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2:20
序论:在您撰写语文写作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和学校了。网络为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语文素养。教师的知识面应该更广,教师要博览群书,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加自己知识量,多学习,多查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此外,现在的语文高考题型新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甚至涉及到社会热点。这就更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成为新型、高水平、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二、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时,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借条的写法和格式,可毕竟不常用,就被忽略了。在一次试写过程中,写对的学生寥寥无几。经过了解,原来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家长是经商的,借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所以才会那么熟悉。可见,语文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去评判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且要做到有理有据。例如,高中生攀比心理严重,穿名牌服装、用品牌手机等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成一份关于高中生日常消费的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高中生的消费观,最后要写出总结和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通过这项作业,一些学生在消费理念上有所转变,还有的学生学会运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学会了表象和实质的区分,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语文,例如,做街头广告的“医生”,到社区进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自制手抄报,参加公益演讲等。总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课堂上,要启发并带领学生走到室外,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抓好语文教学,就要抓好学生的听说读写练。写作能力对高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将来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写作都会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下面我谈一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体味其妙处,在合适的时候要学以致用。对于一些优美的语段或文章,教师应让学生去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安排。素材积累得多了,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写文章的方法,如首尾呼应、深化文章主题等。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就要在平时多阅读,多摘抄,一旦在写作时用到这些素材,便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只有坚持练笔,才能提高写作能力。然而,高中学生时间紧,学业忙,作业多,压力大,除了做作文课的硬性作业外,很少有时间写作,更别说坚持练笔了。但学生如果长时间不动笔,就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练笔,我常常拿出自己的“感悟日记”读给学生听,用自己的满腔热忱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之火,并鼓励学生坚持进行“一句话晨记”。在每次早饭后的时间段里,我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者自己一天的计划和安排。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观察兴趣积累联想激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时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通过学生5w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常常常常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在作文有个学生写道:“你看远处,这块瓜秧像绿色的地毯,棉花象无边的白色海洋。沉甸甸的棉桃把棉枝压弯了,一个个棉桃似一个个铜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近处,田埂上的野花虽叫不出名字,却开得争奇斗艳,有粉的、有白的、有蓝的……上面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这段话从远到近,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地瓜秧、棉桃、野花的特点,写得美丽动人。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才思才会敏捷,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例如:在洛南新区参观时,学生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美如花园,回忆过去的荒凉,观察眼前的美竟,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写道:“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要从开发区的怀抱中起飞,它飞向蓝天,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它要告诉天下所有人,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写作的源泉找到了,勤于动笔的写作激情也就产生了。
一、小学语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有目的地作文教学指导
读是信息的输入,写是信息的输出。在进行写作指导时,不能够只集中在“输出”这一环节上,而忽视了指导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储存、加工”的研究,这样就会让学生无话可写、不知该如何写。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感受、阅读与思考中采集、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解决学生“信息输入、储存、加工”的问题。多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博采众家之长、增加积累素材,在进行写作时,才能够有充足的资料来进行输出。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指的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能够明白,如今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是,学生读书太少,积累不足,很难形成一定具有一定见解的思想认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积极的开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读书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更需要一定的激情和感悟,为此,要鼓励学生们全情投入和主动积淀。所以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进行“读”这个环节时,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把小学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放入“词语库”,可以把优秀文章编程积累到“名篇佳作集”。例如:《林海》一文中通过用“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等词语来描绘了秦岭的高大、突兀、险峻;通过与秦岭的对比来体现出大兴安岭的“岭”所蕴含的“温柔”。连绵不绝的岭、形态各异;作者用到了“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群岭起伏仿佛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又“像海边的浪花”等等鲜明的词语,描述了大兴安岭给给作者温柔、亲切、舒服的感觉。从语文课本中得到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写作而言,作用重大。
二、小学语文以情悟文,借鉴写作,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
要从学生作文的角度考察,小学生要怎样读,才能够会写,写什么?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去“虔诚优雅的读、积极主动地读、有借鉴有创新的读”。这里讲到“有借鉴有创新的读”是需要学生领会到课文的“意”,触摸到课文的“灵魂”,掌握课文的结构,而不是单纯的“照搬”、“照用”。通过习作指导教学,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到课文的精髓,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例如:读《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描述了怀特森老师在一堂关于“猫猬兽”时讲了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农光里,同时还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能过于轻信老师与专家的说法,要敢于质疑。怀特森老师还善于营造“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科学课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求证。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不仅学到学到知识,还长了见识,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如何寻求真理。课文通过一系列对怀特森老师的个性描述,来说明了怀特森老师为什么作者“最好的老师”,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与此同时,习作指导教学应该把握时机,提出要求让学生写自己的老师,该怎么写,写什么,从哪里入手,如何借鉴?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结合课文带给他们的灵感。让他们解决独立去写,该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以读促想,抓住空白,有利作文教学指导
学生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中,要重视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写好作文靠的也是想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去发展、开发、启迪、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因为各种要求和需要会将某些内容进行适当的省略,教师应该将这些“空白处”作为最好的切入点,往往能得到言无尽意无穷的效果。要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意”进行大胆的想象,敢于去补足情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例如:可以利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引导学生,童话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整个故事描述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中体会到她的悲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想象作者当时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现实生活,领悟作者怎么从当时的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能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提高写作能力,实现习作教学指导的目的。
四、小学语文引导积累,领悟写作,让写作成为有泉之水
在语文习作教学指导中,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写作的系列知识进行积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的权威行与实用性不断的被加强,现行的教材中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名篇,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时代感强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同时这种知识能力的积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教材的感受和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沉淀审美体验;坚持教学以“真善美”为基础,引导初中学生向着“进步、健康、高尚”的目标迈进,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去描绘美好的世界。如:读《飞夺泸定桥》的“飞夺”片断,从悲壮的一幕感悟到烈士毫无畏惧的伟大精神;读《望庐山瀑布》中,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何其壮观;体悟文本美点,感悟生活美点,在审美愉悦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培养了写作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实现习作指导的目的。
语文教学论文也是学术论文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其他纯学术型的论文,因为语文教学论文在注重学术理论的同时,也要体现其教学实践的特性。所以,这就要求教学论文要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的,并要借鉴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经过反复验证和提炼,才能写出对教学有积极引导意义的论文。 第一、以小见大。写论文,开口不要太大,取材甚至可以是一节课的收获体会,也可以是某一教育现象的启发、感悟;可以是课堂生成的某一细节的机智处理,也可以是拓展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具体案例等。如果口子太大,既不容易把握,也难以写具体。如:《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浅谈作文教学三策》《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谈语文作业的设计》等,题目着眼点大而宽,行文就很难写具体。
第二、叙议结合。教学论文的撰写,一般是从自己的教学体验或从身边教育现象的感悟出发,去阐明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特定的内容决定了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表现形式。但叙述要有选择性、针对性,要悄悄为后面的观点阐述作铺垫,打伏笔;而后面的议论又要紧扣叙述的内容,在叙的基础上升华。这样,文章才会显得有血有肉,结构紧凑。教师可从自己的教学体验或从身边教育现象的感悟出发,去阐明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力求创新。教学论文的创新,选材与众不同。应是题目新,观点新,话题新,构思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话题新);《巧设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过渡语、结语》(从不同文题和年段、不同文本内容和结构、中心等设计导语、过渡语、结语。)
第三、追求创新。教学论文也要体现创新,这一点和所有学术论文相同。具体创新可以体现在选材上,选题上要追求新颖,不能写老生常谈的题目,或者在老话题上加入新的角度,老话题有新的延伸等,这些都是在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生活;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71-0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小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体验,多写体验性作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8组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论文格式。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下文是教学论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方法型教学论文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1、重视优秀作品的熏陶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美好的作品人人都喜欢,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比对激发学生不服输的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便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在上课之初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比较优秀的作品,可以是名家习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并且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讲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点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做出的总结等,可以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优秀作品的优秀之处,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认识到写作的精髓,并且通过上课发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为了取得持久的效果,达到熏陶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朗诵过或者点评过得优秀范文进行装订成册,发给学生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总之,重视优秀作品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促进大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以教材为本,联系实际
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大学语文写作的教学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的,那便是大学语文教材。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大学语文教材进行写作的讲解,这样可以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大学语文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因此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话题的讨论以及文章的写作,这样既可以拉近语文写作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而存在。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教学。首先,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集中时间为45分钟到60分钟,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将大学语文写作的课时分开,这样就可以适时地改变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不断地提高上课的效率。同时在我们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精神状况,在学生情绪不高等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播放一段比较搞笑的视频或者播放比较振奋人心的音乐,这样就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的精神始终保持在高扬的状态,从而不断的提高上课效率。最后,大学生的语文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的就业状况,给学生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社会任职中需要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1)在上课之初
做写作前的指导写作指导是大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指导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的专业性指导,既可以指出学生的写作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修改,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指出当今社会中对于写作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指明方向,因此可以说写作指导是大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写作指导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写作的的注意事项,另一个是写作的内容等。其中写作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审题、切入点、材料、结构等。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作要避免空洞,既要有丰富的内容,同时观点等也有新颖有说服力等。通过这一环节的指导,可以初步让学生确立写作的思路,提高学生文章的质量。
(2)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等
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构思、立意等等,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抽象性。我们在进行学生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的思想不断地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精心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一个话题进行充分自由的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不断地碰撞,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章的立意以及构思,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且在思想的碰撞中,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不断地拓展,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
(3)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培养写作习惯
写作能力的提升最为根本的还是进行写作实践,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个轻松地工作,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大学语文写作的教学,这样PPT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行写作。只有这样多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等促进学生进行写作,长此以往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4)改革讲评方法,多角度评改
学生习作事物存在即合理,任何人都喜欢被夸。因此在我们进行学生作品讲评的时候,就可以改革讲评的方法,从多角度讲评学生的作品,并且挖掘学生的优点,放大优点,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外,我们都知道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然而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如何修改的话,相信再美好的璞玉也雕琢不出精美的华章。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细,尽可能的多角度进行讲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