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关工委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5:00:1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关工委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关工委总结

第1篇

20__年,秩序维护部在管理处与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安检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把“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方针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先后杜绝并避免了多起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__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计划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持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完善内部了员工宿舍制度。

3、建立了员工意见箱,引导员工写心情、谈工作,与员工之间建立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4、成立秩序部板报小组,每季度对板报进行更新,增加员工自己动手能力和学习工作乐趣。

5、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带领班长骨干人员到兄弟单位东方阳光管理处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服务。

6、开展了卫生、岗位形象评比活动,并设置流动红旗,服务形象示范岗。

7、为了业主车辆停放方便,新拟定了地面的停车场管理方案。

8、为了体现对秩序维护员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秩序维护部,又重新完善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员工绩效评价制度》。

9、为挖取专业技能人员,在5月份部门组织员工,进行单个军事动作比赛评比活动。

10、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组织员工培训行为识别系统并进行书面知识竞赛活动。

11、为培养管理处的人才梯队,同时给员工提供发展空间,6月份行政综合部邱立平组织举办由国贸全体秩序维护人员参加的前台岗位、大堂经理岗位竞聘活动。

12、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本部门组织优秀员工与班组长人员野外谈心交流,增加员工的凝聚力。

13、为了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部门在全年对员工的大小培训约30次;天天讲消防,时时抓消防,把安全问题降低到最低处。

二、目前工作存在不足

1、员工培训

由于秩序维护人员流动性大,对员工的培训没有跟上,导致部分员工对岗位工作流程与标准不是特别清楚,影响到了给业主服务的质量。

2、工作标准

由于秩序维护人员流动性大缺编,导致了工作标准有所下降,相关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有欠缺;对一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处理上还停留在以往的经验上,思考不足,具体应对措施有欠缺;

三、创新与建议

1、根据管理处的现实情况,给员工的建造一个休闲娱乐中心,提高员工的业余生活,然而增强了员工的斗志力。

2、建议各大区成立员工交流组,定期对员工的生活与家庭情况深入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并定期举行员工交流会,使员工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

3、为了让员工深入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提高员工的荣誉感,丰富员工的知识面,建议公司对本公司的荣誉室进行定期开放,有公司安排各大区员工进行参观学习。(由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讲解)

四、2013年的重点工作

1、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__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计划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持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服务形象。

3、充分利用公司月度奖金及绩效考核资源,进一步细化监督培训考核方案,把监督培训考核落到实处。

4、提高员工的专业程度,给员工一个上升的平台,定期组织员工的竞赛竞聘活动。

5、抓好安全工作,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争取在20__年被管城区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单位。

6、根据季节变化,做好其它季节性天气引起安全隐患的准备工作,如做好暴风暴雨、防冻、防火、等问题的预防措施。

7、做好内部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培训、训练工作。

8、继续20__年管理好的做法,积极引导客户参与安全防范,组织做好入户宣传、讲解安全常识、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消防逃生常识等活动,争取在20__把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拒事故于安全之门外。

下步工作中我们除了上述工作之外,我们还要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员工团队凝聚力,扬长避短,在公司和管理处的指引下,结合部门内部的实际情况,严抓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保持和提高国优示范大厦项目的亮点服务而努力工作。

第2篇

我是一个典型的“跟着感觉走”的人,对于班级管理没有什么独特的方法,更谈不上成套的理论支持。偶尔与同事谈及班级管理,我会开玩笑地说“没有方法就是我的方法”,他们也回应我以玩笑,“没有方法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听得我心里挺惭愧的。如果真要叫我谈什么方法,我只能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

我曾经在部队住过,感受最深的就是战士们的执行力。上级的命令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战士那里都可以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即使小小的被子也要叠得方方正正,毛巾牙具、衣服鞋帽排放整齐划一……这些生活细节与战斗力有什么直接关系?关系密切!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作风,炼就了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其实从管理角度讲,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它的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那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度化这一点无需多说,每一个班级管理者新接到一批学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制定“班级公约”或“班级制度”。在这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避免大同小异,泛泛而谈,要结合班级工作流程具体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使每一个学生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可以具体操作。

第二个层次就是精细化。精细化的“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我们常说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所以精细化管理首先是细。细是细小,也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项工作。学校政教处要求每个班级的卫生工具和饮水器统一放在指定的地点,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我自己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也是这样做的,以小事为抓手。就说位置排放吧,走进教室,我最看不得桌椅歪歪斜斜的,乱糟糟的感觉,影响心情。所以我要求学生桌椅要对好两条线,一条纵线,指定某条地砖线为准线,小组划一;另一条横线,以地砖为标准,一桌一块,四小组横向一致。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室里都很有序,心情特好,上起课来也很带劲。

或许有人要问,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呢?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那又何以成大事?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不注重细小的事,则可能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有些学生,经常在自主学习课时交作业,有的是坐在位置上,本子飞过去,砸在别人的身上;有的是索性走下位置去交作业,顺便还拍一下别人的头,使本来安安静静的教室,慢慢地由小声讲话到大声喧嚷,破坏了好不容易营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看起来是小事,最后演变成大事,环境嘈杂了,学生浮躁了,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我是严禁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时交作业的,只有这样,每个人都埋头做自己的事,才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都是精细化的一种观念,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理念。

第3篇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债券市场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总体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日益认识到发展债券市场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国国内在宏观方面面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完善货币调控的迫切需要,同时,在金融微观主体方面也面临银行商业化经营改革的重要任务,所有这些都需要发展一个稳健快速的债券市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是债券市场业务量显著增加。2002年到2012年这10年间,债券市场余额从2.8万亿元迅速增加至26.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25%;债券交易量从14万亿元增加至27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5%。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也从世界第11位上升至第3位。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值首次超过股票市值。二是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场所,也是国债大规模发行的主要场所,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与传导效率,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三是债券市场在促进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金融机构投融资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平台。2012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行各类金融债券1.6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依托债券市场筹资,成为运作良好、名副其实的债券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其资产总额超过世行和亚行的总和。2012年,债券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7%左右,债券业务收入为商业银行第二大收入来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四是未来一个时期,债券市场将在促进经济转型、支持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了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格局

中国债券市场发端于场外柜台形式,1990年后交易所出现并占据主导。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后,有规范的场外市场建设开始,2002年银行间市场首次取得市场主导地位。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托管规模、交易规模分别约占全债券市场的97%、91%及85%。一是场外主导的这一格局符合债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债券自身的特点决定,世界各国的债券交易一般均以场外市场的形式为主。中国债券市场也不例外。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场外市场,定位于合格机构投资者,具有批发市场特征,平均每笔交易额2.5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具有零售市场特征,平均每笔交易额不到100万元。二是场外场内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态势仍将持续,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债市的活力。

(三)债券品种日益丰富,信用债券飞速发展

一是债券品种日益丰富。中国债券市场是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也主要以国债等政府信用债券为主。近年来,在传统的国债、央票、政策性金融债之外,次级债券、普通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品种先后涌现。二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年至2012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年发行量从300多亿元增加到3.6万亿元,发行比例上升到44%;托管余额从不到1000亿元增加到超过7万亿元,托管比例上升到27%。从2005年开始,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超过股票融资,并逐渐成为我国直接融资的主渠道。2012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规模为股票的9倍。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和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保持了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合理增长,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分散了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风险,增强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三是债券交易工具创新也在推进。在现券和回购交易基础上,出现了债券借贷、债券远期等,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运作与风险管理手段。上述创新伴随着我国评级、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制度的完善,表明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四)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市场流动性提高

一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增加。2002年至2012年,在中央结算公司开户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从800家增加到1.2万家。2012年的主要变化是:地方养老金首次入市市场化运作;基金类投资者出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增加1101家,债券基金特别是债券指数基金加快发展。二是随着投资者基础的扩大,投资者持有结构逐步优化。商业银行仍然是债券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其持有比例稳中有降。2012年商业银行持有比例为65%,比2011年下降2个百分点。基金持有量上升4个百分点。三是投资者类型的多元化推动了市场流动性的提高。2012年,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期票据的换手率分别达到1.3、2.9和6.5倍。

(五)债券市场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允许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2010年8月,开始允许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和人民币参加行等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此后又陆续有国际金融机构、境外保险机构、RQFII、QFII等境外机构获准进入。截至2012年末,共有100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最近又推动QFII、RQFII入市额度的扩大。二是推动境内机构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允许境内金融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已有10家境内银行和2家境内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计800亿元,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共计570亿元。境内机构赴港发债的主体范围与发债规模均稳步扩大。2012年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在伦敦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三是债券市场的有序开放,有利于推动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运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债券市场自身的发展成熟。未来,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有望进一步加深。

中央结算公司的市场作用和主要进展

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中央托管机构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债券中央托管机构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高效运行也成为了金融市场成熟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市场日益无纸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央托管机构正在支持市场发展和创新、监测和控制风险、保障市场运行安全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央结算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服务模式。

(一)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兑付功能一体化

这一模式满足了债券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处理需求,顺应了新兴市场对集中处理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中央托管机构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多年来这套模式运行良好,得到市场成员认可。2012年主要业务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全年支持发行各类债券约5.87万亿元,扣除受货币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央票后,同比增长6.2%,约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68%;债券托管余额为2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场的89%;办理债券结算218 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场的80%;兑付4.1万亿元。截至2012年末,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客户超过1.2万余户,新增债券账户数同比增长11.2%;柜台市场开户的个人投资者突破1000万户。

(二)核心业务较快发展

稳步提升发行服务效能。中央结算公司从1998年起开始提供招标发行系统服务,支持债券无纸化、无场化远程发行,支持多样化招标中标方式,适应了大规模、高频率的发行要求,目前平均每个工作日支持发行5期。招标发行已成为债券发行的主流模式,不仅用于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而且越来越多在信用债中应用,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完善债券登记托管服务。中央结算公司成立后,建立了集中保管库体系,结束了当时分散托管的历史,有效维护了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无纸化发行为开端,到2001年全面实现债券无纸化,在较短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完全实现的无纸化历程。按照国际公认的原则提供统一、规范的登记托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设计了一级托管、直接持有为主的透明账户体系,实践证明这是安全、适当的选择。实现发行、登记一体化,履行法定证券的物权登记职责,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依托一级托管、直接持有,为发行人提供还本付息服务。

满足高效、安全的交易结算需求。公司的债券系统与央行大额支付系统联网,实现了多渠道的券款对付(DVP)结算机制。该机制适合场外市场结算特点,使用央行货币,进行实时全额DVP结算,其结算确定性最强。目前DVP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未成为强制要求,但DVP结算比例不断上升。2012年全年二级市场DVP资金结算量同比增长37.9%,银行间的DVP结算比例为95%以上,全市场的DVP结算比例约为82%。

(三)增值服务不断优化

创新开展债券信息服务。为了提高债市透明度,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债市创建了最早的信息网站――中国债券信息网,现已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信息披露平台。形成了债券收益率曲线、估值、指数等中债价格指标体系。该体系曾获中国金融科技二等奖,被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采用,被市场机构广泛使用,市场覆盖率达90%以上。截至2012年底,已有200多支基金使用中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部分指数已成为基金产品的投资跟踪标的。实践表明,作为托管结算机构,中央结算公司具有中立性和拥有参与者的债券投资组合数据等天然优势,可保证公允性和提高个性化程度。建立债券价格指标体系,为市场参与者进行市场风险管理、业绩评估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监管者提供了有力工具,促进了债券市场的精细化管理。

债券担保品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债券因价格波动小、流动性好,是最佳的金融担保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复杂程度加深,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担保品的管理变得复杂而重要。去年欧美市场发生了“担保品风暴”,实质是金融危机后市场对担保品依赖加强和合格担保品减少之间的矛盾。优质的担保品成为稀缺资源。曾经有一家优秀的国际同业CSD(中央托管机构)说过:“金融市场的未来属于担保品的管理者和交易者”,我们深表同意。中国市场担保品供应充足,但使用不足。我们有8万亿元债、8万亿元金融债、4万亿元AAA级公司信用债,这些都是优质的担保品。但是中国的场内市场,包括股票和衍生品市场,主要用现金作为保证金;场外市场的回购交易中,经常出现债券担保品不足额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为金融市场提供第三方的安全高效、集中自动的债券担保品管理服务,是债券CSD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责任。顺应这一潮流,中央结算公司积极跟进,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于2011年正式推出集中化、自动化、专业化的担保品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了担保品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以下业务功能:质押资产池管理、自动选券;担保品的估值盯市,自动进行担保品追加/返还/替换或者提示成员操作;自动完成担保品收益分配;担保品处置;灵活的查询对账等。该系统有两个方面的核心优势:一是公司10年研发的第三方债券公允价值,深受监管部门和市场认可,成为担保品风险管理的基础;二是灵活的参数设计,可拓展性强,能适应多种市场创新;在中国债券市场加快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关注与国际同业合作,发展跨境担保品管理,为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投资者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服务。

(四)推动实施国际化战略

为顺应债券市场开放趋势,达成建设国际领先托管机构的愿景,中央结算公司加大了推进国际化的力度。深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研究债市开放应对措施和境外机构入市服务措施;开展离岸债券市场调研,推动境内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协调发展;为世界银行技援项目《建立完善的中国国债二级市场》提供咨询,建议未来10年国债市场发展的路线图。

第4篇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奋进,务实创新,整体育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环境美、管理严、三风正、质量优、有特色、声誉好”的山区特色学校。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老师专业发展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学校持续发展有特色。

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努力促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感恩,学会创造,成为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合格人才。

我们的师德是“五心”:中心献给教育,公心献给集体,爱心献给学生,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更新观念,整合资源,促进“三方”(家庭、学校、社会)协调发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建立“三项”(质量、安全、师德)激励机制,提升办学效益和学校品位;规范管理,开源节流,实现“三保”(保安全、保运转、保质量)促发展,消赤减债见成效。

我们的工作策略是:双治并举,强化管理;多管齐下,优化队伍;强化科研,提质增效;夯实基础,狠抓薄弱学科;抓好群团,发挥职能。

具体措施:

一、抓好干群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子管理水平

①加强班子培训,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培训会,以增强领导素质,加强内部团结。

②营造民主气氛,学校班子坚持每周五一次工作例会,一月一次工作总结会,半期一次民主生活会,期末一次班子成员述职会,推行“议事制度”和“决策制度”。③继续坚持填写周工作明白卡,落实好分管领导分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向学生问卷调查领导每期至少三次,了解学生心理,及时解决学生所需,吸纳教工合理化的建议,尽量解决教工中关心的热点问题。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综合素质

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上级有关文件,加强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②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按照上级要求安排教师参加相关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函授、自考。积极完成每期15%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课程自学考试任务。

二、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1、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分析安全案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意安全细节,积极防范未然,避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一是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二是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各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法律法规。任课教师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建立安全目标责任激励机制,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美术、品德、社会、物理、化学等课程,要教给学生公共安全常识;三是学校每月培训1次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每周召开1次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学校要把安全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每周每班至少上1节安全课。

3、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一是学校落实管理人员,完善管理体系;二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安全教育(侯杰)、校舍基建(龚昌盛)、用电(鲜奇程)、防雷(肖翔)、消防(侯杰)、食堂卫生(龚昌盛)、疾病防控(侯杰)、交通(各班主任)、化学药品(肖马郎)、压力容器(侯杰)、周边环境(陈小明)、集体活动(侯杰、邓广平)、课间休息(邓广平)、上学放学(班主任)等方面,扎实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四是坚持每月深入村小全面检查一次安全工作,每次排查必须做到“五不漏过”,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期限。

4、进一步落实安全信息记录和上报工作。学校把校园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情况按教育局要求记录在册,完善好各种安全工作资料,每月30前将本校的安全工作情况及动态以书面形式报片区教育督导员,紧急情况电话报告后补报书面材料。

三、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抓好德育管理工作

①注重学月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活动为载体。发挥升国旗仪式、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环卫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月教育主题活动。

②注重“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要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行为特点和家庭状况,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相关活动,教育、管理、呵护、关爱留守儿童。

④加强中小学生《守则》、《规范》的学习和实施。一是定期开展《守则》、《规范》的学习和知识竞赛活动;二是设立监督岗,督促学生自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制定量标,对班级、学生实行遵守《守则》、《规范》的量化评估,发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促进优良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

⑤加强德育工作信息报道,要正确认识信息报道的宣传功能,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后,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信息。

⑥加强德育工作资料的收集。在收集和整理德育工作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完善性,要特别加强对音像资料的收集。

2、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今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总目标是:学校在全片综合考核中,力争第一,在全县综合质量考核中争取进入全县前三十位。

①着力于管理制度建设。要结合教育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针对校情,进一步建立健全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②着力于教育教学视导。学校管理人员听评课节次按教育局原规定执行,指导、帮助一批新教师备课、上合格课,培养帮助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着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二是教法上要克服老一套,坚持“五为主”教学原则,实现“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⑤加强毕业班工作。一是要开好毕业班工作“三会”(领导班子会、初三教师会、初三学生会),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学校邀请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到校进行初三毕业班工作指导;三是学校对毕业班坚持月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征求毕业班教师意见,完善中小学毕业班终极质量奖惩方案,充分调动科任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突出薄弱学科,尽快扭转上学年中三毕业班窗口质量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重塑形象,力争今年初三、小六赢得社会的认可。休业班教学质量同样要制定奋斗目标,以片区平均分为基础,达到者计质量奖基础标准,超过片区平均分再计奖,学生人数折成比例核算,坚决惩处隐瞒学生人数骗取虚名,冒获质量奖或冒领生均公用经费的人和事;四是学校要认真研究2011年初中、小学毕业班考试命题方向,考查的知识点、学生的得失情况,尤其要注重初三考试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出题研究;五是加强择业教育,做好分流工作,努力增加职教生源,促进学生尽快成为社会适用人才,活跃地方经济。

⑥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质量不高、长期徘徊不前的教师要认真查找原因,限期整改。

⑦加强教师工作考评。学校每期搞好成绩统计,考评到人,对教学成绩优异的毕业班教师予以表彰。学校对教师工作实行有奖有惩,奖惩兑现。

3、抓好教研教改工作

②切实加强专题教研

一是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今年全县新教材课程考试研究活动。二是加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的研究。三是继续组织好下学期片区性初中、小学的竞教工作。

4、抓好艺体工作

一是学校要开齐音乐、美术、体育课,并开足课时。安排好专(兼)职教师上好课。二是要持之以恒的落实“两操一课”。三是组织开展好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四是组织好体育运动会。五是根据学生特长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定时训练和表演。

5、抓好民办、幼儿教育管理

一是对办学条件要认真审查,对校舍安全要经常检查。二是民办、幼儿教育要坚持“三个原则”、服从“九个统一”。对教学质量低劣、社会反响差、无教师资格又不参培、办学思想不端正、不服从管理、不按规定统一征订教材的不得参与年审,并取缔办学资格。三是要通过培训提高民办教师和幼儿教师学历和业务水平。

四、抓好内部管理,努力提升教育形象

1、加强人事管理

一是加强学校班子工作过程管理,副职领导,中层干部的工作笔记、听课记录不定时接受学校校长查看和考核。二是强化师生请假制度,因事因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批假权限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继续实行升旗仪式签到制,学校政治、业务学习、教研会议点名制,公差实行派差制,考勤与当月过程津贴挂钩。三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通知的时间上课、放假。四是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教职工不得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打牌、搓麻将、搞赌博等,经教育不改的,发现一次罚款50-100元,与当月津贴挂钩,不评优、评先,师德考核每次扣3分。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巧立名目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2、加强财务管理

一是强化学校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按预算方案开支经费。防止不良债务产生。二是提高财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严格财经纪律,厉行节约,规范账务管理,公差实行校长派差制,参与培训事前要有学校安排,培训后要有学习记录或结业证,继续教育学时 证明方可报账;购物必须先登记,凭派购单据购买,杜绝先斩后奏,购物发票严格实行三签字(经办人、验物人、审批人)原则;来人来客实行差餐制,对应部门工作人员接待陪同,杜绝客人少主人多,公私要分明,来客用餐事由要清楚,分管领导要把好关,杜绝报假账的现象发生。四是加强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会计做到账、表、薄相符,出纳做到日清月结,经审组做到履职尽责,学校做到经费运作透明。五是加强学校公物管理,落实公物责任人,坚持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与班主任津贴、分管领导行政津贴挂钩,及时清理回收教工宿舍的桌凳,满足学生使用。

五、抓好其它相关工作,推动学校全面工作开展

1、加强关工委工作

2、加强群团工作

①学校工会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起色。不断了解掌握教职工的疾苦,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协助学校化解各类矛盾。定期召开教代会,推动校务公开。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谈心活动,从而交流思想,凝聚人心,促进教职工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②团队工作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要紧紧围绕教育局德育工作要点,制定好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团队干部培训,交流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小一学生在当年“六一”应全部入队,初中学生毕业时,入团率达95%。

3、加强环境改善工作

学校要做好发展建设规划,主动汇报,积极争取资金,消除危房,加强监督,按期修建好学生公寓,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进一步实现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优化工程。

4、加强教育宣传

学校信息员,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快信息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向《营山教育》、《县德育信息》、《精细化管理》以及其它党报、党刊、教育报刊递送稿件,学校每月不低于2篇信息或文章上传。

六、抓好自身建设,推动教育工作再创佳绩

①加强学习。学校领导要主动学习,总结积淀,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人格魅力。

第5篇

摘要:文章展示的是云南“中英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伙伴项目”的论坛活动之一。论坛以15―18岁来自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大龄女童为主体,让她们有机会向高层决策者表达自己及其生存社区女孩的心声和需求,进而推动政府、媒体及全社会对这部分特殊女童的积极关注。文章写实性地描述了论坛的设计与思考,赋权女童的过程以及倡导的过程和结果。

中图分类号:DC913.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7)02-0033-06

儿童特别是农村女童,几乎没有机会或空间为自身的利益进行陈述和声辩。成人们也很少提供适宜的机会或空间,让她们以主体人的身份来讨论有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为改变这种女童沉默的状况,中英“大龄女童论坛”于2005年12月l1-15日,在云南省煤矿疗养院举办。论坛以云南西畴和彝良项目点和省妇联春蕾班的女童代表为主体,邀请有关单位的成人参与,连同成人协助者和媒体人员共近百人参与了论坛的活动。“女童论坛”这种形式有可能影响相关格局的改变,本文以此为个案,对赋权女童与互动的社会性别倡导工作进行探讨。

一、论坛的目标

论坛的总目标被设定为:让政府和社会倾听女童的声音和需求并关注和重视她们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参与论坛的女童能够:(1)了解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2)提升权益意识和协助技能;(3)展示前期项目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4)倾述她们和社区女孩的心声并表达发展的需求;(5)讨论并形成维护女孩权利和促进她们发展的倡议;(6)与成人决策者对话和沟通并促进社会和政府形成网络推动女孩权利的实现。根据项目要求,论坛逻辑框架设计如图l所示:

为能吻合孩子们的思维,论坛的主题被确定为:放飞女孩的梦想。为确保论坛的有效性,我们又将论坛分为四个主题:展示我们的生活;重申我们的权利;倾听我们的声音;描绘我们的未来。

二、赋权的过程及方式

1.成立女孩与成人组合的工作小组

论坛尽可能地把空间留给女童,尽量在过程中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增强能力。为此我们决定:成立女孩与成人协助者组合的工作小组,任务是“娃娃帮,帮娃娃”。

(1)信息/评估小组:由女孩12人加l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归纳倡议、提供媒体宣传方面的信息、开辟信息版/每日评估/总评估;协助其他小组收集有关信息并给予及时反馈。

(2)主持小组:由女孩14人加2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准备和开展简短的协助技巧培训;与女孩一起,分解已有的活动设计,确定女孩协助者具体的协助任务并提供协助备忘;过程当中保持与女孩协助者自始至终沟通,注意每个单元的衔接和节奏。

(3)活力/关爱小组:由女孩10人加2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儿童权利意识提升培训”、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几项活动:过程当中保证大家愉快;把握气氛,注意会场秩序(必要时“制冷或供热”);茶休前后安排热身活动;根据需要,可与主持小组商量或联手开展有关活动。

(4)后勤服务小组:由女孩9人加2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联络成人参与者并提供相关材料。论坛期间,提供对女孩实质性的关爱;注意安全;配合其他工作小组活动,提供所需材料和安排会议场地等。

各工作小组的建组完全是由女孩们自愿选择的。她们先确定了不同工作小组的要求,如信息小组的要求是:“有灵活的头脑、一双勤劳的小手、发现信息的眼睛。”主持小组的要求是:“声音洪亮,有表达沟通能力,能尊重和倾听不同意见,要能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参加论坛的女童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并发出声音。”活力小组的要求是:“会玩、能玩、带领大家一起玩,能调动活跃气氛。”后勤小组的要求是:“有爱心和责任心。”之后各自根据其潜力,选择不同的工作小组,并与成人协助者一起细化和设计小组的工作计划。这样一来,所有的女童代表在论坛期间,都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且都能够以“组织者(协助者)”的身份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论坛的全部活动。

2.预备活动

作为女孩赋权过程的重要铺垫,成人协助者完成了以下几项活动:

(1)给每位女童一封开公信,表示对女童的欢迎,鼓励她们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并发挥主人翁作用;并简要地介绍了论坛的内容和方式。

(2)开展了“儿童权利意识”工作坊,培训孩子们确立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3)分别进行了协助技巧的强化培训,如:沟通交流及提问技巧、如何进行话题的转换和每部分的衔接以及好的协助者应具备的素质和主要的协助技巧,等等。

女孩们的潜力很大。为了在论坛期间能有更多交流机会,她们建盖了“友谊屋”――开辟一个专栏,每人在其中建立自己的交谊信箱,以便广交朋友和加深对其他人的理解。为保证论坛顺利进行,她们制定了“女童论坛规则”――尊重别人、倾听别人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话声音洪亮;人人平等;拥有火热的爱心;互相关心和爱护;爱护公共卫生;不迟到、互相配合;和睦相处积极配合;遵守会场纪律、时间等。在随后几天的活动当中,女孩们通过相互写信,交流思想和友谊。相应地,会场上还开辟了一处“信息栏”,会议期间,信息评估小组不时地在上面重要信息和通知,反馈上一天的活动和主要产出。

3.主题活动及其产出

论坛每一主题活动都是赋权女孩的递进过程,并且互为呼应和支持。女孩们在此过程中一天天的成长,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建立起了责任心和参与感,越来越大声地表明她们的需求和利益;也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成人(包括成人协助者和决策者)。其间的互动,是成人与孩子之间内心的触动;相互间希望与责任的建构;共同维护女孩权利使命感的树立,以及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对策的思考。

四个主题的活动及产出如下:

(1)展示我们的生活。女孩们通过讲故事、表演等方式,展示她们和社区女孩的生存状况。积极的方面有:中英大龄女童项目给农村女孩带来了希望,让她们学到不少知识,诸如:懂得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和养殖,学会了在外生活时怎样照顾自己,学会了防护和自救;学会从自卑中走出;懂得了法律知识;懂得了如何预防艾滋病等。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部分地区存在着伤害女童利益的现象;很多女孩被拐骗,不懂法和不会保护自己;因学校学习内容枯燥而使她们不愿学习。

(2)重申我们的权利。女孩们通过参与式的研讨,分析了社区现存的与女童发展相关的各种问题,并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她们在研讨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投票:辍学(31票);重男轻女(24票);父母包办婚姻(2l票);女童对法律知识了解肤浅(20票);世人看

不起残疾女童,不让她参加社会活动(16票);家庭贫困的女孩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13票);早婚早育(13票);买卖婚姻(12票);不采纳女童的意见和建议(12票);女孩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11票)。

(3)倾听我们的声音。孩子们基于前面两个板块的活动,找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从她们的视角提出相关要求、建议和意见。进而,女孩们分专题推选出了发言代表,与成人进行公开对话、交流,相互理解和达成共识。②例如:

对话1:女童代表B:“我们中有很多女童成绩是很优秀的,但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请问是否可以让这些特别贫困的孩子圆一个上学梦?”

成人(c):“特别想回到学校上的,可以到县、乡报名,或者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你们也可以。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实现你们的梦想。我们也曾经帮助过一些贫困家庭的女童完成学业,但有个别女童不知为何原因不能继续完成。我们团省委的‘希望工程’每天都在捐助一些孩子上学。”

成人(d):“帮助贫困地区的失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我们妇联1994年就开始实施春蕾计划了,如果你们中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可以到乡里反映,到县妇联去领‘春蕾’表,然后一级级上报,等待社会各界的帮助。如果初中毕业后成绩很好,可以到省里的春蕾班就读,这是我们通过社会上的力量来维护你们上学的权利。”

对话2:女童代表C:“女童教育权被剥夺,因受教育有限,导致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将来走入社会上时无法保护自己。现在很多人的帮助是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可能产生一种不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干活的现象,或者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无用的现象,请问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的领导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成人(e):“关工委是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工作的。我们是群众性的部门,主要依靠一些老同志,有针对性的工作放在城市;在农村的工作主要是讲政治、育新人、奔小康,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教育工作的,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近两年也开展了一些助孤、助残、助困的活动和有关培训。”

对话3:女童代表D:“我想说包办婚姻的问题。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女童,父母为了一些微薄的彩礼就早早地将女孩强嫁出去。请问是否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村里的人知道包办婚姻的坏处?”

成人(f):“我的这个部门是社会福利部门。《婚姻法》应是全社会遵照执行的法律。但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山区,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民政部主要是登记结婚时办理合法手续。各级部门一再强调结婚时一定要到婚姻登记部门登记,但据了解,许多边远农村结婚不去登记。这要求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婚姻法》,提高法律意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去做。再一个,我会把意见带回去,转告负责婚姻登记的部门,更进一步加强做好这项工作。”

女童代表们还反映了生育健康的问题和残疾女孩的问题,等等。

(4)描绘我们的未来。在论坛的尾声,女孩们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她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她们还通过这几天积攒在“友谊屋”中的信件,传递着对论坛的感受,以及相互之间的鼓励、赞美和祝福。

女孩们还对论坛做了评估。在信息与评估小组的主持下,通过参与式活动,女孩们按各自的感受,选择在论坛活动中最喜欢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按选择人数最多的排序,依次是:倾听我们的声音(29人);重申我们的权利(10人);展示我们的生活(6人)。围绕自己的选择,女童们还分别诉说了“最喜欢”的理由或“不喜欢”的理由。相关内容归纳如下:“我们还有很多最想说的话没有告诉大家”;“与成人谈话还有些害羞”;“我们跟成人说话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的认识还比较浅薄”;“我们中对儿童权利还有很多不太清楚,能不能把儿童权利发给每个女童一份”;“有些女童的表情没有体现出女童的风采”;“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把自己最精彩最快乐的生活展示出来”……。

最后,女孩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在彩色纸上,折成纸鹤,放飞梦想和分享梦想,带着彼此的梦想走回自己的现实生活,走回家乡。

三、论坛的效果

1.女童的倡议

基于在前述几个主题研讨中女孩们提出的问题与思考,以及与成人对话后所获信息,在论坛期间,信息/评估小组的女孩们将大家的需求和希望、观点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归纳,几经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最终凝聚成以下包含了每位女童心声的正式的《云南省大龄女童论坛倡议书》。

倡议书的内容包括:

(1)知识改变命运。全社会和父母都应该支持和鼓励女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要因为贫困增加新的辍学女孩;我们呼吁政府和全社会创造机会,使辍学女孩重返校园,增强摆脱贫困的能力。

(2)机会成就理想。每个女孩都有不容忽视的潜力,只要为我们创造一点机会,我们就会珍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我们的价值和理想;每个女孩都有参与权,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倾听和采纳女孩的意见和建议。

(3)法律维护权益。重男轻女,歧视女孩,违背了《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和监督,改变男尊女卑的观念,创造男女平等的环境;政府应开发一些适宜女孩的法律宣传资料和方式方法,让女孩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尊重、关心残疾女孩,不应歧视都是女孩的家庭,社会应对这些歧视行为给予舆论谴责。

(4)自主构建幸福。我们有权选择未来,维护自己的婚姻权利,坚决抗议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政府应该对农村的婚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切实贯彻《婚姻法》的实施,宣传早婚早育的危害,保护女孩的身心健康,改变不利于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风俗习惯;女孩只有获得婚姻自由,才能真正自立自强,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使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发展。

(5)关爱呵护成长。希望社会各界扶持贫困家庭,提高父母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父母和子女的理解和沟通,改善女孩的生存环境。

该《倡议书》随后在云南的15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专版的报道。它还成为代表女童心声的“重要资料”,被项目办在随后的工作中多次引用。

2.决策者的承诺

对成人决策者来说,直接与这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女孩以论坛的方式,面对面地讨论与女童生存与发展的一系社会问题;讨论与其职责范围密切相关的事宜,是种特殊的经历。这使他们多了一种特殊的视角和敏感,萌发出维护女童权益的义务和强化了其责任承担者的使命感,开始反省自己的工作和职责。以下是几位省政府厅级领导于论坛期间的感触和承诺:

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艾说:今天听了女童发言感觉到:一是女童是非常关心自己将来的

发展的,二是还关心旁人,也就是女伴的发展。现在各部门都有很多培训,如农业部门等,这些培训都是免费的。另外,我们国家劳动社会保障基金已经到了2000个亿,但这些保障是有限的,能够得到保障的主要是城市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讲到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将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今后3年就业的重点,除了解决下岗人员外,还要关注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的就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我在想,这些经过初级技能培训的女童,可不可以再采取一些什么方式,继续让她们再培训。下来以后我们也会和文山州、昭通市的有关部门协商。这个想法可以算是中英项目的一个后续工作了。

省司法厅副厅长陈德岁说:我感觉非常高兴;同时也感觉受益匪浅。这样的培训可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今后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在今后普法工作中,要让我们广大的农民和妇女儿童更加地学好法律知识,重点是把农村普法作为普法的重点。

计生委副主任和耀云说:通过女童生活的展示、汇报和交流,我感到非常受教育和启发。这次交流我认识了很多女童,也留下了电话,作为政府官员,我愿意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维护女童的健康成长尽我的能力。 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青说:通过论坛交流,我有很大的启发,教育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关注不同侧面的人。另外,女童生活在农村,我们农业厅有很多站、所分布在农村乡镇,可以为女孩提供很多公益性的工作。 卫生厅基妇处处长江汀说:与女童的交谈中谈到青春期保健问题,确实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在这方面重视不够。今后是不是可以在农村开展青春期的咨询,可以有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从医生那里获得健康知识。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下一步可以让乡镇妇幼保健方面的医生到各村开展有关知识的巡回讲座,一方面可以培训乡村的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训女童。女童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可以向同伴讲授。我们还可以印发一些青春期的宣传册,只要有点文化基础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建议妇联在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中加入青春期保健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课是设在初中,据刚才对女童的了解,很多是小学就辍学了,所以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少,像这样的特殊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更多帮助,希望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

3.论坛的影响

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参与女童论坛的有关政府部门“不仅是心动,且有了相应的行动”。比如:云南省卫生厅于2006年12月21日向全省下发《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6条措施:一是要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女村医,具备女童健康咨询能力,在村卫生室的现有条件中建立能保护隐私的咨询室,健康教育处方中增加女童青春期保健知识的内容;二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利用各种妇幼卫生常规工作和项目,增加培训乡村医生青春期保健知识和女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的内容,提高乡村医生青春期保健技能;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要积极配合妇联、教育、计生、民政、司法等有关部门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相关工作,培训女童青春期保健知识和同伴教育能力;四是在无女村医的村卫生室,县乡两级妇幼保健人员应当利用下乡工作机会经常性地举办村级女童保健知识培训班;五是各地要利用适宜当地群众的其他宣传方式对女童父母进行宣传教育,使其配合做好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六是请省妇幼保健院配合昭通市、文山州进一步了解彝良、西畴两县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并将调研情况和工作建议于2006年6月30日前报卫生厅基妇处。

2006年2-4月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带队深入西畴、彝良进行调研,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关于上报“对彝良、西畴良县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调研的报告”,深入了解县、乡、村三级的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现状;调查女童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云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专门下发《关于对中英女童项目合作实施SIYB培训的通知》,要求省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邀请省、县项目办的负责人参加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宣传推介工作会议;并于2006年8月14-22日分别赴西畴、彝良两县实施了两期创业意识培训;免费向项目培训后的女童提供就业推介。

在随后的项目会议上,省司法厅领导表示:希望能与妇联合作,在“三八'节等宣传活动中把维护女童的权益内容纳入其中。省民委计划将女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纳入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中,把大龄女童受教育情况纳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监督检查中,把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为少数民族同胞做好事和做实事的计划当中,为女童提供就业信息,努力帮助她们脱贫致富。

以上事实均表明,女童论坛活动是个极好的开展宣传倡导的平台,它让成人和孩子能够面对面地相互倾听和交流;让更多人能够听到女童的声音;让政策相关部门非常具体地了解到支持女童发展的必要性并付诸实践;也让女童在此过程中建立信心,了解社会和重申自己发展的权利。

四、论坛的经验与反思

论坛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准备充分

前期的准备既要有宏观的考虑,也要有对每一环节的考虑。组织有效的工作班子十分重要,每个工作小组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分工,并有一定的自;要在每个环节上相互支持和配合。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每天相互“通风”,及时掌握论坛活动的动态,总结经验和教训。

2.相信女童,赋权女童

绝对地相信女童,提供每个女童平等的机会,重视她们的想法和声音,相信她们的潜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要把组织论坛的担子和权利都交给她们,让她们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让女童代表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关注的问题。把儿童参与落到实处,而不是作“秀”。

3、充分利用传媒

要鼓励大众媒体去采访和报道儿童的声音,通过媒体放大儿童的声音,用儿童的声音向社会传达信息并影响社会。

4.决策者参与,履行承诺

论坛能够邀请到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参与,并且参与者能认真和耐心地与女童交流与对话,倾听她们的心声并做出促进维护其权利和促进其发展的承诺,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与云南省妇联前期的工作网络关系是分不开的。

第6篇

厦门集美中学校长、书记 刘卫平

前言:

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校长境外培训班,于2002、4、11——2002、5、10对德国小学、中学、大学(含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进行考察,内容涉及“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师培训”、“课程计划”、“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等14个专题;形式有专家讲座、中德校长座谈,中国校长与德国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以及参观学校、访谈家长、中国留学生,顺利完成了省厅布置的任务。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体制及管理

(一)办学体制

德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各州的教育状况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

德国法律规定:德国的教育均为免费。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制四年。4年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到不同的中学学习;成绩好的进文理中学;成绩略次一点的到实科中学;成绩有困难的到普通中学;中学的学制至少为三年,但每个学生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中觉得不适合还可重新选择学校,如男孩子有的开窍晚一点,稍大一点学习成绩有所变化,可以到文理中学,但这必须经过老师的推荐。)这样,中学的年限实质上成为五年。文理中学主要的任务是为高校输送大学生;实科中学的学生既可上大学,也可上职专;普通中学的出路主要为职校输送人才。为避免过早分流以至埋没人才,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中学,介于上述几种学校之间。但这种办学模式目前在德国尚处在试验期,没有定论。

一般到九年以后(个别也有10年),中学的生活基本结束;实科或普通中学的学生分别投向职业专科学校,学习三年;而要考大学的学生,再进入文理高级中学读三到四年,一般为四年,通过毕业考试(俗称AbeTu,由学校出AB卷,州教育部抽一份进行考试),根据个人成绩、教师建议进入高等学校。

(二)课程计划

德国的课程计划由联邦政府(教育部)制定,开设的课程有:德语、外语(英语或法语)、数学,这三门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社会学、宗教、体育、艺术(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为基础课,每个学生必须选修其中的六门,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选修到七门;学生毕业证书里有主修课、基础课、毕业考三部分成绩记载;

德国中学每周28——30节课,每节45分钟;

教材由州教育学院具体编制,各学校可以选择本州提供的教材,也可选用外州的教材;对此,州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指令;但根据联邦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大多数学校在州范围内开设的课程及选用的教材大致相同,有差异也只是在个别的选修科目的开设上。

(三)管理体制

在德国,教育的各级政府及学校的职能是十分明晰的;

(1)联邦政府(国家教育部)的职责主要是协调16个州的工作,探讨制定国家教育发展的计划;

(2) 州政府(州教育部)主要提供课程标准、计划;教师录用考核(证书),校长的选配,教师的进修计划,教材的提供,工资的发放;

(3)城市教育局负责学校硬件的投入,监督是否执行了州的计划,专款是否专用;

(4)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州的计划(课程计划),正常的教育工作;

总的说来,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明,也比较单一,且比较宏观。

在上级行政部门里,有相应的许多机构,各自干着自己的事,互不干涉、扯皮。比如:教育学院隶属于州教育部,其三大任务为①编写教材,②出一本教师培训计划,里面有300多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在每个州的城市,大都设有培训点。以黑森州为例:全州有12个培训点。③出三期教育信息方面的杂志;这些工作由40个专人负责;德国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投入巨大。以黑森州为例:州财政收入每年200亿,投入教育(基础)25个亿;另外还有城市这一级的投入(学校的硬件,房子、操场、计算机、桌子等);据当地的官员介绍,每年投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经费达40几个亿;这是令我们十分羡慕的。

(1) 校长的选拔及教师的配备

当某一学校出现校长职位的空缺,由州政府向社会公示,凡具备相应条件(如有管理经验,任教一定年限,接受过管理培训)的人均可报考,然后由州派人考察:听课、面试(谈话),最后由州教育部任命。

德国的校长为终身制,基本上不流动。

教师必须上大学4——5年,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然后到学校实习两年后再考一次,合格后为正式教师,也是终身制,视为公务员。校长无权解聘教师,实在不认真工作的人要由州一级教育部来解聘。

由于教师的入口很严,因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二、从学习和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为人的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如前所述,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学生就进入不同的中学了。有的进文理中学(成绩较好的);有的进实科中学(成绩一般的);有的进了普通中学(成绩较困难的);有的进入了综合中学(一时拿不定主意的);为了避免过早地分流埋没了学生的才华,德国的中学一般设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之后再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过早分流带来的盲目性;即便这样,中学的三年后还可进行选择,比如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了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他还可以经过申请、考试推荐以后到文理中学以备今后上大学;如果在实科中学已经毕业,他能通过补习等渠道得到AbtTu考试,他也可和文理中学的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在大学期间,如果因基础课不过关,学生有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但将来找工作相对难一点,薪水低一点)。总体说来,教育体制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年龄层次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自己的发展趋向。实际上,不能要求他们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按其特点不断分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适合的水平基础上去发展,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好办法,或者说,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合理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学有所用、所用其才。其实,这是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也十分有利地引导家长合理、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举一个例子:某公司的老板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好,他便让孩子选择了实科中学。当很多人说他:你的家庭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上文理中学,而要去实科中学呢?老板说:孩子成绩一般,他也不是上大学的料。让他上实中,再上职校,学点谋生的本领吧。现在,孩子在银行工作,已经挣了几年的工资了,而他的同龄人还在大学应付考试。对此,老板十分满意。像这类事情,在德国有很多。反观我们的做法是:千军万马都去挤普通高中,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带来了大量的不合教育规律的问题,结果是:学生学得死,教师教得死,大批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又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做,高不成低不就,生产的第一线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从德国战后几十年经济崛起的事实,我们应当看到德国的教育培养了大批熟练的高级工人有关。这一点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补充一点:在教师培训上,他们也是遵循“选择”这一宗旨来为老师服务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师进修学院提前一年让老师“早知道”,把要培训的内容来个“安民告示”,每年列出有三、四百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提前做好计划。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培训方面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搞临时突击,搞所谓的创意。顺便提一下:德国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法。这点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二)小班化设置,使教师有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受教育者;

德国法律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2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33人;其道理在于尽可能让每一个教育对象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由于近几年来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生数均在法定线以内。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形时,学生动手做题、游戏时,老师都能和每个学生说上话,老师都能帮上忙。

由于学生少,班级的空间大,教室里堆满了各种教具,教室的布置十分生活化: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图画,四周堆满了书架,摆上文具;还有洗手池、沙发、游戏的地方。这样,孩子到学校来感受到的是“乐园”,比家里更有趣,学生怎么不喜欢学校来呢?

中学高年级的教室当然没有玩具,但他们很多教具就堆放在教室的后面。由于学生少,凡是动手的作业,一些辅助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拿、去放,显得也十分井井有条;如果我们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拿、去放,光整顿纪律都得十来分钟。

应该说,小班化是教育平等的一个发展趋势,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试一试。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里,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从我们听课的课堂上看不到老师厉声叱喝,也看不到老师有什么“尊严”。我想,德国人没有必要在我们面前装出一幅上公开课的样子。在课堂里,如同在家里一样,老师有时会和学生一起坐在桌子上和学生讨论。学生进出教室也十分随便,但没有看到学生做一些与学校要求相去甚远的行为;有时学生有说话现象,老师也只是一个动作、一个暗示,最多让大家静一下,学生实在静不下来,老师也不吹胡子瞪眼;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坐在凳子上,而且随时打断老师的发言;下课后,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给以讲解;由于我们这一行“外国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好奇,有的学生就跟着我们进了接待室,校长通知开会了,有的学生还不离去,校长也不再赶他们走;据家长介绍,学校组织的活动是不多的,但老师经常自己组织班里的学生搞活动,往往是自掏腰包,而老师过生日,学生往往发愁几天不知给老师送什么礼物?从我们观察的以及听来的,使我们感到:德国的老师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平起平坐的人,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半点“师道尊严”,倒是学生有几分“学道尊严”,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服务,他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良性的师生关系,进而共同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认识与实践,值得中国的同行借鉴、吸收。

(四)贵在养成

凡是到过西方的人都会感到西方人文明、行为规范到位;红灯停、绿灯行,在中国很难做到的事,在西方做得很好;不乱扔纸屑这是中国校长头痛的问题,在西方的学校不存在;公共场所说话小声这在中国是“不可理解的行为”;上楼梯右行也是他们十分自觉的行为。难道这是西方人天生的素质?显然不是,教育的养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的玩具里,交通规则积木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通过游戏内化了他们的交通意识;还有州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爱乡教育;还有国家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国际(主义)教育。

在小学中学,见了客人要主动问好;课前老师将客人介绍给学生,鼓掌欢迎;下课后,学生会主动搭话,显然,这不是一次两次的引导,而是多次的教育养成;在学校里,孩子们个个都很大方、很大胆、很主动,善于表现。

学生说话声音大了,老师会暗示,学生的声音就会小许多;

上楼梯,见了客人都鞠躬问好,都让道右行;

在中学,学生自己搬运实验器材,井井有条,而这些在中国是需要老师帮助的;

在课间休息时,有学生在打扫卫生(用夹子夹拾地上的纸屑——整个校园并没有几片)。

我想,这与德国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学习很快乐有关系,因此,老师家长要求的,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去做,做不到的老师也不要求;从德国的养成教育看,它很实在,也很简单;而中国的学校教育,什么都统,什么都管,且有的口号提得过响,“游戏”太多,标准提得过高。结果呢,到了大学还得补小学的一些常识课,还得从头抓行为规范。德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永久不变的。只有符合实际的、简单的、才是最有利于执行的。现在看来,我们学校教育要求过多过高也不利落实;有的违背孩子心理发展;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有逆反心理;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的负面教育,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弱不禁风,效果甚微了。

(五)教学中的民主教学思想

前面谈到,德国的老师没有“师道尊严”,师生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这为民主教学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教学中老师讲的时间绝不会超过10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一起探讨、一起商量。即使是小学,老师也只是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而绝非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听众、容器,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永远感到有人在帮他,而不是给老师“打工”,而不是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压力重重。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到游戏区里游戏,也可以帮同学做,也可以去做别的事,老师绝不干涉;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一是没压力,二是可以抓紧做完作业玩游戏,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近几年来,德国移民很多,每个班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孩子们不论肤色相处都十分愉快,我想,这与教育界的民主教学、平等教育思想多少有关吧。德国的同行认为:教师和学生配合好,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可能提高教育质量;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积极创造一种促使学生学习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步。再者,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没有民主的学习氛围,孩子的成才将是十分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去分析,德国同行的认识与实践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多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可是学生是和谐地发展吗?学生找不出问题,学生不敢大胆提问,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大学毕业后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是不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少,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有关呢?

缺乏民主的教育是一种僵死的教育;缺乏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不了教学质量。

在学校管理中,每个学校都有校务委员会,由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学校里的财务开支,均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最终由校长来执行。对教师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由校务委员会的老师或校长来帮助提高、听课、讨论、商量。总的说来,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校长和教师都能处在一种宽松的氛围里愉快地工作。

(六)教会不如会学——德国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教育思想里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且今天也正在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们实践着。问题是:教材的繁、难、偏、旧;高考的沉重压力使得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己学,教师还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主要演员,教学还是“一言堂”。让学生学会学习还停留在少部分人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与行为;而在德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就我们听过的课而言,老师上课自己讲不到10分钟,剩余的时间就是学生动手做,或作业、或实验;老师只是指导、启发,或动手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和学生协作做;到大学,老师(教授)不讲课,只是听学生讲,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一个题总要尝试不同的解法;或者是看你能提出什么有质量的问题;因此,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始终在一种自己找“食”、自己开“锁”的一种情景和氛围之中。我想,学生学会多少倒是次要的,这种教学实践促使了、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现在新课程改革倡导“过程的体验”应该是十分科学的理念,应该坚持下去。据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孩子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占倒数第五,这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并让它回到它的起点上。德国同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与兴趣,不仅要从课本上学,还要从社会中去学,从家庭中去学;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学习的能力。

(七)关于音乐课的改革

最近德国教育部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音乐课必须聘请音乐家到校上课;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是一个音乐家辈出的国度,而近几十年来成绩很小,没有出现贝多芬这样的大家,有一种紧迫感;二来他们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做出这一重大改革。而我国的很多学校把音乐、美术砍掉来冲刺中考、高考,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将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从人的努力发展来看,音乐能给人以良好的素质,能帮助提高审美志趣与水平。德国同行的举措,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间中高考的竞争,有时是不择手段,音乐课没了,美术课没了,校园里没有歌声,晚会上占主导的只是情呀哥呀妹呀之类的流行歌曲。真正的好的作品、传统的作品学生根本看不懂,难道这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喊如何如何创新;却没有把最基本的课程开齐、开好。关于素质教育,最起码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国家颁布的课程开齐、开好;不能因为多考几分而与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

(八)实事求是地发展硬件

德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但德国的学校操场比不上中国的重点中学,电脑比不上一般的中学,有体育馆的更是了了无几,其他设备也很一般;校长们开玩笑说,德国的中学很少能评上二级达标校。但是德国的硬件很实用,比如中小学里玩具、教具应用尽有,这些东西又能花几个钱呢?每一节课他们总能用上那么一两件与教学有关的东西。其实,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看教具的准备,换言之,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教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我们呢?似乎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倒很热衷于“电脑”,试想,哪一个学校的电脑是充分发挥了效能?百万元的电脑有30万的效益吗?我们教育部门制定的评估措施、政策适不适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大量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而有的学校大量的设备闲置,岂不是太大的浪费?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我们党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教育界做到了吗?

(九)人人羡慕的职业——教师

在德国,教师这一职业是令人羡慕的,稳定,收入不错,压力也不是太大。每天上半天课;早晨8:30——13:30;每周上五天;学校没有任何强硬任务;什么高考、中考、课操、教研组活动、开大会,写论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等;即便是参加培训(要求每年两周,可分散也可集中完成)吃住也是由政府解决。学生中出的问题,该由青少年局管的就由青少年局管,该由家庭管的就由家庭管,学校没有大包大揽;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师工作量太大了,班数大,人数多,压力大,应付的面很多;承担了许多不是由学校承担得了的工作——且没有什么效果;当然,有的工作由于国情不同不能照搬,但丞待确实应该给老师减负,不能把老师、校长拖垮了,不能给他们太多太大的压力了。在口口声声抓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市县领导还津津乐道中高考排名,这怎么利于减负呢?抓了一年的中小学减负,现在不仅回潮,且愈演愈烈,初中生补课补到下午6——7点,这分明是摧残人才,摧残教师;学生和教师都处在一种十分浮躁的工作氛围之中,加之班额大,工作矛盾多,极不利形成良性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氛围。在德国的学校,我认真仔细地观察了一个情形,即德国学生近视率不到5%;而我们却高达40—50%以上,触目惊心哪;难道让下一辈都戴着眼镜去开飞机?去当兵?去保卫国防?去建设祖国?

(十)大学体制的严格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

本来,大学的办学不属于我们的考察范畴,但既然是搞教育,了解一下也是对我们的工作有益的。

德国的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

什么是宽进呢?凡是过了AbeTu的都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上大学;但是上大学并不等于人人都能毕业。拿工科的学生来讲,仅基础科就有60%的人被淘汰;而及格过关的分数仅为30分;那么这些过了基础科的人,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前后经过6——7年的努力,方可得到大学的毕业证;而基础科毕不了业的同学,则可以选择相对好念一点的理科大学、文科大学;或者降到理科类的专科级学校。虽然,最终大多数人也能拿到一个大学的牌子,但在就业时,由于所读年限不一,专业不一,薪水也不一样,这种严格的考试,一是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二则为中学的分流创造了条件,既然上大学毕业这么难,不如去学个职业,学一技之长,早早出来工作,这样,就避免了千军万马挤大学这个独木桥的现象。

小学松、中学略紧、大学严格这种体制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做为小学,则是学生当玩的年龄,学生轻松一点理所当然;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多一点任务是合理的;到了大学,人相对成熟一些,理应认真严肃地对待上大学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正三角关系。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小学中学的学生压力很大,尤其是中学,整天有做不完的题,没有时间去做一些适应学生身心的事情,使得学生的发展很不健全,除了做题,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到了大学后,压力没有了,自控力差一点的学生,连基本的行为准则都不能遵守,逃课、旷课、违纪,最后还是毕业,害了谁呢?一是自己,二是社会。

中国的大学也可以搞“宽进严出”,以缓解高考的压力,问题在于中学、大学的教师是否有诚信来保证推荐质量和毕业成绩。德国的教师、教授十分看重自己的声誉。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我们的中学、大学如果也能做到这一点,减少一点关系学,多一点学术道德才能保证大学的“宽进严出”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真正做到宽进严出,而不是宽进宽出,那么,对于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中学课堂上教师把更多地时间用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学习,那么,中学生的素质会大大得到提高。

(十一)、校长职责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在德国,校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学校的教育日常工作。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选择教材、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没有额外的任务;

上级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校长、教师的选配,教材的提供,教师的培训,教育计划;对学校办学状况的抽查;

反观我国的校长,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仅要解决校内的矛盾,还要应付周边的关系,完成上级不断派下的任务,什么安全要管,计划生育要管,盖房子要管,内部奖金的分配要管,高考要管,中考还要管,每一个校长的头上,都有若干个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整天处于应付之中,结果该管的事没管好,该做的事情没做好。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反思总结。加之“政绩”的功利思想,显得比较浮躁,不能坐下来认真地研究教育规律,也不敢去按“规律”办事。教育行政部门也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社会系统比如社区、关工委、团委、家长应有的工作不应由学校、教育部门来承担。

(十二)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在德国,除学校外,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青少年工作局。其职责一是监督社区落实教育法规;二是帮助学校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举例说,学生在校不写作业或逃学,经学校教育不思悔改者,青少年工作局将出面协助学校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这样,学校不至于被几个不学习的学生搞得鸡犬不宁。

整个国度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满高的。由于社会规则的到位,很大程度上人们遵守得不错,比如交通规则、卫生意识、待人接物、女士优先、公共场所不吵闹等等。据当地的同行介绍,大人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做给孩子看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错事被孩子看到了,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德国,我们亲自看见一行人穿越红灯,旁边的小孩就问大人,他为什么要闯红灯。而这个大人被搞得很狼狈。因为,小孩看到的与大人教的不一样。而违规者常常被家长、老师视为最没道德、修养的人。在这种大家都比较自觉遵守规则的社会里,孩子得到的是学校与社会一致的教育,她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当然,德国也有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吸烟现象、怀孕现象,可能由于法律没过多的限制,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属于正常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德国同行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我们大致一致,但我们在动员社会、家庭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德国教育之不足:

2002年元月,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几十个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中,德国排在倒数第几位。对此,德国同行这样解释:(1)移民子女过多,而这些子女很多德文都没有过关;(2)测试只局限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不能反映德国教育的真实一面。而我们认为可能存在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1、教材的难度及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偏少,平时没有考试;2、计算能力偏弱;3、每天学生在校时间过短,自觉性强的学生好一点,自觉性差的学生回到家里可能温书的时间不会多;4、学校对教师没有考核,管理过于松散,全凭教师的自觉性,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5、学生中吸烟现象严重,这可能与法律的某些规定有关。

三、感受

为期一月德国之行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过去,虽从报刊上也看到过一些文章介绍(经验),但毕竟没有眼见,没有亲历,这次培训,一听专家讲座,二到学校听课,给了我们许多直接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 德国同行对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主要有:(1)学校教育的功能的定位;(2)校长的工作责任与权力的定位;(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的培训工作及要求;(5)社会对教育的支持;(6)不求硬件,只求实用;(7)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8)小班化教学;(9)养成教育。

2、 借鉴要符合中国的现状,不要照搬;

虽然德国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但也有许多我们认为不适宜的。如:对教师长年没有考核;学生出了校门基本与学校无关,即使学生犯罪也无关学校的事;课本的知识容量过小,以及小班化教学都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符合校情,千万不能“邯郸学步”,丢了我们自己的长处。

3、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不能仅从某一个层面做,而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比如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改革高考,否则,素质教育永远是一句空话;又比如,学生的分流(不是淘汰),就必须对教育结构从小(学)到大(学)做巨大的调整;还要丞待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否则,学校里教育的行为规则,学生回到家里不如父母的几句话,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两面人。德国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德国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中国教育的发展当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吸收他们的一些经验,尤其是课堂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对于促进我们的素质教育有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四、建议:

通过培训,我们有以下建议: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树立“人”的教育的观念至关重要。

2、 积极推进新一轮课改,这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3、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要抓到底,不能仅为了考试,而毁掉学生的身心。

4、 上级部门在制定某些条例方面要实事求是。应该将学校建设的重点引导在软件上。

5、 学校功能及校长的职责要有明确的定位。学校不能承担不该学校承担的工作,尤其是其他行政部门摊派给学校的工作。对学校的各种评议、考核应有度。

6、 教育经费要做到充分有余,不能做到的也要做到逐年增长。

7、 制定有关法规,划清意外伤害学校应承担的责任。

8、 九年义务教育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借鉴德国分流的做法,建议在初一可做探索、加强一点技能培养、训练,结果可能会比单纯地学文化好一些。

9、 高考改革要起到引导基础教育改革的作用。

10、 对全社会重教宣传(包括教改)要加大力度。

11、 加大对外宣传、联系的力度,尝试办一些中外合作办学体。

12、外语教学在中国入世的环境下要有快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