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业晋级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0 15:00:45

序论:在您撰写物业晋级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业晋级报告

第1篇

根据现行经济环境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的财务报告内容主要存在着如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

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见,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我们也应该及早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二、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来临,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在现行会计体制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还进一步涉及到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应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三、应当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由金融创新所引起的权益交换性证券品种的增多及其普及化,使股东经济利益的来源并不局限于公司利润,而更多地来自于股份的市价差异。这就使股东十分关心股份的市场价值。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多是股票市价高于股票账面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了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而因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稀释,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因此,可以说,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上的。这种利润增加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无利,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将这种信息对外披露,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作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也有必要加以改进,提供股东权益的稀释信息。

四、应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这种收益也可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市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

全面收益除了包括在现行损益表中已实现并确认的损益之外,还包括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价盈余,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损失,净投资上外币折算差异。

在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第一,我国市值变化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账面资产价值相差甚为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第二,可以有效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如果采用了全面收益报告,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用这种方法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正因为如此,我国应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及早制订出全面收益信息披露的规则。

五、应重视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

按一般观念,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财务报告本身的设计也试图做到这一点。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人们可以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结果以及行为的因果联系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已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未来价值趋势的预测信息。

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但从实际上来看要编制准确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难度很大,可行性差。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笔者认为,编制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不但从技术上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没有使用价值。因为,不同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必然会因其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价值。既然如此,企业也就不必要编制全面的预测财务报告。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是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六、应编制增值表,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及其贡献额的分配

第2篇

一、《问题报告》结构

是否应制定一份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规范石油天然气业和其他采掘行业?采掘行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储量,而储量确认的关键是储量的定义,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储量?储量资产计量应以成本为基础还是应以价值为基础?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下应持何种计量概念?储量资产报告中应否报告储量数量和价值,应如何报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长期遗留下来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2000年11月,改组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了所属的采掘行业指导委员会(IASC Steering Committee on Extractive Industries)的一份题为《采掘行业问题报告》(Issues Paper: Extractive Industries)的报告,提请对采掘行业财务会计与报告感兴趣的组织和人士进行评论。

在问题报告的前言中,采掘行业指导委员会表明了此报告的目的为:确定采掘业中重要的财务报告问题,评价解决这些问题备选方式的优劣。这是因为采掘业(尤其是石油业)对国际有着巨大,然而,当前采掘行业在财务会计与报告实务方面却存在着巨大差异,使用户在比较采矿和石油企业财务报表或与其他行业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比较时,发生困难,给跨国经营以巨大阻力。为了对采掘行业开发一项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特别关注对采掘行业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的需要,以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将其作为经济决策的基础。揭示的信息应能使使用者比较不同国家采掘行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行为;揭示的信息亦应能够同非采掘业企业揭示的相似交易的信息进行比较。

整个《问题报告》庞大,除前言、评论邀请信和三个附录外,问题报告包括如下16章。第一章:范围;第二章:上游活动的描述;第三章:储量估计与估价;第四章:生产前活动的历史成本会计概念;第五章:生产前活动与储量的价值基础会计概念;第六章:生产前成本的历史成本会计;第七章:资本化成本的折旧;第八章:废弃与恢复;第九章:与矿物相关的资本化成本的减值-IAS 36的;第十章:收入会计;第十一章:存货的确认与计量;第十二章:风险与成本分担的安排方式;第十三章:矿物财产的购买、销售和废弃;第十四章:专用于采掘行业的财务报表揭示-储量数量与价值;第十五章:专用于采掘行业的财务报表揭示-其他揭示;第十六章:储量确认与揭示的。

二、指导委员会在有关重大问题上的暂行观点

《问题报告》实际上是一份征求意见报告,报告除各种不同观点外,还整理出了149个问题,请求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士和组织给予回答。指导委员会对问题报告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给出了暂行观点(tentative views)。在许多情况下,指导委员会仅对基本问题给出一个总的回答,但没有将其暂行观点在次要问题中展开。指导委员会强调,还是该项目的早期阶段,它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暂时性的。在进入到该项目的下一个阶段之前,提导委员会将根据收到的评论信,仔细评价这些暂行观点,并确定这些观点是否合适。指导委员会的暂行观点可简略如下:

1. 关于采掘行业财务报告的国际会计准则是需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开发一项单独的国际会计准则,其通用准则部分适用于采矿业和石油业,但为了强调行业中的特殊问题,对采矿业或石油业设立单独的要求或指南;准则应限于上游活动(矿物的勘探、开发和生产)。

2. 采掘行业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应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不是以估计的储量价值为基础;指导委员会倾向于采用成功努力概念(successful efforts concept),而不是与其他概念相一致的会计。

3. 储量数量、价值及其变动的信息是采掘行业企业行为的关键指标;储量数量、价值及其变动的信息,应作为补充(辅助)信息加以揭示。

4. 所有取得财产前的预探和勘探成本,都应在发生时作为费用处理;所有直接和临时的财产取得成本应初始确认为一项资产;所有取得(财产)后的勘探和评价成本应初始确认为一项资产,直到确定是否发现了商业可采储量为止;如果取得财产后的勘探和评价成本递延到确定是否发现了商业可采储量,应对递延的时间给予一定的限制。

5. 所有开发成本应确认为一项资产;生产后的勘探和开发成本,与其他勘探或开发成本的处理方式相同。

6. 与单个矿物成本中心相关的建设成本应作为此成本中心资本化成本的一部分加以资本化(如果资产的寿命与矿物储量的寿命相同,折旧通常以产量单位为基础;如果资产的经济寿命小于储量的寿命,其折旧通常采用直线基础)。与多个矿物成本中心相关的建设成本,其会计处理的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场、厂设备”对其他场、厂设备的要求相同。

7. 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成本”中所包含的借款成本的基础和允许的备选方法应允许采用;管理成本应归属到经营的相应阶段(预探、取得、勘探、评价、开发和建设),并进一步地确定到特定的预探、财产或权益区域,且仅当经营的某一阶段的直接成本在预探、财产或权益上资本化时,管理成本才应加以资本化。

8. 指导委员会不赞同成本的恢复(cost reinstate-ment);成本应该在一个权益区域或小于一个权益区域的地质单位中累积(例如油田或矿山)。

9. 除下面两种例外情况外,对所有资本化生产前成本使用产量单位折旧:(1)对服务于一个单个矿物成本中心的、资产的经济寿命小于储量的资本化建设成本,使用直线折旧;(2)服务于两个或多个成本中心的资本化建设成本(有时称为服务资产),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

10. 储量估计的变动应给予恰当地反映,即包括在变动期或未来期间的净利润或损失之中,与国际准则第8号-“期间净利润或损失、基本错误与会计政策变更”相一致。

11. 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应不加修正地运用于采掘行业废弃与恢复成本和责任的确认;如果一项准备的数额是取得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它应作为该项资产加以确认,并包括在该资产的折旧数额中。

12. 在一项资产安装以后,如果与生产活动准备相关的成本提供了增量的未来利益,它就应作为取得该项资产的增量成本加以资本化;如果与一项准备相关的成本被初始资本化,其后期间准备估计数额的变动应作为资产账面数额的调整。

13.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应不加修正地运用于采掘行业资产减值的会计;资本化的生产前成本的减值应以探明和可能储量为基础加以评估;对那些产出不确定的递延生产前成本,不能运用减值测试。如果生产前成本递延到确定是否发现了商业开采价值的储量,指导委员会偏向于运用某些类型的限制。

14. 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的一般条款应在采掘行业的中,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应加以修订以扩大包括的范围;生产阶段前收到的收入应确认为收入或其他收益,不应作为资本化成本的抵减;以现金支付的矿区使用费,以实物(货物)支付的矿区使用费和产品税应全部包括在生产者的总收入中,并作为一项费用加以减除。

15. 即使矿物的生产到销售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在现货市场有报出的市场价格,且没有超过生产点的重大成本发生,企业也倾向于在此市场出售这些矿物,矿物存货也应以成本加以计量。

16. 探明储量和可能储量应分别揭示,在探明储量揭示中,探明已开发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应分别揭示。

三、简要评价

解决采掘行业财务报告中的可比性,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计划的一部分。总体上看,该《问题报告》具有如下特色:

1. 强调为采掘行业建立一份通用准则的必要性。采掘行业的主要资产都是储量资产,或称递耗资产,其生产过程也是相似的,这就为建立统一的采掘行业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当然,石油天然气资产和其他储量资产在风险上存在差异,石油天然气资产的风险主要是勘探风险,而其他储量资产的风险主要是开发风险,风险的侧重点存在较大的区别。如何在准则中体现这种区别?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分别制定指南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2. 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的重要性。以历史成本属性计量资产是现行财务会计的基础。指导委员会坚持现行的财务会计框架,认为储量资产的主要计量尺度应为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基础下的储量资产计量,历来存在着不同的概念(),成功努力概念和完全成本概念就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概念。指导委员会认为,成功努力概念与资产的性质相符合,应成为储量资产计量的基本方法。

3. 强调了储量数量与储量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指导委员会强调了储量数量与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当然,储量数量和价值信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较多人为主观估计的成分,因此,指导委员会认为它们仅应作为历史成本信息的补充信息。

4. 收录整理了大量,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问题报告》不仅提出问题,表明指导委员会的暂行观点,而且整理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材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3篇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是多样的、多角度的。从经营者的角度,企业价值也是企业经营成果和业绩的代表,更倾向于收益法评估。从投资者出发,企业价值是未来可能给自身带来的投资收益,更适合于成本法评估。从理财角度看,企业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当然这需在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假设进行评估。各有各的出发点,但综合来看,对于企业来说,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经过改进的,更具有全面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采用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法评估,是具有理论依据的。首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价值是通过不同的创造因素组合而成,并需要有效的单项资产整合。相应地,很可能实现企业价值大于简单的单项资产组合。其次,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F在拥有的资产、过去的经营成果。所以,只有未来现金流量存在,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并形成企业价值。此外,现金流量法虽然已经实施,但其不同类型的效用存在差异,其中的净现金流量法,并未考虑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问题,无法有效促进企业价值评估。而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法经过了改进,更有助于企业价值评估。

三、财务会计报告改进措施

财务报告体系需跟进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因此,必须改进现行核算模式。改进的依据在于现金流量现值的理论,思路在于增加披露,原则在于充分披露。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计量改进

仅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存在很多局限,同时不利于企业以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首先,资产负债表的左右账户共同反映了企业财务结构,体现了原始投资,但无法体现其能带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进一步正确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其次,资产总额一般采用混合计价,如相同的存货历史成本不同,但却合并在“存货”,最终体现的价值既不是成本,也不是公允价值或是未来收益现值。此时,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效用不大。

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可在计量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资产负债表仍然以历史成本法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融资结构、投资收入等,但可增加并反映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折现率融入企业价值评估中。据此,可实现对资产负债报表中各项资产项目以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形式报告。但由于计量基础的混合,必须研究出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计量基本框架,包括运行的基本原则、运行场景确定、计量属性等。通过计量技术、方式、内容的创新,促使财务报告趋于合理化、完整化,最重要的是由财务报告的信息帮助企业价值评估。

2.充分披露

财务报告及数据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信息,需包含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同时数据需准确、体系需完善,报表附注与财务信息有效结合。但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上还存在缺陷,无法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需要。由于货币计量的单一性,使财务报表丧失了一些重要的非货币信息,并导致企业价值评估存在不合理性、不全面性。

对此,只有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等,以改进财务报告。具体可添加文字描述,披露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事项,如商誉、战略、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本等等,还可以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以辅助价值评估。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

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企业利润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利于企业价值评估。首先,权责发生制强调按实现原则,计量收入、费用及利润,而确认收入费用与现金流量变化容易产生时间间隔,反映出的利润表并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联系。其次,账面款项收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量,无法考虑收支的可能性、时间性等,即有可能账款无法收回,但还是记入收入和利润中,导致财务报表缺乏价值评估的效用。最后,还有现金流量表,它反映的是过去的结果,而未考虑企业的持续经营。相比之下,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的记录,并属于企业可控范围。

对此,可考虑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计量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反映经营成果,但却包含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收入实现制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损益,但排除了不确定性。因此,两者的合理结合,可弥补两者的缺陷,共同发挥效用并用于计算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此外,还可以准确反映利润与未来现金流量的关系,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两者结合时可能面临:确定计入未来现金流量的因素、资产折旧和摊销、对现金流量的波动风险预期与防范等等。

第4篇

我是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名普通党员,年,经过公开竞争选拔,受县局党组委任,一直担任质量监督管理股股长。几年来,在局党组的培养和指导下,我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学习,努力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式下作好本职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踏踏实实服务企业,真心实意为企业谋利益,以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个人作风,赢得了广大企业的衷心赞誉。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一直以来我局党组始终把服务企业工作时刻摆在重要日程上,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服务企业专题会议,精心研究服务企业方案,合理部署服务企业工作。作为具体负责服务企业工作的一名同志,我深感肩上担子的份量,深知服务企业工作对自身政治素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首先自身硬”,我把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做好服务企业工作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躬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资格,并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聘为《企业质量管理函授》培训讲师,使自己对本职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心系企业,积极推动名牌战略推动名牌战略工作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力,到年为止,县的企业没有一个名优产品,这是振兴县经济发展的一项大事,为此局党组一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到企业调查情况,研究方案,并多次做指示一定要填补这项空白,作为服务企业工作者更是心急如焚,经局党组的反复调研,把争创名优企业的焦点集中到了锅炉厂这个企业上。锅炉厂是一家集体企业,虽然效益不错,但是质量管理水平距争创名优产品还有一定差距,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在和企业沟通的基础上,把焦点集中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个层面上,短期内做好此项工作。于是我和该厂厂长进行了沟通,决定对该厂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全员的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时间选在下午下班以后,每天2小时,为期一个星期。为了此次培训的成功,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每天下班后不记报酬的为该厂进行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终于锅炉厂顺利取得了省优质产品的称号,成为我省同行业第一家得此荣誉的企业。

三、积极引导,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偏小,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大多数,一些生产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质量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市场竞争力差。要为企业做点事,不能只停留在服务的口号上,要真心实意的做点事。于是,我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帮助企业收集标准,印制成册,发放到每个企业中去,并帮助企业制订规章制度,完善各种生产记录。组织开展了多期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宣贯ISO9000标准,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总理管理方法,切实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管理水平,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截止目前,我县已有9家中小型民营企业顺利通过省企业质理体系可,2家中小型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四、履行职责,拉进与企业间的距离“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是我们服务企业的口号,也是我们要履行的职责,于是我经常深入企业,从培训管理人员到指导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建立检验室、制定标准等,与企业交朋友,话家常,商量和解决企业生产管理里中的实际问题。哪个企业的化验室技术力量不行,我便联系县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哪个企业的化验设备需要检定有不知道到哪检定,我便联系市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企业出现了不合格现象,我便帮助企业分析原因,认真整改。这样不仅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完善了企业的管理,更拉进了与企业的距离。我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和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克服不足,尽职尽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工作需要,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5篇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财务报告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体,并辅以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为补充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企业价值评估而言,三张主报表有助于确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其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主要取决于企业当前的资产和负债价值、企业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未来现金流量的产生时间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主要取决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但是由于财务会计遵循其固有的一套规则,使得财务报告的信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以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的特殊需要,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财务报告结构不是很合理。在损益表中没有列出销货退回、折让和折扣的信息,而这些可以反映出客户对企业商品的质量、规格的满意度,这些情况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做出预测时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未将非常损益与正常损益分开列示,虽然表中有营业外收支项目,但是它包含的内容太广了,非常损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这就很难分清哪些是经营决策的结果,哪些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非经常活动造成的结果,从而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和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做出不正确的结论。

二是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确认模式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因此某些虽然与交易无关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因此被拒绝确认。现行财务报告主要确认和计量一些“硬资产”如固定资产,尽管也对商标权、专利权等“软资产”略有所涉及,可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企业及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竞争优势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发展意义深远,但却因为不直接与经营活动相关而未被确认。再例如,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软资产也未得到反映,同样根据这样的报表得到的有关净资产的变化对现金流的影响也是不准确的;此外在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时,由于现在普遍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这样一些巨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例如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外币折算差额和债务重组等,绕开了收益表直接进入了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方,也使得收益表对投资者决策的有用性大大下降。

三是财务报告的及时性问题。现行财务报告只有年报和半年报相对较详细的披露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这使数据往往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现代企业的生产周期已经大大缩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者更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情况。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可是如何规范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以及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都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不难看出,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身在满足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需要方面的不足,但财务会计体系有其固有的一套规则,本文对财务报告改进的思路也只能是在维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局部做一些形式上的修改和增加必要的披露信息,以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

1、对财务报告形式的改进,主要是在体现企业经营情况的收益表上。目前的收益表不仅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变化情况,而且对使用者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帮助也不是很充分。在这方面本文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采用全面收益报告,这样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担心因此而引起的对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的影响,那么可以将企业的业务区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进行报告,核心业务侧重可靠性较多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核心业务可以采用其他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这样做既可以使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侧重有所了解,同时也能相对全面的报告企业的收益。目前一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和IASC都在努力改进财务业绩报表,比较一致的做法就是在传统收益表之外增加一张新的财务业绩报表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并且对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我国与国际会计的协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6篇

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文件,它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单位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把企业财务状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提供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供资料,有助于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一)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依据企业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构成会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壮大而更加复杂化。一般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掌握,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析来了解,并不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同时,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部分投资者还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在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督促企业对经营管理现状加以改善。

(二)为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方面数据信息可以通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具体的反应出来。通过分析和研究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可以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企业经济业务、成本计划执行等情况,并针对经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制定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强化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作为经营战略制定的可靠依据,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能够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能够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全面的掌握,并对区域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监管。此外,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还可以研究某一行业的经济状况,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确保各行业得到均衡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三、当前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不适应性

(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量单一,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信息在传统经济环境下是有限的、整体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在日益复杂的竞争中不断地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在新形势下,财务信息需求者根据使用者身份不同,也对财务会计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报告信息需求者不仅需要定量信息,而且还要有定性信息,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的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以及企业整体信息和分部信息。而在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上信息使用者还要求质量上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而当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报告采取旧的方式,就难免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以货币来计算的财政信息可以通过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来显示,而对于如人才潜能、企业信誉、无形资产、数字资产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的信息财务报告却无法显示。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资源有时候会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无法估计的;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创造机遇,更是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将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产生有利影响;还有无形资产方面也是如此,这些因素都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和在财务报告中列示,这严重影响了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反映信息不准确,可靠性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很多情况下由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决定着。因为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这中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因素,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有时企业会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了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会根据配比原则作出大量调整,反应当前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向投资者这些报表外部使用者传达积极的信号,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而相对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制作出质量相对较高的财务会计报告,如果两者有一点缺失,都会造成信息的不可靠性,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四)财务信息缺乏预见性,也忽略了其他信息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遵循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财务会计报告多采用报表形式提供过去的财务信息,对信息进行统计,成本、销售额、利润的计算。这些信息很少披露有关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确定信息,缺乏预见性。对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缺少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未来的决策状况也不能进行合理地分析,导致不能对经营业务的风险性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具体地反映当前企业措施实施状况,企业会因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中片面性的财务会计报告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失败。

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报告的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目标正在发生转变,企业的股东组成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受到财务环境变化的影响传统的受托责任观逐渐向决策有用观转变,财务报告更趋向于为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性信息。此外,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与及时性仍是会计的计量原则,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该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相关性主要用来衡量事前的未来信息,可靠性主要用来衡量事后的历史信息,在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比较中更青睐于相关性。财务报告应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相辅相成,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切实规范预测信息,使财务报告目标中的决策信息更实际、更可靠,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性。

(二)报告方式更便捷、更直观明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将会对未来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载体有所突破,会计报告传递方式、信息载体以及表达方式也会有所变化,纸质时代而依靠光电或磁等介质最终会告别,网上实时信息而取而代之,信息使用者不必亲临企业在网上就能浏览到便捷、有效的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使储存这项工作更快捷、方便,使企业又不能删除的信息得到隐藏;其次是信息表现形式多元化,财务信息除了传统的文字与表格,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数字和表格模式,还增设了图像、音频、视频,促使信息更形象,更精确,使用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形象生动、简单直观,使人一目了然。

(三)发展交互式报告系统未来的会计报告事项以会计为基础,应是一种简洁清晰、易于理解的交互式的实时报告。作为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交互式报告系统可以将信息使用者的反馈信息纳入财务报告中,有效缩短编制时间、减少报告周期,达到双向沟通,从而知己知彼,相互监督。交互式报告系统使企业可以根据决策需要和经营状况合理调整报告的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或者在每次发生交易后进行报告,这样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和实效性。此外,作为一种实时报告系统,交互式报告系统还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参与到报告生成过程中,为企业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了更可靠有效的信息。

五、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信息;会计收益;经济收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74-01

1 企业财务报表的模式

现行财务报表的模式过于单一。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立足于原有经济环境的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现实。追溯财务报表形成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现行财务报表的框架体系基本上成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之后也只是修修补补,最大的变化也仅是加入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很显然,当前的环境同五六十年代经济环境相比已有了很大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发展更加迅速,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更高,市场的发达程度也更为完善,国际市场一体化已基本形成,可进入市场进行流通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包括产权在内的一切项目,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同时参与市场的交易主体也变得更多、更复杂。随着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形成,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等项目的不确定性程度更高,对于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明显落后于时代。

由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传统会计系统往往只是试图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共同需求,而没有或很少考虑用户的个性需要。我们应该考虑用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多元化的选择同传统的会计思维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很难想象同一家企业会有不同的利润数字。在证券市场高度发展的今天,利润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决策用途,投资者根据过去的利润信息来形成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的判断,所以说,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是可行的。

为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财务报告采用的其他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人力资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

对于各方所需信息不能用传统思路去思考、要综合考虑价值信息和非价值信息,社会责任报告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这种报告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更重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2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评价

(1)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它反映的是历史成本信息,即无论物价如何变动,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来计量,历史成本的选择虽然能反映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所花费的代价并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历史成本信息,但是使用者不能从中准确计量出资产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也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尤其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也不承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币值变动带来的影响,从而严重降低了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质量。

(2)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及信息内容。现行财务报告在质量特征方面强调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现行会计制度和假设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相关性便失去可靠性,强调可靠性又失去相关性,从而导致现行财务报告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存在许多问题。另外,现行财务报告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偏重于硬性资产的披露,偏重于数字化的财务信息,而对于一些企业内外部信息、前瞻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等受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靠性原则的影响,则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而这些非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往往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最主要部分。

(3)财务报告的方式。现行财务报告实质是一种通用性的财务报告模式,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这一模式是基于以下假设的:一是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然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基于不同的会计责任,他们的信息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由于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以及使用者的偏好不同,使用者就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因而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4)财务报告的体系。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以其他财务报告为辅助的财务报告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的需求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都意味着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需要更加完善。

3 企业财务报表改进的措施

(1)全面业绩报告。编制财务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通过收益及其组成内容的计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收益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一张收益表后存在着相当多的利益关系。传统的会计收益主要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指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的差额,又称损益。可归纳为5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基于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是一种交易的结果。二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上。三是根据收入实现的原则确认收入,任何收入都必须是已实现的。四是按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费用。五是收益是收入和费用正确配比的结果。

(2)考虑经济学收益。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收益方面进行研究,蕴涵一定的哲学理论,即经济学收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经济学家费雪和希克斯所持的观点。费雪认为,经济学收益具有3方面含义:得到心理满足的“精神”收益,获得服务的“真实”收益,收到现金“货币”收益。希克斯提出的收益则是:一个人在期末与期限初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数额。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经济学收益也强调资本保全。引入企业一样,资本得到保全后,才能计算收益,即在期末时点上比期初点上财富的增加。但上述两种观点有一定区别,前者认为收益就是消费,后者认为收益是消费加资本增值。

(3)注重不同收益差别。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比较,总的来说有两点不同,其一,资本维护的概念不同。会计收益考虑货币量,强调名义资本保全;而经济学收益则强调实物资本保全。其二,资产计价不同,会计收益资产计价遵照历史成本原则,而经济学收益则更侧重于现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