手捉迷藏、玩游戏,幼儿非常开心,都十分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又使他们对小手产生兴趣。)

第2篇

关键词 音乐律动 幼儿英语教育 英语语音 finger play

在幼儿英语逐步成为社会常态教学的今天,将单纯功能英语的课堂变成“趣味性”超学科的教学已成为幼教同行常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虽然语言能力属左半球掌管,但掌管音乐的大脑右半球的潜力无限。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外语时运用音乐、运动、节奏,可以使人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产生兴奋的情绪,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有效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音乐的渗透,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让英语的教学更加饱满,也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领悟和鉴赏能力。

律动是幼儿最喜爱的基本活动,同时音乐律动是以幼儿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同时还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律动大多只是用在艺术领域,然而,在我校的PYP幼儿园的英语教育中,一直提倡超学科,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融入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也让孩子再学习英语口语的同时感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英语儿歌、律动、finger play更是让幼儿更加喜欢英语教学的课堂,增强了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力,律动在英语领域的教育价值也更加彰显出来。

一、如何在音乐与英语超学科整合的作用

(一)在各英语活动设计中巧妙地将英语律动融合进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个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更是一堂高效英语活动的前提。设计教案时设计好相关环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增加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英语儿歌、童谣,Chant以及finger play等,增加了英语的输出量,也显得更加趣味性。当然,音乐的运用不只是简单的几句歌词就是1+X的超学科整合。比如在中班学习animals这个主题时,有很多与动物相关的英文歌曲或律动游戏,我选取了歌曲《Baa, Baa, black Sheep》和chant《What Can You see》,孩子觉得black sheep的发出的声音baa,baa 特别有趣,于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中将考虑常见动物的叫声汇总,改编这首《Baa,Baa, Black Sheep》,而chant《What Can You see》之所以设计到教学中也是有这首chant朗朗上口,节奏感非常强,基本都可以用2/4节拍来打节奏念唱,这不仅可以是替换chant里面的动物单词,还能培养孩子的语感。

(二)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音乐让活动课堂更加生动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想到就要去做!教学本无法,贵在得法,一个再优秀的活动设计如没有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地地运用,也无法彰显音乐的魅力。

音乐和节奏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儿时学唱的儿歌总记忆犹新,这是因为音乐和节奏使儿歌和chant易模仿和记忆。同样,节奏鲜明的小诗、童谣也是训练儿童语言节奏感的绝佳教材。设计了然于胸中,灵活处理,将设计中的好主意和好点子一起和孩子分享和谈论,孩子们听到优美动听的歌声,都纷纷静下来,在感受音乐美感的同时思考孩子从音乐中听到那些单词和句子,并能注意语音语调,保证输入的准确性也要引导孩子更多地输出。还是关于动物的主题,孩子通过比较明显的几种音乐,猜测是哪一种动物,并大方地表演所扮演的动物形象,在快乐的笑声和音乐中,孩子也更快地掌握需要学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不仅如此,孩子在创编改歌词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开发幼儿思维,拓展了他们视野和眼光,孩子也回家后更乐于表达其所学和创编不同的英语歌曲,孩子的创造力和专注也将更好。

(三)及时反馈反思,解决问题关键所在

方法总比问题多!从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和上课这几个大环节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如何能解决问题或是做得更好。在最新的主题《In the classroom》开始授课之前,考虑到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但在教室里面基本可以找到相关的问题,于是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就预设了要在幼儿园内要去收集相关的文具用品,改编《Table and Chairs》这首歌,很多孩子在老师的指引下能拼读不少的单词和句子,并将老歌唱出新意。但也有很明显的不足,在个别游戏环节中,孩子等待时间较长,变得懒于动脑了。

马克思说过:“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而唱歌则是人的声音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唱”即教师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令幼儿在优美的歌曲中,对知识点轻松掌握。在具体的歌曲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先静后动,让幼儿安静听歌,有了一定的语感和乐感再随着歌声动起来,此方法适合浅显易懂的歌曲。如:《Happy New Year》(、《Ten Little Indians》;也可以先动后静,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做动作,再进行分解学歌。如《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还可以用曲调重新填词,如在教反义词 big— small, long—short, left— right时,可借助歌曲《Boy and Girl》曲调进行填词,变为“I’m big and you’re small…” 让幼儿用熟悉的旋律演绎全新的内容。

音乐律动是英语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调节剂”,我们可以选择课堂教学的任何时段运用歌曲。在活动开始前warm-up可以帮助幼儿尽快集中注意力,期待进入英语的知识海洋;活动进行中组织幼儿歌唱、律动游戏和Finger play,可以调节气氛,令幼儿在歌声中汲取英语养分;活动结束时的音乐律动,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活动便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甚至,还可以在幼儿们看书,做游戏时将歌曲作为背景来播放,磨磨孩子的耳朵,进行有效的输入,也许孩子在明天就会不经意中输出,给予更多的惊喜和进步。。

肢体动作语言TPR的借助是幼儿学习英语最直观有效的方式之一,小到单词、短语,大到对话、歌曲,我们都可以通过舞蹈和TPR注入新的活力,让孩子们欢快地载歌载舞。如:儿歌《Brush My Teeth》,此儿歌中含有up and down, round and round, left and right, day and night等较多知识点,就可以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创编,令幼儿在唱起来的同时跳起来,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语言学家也反复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在娱乐中快乐地学习,这种快乐的体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愿音乐律动伴随孩子们,把英语当作乐趣,当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孩子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就让英语舞动起来,让孩子们快乐地在课堂上“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听出英语思维,舞动奇迹!”

参考文献:

[1]《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安妮鲜花 外研社.

[2]杰罗姆.凯根(美国).理解儿童[M].安徽科技出版社.

第3篇

今天我上课存在的问题是:当我发现学生没有听懂、唱得不准的时候,觉得教学环节没有落实到位,所以没有按教案走,而是让孩子再听,想等节奏准确以后,再继续往下进行。比如听其中A段三句不同之处时候,本来应该有一句合适的话把这个地方顺过去,不在这个上面纠缠,但当时没有想好怎么说,就又请学生再听一遍,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在B段上原有很多的创造发挥,让孩子们自由去想象、表演,但由于时间关系,我砍掉了几个环节,比如学生上台画旋律线的环节等,所以觉得不是特别满意,很对不住大家。

吴斌:问一下伍娜老师,这首曲子你听了有多少遍?

伍娜:我听了起码有上百遍。

吴斌:请你把这两个主题唱一下。

(伍娜老师准确无误地用唱名唱出。)

吴斌:大家给她鼓个掌。我问她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在看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音乐没有从老师心里流露出来。因为你对音乐没有听过一百遍,听课的人是绝对能感觉出来的。如果伍娜说只听了5遍、10遍,我就不敢让她唱这个旋律。大家知道,这个旋律起码得听过50遍以上,才能把这个第一主题唱出来。所以,我要讲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备课。《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曾经发表过一个关于《凯皮拉小火车》的教案,是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写的教案。《凯皮拉小火车》全曲共4分29秒,比这个曲子要长。美国教授说:“我拿到这个曲子,首先是要熟悉曲子。在我准备开始上这个课的那一天,在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在听这首曲子。当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之后,当这首曲子的音乐在任何一段响起时都能和着唱下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段音乐最具表现力的地方在哪里,我才知道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这段音乐最有效。在没有听一百遍或者几十遍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音乐是怎么回事,对音乐的理解也只是参考文献上的介绍而已。但听了无数遍之后,音乐从我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了。”以上是这位美国教授与我的对话,让我感触特别深。所以今天我在听伍娜老师课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音乐是从她心里流出来的。美国教授说,她听了这么多遍之后,才开始写教案,把听完音乐的所有感悟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百多个问题,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审美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小曲子不是只能在初中上,而不能在高中上。伍娜老师对音乐极其熟悉,而有的老师对所上课的音乐是陌生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课都不能上得得心应手,是因为音乐没有从你心里流淌出来。心理学有个研究结果:当音乐听90次之后将终身不忘。我估计这首乐曲对伍娜老师应该是终身不忘,若干年后,当音乐响起时,心里的音乐将一触即发。这就是音乐的特点,也只有音乐才有这个特点,即百听不厌。我个人认为,上好课至关重要的就是多听音乐。是否能上好课不仅取决于音乐教育方法的选择,而在于对音乐的理解。

曹理:这是我若干年来所看到的四川最好的一节音乐课。第一,伍娜老师能够抓住音乐的核心特点,如打字机铃声、倒机声等。第二,她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在A段用几个组的律动解决各乐句的区别;B段用图谱记忆上下行旋律以及旋律的变化,并用弹纸的声音解决对旋律的记忆;接着是A段和B段的比较以及A段和再现段的细微区别。伍娜老师之所以能适时、适当、适度地在教学上进行指导,关键还是在于问题设置得较为准确。提问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伍娜老师设问凡是成功的地方都是因为问题的意图明确、目的性强。如:“你们听到打字机发出了哪些声音?”这样学生就能明确的回答听到了铃声。另外她不是随心所欲地等学生听完了再问“是什么情绪…什么感情”……而是非常明确地从关键问题出发去设置问题:“用什么声音贯穿全曲?”“这段和前一段有哪些地方不同?”等等。第三,伍娜老师在提问中非常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问题的提问难易适度,有针对性。问题设置凡是能符合这几点的,教学就比较顺畅;而问题设置欠准确时,就会出现一些暂时的障碍。如:“音乐仿佛把你们带到了什么地方?”我觉得这个跟音乐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因此这时教学就可能出现问题。

这节课音乐的主题用乐谱和图谱的形式出现都是非常恰当的,而且有些图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我认为使用图谱是个好方法,但是不应该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一定是吃透了音乐,在紧扣音乐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的。实践证明,学生最后记住了这个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她的教学目标中我认为最好的是第三点中的“能在反复聆听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及“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但是“能听辨乐曲旋律、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这句话则缺乏重点,有些过大,建议做点调整。

金亚文:我看过几位老师上的不同思路和版本的《打字机》,这几个版本,思路不同、设计不同、表现的方法也不同,伍娜老师这堂匠心独具的《打字机》使我感到了许多新意。这节课的亮点,可以归纳成四句话:师生关系很和谐,教学情境很浓郁,律动创编很精彩,教学媒体使用很得当。首先,我觉得学生被老师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特别有几个男生和她合作得非常投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音乐课上不能脱离情感,必须用情感的纽带维系音乐课的教学双方,而前提是老师首先把情感纽带抛给学生。这堂课师与生的交流非常流畅,没有障碍,所以学生就能够非常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第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这节课中处处都有体现。比如课前由于设备临时出了点问题,伍娜老师就请几个学生分别为大家弹奏钢琴,起到了很好的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所以上课以后,随着《打字机》音乐的响起,孩子们能很快就融进音乐。欣赏音乐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才有可能跟音乐产生情感的交流。后面的几个教学环节也都体现了情境创设。第三点,伍娜老师设计的音乐律动表演别具~格,非常好地表现了音乐内在的情绪和内容。换句话说,视觉和听觉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给人带来很好的艺术感受。她的这节课带有很大的观赏性,排练好了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节目――“音乐律动表演――打字机”。第四点,这节课没有使用视频,对教师们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当很多学校不具备多媒体条件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上一堂好的音乐课?总而言之,这是一堂很好的欣赏课。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有一点超时,无论什么原因,超时都是不应该的,特别是作为示范课教学。这一点应该引以为戒。

吴斌:《打字机》这节课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体态律动,用身体的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主要的学习内容是感受乐曲的结构。学习目标和内容很集中,没有再探讨其他问题。但这不是唯一模式,比如一位香港老师在讲授这节课时,让学生用七八分钟听几遍《打字机》,要求学生当铃声响时一定要作出反应,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铃声的关注来仔细聆听音乐。再比如B段,是弦乐的拨弦,也可以从演奏方式上进行学习。总之,要确定一个主要学习内容,不可面面俱到。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一首作品。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以唱导游;以游助唱;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7-01

一、模式的结构特点

“以唱导游,以游助唱”使学生在音乐课中热爱音乐的美,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它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诱趣一动静结合,训练实践感受内化,陶冶性情。

第一步:创设情景,诱趣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律动练习,可以满足学生动的心理;故事引趣,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上来;游戏激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进入角色,为学习新知创造欲动的心理氛围。

第二步:动静结合,训练实践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训练、实践。以节奏练习为例,如果仅有教师的热情,充其量只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许还会导致混乱的状态,而学生也难以受到真正的训练,所以训练必须做到动静结合。首先是心动,然后才是手动、口动,乃至身动,静中有动,而动时心中平静,从而达到整体和谐与发展。

第三步:感受内化,陶冶性情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在美的乐感和美的动作的陶冶中从内心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这一课堂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始终以唱游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形成一幅活而不乱、动之有序的动态性结构图。

二、教案举例:生日快乐(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师:刚才,小朋友进教室时,脸上都笑眯眯的,为什么?(生答)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心里会很高兴?(生答)对,过年、过“六一”节、出去旅游、考试得了好成绩……心里会特别高兴。今天是小兔灰灰的生日,咱们该怎样表示一下呢?(生答)。好,咱们就一起来为灰灰庆祝生日。(出示生日蛋糕,点亮生日蜡烛做发声练习,边表演边演唱:《祝你生日快乐》)

(三)节奏练习

师:平时同学们过生日时,好朋友可能会送礼物给他,今天灰灰有个难题想请小朋友帮它解决一下,就当送给它的礼物吧。

1.复习旧节奏;

2.组成新节奏拍打。

(四)视唱练习

(教师事先在同学的座位底下藏一些节奏、曲谱、头饰等)灰灰也送给小朋友们一些礼物,请你找找自己的伙伴,并唱一唱。(生边律动边找伙伴,视唱曲谱)

(五)教授新曲

师:刚才小朋友送给灰灰一首生日歌,灰灰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也要唱一首生日歌送给小朋友――你们听。(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生日时愉快的心情)

师弹奏歌曲旋律,生朗诵歌词。

师弹奏歌曲,生边哼曲谱边律动。

分析演唱时力度变化,齐唱歌曲。

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唱歌表演。

(六)欣赏乐曲

整体欣赏:感受音乐的情绪。

分段欣赏:对乐曲进行对比,并内化,欣赏小结。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灰灰的生日过得真热闹,我们又唱又跳,不仅感受了《喜洋洋》的欢快和喜庆,而且还学会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生日蜡烛》,知道了我们演唱歌曲不仅要有感情,而且还应该注意力度的变化。以后只要我们多听、仔细听,那么,欣赏音乐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快的提高。(随着乐曲边律动边出教室)

三、实践效果与分析

第5篇

关键词: 高效 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既要有“教”的活动,又要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了“教”的有效性,又体现了“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其次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细致欣赏分析作品;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后谈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会唱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学生首先要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音乐,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必须而且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否则就会成无源之水,而且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最后教师有效组织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旋律创作、节奏创作等,让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现音乐。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调动思维、寻求知识的力量。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重要的一部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融为一体,将虚拟转变为现实,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音乐,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在音乐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音乐律动来体验情感。

运用点头、拍手、跺脚、舞蹈等肢体语言来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学习音乐的方法。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一课中,在学生试唱乐曲的第一音乐主题之后,我又设计了击掌、拍腿、捻指、跺脚等肢体语言,引导学生随音乐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兴致非常高,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做得非常准确。这种伴随音乐律动的形式不但使教学方法变得生动活泼,还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准确、深刻地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学效果好得没话说。

四、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因其艺术性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有一位教师在上《邮递马车》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得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的重复唱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所以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教学语言。教师应尝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增强教师语言的趣味性,采用灵活的语言技巧,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五、提高乐理教学的实效性。

乐理教学其实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除以上几点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首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音乐教师的素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影响,因此,音乐老师要不断学习音乐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认真钻研大纲,认真备课,不能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仅仅教会学生唱几首歌,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音乐能力。

第6篇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尊敬他们的情感

2、在与爷爷、奶奶一起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皱纹纸搓成的小纸球

2、彩色橡皮泥

3、音乐"爱我你就亲亲我""过新年"

 

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

老师:我们中国有很多特有的节日,其中重阳节就是我们祖国专门为老人设定的节日。重阳节那天很多老人会去爬山登高,今天我们在幼儿园帮爷爷奶奶庆祝节日,祝愿他们身体健康。

2、讨论表达爱的方式老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他们是怎么照顾我们的?(幼儿回答问题)我们小朋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观看视频)3、幼儿给老人献吻与老人拥抱(老师:刚刚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所以老师也给了你们奖励。老师刚刚是怎样奖励大家的?你们得到老师的拥抱或亲吻开心吗?爷爷奶奶照顾我们那么辛苦现在我们也来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让我们可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开心一下。)4、音乐律动--亲亲您、抱抱您(老师:孩子围在老人周围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律动)5、亲子游戏:包饺子四、结束活动:作品展示合影留念

 

第7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高效课堂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获得更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将核心定位在“音乐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歌曲、乐谱、节奏等智力因素与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通过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律动激趣,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律动是一种进行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运动的技能。当人听到音乐后,身体就会按照一定的节奏,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自己的感觉。学生同样能够在音乐的欣赏中,在教师的导引下,通过有规律的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每节课所要教的内容,编出适合小学生的简单律动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音乐想象空间。

如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春意》,设计了律动环节,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那种活泼而又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通过律动来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律动与音乐是动作美与音乐美的交融,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学生当对所学的歌曲中的音乐理解后,听到音乐就会跟着手舞足蹈动起来,用“la”唱全歌,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用“藕断丝连”状唱每句的休止符,以表达欢乐的情绪。实现对音乐的感情升华为律动。可见,律动能够拓展学生音乐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音乐中,更好地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二、故事激趣,加速学生对教材内容情节的理解

小学生非常愿意听老师讲的故事。为此,笔者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内容的特殊性,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拖出所要讲述的内容。这种形式,笔者一般放在一堂音乐课的导入部分。根据教材设计的内容,笔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故事情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较好的激趣效果。

如在欣赏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幻想》一课时,通过给学生讲述《宝莲灯》的故事,配上两首插曲,让学生很快能了解到,神话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一种情感的寄托。这样,全班同学在欣赏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就能够很轻松地感受幻想的意境,起到了以情激趣的作用。

三、游戏激趣,增强学生对音乐表达意境的理解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游戏中,可以更快速度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游戏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不服输的竞争性。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引用或自编趣味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表演水平及表现能力以及对音高的辨别能力,通过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如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新人音版上)《第一课朝夕》,编选的四个作品,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学习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时,笔者做出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大家想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学生非常认真地听,体味音乐中反映出的情景,多数学生都能编出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的各种景致。同时让学生在听辨活动中,辨别出是4/4拍,还是6/8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形式,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音画激趣,陶冶学生的心灵进行美的教育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设计的内容富具美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挖掘蕴含其中的美学因素。力争制作出漂亮的音画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后,让学生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表达学生心中对美的情感和理解。精美的音画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全身心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如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晚风》,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如“夕阳的晚上”“树丛中夜莺的歌唱”等,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的能力。笔者结合歌曲音乐,给同学们展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的情景,尤其是美丽的夕阳、日落的情景,然后让同学们描绘一下心中傍晚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这一环节使得全班学生踊跃参与,调动起全班积极性后,再聆听《晚风》,笔者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分组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感受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美的教育能力。

总之,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巧妙地把音乐知识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有机地结合,能够挖掘出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感受与对音乐律动,让学生的情操和人格,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小颖.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J\].中学课程辅导,2011,(11).

\[2\]崔晓梅.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2).

\[3\]孙海英.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1,(5).

\[4\]刘佳.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艺术教育,2011,(1).

\[5\]李莉.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J\].学生之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