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0:04:14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融资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融资;债务;原则;方式;渠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18―01
(1)满足日常的运营所需。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资金,一旦资金流出现问题,人财物、产供销全都会都会出现问题,企业就难以运转。企业要依据其生产运营规模,确定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需要量,并筹措相应数额的资金,不足部分需融通短期或长期负债资金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2)满足规模扩张的需求。
处在发展时期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对外投资,必然需要大量资金。企业不管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还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都会产生融资的动机。另外,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就可能会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也会产生融资需求。
(3)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
企业要保持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做到收支相抵,如期足额偿付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以有效规避破产的风险。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是满足到期偿债的根本,且合理的财务筹划,甚至有可能使资不抵债的企业能保持一定的偿付能力,即为偿还某项债务而形成的偿债融资。
2企业融资的渠道及方式
融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融通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目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海外融资、其他企业资金、社会公众个人资金、企业内部积累等。
融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融通资金时选用的具体融资形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等融通的权益性资金;以及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融通的资金为债务资金。
融资渠道是资金来源问题,融资方式则解决通过何种方式取得资金的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定的融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取得。
3企业融资管理的原则
(1)融资规模要适度。
企业融资前期要做好规划,要合理确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融资规模避免因融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同时,要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要考虑企业的资金结构,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例要合理。
(2)融资时间要及时。
合理安排融资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要的资金。防止过早融通资金形成的资金使用前的闲置,避免获取资金的时间滞后而错过资金使用的最佳时期。
(3)融资渠道要合理。
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企业的收益与成本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认真研究融资渠道和资金市场,合理选择资金来源,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4)融资方式要经济。
融资方式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其可选的融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以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融资风险。
4强化企业融资管理的措施
(1)明确企业的融资目标。
企业的融资是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企业在具体融资管理过程中,必须确定具体的融资目标,才能对企业融资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指导作用。企业当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税收环境与金融环境等外部因素,会对企业财务目标的现实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确定融资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的各项因素的关系,以保证在协调有效的基础上实现既定的融资目标。
(2)强化融资量及期限的管控。
根据企业具体的战略方针、发展阶段与投资规模,运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正确地测定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资金需求量,确保融资结构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企业在资金预测过程中,必须掌握详实的预测数据,采取恰当的预测方法,如果发生预测错误,可能会直接使企业财务管理失控,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及投资的失控。同时,要确保总体和个体的期限保持平衡。企业整个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要合理,尽量多利用长期负债,以减轻企业财务与企业的财务压力。由于短期负债对财务的压力比长期负债要大,所以,企业尤其要注意短期负债的管理。在偿还能力上,短期负债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适应。在风险管理上,不同的短期负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风险好成本。
(3)确定恰当的融资渠道与方式。
同一渠道的资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而同一融资方式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渠道,二者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可供选择的融资组合。企业在融资管理是需要对融资渠道与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可行的合理的融资组合。
(4)保持一个科学的资金结构。
企业要确保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之间的合理的配比关系。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伴随着不同的资金成本,并且对应着不同的资金风险。因此,企业在将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进行组合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实际与市场竞争力,适度适量负债,取保最佳的资本结构。
(5)善于利用融资环境与时机。
企业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需求计划与融资计划,在融通资金时,要结合融资环境与企业自身的融资需要,实现适时融资。企业融资时要选择好融资时机,要对资金市场,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了然于心,并以此作为融资时机选择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制度和体系建设阶段,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2007年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成立近三年、截至目前拥有138位成员的中小企业,共有20家公司推出了21个再融资计划,计划融资120.36亿元,其中6家公司已通过非公开发行或发行可转债融资22.92亿元,仅占中小板IPO融资总额的5.67%。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板的再融资能力亟待加强,而深交所拟推出小额再融资豁免制度,将有助于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严重。中小企业可以从政府资助、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租赁、产业资金、民间资本等渠道取得资金,这些构成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和内部融资渠道。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①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另外,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多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②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固定资产较少,贷款受到限制和自身的信用度的问题,造成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减少。
③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在管理模式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缺乏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制度和法律。有关的法律法规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较复杂,而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按照所有制的性质来制定,这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某些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也不适用。如《贷款通则》、《担保法》等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抵押担保的要求,是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的。
(4)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
3对策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切规范化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暂行办法,依法推进融资环境的改善。
(2)完善银行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贷款渠道和较为宽松的贷款政策。具体措施如下:①大力扶持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②参照国外的做法,建立一些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同时,简化借贷手续,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③完善金融体系。一是为中小企业定期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金融服务信息。二是预算服务,提高结算服务,提高结算速度,开放新的金融结算工具,加快中小企业资金流通。三是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社会形象,降低其经营管理风险。
(3)切实加快信用体制建设。①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体系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并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应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由政府出面组建产权清晰、职权分明、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既能体现政府财力作为支撑的组织协调作用,又能发挥市场灵活运作优势。②鼓励发展信用中介体系。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信用评级机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服务、会计、律师、技术、培训等服务。应该以建立信用记录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为突破口,推进中小企业发展。③中小企业要加强信用管理。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所有企业间的信用制约关系,首先是依赖每个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一是加紧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如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这是企业信用管理活动的保障基础;二是要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或职能,信用管理的职能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于一体,从企业设立审批开始信用管理的职能要纳入公司章程;三是要有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尽量避免商业信用违约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秩序运行。
(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①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得银行对客户的广泛信赖和支持。②在用人机制上,设计合理的工资奖金分配办法,健全职工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吸引一些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同时,做好职工的后续教育工作,为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③中小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建立自己长远的发展规划。长远的发展规划能够使中小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会因为近期的利润而裹足不前。同时,详细具体的长远发展规划能够使贷款机构对他们充满信心,改善贷款环境。
(5)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直接两方面同时着手。①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更大程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②间接融资。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应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息支持。政府应转变观念,由“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开展“一站式”办公,提高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彻底改变企业对政府部门“难、繁、慢”的印象,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
[关键词]新企业融资准则 企业 融资管理
一. 前言
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随着新企业融资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融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来进行探讨。
二. 企业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融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环节。从微观角度讲,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宏观经济角度讲,企业融资关系到全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合理配置,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与效果。因此.企业融资活动十分重要。“物竞天择,适安生存”企业也像生物体一样,要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同样,企业融资活动也存在融资环境问题如: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其中,金融市场环境是企业融资活动的根本所在。任何一种环境的变化,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麻烦:企业融资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环境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目前,我国正逐渐形成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导、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与企业规模结构。与此相适应,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支持大企业、大项目“走出去”的同时,有选择地发展了管理规范、产权清晰、有发展后劲的中型客户,并积极研究制定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3000多万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率也占到40%以上。全国66%的专利、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外经贸体制改革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出口的行列中,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中小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对应的,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三. 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不同企业融资渠道资源差别很大,有的企业规模已经很大了,但从没有与银行发生过融资业务,甚至不知道其贷款主办行是企业的首选融资渠道。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银行类融资渠道的储备,不重视商业融资渠道的储备;重视外部融资渠道的储备,不重视内部融资渠道的储备;重视眼前融资渠道的储备,不重视长远融资渠道的储备;资金短缺时注重融资渠道的储备,资金充裕时不注重长远融资渠道的储备,着重眼前利益;渠道储备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思想上,但没有资源的投入,没有人员投入和财务安排;储备资源过程中没有侧重点,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储备资源。
四.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
(1)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政策性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应遵循市场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原则,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贷款风险由具体参贷银行自负。进出口行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发展壮大、经营状况好、财务透明度高的成熟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如绩优上市公司、知名品牌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支持;对发展稳健、有适销对路的核心产品、财务相对透明的成长型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选择地适度支持。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积极改革创新,研究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文化。建议政府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的形式得到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才能获得正常发展。以现在政府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及日常经营成本估算,给予贷款机构的补贴支出会低于上述两项支出,并引发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大幅增长。
(2)监管部门应当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做更详细的规定。
除了对融资比例的限制外,还应当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限制。比如,上市公司首次融资后,第二次融资至少间隔三年以上;如果没有重大收购行为,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等。通过制度规定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双赢”的效果。这样,股市才能像不竭源泉的活水汨汨流淌,带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多的滋润和营养。
(3)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企业的会计人员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强化会计工作内在的自我监督的有效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从全局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得以执行。
(4)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一直仅有10%左右,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偏重间接融资的金融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等等。2009年,股票市场融资额虽有所增长,但直接融资整体所占比重依然较小。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而去年我国发行的企业债仅相当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44%。正因为此,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部署。
公司债发行的启动,开辟了企业直接融资新渠道,无疑将有力推动直接融资发展。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较,一批质地优良、负债率低的公司更急需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以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5)报表完善与规范。
很多有银行融资经历的企业,都知道银行对报表的要求。银行融资一般都实行限额管理,即对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净资产、利润额、现金流量有一定的关系。国际投资者对企业会计报表也比较关注,往往要求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决定投资与否和投资额度。
业内人士介绍,中小企业报表的常见问题主要是:报表时间短;资产、收入、利润规模太小,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和盈利规模不符合资金的要求;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报表不实,大多数企业报表“明亏实盈”;报表没有合并,很多企业实际上建立了母子公司运营体系,但没有合并报表;报表科目核算内容不规范,名不副实。
参考文献:
[1] 元海华. 企业融资管理及风险防范[J]. 商业融资 , 2008,(18)
[2] 王辉. 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分析[J]. 现代商业 , 2008,(06)
[3] 祝玲, 胡宇红. 企业债券改革与企业融资决策[J]. 现代企业 , 2004,(03)
[4] 江陵. 试论企业融资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对策[J]. 商场现代化 , 2006,(30)
[关键词]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下面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和非正规融资几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探讨。
1.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
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融资主要是信用贷款和部分抵押担保贷款,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展开一些政府补贴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融资租赁、银行票据贴现等形式。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普遍不高,其盈利水平也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总体也不高。中国工商银行的调查表明,35万户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l/3以上,比全行各项贷款的该指标平均数高12.73个百分点,再加上部分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较为严重,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普遍较低。另外,对中小企业的单笔贷款成本高、风险大,也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2.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
在现有的深沪主板市场上,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所要求的基本条件。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处于缺位状态。我国1993年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发行债券,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企业经济效益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等。这些都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在《公司法》、《证券法》修改之前,我国仅规定了一套上市标准。3年连续盈利、5000万总股本、无形资产出资不超过注册资本20%等规定,这些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将大量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截至2002年4月底,我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约占9%,其中很多还是“借壳”上市,而民营中小企业基本没有。
3.中小企业以非正规金融方式融资
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包括借贷、集资、捐赠、储金会、典当行、地下钱庄、贷款经纪人和高利贷、贸易信贷、地下票据市场等。民间融资是最原始的融资方式,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如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民间借贷是个人投资创办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原始资本和创业资本来源。民间的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之所以异常活跃,是中小企业从合法融资渠道难以融资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时,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许多优势,如组织成本低,机制灵活,效率较高,对企业资信比较了解,以效益为原则等。民间借贷的兴起,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结果。但是,大部分民间融资具有风险大和利息高的特点,个人之间的借贷风险更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金融环境。我国现有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行和支行、农村信用社。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在大中城市和国有大企业,其信贷业务逐步淡出县域经济;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金融体系的主力军,但其市场定位主要是“三农”。而且我国限制金融创新,如限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典当设立分支机构设定严格的条件,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民间信用机构不予法律认可等,不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这和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60%,利润占40%,提供75%以上就业机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称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信用担保机构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
根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的指导原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宜多元化,这也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担保机构的资金几乎完全来源于政府拨款,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很少。由于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普遍较大,可以拨付给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资金比较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中小企业对担保基金的需求。担保基金规模小,引发了诸多相关问题:一是抗风险能力差。有些担保机构由于担保基金规模过小,几乎没有什么代偿能力,一旦出现代偿,就可能导致倒闭。二是放款规模较小。因基金规模小,担保机构的放款规模也比较小,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三是融资的成本比较高。基金规模小,承担代偿的能力有限,因此担保机构便提高贷款企业的资格要求,导致企业通过担保机构融资的成本比较高。担保企业通过担保机构贷款,除了要还本付息以外,还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费,有的还要交纳一笔保证金,再加上其他相关费用,对有些中小企业而言,通过担保中心获取贷款已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3.中小企业自身劣势
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知名度较小等特点。这些特点严重影响了其信用等级,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改制时对银行债务处置不当,存在相当普遍的逃避债务倾向,造成银行对改制中的中小企业心存芥蒂,对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不是如何加大投放,而是如何防范企业逃避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甚至出现了因企业改制转轨而对资金需求最大最迫切时,也是银行放贷最谨慎、企业贷款最困难的反常现象。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对策
1.建立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
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一种现实选择。尽管目前市场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可以促使优质的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补贴或是付出较高的利率来获取流动性资金贷款,但是一般中小金融机构很难给予中小企业中长期的贷款支持。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较大规模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和运行。政府财政资金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本金来源,这是保证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切实开展业务的基石。除政府财政资金外,还要注意提高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扩大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发行债券、借款,甚至可以吸收中小企业存款。吸收存款应该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与其他政策性银行的最大不同之处。对于市场型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指标要进一步明确每户最高贷款额与资本净值的比率,限制其偏离中小企业的贷款行为。
2.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各国或地区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时,都非常注重信用担保手段。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融资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有抵御风险、提供担保的足够实力。单凭各个担保机构注册的资本金以及其营运资金,很难满足金融机构提出的担保要求。为此,属于各级财政出资的部分,可以考虑适当集中,建立共同基金或称担保基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担保基金采取共同基金或互助基金的方式是最为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特征的。只有采取基金的形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界的资金加入到担保基金的行列中来,才能对担保基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运作。同时,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再担保机制。在现有财税体系下,采取再担保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各级财政的作用。
3.创造有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尤其应出台有关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些政策包括:
(1)政府财政支持。我国应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应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实行部分拨款、部分低息有偿使用,提供与高风险投资相配套的低息长期优惠贷款;扩大对私营个体经济的贴息范围,大力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发展。
(2)减免税负政策。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领域。要进一步降低高技术企业的所得税,清理整顿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金融优惠政策。中央银行要进一步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进一步要求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条件;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切实办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型企业信贷部,确保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报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企业融资准则;融资管理;策略
前言
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开展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这时企业的融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融资功能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新企业融资准则下的企业融资管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一、企业在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健全,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缺乏有效的融资,甚至没有和银行发生过融资业务。由此可见,企业在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企业过分看重银行类融资,而对于商业类融资的认识不充分;把重点放在外部融资筹集方面,而忽视内部融资的作用;只在资金出现缺口时进行短期融资,而没有进行长远融资储备的意识;融资渠道的储备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加大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进行资源储备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没有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方式的选择等。
二、新融资准则下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企业融资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要提高融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财政政策等对员工进行认真的宣传和培训,尤其是对于新的融资准则,一定要保证与融资管理相关的人员对其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其次,经过企业的内部培训和宣传,要进一步提高会计等融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法律意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监督的意识,避免在融资环节的腐败行为。再次,企业通过培训,要进一步丰富融资人员的实践经验、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为企业的融资管理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企业还要提高融资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2、不断规范和完善会计报表
在新的融资准则下,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采取银行融资的渠道,就要提供银行需要的会计报表,银行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报表进行融资额度的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如现金流量、净资产和利润额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授信额度,投资者往往也非常关注企业的会计报表,通常把审计评估机构的评审结果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然而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信息真实性不强,呈现出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涉及的时间期限短,参考对比性不强;有些设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企业在会计报表上没有进行反应,建立母子运营体系的公司没有对会计报表进行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不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求。
3、对企业的融资平台进行重点审计和调查
首先,要确保企业的融资活动坚持综合平衡、总量控制的原则,立足于企业发展需要、财政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实际,在对资金融人的期限、规模、用途和方式进行合理安排;其次,要看融资的资金期限、结构搭配是否规范,规模是否科学,融资的程序有没有违反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再次,要调查在融资过程中,油污闲置资金的情况,是否按照项目融资,并依据项目进度进行分阶段、分批次的;最后,对融资行为,企业要统—决策,相关部门要严格融资的程序和规范,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企业融资的债务偿还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
4、进行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发展中小银行
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银行,能够充分的利用社会闲散资本和民间资本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部分资本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对信贷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由于中小银行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周边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等,在客户关系方面,管理人员可以深入社区进行重要信息的收集,便于掌握更充分的贷款人信息,这就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增强了融资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除此之外,发展中小银行能够促进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民间金融发展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这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我国金融部门要对民间的金融发展进行引导与规范,以期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增加融资渠道。
5、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
【关键词】企业;融资;管理;
0 引言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又离不开资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
从资金融入效应和风险控制角度看企业融资管理,当论及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企业融入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金在用途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般来说,长期资本主要用于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扩建项目、新建项目和对外投资等方面,而短期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等方面。
一、企业融资管理目标
企业融资管理的科学性很重要,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成本,还要考虑到财务风险,否则,就是用较低的资金成本融入所需资金,也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因此,企业融资管理的目标应是在资金成本、财务风险和价值创造这三者之间取得最优平衡。
二、企业融资管理原则
企业的融资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筹集企业所需资本,在投资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得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最低化从而实现融资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做到资金成本、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之间优化和平衡的同时,通过好的融资管理模式来低成本地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是企业融资管理的主要原则。
三、准确预测资金需求量
投资规模决定企业筹资额的多少,因此企业筹集资金时应首先对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使筹集来的资金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不会有太多的闲置。预测资金需求量既要对短期资金需求进行预测,还要重点对长期资金的需求做好资本预算。在进行资本预算时应以当期的现金流量作为考虑的重点。特别是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现金流动的估算上,应以当期的现金净流量而非当期利润为考虑的重点,保证已耗费资金的充分补偿。
四、考虑内外因素,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一)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每个企业在进行筹资方式选择时,必须清楚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有关因素。
1.外部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外部因素是指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外部客观环境。主要是指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外部客观环境的宽松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必须遵循税收法规,同时考虑税率变动对融资的影响。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活动。此时,融资方式的风险、成本等也会发生变化。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理财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企业需要通过负债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大量资金,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当政府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做出调整时,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应随着政策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2.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经营和财务状况、行业竞争力、资本结构、控制权、企业规模、信誉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这些内部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融资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作出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变化。
(二)在总体的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实施动态选优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
一旦确定了资金需求量,企业就应在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之后,再考虑外部融资问题。所谓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无外乎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现金来源和通过留存利润等而增加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实际上是非付现的),但是却不要支付融资费用。而外部融资是指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占用外部融入的资金不仅会发生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运用外部融资的方式所发生的成本相对要高些。而企业真正开展的融资活动就是从外部融入资金,真正的融资数量就是向外部融入的资金总量。
由于企业向外部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的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五、保持适度负债,及时调整、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在融资管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使之达到最优化,是融资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方面,在融资决策中,企业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投资中继续保持最佳结构;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原来资本结构不尽合理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其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以至达到最优化。
企业应根据特有的融资成本次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成本的同时兼顾风险的平衡,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负债融资是企业采用的主要融资方式,因为负债融资有如下三个优点:①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②负债筹资的利息可在纳税前扣除,可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③负债筹资资金成本低,可减低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并可提高每股收益,增加股东权益。但是,过度的负债规模,将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尽可能的寻求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负债资本过多,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当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六、合理安排融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期限较短的,利息低,企业还款的风险大;使用期限长的,还款的风险可以延后,但利息高,总的筹资风险不一定就低。如果借入资金的还款期限都比较短,或还款期相对集中,则会使还款高峰期过早或过高,而由于企业投资效益尚未发挥尽致,造成还款困难,风险加大。如果还款期限都比较长,利息负担必然加重。同时,还款期限不能太过于集中,否则还款金额过大,有可能超过企业的还款能力。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
七、加强日常融资管理,控制融资风险
1、每月定期制定资金收支计划。关注收集宏观经济政策和信息,提前做好预测,及时准确的编制资金计划。按照计划安排资金,既减少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又保证企业投资项目正常运作。
2、积极开展银企谈判。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企业的综合授信。
3、定时做好融资匹配分析。根据宏观调控和企业资金紧张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企业融资能力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4、定期进行贷款担保和银行保函的清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管理;建议
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足以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警醒: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商务模式会让传统的企业费劲心血却始终收获甚微,其原因是,中国2010年代已经步入金融资本时代,企业做好生产经营还远不够,生产经营的过程必须要与融资、投资、收购、兼并、上市等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手段才能真正使企业做大做强。经验证明,用资本运作创造财富,用金融知识武装头脑,才正是现代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
一、融资管理与融资方式
1.融资管理。所谓融资管理是在企业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和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是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1)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了很多种,典型的一种是银行贷款。这种方式一方面较为直接,且利率低,还款方便,但最大的缺点就是银行要求严格。我国正是因为银行业高度垄断,大型商业银行就可以借助自己对市场的控制,获得高额利润,小企业被它们拒之门外,低风险的大型企业成为银行服务的对象,企业有银行借贷但一般很少有长期负债,大多是短期负债。(2)内源融资。自己通过资金的积累,满足生产需要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内部融资是企业资金缺少时很好的解决方式。企业通过融资节省贷款成本,获得发展资金;钱借给企业的员工可以规避参与民间借贷的风险,又可以享受存款高于银行利率的贷款利息,且他们会更关心企业的发展。但企业靠内部融资只是杯水车薪,企业的壮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享受不到银行贷款优惠政策,银行贷款需要一定的抵押担保,没有低息或贴息,企业很难做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内部融资不会影响对市场传递不利于公司价值的因素,是企业内部筹集并购支付对价以实现低成本并购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的不同、建设规模的不同、经营种类的不同导致其融资渠道千差万别的建设资源,有的企业虽然融资规模较大,却从没有与银行之间真正发生过的融资业务行为,他们的贷款管理者不清楚主要办理的是银行,实际上银行就是首选对象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目前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虽然重视对银行类融资渠道行为的储备,却忽视了对商业融资渠道的储备及拓展;企业对外部融资的渠道方式储备较重视,忽略了对内部融资渠道的合理储备;只片面的重视眼前短浅的融资渠道储备却忽略了全方位、长远的融资渠道储备;在资金较充裕富足时却忽略融资渠道储备,仅在资金短缺时才想起储备;对融资渠道的储备仅停留在凭空想象或口头说教层面,却始终没有付出行动、制定具体的融资计划,切实的开展融资资源投入建设,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实施一定的财务安排;在资源的储备进程中不能突出优势、重点强化或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等。
三、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
1.监管部门对企业融资做详细的制度规定。除了限制对企业融资比例外,还应当限制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为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在考虑上市公司需求融资的同时,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这样,股市才能像不竭源泉的活水汩汩流淌,带给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更多的营养和滋润。
2.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政策性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应遵循市场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原则,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贷款风险由具体参贷银行自负。进出口行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发展壮大、经营状况好、财务透明度高的成熟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如绩优上市公司、知名品牌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支持;对发展稳健、有适销对路的核心产品、财务相对透明的成长型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选择地适度支持。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积极改革创新,研究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文化。建议政府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的形式得到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才能获得正常发展。以现在政府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及日常经营成本估算,给予贷款机构的补贴支出会低于上述两项支出,并引发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大幅增长。
3.报表要完善规范。很多有银行融资经历的企业,都知银行对报表的要求。银行的融资都实行限额管理,即对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对企业会计报表国际投资者也比较关注,要求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投资者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决定投资额度和投资与否。中小企业报表主要的常见问题是:报表时间短;大多数企业报表报表不实,“明亏实盈”;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和盈利规模不符合资金的要求,资产、收入、利润等规模太小;报表科目核算内容名不副实,不规范;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报表没有合并,实际上建立了母子公司运营体系,但没有合并报表等。
4.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我国长期以来,仅有10%左右的直接融资比重,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间接融资。金融结构中偏重于间接融资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等。2010 年,在股票市场中上市企业融资额虽有所增长,企业直接融资的整体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重要原因是发展滞后债券市场。在国外一些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大于股票融资,而我国去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比重是44%。因此,今年我国作出了“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部署。启动公司债发行,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新渠道,将有力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证监会负责人表示:“与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较,一批质地优良、负债率低的公司更急需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以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5.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培训,使其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的财政政策和控制制度,督促和支持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从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有效强化会计工作的自我监督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的是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全局出发,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真实性,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效地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李倩.企业融资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2]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3]刘正昶.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