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1:24
序论:在您撰写自动化社团活动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学生社团;管理效率
一、我校学生社团现状
1. 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2. 社团概况。
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基本情况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数量众多,参与面广;分类齐全,结构合理;活动丰富,成果显著。学校现有学生社团14个,包括科技类、公益实践类、体育休闲类、文学艺术类、理论类等类别,参与社团的学生2千余人。科技类社团是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学生社团,现有数学协会、绿野电脑社、动漫极限画堂等3个;文学艺术类社团是以音乐、文学、艺术等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的社团,现有吉它协会、潮剧社等3个;公益实践类社团是以大学生自我锻炼、服务社会为目标建立起来的社团,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等1个;体育休闲类是以体育健身为基础建立的社团,现有恋武盟、环羽俱乐部、三棋协会等4个。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了《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社团管理办法》和《优秀社团评优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其中,各学生社团有自己的章程,大部分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社团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学生社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化。
3. 展示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工作,以倡导先进、结合我校特色为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和实践技能氛围。各社团除日常开展活动外,学校通过搭建全校性平台为社团提供锻炼和展示机会:一是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校园艺术节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在艺术节举办过程中,各社团充分参与,认真准备,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富,现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发展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二是校园技能节,我校校园技能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师生反应强烈,效果显著。在技能节上,部分社团举办了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专业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调动了社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团成员的技能水平。
二、我校信息化现状
1. 信息化硬件设施。
我校是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十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建成了主干千兆光纤的校园网络系统,网络信息接入点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拥有计算机台数与在校生人数比例为1∶4,各种网络设备设施齐全,这为我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2. 信息化软件设施。
有了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和网络平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步朝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方向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开发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网络应用系统,如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职员工补贴处理系统、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社团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应用,推进我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我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社团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多、活动量和范围增加与扩大,社团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管理就不易及时掌握。有些社团来去匆匆,学校总体指导作用就更不易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定不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社团手工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社团发展的需要,管理模式严重滞后,社团管理急需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 引导和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应该充分结合中职的办学特点和目标,不能只重视社团的内部管理,更应思考社团的发展方向。而这个方向,不能仅仅锁定在“活跃校园文化”,更应执着地追求“人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社团的引导力度,每个社团都要指派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打破旧观念的藩篱,瞄准与抓住“提高从业能力,激发创业潜能”这一职教学子发展的根本,管理者才会有“坐看云起时”的激情,中职学生社团才能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3. 社团自主活动的局限性。
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很多社团的活动的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活动形式的单一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社团活动内涵的淡薄上。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红红火火,但后劲不足,简单重复活动的内容,缺乏活力。
4. 社团活动的层次有待提高。
社团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为诉求点,但是不应当仅仅是学生的自娱自乐。相对而言,体育类社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组织会员活动和相关赛事为主;在实际开展活动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对体育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育。还有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只重形式和宣传,讲究排场,表现出一定“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这些现象的发生都说明团委等相关指导部门对社团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5. 社团管理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
由于社团干部和成员认识水平的限制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社团在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时易失去正确方向,严重的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社团的自主性带来的“随意性”易使社团在原则性、方向性等问题上出漏洞。因此,学校要加强社团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能力培训,使学校学生社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化。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效率
1. 社团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社团管理也必须朝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社团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就是社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社团信息管理系统能科学规范地对社团的各种资料、社团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改变传统手工管理,极大提高社团管理效率。
2. 利用信息化,对社团基本资料进行集中管理。
社团基本资料包括社团简介、工作活动安排、社团成员、社团各项管理制度、社团活动以及其它需要处理的信息,利用社团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团各种资料进行规范科学信息化管理,为社团与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团委之间搭建了快捷沟通桥梁。
3. 利用信息化,对社团活动进行管理。
社团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宣传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评价。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完善,在社团活动管理中,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对社团活动进行大力宣传,使社团活动成果得到更及时的展示。
4. 利用信息化,方便社团之间互相沟通,提高团委对社团管理的效率。
由于社团的各项资料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社团的各种资料、社团活动计划安排等及时上网公布,便于查询,为社团成员了解社团、社团与社团之间互相了解提供了便捷路径,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使社团的沟通工作顺畅高效,同时也方便学校团委对社团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5. 利用信息化评价系统,促进社团自身建设。
信息化管理对社团自身建设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我们能够及时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计划、安排、活动过程情况等信息进行,方便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情况进行全面及时了解。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或构建网络评价系统,收集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评价、建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使社团能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知道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诉求,促进社团下一次活动更好开展,促进社团朝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 社团文化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逐步渗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充分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了诸如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走在科技发展应用的前沿,互联网的应用早已融入这个群体的生活、学习中。互联网新领域的拓展深刻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以立足于网络平台和实际生活的线上、线下高职院校社团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日趋活跃。这种新型的组织活动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知识交流与个性发展的空间,以其传播迅速、活动蔽强、难以控制的特性,为社团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制度规范带来了巨大挑战。
1.社团文化建设体制日趋完善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社团中的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特长爱好、学习兴趣进行社团的选择。同时,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目前,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体制日趋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准入制度规范化
社团管理部门对学生成立社团有明确的条件限制,如《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发起人的身份、人数,社团的性质、宗旨,社团的基本组织构成、社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等都有明确要求。申报组建学院社团的学生需将拟成立社团的宗旨、章程、活动开展内容与形式、社团发起人等基本信息书面上报学院团委,报学院备案之后才能取得合法地位宣布成立。团委负责对社团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并存在院校、团委、学生的“三级”监督机制。
1.2管理制度体系化
建立了院校领导的网络安全评审委员会,不定期、不间断对各个社团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社团学生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和引导,强化他们把握学院全局、服务学院大局意识,培养社团学生干部的大格局。同时,学院积极完善院校、社团、会员三级沟通机制,注重对社团文化建设的引导,及时追踪会员的思想和行动变化状况,杜绝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和发展。
1.3考核制度合理化。
社团文化的长足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考核机制。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社团的成立程序与成立条件等准入制度进行考核基础上,还设置了考察期,同时制定了合理的退出机制。从准入审批考核到指导管理考核,使得社团发展处在这样一种全过程的考核中。如在考核管理制度方面,要求每学期由社团管理部门组织社团活动总结反馈会议,各社团学生干部必须参加,通过不同社团的总结反馈,及时发现自身社团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拟订调整和纠正方案;引进合理的竞争机制,评选年度优秀社团并进行奖励,激励后进社团,解散不合格社团,使其在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监督下更为合理与规范等。
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困境
高职院校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由于成立前期的自发性、管理过程的松散性、日常运行的社会性等特点,在促进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自主性的过程中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文化建设功能与作用的有效发挥。
2.1社团文化功能承载力不强。
随着“互联网+”与高职院校社团结合不断加深,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功能的承载力受到关注,网络自认而然地成为大学生社团的网上家园,BBS、QQ群、微信群等成为高职院校社团宣传、活动开展的常用沟通交流方式。但是在这种常态交流方式下,片段化的“鸡汤”营养含量不足,高职院校社团文化承载力也因此受到牵制。增强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承载力,需要借助互联网与社团的充分融合,实现“互联网+”社团的飞跃。社团要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活动信息、展示活动开展情况;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商讨社团文化建设方案;利用平台或交流软件传送社团文件实现资源共享等,以此提升社团文化功能承载力。
2.2组织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团组织管理方面虽然有固定的社团管理部门,但是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多存在层级结构管理冗杂、多头管理、体制运行不畅等情况,牵制了学生社团的管理质量和活动水平。同时,社团管理部门管理方式的一致性,忽略了不同类型社团的特性,管得过严过死。这种近乎相同的管理方法,缺少针对性,难以调动社团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在为社团文化建设提建议,帮助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加强社团组织的引导和管理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还必须更新社团管理理念,找寻“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新方法,建立兼顾社团普遍性与特殊性、兼顾社团专业性与社会性、兼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化和个性化的大学生社团管理。
2.3活动经费保障不足
在美国,学校鼓励学生社团组织成为具有自身动力的自动化组织,通过学生活动办公室为学生创办各种实体,使之成为不依赖于行政拨款的自主活动、自负盈亏的组织[1]。而在我国,活动经费成为限制社团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活动经费的常规来源有连个部分,一部分是学校专门社团经费,一部分是企业活动赞助经费。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要想保证活动经费的稳定性,学校的社团管理部门和社团应齐心协力,尝试拓宽筹集经费的路子,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或服务交换的形式,实现社团经费来源多样化,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功能,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的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注重知行合一,推动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与拓展,真正实现了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于一体。
第一,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快速、大量、多元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团的社会性,社团成员可以借助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交流沟通,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第二,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张扬。“互联网+”衍生的新型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开放、自由、互动的平台,使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拥有一个更大的平台展现自我、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
第三,实现了“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延伸。高职院校可借助互联网,培训网络社团负责人、建立社团网络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拓宽了大学生受教育的领域[2],真正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要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成功实现蜕变,必须把握好“互联网+”这一机遇,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拓展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活动开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建设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幼林.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
[关键词]教育性 时代性 多样性 整体性 易操作性
一、教育性
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可以是开发智力的,可以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可以是增强审美情趣的、强身健体的,等等。好的班级活动应发挥教育的综合功能。
在制定班级活动目标时,要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教育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在活动内容上。如以“我为奥运出份力”为主题,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会增强学生和居民的绿色奥运意识。组织“电脑与人脑”的讲座,展开讨论疏导,会使一些人改变沉迷玩游戏,忽视学习的做法,等等。
活动过程是教育性的具体体现。首先,活动的名称要有感染力,如“救救地球妈妈|、”我眼中的中关村“、”假想旅游等。其次,活动准备的场地要有教育氛围,会场布置要体现教育情境、活动气氛,标题的书写、展板的摆放、桌椅的形式都要做整体设计。在活动进行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在亲身实践中受到教育,同时要注意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等物品的教育作用。
活动总结不容忽视。可以是班主任总结,也可发动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体会,以利于以后活动的开展。
二、时代性
要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这就要求班级活动引进时代的活水,选择有时代感的主题。
1.从时事中抓题材。班级活动要善于从时事中抓住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如:当同学们知道美国飞机野蛮入侵我国领空,逼得王伟叔叔跳伞牺牲时,班里立即开展“我国领空不容侵犯”的演讲活动,会有利地激发大家的爱国心、卫国志。
2.从生产、科技发展中抓题材。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如学生家里已普遍有电脑,班主任如能组织一些电脑水平高的学生向大家讲解、演示自己的网页,就会鼓励更多的人在网页制作中学习新知识。
3.从身边的新鲜事中抓题材。如成立了少儿环保志愿军,有的班主任抓住这件新鲜事,组织学生投入环保,召开“救救地球妈妈”主题班会,学生们上缴了旧电池,还分别被评上环保志愿军的“上尉连长”、“中尉副连长”等职,从此,搞环保活动成了班级一大特色。
三、多样性
班级活动要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就必须注意:活动内容、形式、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首先,是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开展班级活动要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使活动既有教育性,又有趣味性。如一个班级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主线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安排上既有思想教育方面的“一日常规我知道”、“集体在我心中”活动;又有学习方面的“智力竞赛”活动;既有发展体能的“乒乓球比赛”活动,又有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汇展”;还有“科技小制作”班会。活动内容多样化,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心理上有成功的体验。
其次,是活动形式多样化。学生喜欢求知、求新、求实、求乐。因此,班级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变化新奇。在一个活动中也可运用多种富于变化的形式,如中秋佳节,可以安排化妆晚会,有歌舞表演、民间传说介绍、即席演讲、谜语竞猜、点蜡烛、吃月饼等多种形式。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感受团圆,体验快乐。
再者,活动的组织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集体活动,还可以是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甚至是三五个人自由结合活动。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让活动更有实效性。
四、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班级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教育力量都要成为一个系统,用整体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体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实现的整体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的最高境界。
从活动内容看,要有整体教育的考虑,要包含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形成全面的信息网络,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发展。
从活动的全过程看,整体活动和个别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就一次活动来说,只有从酝酿、设计、准备阶段发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活动实施时才会有激情。教育性也就蕴含其中了。从整体活动看,活动之间也应有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安排。在这个系列活动中,每一个活动的结束成为后一个活动的起点,后一个活动巩固、强化了前一个活动的教育。这样,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整体教育效果就显露出来了。
从教育力量看,班级活动要尽可能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功能。要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向他们咨询,请他们协作。还可以经常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作报告,出竞赛题,给学生写信,班会中发言等。外出活动,也可以请家长委员会来参与准备、管理,创设开展活动的条件。在争取社会力量配合时,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教育力量的整体性,使班级活动由封闭转为开放,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介入,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五、易操作性
开展班级活动要注意它的易操作性。
首先,要注意班级活动的规模。从规模上看,有日常的活动,也有主题突出的活动。日常活动基本上是每天要进行的,因此要短、小、实。短,即时间短,一般三五分钟,小,即解决小问题,或针对班里的情况一事一议,或对一种行为展开评价,或背诵一首古诗,或表扬一个同学。实,即解决问题要实际,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形式上也要保证实效,可以有全班、小组、同桌活动几种形式。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时期搞一次。要做到:(1)目标适宜。(2)主题集中。(3)过程简洁。
其次,要注意活动的频率。一学期里,班级主题活动的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活动过多,学生化很大精力在活动上,必然会冲击学习,会造成一些人静不下心来学习。活动过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滋生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班主任会疲于应付偶发事件。至于活动多少为宜,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论文关键词:陌生化理论;中职;语文教学;运用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这一理论为文学、美学、广告、戏剧等其他艺术领域所广泛运用。中职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也必须讲求教学艺术。我们可以借用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原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利用陌生化效应,通过创新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唤醒或者刺激学生对“新”的感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
陌生化理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可激发中职生对语文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文化课的现象,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在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能给学生鲜活的教学体验,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阅读、探究,从而激活思维,最终形成难能可贵的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可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运用陌生化理论教学研究中,中职语文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最终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具有较高开发能力的优秀教师。
融陌生化理论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情境的陌生化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营造出一种既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又不同于日常教学的陌生化的教学情境,就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理想的审美境界。教学情境的陌生化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新奇点、兴奋点,并将注意焦点集中到内容的学习上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情境陌生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活泼有趣起来了。多变的背景、美丽的画面、亮丽的色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眼球;富有感情的朗读、轻柔的音乐,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听觉。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可不知不觉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如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先播放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并展现出蓝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风萧瑟、枫叶凋落的画面。哀伤的音乐,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压抑的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针对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一段,可将缠绵悱恻的《阳关三叠》、雄浑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和起伏跌宕的《江河水》中的片断根据作品的描绘进行剪辑,重新组合,使之符合《琵琶行》中那段描绘音乐的旋律,在课堂上播放的同时配以教师动情的朗诵,学生的情思很快进入作品的境界之中,体会到旋律的变化中寄寓了琵琶女情感的变化,达到审美的至高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陌生化的手段和途径还很多,教师还可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境;运用真实物品演示情境;扮演课文角色体会情境等。教学情境的陌生化,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教学内容陌生化
教材内容陌生化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教者口干舌燥,学者昏昏欲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不顾学生的心态,一味输出一些陈旧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挖掘教学内容的新奇点,实现教学内容陌生化。莫泊桑的《项链》语言浅显,学生读一遍就能把握小说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白小说通过玛蒂尔德这个形象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教师则对此不必过多讲解。但是对玛蒂尔德的形象的把握,学生的认识只局限在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上面。因此,教师可以把讲授的重点转向玛蒂尔德形象的讨论分析。告知学生:虽然玛蒂尔德的性格有否定的一面,但是她也有一些优秀的品质。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玛蒂尔德也有优秀品质,这是学生始料不及的,她的优秀品质到底是什么?学生于是带着探究的心理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重复讲解,提高课堂效果,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拓展内容陌生化中职语文要注重职业化教育,使语文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衔接,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还必须立足所教专业,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在语文课上引进相关的职业文化内容。例如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拥有更长久的职业青春,拥有更强的职业应变能力。为此,应加大地理、历史、民俗等旅游文化内容的分量,拓宽语文课的内涵。这些陌生的知识可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有职业特色的语文学习中认识到语文课是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从而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迫切性。中职语文教学还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因此将报刊时文引入课堂,对语文教材进行补正,更具有现时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陌生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熟悉的,千人一法的教法,只能令学生疲惫、生厌,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于漪曾说:“准确而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所制定的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即具有了陌生化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陌生的眼光审视熟悉的事物,在平凡中寻找新意,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渗透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如通过表演小品进行情境化教学。这种方式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编排课本剧,自导自演,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在如此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正确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没有一个学生感到无聊,无事可做,而且竞争意识一直激发着学生,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完了课文。
再如,在讲授《雷雨》时,将“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这一问题陌生化成一场小型辩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的还是假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迅速地投入阅读,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根据,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辩论,学生对于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有了深刻的认识。
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排斥从概念出发的逻辑推理式的课堂设计,规定了以观察事物为出发点,以学生最广泛参与为过程,以发现陌生现象为归宿点的课堂路线,一切从生活实践出发,从调查研究入手。中职学校学生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活动,写出有血有肉的各种应用文,如会议通知、活动海报、社会调查报告、社团活动总结等。比如,写通知,首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总策划人,组织本组成员为本班策划一次活动。策划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以不同角色身份(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等)提出不同建议,总策划人在总结所有人的发言后,形成初步方案,然后以班级的名义,面向全班学生写一份“关于××活动的通知”。学生写作完成后,每组各推荐出本小组最好的一份,在全班作交流评比。最后,把最周密、最可行、操作性强的“通知”推荐给班主任作为活动具体实施的参考。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不同文种的具体写法,又具有现实意义。
(四)教学语言陌生化
教学语言的陌生化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如果基本上用一个音调讲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会明显不同。
教学语言是以口头语言为主,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但如果教师能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地运用大量的书面语言,不仅不影响交流,反而会产生陌生化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文。如在讲授杜甫的《登高》时,先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教师用一种文学性很强的语言描绘此诗的意境: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的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树叶在天空中萧萧飘落而下。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此时此刻,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随着教师的叙述,课堂气氛静寂,学生表情戚然,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
教学语言陌生化的方式很多,可运用修辞手法如夸张、通感、拟人、对偶、比喻、双关、反语、谐音等,使语言生动新鲜幽默;还可以运用特殊句式,如倒装、省略、整句、散句等,使语言陌生化,增添新鲜感。偶尔用方言讲课,也可以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的陌生化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依然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中职生多认为自己是考试的失败者,考试对于他们的自尊心、求知欲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评价体制下,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不佳。
教学评价的陌生化就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学生的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构成。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减轻期中、期末考试的比重,平时成绩采用“学分制”。这个“学分制”不同于大学的“学分制”,是指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如背诵、作业、作文、书法等,都有相应的学分,学期累计学分就是该学生的学期的平时成绩。学期累计学分中还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出勤、学习积极性等内容。在校内外的语文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还可得到附加分,也计入学期累计学分。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取得比单纯考试的评价方式更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教学环境的陌生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优秀的课外读物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此,我校开设了语文课外阅读课,并把课外阅读课的地点设在校图书馆,教学环境的陌生化加上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和谐宁静的阅读环境,营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注意力在无意识之中就得到了集中,从而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冲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馆内管理员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图书摆放的方式,学习图书检索的基本方法等等。学生在图书馆上的课外阅读课中学习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继续利用图书馆接受终身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陌生化手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一)适度陌生化
陌生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在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上,都一定要把握好度,即陌生感要适度。陌生化的程度不能太高。太高,超过了学生所能感知的程度,虽然这种陌生感也许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但由于感知障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拒绝接受的心理。因此,教学者在运用陌生化效应教学时必须适度,只有把握陌生化的度,尊重科学的“熟悉中的陌生”,才能造就真正鲜活的课堂。
论文关键词:陌生化理论;中职;语文教学;运用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这一理论为文学、美学、广告、戏剧等其他艺术领域所广泛运用。中职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也必须讲求教学艺术。我们可以借用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原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利用陌生化效应,通过创新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唤醒或者刺激学生对“新”的感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
陌生化理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可激发中职生对语文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文化课的现象,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在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能给学生鲜活的教学体验,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阅读、探究,从而激活思维,最终形成难能可贵的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可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运用陌生化理论教学研究中,中职语文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最终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具有较高开发能力的优秀教师。
融陌生化理论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情境的陌生化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营造出一种既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又不同于日常教学的陌生化的教学情境,就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理想的审美境界。教学情境的陌生化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新奇点、兴奋点,并将注意焦点集中到内容的学习上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情境陌生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活泼有趣起来了。多变的背景、美丽的画面、亮丽的色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眼球;富有感情的朗读、轻柔的音乐,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听觉。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可不知不觉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如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先播放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并展现出蓝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风萧瑟、枫叶凋落的画面。哀伤的音乐,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压抑的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针对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一段,可将缠绵悱恻的《阳关三叠》、雄浑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和起伏跌宕的《江河水》中的片断根据作品的描绘进行剪辑,重新组合,使之符合《琵琶行》中那段描绘音乐的旋律,在课堂上播放的同时配以教师动情的朗诵,学生的情思很快进入作品的境界之中,体会到旋律的变化中寄寓了琵琶女情感的变化,达到审美的至高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陌生化的手段和途径还很多,教师还可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境;运用真实物品演示情境;扮演课文角色体会情境等。教学情境的陌生化,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教学内容陌生化
教材内容陌生化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教者口干舌燥,学者昏昏欲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不顾学生的心态,一味输出一些陈旧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挖掘教学内容的新奇点,实现教学内容陌生化。莫泊桑的《项链》语言浅显,学生读一遍就能把握小说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白小说通过玛蒂尔德这个形象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教师则对此不必过多讲解。但是对玛蒂尔德的形象的把握,学生的认识只局限在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上面。因此,教师可以把讲授的重点转向玛蒂尔德形象的讨论分析。告知学生:虽然玛蒂尔德的性格有否定的一面,但是她也有一些优秀的品质。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玛蒂尔德也有优秀品质,这是学生始料不及的,她的优秀品质到底是什么?学生于是带着探究的心理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重复讲解,提高课堂效果,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拓展内容陌生化中职语文要注重职业化教育,使语文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衔接,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还必须立足所教专业,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在语文课上引进相关的职业文化内容。例如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拥有更长久的职业青春,拥有更强的职业应变能力。为此,应加大地理、历史、民俗等旅游文化内容的分量,拓宽语文课的内涵。这些陌生的知识可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有职业特色的语文学习中认识到语文课是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从而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迫切性。中职语文教学还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因此将报刊时文引入课堂,对语文教材进行补正,更具有现时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陌生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熟悉的,千人一法的教法,只能令学生疲惫、生厌,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于漪曾说:“准确而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所制定的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即具有了陌生化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陌生的眼光审视熟悉的事物,在平凡中寻找新意,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渗透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如通过表演小品进行情境化教学。这种方式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编排课本剧,自导自演,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在如此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正确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没有一个学生感到无聊,无事可做,而且竞争意识一直激发着学生,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完了课文。
再如,在讲授《雷雨》时,将“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这一问题陌生化成一场小型辩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的还是假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迅速地投入阅读,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根据,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辩论,学生对于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有了深刻的认识。
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排斥从概念出发的逻辑推理式的课堂设计,规定了以观察事物为出发点,以学生最广泛参与为过程,以发现陌生现象为归宿点的课堂路线,一切从生活实践出发,从调查研究入手。中职学校学生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活动,写出有血有肉的各种应用文,如会议通知、活动海报、社会调查报告、社团活动总结等。比如,写通知,首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总策划人,组织本组成员为本班策划一次活动。策划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以不同角色身份(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等)提出不同建议,总策划人在总结所有人的发言后,形成初步方案,然后以班级的名义,面向全班学生写一份“关于××活动的通知”。学生写作完成后,每组各推荐出本小组最好的一份,在全班作交流评比。最后,把最周密、最可行、操作性强的“通知”推荐给班主任作为活动具体实施的参考。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不同文种的具体写法,又具有现实意义。
(四)教学语言陌生化
教学语言的陌生化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如果基本上用一个音调讲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会明显不同。
教学语言是以口头语言为主,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但如果教师能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地运用大量的书面语言,不仅不影响交流,反而会产生陌生化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文。如在讲授杜甫的《登高》时,先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教师用一种文学性很强的语言描绘此诗的意境: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的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树叶在天空中萧萧飘落而下。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此时此刻,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随着教师的叙述,课堂气氛静寂,学生表情戚然,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
教学语言陌生化的方式很多,可运用修辞手法如夸张、通感、拟人、对偶、比喻、双关、反语、谐音等,使语言生动新鲜幽默;还可以运用特殊句式,如倒装、省略、整句、散句等,使语言陌生化,增添新鲜感。偶尔用方言讲课,也可以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的陌生化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依然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中职生多认为自己是考试的失败者,考试对于他们的自尊心、求知欲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评价体制下,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不佳。
教学评价的陌生化就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学生的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构成。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减轻期中、期末考试的比重,平时成绩采用“学分制”。这个“学分制”不同于大学的“学分制”,是指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如背诵、作业、作文、书法等,都有相应的学分,学期累计学分就是该学生的学期的平时成绩。学期累计学分中还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出勤、学习积极性等内容。在校内外的语文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还可得到附加分,也计入学期累计学分。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取得比单纯考试的评价方式更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教学环境的陌生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优秀的课外读物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此,我校开设了语文课外阅读课,并把课外阅读课的地点设在校图书馆,教学环境的陌生化加上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和谐宁静的阅读环境,营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注意力在无意识之中就得到了集中,从而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冲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馆内管理员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图书摆放的方式,学习图书检索的基本方法等等。学生在图书馆上的课外阅读课中学习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继续利用图书馆接受终身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陌生化手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一)适度陌生化
陌生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在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上,都一定要把握好度,即陌生感要适度。陌生化的程度不能太高。太高,超过了学生所能感知的程度,虽然这种陌生感也许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但由于感知障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拒绝接受的心理。因此,教学者在运用陌生化效应教学时必须适度,只有把握陌生化的度,尊重科学的“熟悉中的陌生”,才能造就真正鲜活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