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0:01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表演毕业设计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创新创业;毕业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2-0079-03
“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 [2]无论创新还是创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的前提。在重视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毕业模式的导向作用也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毕业模式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检测,更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毕业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也顺应形势、与时俱进。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渭南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实践,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形式与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清晰完备的毕业设计相关制度。
好的制度能使人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坏的制度使积极者受到打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制度是从人才培养计划到教学大纲再到毕业设计执行的多维度、可持续制度。本专业从毕业创作实践及毕业设计报告两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与说明,旨在让毕业生对毕业设计模式有清晰认识。通过三年的实践积累,已经较完备的制度包括: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制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分组制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撰写制度。这三个制度分别从教师、学生、内容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毕业模式进行理论上的限定,其实也是从顶层设计上为毕业生的学术质量进行保驾护航。
二、毕业设计实践固化为舞台展演的形式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把学生毕业创作形式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展演。这种转变不仅能激发在校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认识专业能力的实用价值。这种改变引起了较大反响,2013届渭南电广视台分别在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进行了专题报导。2014届毕业展演吸引国内诸多明星祝福。2015届毕业展演成功商演,为毕业生的就业架构了桥梁。
舞台展演是综合性演出,能将学生的四年所学用视听觉的综合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亲身参与毕业展演实践,能全面体会专业学习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职业工作的职能与方向。由于设计作品是每个学生选择的方向和类型,能最大化反映学生的专长,所以也是毕业生就职的最直观的推介会。从2015届学生的单元话剧表演、2016届学生的整部话剧表演、2017届学生创作的话剧表演,三年来实现了舞美回归舞台,并取得突破性提升。
因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学习内容很庞杂,毕业展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诸多的实践中寻找合适岗位,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把握好方向。形式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内容,但在实践中的确为毕业生和在校生都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实践操作中,分工非常重要,需要从毕业年起始就开始实施。首先,要根据给学生所做的“毕业展演策划案”来确定最佳方案。其次,教师统一审核后,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意向进行分工,并确定每组负责人。再次,对每组任务进行详细划分,并对负责人进行职责的解析。最后,在学生实施制作的过程中全程跟进,随时指导。具体可分为:导演组负责方案的具体落实,任务包括任务分配、节目排演、节目验收等;剧务组的任务:负责排演和演出时间、场地、设备、资金、外联等的申请与落实;演员组的任务:负责排演与演出;道具组:负责舞台调度设计、除舞台服装与灯光以外的道具设计与制作;化妆组:负责所有演员的发型及妆容设计与制作;服装组:负责所有演员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影像组:负责展演前期宣传与后期制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是交叉学科,是与美术学科、音乐表演、媒体传播等专业都相关的综合性专业,所以各组在完成好自身任务的同时,合作才是展演成功的最大考验。展演不仅对本专业的学生产生促进作用,对于院系之间、专业之间的合作也具有重要作用,是探索交叉学科间学科发展的有益探索。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报告形式
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能力考察上重理论轻实践,学在在论文选题上往往存在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在重视实践创新的今天,将毕业论文改为与毕业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能更好呈现学生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能力。改变的不能只是名称,实质性内容的改变才是核心。
专业毕业设计报告从内容、形式、考察能力三方面进行了变革。内容方面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初衷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论证,对毕业设计实践的理论支撑与说明。形式方面:分为概述,就毕业设计题目的背景资料、目的方法、创新点等方面陈述;创意构思,就毕业作品的创意来源、创意过程、艺术特色、创作手法、人员分工、个人承担角色和任务等方面来陈述以及草图等;创作过程,可用草图、设计稿、展开图、创意稿、分镜、脚本、剧本、过程数据、参数等为主来陈述。成果综述,评述围绕着毕业设计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主题思想、艺术特点、表现手法、表现效果等方面来陈述。这四个部分由表及里,按创作的完成顺序进行完整阐述。考察能力方面:考察学生条理的创作思维构架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展示能力。
四、结语
毕业设计注重实践能力的检验,让学生的作品在真实的舞台上呈现,更能直观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给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以真实的创作体验。展演舞台让学生把专业、特长、兴趣交叉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反映学生的特长,为学生铺设良好的职业通道。
这种学生与教师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结合的形式,还能让每位教师的特长得到最大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方向不同,但往往需要指导就是自己不擅长的方向,水平难免就受到限制。新的毕业模式根据方向确定指导教师,能使教师专业方向更对口,这样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水平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当今演剧形式的创新、演艺空间的多样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实践环节推动教学理念变革,都是毕业新模式对教学思路转变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设计有所依托,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践行理论,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与专业设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艺术实践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社会活动能力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社会对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的认可评价,了解自己各方面能力和专业水准,促进学生提高自身水平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艺术专业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完善对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有更多机会站在舞台上表演,加强学生的舞台表演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组织力、宣传力、领导力等,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今后工作需要,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好的认知,积累实践经验后更容易融入社会。
(二)艺术实践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与音乐艺术的需求,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艺术实践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作出奉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正确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加强学生间的联系,增强集体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体验贫困地区生活状况,利于养成吃苦耐劳与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艺术实践活动形式
高校可在校内校外分别组织音乐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可由学校组织专业大赛、综合素质大赛、音乐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者自行组织音乐会、文艺晚会,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校外进行公益演出、下乡演出,对贫困山区学校义务扶贫教育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其他学校、艺术馆等文化教育相关单位参加培训、教学辅导或编排节目等,学生可以去民间采风、观摩学习等进行文化调研活动。因教育对象不同,学校可分别组织毕业班学生与非毕业班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对于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前实习与个人性毕业汇报演出,使学生自身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对于非毕业生,组织学生举行音乐节、素质比赛与综合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加强音乐教学的能动性。
三、艺术实践活动实施方法
(一)革新成果检验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获取学生水平与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一张试卷、唱一首歌、演奏曲子一直以来是高校音乐评价的主旋律。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学与舞台结合,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需要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首先,院内实践的教学汇报、演出和平时成绩挂钩,专业老师对其打分点评。其次,改革期末考核形式,在音乐厅考核,学生要穿正装或者礼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表现力。学生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可将学生表演全过程录制,作为学习记录,促进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高提供便利。在毕业设计上,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汇报演出,举办个人音乐会,避免学生过多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甚至抄袭,用实践考核评估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扩充实践内涵,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是集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当前就业大潮面前,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专多能,给自己获得更多主动权,适应就业择业的双向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有出色的舞台表演力和扎实的课堂教学力。所以,学院要进行“五练一熟”教师职业训练和支教教育实习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要练书写、讲说、绘画、制作、管理,熟悉中小学教材,提高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综合能力。支教教育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确立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磨练自身意志,增强责任心。
(三)组织学生艺术实践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教育和实际接轨,处理好专业基础和能力教育的关系。艺术实践不可以喧宾夺主,而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组织艺术实践,因地制宜,成为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使学生得到锻炼。艺术实践对于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目标任务,每次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给予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指导,并拓展专业知识,如戏剧表演、服装舞台、造型等。艺术实践有时需要去偏远地区,要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带队,保证安全。教师也要对实际进行科学合理总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确保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达到目标,注意避免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在活动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今后服务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总结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开设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生源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生源,独立学院表演专业招生的特殊性,导致生源大致可分为四类: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专业基础较浅的学生;为了上大学高考前临时学的学生;还有一类则为零基础学生。但专业类艺术院校,高考中有几轮的专业面试,最后被录取的大多是有着十几,二十年琴龄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专业类艺术院校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中,大多沿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而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和数量大,显然从一年级就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不太合理的。作为独立学院的钢琴教师,我们系内的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程度,也就是进行一次新生专业测评,根据测评将学生按程度分类。通过本人三年来的教学经验,我院新生专业程度大致为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即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和高考前临时学,或者零基础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为基础较浅的学生。根据这一特殊性,我系对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即一年级入学时,全部采用“一对三”的授课方式,一年级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属于一个相互磨合的阶段,新环境的陌生和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可以通过“一对三”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好的调节,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也是提升专业基本功的最佳时期,“一对三”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增加学生获取的知识量,这种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轻松自然,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进入二年级,由于曲目难度的增大,专业学习程度的不同,通过专业测试,一部分专业程度较浅的学生继续沿用“一对三”的授课方式学习,旨在继续提升其钢琴基本功的学习积累,而程度较高的学生开始采用“一对二”的授课方式进行学习,以保证这部分学生专业水平的稳步前进;而进入三年级,针对一部分专业程度较高,有再深造欲望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旨在能够很有针对性解决其专业问题,根据其个人情况制定适应其学习的目标和专业规划,这部分学生直到四年级毕业将一直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其余学生,采用“一对二”的授课方式直至毕业,让学生可以充分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短,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演奏知识。由于一、二、三年级授课方式的调整依据为每一学年的期末专业考试成绩,因此,也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钢琴伴奏课的开设
钢琴伴奏课是我系针对钢琴表演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旨在能培养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独奏水平,还能胜任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类艺术团体的需求、中心学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的综合类钢琴表演人才。之前,已经提到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明确独立学院不是为各类专业艺术团体和高校或专业表演舞台输送演奏型人才,而是为社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或地方艺术团体输送应用型人才。因此,钢琴伴奏的学习对于独立学院钢琴表演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钢琴伴奏课以声乐正谱伴奏为主,器乐伴奏为辅,这也符合我系两个专业,即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且声乐正谱伴奏较高的社会使用率及学生学习意愿,演奏程度。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为集体数码钢琴授课,授课教师根据每学期系内声乐教师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授课曲目,进行集体教学,每学期总学时32学时,前24学时为课堂集体授课阶段,主要学习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掌握演奏难点。而后8个学时,则是跟随指定的钢琴伴奏老师一同进入声乐老师课堂,为声乐主课学生上专业课进行伴奏,属于实践课时,目的是更好地学以致用,与声乐学生形成伴奏默契,解决实际伴奏中出现的问题及声乐老师的具体要求等,也就是说,实践课时内,有三位教师在对学生伴奏做指导,分别为集体课伴奏老师、指定跟随进入声乐课堂的伴奏老师和声乐老师。钢琴伴奏课的考试形式为面试,即声乐学生测试专业时,为指定声乐学生进行正谱伴奏,考试成绩为三位指导老师按相应比例共同得出。第六学期,会增加部分器乐正谱伴奏的学习,以丰富学生的伴奏技巧及音乐素养。钢琴表演学生的毕业设计由毕业论文写作、毕业音乐会和毕业钢琴伴奏成绩组成,即钢琴表演专业毕业学生需要为声乐演唱毕业班的同学担任钢琴伴奏,这种授课、考试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伴奏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解决了独立学院声乐考试钢琴伴奏的师资缺乏问题。除了钢琴伴奏课外,我系还开设了钢琴即兴伴奏课,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学习意愿,自行选修。
三、其他为钢琴专业开设的辅、知识拓展型课程
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钢琴文化,提升音乐素养,我系为钢琴学生还开设了“钢琴艺术史”、此课程是为钢琴表演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总学时为一学年,目的使学生了解钢琴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历史根源,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文化深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其次,还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程——“中外钢琴作品赏析”和“钢琴教学法”,授课学时分别为一学期,这两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练琴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是本人三年来在独立学院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及想法,面对当前学生的就业压力,社会文化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应用型钢琴课程的设置已非常重要,然而,在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过程中,势必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时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学生教育实践中去,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我们有很好的体制平台,我们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在培养出适应全社会需要的全面的钢琴表演人才,从而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姿媚.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
[2]白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大舞台,2013,09.
[3]刘顺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有效教学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4]肖成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戏剧,2012,05.
[5]张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效能审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6]谢姿媚.地方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12.
[7]潘雅清.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教学评估 高校院(系)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水平 策略研究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增强本科教学实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将管理重心下移,推行二级绩效管理,理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权责,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管理从静到动,由细到精地规范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一、以院(系)为中心,促进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
院(系)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在地方高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办学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实践运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级基层管理机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下,音乐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营造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竞争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研室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树信心,外树形象”活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册》,涵盖了教研室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教师备课,教学进度,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等检查,使教学环节常态化。
教研室以团队建设为中介,开展“向课堂要质量”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教研室定期开展“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创优质课”活动,公开评课,相互探讨,在研讨与交流中融汇,在法与内容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发挥团队作用,加强教师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形成了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等优秀团队。声乐教研室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以专业建设为驱动,促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业建设是院系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对院(系)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还对新专业给予指导,并给新专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切实达到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从2007年来,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依托,为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强专业、育通才、广就业”的办学特色,在师范教育中融入非师范教育,在师范性素质教育基础上体现社会舞蹈表演专业的个性教育,注重川东巴渠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贯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始终。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新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支撑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带动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展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资金缺乏、师资队伍素质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生源素质较差,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切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音乐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展开对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四个促进”①、“三个基本”②、“两个突出”③、“一个引导”④的学习讨论,反复就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定位、教材的选购、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的科目、开设的时间、学分安排等内容是否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评价标准和激励作用进行论证,从而形成既稳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并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创新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专业平台,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专业发展模块,以地方特色课程为专业特色模块,以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强化实践育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城乡综合一体化建设基层、服务社区培养“定岗式”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
2.重视教材选用评估,自编教材初显成效。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重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音乐专业教材、自编教材、实用性强和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师生评价优良的教材达94%。教材编写也有了较大突破,至2012年教师主编教材3部,主编教学参考书3本。
3.注重队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新建应用型高校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先进理念,并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和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单一依靠监督检查进行质量监控的状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之中。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等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4.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分为校、院系两级。校级监控体系包括领导听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质量科;院系级监控体系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小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具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专业教师评议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要求,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运用于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分配,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工作热情。
5.学习风气渐浓,建设效果明显。通过近年来持续有效的工作,校园学习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实训室,图书借阅量增长,自觉到实训室做练习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主动性增强。2007年以来,共有8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大学毕业生,66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68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05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55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350人次获得学校奖、助学金。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地方和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追求现代大学“构建主动适应地方和社会对职业能力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便成了首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搭建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实训排练,国际交流、校内外交流表演、毕业专业汇报、艺术创作表演等舞台实践,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专业技能,建立了牢固的文艺建设体系,形成了服务意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1.改善实训场地条件,保证实训实习时间。为进一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地域和专业优势,积极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教学评估,配置了琴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MIDI教室、排练厅、实训室、音乐广场等教学场所,从而满足了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确保实训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5个,其中,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1个,国际文艺交流中心1个。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签订了“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协议,在丽江合作打造了一台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节目,形成合作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人才的模式。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加强新课改合作研究和培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韩国草堂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音乐本科教学计划,设置2个学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均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折算成学分,纳入课程考核。学校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社区、中小学校等,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帮扶活动;或分散要求学生回家就近开展社会调查,每学年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院(系)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发挥当地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演出中得到舞台锻炼,音乐系参加历届大学生艺术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舞蹈《大巴山抬工汉》获全国一等奖;舞蹈《红色记忆》获四川省一等奖;舞蹈《麻麻辣俏幺妹》获四川省二等奖;合唱《红色歌谣不变调》、《火龙舞之歌》获四川省二等奖;表演唱《打双麻窝子送》、《巴山妹子》获四川省三等奖。
3.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采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音乐会相结合的方式。各阶段要求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撰写、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均有具体要求,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观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按规定确定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社会实际,来自艺术实践、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断增加。2011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践环节的比例平均达到了53%。近三届毕业生有72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达到了培养要求。
四、紧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办学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务地方,与地方互动”是对院(系)办学定位绩效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突破点。近年来,各院(系)积极“找路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紧紧围绕学校“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城乡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繁荣了地方文化市场,提高了达州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近年来,独立承办的各种类型的演出已有数百场,在达州及周边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火之歌”;2009年达州市第十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达州市元九登高节“大巴山民歌会”;2011年独立承办“巴国情韵”——纪念李依若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多次为“留守儿童基金”举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依托地方与服务地方相结合,避免了办学定位的“大而空”,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总之,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应当把绩效管理及考核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成效考核更加明显,努力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四个促进”是指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经费投入,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
②“三个基本”是指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③“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④“一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67.
[2]王峰,涂宝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院系教学工作目标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9(10):51.
[3]李宝元.绩效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FLASH动画、元件、角色、Photoshop场景
前 言
动画制作是分工极为细致,要求严谨的工作。通常分为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等。前期制作又包括了企划、作品设定、资金募集等;制作包括了分镜、原画、中间画、动画、上色、背景作画、摄影、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试映等。
我的毕业设计就是应用大学四年所学的FLASH知识制作,动画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1章 动画制作流程及软件.
1.1 Flash 动画制作流程示意图
文字剧本,造型设定,分镜头台本,场景设计,元件动画
1.2 Flash 软件简介
目前中国广大flash爱好者主要把精力集中在了网页的导航栏,flash网站,游戏制作,动画制作等等上面比较多,其实国外已经很多地方用到了工业,生产等各个方面,因为flash的自由性非常高,往往可以把界面,按钮等制作的非常动感,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flash的前景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用flash做的成名动画很多比如《哐哐日记》、《11度青春系列电影》系列之《泡芙小姐的金鱼缸》、《铭记》、《小胖妞》等等
1.3 Photoshop 软件简介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可分为图像编辑(绘制)、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部分。
Photoshop是一款非常成熟的软件,运行也非常的稳定,是一款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且通用领域最广(除了不能做矢量图)的软件。无论配合绘图板手绘还是仅仅用鼠标进行鼠绘,都能作出异常精美的CG哦。就绘画方面而言,其默认笔触虽然不及painer多,可是通过调节笔触面板就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笔触效果了。我的作品中主要用其制作动画分层场景。
第2章 动画前期设定与中期制作
2.1 人物风格设定
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身材比例,服装样式,不同的眼神以及表情,并表示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等。通常需要绘制一人物的:头部及、正、背、侧等多个不同角度的三面效果,有时还会包括线条封闭和人物发型,身着不同款式的服装造型,与其他角色的身高对比,以及佩戴的小饰物等细节。
我的人物设定是与欧美动画风格结合,人物形体主要由矩形,梯形带有棱角构成,打破常规人物设定夸张人物比例,人物服装具有原始气息。我认为这是一种新方向的人设概念。
2.2 场景风格设定
在动画片的创作中,动画场景通常是为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服务的,动画场景的设计要符合要求,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要明确地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合核部影片的总体风格进行设计,给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合适的场合。在动画片中,动画角色是演绎故事情节的士体,动画场景则要紧紧围绕角色的表演进行设计。
我的场景设计具有色彩夺目,吸引眼球,我认为场景的风格独特在整部动画中起关键作用。
2.3 分镜头草稿制作
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我在绘制分镜头注重镜头变换,应用推,拉,摇,移,景别转换,这样使画面更加精彩,不会出现呆板无聊。
2.4 完成分镜头动画
根据分镜的要求,绘制并完成人物动画。这一步就是要用到制作的人设库,建立元件,并用补间和逐帧动画完成所有分镜的动画。做完一个场景或是一个分镜,一定要测试调整,这样在以后的制作中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将人设元件拖入绘制的分镜中,大小比例按照分镜排放,这样再制作完动画后拖入场景会节省很多时间不易出现大小比例错误。
2.5 插入背景
所有分镜场景人物动作完成后,根据场景要求用Ps绘制绘制动画背景。并且要注意场景的分层关系,从ps源文件导出的图片,要是png或gif格式,这样遮挡人物的场景才能透明。这时场景图片不宜特别大,那样在flash里占空间,调试动作会很不方便。
将绘制的背景根据要求分别放入分镜各个图层。这时要注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有需要移动的场景也要建成元件。这样就不会错乱。这个环节是很重主要的合成动画动作的环节,头脑要保持很好的状态,最忌讳分层命令的逻辑混乱,动画调好后还要分析镜头的连贯性,尤其是比例和背景的像素,都要认真的分析制作。
2.6 动检
动画动作检查,是动画制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具体分以下四个步骤:
(1)查找错误,例如动作调试不合理、穿帮等问题。
(2)发现错误后及时调整。
(3)查看做好的分镜动画是否满足任务书和技术要求。
(4)整体调整。
动画动作检查无误后,便进入了动画后期处理的环节。
总结
《牛XX传奇》制作完成,自己又反复的观看,其中又做了一些调整,通过此次的毕业设计,使我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并且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光有计算机理论的知识是不行的,还得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是多动手、多动脑,软件就是一个工具,给你铅笔你就能成为毕加索吗?所以设计类软件永远只是一种工具,只要能很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在乎你用什么软件,向我前面所说的,动画是艺术不是技术。而这次的动画设计就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使我对动画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陈鑫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
设计题目: 彝族三人舞《索玛花开》的排演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一、毕业设计分析
本设计主要针对彝族三人舞《索玛花开》的排演展开论述。舞蹈是艺术的精灵,舞蹈带给世界的惊喜是华丽的,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化表现。我国的舞蹈艺术中,民族舞蹈是舞蹈世界中的宝贵财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实施高度自治,这就会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支,彝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了重要的价值,更在文化建设上,给予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鲜血液。彝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舞蹈中的典型类型,彝族舞蹈服饰优美,舞风淳朴,具有历史的沉淀,也具有现代的风格。《索玛花开》是彝族舞蹈中的典范,《索玛花开》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质朴善良。彝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彝族舞蹈《索玛花开》流传多年,是彝族舞蹈的主要代表,也是我国人民熟悉的舞蹈名篇。《索玛花开》的舞蹈排演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表现出来的意境都不同,每个版本表达出的情感都有一定的差异。《索玛花开》三人舞的排演,需要精雕细琢,从人物刻画上,从舞蹈的深刻内涵上进行细致的表现。
二、毕业设计过程
本设计以彝族舞蹈《索玛花开》为设计背景,通过对舞蹈产生的故事分析,明确了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寓意和表现形式。从选题到调研,到确定任务,实现了连贯的过程。
主体内容一、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产生背景。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生产与生活,都在他们的聚居地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尽管现代化的信息传入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实施了现代方式的生活转变,但是,在文化方面,少数民族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方式。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美丽花朵,彝族人民把歌舞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彝族人民对歌曲的热爱是对民族的一种眷恋。彝族舞蹈诞生于彝族地区,由彝族人民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并且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舞蹈类型。彝族舞蹈的特点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民众的劳作,舞蹈的场面和舞蹈的表现韵味,都与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同时,在舞蹈的特色上,给予了民族的风俗习惯。《索玛花开》的诞生,源于彝族的民间神话。在远古时代,上天破出九个大洞,地面上洪水泛滥,彝族人民的家园眼看要毁灭了,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彝族神王支嘎阿鲁独身一人与洪水战斗,于是天神策举祖深被支嘎阿鲁的行为感动,就派他的三女索玛蔚下凡支持支嘎阿鲁,在治水垦荒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起彝族人的家园。在日久的相处与奋斗中,索玛蔚和神王渐渐相爱,并且成家生子,于是彝族人开始人丁兴旺。在彝族儿女的奋斗中,彝族开始兴旺起来,桑田恢复,农业振兴,彝族的生活开始了美好的追求。但是,天神策举看到女儿索玛蔚已经拯救了彝族,就告知其要快速返回天庭。索玛蔚在建设彝族的过程中,已经与彝族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为丈夫剩下了子女,这些儿孙都是索玛蔚不舍的财富。于是索玛蔚化作了一棵杜鹃,没有回到天庭。但是,恶神乌山鬼看到彝家日渐兴旺,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就会恶意发动的战争,在战斗中,支嘎阿鲁率领彝族老少保卫家园,献出了生命,索玛蔚伤心欲绝,哭泣而忘,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百里杜鹃。正是因为这满山的杜鹃,给彝家人们带来了长久的幸福与安宁。
主体内容二、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寓意和表现形式。
1、《索玛花开》的舞蹈寓意。作为彝族舞蹈的代表,《索玛花开》是彝族人民心中的神。这种神韵是彝族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动力。《索玛花开》源于彝族人最美好的向往,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守护。《索玛花开》是彝族人民心里的痛,也是彝族人民心里的幸福。民族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彝族人民能够保持团结与奋进的心态,更需要彝族人民能够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适合民族发展的道路。舞蹈的展现是彝族神韵的体现,《索玛花开》的魅力就在于是彝族人民心中的向往。在发展建设民族的过程中,《索玛花开》就像一支强劲的兴奋剂,能够激发起彝族人民的斗志,能够让彝族人民尊重民族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新一轮的民族建设。
2、《索玛花开》的表现形式。在多年的舞蹈排演中,《索玛花开》具有多个版本。舞蹈的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重点部分。分别是舞蹈的序,主题是《祭花神》,这一章表现了花的灵性与美丽,花的根与爱的源,花与民族的内在联系。随后是舞蹈的主体部分《耕耘乌蒙》和《和谐家园》,这一部分展示了彝族人民在劳动中收获希望,在发展中收获财富。《索玛泣血》是舞蹈的重要篇章,在这里表现出爱的忠贞,爱的永久,爱的陪伴,是舞蹈最为感人的一幕。尾声的《杜鹃花开》是具有神韵的表达,表现了彝族人民对索玛蔚的爱,和索玛蔚给予彝族人民的热情,是升华的艺术表达。
三、毕业设计成果
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背后,都有着浓烈的历史氛围。艺术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艺术的优势就是能够融合多方面的因素,对民族的发展进行展现。舞蹈是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于少数民族而言,舞蹈能够展现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通过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排演,可以发现舞蹈是技术与文化的对接。无论多么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都是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形成后的艺术性表现,实际上就是对彝族人民勤劳致富的行为刻画。《索玛花开》的美是彝族文化的美,《索玛花开》的艺术价值是绽放的民族文化与社会进步的融合发展。在舞蹈的排演中,就会发现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点,这些创新点是最有价值的舞蹈排演成果。例如在人物的刻画上,在艺术性动作与技术性动作的结合上,在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欣赏上,舞蹈的设计都可以达到必要的效果。《索玛花开》三人舞可以进行多种形态的设计,这是舞蹈创新的尝试,也是舞蹈创新实施具体化更新的过程。民族舞的进步需要进行现代艺术的结合,更需要传统化的沉淀。
四、毕业设计收获
彝族三人舞《索玛花开》排演的技术实施。
1、深刻理解《索玛花开》寓意。三人舞的排演与人数众多的排演是有区别的的,三人舞的排演重点在于对人物的刻画与表现上。然而,对人物的刻画,需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舞蹈演员要充分明确《索玛花开》的寓意,要在头脑中刻入《索玛花开》人物的真正形象。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表现,但是,只有对舞蹈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肢体表现中能够赋予情感。没有情感的舞蹈表达是没有永久生命力的。特别是三人舞的表现中,对舞蹈演员的标准更好高一些,例如舞
蹈演员的表情,动作的表达程度,都是真情实感下才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尤其像《索玛花开》这样的传统剧目,既要表现出原始的热爱,又要表现出现代的时尚,于是,对舞蹈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项目
一、改革与实践的缘起
“如何让动漫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专业指导研讨会的动漫行业企业专家为我们确立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为了让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必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中企”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深化教学改革,完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常下场实践,业务学习,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本院在教学中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按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开发项目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与项目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中,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分析职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
1.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无锡市发展动漫产业“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对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多家动漫企业的调研结果,三维动画方向,培养可以从事三维动画、游戏、影视等工作,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拥有高端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二维动画方向,培养能从事二维动画、漫画、游戏、影视等工作,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拥有高端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
2.职业岗位及要求
以二维动画为例,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为:(1)动画制作以及原画设计;(2)场景设计;(3)网络动画制作;(4)特效合成;(5)剪辑技术。
其中网络动画制作的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有:(1)独立完成工
作的能力;(2)网络动画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3)能够看懂分镜头台本,并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4)具备较深厚的绘画功底,对色彩敏感;(5)了解动画的历史,熟悉动画流程;(6)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表演技能;(7)熟练掌握运动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8)能够独立完成镜头剪辑及音乐的编辑;(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面向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即二维动画师、二维原画师、动画背景师、三维建模师、三维动作师、三维特效师、后期编辑员,基于核心职业岗位归纳出动漫设计与制作学生所需培养的能力有:(1)动态的把握与画面构图的设计;(2)场景与角色的设计和绘制;(3)色彩的搭配与运用;(4)动画运动规律与时间的应用能力;(5)绘制中间画,使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的能力;(6)使用三维软件建模的能力;(7)使用三维软件制作光影材质贴图的能力;(8)使用三维软件制作动画能力;(9)制作影像特效,完成合成剪辑的能力;(10)制作配音与音效的能力。以二维、三维、游戏动画设计与制作任务包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职业能力,需要重构课程体系:
1.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2.第二学年以工作任务包内的项目作为引导,采用模块化阶段式培养模式
课程内容与项目结合,以项目作为引导,使项目带动课程。教师即“项目经理”按实际项目工程分小组实施(前提是教师自身技能的达标),一个教师一个小组,班级之间可以采用交叉方式。
3.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在制作毕业设计的同时,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能力,在实训中锻炼学生的能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四、开发项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2011年学院和江苏巅峰软件有限公司建立项目合作,把该公司的部分项目引入《3Dsmax建模》课程中。比如,现已经完成的有《德清县3D电子地图》的项目,由09级学生和公司员工共同参与制作,受到好评。同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我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项目制作的工作过程,制定了相应的课程项目设计方案。
《3Dsmax建模》课程项目设计参考方案
项目一:德清县3D电子地图模型制作(学时:72)
(一)教学目标
1.最终目标
能掌握3Dmax软件进行三维数字物体建模;熟练运用软件进行多边形物体的制作以及物体模型的平滑处理。
2.促成目标
(1)熟悉掌握3Dmax软件标准几何体和扩展几何体的建模能力;(2)熟悉掌握3Dmax软件样条线建模的方法和技能;(3)利用多边形建模原理命令进行建模(点、边、面层级);(4)利用网格平滑和涡轮平滑命令建模;(5)熟练使用材质和制作贴图。
(二)工作任务
1.熟悉3Dsmax软件建模技能
2.掌握3Dsmax软件材质和贴图技能
3.团队合作的能力
根据德清县3D电子地图项目的需要,分配工作任务:每组10人负责一个街区的建模任务,每个学生负责8~10个建筑物的建模。教学活动的组织按照“任务分配―模型分析―单体模型―整体街区―公司审核”的过程来组织。
五、完成项目成果及总结
2009年与宜兴华页动画工作室合作,07级部分学生参与52集动画片《美猴王》的制作。学院成功将项目引入二维动画的教
学中。
2010年与无锡西科、宜兴四叶动漫软件公司建立校区合作,
08级学生参与无锡西科游戏的制作,同时和2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我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08级学生参与制作《人鱼球球》游戏。
2011年与江苏巅峰软件有限公司建立项目合作,比如现已经完成的有《德清县3D电子地图》的项目,09级学生和公司员工共同参与制作,受到好评。
2010年5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合作,在北京成立了全国首创的地方特色紫砂动漫工作室,首批学员23位同学,已经在国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紫砂动漫的设计创作短片《紫砂传奇》,并安排在央视电视指南频道和世界地理频道播出。
2010年10月,积极引进江阴市水木东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入校,建立校企合作,通过多方努力,聘请了韩国动画导演崔仁吉吉、朴昶进导演为外聘教师,长期在校指导,并共同进行26集动画连续剧《蔬菜精灵――亚美》的制作。
2013年7月,与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工业园的江苏大孚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制作大孚膜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动画。将动画制作项目引入《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中,项目完成后受到公司好评,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实践打破了传统的“2.5+0.5”(先学校学习、后企业岗位实习)的培养模式,以校企协同培养为依托,将企业中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产品开发”“作品展评”等企业元素提前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去,使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合二为一,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协同培养,学生与学徒身份并存,学校和企业互通,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变传统段式对接为全过程齿轮状对接,真正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