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9:01
序论:在您撰写灰雀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外()步胸()()孩
一()()者()是面包()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说()地歌唱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哎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哎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
它们在树上——(欢蹦乱跳的唱歌)
非常——(惹人喜爱)
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爱灰雀)
二、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一)师:是啊,这自然界的小生灵的确招人喜爱。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揭下)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1、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2、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3、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4、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还有“可惜——”,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能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二)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让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1、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2、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三、适时点拨,深化体验。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
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果然)
师:为什么?(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1、那个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批评他。)
师:同学们再想想,男孩错在哪里?(捉灰雀、说谎)
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灰雀区哪里了?(列宁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
(知错就改也是个诚实的孩子)
1.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1)购物安全问题: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2)人身安全问题: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3)情感安全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4)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1)财产安全问题: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2)交通安全问题: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3)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4)防火安全问题: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5)生产安全问题: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6)防灾安全问题: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二、安全教育的举措
论文摘要: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的学习。同时也对“微风皖韵”如何进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教育部2002年针对学校艺术教育相继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两个文件,强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校艺术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除了缺乏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艺术教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教学理论和实践无法紧密结合以外,笔者认为要想发展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还必须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各类艺术形式,将其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加以利用。
笔者以为,安徽地区的学校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其深厚的徽文化底蕴,把本地丰富多彩的地方艺术形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仅从音乐艺术教育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求抛砖引玉,求得大家商榷与指点。
一、源远流长的“徽风皖韵”
(一)“徽风皖韵”是一种文化
安徽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思想文化活跃,流派纷呈;艺术灿烂,绚丽多姿;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孕育了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绚丽精深的徽学。wWW.133229.Com因此,“徽风皖韵”中蕴藏了无数珍贵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传承。
(二)“徽风皖韵”中的音乐文化
1.安徽音乐—唱一首原汁原味地方民歌。安徽民间音乐植根于人民,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天然。
安徽民间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其中民歌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民歌特点多样化:江南色彩区风格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皖西色彩区风格高亢燎亮;淮北色彩区,风格朴实粗犷;江淮色彩区混合色彩风格;皖东色彩区风格风趣幽默等。
2.安徽舞蹈—跳一曲“东方芭蕾”花鼓灯。安徽民间舞蹈风格特色大致可分为五个不同色彩区:淮北及淮河两岸的舞蹈风格粗犷炽热;皖西山区舞蹈风格明快;安庆及长江两岸舞蹈风格秀丽文静;江南地区舞蹈风格古老刚健;皖东南地区舞蹈风格柔美。代表性的安徽民间舞蹈有花鼓灯、滩舞、巫舞、龙舞、狮舞等。花鼓灯在全省流行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在汉民族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3.安徽曲艺—听一段“土掉渣”的安徽大鼓。安徽大鼓是遍及全省的大曲种。淮北地区流行的曲种有太和清音、毫州清音、四句推子、颖河溜等。江淮之间流行着白曲;六安地区有四弦书;马鞍山、芜湖等地则有梨簧调等。
4.安徽戏曲—演一出韵味十足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天仙配》、《女骑马》等优秀作品,无疑是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安徽省境内的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教育、熏陶和培养,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民族传统艺术的美,为把安徽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徽风皖韵”是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无疑可极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将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戏曲、曲艺等不同程度地纳人学生学习的范畴,既能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地方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二)打破了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单纯的课堂讲授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如果把课堂移到学校之外,让学生亲临其境,活生生地接触、感受到种种艺术形式,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以及更为直观、感性的了解。“生活现场即课堂”,这就是亲身感受当地的艺术形式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再加上教师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效果必然呈现多元化,使学生再听课时感到更具体、更直观、更有兴趣、记忆得更加深刻。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讲座以及邀请民间老艺人、民间演出团体进校为学生表演等形式,可以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模式更加多样,艺术教育的效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
三、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徽风皖韵”的载体
(一)有利于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了各一一徽文化的传承来说,艺术教育更是具有不可脱卸的责任。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能增进学生对相关地域文化的了解。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音乐,会使他们更了解和热爱家乡。艺术教育不仅要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走进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深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能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有利于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
“徽风皖韵”作为安徽省的本土艺术资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质上应该是对当今全球化进程以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一种回应。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据笔者对好几所学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了解不多或不了解;89.2%的学生对本民族的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会一点或一点不会;甚至有近20%的学生认为这些艺术已经过时了或虽然很美,但不够吸引自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民族审美主体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民族审美主体意识的“缺失”,更能强化我们民族艺术文化的主体意识,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四、传承“徽风皖韵”的实施构想
(一)统一认识,加大投入
各级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如此才会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投人,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快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
(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艺术内涵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学校应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地方部门配合,并和地方文化局、歌舞团、群众艺术馆等相关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或重要节假日时,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团体到校内进行演出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地方艺术形式。这样以来,学生在风格特征、韵味特点上不断地学习熏陶、模仿,会逐步形成这些民间音乐演唱、演奏的良性循环。既能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对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培训师资,广邀名师
当前各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主要由各学校音乐教师任教。这就必然存在一些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如何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二,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教师,如何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的学习,提高教好公共艺术课的能力;三,是否可以培养一些在职的有艺术专长的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四,如何针对艺术教育师资进行师资培训,即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拓宽其视野,从而不断提高本校艺术师资队伍水平。
此外,可以采取专兼结合,面向社会灵活聘任艺术教育师资的方式,广邀名师,即“请进来”的办法。比如: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短期讲学、示范课观摩等;聘请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指导教师等,这些都有利于本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学生组团,自编自演
学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据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开设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同时在学校内成立各种协会和社团,如学生艺术团、戏曲爱好者协会等等。各艺术社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如戏曲爱好者协会可以自排自演一些经典的传统曲目,甚至有条件的社团可以自己创编一些具有戏曲风味的短剧,可以聘请一些社会团体的专业演员进行一定的指导等。学校艺术社团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化,不但能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艺术表演与艺术创造的空间,并且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1.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
(1)购物安全问题:
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
(2)人身安全问题:
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
(3)情感安全问题:
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
(4)食品安全问题:
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1)财产安全问题:
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
(2)交通安全问题:
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
(3)网络安全问题:
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4)防火安全问题:
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5)生产安全问题:
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
(6)防灾安全问题:
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二、安全教育的举措
(1)加强安全教育。
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放在学校教育管理的首位。定期研究学生安全的防范措施,消除学生安全方面的隐患,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设人身安全教育课程和现行的基本法律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制订安全的规章制度。
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出台安全知识手册,发给每位学生,使学生做到安全有规程,行为有规矩。
(3)加强学习指导。
通过大会宣讲、经验介绍、媒体宣传、知识讲座、主题班会、防灾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
(4)加强心理辅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
(5)加强社会实践。
论文摘要: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的学习。同时也对“微风皖韵”如何进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教育部2002年针对学校艺术教育相继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 一2010年)》两个文件,强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校艺术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除了缺乏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艺术教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教学理论和实践无法紧密结合以外,笔者认为要想发展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还必须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各类艺术形式,将其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加以利用。
笔者以为,安徽地区的学校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其深厚的徽文化底蕴,把本地丰富多彩的地方艺术形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仅从音乐艺术教育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求抛砖引玉,求得大家商榷与指点。
一、源远流长的“徽风皖韵”
(一)“徽风皖韵”是一种文化
安徽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思想文化活跃,流派纷呈;艺术灿烂,绚丽多姿;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孕育了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绚丽精深的徽学。因此,“徽风皖韵”中蕴藏了无数珍贵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传承。
(二)“徽风皖韵”中的音乐文化
1.安徽音乐—唱一首原汁原味地方民歌。安徽民间音乐植根于人民,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天然。
安徽民间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其中民歌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民歌特点多样化:江南色彩区风格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皖西色彩区风格高亢燎亮;淮北色彩区,风格朴实粗犷;江淮色彩区混合色彩风格;皖东色彩区风格风趣幽默等。
2.安徽舞蹈—跳一曲“东方芭蕾”花鼓灯。安徽民间舞蹈风格特色大致可分为五个不同色彩区:淮北及淮河两岸的舞蹈风格粗犷炽热;皖西山区舞蹈风格明快;安庆及长江两岸舞蹈风格秀丽文静;江南地区舞蹈风格古老刚健;皖东南地区舞蹈风格柔美。
代表性的安徽民间舞蹈有花鼓灯、滩舞、巫舞、龙舞、狮舞等。花鼓灯在全省流行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在汉民族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3.安徽曲艺—听一段“土掉渣”的安徽大鼓。安徽大鼓是遍及全省的大曲种。淮北地区流行的曲种有太和清音、毫州清音、四句推子、颖河溜等。江淮之间流行着白曲;六安地区有四弦书;马鞍山、芜湖等地则有梨簧调等。
4.安徽戏曲—演一出韵味十足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天仙配》、《女骑马》等优秀作品,无疑是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安徽省境内的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教育、熏陶和培养,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民族传统艺术的美,为把安徽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徽风皖韵”是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无疑可极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将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戏曲、曲艺等不同程度地纳人学生学习的范畴,既能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地方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二)打破了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单纯的课堂讲授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如果把课堂移到学校之外,让学生亲临其境,活生生地接触、感受到种种艺术形式,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以及更为直观、感性的了解。“生活现场即课堂”,这就是亲身感受当地的艺术形式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再加上教师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效果必然呈现多元化,使学生再听课时感到更具体、更直观、更有兴趣、记忆得更加深刻。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讲座以及邀请民间老艺人、民间演出团体进校为学生表演等形式,可以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模式更加多样,艺术教育的效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
三、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徽风皖韵”的载体
(一)有利于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了各一一徽文化的传承来说,艺术教育更是具有不可脱卸的责任。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能增进学生对相关地域文化的了解。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音乐,会使他们更了解和热爱家乡。艺术教育不仅要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走进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深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能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有利于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
“徽风皖韵”作为安徽省的本土艺术资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质上应该是对当今全球化进程以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一种回应。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据笔者对好几所学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了解不多或不了解;89. 2%的学生对本民族的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会一点或一点不会;甚至有近20%的学生认为这些艺术已经过时了或虽然很美,但不够吸引自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民族审美主体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民族审美主体意识的“缺失”,更能强化我们民族艺术文化的主体意识,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四、传承“徽风皖韵”的实施构想
(一)统一认识,加大投入
各级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如此才会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投人,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快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
(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艺术内涵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学校应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地方部门配合,并和地方文化局、歌舞团、群众艺术馆等相关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或重要节假日时,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团体到校内进行演出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地方艺术形式。这样以来,学生在风格特征、韵味特点上不断地学习熏陶、模仿,会逐步形成这些民间音乐演唱、演奏的良性循环。既能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对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培训师资,广邀名师
当前各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主要由各学校音乐教师任教。这就必然存在一些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如何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二,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教师,如何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的学习,提高教好公共艺术课的能力;三,是否可以培养一些在职的有艺术专长的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四,如何针对艺术教育师资进行师资培训,即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拓宽其视野,从而不断提高本校艺术师资队伍水平。
此外,可以采取专兼结合,面向社会灵活聘任艺术教育师资的方式,广邀名师,即“请进来”的办法。比如: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短期讲学、示范课观摩等;聘请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指导教师等,这些都有利于本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学生组团,自编自演
学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据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开设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同时在学校内成立各种协会和社团,如学生艺术团、戏曲爱好者协会等等。各艺术社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如戏曲爱好者协会可以自排自演一些经典的传统曲目,甚至有条件的社团可以自己创编一些具有戏曲风味的短剧,可以聘请一些社会团体的专业演员进行一定的指导等。学校艺术社团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化,不但能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艺术表演与艺术创造的空间,并且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未成年人监护缺失,主要包括未成年人没有监护人,或者虽有监护人但其未完全履行监护责任等情形。下文中,笔者将结合2011年至2015年期间徐汇区涉案未成年人监护缺失情况的调研数据,且主要依据辖区内13起典型案例及其当事人为研究样本,对于未成年人监护缺失问题的现状论、成因论和对策论作出初步阐述和分析,以期对监护缺失境遇下涉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未成年人监护缺失问题及危害
国家《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状r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仅2015年,我国就有55.52%的涉案未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监护缺失问题,部分城市的上述比率甚至高达63.89%。监护人监护和教育的缺位,对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其高概率诱发犯罪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略的现实。具体而言,有关问题的现状及危害可从样本案例中管窥一二。
(一)涉案未成年人基本情况
1.年龄情况。样本案例中,监护缺失的涉案未成年人年龄普遍较小,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满13周岁,最幼的7岁,最长的也只有15岁。
2.性别情况。在这些涉案未成年人中,男性比例居多,占到近七成;女性则不足三成。
3.入学情况。案发时,涉案未成年人均系在校学生。其中,多数对象为初中在读者,所占比例为76.9%;小学生仅占23.1%。
4.户籍情况。涉案未成年人主要为本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其中,拥有本区户籍的占69.2%、外区户籍的占7.7%。其余23.1%的对象系属外地户籍及户籍不明者。
(二)监护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1.生存失管,基本生存难保障。个别失去监护的未成年人一日三餐、衣食住行都面临困境。如父母双亡与90多岁祖母同住的周某某,若非邻居帮助和街道救助,生存都难以为继。
2.生活失序,易导致不良生活习惯,甚至影响学业。涉案未成年人多呈现用餐、休息、学习和娱乐时间不规律,日夜颠倒,毫无顾忌的问题,经常出现看电视、打游戏通宵达旦的现象,沉溺网络者超过30.8%。有逃学行为者7.7%,辍学或暂时中断学业的有23.1%。
3.安全失控,遭受侵害的危险程度较高。由于缺乏监护和干预,未成年人在用电、交通、社交等各方面均存在安全隐患。如刘某某为避开精神残疾的父亲骚扰而与其姐远住市郊,小学一年级的她每日上学独自往返于宝山与徐汇,纵贯市区存在较大的交通和人身安全风险。
4.身心失调,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易形成抑郁性格,个别甚至自暴自弃,厌世轻生;有的则喜怒无常,性情暴躁,易迁怒他人。如年仅三年级的张某,常把遭受父亲家暴的怨恨发泄到同学身上,多次在校殴打同学。
5.行为失范,易导致违法犯罪。面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自制力差、文化和法律知识少、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就暴露得更加明显,很容易在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时,跟着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在调查样本中发现,彻夜不归、离家出走的有23.1%,结交不良社会人员和参与打架斗殴的均有15.4%,存在小偷小摸及涉毒行为的均为7.7%。
上述监护缺失的各种危害表现在多数情况下是存在交叉和重合的,对未成年人个体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且不可逆转,如再坐视不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透过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力问题,可以发现其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前者包括监护人缺位、家庭关系变异、监护人因主客观事由不尽义务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是原发性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在监护权缺失后未得到必要救济和代偿等社会层面的原因,是继发性的原因。下面,逐一探究分析。
1.监护人死亡。研究发现,监护人死亡致使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占7.7%。个别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由于遗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父母双亡,不得已由祖辈暂时予以隔代监护,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已过世或自身年迈体弱,无法充分履行监护职责。如周某某父母在其三岁、十三岁时相继因病去世,祖父母辈仅有年逾90高龄的祖母一人健在,近亲属也无监护意愿和条件,造成其实际监护形同缺失。
2.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在本次研究中,监护人不具备或者丧失监护能力而造成未成年人失管失教的占7.7%。有些涉案未成年人虽有监护人,但因其存在智障、丧劳等状况,导致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如七岁的刘某某父亲为精神残疾者,为躲避其父无意识的家庭暴力,只能与刚成年的姐姐一同离家临时租住在市郊,而其姐也因智力缺陷而辍学,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护。
3.监护人系吸毒人员或涉嫌违法犯罪。经调查分析,涉案未成年人父母为吸毒或违法人员的占到15.4%。这部分未成年人除难以得到父母足够关爱和监护外,还有可能因父母交际圈的影响,接触到和违法犯罪分子,生存和成长状况格外令人担忧。如黄某父亲曾因贩毒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因需独自抚养年幼的黄某而被暂予监外执行,但其不知悔改仍旧与涉毒人员往来,并因再次涉毒违法而被予以收监,目前,黄某不仅无人监护,而且据居委干部反映常有其父结识的涉毒人员出入黄某家中,影响其正常生活。
4.监护人离异且怠于履行监护责任。调查中,超过七成的涉案未成年人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亲情缺损,家庭矛盾较多。尤其在单亲家庭中,监护人独自支撑家庭经济重担,对未成年人或是监护不力,无暇顾及,放任自流;或是放弃监护,交给老人隔代照看;或是监护侵害,因发泄压力对孩子残忍施暴。有些未成年人由于家庭关系变故导致事实上独自一人生活,完全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
解Q方案和应对措施
要从根本上解决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问题,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构建监护权的公权干预制度。具体可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行政督促和形成社会合力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一)完善法律体系
结合《民法典》的编纂,对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的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加以修缮整合,重点明确三方面立法事项:一是明确监护责任主体及相应的能力资格条件,可以参照有关立法例以“负面清单”方式,对于监护人资格的禁止性事由予以明文界定,为特定情形下协商监护、撤销监护和指定监护提供更充分的立法指引。二是明确监护人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厘定监管及教养手段的法律边界,对监护人监护行为本身和监护行为外部监督评价起到双重规范作用。三是明确未成年人国家代位监护机制。根据国际通行的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当家庭的监护责任无法履行或履行严重不当,致使未成年人所处的监护环境不适宜其生存和发展的所有情况时,国家应当积极干预,不仅限于经济、教育方面的支持帮助,甚至要采取替代家庭监护的特殊保护措施。
(二)推进司法保护
司法是检验国家监护法律制度是否起效的关键环节,也是笔者作为司法机关工作者身份而格外关注的领域。要依托“三个转变”切实推进未成年人监护的司法保护:一是程序启动上,变被动为主动。不论是撤销、变更监护人的民事、行政之诉,抑或故意伤害、虐待等刑事诉讼,国家司法在监护救济方面没有一种积极作为的义务,往往只能依申请而行使司法职能,有关行政机关在启动国家代位监护的公益诉讼方面加强探索,同时,检察机关在督促和支持方面必须有更为积极的责任担当。二是机制衔接上,变隔阂为互通。在行政诉讼撤销监护的诉讼期间,以及刑事诉讼强制执行或刑罚执行期间,要优先做好未成年人国家监护的衔接和保障。三是司法能力上,变适格为专业。本市法检两院通过加强专业化办理、素能培训和评查评鉴等方式,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监护案件的办理质效。
(三)加强行政督促
在“国家监护”“国家亲权”得到立法确认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明晰这种国家责任的执行机关,短期内建议由各级民政机关代表国家承担此项职能,统一负责对监护行为的行政指导、管理、监督和处罚工作;未来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儿童保护局”,除民政救助职能外,将未成年人监护方面可能涉及的户籍、教育、卫生等事项整合到该专职机关的职能范畴,避免当下相关政府部门间因工作接驳不力而导致的国家监护权空置的问题。若涉及多方参与综合治理的事项,民政部门或者“儿童保护局”还应当对于发现报告、督促教育、剥夺制裁等工作的有关协助单位予以明确,并逐步建立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协同配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