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表演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08 02:53:43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表演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表演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音乐研究对音乐表演的意义、写作音乐论文对音乐表演与教学的作用以及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的意义和帮助问题,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在社会大环境和培养机制的双重影响下,多数音乐专业院校中存在着注重音乐表演(演奏、演唱)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加之在音乐论文写作方面缺乏自觉的文字功力训练,从而限制了我们在音乐研究和音乐表演中前进的步伐,使我们的音乐表演难以具有深刻的内涵,而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音乐研究对音乐表演有什么样的意义、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起到什么作用、音乐表演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与写作等,都是笔者认为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音乐研究对音乐表演的意义

音乐研究与音乐表演均表现为一种以音乐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材料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音乐表演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其表达方式为演奏或演唱;音乐研究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其表达方式为语言和文字。两者之间相互推动和补充。因此,音乐研究能够促进音乐表演,对表演专业具体化的细节研究能够直接指导表演实践。

音乐研究从学科意义上讲,即音乐学,它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其研究对象正是音乐及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sup】[1]【/sup】。

音乐表演则既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即它忠实地传达和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使命的艺术,即它要参与音乐意义的生成,填充和丰富音乐的内涵,并由此富于音乐新的生命。因此,音乐表演者不仅要具备音乐表演的技能,完满地表演与再现音乐作品,而且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解释和表现的能力;不仅要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而且还要站在当今时代的立场上,运用当代的审美眼光,对音乐作品的意义做出新的理解和解释,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sup】[2]【/sup】。

钢琴演奏家、理论家尤金乌德在《思考与演奏-对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一书中谈到:“对于音乐学理论,今天的表演艺术家不是需要得更少,而是更多”。由此可见,当今的表演艺术家对于音乐学研究的需要是迫切的。原因之一是20世纪演奏观念的改变。20世纪的演奏观念受到同一时期音乐学研究大发展的影响,崇尚二度创作忠于原作,而忠于原作的基础是种种历史的、结构的和风格的音乐学研究成果。这些对于种种音乐学研究成果的认知、理解以及在表演过程中的运用,被称为乐智(music intelligence),它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名词,与乐感(music feeling)和乐技(music technique)一起,合称表演艺术家的三大必要能力;原因之二是20世纪教学观念的改变。20世纪讲究表演诠释必须基于对音乐文本的分析,而音乐文本的分析需要基于乐智。这是使得教学由口传心授向乐智的培养转变。教学逐渐从模仿过程变为揭秘的过程,即从谜面(谱面)通过乐智(音乐理论)走向谜底(音乐复原)的过程。

二、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与教学的作用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也可把表达音乐研究成果的论文称为音乐科研论文、音乐研究论文等等【sup】[3]【/sup】。作为音乐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

音乐表演专业写作类别,主要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教研论文。音乐表演论文是指表达声乐或器乐表演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说更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既是研究对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总结,又是对表演科学的理性认识与深层把握。音乐教研论文是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表达音乐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从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笔者从事小提琴专业教学已有九年,结合自己写作专业论文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论文写作对自己演奏与教学的帮助与作用。

首先,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可以调动自己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来探讨某些音乐现象和问题。同时,我们还会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所写题目的研究现状,掌握最新研究动向,从而对论题有更成熟的思考和更深刻的认识,使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体系化、系统化。这样就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力、思考力、分析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写作学术论文能培养和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术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我们的教学予演奏示范与科学表述为一体,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理论修养和学术修养。

再次,音乐论文是进行音乐学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音乐学术交流、传播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音乐会、研讨会、录音、录像等,然而音乐学术论文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因为它是传递、储存信息的良好载体,是国内、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有力工具。这种交流与传播不仅能提高音乐研究的水平,而且还可以广泛的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

最后,音乐论文写作的过程,能使我们主动建立学术意识,培养科学钻研的态度,并且逐渐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三、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角度

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角度应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运用已有的音乐学研究成果,对作曲家开展纵向、横向、原点比较。纵向比较即对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作曲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寻找出他们间的影响、联系与传承;横向比较即对同时代、同国籍、同流派作曲家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原点比较即对一个作曲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作品的比较,既寻找联系,也寻究差异,从而使我们在把握作品音乐风格方面有所建树。

其次,对音乐文本进行研究分析,从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以手稿为基础,对作品进行不同版本的研究与分析,并将不同演奏家的演奏录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演奏方法与风格诠释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再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工作者,必然要求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研予教学创新支持,教学反馈科研以灵感驱动,二者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因此,对已有的专业论著及同行发表的论文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主观的思考与探索,不断将教学方法的积累升华为教学理论的形成,才可逐步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论。

综上,音乐论文是储存、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它不仅能广泛传播和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而且便于人们从中汲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中,进行音乐论文写作训练是极为必要的。

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我们只有在音乐研究中不断前进,才能使我们超越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音乐表演与学术境界,从而让自己的音乐表演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注释

[1] 廖乃雄、罗传开.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学”词条.

[2] 张 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

[3] 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音乐研究对音乐表演的意义、写作音乐论文对音乐表演与教学的作用以及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的意义和帮助问题,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在社会大环境和培养机制的双重影响下,多数音乐专业院校中存在着注重音乐表演(演奏、演唱)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加之在音乐论文写作方面缺乏自觉的文字功力训练,从而限制了我们在音乐研究和音乐表演中前进的步伐,使我们的音乐表演难以具有深刻的内涵,而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音乐研究对音乐表演有什么样的意义、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起到什么作用、音乐表演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与写作等,都是笔者认为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音乐研究对音乐表演的意义

音乐研究与音乐表演均表现为一种以音乐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材料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音乐表演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其表达方式为演奏或演唱;音乐研究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其表达方式为语言和文字。两者之间相互推动和补充。因此,音乐研究能够促进音乐表演,对表演专业具体化的细节研究能够直接指导表演实践。

音乐研究从学科意义上讲,即音乐学,它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其研究对象正是音乐及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sup】[1]【/sup】。

音乐表演则既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即它忠实地传达和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使命的艺术,即它要参与音乐意义的生成,填充和丰富音乐的内涵,并由此富于音乐新的生命。因此,音乐表演者不仅要具备音乐表演的技能,完满地表演与再现音乐作品,而且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解释和表现的能力;不仅要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而且还要站在当今时代的立场上,运用当代的审美眼光,对音乐作品的意义做出新的理解和解释,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sup】[2]【/sup】。

钢琴演奏家、理论家尤金乌德在《思考与演奏-对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一书中谈到:“对于音乐学理论,今天的表演艺术家不是需要得更少,而是更多”。由此可见,当今的表演艺术家对于音乐学研究的需要是迫切的。原因之一是20世纪演奏观念的改变。20世纪的演奏观念受到同一时期音乐学研究大发展的影响,崇尚二度创作忠于原作,而忠于原作的基础是种种历史的、结构的和风格的音乐学研究成果。这些对于种种音乐学研究成果的认知、理解以及在表演过程中的运用,被称为乐智(music intelligence),它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名词,与乐感(music feeling)和乐技(music technique)一起,合称表演艺术家的三大必要能力;原因之二是20世纪教学观念的改变。20世纪讲究表演诠释必须基于对音乐文本的分析,而音乐文本的分析需要基于乐智。这是使得教学由口传心授向乐智的培养转变。教学逐渐从模仿过程变为揭秘的过程,即从谜面(谱面)通过乐智(音乐理论)走向谜底(音乐复原)的过程。

二、音乐论文写作对音乐表演与教学的作用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也可把表达音乐研究成果的论文称为音乐科研论文、音乐研究论文等等【sup】[3]【/sup】。作为音乐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

音乐表演专业写作类别,主要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教研论文。音乐表演论文是指表达声乐或器乐表演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说更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既是研究对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总结,又是对表演科学的理性认识与深层把握。音乐教研论文是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表达音乐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从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笔者从事小提琴专业教学已有九年,结合自己写作专业论文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论文写作对自己演奏与教学的帮助与作用。

首先,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可以调动自己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来探讨某些音乐现象和问题。同时,我们还会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所写题目的研究现状,掌握最新研究动向,从而对论题有更成熟的思考和更深刻的认识,使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体系化、系统化。这样就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力、思考力、分析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写作学术论文能培养和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术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我们的教学予演奏示范与科学表述为一体,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理论修养和学术修养。 转贴于

再次,音乐论文是进行音乐学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音乐学术交流、传播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音乐会、研讨会、录音、录像等,然而音乐学术论文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因为它是传递、储存信息的良好载体,是国内、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有力工具。这种交流与传播不仅能提高音乐研究的水平,而且还可以广泛的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

最后,音乐论文写作的过程,能使我们主动建立学术意识,培养科学钻研的态度,并且逐渐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三、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角度

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角度应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运用已有的音乐学研究成果,对作曲家开展纵向、横向、原点比较。纵向比较即对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作曲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寻找出他们间的影响、联系与传承;横向比较即对同时代、同国籍、同流派作曲家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原点比较即对一个作曲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作品的比较,既寻找联系,也寻究差异,从而使我们在把握作品音乐风格方面有所建树。

其次,对音乐文本进行研究分析,从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以手稿为基础,对作品进行不同版本的研究与分析,并将不同演奏家的演奏录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演奏方法与风格诠释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再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工作者,必然要求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研予教学创新支持,教学反馈科研以灵感驱动,二者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因此,对已有的专业论著及同行发表的论文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主观的思考与探索,不断将教学方法的积累升华为教学理论的形成,才可逐步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论。

综上,音乐论文是储存、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它不仅能广泛传播和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而且便于人们从中汲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中,进行音乐论文写作训练是极为必要的。

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我们只有在音乐研究中不断前进,才能使我们超越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音乐表演与学术境界,从而让自己的音乐表演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注释

[1] 廖乃雄、罗传开.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学”词条.

[2] 张 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

[3] 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参考文献

第3篇

高中音乐是一门“传授有关美的学问的学科”,主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培养起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获得美、创造美、提高美。而音乐表演是获得这一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通过表演课堂变得生动了

二、通过表演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表演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

四、通过表演音乐离学生生活更近了

关键词音乐表演创造性生活天地思维角色

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音乐形象的标准化、音乐与学生生活脱节。造成实际上的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中生已进入一个特殊的生理年龄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的思辩能力加强了,更关注自我了同时也更羞于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了。他们其实非常渴望音乐,但我们课本所教的音乐有难以走入学生心理。这直接引出第二个问题,即我们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于当前的实际状况。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者不断引进各种教学方式,其中音乐表演的效果比较显著。多年来,我经常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排练,在音乐课中展示,从而获得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表演课堂变得生动了

在高二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形成一言堂,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结构也比较全面,如果让他们走上讲台表演,却又有些紧张。刚开始,学生会用小合唱或与音乐内容无关的表演来应差,这与“人人参与、个人发展”的主张似乎相距甚远。课堂气氛又会陷入尴尬的状态。这时

1、应及时鼓励学生参与表演。

2、明确分工。选择6-8人的小组进行表演,学生编剧、导演、道具、主角、配角等分工明确。

课前要求学生做足准备,选取合适的命题。起先可以设计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的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在台上的表演变的自然了,学生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也随之产生变化。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愉快而热烈。群体的智慧是惊人的,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中会千方百计地查找一些音像、文字、节目形式等相关资料,选取合适的命题,其命题也由单一的由有关音乐的内容发展到戏剧、文学、历史、科学、美术等领域。而学生表演形式的多样和创意更是给予了我无穷的灵感和启发。注重教学方式,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增强体验。

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上,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教师、学生)“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艺术课更加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艺术教学中,不能单纯的取悦所谓的“特长学生”,一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必须以绝大多数的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从关注全体学生出发。教学中,注意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体验二、通过表演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会千方百计地查找一些音像、文字、节目形式等相关资料,于是,图书馆、音像资料室、音乐办公室等成了学生最常光顾的地方,为了充分了解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的学生会选择上网浏览相关的音乐和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上完古代音乐这一课,课间我介绍了骨哨、埙、编钟、磬等我国一些古老的乐器,没想到学生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乐器,有的甚至带了实物来。还有一组同学在我上完《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以《梁祝》的主题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编了一出古今中外的爱情悲剧……试想,没有学生用心的感悟,会有如此的创意吗?学生的每一次精心准备的过程难道不是一次最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吗?从学生那一心一意地投入表演和表演成功后的喜悦,使我更深的理解:以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方面,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是不够的。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并且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综合,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大步的提高。

三、通过表演学生的思维活了

由于学生的爱好和音乐感受能力存在区别,有的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学生喜欢欣赏别人表演,而不肯参与到活动中来。音乐也是表演的艺术,能直接获得快乐的体验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因此在课堂中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在表演中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眼中的音乐世界才会五彩缤纷。由于音乐的模糊性,使得相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一次,播放了四段风格不同的音乐,让各组学生选择一段音乐进行表演。这四段音乐是《小夜曲》、《卡门序曲》、《摇篮曲》、《西班牙斗牛舞》,结果学生表演的内容各不相同,又与音乐内容基本相似。如表演《西班牙斗牛舞》这段音乐时,有表演武术、斗牛、大闹天宫等,充分表现了他们对这段音乐的理解,最令人激动的是两个同学表演斗牛的场景,他们惟妙惟肖地模仿起电视上真的斗牛的场面,斗牛士的勇敢、机智、牛的凶猛、横冲直撞、最后到地抽搐的情景都表现的非常到位。我被学生的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所感动。

四、通过表演音乐离学生生活更近了

学生通过表演,对抽象的音乐有了一个直观的体验。因此,他们感到离音乐进了,音乐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小组表演的内容涵盖了音乐、美术、戏剧、文学、历史、科学等知识领域,而学生表演形式的多样和创意更是给予了我无穷的灵感和启发。每每看到同学们一小组、一小组地在为音乐课上的表演进行热烈的讨论、编排,我为同学昂扬的兴趣和全身心地学习感到欣慰,而表演中编排、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时闪耀出同学的智慧火花。学生的表演欲望、学生的个性特点、广博的众多人的智慧使课堂效果较之教师一个人统筹的的课增色许多。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课堂气氛是愉快的甚至于沸腾的,而学生的灵气、好动、主观又同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创设一个充满音乐灵感的课堂环境、要求老师有更周密的教学安排、更精湛的讲课艺术、更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等,而这也相应地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文化内涵、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决不能禁锢于本学科的坚固壁垒。我想,有了这样的师生互动、互学的共同努力和交互影响,才会产生教学共振,音乐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俗话说:“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能造就一批人才”,实践证明,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的方式,可使他们获得纵多的感受,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二度创作。通过这种学生参与表演的方式,我们认识到现代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提高了音乐欣赏水平。

高中音乐是一门“传授有关美的学问的学科”,主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培养起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获得美、创造美、提高美。而音乐表演是获得这一体验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丰富多彩的,也具有一定的感受及一定的审美能力,相同的题材对于学生有不同的解释,但只要他们认真的投入了,就应该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氛围中学习。

参考书目

《艺术课教学中的几点有效做法》河北秦皇岛铁路中学孟卫

第4篇

同样一部音乐作品在不一样的音乐表演艺术个性中的艺术表现是不相同的,个性指的是和他人之间的差异,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势必要引起人们精神世界与思想体验上的反思,这也为人们个性的探寻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作品依托演奏者自身的思想反思与精神感悟,把曲子之中的情节故事通过声音展示在我们面前。举个例子,在2008年举行的中国古代音乐交流研讨活动上,加入活动的民族音乐家李丽与王晓红同时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李丽演奏的是“齐鲁大板”的方式,演奏过程中有较为频繁的智慧,在她的演奏下这首名古曲旋律在各个高低音域间变换,将高山之巅,云雾缭绕之感呈现。而王晓红演奏形式的则是“中州古调”,真正表现了一种澎湃沸腾的观感,让人仿佛乘坐危舟穿巫峡。二人结合进行此曲的演奏,真的是一个让人感受众山之巅,另一个则让人感受流水无常。

二、共性的作用

(1)审美共性和整体性

真挚的情感是一部优秀作品不容忽视的重点和关键,大部分的演奏家善于找寻到作品中的本质美与深层价值,都是因为对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感情,依托表演方式让听者能够从听觉上了解到作品内在的表现内容与诚挚的情感。其实本质上这种审美的追求是依托于演奏家自身体验的基础上,演奏家在自身和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而让听众能够同步感受演奏家的情感表达。这种审美观念在音乐表演层面就是演奏家所必须具备的共性特点。

(2)尊重一度创作

音乐表演艺术家进行表演诠释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原创性与创作性要求,不能够忽视创作本意与创作主体。音乐艺术表演家需要站在作曲家的角度上,对艺术作品做深度理解,而不能单纯地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随意更改之前的作品。在这方面要求演奏家基本功要扎实,了解清楚作品产生的背景,并且详细全面地理解和探究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曲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等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不但要从外部进行作品的分析,也要从作品里做深入讨论,进而全面有效地了解作者和作品表达的意图。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第6篇

论文摘要:第二度创造是音乐表演者在进行成功的音乐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表演者,我们应如何着手培养?本文从心理学,文化修养,艺术想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0引言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这一中间环节才能把音乐作品传达给欣赏者,从而最终实现审美价值,

而实施这一环节的又必须由人来完成。因此,如何对音乐作品进行很好的诠释和通过自己的技术传达给欣赏者,将是音乐表演者永恒思考的问题和永恒奋斗的目标。

1第二度创造是音乐表演的本质

第二度创造是音乐表演的本质,而第二度创造的本质意义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与再现,它还必须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音乐演奏机器人已经出现,而人们却依旧喜爱活生生的人来进行音乐表演,这是因为有个性的人在演奏时会溶入了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让欣赏者在思想上、感情上与之产生共鸣,这种过程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是任何机器无法替代的。那么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就是演奏者的第二度创造。

1.1读谱。理解作品属“内化”过程中的再造性想象。因为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但呈现在演奏者面前是已经抽掉了灵魂的作品,所剩的只是一些毫无生命力的乐谱符号而已。无论哪一位作曲家的乐谱有多么详尽,都没办法记录出音乐运动的内在韵律,并且乐谱与他们的生活乐思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要得到弥补,使乐谱中潜在的生动乐思得以发掘,使得它们重获“新生”,必须依靠音乐表演者的再造性想象。要读懂音乐语言,需要专门训练,特别是需要作品分析能力的训练。因为演奏者并没有作者的直接体验,只能在自己的经验中寻找类似的体验。

1.2演奏技术的处理。这是思维与实践的结合,更需创造性。例如当代指挥大师卡拉扬执棒演绎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就是一个范例,我国声乐表演艺术家郭淑珍教授演唱的《黄河怨》同样堪称范例。她运用声音控制的技术,对作品内涵的诠释更是深刻独到。当代德国指挥家瓦尔特总结说:“演奏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地传达该作品”,“只有伟大的个性才能明白揭示伟大的创造”。

1.3演出。更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深刻感悟,通过技术技巧全面地传达给欣赏者,并与欣赏者一起共同分享音乐艺术带来的快乐。

总之,音乐表演的第二度创造,是赋予音乐作品的生命的创造行为,它不仅要忠实于原作,而且还要对原作予以补充、丰富、甚至超越作曲家的思想,使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2第二创造性又该如何培养呢?

第二创造性又该如何培养呢?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或采取有效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去发现一些新现象,鼓励学生采用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但不是只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而不给予指导,而是在自主动脑动手,自主发现创造的同时,教师必须给予示范,并且要将正误告诉学生,指出思路在哪些地方出了差错,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其实这里讲的就是一个“悟”字。这与禅宗的教育方式有类似之处,别人告诉你的并非你真知,只有自己去悟才能获得真知。例如《六祖坛经》中“炉中灵火”这一案例说的是,老师百丈让学生沩山拨一拨炉子,看看有没有火,沩山拨过后,没有发现任何火星,就说“炉内已无火”。百丈拨开盖在上层的灰,火星立刻呈现出来。沩山顿时开悟,在看似不存在问题的地方,其实是存在着问题的,也就是说,教师不须在教学过程中从头讲到尾,把所有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原型”。2.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因为在第二度创造过程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它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

2.3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2.4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破除思维障碍,树立积极的核心信念和优秀的自我表象。那么,这时的自我应该努力做到什么呢?①努力克服思维定式,敢于大胆地对似乎成定式的生活现象或学术权威提出质疑,提倡立体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会暂时抛开本本,建立起自己的处事原则。②重视自我表象,并扩展自我表象,这样也就扩展了成功的范围。③通过“学、练、演、恒”等途径磨炼自身的意志。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创新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与传统审美价值观相衔接,而且要注入新时代的特征。

3从心理学角度对第二度创造能力的探讨

第7篇

作者暂时放下了音乐美学的视角,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阐述“情与理”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如把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称为艺术心理学中的“一般感情”;论述“感情”时引用了曼德勒的反馈的环路;而在阐述“情绪”这一名词时,则用了六个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对其规律性现象进行分类,即:层次性、运动性、复合性、共鸣性、实在性、生物性。这就再一次证明了本章论证的理论性、科学性,可谓是环环相扣。但就这一大段写作的整体思路来分析,笔者认为有个不妥之处,即作者之前非常清晰地分出了的“感情”、“情感”、“情绪”三类,却在具体论述时将“感情”与“情绪”的论述层次混在了一起,这就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即认为“感情”与“情绪”是人类“情”中对等的两个方面,而实际上作者在之前已经提到“情绪和情感都是同一感情过程的两个侧面”。

在第一段落结尾处,作者并没有忘记回归到本章重点的理论视角—音乐表演美学,点出“有识之士关心美育的重要原因”,并引出下一段的内容—音乐作品中的情与理。作为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总纲,第二段开始便提出“古典乐派重理,浪漫乐派重情,印象乐派重美,商业艺术重货币”的筒言,得出音乐艺术“复杂性从属于第一性的社会存在”的结论,这是作者结合美学理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入题的;接下来文中又引用维戈茨基的《艺术心理学》的内容,用以说明“艺术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即音乐表演艺术中情与理的特殊性,很自然的过渡到了音乐美学领域中的内容—读谱、练习、舞台表演三者中的情与理的特征与关系。作者根据表演者进行作品练习的顺序将音乐表演时遇到的情与理进行了排序。首先是读谱过程中的情与理,这段阐述显现出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将音乐语言的内容、音乐体裁的内容分别摆出来,从局部论证情与理在读谱过程中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此处,作者几乎全是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视角展开陈述与论证,如文中首先从乐理的知识点切入,陈述构成音乐作品的几乎每个小的音乐因素都离不开“情”字,通过这些小的音乐语汇,表演者“可以了解作品的情绪特征”,而音乐表演中的“理”正是“这一系列的情绪特征联成的一个整体”而“构成了一定的逻辑关系”。

为了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紧接着作者就例举了胡登跳先生的作品《问》,借茅原先生的“笔”来阐述音乐读谱过程中情与理的关系以及二者的重要性,说道“艺术感情也起着思想的载体的作用”,并得出结论“感觉引起想象,想象引发感情,先体验了感情,后领悟思想内容。”可见,情是理的前提,理是情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作者又强调演奏者创造独特的个人演奏风格的重要性,而要达到独特性,就必须在音乐作品中融入表演者独特的情。文中又以浪漫等乐派的作品特征为例,再次点出情的重要性和部分个性中的共性—民族性。在第四段中,作者顺承着第三段的内容展开“练习过程中的情与理”的论述。这一段落,杨易禾先生非常清晰地、很有层次感地将整段内容分为了两大类进行阐述,即“练习性练习”与“表演性练习”。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音乐作品中的“理”必须靠前,只有“理”到才能“情”到,即在“练习性练习”中,练习者要注意“理”的把握,在“表演性练习”中,练习者要探索“情”的恰当度。在“练习性练习”中,作者引用了胡应麟先生作品中的文字说明一个道理:野狐与小僧皆不可取。笔者理解为:野狐更不如小僧,即练习者在练习时必须首先把握“理”,“手上功夫真正做得到”,否则就只能成为连“小僧”都不如的“野狐”了。对此,作者也有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种精雕细琢,不可能达到上成的表演艺术”,因此,表演者只是一个“野狐”而已。当音乐作品的“理”被掌握之后,练习者便可以开始对其“情”进行探索了,即“表演性练习”,结合文中前一段文字,便可理解为只有“理”而缺乏“情”的表演者顶多也只是一名“小僧”罢了。在这一小段中,作者着重强调了“练习对情绪的宏观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引出“理智”之“理”的调控作用,说到练习“情”的最高境界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即“理智”之“理”将“情”放入了“规定情景”之中。这些都说明作者不仅重视表演性练习中“情”的练习,也不忽视”理”在这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这一整段的方法介绍性的阐述手段恰好使文章更具有音乐表演的实践性。音乐表演艺术的最后一阶段便是表演的过程,相对于第三段、第四段来说,此段论证的篇幅较短小,但却简洁明朗,其论点在表演过程中的运用不容置疑。

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的情与理不仅不可忽视,而且更为重要,“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演奏者必须充满激情的进入二度创作”,即“情”在此时的重要性,但紧接着文中又指出“感情泛滥的破坏性,决不低于缺乏激情”,点出“理”控制“情”的必要性,并且引用了戏剧表演艺术中“表现派”与“体验派”曾有过对立的观点而最终还是在理论上达到统一的例子,说明在表演过程中“第一自我”(理!与“第二自我”(情)的关系,即“第一自我始终冷静地在监督着第二自我执行演出计划”,一语中的,倒出音乐表演过程中情与理的相互关系。最后,作者使用了简短但概括性较强的语言对本章内容进行了总结,从哲学范畴引出“必然性与偶然性”来类比美学范畴的“情与理”,科学地总结了音乐表演艺术中“情与理”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此一方起决定性作用;在另外一定条件下,彼一方起决定性作用,二者具有互补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并且提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者,就必须“如实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研究,在何种情况下,那一方应该处于主导地位的规律性……”在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部分论证中,笔者认为也有欠妥当之处,即作者的阐述手法似乎给读者一种错觉:这四段的内容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细读本章之后却发现,文中第一段是从情与理的普遍性展开论述,第二段是从情与理在音乐中的特殊性展开论述,这两段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内容却是并列关系,并且都应该隶属于第二段。如果将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全部纳入第二段的论述中,文章可能将会更有层次感。

作者: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