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2:43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实践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得出0<a<1,而忽略了a=0的情况。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一、引言
上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视听媒体、通讯工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开展教学整合,在实践中体验着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巨大变化。近三年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院开始尝试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的整合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创设情境,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活动,辩证地思考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被引入,一方面,展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完成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信息到网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个人想法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整合适应了提高学生全面信息素养的需要。在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提高了自己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
2005年以来,我院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电子商务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制约,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而逐步完善的。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到网络课程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教育技术提高过程,同时也是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电子商务英语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教学脉络,其英语语言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如计算机、经贸英语等多方面,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解决语音学习、模拟或创设虚拟的商务交易过程等问题,为此,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引入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丰富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多媒体课件汇集多种素材(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扩大了教学空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了解决课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需求,我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包含在线学习、辅助资料、辅助学习工具等。其中,在线学习主要包含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内容;辅助资料包括教学中需要的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自我测评系统、电子答疑系统等。为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方便还专门开设了讨论区。通过网络课程,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藉由网络课程提供的各个功能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评,查找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在网络课程所提供的讨论区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使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3.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专题学习资源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需要讲解的知识较多,涉及计算机、网络、经济与贸易、英语等多方面知识,但授课时间较短。如何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成为制约教学的重要因素。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积极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活动。“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是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学习平台。”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写作平台和专题讨论区,为学习者展开协作学习、交流与探讨相关问题、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访问专题学习网站,能够获得大量的有关语言与文化、计算机网络、经贸以及相关电子商务的原始英文资料等方面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4.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积极采用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获得的信息作为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往的教学评价经常依据期末测试成绩评定学生电子商务英语掌握的情况,而形成性评价打破了考试的时间限制,能够依据学生的要求随时进行测评并给予反馈,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包含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应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反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商务英语网络课程提供了在线的各单元测试,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果学生未达到学习目标,网络自评系统能够给出相应原因并给出建议与答案。
评价后应给予相应的鼓励语言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从而保证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另外,网络课程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学生进入学习系统的所有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记录了解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不只是依赖网络课程提供的评价系统,在这里现代网络通讯工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和教师通过各种工具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促进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忽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长时间的对比、反思,总结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缺点,以利于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的反思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也反思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知识的多元化与教学控制在以
往的教学中,教材与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通信工具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未经加工的信息涌向课堂教学,更多新观念、新思想融入学生学习环境,知识来源呈现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导致大量的知识涌向学生,自主性较高的学生能获得更多有效知识,而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能无所适从,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对知识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控制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与理性思考。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是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的,当不同的信息涌向学生时,怎样过滤对教学不利的信息更有待深入研究。超级秘书网
2.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反思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成为客体或附庸,导致教与学相互隔离,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发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可以自己调控教学进度,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效分析。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和行为偏好,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清楚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首先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由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传统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的作用尽管现代媒体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仍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要想对教学效果实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须把学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同时,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及联网,因此有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在现行的教学中完全实施,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工具还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是能带给人们便利的,但也应该认真对待传统的媒体及其作用,不能走入“技术至上论”,而应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既要有效又要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张艳明.Blog在高校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OL]./20060119/3171190.shtml
论文摘要:新课程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一、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如讲“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用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硬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再拼成正方体纸盒,学生对小正方形在平面中的位置与在正方体纸盒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当学生接触什么样的图形能拼成正方体时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在“正方体的截面形状”一节,我让学生从家里拿来萝卜、苹果等亲自动手操作,并进行多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传统的教学,过多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每堂课开始时,我就鼓励孩子们:“举手就是一百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哪位学生答错了,我会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对较难一点的问题,我经常采用让他们上讲台讲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勇敢精神。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转向多元,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乐趣中学、体验中学、活动中学、探索中学、合作中学……我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每4人为一小组。每组保证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也有利于各组展开公平竞争。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方式,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对说理的表述学生是一个难点,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几道题让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向我推荐本小组表述得最好的到黑板上板演,各小组积极响应,每个同学都全身心的投入,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几何表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学习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善爱同学、爱护班级、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4页)
如教学“千米的换算”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首先出示龟兔对话的课件,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输给了乌龟,心里不服气,总想跟乌龟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乌龟,就拉着乌龟要比赛,可乌龟说:“我今天有事情要做,不能和你比赛,要不我们比比今天谁走得路多。”兔子同意了。乌龟说:“今天我走了3000米,你呢?”兔子哈哈大笑说:“我走了5千米,我走的路程比你长,我赢了!”可乌龟听了,不服气地说:“我走的路程是3000,而你才走了5,怎么会是你赢呢?”同学们能帮它们评评理吗?通过情境的创设,自然的引起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励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点拨、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大门口设置的伸缩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为什么由平行四边形组成?观察伸缩门的开关,得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那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这个特点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有同学提出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来验证,经过同学们现场操作,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来实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能变形,能变大也能变小。教师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这个特点?你如何证明?学生分别利用了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都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同学们经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的,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为知识的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资源共享,解决问题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以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氛围,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又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组织小组讨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四、实际应用,深化问题
实际应用是促使学生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使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实践活动;归纳总结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和应用。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方法,在不断的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实践应用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从而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完善认知结构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1.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到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的应用练习设计,应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练在关键的地方,着眼于指导思路和方法与技巧的形成。
3.练习题的选择要照顾全体学生,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难度要有层次(知识形成、基本应用、综合运用、拓展提高)。应用形式要新颖多样多变(设计针对性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决问题的时间。
五、拓展创新,发现新问题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们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去体验成功。教师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多采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挖苦讽刺的语言,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保持信心和高涨的情绪去探索、去研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建构有效课堂问题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载体,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并实践应用,归纳总结,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为支点,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主动探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内容之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0引言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各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在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l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环节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不了创新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模式;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满堂灌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深度。教学方法改革表面看似一种形式,其实质却是教学观念问题。
1.1转变教学观念是搞好《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要把教学着眼点从在校期的时空转向受教育者终生。所以《体育学》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2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以教为本:并广泛阅读,收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特别要注意吸收一些国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1)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在不忽视教材给学生获取知识价值的同时,重视内含于教材的文化价值,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去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伦理道理观念的形成。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趋向为主线去设计教学方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心理认识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实践性的统一。3)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既要认真探讨理论教学的研究,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索。要克服那种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运动实践为手段,不断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同时要把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1.3学生自主学习是《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保证
课堂内外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铸造素质,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有关资料、书籍,以期达到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1)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否则就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灌输“三带”原则。带脑子:一边看书一边想问题;带本子:记录重要经验和信息;带票子:复印有价值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搜集大量课外资料,课上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就显得活跃,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增强能力。2)教学相长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如果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得死死的,没有或很少有自,那么也就用不着自己去动脑子、想问题,一切惟命是听,那还有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一节课均提出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商量探讨;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磋商、彼此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情感,有利于在轻松愉快之中做学问、求知识、炼素质、长能力。
2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容认真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涉及面广、难度大。通过这几年对《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我本人总结出一下几条经验。
2.1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课前一个“思”字每节课上课前l0分钟,在黑板的左侧.板书3~5个“思考与讨论”题,内容一般为上节课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也可为课外阅读到的有关内容或者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自主地积极地阅读教材。想问题。写提纲,激发学生进行个案钻研:从而克服学生上课前思想涣散,精力不集中的状况。
2)课上一个“论”字。上课后,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言,展开讨论?一个同学讲述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课中一个“讲”字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将有关的疑点进行详细讲解,强化“传道、解惑”功能:并就该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小结,使学生能举一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动、深入地进行钻研,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巩同教学成果
2.2认真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
《体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体育学》教材本身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才有生命力结合教学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课和本校一年一度的讲师、助教教学比武课的现场.把学生带出去实地观摩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通过学生亲临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现场实践教学的熏陶,使学生有超前步入社会的感觉,增加了紧迫感、责任感。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之中,认真地探索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能更主动地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体现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素质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
2.3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都发展起来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如利用有关体育教学录像片的放映,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体育教学的信息,获得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教师讲课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各级学生在实习汇报会上肯定了《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带给他们的乐趣与帮助:学习主动了,胆量练大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适应性增强了。这充分证明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效。
充分利用传统教具和多媒体技术
通过演示加深理解刚接触临床专业课的本科生理论知识相对缺乏,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比例可能稍高一点。为提高授课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根据临床医学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应用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进行演示,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合理穿插、有效应用模式图、动画和各种照片直观地反映特定的医学知识。以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讲解过程为例,为弥补语言文字表现力的不足,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疾病不同阶段的辅助检查照片,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钡餐影像、胃镜表现;溃疡急性穿孔后的腹部X线平片,慢性穿透性溃疡致胰腺脓肿的CT扫描;幽门管溃疡致幽门梗阻或癌变的钡餐影像等等。学生通过对比正常和异常检查结果的图片,获得视觉刺激和感性认识,结合书本上的特征性文字描述,有助于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虽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教学,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例如教学信息保留时间短,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消化,不便于学生整理复习,教学媒介的丰富并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本质等等。
增加病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要达到理想效果可能有一定困难,最好结合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例如:教师首先陈述患者的症状,随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可能是什么疾病;体检时应该注意什么阳性或阴性体征;建议采用何种辅助检查手段明确诊断?获得学生的答案后,教师分别给予不同的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再次提问:你们认为该患者的确定诊断是什么,请说出诊断依据;目前的检查结果是否可以除外其它疾病,还需增加何种检查手段;该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本病的临床分型以及正确的防治原则包括哪些等等。由此教师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征性辅助检查结果的认识,还会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并增加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全体学生都要平等对待,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接受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变成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比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可以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等平等和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地位。
2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并灵活的处理,巧妙把握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帮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把握心理健康的接触点。
2.1生物课堂中的生活观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利用生物知识对学生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使学生在了解血型、血量与输血知识的同时,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2生物课堂中的学习习惯养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生物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掌握学习生物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是在生物课堂上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物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心理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善于用脑。要注意劳逸结合,通过交替脑力活动的内容达到休息的目的,及时地进行课后复习,强化学过的知识和内容。(2)勤于用脑。教育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重要,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和记忆的深刻性。(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运动、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并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身体内形成条件反射,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通过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3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受到媒体、网络的不良宣传和影响,传统的道德意识逐渐在学生的心里呈淡化趋势,中学生又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正值发育时期,性取向模糊,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思维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学生懂得心理发展的规律,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中的《生殖与发育》一章的内容和《青春期教育》一书,他首先通过课堂上的正面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性身心差异,揭开生殖系统的神秘面纱;接着组织每班男女生共同观看《中小学性教育知识》电教片,了解什么是性、胎儿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成长的奥秘,指导如何面对异性、如何自我保护、怎样战胜性冲动等。既解决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解决了教师和家长不知如何进行教育的尴尬。
2.4课堂实验教学中的自信心培养
生物实验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空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生物实验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如让胆小的学生多参与实验操作,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机会,体验成功表,树立自信心等。对于一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如“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等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对成功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以强化其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自我规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实验活动效果。
3解决学生学习中心理困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如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等,从而引起学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失败。此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因势利导地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和疏导,并且还要适时的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使学生尽可能地保持平静和愉快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生物课本涉及到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等生物学观点;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明白: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从而增强学生耐挫和适应能力;针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教育,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