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1:14

序论:在您撰写记叙文写作指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记叙文写作指导

第1篇

【关键词】指导;写作;人和事;对象;透彻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我主要谈谈记叙文写作,虽然方法比较老套拙劣,希望能和大家切磋交流。

1、置身社会,观察生活的人和事

一要观察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二要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2、指导学生力求写实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要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二要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3、记叙文要以情感人,不是记流水帐

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平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如果仅仅想“临场发挥”那是万万不成的。平日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装进一个情感“储蓄罐”里,积少成多,你就会变成一个“有情人”,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了

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如果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写到星期天,人人会写,但写好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有限的篇幅呢(800字),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头绪就越复杂,就越难把事情说清楚说透彻。越想面面俱到,越不能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会“面面不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化表达。所以我们写记叙文切忌时间或空间跨度太大,最好集中在一点,把事情说清楚,把人物写活,把景物写真实就可以了。不要把场面摆的很大,搭一个大大的“戏台”,光配角就挤满了舞台,等真正的主角出场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立足了。这样的“戏”怎能让观众拍手叫好呢?

4、巧妙的开头铿锵有力地结尾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5、“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第2篇

开头

笔者始终相信,“虎头”式的开头能让文章抓住读者的心,让文章先声夺人。开头的方式很多,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具体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来进行。常见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和概括法开门见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便开始叙述整个事件,而概括法是在开头将故事作简单的归纳。两种方法的共同作用都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如《那是一匹黑马》的作文中写某班一男生篮球场上的突出表现,开头写到“一年一度的篮球运动会如期而至,我所期待的‘明星’们也可以大展风采了。那天……”接着叙事,引出主人公。

2、形象法先以人物的形象描写来作为开头。人物法开头能突出事件中的主人公形象,让事件围绕人物来展开。如《我们班的赵本山》(学生作文)一文的开头“一身农民装,冬天戴顶毡帽,外加一双旅游鞋,每次他的出现,都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特别是他那幽默的话语,更是……”。

3、景物描写和抒情法以景物描写和抒情来开头能增加文章的感情成分,情味浓重。如学生作文《妈妈,你错了》一文开头“妈妈,我爱您,爱您的日夜操劳,爱您的啰啰嗦嗦。但这一次,真的,您错怪我了”。再如《故乡的那轮明月》的开头“夜晚安静极了,除了草丛间小虫们的窃窃私语,就只剩天空的那一轮明月了。我信步走在自家的庭院里,任如水的月光将我浸泡……”。

结尾

无论是以总结的形式,还是抒情,抑或主题升华式的方式来结尾,都要做到响亮而有余味,下面就几种方法作介绍:

1、总结式结尾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前文的总结,如在记叙中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结尾:“他就是那么一个人,勤劳、善良而又质朴。”一句话将前文描述的特点作总结。此外如对事件的总结:“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鞭笞和督促我前进的风帆。”总结式的结尾对凸显主题、突出形象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3篇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第4篇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难在点睛。”文章的结尾正是“收口”“点睛”之处,其地位十分重要,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文章主旨的升华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有新意、有个性的结尾,会使文章更含蓄、博大、悠远,充满一种诗意,使人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正如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人回味,觉其美,但却不能道尽其妙。因此,结尾要如孔雀开屏那样漂亮,像豹尾那样有力,像兔尾那样短小,像鱼尾那样自然得体。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特点:或干净利落,戛然而止;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或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或紧急刹车,含蓄有力;或抖包袱,出人意料;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总之,我们要学习文章结尾的一些技巧,从而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放异彩,做到“回眸一笑百媚生”!

【技法指导】

文章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照应式结尾,此法主要是照应开头,有时也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紧扣文题,使得结构自然严谨;哲理式结尾,平时摘抄一些富含哲理的段落或句子,在写作中将之移用到文章的结尾,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能启人深思,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抒情式结尾,通常会使文章的情感更丰富。大凡情感真挚的文章都能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动容。在文章结尾若能恰当地抒感,就可以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意蕴式结尾,会使文章的主题更深远。作者通常在结尾处不把意思说完而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得到更为深长的审美享受。这将有助于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奇效。

结尾的方法不限于以上几种,如引用诗歌名句歌词结尾、环境描写结尾等,这就要因文而异了,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结尾方法,让文章结尾确实如“豹尾”,余韵如“撞钟”,豪壮如“奔马”,含蓄如“秋波”,从而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艺术效果。

【典例分析】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结尾方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文章,这种方法让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比如现代著名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结尾这样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原来的“走”,可能是在散步,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意义更深一层,作者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深受鼓舞,于是走向无限的生命支点。这种结尾,余味无穷,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戛然而止。就是文章故事讲完了,叙述结束了,就顺从文意,意尽文止,自然收束,不再用一个独立的段落来结尾,这样的结尾简洁明了,毫无累赘拖沓之感。如鲁迅的回忆性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尾一段,字面上没有交代“三味书屋”,但是作者说:“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文章至此突然结束,让人回味,但这实际上是对“三味书屋”生活的一个总结:作者在三味书屋取得的成绩,就是这一大本的绣像了。作者在读者还想继续读下去,自己好像在还能继续写下去的时候,戛然而止,让读者去回味,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三、哲理升华。在文章的结尾用带有深刻哲理见解的精辟语言,给人以教诲和启迪,或使人幡然醒悟,或使人茅塞顿开,令人回味无穷,收到“巧蓄余酿,以味见长”的效果。如作家冯骥才的文章《珍珠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结尾。作者把从朋友那里得到的一对珍珠鸟精心饲养在鸟笼里并细心照料,后来小珍珠鸟出世后,作者与它在关了窗户的斗室内嬉戏玩耍,终于建立了深厚友谊,小珍珠鸟终于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很是高兴,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光辉。不只是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章就此结束,脱却感性材料,用带有深刻哲理见解的精警语言,给人以教诲和启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结尾方法是从作品出发,让读者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和归纳,揭示文章中心。它是文章主题的自然延伸,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瓜熟蒂落,止之当止。结尾要充满哲理,委婉含蓄,发人深思,必须精心打造。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文章结尾看似山重水复,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犹如相声中的扣子和包袱,突然敞开,给人豁然开朗之感。比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小说一直用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被捂的盖子才被打开:“德拉卖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买了一根白金表链,而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买了一把梳子。”这个结尾出人意料,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这种结尾使得本来已是一波三折的文章,结尾处再次掀起波澜,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而又有一丝淡淡的酸楚和悲哀。这就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也可以形象化地称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范文示例】

放学以后

徐熙浩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铺满落叶的马路上一片金黄。放学后,我骑着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前进。突然,天空开始阴沉起来,接着空气中弥漫着雨丝,秋风夹着雨滴打落在大地上。无奈之下,我躲进了一家小店避雨。

那小店的对面是个幼儿园,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早早拿着雨具,或撑着伞,或披着雨披在门外等待着放学的铃声。期盼中,幼儿园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家长们鱼贯而入,将孩子们拥入自己的羽翼之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园里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那小男孩的父母不来接他吗?”我想。

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朝我的方向跑来,最后也走进了小店。

“翔翔,你妈妈还没来吗?”令我诧异的是店主竟和小男孩攀谈起来,看来小男孩大概和他很熟。

“嗯。”小男孩应了声,说道,“妈妈一定还在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读书。”

他的妈妈是个老师啊!我有些惊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母亲迟迟不来的原因了,我们的老师也常为了学生而顾不上自己的子女。

“你妈妈也真是的,为了学生都忘了自己的儿子了。”店主有些责怪地说道。

“妈妈才没有忘了翔翔呢!”小男孩举起自己的小拳头抗议道,“妈妈是很好很好的老师,所以她才很忙很忙。我们的蒋老师也很忙的!”

这么小的孩子竟这么懂事!我感到很惊讶。教师工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教师就像掌管天堂之门的圣彼得一样,打开知识宝殿的大门让我们进去,但他们却常常因为要将幸福施予我们而忘了自己的子女,这份无私的奉献曾使千万人感动。生为学生是幸福的,但生为老师的子女却是辛苦的,因为他们总是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许多人因此而责怪父母,但这小小的孩童却是如此懂事!

我惊讶了,我震撼了,小男孩和店主仍在交谈,我的思绪却停留在此。

呆愕间,雨停了,我走出小店,跨上自行车带着深深的感触继续向家的方向前进,回眸间,那小男孩仍在等待……

简评

本文通过店中避雨偶遇一个教师孩子的故事,侧面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极度负责和对学生的爱。情节简单,叙事简明,结尾以“我”的离开结束全文:“那小男孩仍在等待……”,小男孩要等到何时,他的妈妈什么时候能来……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人思索,意味无穷。

文中有三个人物:“我”、店主和小男孩。但突显在读者面前的,却是并未出现的第四个人物――一位顾不上自己孩子的女教师,而这个主人公却由店主与小男孩的对话引出,这是很高明的虚实结合的笔法。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新颖,别致,独具匠心,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尤其是景物描写较好地烘托了人物,渲染了气氛,中间一段抒情议论,近似一段心灵独白,情真意切,水融,既深化了主旨又使结构紧凑。此外,语言也很质朴,感人。

【实战演练】

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意味深长,动人心魄;《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结尾痛快淋漓,干净利落;《社戏》的结尾引人遐思,回味悠长……这些名篇佳作的结尾都独具特色,但都采用了戛然而止,如截奔马似的结尾方法,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养育我们长大,照顾我们的生活,教育我们成才,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父母亲了,但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吗?不妨来写写自己和父母间的故事。

要求:(1)内容不限,题目自拟;(2)运用上面学到的戛然而止结尾法,注意文章叙事的节奏;(3)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第5篇

如何引导学生将记叙文写得形象丰满生动,是记叙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不少教师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先天决定”而非“后天养成”。笔者却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序列化指导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什么是序列化指导呢?即每次采用“不求全面,突出一点;各个击破,全面升格”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便是以“四个要点”为突破口,以课时为单位。每个课时或每几个课时突破一个要点,这样多个课时之后便可以突破所有要点,达到记叙文全面升格的效果,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经过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为故事“减肥”――要详略得当

《文心雕龙・熔裁》中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字删而意阙,则短乏而非核;辞繁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 (1)这段话所讲的其实就是记叙文剪裁中的“详略得当”问题。

记叙文应在描写细腻的情感时多铺垫一些,在该突出的细节处着意雕琢。而对那些于表达主旨没有关系的“细枝末节”大胆舍弃或一带而过。

如06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全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进病房看我,再回写自己住院的原因。作者就没有像一般学生可能会写的那样,按照时间顺序先详细地写出自己受伤的经过,再详细地写父亲怎样焦急地将我送往医院,而是重点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医院,详写医院里父女俩相处的情景,以突出父亲的形象,略写自己受伤的过程。这样写便使文章避免了繁冗拖沓而重点突出,选文如下:

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

……(以医院为背景,大段的详写。)

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当时只记得一阵剧痛,腿再也拿不动了。(只寥寥数语便写出了自己住院的原因)

关于这个点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写一写或说一说,再让学生比较自己写的和优秀范本的区别,让学生体会详略处理得当的妙处。

二、 给珍珠“穿线”――要线索明确

构成一个故事的各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能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那样随意表达,而应确定一条明确的“线”来把整个故事的各个要素串连起来。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小说围绕着“项链”,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假项链”几个片段,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线索明确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作用,便是使情有所依,例如想表达对故土的深情,对人情的感恩,对自然的感悟就最好把这种情感寄托到某一“点”上,以这个“点”带动全篇,借“点”抒情。例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朽叶的桅子花》:

……

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

……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

…………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

本文抓住了“往锅贴里夹桅子花和苹果的酱料”这一细节,以此为抓手,将对女人的感情都倾注在上面,并由此点明文章的主旨“青春不朽”。

教学中,强化这个知识点可以先选几篇同类型的文章编印成讲义,请学生先阅读,如此“预热”之后便可以出题要求学生写这种类型的文章,练习两次之后学生定能掌握其中诀窃。

三、为情节“设包袱”――要波澜起伏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2)

例12年河北高考满分作文《小姨和查理斯先生》

…………

大约一个月后,小姨没有事先打电话就去看查理斯先生。当走到门前,看到查理斯活动自如地在花园里工作时,小姨惊呆了:“这怎么会是那个离不开手杖的老人呢?”小姨想。这时,老人也发现了小姨,面对小姨的惊讶,他表现出很不好意思。

老人告诉她,第一次在市场上相遇时,自己刚刚扭伤了脚踝,可第二天就能正常走路了。如果只是为了让小姨帮他做几顿饭,显然没有必要这样装可怜;他是在小姨第二次来时,看到她非常不快乐,如果知道没事,不是为了帮助自己,恐怕就不会来了;但是小姨非常需要向人倾诉,需要一个知道如何倾听的人……

文章先写小姨偶遇查理斯先生,认为他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便每周定期去查理斯家两次帮助他,没想到故事的结局竟然一直是查理斯在帮助她。文章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文章,再让叙事平平的同学在教师的点拨后重新写作,多次指导后便能达到记叙文升格的目的。

四、给细节“化妆”――要描写突出

要描写突出便是要进行精彩的细节描写。“描写”一词大概是从绘画上来的。细节描写原本是绘画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叶绍钧,夏尊认为“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彩色,使用绘画的手法,记叙他所选定的事物,使它逼真,使它传神。这就是写作上的描写。”(3)

杨绛先生《老王》中的片段: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话非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的眼神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再如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小家伙横冲直撞地跑出来,笨手笨脚地将裤管卷起,露出藕一样白生生的小短腿,“我被蚊子叮了,痒死我了。你帮我擦点花露水。”看着那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心中竟一下释怀了。我将花露水倒在指尖,又在她腿上一摸,“痒不痒啦?”“不痒了!”推着车又欢快地玩开了。

此段文字包含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述生动,如在眼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不等同于“细致描写”。这里的细节描写可以描写得很细致,如上文。也可以很简略,只一两句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孙犁笔下的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文字不多,但都是画龙点睛的妙笔。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搜集本班同学作文中细节描写精彩的段落打印成讲义,让学生有种“发表”的成就感,提高写作兴趣。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教学应每节课或每几节课围绕着一个教学点进行,而不能贪多。每个教学点讲完之后还要给学生回味、巩固、练习的时间,在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之后使学生逐步掌握记叙文的各种写法。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

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记叙文写作的题目越来越多,这就进一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诸多写作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现在也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因此,对于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通病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困境

1.选材陈旧,不新颖

大部分的学生在记叙文选材的过程中通常主要选取三个方面的素材,即:(1)同学之间的友情;(2)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3)祖父、祖母或者外婆、外公的故事。例如,在以“不能没有你”为话题展开的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写某一天偶然衣服破了,才发现“不能没有你――妈妈”;又如以“我的挚友”为题的记叙文写作,大部分学生都会写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无私的安慰我,帮助我渡过难关之类的内容,这种作文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其本身的可读性就差。

2.线索模糊,不明确

大部分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叙述也比较完整,感情也比较真挚,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故事缺乏主线,不能将全文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场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显得很零碎,缺乏亮点。例如,在以“真情”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叙述三个有关真情的故事,分别描述父母、朋友和同学,结构也还算可以,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地将这三个事件串联到一块,突出不了主题。

3.不明详略,入题慢

记叙文的写作通常要按照“两头小,中间大”的写作格式,即开头和结尾要适当地略写,而将中间的部分详细地描述。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对于内容的详略该如何布局知之甚少,将大量的篇幅用在开头的描述上,致使入题过慢。例如,在以“我的幸福生活”为题的记叙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开头会解释什么是幸福,而对于重要的“生活”部分则用很少的篇幅来描写,这样的布局极其不合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想到哪就写到哪。这种方式致使文章中该详写的没有详写,该略写的没有略写。

二、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1.深度挖掘生活,多角度进行描述

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扩大其交际圈,丰富其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亮点,从生活小事中窥探人生哲理。例如,在以“深夜里的母爱”为题的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母亲深夜为我剥橙子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描写:“母亲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划破厚厚的橙皮,两只遍布了岁月枯痕的手缓缓撕开那橙黄的外衣,左手轻托着底部,右手慢慢地拽掉紧裹的白线,露出橙黄的橙肉。母亲脸上的笑意隐隐不退,眼中满漾的是爱的涟漪。‘剥好了,吃了早点睡。’暖橙色的一团递到我的手边,我心头一热,悄然接过。咬下一口橙肉,任凭甘甜的汁水溢满口中,随暖意流遍浑身血液,进驻心田”。

如果学生这样进行描述,可以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内心不自觉地感到母爱的伟大,很有感染力。

此外,为了使作文更加新颖,还可以通过“逆向解读”的方式来进行写作。通常我们会认为母鸡下蛋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件,但是如果写公鸡下蛋则会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逆向思维来解读作文。例如,在以“等待”为题的记叙文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抛弃学生通常写的等待放假、等待考试等老话题,可以选择一些和这些相悖的观点,如等待对手、等待死亡等话题。

2.学习线索写法,围绕中心定线索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依据不同的线索来展开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其线索写法加以理解和掌握。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项链》是以“项链”作为全文的写作线索的,这种以物品充当文章线索的写法称为物线法;在《荷塘月色》一课中,全文以作者的哀愁、喜悦等情感的变化作为文章的线索,这种以情感为线索的写法称为情感线;《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这种以人物活动为文章线索的称为人物活动线。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情节结构线、心理活动线等为文章线索的文章。此外,学生为了更好地确定话题,搞清楚文章线索,必须要学会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安排线索。线索归根到底是要为中心服务的,如果可以将文章的线索布置清楚,就能明确文章中心,理清全文的脉络。例如,有些学生在写以“我的幸福故事”为题的记叙文的时候将作文的题目定为“龙仔的幸福故事”,全文以作者的幸福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以各种让我幸福的事情为文章的线索,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主题明确,线索清楚,情感真挚,质朴动人。

3.合理安排布局,根据内容定详略

写作为了更加突出文章的层次感,必须要详略得当。所谓的详略得当就是要对文章的主要部分用大篇幅的笔墨来加以书写,而对于文章的次要部分可以用小篇幅来加以书写。只有这种方式的写作才可以使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线索明确。例如,在以“我的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写作中,要将大的篇幅放在对“生活”的描写上,也即是要详写“生活”,而对于如何如何的快乐则只需要略写即可,如果花大量的篇幅写如何的快乐,则明显地偏离了写作的主题,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此外,对于写作的全篇布局而言,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是否需要详写,例如,如果该部分内容是用来确定事物的深度的,则需要详细,而如果该部分的内容是用来确定事物的宽度的,则仅需要略写即可。

总之,高中生记叙文写作任重而道远。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只有这样,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才可以不断地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云.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J].语文教学,2011(20).

[2]杨剑.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J].中等教育研究论丛,2012(49).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

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