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0:4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化学竞赛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化学竞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还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化学竞赛辅导贵在“早”
1.早选苗
能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来参加辅导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虽然初中化学只在九年级学习一年,但由于化学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科目相通,所以只要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物理学得好的同学都可作为化学辅导的对象.
2.早辅导
中学化学竞赛一般在每年四月中旬进行,是在英语、数学之后,与物理相近.若等学生考完上述三科竞赛,再来辅导化学,时间已晚,故应早作辅导.
二、化学辅导成在“有”
1.有计划
第一是时间上的计划.因为竞赛辅导一般不能利用平时上课时间,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故辅导只能在课外以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这就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了.
第二是竞赛内容的计划.竞赛辅导内容应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做到既全面辅导又重点突出,避免杂乱无章.
第三是课程计划.虽然竞赛辅导是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的,但竞赛辅导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学校、年级、班级的整体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
这样,不仅能配合课堂教学,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化学竞赛辅导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内容上得以落实.
2.有组织
我们组织化学竞赛的原则是:鼓励参与,集中辅导.我们在鼓励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但也可以吸收成绩一般却喜欢动手、乐于动脑、愿意深入了解化学的同学参加.在辅导过程中如有学生认为太难而跟不上,可以退出辅导,以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其次是有组织地集中辅导,我们把参加辅导的学生组成奥赛班,并成立竞赛辅导小组.
竞赛辅导小组成立后,辅导教师应承担班主任的职责,除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奋斗目标、学习计划和应有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平时的教学活动应从一开始就注意营造奋发向上、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互相协作的气氛,使之成为一个高尚的群体.
三、化学竞赛辅导的注意事项
1.注意抓好竞赛学生的思想工作
竞赛对初中学生来讲,是有思想负担的.一方面担心考不好,拿不上奖,被其他同学笑话;另一方面担心竞赛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导致总成绩下滑.所以,在选拔学生时,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好.首先,要明确竞赛的目的,竞赛的目的不全是为了拿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其次,竞赛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正确处理好竞赛与上课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而且能对其他功课的学习产生好的影响,起到促进作用.
2.注意引导竞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竞赛辅导中,学习方法的培养很重要,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贯彻四轮学习法.即首先发现问题;其次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回顾并总结问题解决得怎样.
第二,强调合作学习法.即分成小组,每组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并在组内或组外形成一帮一.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比较各组的进步情况,再通过表扬进步大的组来激励其他组的同学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
第三,先做、后讲、再提问.就是让学生先阅读和做竞赛辅导资料,然后老师讲解典型例题和重点知识点,最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由老师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
第四,每天用一定时间复习巩固.如晚自习后,可抽出一定时间复习巩固当天内容,并从中总结出规律.
3.注意抓好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竞赛能力的培养
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因此,前期抓住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吃透教材,做到章章过关、节节过关,不能随意加快和提高,但在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少学生学习化学前就已初步具备良好的素质,思维敏捷,领悟力强.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课堂的三五分钟时间,先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化,把初高中知识进行有机衔接.
4.注意抓好知识的拓宽、加深
一、注意尖子生的选拔。
要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平常就要注意精心选拔好尖子生。只有把那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实验能力和好奇心的学生选,才能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如我校学生姜维,她反应敏捷,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路开阔,学习兴趣高,笔下快,我就将她定为竞赛候选人。结果她在这次竞赛中一举获得省级奖。
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开拓学生视野。
常言道:“根深则叶茂”。化学竞赛也一样,学生平时能吸取较多的知识营养,才能在竞赛中得心应手,获取好成绩。因此,我平时就十分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例如,我在进行有关结晶水合物的教学时,启发学生知道如何测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方法;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介绍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在复习置换反应时,介绍铝锅烧水变黑的道理。介绍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参赛也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
对于竞赛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启发式,防止硬性灌输,如我在做铁的生锈实验时,先演示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学生通过动脑,就很容易得出在与水和空气都接触时易生锈的正确答案。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让学生对产生的H2与O2的体积比为2∶1的现象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推断水的化学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享受。
四、因材施教,强化辅导。
在进入竞赛复习阶段,我根据这些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他们的学习内容,以满足竞赛的要求。对课本及参考书中的一些简单题,让他们阅读即可。主要是练习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课本上的题或准备参赛的练习题。并给他们提供多种参考书、杂志、资料,以满足他们各自的知识需求。另外,在化学自习课上,专门抽出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研究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这对提高竞赛成绩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重庆市陶家中学(401328)杨军
E-mail:snpl_yj@tom.com
溶液竞赛题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道坎”。一方面由于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数量关系经常寓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比较复杂、隐蔽和抽象,学生大多感到解答困难;另一方面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作为人智力结构核心的思维能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抽象思维一般较为少见;动作是思维的起点;无论学什么科学,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那都是很难学好的。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解答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时,要充分活跃其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审题解题过程中,数形结合解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了解题意,划出重点
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字一句,边读边勾划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关键词语,并尽可能做出批注。这样,学生“口、手、脑”三线合一,积极投入审题过程,初步感知题中数量关系,根据关键词语还可初步感知本题与以前解过的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异同。如教学2002年一道全国竞赛题: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ω(S)= a% ,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ω(O)为( )A、1.75a% ;B、1-1.75a ;C、1.25a% ;D、无法计算。本题的重点词语有已知“NaHS、MgSO4、NaHSO3”、“S”、“质量分数”,有未知“O元素的质量分数”。勾划过程中,感觉出三个化学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NaH、Mg、NaH的相对质量是一样的——24,推出“NaH、Mg、NaH”与“S” 的比例也是相等的。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又如教学“今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一瓶,倒出3/4体积后,再加水至原来的质量,又倒出2/3体积,求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找出关键词“20%,倒出,3/4体积,加水至原来和质量,求,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划出重点,做出批注——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原来的1/4,质量和原来的一样。
这样,学生在边读边划的过程中,题中的数量关系便已基本弄清。
第二步:理解题意,说出题设
理解题意,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出题者的意图说出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形式,要会说首先就要去想,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理解题意时尽量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多想。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过程中,不要急于告知学生数量关系,首先要求学生读题,要求逐字逐句读题,在读题划题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能在教师的相关提示引导下,明确以下几点:①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②求题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③所需已知条件是否是直接告诉,题中有没有多余的已知条件。如教学“将15g锌放入146g10%盐酸中,求反应后氯化锌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15g锌,146g10%盐酸。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每65份质量的锌可以和73份质量的盐酸(指纯量)完全反应生成136份质量的氯化锌和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本题中锌过量,只能按照盐酸的量来计算。
教学该题时,可以先设计一道题:“将一定质量锌放入146g10%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氯化锌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让学生说出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的问题。问题中包含有“求锌”、“求氯化锌”、“求氢气”、“求反应后的溶液的总质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确:要求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必须清楚反应后的溶液的总质量和溶质质量。
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自言自语、交流讨论或争论,也可以让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既理清了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图解题意,画出内容
应用型的溶液竞赛题占很大比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应用题画出来。”画出来的图可以是方框图,也可以是示意图,但一定要形象直观。现在要求数形结合,在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教学中,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画出来,并逐步培养学生“画”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关系,用图形关系直观地展示数量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在画示意图时,以“少的量”和“一倍数”为“单位”先在烧杯中表示出来,这样能更快更规范地画出示意图。如教学选择题“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现将质量分数为90%和10%二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不能确定。”学生初次接触等体积混合的溶液竞赛题,大多不知如何去寻找已知条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先画两种硫酸质量示意图(如右图,等底),再分步混合:①等质量混合,可得知混合后的溶质分数为50%;②把剩余的浓硫酸又倒入到上一步的溶液中,可知,溶液浓度一定大于50%。
又如,“在某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质量都为200g,把其中一份溶液蒸发掉2.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析出4.5g晶体,则这两份原200g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学生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认为:①可以把这两份溶液当成一份来做;②可以把第二次操作(蒸发5g水,析出4.5g晶体)分成两步,第一步,蒸发2.5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步,蒸发2.5g水,析出(4.5g-2g=2.5g)晶体。同样蒸发2.5g水,后一次析出的晶体比前次多,由此可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一、注意尖子生的选拔。
要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平常就要注意精心选拔好尖子生。只有把那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实验能力和好奇心的学生选,才能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如我校学生姜维,她反应敏捷,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路开阔,学习兴趣高,笔下快,我就将她定为竞赛候选人。结果她在这次竞赛中一举获得省级奖。
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开拓学生视野。
常言道:“根深则叶茂”。化学竞赛也一样,学生平时能吸取较多的知识营养,才能在竞赛中得心应手,获取好成绩。因此,我平时就十分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例如,我在进行有关结晶水合物的教学时,启发学生知道如何测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方法;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介绍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在复习置换反应时,介绍铝锅烧水变黑的道理。介绍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参赛也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
对于竞赛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启发式,防止硬性灌输,如我在做铁的生锈实验时,先演示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学生通过动脑,就很容易得出在与水和空气都接触时易生锈的正确答案。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让学生对产生的H2与O2的体积比为2∶1的现象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推断水的化学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享受。
四、因材施教,强化辅导。
在进入竞赛复习阶段,我根据这些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他们的学习内容,以满足竞赛的要求。对课本及参考书中的一些简单题,让他们阅读即可。主要是练习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课本上的题或准备参赛的练习题。并给他们提供多种参考书、杂志、资料,以满足他们各自的知识需求。另外,在化学自习课上,专门抽出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研究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这对提高竞赛成绩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一、 早计划、早安排
初中化学是进入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 一年时间要完成初中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升学考试的指导。要从中培养拔尖人才,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辅导计划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化学竞赛辅导一般不能利用平时上课时间进行, 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 才能既配合课堂教学, 巩固课内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拓宽、深化学生的知识面, 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所以, 竞赛辅导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学校、年级的整体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这样不仅可以使化学竞赛辅导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和落实, 保证计划的连续性, 防止中断并减少随意性; 而且将竞赛辅导的知识内容计划好, 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避免杂乱无章。
二、 鼓励参与、集中辅导
所谓鼓励参与就是学生自愿报名, 也可以结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选拔和推荐。通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但也可以吸收成绩一般却喜欢动手、乐于动脑或愿意深入了解化学的同学参加。在辅导过程中如有学生认为某些内容太难接受, 可以退出辅导, 以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组员偶尔有调整, 也能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集中辅导是把参加辅导的不同班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辅导。竞赛辅导小组成立后, 辅导教师应承担班主任的职责, 除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本小组的目标、要求、应有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 平时的教学活动应从一开始就注意营造奋发向上、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互相协作的气氛,使之成为一个高尚的群体。还可以在校内红榜公布组员,扩大影响并促进组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知识的掌握、拓宽及选拔
能力的渗透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化学素质与能力则是一句空话。因此, 前期抓住课本知识, 要求学生吃透、步步过关, 不能随意加快和提高。在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少学生学习化学前就已初步具备良好的素质, 思维敏捷, 领悟力强。因此在正常的教学中, 利用课堂的3到5分钟时间, 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化, 把初高中知识进行有机衔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化学开了一两个月以后, 就可以确定出参加竞赛辅导的人选。利用竞赛辅导课时间, 老师对课堂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宽, 特别是注重化学知识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根据需要, 还可以适当的增做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这些学习, 可开阔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个性 构建思维 激发兴趣 诱导自学
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认真研读、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所包含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追求每个学生的学习有价值,使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探求科学真谛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自由还是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使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化学竞赛辅导就是要给学生的超越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我们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去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学生健全的个性,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建立课外活动体系,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要注重从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兴趣小组,在定期组织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化学竞赛解题技巧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鼓励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化学知识。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能构成化学竞赛辅导的整体,能保障有浓厚化学兴趣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式
思维方式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判断。在化学竞赛辅导中,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竞赛试题中,有一种题型可以称为“科学猜谜题”,谜底大多是猜测未知的知识,谜面就是构成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
三、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师的一言一行及学识水平是学生关注和评价的焦点,知识渊博、仪表端庄、充满自信与活力、能很好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实验技能娴熟,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师,常常受到学生的推崇,学生会因此喜欢化学。在化学竞赛辅导中,要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出发,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现场感受为基础,把握时机进行提示与点拨,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尽量扩大实验范围,增补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手段。如为拓展学生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向学生介绍Na2O2这种物质时,可以增加如下实验:向裹有Na2O2的棉花上滴加水和将裹有Na2O2的棉花放到盛有干燥CO2的集气瓶中,然后让两位学生用玻璃管向裹有Na2O2的棉花上分别吹气。“吹气生火”突然发生,此时,及时的点拨与引导,学生的热烈讨论与分析,将知识升华。又如,取两小块金属钠,其中一块用扎有小孔的铝箔包住,分别放入到盛有蓝色硫酸铜溶液的两个小烧杯中,让学生观察。一个烧杯中,金属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液面上转动并发出嘶嘶响声,有水雾及气体生成,同时烧杯中产生蓝色沉淀物;另一个烧杯中,用小试管罩住铝箔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所得气体是氢气。通过这些增补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发奋自学。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问题请教时,要恰当的对其闪光点加以宣扬,并且真心诚意的解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与问题,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又产生迫切需要再研究、再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已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好了基础,“志趣”也因此而形成。经过这样的诱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了课余钻研化学的习惯。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化学刊物,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取新知识。随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怎样观察和思考,再经过典型竞赛题的讲解和演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扎实的学科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合作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先昌.化学教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一、走进社会生活
例1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
分析:学习化学的终极目的在于运用思维方法、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以家庭中的物质为载体,考查同学们对物质成分的判断、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向该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二氧化碳,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至于该物质中的阳离子无法准确给予判断。
答案: D。
点拨:本题实质上是考查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鉴别方法。
二、注重环境保护
例2“空气污染指数”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耍内容之一。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 )
A、SO2O2NO2
B、SO2CO2NO2
C、SO2N2 NO2
D、SO2CO NO2
分析:空气污染主要分为气体和粉尘两大类,气体污染物较多为:SO2、CO、 NO2等物质,它们主要来自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空气的污染知识――常见气体污染物,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心身边的环境。
三、关注农业生产
例3 小明的邻居张大爷种植蔬菜,现在他有点苦恼,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该化肥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张大爷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实验现象】嗅到氨味。
【实验结论】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________________。
(l)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该化肥可能是什么。
(2)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写出使用铵态氮肥的一点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民以食为天”,本题引导同学们关注农业生产,增强科教兴农意识,充分说明化学这门实验科学来源于社会,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的宗旨。该化肥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产生氨气,说明该化肥为铵态氮肥,从而排除了该化肥是硫酸钾的可能。取少量该化肥于试管中,加水使其溶解,再向其中滴加AgNO3和稀H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化肥中含有Cl-,进而推知该化肥为氯化铵,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4Cl+AgNO3=AgCl+NH4NO3,否则为碳酸氢铵。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产生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答案:该化肥不是硫酸钾。
(1)
(2)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不能混用,因为会产生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铵态氮肥的鉴别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四、联系化工生产
例4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原理是: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NH4HCO3溶液,然后加入食盐细粒充分搅拌,使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的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便呈晶体析出;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l)写出上述二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候氏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
C、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候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及其优点。
五、突出学科特点
例5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图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任填三空)
①NaOH溶液 ②浓硫酸 ③Na2CO3溶液 ④白磷 ⑤大理石 ⑥酒精 ⑦浓硝酸 ⑧锌粒 ⑨硝酸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药品的存放知识。了解药品的性质是存放药品的关键。NaOH溶液、Na2CO3溶液均显碱性,存放这些药品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白磷着火点低且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一般保存在水中;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答案:C①(或③);B④;E②(⑦或⑨)。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药品的性质,根据其性质确定其保存方法。
六、体现学科融合
例6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I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两个烧杯的大小相等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I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化学命题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 淡化了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在内容整合上作了较好的探索。在对比实验中,必须保证淀粉-I溶液的量、每滴果汁的体积及滴出果汁的滴数相等,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而烧杯的大小不影响实验结论,因此不必控制。
答案: A。
点拨:本题考查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及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同时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看懂题给文字及图示信息,明白题设的新情景,并能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七、强调安全、健康
例7图中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为病人输氧气时, 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分析:将医疗常识与化学知识相结合,体现了命题形式的灵活性和命题取材的广泛性、真实性。该装置的特点是通过观察瓶内气泡的产生速度来控制氧气的输出速度,因此导管A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答案:A。
点拨:该装置是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装置,它采用“洗气原理”,即气体的进出应按“长进短出”的原则。
八、加强科学探究
例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上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试管内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其体积为:40mL×20%=8mL,则活塞前沿移至12 mL处;(3)若不使用弹簧夹,白磷燃烧消耗密闭体系里空气中的氧气,其体积为:60mL×20%=12 mL,则活塞前沿移至8mL处;白磷燃烧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答案:(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试管内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活塞前沿移至12 mL处;(3)白磷燃烧,体系内充满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消耗了体系中的氧气,活塞前沿移至8 mL处;(4)白磷燃烧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点拨:本题以空气的体积组成为载体,主要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九、树立“节能”意识
例9(l)打火机使用的气体有机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打开开关)液体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 下表中的有机物可作打火机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对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使其面临枯竭。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
分析: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能源。化石燃料正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机,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1)根据打火机使用的气体有机燃料的性质特点,结合表格中给出的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比较适合作打火机燃料的是C4H10;(2)目前,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逐步走上能源的舞台,为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开辟了新天地。
答案:(1)C4H10;(2)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
十、渗透科技信息
例10不久前,日本某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l0-6m,直径为l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并且精确度较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至50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C、在30℃至490℃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成正比
D、金属镓的体积在30℃至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分析:以高科技知识为载体的化学竞赛考题也是竞赛命题的一大趋势。金属镓的熔点低、但沸点一定很高,否则它就容易变为蒸汽,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但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至50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答案:A 。
点拨:本题以信息的形式考查碳的性质及金属的性质,要求同学们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审题、筛选和提炼新信息,加工同化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解决问题,较好地考查了学习潜能。
十一、突出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11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状态2)>甲(状态1) 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 D、乙(状态3)>丙(状态3)
分析:本题是一道图示信息考题,该题从素材来看所记载的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示,从内容上来看是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该题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试题分析题意时思考问题的本质。该题设置了探究情境,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答案:(1)20℃~30℃;(2)c,a ;(3)甲 ;(4)B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实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