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5:00:47

序论:在您撰写装备机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装备机械论文

第1篇

1.1电牵引采煤机

二十世纪末,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与国外公司合作,致力于研究更为先进的采煤机,终于在二十世纪90年代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从此之后,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技术也在日益的改进与实际运用中越来越成熟,基本实现了采煤机无线技术的目标。同时电牵引采煤机还具有截割电机、牵引电机、冷却系统的温度测验以及对机械等的保护功能。

1.2刮板式输送机

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各方面的安全系数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的刮板式输送机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刮板式输送机引进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技术含量在不断上升。刮板式输送机的成功,使我国的煤矿开采彻底摆脱了在大型输送机方面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1.3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一直都是我国煤矿开采运输中的主流。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提升,安全矿井的生产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输送机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型输送机主要采用先进的变频驱动控制技术,能有效实现输送机的软启动。为了使输送机始终平稳的运行,即始终保持适度的扰度,在输送机上采用了先进的液压自控张紧装置。随收稿日期:2015-02-05作者简介:张宁(1980-),男,经济师,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着各式各类先进技术的运用,现在我国的带式输送机已经形成了系列,同时也提升了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适应我国多样的矿井。

2采煤机械装备中的自动化技术

近年以来,我国的采煤装备以及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同时采煤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1液压支架中的电液控制系统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方面的功能主要有支架的自降功能、自动推移刮板输送机、自动化跟机作业、远程操作作业等等,并且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完全摆托了对进口的依赖,实现了国产化。国内有很多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究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南、山西、广东等地,其中北京是主要的分布范围。

2.2智能型采矿机的自动化控制

智能型采矿机已经基本实现了记忆割煤、检测采煤位置、摇臂调高控制以及机身水平测试等等功能。国内的采矿机厂家有很多,都实现了挖矿机的这一重要功能。

2.3刮板输送机中的自动化技术

刮板式输送机的自动化功能不仅仅包括减速器、温度测试,还有电机的降压启动、链条张力检测以及破碎机自动推移等等。刮板式输送机的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多家成套装备供应商家那里已经取得了突破,“三机”控制系统已经实现国产化。目前,多家公司组织专门的技术研究人员参与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并将无线、视频、音频等手段应用于输送机的自动化控制,致力于实现“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值守”的理念。

3与国外先进机械装备对比

不可否认,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式以及带式输送设备等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即使是在国外,也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机械设备同国外的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安全性、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这些都是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3.1液压支架

国产的液压支架主要是在材料、元部件、高级控制方面输与国外高端产品,而中国的液压支架的全自动控制系统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更不要说与外国先进设备一较高下了。

3.2采煤机

国产的采煤机主要是在智能化功能方面弱于国外高端采煤机。如记忆割煤、远程遥控等等方面。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必须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有自己自主创新的过程。

3.3输送机

与国外高端输送机相比,国内的刮板式输送机主要是在自动伸缩机头以及在线故障诊断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带式输送机,主要是在动态分析、自控张紧技术等方面属于国外。

3.4自动化技术

在自动化技术以及设备的自动化方面,国内的科研单位在三维检测、自动找直等方面弱于国外技术。另外,我国的采煤设备,主要是以单机控制为主,缺乏联动控制;缺乏运输设备智能的一体化控制等等。

4我国采煤机械装备以及技术的发展方向

要想实现我国采煤技术以及开采机械设备的真正独立,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以期能够实现即使是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安全信息传输、煤岩识别以及对安全的感知等等;形成一套依靠视频、音频、感知等手段的集检测、控制于一体的智能控制装备。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将我国现有的液压支架、电牵引采煤机、刮板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我国采煤机械装备以及自动化技术的现有水平。努力为我国参与世界竞争创造条件。

5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安装;质量;偏差

Abstrac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the civil finishing pre-production and products, a larger spa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d several key issues in the installatio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Key words: mechanical installation; quality; deviation

中图分类号:TD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机械安装质量的合理性安装工程质量与工人操作水平有直接关系,而且受到设计、土建施工、材料设备制造等质量诸因素影响。严格执行规范标准的作法可以根治忽视质量的毛病,尤其对企业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作用很大,然而,现代科学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安装对象变化多端,而一些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有时滞后于科技发展,更难考虑到尚未问世的技术。

因而关于安装质量合理性是涉及多方面尚待进步研究的问题,应是设备安装工艺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安装首先要确保与设备使用性能直接关联项目的精度,如对离心压缩机来说,机组中心线找正是关键但对车床而言,溜板移动在垂直平面内的不直度和漓板移动的倾斜的检验就特别重要。使用性能因设备种类而异,在同类设备中,还会因设计原理而异。这就给安装工艺引出课题,要求了解各种安装对象,切实掌握其使用性能。在安装中直接间接与设备运行可靠性牵连的方面是很多的,如联接件锁紧不好机件会松动系统某处小小的疏忽,造成烧损停机;法兰紧固不均使密封垫冲破等,还有在安装调试中能否正确掌握法定计量单位和新旧制换算关系对安装质量也很重要,这些问题尽管安装时不甚显眼,但后果有时却很严重。

工程的感观质量也是设备安装质量的内容一般说,较先进的工艺能产生较好的外观。比如,自动焊接口比手工焊接口美观,冲压的白铁外壳也比手工敲的美观。在多数情况下安装只要保持工艺自然造成的外观即可,但有时候也要费工去满足一部分与实际使用效果关系不大的外观质量。如配管的横平竖直,走台扶栏的整齐及设备外表的色彩等等。

二、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现场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主动控制措施和被动控制措施。主动控制措施是在预先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基础上,拟订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它可以解决传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时滞影响,尽最大可能避免偏差已经成为现实的被动局面,从而减少乃至避免目标偏离。被动控制措施是通过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纠偏的措施,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控制,虽然目标偏离已成为客观事实,但通过被动控制措施,使偏差得以纠正,工程实施恢复到计划状态,或虽然不能恢复到计划状态,但可以减少偏差的严重程度。

三、安装偏差的控制措施

安装中,有时需要减小偏差,提高精度,但也有许多情况下适当而方向合理的安装偏差反而会改善设备的性能,这就涉及到一个偏差累积是否得当的问题,它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1)每种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生产工艺要求,因此常常会对某几项精度值特别敏感。有的要求严格控制中心,也有的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度等。通过控制安装各阶段偏差来满足这些要求是安装工艺常用的作法,所以安装前安装人员要了解需安装的机械设备的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2)机械设备安装与制造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安装是制造的延续。因此,安装偏差容易和制作偏差交织在一起。安装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制造工艺知识,把制造厂形成的设备精度与安装允差结合起来考虑,使偏差向有利方面积累,最终确保设备使用性能。(3)设备一旦投产就长时间在运行状态下工作,但设备的安装一般都是在非运行状态中进行的,这一状态转换可能引起许多方面的变化,假如对此失控,则很好的安装结果最终却保证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有的情况下还可能发生严重事故。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安装偏差,对运行状态作预控。(4)有的设备各部分分别置于单个基础上,而彼此之间又存在互相衔接的工艺关系。安装过程中应尽可能待基础沉降趋于稳定时再对设备进行精校固定。同时,优先利用正常允差来补偿可能的沉降,或根据设备结构特点设法留下今后再调整的余地。(5)设备运行时各活动件会磨损,一般初期磨损较快,以后随着机件跑合磨损渐渐减缓。由于磨损,一些原来校好的精度也会发生变动,因此必须控制好安装偏差,力求使最佳运行条件出现在初期磨损以后。

第3篇

1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

把握工程教育要面向工程实际的基本原则。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现,也要从经济性、安全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项目来加以考虑,全方位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钻研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这就对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与管理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标,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导向,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紧随生产与社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与领域的需求相结合。以此为原则,保留原有教学内容中的经典核心部分,删减或剔除与专业认证目标不相符合的内容。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及数控机床产品设计制造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矿山机械装备与工程机械装备的设计方法与过程,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着重讲解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设计、进给传动系设计与典型部件设计,减少普通机床设计相关内容。机床控制系统设计重点介绍数字控制技术原理与设计过程,其它控制方式酌情删减或剔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增补介绍反映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融经典、基础、实用、前沿于一体。适当淡化教学内容中的深奥理论知识,增强应用与实践,增加实验与实践教育环节时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沟通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直观接触与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强调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精心组织,讲深讲透,如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成形原理和机床主传动系设计过程、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等。对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设计,则可以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加以介绍。

3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针对工程实际,可以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小组学习、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形势,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学习积极性。如为使学生对于装备制造业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在绪论中详细介绍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多方搜集资料,以详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和数据资料深入透析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训练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师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与专题作业。讨论与作业的形式也需多样化,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4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必不可少。在常用的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态度和意识。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特点,采取“日常课堂教学考核+创新实践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考勤、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实践考核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期末闭卷考试适当增加主观题和应用型试题比重。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拓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二结语

第4篇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强调专业实践性和实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们感觉课程学习难度大,影响课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现有教学内容沿袭了传统的体系与架构

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分。缺乏生产实际内容,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介绍不足,不能全面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2)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

仍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课程教学为32学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尤其目前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进一步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追赶进度,学生无暇思考,只能填鸭式被动接受。而一旦某一环节跟不上,则会一步落、步步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现有授课计划

对于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足,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机会不多,对于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书本理论的层面,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应对,违背了课程内容组织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的初衷。

4)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一般仍取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学生为考勤而到课堂,身在课堂心在外,临近考试就突击死记硬背,不会花时间去主动思考,更不会去深入研究如何应用所学到的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极大损害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

5)伴随高校扩招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源规模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虽然储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却在自身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和夹具设计等都需要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把握工程教育要面向工程实际的基本原则

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现,也要从经济性、安全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项目来加以考虑,全方位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钻研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这就对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与管理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2.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标,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导向,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紧随生产与社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与领域的需求相结合。以此为原则,保留原有教学内容中的经典核心部分,删减或剔除与专业认证目标不相符合的内容。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及数控机床产品设计制造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矿山机械装备与工程机械装备的设计方法与过程,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着重讲解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设计、进给传动系设计与典型部件设计,减少普通机床设计相关内容。机床控制系统设计重点介绍数字控制技术原理与设计过程,其它控制方式酌情删减或剔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增补介绍反映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融经典、基础、实用、前沿于一体。适当淡化教学内容中的深奥理论知识,增强应用与实践,增加实验与实践教育环节时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沟通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直观接触与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强调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精心组织,讲深讲透,如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成形原理和机床主传动系设计过程、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等。对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设计,则可以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加以介绍。

2.3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针对工程实际,可以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小组学习、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形势,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学习积极性。如为使学生对于装备制造业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在绪论中详细介绍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多方搜集资料,以详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和数据资料深入透析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训练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师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与专题作业。讨论与作业的形式也需多样化,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2.4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必不可少。在常用的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态度和意识。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特点,采取“日常课堂教学考核+创新实践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考勤、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实践考核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期末闭卷考试适当增加主观题和应用型试题比重。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拓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装;注意问题

在各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以此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使工程项目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适应人们的应用需求。并且,在机械设备安装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需要重视设备的质量。在设备安装环境有效的控制质量,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因此,应该重点关注设备安装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合理的控制设备的质量。

1 机械设备安装

1.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供应工作准备、技术工作准备和组织准备工作。在准备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障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在此阶段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对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设备零件是否完整、设备是否存在磨损、是否合格、材料和设备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第二,安装施工人员要根据设备图纸对设备基础的几何尺寸、坐标位置、混凝土配比和强度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再由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第三,对基础标高和预埋设备进行交接验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现场预埋件、中心线标高和清洁工作。

1.2 安装阶段

就位阶段:机械设备就位使用吊车将设备放置在设计点上,吊车起吊时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指挥,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同时确保设备放置位置、角度精准,避免设备碰到周围构件。

1.2.1 检测和调整阶段:精度检测与调整是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检测和调整几乎包括了所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位置精度项目和部分形状精度项目,涉及到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检测误差分析、尺寸链原理以及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精密测量技术。在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这个阶段,要检测机械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误差等。机械设备调整是根据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机械设备精度检测的结果,调整机械设备自身和相互的位置状态。

1.2.2 清洁和装配阶段:对于解体机械设备和超过防锈保存期的整体机械设备,要进行清洁与装配,这是要求比较精细的一道程序,如果清洗不净或装配不当,会给以后设备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要根据设备的设计精度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合理的装配和调整方法。

1.2.3 固定阶段:使用螺栓对设备进行固定,避免其他作用力对设备的影响而造成移位。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要注意安装过程中的隐藏工程,在隐藏之前先进行检查,保证基础表面的模板、地脚螺栓、固定架拆除完毕,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内的杂物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的部件保护完好,凿平放置垫铁的表面。

1.3 试运行阶段:机械设备试运行是综合检验设备制造和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在安装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以便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调整修正,确保实际运行中设备运转良好。这一环节涉及的人员、专业知识较多,需要精心组织、统一指挥,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如下:首先,要同时进行部分结构和整体运转效果的监测;其次,确保设备运转均匀,如果出现杂音,则说明设备安装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善调整;再次,要对摩擦部位和空气压缩器出口的温度进行精确测量,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则需加以控制。

1.4 验收阶段:作为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设备验收能够对前期的安装质量进行验证和总结,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验收要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定,如果发现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需要及时进行停工整改,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2 机械设备安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

2.1 检查与管理所用材料

在机械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检查与管理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的构成基础是安全材料。因此,在控制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先控制设备中的材料。在检查材料的过程中,不应该材料过小就不重视检查。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的规模都比较大,应用的材料种类也比较多,并且每一种材料都与设备的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在检查中应该严格检查每一种材料。通过检查的材料,应该与没有检查的材料进行区分。并且将合格与不合格的材料分开放置,做出明显的标志。如果出现质量较低的材料,应该尽快更换成新材料。另外工作人员应该树立质量意识,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检查工作,保证所有材料符合规定。

2.2 保证设备安装的验收工作

当机械设备完成安装后,应该进行验收环节。对此,我国颁布了相关规定,明确提出安装规范。因此,在具体的验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与规定,严格检查设备的安装。一个完整的设备中包含多个部分,在验收机械设备安装成果后,还需要验收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在验收的过程中,应该仔细阅读相关记录,检查记录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在安装部分设备时,很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验收工作的目的在于避免失误,或者将失误控制在安全限度之内,这样有利于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3 建立健全的安装现场管理系统

在管理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也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将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同时保证设备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创建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需要形成不同的管理系统。在管理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每个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都大不相同,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掌握机械设备的基本情况,清楚设备的应用水平。在运用管理体系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也要发现体系中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使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发挥应用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体系中,每个管理人员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明白职责,保证管理工作没有失误。完善管理体系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给予管理人员适当的处罚或者奖励,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机械设备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越发紧密。如果在安装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应该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同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此增强设备的安全功能。在机械设备安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检查与管理所用材料,保证设备安装的验收工作等等。因此,应该重视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工作,以此提升设备的利用率,同时确保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马志辉.浅谈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4,2:137-138.

第6篇

1.1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

在Web的数据库中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现在在食品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eb界面操作过程不复杂,而且Web界面能够支持多种协议,而且数据传输的效率很高,其说明语言来对数据进行定义,而且能够自动地建立数据模型,数据获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数据的储存比较安全可靠,而且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使数据保持高度的完整性。在使用Web数据库对自动查询时,要采用Access2000作为辅助软件,通过使用PS进行设计。

1.2系统的任务分析

基于Web的食品设备查询软件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作为信息查阅者的客户的信息,还有一个是信息提供者的信息,对于用户而言,运用Web的查询系统能够对设备的信息进行查询,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诊断设备的故障,及时地进行维修。而且,食品设备的制造厂家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实现对该设备信息的,让用户通过直观地方法了解食品设备的使用方法。

1.3系统设计的思想分析

基于Web的查询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在用户不连接网络的条件下对设备使用信息的查询,而且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查询,不用亲自到设备放置的地方查询,而且运用此查询系统能够实现与生产厂家的沟通,在Web查询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是B/S模式。

1.4基于Web查询系统的实现

Web查询系统可以在没有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实现查询,但是该系统必须在能够对网页支持的条件下实现查询功能,只有能够实现上述的条件,用户才能够运用网页实现直观的查询。用户在使用Web查询系统时需要运用统一的浏览器,而且系统要是最新的,系统要是Win-dows98的平台。只有满足以上的条件,而且要确保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才能够实现Web查询功能。

2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腐蚀问题和腐蚀性结构的设计

2.1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机械装备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腐蚀现象,当食品装备发生腐蚀现象时,装备的应力主要分为残余应力、热应力和结构方面的应力,当食品进行加工时很容易出现残余应力,当装备对食品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热应力,当装备由于在生产食品时发生剧烈的振动而导致零部件松动时,会产生结构应力。对食品装备的设计应该防止应力过于集中,在对食品装备的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控制好食品装备的最大应力,可以采用流线型设计的方法,这样能够使装备的应力能够均匀的分布,防止死角的出现。在食品装备焊接的地方,一定要将应力分散,如果焊接处的断面是不同的,应该采取对接的方法。如果食品装备结构的厚度不同,则不能焊接在一起,以免因为厚度不同不能焊接牢固。在对薄板面和后板面进行焊接的时候,会导致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这时,可以采用K形焊接的方法。

2.2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缝隙腐蚀

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缝隙腐蚀指的是设备结构内部由于强化作用发生的腐蚀问题,装备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果存在缝隙,当杂物进入到缝隙中时,就会导致金属的腐蚀。在防止机械工业食品装备发生缝隙腐蚀问题时,在进行焊接时,尽量避免采用螺栓,尽量将焊接后出现的缝隙填充,避免大量的杂物进行缝隙中造成装备金属材质的腐蚀。在对食品装备进行焊接的时候,要将焊接的部件尽量焊接完整,在对容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容器内的液体排出,保持容器的干燥。在焊接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阴极较大的材料,如螺栓,不同材质的金属部件不能直接进行焊接,应该垫上一层绝缘的材料。

3结语

第7篇

该课程在理工科类课程当中具备独特的性质,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知识含量的广泛性、实践性等,因此决定在对该课程的教授上要采用切合实际,实践性的方法。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相关课程设置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具体变现如下:第一,目前主要的相关课程内容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的,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课程内容的改动也很少,所涉及到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在课程中提出较少。此外,教材的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与具体实例方面介绍有明显欠缺。第二,目前开设的课程实验多表现为验证性,即在原来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实验验证来完成,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处理能力。第三,现行的教学受到了国家现有的教学大纲限制,导致教学模式的死板、不灵活,更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第四,课程模式在实体知识传授过程当中与实践脱离,在教授时,一般采用传统模式,即课堂讲授,但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授方式,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时代的需求,更严重阻碍了相关领域的更新发展。最后,在课程所用的硬性教材内容老化严重,跟不上国际先进科技的步伐与前沿技术的更新,导致学生在学校内学会的知识到社会上一无用处,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因此,综合现阶段我国在该专业教育模式与理念上出现的偏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各个路径:第一,要建构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在新时代下对新科技人才培养的传略目标转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在于解释机械制造中的相关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等。其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在相关技术领域方面获得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在将来社会进化与工业进步的进程当中做出贡献。第二,这门课程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机床设计与应用、零部件构造与生产、常用构件的设计以及生产装备流水线运作流程等方面内容,虽然此类内容在之前的学习过程当中都有相关涉猎,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型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只通过前期学习是不够的,在如何操作也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也有明显欠缺。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只局限于在课堂当中通过教师当面的将讲授,或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图片,都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所以,在教学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的多样化,还要注重对实际操作的培养,开展实践课,让学生真实面对机械部件,细致、生动的了解真实构件的结构与生产。第三,教学过程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能力培养。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来讲,机械专业问题是在今后日程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如何解决才是真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知识教授过程当中,教师时常设立问题,借助互联网找出前沿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思考当中学会,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理论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只关注课本知识,而且还注重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或浏览相关前沿科技,如我国在精密仪器制造商最新成果,以及国外最新成果,通过类似举措,不断的扩充学生与老师的知识量与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