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9:27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污染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业污染论文

第1篇

从环境质量的新观点出发,任何物质若以不恰当的种类(如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各种人工合成的新物质、农药等)、数量(大大超过自然容量)、浓度(超过本底很多倍)、形态(如有机汞比无机汞的毒性大得多)、价态(如铬、砷等不同价态的毒性相差很大)、途径(如酚、氰等易生物自净的物质,进入大气比进入水、土的危害就大得多,进入地下水就比进入地表水危害大得多)、速率(超过自净极限能力很多)、运动方式(如噪音、振动等)进入或作用于环境系统,打破环境物质的正常循环和平衡,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和平衡,影响和威胁到人体和子孙后代的健康,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的,就都可能成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这些污染物或污染因子的来源便称为“污染源”。

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资料《有广泛国际意义污染物的控制与鉴定》规定的污染物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及综合的共二十八类(1),实际上按照我们前面建立的观点,污染物的种类还要多得多,几乎一切自然界的物质及全部人工合成物质都有可能成为污染物。例如,我们人人每天都要吃“盐”,一般并不认为它也会是一种污染物。而在北京东南郊二百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每年从化工区排放废水中的酸、碱、盐高达三万多吨,酸、碱最后也中和成盐,占废水总排污染物的76%(2)。盐,也成了北京东南郊一项重要污染物。它污染了河道,在北京淡水河道中发现了咸水藻(初步鉴定)(3);它污染了地下水,使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异(4),硬度迅速上升(5,6),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粗估达一亿元以上(6)。

人类通过工农业生产、城建、交通、生活、科学活动、军事活动等各种方式,向环境系统排放各种污染物,而从总体及发展观点看,则以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三废”)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工业“三废”中所含的污染物种类多、成分杂、数量大、毒性强、浓度高、速率快、难自然降解、连续排放,加上复杂的综合作用、累积作用、富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参加了大气环流、水循环、元素的循环,进入或作用于生态系统及人体,危及生态正常平衡、人体健康以至遗传因子,造成了当代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公害事件及环境污染疾病和潜在的所谓“文明病”,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为此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各国都形成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管理的庞大体系。因此,环境污染源的调查、评价及控制,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首先,又要抓住工业污染源的调查、评价和控制。

二、

工业污染源的评价,是污染源工作三步曲的中间环节,它是在调查基础上的提高,是为控制服务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从千百万种复杂的污染物中查明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放方式、途径、特点和规律。所谓“主要污染物”,显然是那些数量大、毒性强、难生物分解、易生物富集、易进入或作用于人体的污染物。根据我国各地污染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体会,无论哪个地区,不管污染物的种类多么复杂,经过科学评价后,总是只有上十种主要污染物,它们在总的污染物比重上却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就为污染源的控制、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研究、环境区域规划、环境管理、环境治理、环境医学等环境保护各个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盲目性。

工业污染源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排放方式各异,人们是无法直接比较它们的关系,必需经过“标准化”处理,进行相对的间接的比较,就好象商品之间难于直接交换,但可以通过钱来进行彼此的交换一样。

所谓“标准化”,就是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科学的抽象,实现指数化,建立指数化系统,有利于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表达,也有利于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解决复杂的污染源评价问题。同理,还可推广于整个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及管理系统之中(如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质量与健康相关研究等)。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价值时指出:“我们应当有可能把一切商品化为一种它们所共有的表现形式,只是按照它们所含有的同一尺度的比例去区别它们”(7)。根据这一思想原理,我们应当有可能将一切环境因子化为“某种第三种东西”(7)的统一尺度,比如无量纲指数、体积、钱等。这样就可以使看来似乎无关的环境因素、似乎无法比较的环境因子,都可以按照新的统一尺度进行衡量比较,进而进行综合评价,用它们的比例去区别它们各占的比重大小,从而指出轻重缓急,指出优先控制的重点、方向和途径。

三、

标准化的通式:

指数=实测值/标准值

由于评价的目标、因子、标准不同,不可能找到一种适用于一切的标准化方法,我们通过污染源的评价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逐步形成了如下污染源标准化评价系列:

M=CI/C0;N=CiQI/C0=qI/C0=MQi;

O=nqI/C0=nMQj=nN;

P=mnqI/C0=mnMQI=mnN=mO

上述系列指数的名称和物理含义如下:

M棗等标指数(无量纲),系实测因子的浓度值Ci(浓度单位)与该因子的标准浓度值C0(浓度单位)之比值。其值大小表示等于标准的倍数。

N----等标排放量(介质的量的因次),系实测因子的浓度值Cj乘以包含该因子的载体流量Qi(量的单位)与该因子的标准浓度值C0之比值,或为该因子绝对排放量qi(绝对量单位)与C0之比值,或为M与Qi之乘积。其值大小表示将评价因子用介质(气或水)稀释或浓缩至标准浓度时的体积;亦可理解为评价因子进入环境系统后使被污染介质(气或水)达到标准浓度时的污染体积。N指数比M多包含了Qi因子,反映了绝对量qi的作用,所以比M的作用更进了一步。

O棗累计等标排放量(量的因次),系评价因子累积排放时间n(时间单位)与等标排放量N的乘积。其值大小反映了累计等标排放量的大小。O指数比N多包含了n因子,所以比N的作用更进了一步。事实上环境污染危害往往是长期累计量起作用的,如致水俣病的有机汞、致骨痛病的镉、致癌因子及农药等。

P棗累计等标排放摄入量(量的因次),系评价因子进入人体的摄入量系数m与累计等标排放量O的乘积。其值大小可以进一步反映污染物的排放与人体健康相关关系的大小。

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之前,卫生、市政、地质等部门评价单因子污染水平时多采用等标(或超标)指数值;环保工作开展之后,考虑了绝对量,在官厅污染源评价中首次采用了等标排放量值(8);之后在北京西郊污染源评价中改用毒性标准,采用了排毒指数值(9);在污水渗坑评价中采用了累计等标排放量值(10);国外在车间大气致癌物摄入危害评价方面,采用了累计等标排放摄入量值(11);我们在1977年成都环境质量评价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这种方法,但尚未实际应用,因实际摄入量因子测定较难。

第2篇

本文作者:孙鑫宁平唐晓龙易红宏周连碧张旭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属于粗犷型,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为获取物质、原料和资源,在开采、洗(分选)选和冶炼过程必然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13〕。我国一般大中型露天矿山年剥离量都在数百万吨以上;地下坑采每年也要产生数十万吨以上的废石;在选矿作业中每选出1吨精矿,平均要产出几吨或几十吨的尾矿;每冶炼出1吨金属平均还要产生出数吨的冶炼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2亿t,贮存量15.99亿t,贮存率为41.5%,工业固体废物的大量产生与堆放,造成土地浪费、资源浪费并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14〕。其中包括水污染风险、大气污染风险、土壤污染风险及生态污染风险。对于这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尾矿库(渣场),目前国内主要关注其安全性评价,如:尹光志等对尾矿库的安全性、稳定性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15-17〕,但是尚未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来评价其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比较繁多,使用较多的有生命周期评价法、安全检查表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模糊逻辑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公式评价法、图形叠加法、神经网络评价法、事故致因突变模型评价法等。根据各方法特性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需求,本文总结对比了主要的五种风险评价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Cycle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评价法,简称LCA,是一种评价潜在环境影响以及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用的资源,如原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废物管理阶段的方法。LCA起源于1969年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委托,对饮料容器从原材料采掘到废弃物最终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的跟踪与定量分析。20世纪90年代,LCA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它的迅速发展以及各国对该方法的需求,诞生LCA国际标准,这也标志着LCA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稳定的评价方法。各国也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和教学材料为LCA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进行了补充完善,其中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以及LCA欧洲委员会编写的生命周期倡议书和生命周期数据系统〔18〕。LCA通常有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其中影响评价是评价的重点。LCA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评价是其他评价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其范围广泛的特点有利于避免问题的转化,例如在生命周期中相的转化、区域的转化以及环境问题的转化。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可用于LCA的软件,如Gabi等。在欧洲委员会(EC)网站中也能下载一些关于LCA的注册软件、工具和数据,这些软件能满足不同决策者的需求特点,而且还考虑到了数据清单计算的合理性。还可以运用LCA进行评价的经典的例子作为评价工具,如Nielsen等对固废填埋场的评价,Doka建立的废物处理、售后服务生命周期清单(LCI),Hellweg等对生态废物的评价,还有各类焚烧工艺的评价〔18〕。在选矿过程和尾矿中,LCA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关注于完成金属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清单(lifecycleinventories,LCI),以便支持消费品的选择和设计的LCA。之后LCA的运用扩展到公司的项目及加工方法的选择。尽管LCI、LCA的相关方法有一定的限制性,但在矿业—矿物可持续发展的项目(theMining,Mineral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LCA还是被认为是一种在行业决策中提供环境风险评价的有用方法〔19〕。该方法的运用需要建立生命周期清单(LCI),即大量采集可信的数据。然而尾矿成分极易变化〔20〕,不易采集到可信数据,而且目前我国尾矿和选矿行业生命周期清单数据较少,故不宜采用此方法评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afetyCheckList,SCL)安全检查表评价法,简称SCL,是由一些有经验,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人员,事先通过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并编制成表,以便之后进行检查和评审〔21〕。安全检查表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工业迅速发展时期。当时,由于安全系统工程尚未出现,安全工作者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日益增多的事故,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编制了一种检验系统安全与否的表格。系统工程广泛应用以后,安全检查表的编制逐步走向理论阶段,使得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越来越科学、全面和完善。目前SCL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并扩展到各个领域。例如:SCL在铁路劳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22〕,SCL在港口工程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23〕以及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运用SCL对外科手术中的存在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许多风险隐患〔24〕等。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施工危险源辨识,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遗漏,便于发现和查明危险和隐患,便于存档。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可作为安全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凭据。安全检查表检查的重点在装置设备状态,设备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等,着重调查当前状况,缺乏对装置及设备过去的了解。针对此问题,韩其俊对安全检查表法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历史资料查阅及调查提纲,解决了缺乏对装置、设备过去的了解,也为之后的安全检查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25〕。SCL主要适用于现场安全检查人员,侧重于安全评价,缺少对环境风险的评价。为了使评价工作得到关于系统安全程度方面量的概念,开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计值方法。根据评价计值方法的不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又分为逐项赋值法、加权平均法、单项定性加权记分法以及单项否定计分法。由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需要一定的定量化指标,而此方法虽然加入了一些有效的评价记值方法,但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定量化,故不宜采用此方法进行风险评价。2.3概率风险评价法(ProbabilisticRiskAssess-ment,PRA)概率风险评价,简称PRA,是以某种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基础进行的系统风险评价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应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相结合的分析技术首次成功地对核电站的风险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并以定量的方式给出了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开始使用PRA来支持其管理过程,从此PRA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挑战者”事件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大纲,采用概率评价方法对航天任务进行评价〔26〕,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对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进行评价。欧空局(ESA)的安全评价也从以定性为主转向定量评价,并开发了自己的风险评价程序〔27〕。一般地,PRA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28〕:1)研究熟悉系统;2)分析初始事件;3)事件链分析;4)初始事件和中间事件概率的评估;5)后果分析;6)风险排序和管理。PRA不仅是一个风险评估方法,而且可以作为一个风险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该法在美国和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29-30〕。因为PRA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它最适合以下几种系统的风险评价〔31〕:l)一次事故也不允许发生的系统,如洲际导弹、核电站等;2)其安全性受到世人瞩目的系统,如宇宙航行、海洋开发工程等;3)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多人伤亡或严重环境污染的系统,如民航飞机、海洋石油平台、石油化工和化工装置等。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潜伏性,污染不一定能瞬时表现出来,加之环境污染还具有持久性,无法判断其污染时间,故难以统计其概率,而且目前对于尾矿库、渣场的环境风险研究数据、资料较少,使得运用PRA评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的环境风险不具说服力,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故不适用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的环境风险评价。模糊逻辑评价法(FuzzyLogicAssessment,FLA)模糊逻辑评价法,简称FLA,是随着模糊数学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基于模糊集理论的评价方法。模糊集理论用于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评价领域的重大变革。如Anile等〔32〕基于模糊逻辑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在社会经济的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对江河使用的影响评价。AndredeSiqueira和Re-natodeMello〔33〕依靠模糊逻辑开发了一种评价环境影响的决策方法,此方法用于比较了巴西圣卡塔利娜岛高速公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并给出了最佳选择决策。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模糊逻辑进行了不断完善,RobertoPeche〔34-35〕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模糊逻辑进行处理,并运用到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LA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体现出人类所具有的处理不精确、不确定和难以定量化的信息的能力。模糊集理论可以通过运用“部分真实”的概念来量化变量的不确定性,依靠隶属函数来确定集合中要素的“隶属度”。与其他方法比较,它的优点是:用隶属函数描述分界线,使评价结果接近客观。尤其是在风险性评价系统领域,它体现了模糊性的客观现实,使得评价中的数据易于测取,可以将风险评价结果表述得更易于让决策者和公众理解,所以,这种方法对于决策过程也是极为有用的。FLA以一种精确的方式为模型系统或人为判断产生的不精确、不确定信息的使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堆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繁多,且需要诸多专家学者的经验进行主观性分析评价,故运用FLA可以让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说服性。

近年来,随着尾矿库事故的频发,尤其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其影响范围广,涉及因素多而复杂(涉及到土壤、水、大气、生态等诸多环境),不易定量化且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尾矿成分多、易转化;土壤、水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风险高且存在随机性,与时间、雨量、自然灾害等诸多相关不确定因素联系紧密。针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从方法学研究角度而言,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价及相关单一的土壤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地表水风险评价等研究较多,但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还尚未有研究。从此目标而言,本文将5种主要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比总结于表1,以便从中找出适用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虽然FLA体现出人类所具有的处理不精确、不确定和难以定量化的信息的能力,但不能从整体上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这样复杂的系统进行分析,而且缺少随机性。而对于AHP,虽然能够从宏观上对目标系统分层交错的指标进行评价,得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结论,从而简化一个复杂的系统,但AHP对模糊性的考虑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于构建一套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考虑其复杂性、不确定性、广泛性等诸多因素。笔者认为,需要把这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解决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复杂的环境系统和多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问题,而且对其无法定量化评价等的问题也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第3篇

2003年为42亿标立方米,2010年达245亿标立方米,是2003年的5.83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07—2008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从61亿标立方米增加到244亿标立方米,增长率为300%。废气排放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矿产资源开采力度加大,导致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增加。工业粉尘去除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3年工业粉尘去除量为4.56万吨,2010年为4.77万吨,上升幅度较小,工业粉尘去除率较低。这说明商洛市在治理工业废气,尤其是去除工业粉尘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以确保空气质量。2.3工业废水排放及其治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商洛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总体上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图略),工业废水从2003年的667.19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70.04万吨,增长率为225.25%。2005—2006年间,工业废水排放量从970万吨降为79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说明工矿企业节水意识的增强和对中水回用的重视,但是废水排放量的波动又反映出工矿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严格,以及环境执法检查力度不够。在近8年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图略),2010年为2068.65万吨,达标率为95.33%,已经超过了西安、渭南等工业化城市,说明了商洛市工业废水处理呈现出好的发展趋势。

讨论

2010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934.07万吨,贮存量高达890.86万吨,处置量仅为0.14万吨。大量固体废弃物的贮存,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资源,而且也会污染环境。如果不做好防风和防渗处理,就会造成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二次污染。商洛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都很低,是环境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工业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商洛市的废气排放量构成主要是燃料燃烧排放和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其中主要以生产工艺过程排放为主。2010年燃料燃烧排放占到总排放量的20.67%,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占79.23%。落后的生产工艺,使得工业粉尘和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仅污染空气,而且还浪费能源。据统计,2008年商洛市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量翻番,但烟尘去除量不增反降,这也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工业废气排放的治理主要应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改变燃料构成为辅。如尽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革新工艺流程、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减少烟煤使用量,加大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使用量等。工业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商洛市8年间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70.04万吨,高于铜川、延安、安康和杨凌等省内城市。虽然排放达标量也在逐年上升,但仍有少部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丹江的情况。尤其是含有Pb、As、Cr等重金属元素的采矿、洗矿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河流长时间污染,进而影响地下水和城市生活用水。

第4篇

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速呈现阶段性起伏。从总量上看,山东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但增速起伏较大。2001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14453亿m3,此后工业废气排放量持续增加,2010年已达43837亿m3,是2001年的3.03倍。近两年,山东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速明显降低。2007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比2006年增长了25.3%,但2008年和2009年,增速分别降低至6.91%和4.84%,远低于10年间14.1%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增幅反弹到了24.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幅每2~3年间存在短周期起伏,见图1。分类别看,工业SO2、工业烟尘、工业粉尘等3种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过程不尽相同,但近年来都呈现下降态势。工业SO2排放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态势。2001-2002年,山东省工业SO2排放量连续2年处于相对低值,但到2005年上升至171.5万t的最高点。在此之后就连续4年降低,2009年已跌至136.6万t,2010年已达到2001年的排放量水平。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基本都是逐年下降。2003年和2005年,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0.12万t和2.69万t。在其他年份,工业烟尘排放量都比上一年有所降低。2010年,山东省工业烟尘排放量为29.1万t,约为2001年全省工业烟尘排放量(52.7万t)的55.2%。工业粉尘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除了2003年大幅增加外,其余年份的排放量都比上一年有所减少。2010年,山东省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8.9万t,不足2001年工业粉尘排放量(64.4万t)的1/3,见图2。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废水排放总量上升。整体来看,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在不断增加,但其在废水排放总量中的比重在逐渐降低。2001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5亿t,占废水排放量总量(23.5亿t)的49.0%。到2010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至19.0亿t,但其占当年废水排放量总量(43.6亿t)的比重已降低至43.6%。也就是说,在近10年的时间里,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了1倍多,但其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却降低了0.5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工业废水治理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废水排放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在2002年之前相对稳定,在此之后逐年增加,但近2年增速有所下降。从2003年开始,工业废水排放量稳步增长,在2007年出现了15.4%的较高增速,但此后2年增速逐年放缓,2008年增长6.25%,2009年增速降低至3.22%。2010年增幅为4.28%,为当年废水排放总量增速(12.8%)的1/3,见图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固体废弃物是工业生产、经营的直接产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综合利用措施,工业化进程加快势必导致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大,进而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就山东省的情况来看,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和污染控制已成为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之后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下降明显。从总量上看,山东省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较低,而且下降态势明显。2001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万t;2010年,降低至0.001万t,仅为2001年的1/1000,见图4。虽然山东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在以更快的速度上升。2001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215万t,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224万t;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137万t,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4445万t,见图5。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的快速提高是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污染物排放时空特征

山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特点,利用变异系数和集中率来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工业主要污染物占较大比重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产生量时空和行业分布特征。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和“离散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其计算公式为:CV=σ/μ(1)式(1)中:CV为变异系数;σ为标准差;μ为平均值。变异系数可以度量不同单位数据的变异程度,反映不同系列数据总体均值在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可以分析不同污染物的空间离散程度,初步判断不同污染物在空间的不均衡水平[3]。地区和行业集中率集中率表示污染物排放量或产生量较大的前几位地区或行业占总量的份额。集中率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地理或行业的集中程度[4]。其计算公式为:CRn=ni=1ΣSi(2)式(2)中:CRn为污染物排放量或产生量较大的前n位地区或行业占总量的比重之和,其取值在0~100%,取值越大,表示污染物越集中;n为地区或行业个数,本文取n=5。空间变异分析由2001-2010年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图6)可以看出,3项主要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不尽相同。工业SO2排放量变异系数由2001年的32%连续下降至2005年20%后,2006年骤然上升1倍多至42%的最高值,2007-2010年又缓慢回落至40%,表明山东省工业SO2排放量各地区变异程度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异系数较为稳定,由2001年的48%逐年缓慢上升2009年的56%的最高点,2010年回落至5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于平稳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最高点76%连续10年下降至2010年的60%。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各地区变异程度较稳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各地区变异程度逐渐扩大。区域集中率分析由图7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5位地区集中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项主要污染物集中率10年来变化不大,基本在40%~60%。从统计数据看[5],2010年山东省SO2排放量最大的城市是淄博市,占全省SO2排放总量的12.0%,潍坊、济宁、德州、临沂和烟台位列其后。这6个城市SO2排放量之和占全省排放总量的接近一半,达49.0%;2010年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潍坊市,为19754万t,其它排放量较大的城市依次为淄博、聊城、德州、枣庄和济宁,这7个城市的废水排放量占当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55.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从各地区的排放情况来看,由于当地电力和矿采业较为发达,烟台市和济宁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一直居全省前列。2009年,这2个地区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1982和1971万t,两市之和占山东全省产生总量的26.1%。行业集中率分析由图8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五位行业集中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项主要污染物集中率10年来一直维持在60%以上,集中度较高。其中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行业前5位集中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除2003年和2006年集中率略有下降外,其它年份均明显大于80%;工业废水排放量前5位行业集中率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在70%以上,其它6年均在60%以上。从统计数据看[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SO2排放量一直居山东省各行业SO2排放的首位。尽管山东电厂脱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省内电厂普遍投资安装了较为先进的脱硫设备,但2010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SO2排放量仍为759078t,占当年全省SO2排放总量的比重高达57.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SO2排放量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占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34%和7.10%。排放量排在前3位的行业占全省SO2排放总量的比重超过70%;造纸、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为工业废水高排放行业。从主要行业的排放情况来看,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3位的行业均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10年,这3个行业的工业固废产生量分别为5068、3161和1657万t,分别占工业固废产生量的33.5%、20.9%和11.0%。

结论与分析

第5篇

1.1数据来源2005~2012年我国造纸工业的主要数据包括:企业数量、产品产量、用水量、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这些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2年的《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并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以及中国造纸协会公开的《造纸工业年度报告》对这些数据进行校核。单位企业的产品产量、主要水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强度、单位产品的用水量等均由以上数据计算获得。

1.2分析方法为明确我国造纸工业的用水量、废水排放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等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并从中筛选出影响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关键要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造纸工业的各要素数据进行分析。相对于其他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具有思路明晰、信息损失小、对数据要求较低、工作量较少等优点。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及影响因素的因子数值视为一条线上的点,并与待识别对象及影响因素的因子数值所绘制的曲线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贴近度,分别量化计算出研究对象与待识别对象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通过比较各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待识别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由于计算出的关联系数较多,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将各点的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为关联度。子因素数列的关联度大小代表了该要素与母因素数列的关系密切程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子因素与母因素的关系越密切,影响程度越大。

2结果

2.1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特征采用我国造纸工业2005~2012年的企业数量、产品产量、取水量、用水量、废水排放量等数据综合分析了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2005~2012年间,我国造纸工业的单位产品(以吨计)用水量没有显著变化,在123.5~110.7t之间,2012年单位产品用水量比2005年的降低了10.4%。单位产品取水量与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降低较为显著,且两者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单位产品取水量从2005年的68.5t降低到2012年的37.2t,降低了45.7%;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从2005年的59.2t降至2012年的31.3t,降低了47.1%。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降低得益于我国造纸企业持续开展中水回用工程,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量。据统计,2012年我国造纸工业生产过程水的平均回用率达66.4%。我国造纸工业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持续减少的同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降低。2005~2012年,我国造纸工业的COD排放强度从25.73kg/t产品降低到5.69kg/t产品,降低了77.9%,年均降幅达24.1%,且有进一步持续降低的趋势;氨氮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0.67kg/t产品降低到2012年的0.19kg/t产品,降幅达71.6%。氨氮排放强度在2005~2008年间快速降低,年均降低32.5%;2008年以后,氨氮排放强度降幅减小,年均降低10.9%。我国造纸行业开展了深入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在2005~2012年间显著减少。COD排放量从2005年的159.7万t减少到2012年的62.3万t,减少了61%,占全国工业COD排放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32.4%降至2012年的20.5%;氨氮排放量从2005年的4.14万t减少到2012年的2.07万t,减少了50%,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8.6%降至2012年的8.5%。

2.2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选择总量类指标(用水量、取水量、废水排放量等)与强度类指标(单位企业产品产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总量类指标和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我国造纸工业COD排放量与总量类指标和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分析结果。我国造纸工业COD排放量与强度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总量类指标。其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及COD排放强度的关联度指标位列前三;取水量、用水量、单位企业产品产量与COD排放量的关联度较弱。我国造纸工业氨氮排放量与总量类指标和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分析结果。与COD排放量类似,氨氮排放量与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也显著大于总量类指标。其中,氨氮排放强度、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和单位产品取水量与氨氮排放量的关联度位列前三;取水量、单位企业产品产量和用水量与氨氮排放量的关联度较弱。从关联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强度类指标与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总量类指标。这表明,我国造纸企业持续开展了工艺改进与环境治理工程,实际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与单位产品取水量和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的减少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造纸企业持续开展中水回用项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新鲜水取用量。此外,单位企业产品产量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关联度较弱表明,我国中小造纸企业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污染物治理工程,主要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用水量、废水排放量等数据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关联度较弱表明,近10年的时间里,我国造纸工业的治污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我国造纸工业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后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中持续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排放强度。

3讨论

近10年来,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的治理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通过与其他国家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现在执行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达到或超过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日本、荷兰等)对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已经开展,有些企业已较为有效地开展末端治理工作,减排潜力得到释放。加强管理和开辟新的减排领域成为我国造纸工业执行国家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的重要抓手。根据关联度分析结果,应将工作重点从“浓度管理”方式逐步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强度管理”模式转变。

4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建议

4.1改变传统减排模式,开辟废水处理新模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与单位企业产品产量的关联度不显著。因此,将几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合并成较大规模企业的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是我国造纸工业目前的主要现状,应从实际出发,通过组织相关污水处理企业对中小造纸企业的生产废水进行统一的收集和处理(如工业园的生产模式或专业的污水处理公司),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杜绝偷排漏排,以实现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削减。这一方面能够降低中小造纸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提升中小企业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明确监管对象,降低监管难度和成本,持续推进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4.2由“末端治理,浓度控制”向“前端控制,强度控制”转变目前,我国造纸工业执行的行业排放标准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严格,尤其是COD和氨氮的排放标准与最为严格的欧盟标准基本一致,但在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的相关标准相对缺乏。同时,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际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应从造纸工艺流程的前端入手,实行清洁生产工艺改造,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并结合稳定高效的污染物治理设施,进一步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从而实现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

第6篇

1.1企业平时对治理设施疏于保养

企业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配备了治理设施以后,出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设施大多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一些起沉淀作用的主要药剂材料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处理或更换,如石英砂、斜管过滤设施等,这样的做法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从而配备的治理设施也形同虚设,当作上级部门监督检查时的摆设而已。再加上有些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欠强,存在偷排、直排现象,治理设施得不到正常运转,生化设施中细菌因缺少营养而死亡,生化完全失去作用,从而也无法保证出水水质。

1.2企业水污染治理人员主观责任心不强

企业治理效果好坏不与治理人员经济直接挂钩,再有些企业治理人员不是尽力钻研治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变着法子偷排和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平时不熟练掌握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要领,等到环保部门监测时,手忙脚乱,药剂乱加,设备阀门乱开,水污染治理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

1.3治理人员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企业治理人员,本身文化素质比较低,虽多次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治理设施培训班,但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又注重理论,再加行业较多,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培训效果欠佳,导致这些治理人员无法真正掌握治理方法,并且得到长足运用,技术不精的治理无法发挥治理设施的最佳效果。

1.4工业企业职工水污染防治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厂时通常都自配有水厂,生产时使用自己水厂出来的水。因而企业职工基本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冲洗地面之事也司空见惯。每逢检查,企业职工都习惯用水清洗设备、冲洗地面,导致清污不分流。即使不应付检查,当有物料泄漏在地面上或在上下班交接时,有些职工也还是习惯于用水来冲洗地面。水管一冲固然省事,其结果是既浪费水资源又加大了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量。有些冲洗废水甚至直接从雨水管道排至江河湖泊,污染水环境。

2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者认为,要切实有效的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排污收费依法征收

排污收费必须完全按污水排放监测结果征收,并实行“浮动制”,每季甚至每月随时调整,坚决杜绝协商收费的现象,同时各级部门不能单凭排污费的收缴情况衡量监察部门的工作好坏,相反,应以各企业的治理情况及周围水环境状况来评价监察工作。

2.2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环境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内的每个企业的治理设施建立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并经常检查治理设施的保养情况,对一些治理设施破损严重且污水超标排放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必要时实行重新验收,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2.3对企业治理人员实行奖惩措施

对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污水治理人员加强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在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治理效果实行奖惩的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对治理人员实行管理,对一年内有偷排行为及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且连续多次排水超标企业的治理人员实行警告、严重警告,甚至吊销治理人员上岗证;对每次排水都达标的治理人员,环保部门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鼓励.并且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激励制度或者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制度。

2.4治理人员培训注重实效

首先加强对企业员工水污染治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节水和减少水污染的意识要从每个员工抓起,要将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工作落到平时工作的实处,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配合性。平时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节水、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意识。只有提高每个职工的节水意识,才能将减少废水排放量落到实处。其次加强行业内治理人员的对流,请治理效果较好的企业治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治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原注重理论的情况下,逐步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并注重实践,使企业治理人员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5注重污染前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有污染的项目,防患于未然,坚决不采取危害环境与资源的建设政策,不进行建设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二是尽快着手进行水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并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资。三是政府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大力鼓励和采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不要照搬外国的方案和技术。四是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从末端处理改变为源头控制,以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的目的。

3结束语

第7篇

(1)中小型造纸企业多据统计

我国的造纸及纸制品厂的数量非常庞大,比除我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总数还要多。对这些造纸及纸制品厂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这个庞大的数量当中包括了众多的纸制品厂,而纸制品厂就是纸加工厂,与制浆造纸厂有着实质性区别,至少几乎没有任何显著的水污染问题,也不生产纸或纸板。另外该统计可能包括了众多的村办或个体户办的纸厂。我国的造纸企业(很少有只产浆不产纸的企业)在几十年中随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曾出现过几次令人深思时大起大落,但许多小造纸厂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数量在不断扩大。我国的中小造纸企业数量众多且其产量占造纸总产量的比例大,这是我国造纸工业的一大特征。

(2)中小草浆企业多

前文已经讲到在世界范围内制浆造纸所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而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我国的造纸工业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草类,木材类原料的利用正逐年下降,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如果不计废纸,以原生纤维原料计算,则我国造纸工业机制纸浆的浆种结构以原生植物纤维(不计废纸)比较,我国各种机制草浆(包括其他纤维原料,如竹、蔗渣、苇等)可占总产量的绝大多数。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国造纸企业的主要制浆方法为硫酸盐法(含碱法),占总制浆产量的72%而其中禾草浆(主要是稻麦草浆)占硫酸盐祛浆的52%,占总产浆量的38%。如果考虑到亚钠、亚铁、石灰法制浆也基本上使用禾草纤维原料,则单纯禾草浆就可占总产量的50%以上。可以说中小型造纸企业和中小草浆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造纸工业的一大特点。在考虑我国造纸工业的污染防治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时,就必须牢记这两个现实特点。

(3)造纸企业污染严重据统计

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严重,而我国造纸工业所造成的污染则更加严重。除了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以外,中小型造纸企业多和中小草浆企业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一个日产量只有几十吨的小造纸企业,在其没有任何污染治理措施的情况下,这个企业的污染量与一个日产量是它十倍的大造纸企业差不多。近年来,我国造纸企业的污染排放负荷已经开始降低,也就是每吨产品的污染排放量开始下降;但是污染排放总量仍在不断上升。污染负荷的降低是因为一些大、中型制浆造纸厂的碱回收、蒸煮废液的综合利用,白水循环利用以及纤维回收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从而减少了污染排放。但是平均污染负荷降低,跟不上造纸企业产量增长的速度,所以排放总量还在明显加大,污染还在继续扩大。所以,当前有关部门能加大对造纸企业污染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于许多中小造纸企业的监管力度更要加强。

2.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现状

当前,造纸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及处理方法有许多,其中草浆生产企业产生的蒸煮废液是产生污染的主要部分,下面主要介绍防治蒸煮废液污染的方法。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造成造纸工业严重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化学浆的蒸煮废液。在草浆生产企业的总制浆产量中,化学浆占的比例最大,甚至达到70%多,并且化学浆的蒸煮废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产生的最多,几乎占整个制浆过程产生的总污染物的90%。在我国,总的情况当然也是如此,我国的化学浆的产量中,草类纤维原料的化学浆占绝大多数,所以它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草浆产生的污染要不木浆大的多,并且我国的草浆生产企业缺少成熟的生产技术,在资金上也比较缺乏,这些原因都使治理污染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些年来,我国的环境工作者为了解决草浆生产企业的污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污染治理措施对于许多小草浆企业来说不是技术太复杂就是资金投入太大,难以有效的应用,这就造成了我国一些小草浆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数以千计的中小草浆企业,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甚至禁而难止。除了每年统计全国总产量时,在总量中加上小草浆造纸厂数以百万吨计的产量,从而承认其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外,对于如何防治其污染,并未进行有效的帮助。我国的造纸废水治理技术研究正是针对这一具体情况设置和开展的。限于资金和力量,研究不可能包罗小草桨造纸厂污染防治的所有方面。造纸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中小碱法草浆企业的碱回收、蒸煮废液的综合利用和蒸煮废液的厌氧消化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补充,似可为解决小草浆厂污染的主要矛盾方面,提供当前阶段的技术手段。经三年多团结攻关,已出现一批可喜成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