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教学叙事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2:50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教学叙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育教学叙事

第1篇

我现在担任六年级四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接手这个班级时他们才四年级。每每走进教室,面对教室墙壁上凝聚着孩子们心血的鲜亮的十四张奖状,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乖巧的小脸,我都会感到欣慰,眼前又时常浮现四年级上半学期工作中的重重困难。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们班的高卓轩,一个全年级最调皮的问题学生,上课大声喧哗,撩逗别人,下课追赶打闹,无事生非。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他惹下麻烦就推卸责任,死不认错。那段时间,我苦闷,头疼,无计可施,只是生气,批评,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每天奔忙于他惹的麻烦中,安慰受了委屈的孩子,同学们也都讨厌他。面对这种情况,他的家长不是配合老师管教,而是说,孩子他爸小时候也这样调皮,长大了照样考大学……这使我的工作很难开展。

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天中午,同学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等待我的到来,我一到操场,映入眼帘的是,高卓轩疯狂地追赶着刘伟东,边追,边打,边骂,被追的刘伟东几次差点跌倒,我赶忙跑过去拉高卓轩,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挣脱开来,接着追打,我气坏了,让其他同学帮着拉住他,这才站住。气愤到极点的我问他:“你为何疯了似的追他?”“我下来时,他瞪了我一眼。”“他瞪你,你就打他?”“是,谁让他那样看我。”“你就不怕疯跑中跌倒磕掉门牙或者摔得更重?”“没有想过”“没想过,老师告诉你,你的这种行为太危险,万一你或者他受伤了,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他那样看你,你也不该抬手就打,有什么矛盾或问题,可以用语言解决,你们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他那样看我就不行,我没错。”高卓轩歇斯底里地喊着。我无语了,于是马上拨通了他家长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爸爸,我希望他们父母中来一个人面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把孩子接回家,我担心孩子在情绪不稳的情况下独自回家会出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他爸爸告诉我,他正忙着,过不来,让孩子自己回家。我说,我想面谈,他执意让孩子自己回,说出了事,他负责。面对高卓轩及家长的态度,我真是气极了,我意识到这孩子不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更严重的是他不懂得尊重老师。我真不想管他了,由着他去,等他长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既然是他的老师了,就应该为他负责,不能眼看着孩子自生自灭,破罐子破摔。于是,我绞尽脑汁,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难道这个孩子天生就这样吗?我一直很欣赏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这次我决定试一试,于是就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先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开始谈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及长处等消除了家长对我的抵触情绪。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卓轩,作业写得工整多了,如果他能按时完成就更好了。”“在‘书香校园竞赛’中,卓轩表现突出,课外知识特别丰富,同学们高兴地给他鼓掌呢!”“我发现了,其实孩子挺聪明,读的书也多,如果能规范行为习惯就更好了。”……同时,我也了解到,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上的寄宿制私立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只要不出事,只要孩子高兴,怎样做都行,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在他心中没有任何规矩可言。一至三年级的老师也没办法,只好任其发展。找到了症结所在,我明白了卓轩的问题不能心急,只能慢慢来。在课堂上,我依靠榜样的力量帮助孩子,“老师看到xxx同学的坐姿真端正!”其他同学马上调整好姿势听课,高卓轩看到别人都做得那么正,也不由自主把腰板挺直了。高卓轩一举起小手,我马上给他发言的机会,回答对了,我马上夸:“看你多会读书!”每当他把作业按时交来时,我都不忘对他的肯定:“你今天能按时交来作业,真棒!加油!好吗?”“好!”我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自信。有一次,他在课间操时,故意踢一下别人,然后跑开,看到别人没来追,又返回去再踢……看到这一幕,我马上把他叫到队伍后面远离人群的地方,这次我打算和他进行一次朋友式的交流。“高卓轩,这段时间,老师觉得你进步了,作业能按时交,课上发言也积极,更重要的是,老师发现你懂事了,对吧?”他低下头轻轻地点了一下,“那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可以。”“你觉得踢人很快乐吗?”“我和他玩呢。”“你觉得人家愿意和你这样玩吗?”“不愿意。”“知道不愿意,你还一意孤行?”他不吭气了,于是,我俯下身子继续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老师希望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也这样和你玩,你乐意吗?”“不乐意。”“既然你把自己不乐意的事情强加到别人头上,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这就对啦,老师教给你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记住吗?”“能。”“既然能,自己做错了该怎么办呢?”“向他道歉。”“真乖,看我们高卓轩也是个明事理的好孩子!自己去处理吧。”他马上跑过去,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舒了一口气,因为卓轩在进步,他父母也主动到学校和我交流孩子的情况了。我尽量表扬孩子的优点及变化,但出于对孩子负责的态度,我也委婉指明了孩子目前需要加强的方面,并希望父母能和我同心协力帮助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将来回报社会。他父母极力赞赏,当场表示:“李老师,您以后该咋管咋管,该打打,该骂骂,我们没意见。”我笑了:“我不可能打孩子,我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你们放心,我依然会尽最大努力的。”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政治初一的内容主要是“品德”部分,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非深奥的政治学。所以,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学科。

接触初一的学生已有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里,学生们不仅收获了新的知识,还收获了由小学到中学的蜕变与成长。我也收获了许多。我们从彼此的不了解,到我可以慢慢地走近他们。就在我以为我足够了解学生时,一件事让我深刻反省自己所谓的“了解”是多么幼稚。

这周,在讲到第三单元亲情之爱,体味亲情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布置了给“家长的一封信”作业,孩子们很认真的完成后,我选取了几封非常感人的信在课上读。其中一个孩子家庭父母离异,我事先把他信中涉及“离异”的语句做了标记,并提前告诉他,做标记的可以不用读。孩子读完后,同学们都深受感动,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心中暗自得意自己的周到。可就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我发现靠门的女生偷偷抹眼泪,我心里一紧。看到双眼红肿的孩子,突然觉得无所适从。旁边的孩子偷偷告诉我,女生的父亲前不久刚刚去世,只要在她面前提起父亲,她就泪流不止。瞬间,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原来刚才读到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满怀愧疚的我,不知该如何安慰孩子,如何安抚到她那颗柔软的心。我只是走过去握住孩子的手,帮她擦眼泪。此时,语言是多么苍白,苍白到根本无法掩饰我的粗心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回到办公室我久久不能原谅自己,是我没有提前了解班里的情况,鲁莽地让孩子读信,还自以为很周到地处理了信中一些敏感语句。却根本不知孩子的字字句句都是写给远在天堂的父亲。

经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教师在“教”之前,一定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不了解何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何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先“知”方能后“教”。“知”是“教”的前提和基础,“知”决定着“教”的程度和效果。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走近学生,缩短空间距离的同时,更要拉近心理距离。

第3篇

数学差生即指数学能力较弱,且数学成绩评价长期低下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在中学阶段存在一定比例。一般说来,数学差生大多数对数学缺乏兴趣, 他们认为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有的学生产生反感,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是苦恼的事。分析其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因素。

一、自身因素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学生比较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 这个学生长于记忆,那个学生善于思考;这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出色;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这些都是学生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就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同中有异。由于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 构成了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物质基础。而人的心理个别差异,是人们在各自不同素质的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到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正是这些后天的决定因素,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

1.数学差生的心理差异 数学差生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致。由于他们有一朝数学分数低下, 引起愁闷,数学中存在的问题、疑惑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所以就会有一夕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受挫,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埋怨的机率就会上升,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在老师面前常表现出胆怯、性格内向、自卑,在同学面前常表现出自私、冷漠、消极。久而久之,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和意志日渐消失,更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学习数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免受老师和家长的责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通常感到厌烦、有太多的弄不清的问题,以致数学的情绪低劣。正如《左传》中所述“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

2.数学差生的能力差异

首先,学习者的认识结构,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和个性心理特征(情感、意志、能力、体质等)存在差异。其次,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外在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习者内在的心理结构,它是学习者通过教师所激发起来的心理结构作用于外界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数学认知结构是从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它一旦形成,将对学习者后继的数学活动产生调节作用。但由于各人的心理结构的差异,则同一知识结构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因此,不仅有正误之分,而且也有优劣之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数学的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差生的认知活动往往表现为没有形成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般思维动作,也没有形成认识活动必须具备的特殊思维动作。

二、环境因素

客观环境的影响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数学学习的环境因素,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在数学学习中,不论是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还是对数学学习兴趣、态度、情感、意志等的激发和发展,都受到学习者的环境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并起主导作用。

1.家庭教育的影响

人生第一位老师是妈妈。老舍曾说过: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家族生活的习惯。所有这一切,每日每时都塑造着家庭最小的心灵。有些学生家庭贫困,学费难以支付,因此这些学生自觉矮人一截,自卑感十足,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些学生恰恰相反,由于家族优越,父母为官,因此这些学生自觉混到毕业,前途自会有望;有些学生家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整天忙于赚钱,忙于应酬,无暇顾及子女;还有些家长进卡拉OK厅、跳舞、打牌,甚至“三缺一”时,把子女也拉上,放任自流;有些事业型家长,忙于自已的工作,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已的事,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对子女缺乏营造家庭学习数学的环境的细心和耐心;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离异,有的学生丧父丧母,给子女带来心灵的创伤,这些学生缺少正常的关爱;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养成了子女依赖、怕苦畏难等不良习惯,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挥霍无度,以致各种恶习产生。以上种种都是数学差生受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数学教师通过数学,极大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关怀、期待厚望、指导帮助和行动表率等,不仅产生积极的效应,甚至影响他们的终生。无疑这将对学生的成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数学差生的形成过程有着抑制的作用。但是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白天上了九节课,学生还得饿着肚子加上两节晚自修课,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有些老师满 堂灌,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正当的兴趣爱好受到了压制甚至剥夺,数学差生更是倍受歧视,身心健康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少数教师文化业务水平低下,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有些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学生漠不关心,或者违背教育规律,不恰当地指责学生、随意停学生的课、罚抄作业几十遍上百遍;甚至违背

师德规范,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所有以上这些因素致使有些原在小学阶段数量关系理解不够透彻的数学差生到了初中就一差再差,心理畸形发展,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荡然无存,而表现出麻木、呆滞、迟钝。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4篇

师生平等相处--教育教学叙事

在学校的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学生刚开始还能做到,但是时间不长就没有人愿意这么做了,时间再长了更是见到老师形同路人。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当孩天真的眼神看着我们热情的向我们问好时,得到的或是微微的点头,或者是眼睛看着别的地方随口应答,孩子们一脸扫兴的与我们擦肩而过。孩子真诚打招呼热情,被我们的冷漠所驱散的荡然无存。也许不是孩子没有礼貌而是我们的行为阻止了学生礼貌习惯的养成,这也引出了我们该如何的对待“师生平等”的真正含义。美国教育家多尔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在本学期,10月份有一天,我班的学生程新富感冒了到我办公室我接水而我只是递给他一只杯子,随口说道:“开水在那,你自己倒吧。”外加一句,“你小心点,别烫着。”虽然语气也是温和的,但从未想过自己帮他倒一杯,双手递给他。反过来,有时我问学生借支笔、借本书,学生哪次不是争先恐后,高高兴兴地双手奉上啊!难道这就叫师生平等吗?——说真的,之前,我真的没想到这些,总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但这不正是师生之间不平等的表现吗? 有一次,在操场上选拔运动员,我顺便去了上了一下学生厕所,在厕所里面碰到了我班里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看到我来上厕所,居然很惊讶的说:“老师,您也来上厕所?”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难道我是与众不同的内裤外穿超人么,居然可以不用上厕所。“我难道不需要上厕所么?”我很是尴尬地问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挠挠头说:“不是,老师我的意思是说,你是老师,你怎么来学生厕所呢?”“老师和学生不都一样么?难道厕所还要分高低贵贱么?”学生听到我的话居然很是惊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喊着要求师生平等,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始终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就是命令,指责又或者是其他。而学生也很自觉地认为在老师面前就要表现的低人一等似的,对老师“毕恭毕敬”,甚至是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对自己颐指气使才对。可是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很不健康的,学生对老师的恭敬不是因为受到老师的感化而发自内心的恭敬,而是迫于传统舆论压力才这样做。而老师本身也是被这样的传统观念架空在毫无实际意义的教师威严之上。

其实,所有的师道尊严都是从我们行为的点点滴滴得来了,而不仅仅是与学生保持距离,给学生以神秘感而获得的。师生平等,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我们的日常行为的表现。

第5篇

教育日新月异,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从追求教师数量向追求教师质量转变,从维持教师现状向追求教师卓越转变。一方面是教育学者普遍认为持久的、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是一所学校发展及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广大历史教师觉得教师生活太苦、太累又枯燥,这似乎成为一种新的矛盾。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及新的矛盾,如何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实现他们的专业发展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问题。不少学者认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依托教师的教育实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赶不上城区的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广大初中历史教师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我认为必须把“教育教学叙事”研究作为引导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动力,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叙事”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总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所谓教育教学叙事,是指通过教育教学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教学事件,以使教育教学行为和活动得以诠释的意义建构方式,让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撰写教育教学日志,记录教育教学痕迹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成长档案的重要内容。

诚然,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专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还要看如何在实践行动中体现历史素质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实践行动不应回避教育培训,而应看到“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既能在立足具有“校本”特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群体的共同专业发展,又能用这些鲜活的教育教学实例引领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进一步生成教育智慧。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建构为手段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求改进教学、发展自我的突破口。

那么,该如何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必须摆正滴水穿石与自我更新的关系,在形成新的教学观、学生观的同时,在践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零距离接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重新定位自我。

1.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与新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一次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转化为每一个农村历史教师自己的信念,需要一个从思想认识到思维习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推进?可以用教育教学叙事研究的方法,促进自身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并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什么呢?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只是简单地换了一套教科书,其实质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是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师的作用已不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帮助学生努力构建,在于注意培养学生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思维,给学生以更多的赏识,从而让学生“潜能”中最本质的“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的需求”得到满足。

由此看来,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如能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就能在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更新等方面逐渐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既让历史课改取得真正成功,又促使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更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超越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为广大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平台,而且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大农村历史教师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智慧,在对教材不断拓展与补充的过程中使教材更显生机与活力,在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造的过程中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地区苏中地区腹部的宝应,受到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双重滋润,正从运河时代进入高速时代,农村历史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无视身边的这些变化,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将丰厚的历史闲置一旁,势必会造成鲜活的优秀历史资源的浪费,久而久之,会使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慢慢丧失。

3.以一个历史教育行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追求。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从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广大历史教师一旦投身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就会明显感到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从表面看难度降低了,但涉及面更宽,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并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教材增加了许多图文和问题讨论,每个历史教师都必须思考“历史课怎么上”这一问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才能从容自如地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乃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而每个教师从教后都会面临年龄逐渐增大、工作任务偏重、教育观念滞后、知识逐渐老化、教学方法手段保守等问题,是听之任之还是不断追求,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来促进更多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早日成为行家型历史教师。

第6篇

用爱点亮一盏心灯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

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黑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

每当提起爱,我就想起我教过的和我正在教的这些小不点们,曾有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记得刚踏上讲台时,教过一个才入学的有残疾的小女孩儿——月平。现在她已经上初中了,想想她能坚持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因为一场大火使她走路一瘸一瘸地,小脸自鼻子以下都烧得面目全非,只是一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会说话似的。她整天只是没完没了的哭,哭了三、四个星期。搂着、抱着、哄着、劝着、端水、擦脸、讲故事……为了能留住这个孩子,我们使出了全身解数,她也不买帐。有一天,她竟哭着说:“老师,这世上只有我的亲妈最疼我。因为我丑,别人都怕我。”我拉着她的小手说:“我也是你的亲老师呀!班里五十几个孩子中我最疼你,因为我觉得你很可爱,特别是笑起来时,最美了。”她停住了哭泣,抹着眼泪,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真的呀!”我握着她的小手郑重地点点头,肯定的说:“真的。”慢慢的,孩子开始安心上课了,开始与同学交流了,她从同学和老师对她的关心与呵护中,也学会了关爱别人。其他同学上体育课时,她会给他们做记录,拿毛巾擦汗。有一次,我感冒了,嗓子变得沙哑了,还不停的咳嗽,小月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过了一会儿,她端来一杯开水,说:“老师,喝口水,润润嗓子吧!”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手里捧着那热气腾腾的白开水,那一刻,我幸福地快要被融化了。是呀,与这样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虽然苦了、累了,但真的是值了。由此可见,只有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生,难道我们还有必要吝啬我们的爱心,吝啬一句鼓励,吝啬一个眼神?

不知各位同仁是否有同感,关于我们的问题学生,我们常常有些想说爱你却不容易的感觉。他们常常叫我们头痛、忧虑、大发雷霆,甚至魂牵梦绕……

此时,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个孩子的身影——李帅,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还真是人如其名,蛮帅的。不过三秒钟,你会发现他真是太顽劣了。看:那个摇头晃脑疯跑着,直到跑过本班教室也没刹住车的是他;那个把同学修理得放声歌唱的是他;那个跳上桌子,扭着屁股跳舞的是他;那个上课也要扇两把小纸卡片的,也是他;假若哪天,孩子都来打小报告,造访办公室的你不用问准是他……,有的老师不无感概地说:“这个孩子真难管!”是的,这个缺少母爱,从小在爸爸的棍棒、耳光下长大的孩子,的确存在好多问题,说心里话,每当他犯错时,我也恼、我也怒,可他一旦站到你的面前,那乖乖的小样儿,你又真恨不起来。我用心读着这个小男孩,深深觉着:“这家伙,脑袋瓜机灵着呢,他会变好的。爱让我学会了等待。

有一天中午,大家把吃完了的纸饭盒扔进了垃圾桶,饭盒越扔越多。这时,李帅从座位上站起来,端起垃圾桶去倒。咦,今天太阳可是从西边出来了,这小家伙怎么这么积极?左等,右等,第二遍铃都要响了,还没见人影。是否上厕所忘了带纸了,一个同学接受去送纸的任务,一出教室门,便和他撞了个满怀,在那一瞬间,我注意到了他的裤兜鼓鼓的,把裤子都赘的快掉下去了,连肚皮也露在外面了。哦,我恍然大悟:早晨,我把没收的玻璃珠儿,全扔到垃圾桶里了……,我不动声色,真诚的地对同学们说:“李帅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可我的目光一刻也没离开过他的裤兜,他似乎明白了什么,默默的走到前面,不十分情愿地掏出了玻璃珠……。之后,他在日记里说:“老师,你的千里眼真厉害,我佩服你!”从此他变了。我想,正因为是有了老师对他的爱,问题学生才会变得没问题。对一个教师而言,一个问题学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对一个家庭而言,一个问题学生却是百分之百的期待,他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庄稼毁了可以再种,东西丢了可以再买,春去了可以再来,可人生没有轮回,孩子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相信吧,爱会使他们从此与众不同。

第7篇

高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强调在生命感悟、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建构生命的意义。但在实际的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论表达与语言述说的紧张性,致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对大学生教育的实际效应。因此,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语境下,从教育叙事的角度出发,探究生命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生命教育的独特性:理论表达与语言诉说的紧张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以“生命”感悟“生命”的教育活动。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通过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的教育。①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和合作。②

由此可观,生命教育的“生命”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的,既指向一种教育的内容,又包纳了教育的对象,同时还涉及教育的方式。生命是一种动态的多维关照,无法用一种逻辑性的、纯理论的言语对其进行诉说和表达。因此,在生命的事实中无法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绝对符合,难以用某种理论去解释生命的现实,从而造成理论的有限表达和意义的不完整诠释。

二、教育叙事与生命教育独特性的契合

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叙事打破了科学逻辑推演的语言局限,解释了现实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行为关系及其随时间流动的变迁特征。因此,它也是一种思维的模式和意义生成的工具。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叙事学逐步向教育研究领域扩展,成为广大教育者表达自我教育生活中的教育经验、体验的有效方式。它通过叙事来描述教育者的教育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③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就其本意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④生命教育的价值诉求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达到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追寻,培养受教育者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珍重,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在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从生命的基本知识出发,从珍爱生理层面的生命入手,在引导受教育者感悟与体验生命的过程中,通过拨开围绕在日常生活中的迷雾与困顿,从而升华至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内在生命,并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价值回归。同时不断完善学生的经验世界,帮助学生体会、感悟和思考真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不断建构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价值诉求规约了教育者的理论表达。在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时,任何理论性话语都难以表达出人类最真实的情感。而叙事从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讲述经验的方法为生命教育的有效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方法。教育者在生命教育中,用叙述的方式对生命经验进行表达,对生活故事进行述说,引导学生在学习叙事和进行叙事的过程中,或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分析和诠释文本或故事,在交流互动中建构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并获取知识与文化的意义,在意义的生成中,实现对生命的诗意追求。⑤

三、叙事视角下生命教育教学的策略构建

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蕴藏于日常生活中,在不断重构的生命灵动中。生命教育教学中叙事的运用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命的存在本质,通过收集并叙述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故事,在注重叙事伦理的基础上,对生命事件、个人的生命故事进行诠释,以求透过生命现象寻求生命的真实,探求生命的意义。

1.收集生命故事,挖掘最真实的生命事实

生命教育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生命往事的生命个体。因此,只有切合不同生命个体的需求,才能契合教育实践的诉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命事件,着力关注生命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感受和体验,通过这些来表达不同的生命诉求,彰显出丰富多样的教育意义。

因此,生命教育叙事的有效表达首先要进行生命经验的收集。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有关生命的事件都可以是叙事之物。在教育叙事中自我与社会均是叙事之物,社会条件、话语和叙事实践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自我及其身份的属性。⑥对于社会的叙事之物,可以通过对典型的关乎生命事迹的故事叙述,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进而尊重一切生命。个体自我的叙事故事包括讲述者与一系列意义重要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的故事,这里既包括了发生在自我身上的生命故事,也包含了自我所经历的生命事件。通过对个体成长轨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的叙述与分析,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方法去面对痛苦和失落,从而追寻更高的生命意义。

2.诠释生命意义,构建温情的生命世界

叙事不仅仅是记录和叙述故事,而是要对故事本身进行持续的反思与追问,进行经验的重组和意义的诠释。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呈现在面前时,不仅仅是对它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去挖掘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诠释,使这些故事和经验的内在意义让受教育者领会和把握。无论是对社会生命现象的诠释,还是对个人生命经历故事的诠释,首先都可以从需要探究的主题出发,将事件的关键点或个人生命经历故事的关键阶段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关键的事件和阶段进行分析,分析关于这些现象事件的基本特征和状况说了什么,最后进行关乎生命意义的重构。并通过生命意义的追寻,构建起一个充满温情的生命世界,而在这一充满温情的生命世界中师生双方的感情就能得到升华,人性得到丰富,心灵得到沟通,生命得到关爱和呵护。当然,合理的叙事语言是必要的。教育者通过叙事性的语言,将抽象的社会生命现象以叙述的形式具体地呈现出来,同时需要确定好叙述的顺序,是运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的方式把这些事实或事件组织起来,从而使叙述过程条理清晰、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有助于他人进行理解和把握。而对于个体生命经历的叙述则要求个体语言叙事关切生命“实存”状态,抒发个体语言认知体验,描述个体生命的发展轨迹。通过语言叙述,表达出受教育者的生命感悟,构成生命意义的统一体,并在意义统一体中产生更多的体验,实现更多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生命意义的发现。

3.体验与对话,促进学生主体对理论知识的内化

叙事不是单个生命体的内心独白,叙述也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存在于说着与听着间的交互关系。哈贝马斯认为,“交流的经验,如这个名称所表露的,起源于至少把两个主体结合在一起的交互行为的关系,它发生于通过语言而建立起来的对稳定的意义的理解的主体际框架中。”⑦因此,生命教育的过程其实是知行双向结合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把生命的意义内化为学生主体自身的思想,而内化过程只能在学生主体自身的体验与教育教学主体的对话中才能完成。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通过叙事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叙事经历中,以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提出一个合乎生命教育价值主旨,合乎个体特征的命题进行探讨。同时,教育者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成为个体生命经历的叙事主体,并通过各自生命事件的叙述与交流,形成生命意义生成的共同体。在叙事活动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叙事活动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已为学生内化和吸收的知识,并针对在学生叙事活动中出现的认知偏向、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以促进叙事活动的良性循环。

4.注意叙事伦理,尊重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生命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涉及到以师生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因此,教育者必须充分考虑教育过程中要持守的伦理底线,担负的伦理使命,并在这种底线与使命之下对涉及到的教育事件、教育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判断。对于社会生命事件的叙述,教育者一定不能超出事件本身的伦理底线,哪些是该讲的,哪些是不该讲的。尤其是从人性或者尊重生命的角度看,生命叙事不仅要帮助受教育者认清生命的产生与逝去,同时也要预防道德安全问题的出现。而在个体生命经验的叙述中,教育者要确保叙述参与者自愿对他们的生命经历进行叙事,教育者不能强迫性的要求学生叙述不愿讲述的事情,同时不能妄加评论。

四、结语

教育叙事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生命教育中叙事的运用,将从生活中撷取的教育真实转化成教育意义,将文本、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消解理论表达与言语诉说的内在紧张性,促使学生实现对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实现生命基本知识的传授,生命教育价值的彰显,完成生命意义的构建,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

注释:

①郑晓江.生命教育教学方法初探[J].昆明学院学报,2010,

32(2):1-7.

②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9.

③邓达 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6.

④叶澜.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⑤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5.

⑥丁纲.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