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8:55
序论:在您撰写政工师职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它是搞活本地区经济,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作为城市构成骨架的市政设施工程,一般都是非赢利性的,它建成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只能是产生社会效益。市政设施工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的资金筹措,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与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是有限的,因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市政建设者必须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一项市政工程从基本建设程序看须经过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和环节。那么,如何做好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笔者拟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建设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从表象上看,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形成于施工招标投标阶段,而占造价比重最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事实上,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一项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大量的事实证明,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失误也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但就目前市政工程计价依据而言,缺少工程建设前期评估依据,对做好前期的投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建议省造价管理部门在做好新的市政预算定额颁布实施的基础上,搜集已建的市政工程结算资料,做好市政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出台工作,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二、把握设计阶段造价的重点控制
我们之所以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投资控制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例如一个城市路网改造排水项目,通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开槽埋管施工和顶管施工。在设计时我们应当根据现场的路况、土质情况,分析这两种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并比较两者的造价经济性后再选用合适该工程的设计方案,而不能想当然,凭自己的想法作决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例如某市政主干道排水设计项目,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根据地质资料情况分析,在沟槽土方开挖后,采用原土分层夯实回填,就能保证上部路面基层的强度要求,但由于设计人员仅仅根据当地常规做法,未对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就采用石粉和石碴回填,这样,不但增加了回填石粉和石碴的费用,还要承担开挖土方外运的额外费用。经过测算,一个采用土方回填只需500万元造价的排水工程,在采用石粉和石碴回填后造价竟然增加了100多万元。这仅是一个工程的例子,如果一个年基础设施投入在几十个亿的地区土质情况相似,均采用以上设计方案,那造价上的浪费则不敢想象。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本人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我省应随着浙江省2003版计价依据的出台,配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指引,首先在几个较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厘米,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平方米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立方米,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立方计算,则只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又如,某市政管道开槽铺设工程,在预算编制时,沟槽开挖工作面按每侧1:0.75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按定额规定进行计算,但实际施工时,由于地质、施工方案等因素,沟槽开挖工作面每侧仅按1:0.3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也比原来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这样以来,土方开挖量及回填量都比原预算方量少了很多,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1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
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多的,比如施工设施费用及其工程费用,其对于项目的前期成本预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及其规定的分析,进行当地政策法规的研究,做好投标报价的优化工作,保证项目投标报价的良好盈利性。这离不开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做好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准备工作,做好招标图纸的质量优化工作,进行相关合同条款的研究,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提升其应用效益。这也需要做好施工合同的交底工作,保证施工合同交底的开展,保证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方责任及其义务的明确,保证现场施工的良好开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指南,避免其出现超施工、乱施工情况,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良好开展,在市政项目应用过程中,施工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其涉及的工作面是非常广泛的,需要做好合同的研究工作,进行责任及其义务的明确。
2这也需要进行材料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材料成本的分析,进行材料成本控制优化工作,实现不同材料成本的控制环节的协调,保证材料的采购招投标模式的应用,进行招投标方式的优化,保证竞争体制的良好性,进行高质量、低价格材料的选择,实现其成本的有效控制。这需要进行材料使用计划的制定,进行限额发料制度的应用。针对施工图设计其工程数量需要,进行材料使用计划的制定,进行相关台账的建立,做好材料的超耗量的分析,进行相关对策的研究,保证材料用量范围的控制,进行材料的日常管理优化,做好材料的分类工作,进行材料的定期清点。
3这就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工作的协调,保证企业的良好生存及其发展,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修复、返工等情况的出现,避免一些工作上的麻烦。这也需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应用,针对现场施工特点,进行新技术的引进,进行成本的支出减少,做好成本控制及其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变更及其索赔工作,保证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进行变更索赔工作效益的提升,进行变更、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控制,更有利于其进行变更及其索赔,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其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是必要高的,其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够明确造价的关键点,从而有利于变更索赔工作的开展。这也需要进行工程工期计划的制定,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保证质量环节、安全环节等的协调,需要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任务的完成,进行可行性的施工计划的制定,保证有效保证措施的应用,实现施工目标及其计划目标的分析,进行其存在原因的分析,做好成本的控制,进行制定工作计划的应用,避免盲目的施工,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保证工程总工期目标的实现,避免工期的延后等情况,进行成本的控制。为了做好市政工作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工作,进行相关因素的考虑是必要的,毕竟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及其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理论的结合,需要进行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成本控制及其管理措施的协调,做好事前预测,优化成本管理方案,加强成本控制,对市政工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从根本上做好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二、结语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项工程而言,合理的控制施工成本都是非常必要的。市政公用工程虽然是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但是合理控制市政公用工程的成本,能够有效促进市政公司的营业状况。只有合理控制市政公用设施的成本提高市政企业的工作效率,才能够更加快速的普及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步伐。合理的控制市政公用成本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额外支出,减少浪费物资等情况,而且能够为市政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更加促进市政企业高效的完成目标。在常见的市政工程项目中,常常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而合理的控制成本,恰恰能够大大的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所以说,合理的减少控制市政公用工程的成本对整个市场能够起到综合性的控制作用。
2设立完善的成本控制
机构设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有利于监督并合理控制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性状况,能够协调各级人员之间的工作问题。拥有完善的成本控制机构是实施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1合理利用人员
市政公用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成本。而对于成本控制机构的日常工作人员就要严格要求,必须做到人员与岗位相匹配,合理利用工作人员,不多设岗位,不多招人,避免资源浪费。
2.2合理化的工作流程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立合理化的工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成本控制机构必须与施工方形成统一、协调的工作关系,各部门间必须相互协调并相互制约,防止工作上的信息重复。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调整及变化。
3成本控制的方法
3.1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
在市政公用工程成本控制中,合理的控制成本来源于方方面面的措施。而具体的节约成本措施需要每个工作人员去执行,去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成本控制是依靠各个工作环节中工作人员去控制的。只有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合理控制公用工程成本的意识,培养合理控制成本的观念,让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自觉的做到节约成本。
3.2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预算
首先,市政企业对于公用工程成本必须做出严格的预算计划。在公用工程项目未开动前,工作人员需要经多个环节的考察、研究,对于每个施工环节都要做出严格推算,对于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也要准备相应的预算计划。从施工方案到施工团队,以及各个环节的供应商的材料比较,都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只有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成本预算,才能在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起到掌控全局的作用。其次,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拥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个办事效率。完善的工作制度一旦建立起来,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对于在工作中因自身原因造成的一些失误,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这就需要制度的详细及可执行性。只有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制度,才能减少日常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减少意外造成的损失,工作人员才能有规可循,按照制度去执行标准,才能起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效率。
3.3施工过程中的防患
在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和工作人员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只有积极地创造好的施工环境,针对施工方案和工作流程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任务分配明确,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质量安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不做重复劳动。加大安全防护的宣传和做好安全防护的措施。只有确保施工和人员安全,才能减少意外支出,保证工作效率,减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成本。安排特定人员在工程施工地随时监督检查,针对每项任务,都要做到严格的把关和监督作用。合理分配好每个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利和工作中的任务,对于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要及时的了解、处理解决问题,没有办法处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及意外随时会出现,只有做好防患工作,才能减少额外支出,节约市政工程施工成本。
3.4事后分析
每一个工程项目完成后,都是对下一个工程项目的分析和预测。只有不断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下一个工程项目中才能更好地做到合理的成本控制。在对每个完工工程项目分析的同时,还要及时的做到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分析问题、改正措施、补充要点,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对于每项具体的费用开支,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准确无误。工程成本费、人工费、机器耗材、额外支出等费用,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工程最终完成目标及完成情况作出分析,得出结论,找出施工过程中的浪费事项及不够完善的地方。必要时,还要与往年相关数据做出对比,找出问题原因,改进成本控制方案。只有在每个工程结束后不断完善,才能做出合理的公用工程成本控制方案。
3.5采用先进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机器已经代替了手工劳动。高科技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减少了劳动成本的投入,控制了施工过程中的预算。先进的管理技术更容易让工作人员接受,从而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效率,起到节约生产成本的根本目的。市政企业应根据公用工程项目,在合理预算范围内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提高效率,控制成本。
4结束语
市政工程对于石子、白灰、沥青、沙子、水泥等材料的用量都比较大。一些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不严格,对于材料进场把关力度不够,通常因急需,使得劣质材料被用到工程当中,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二、施工计划制定的不合理
施工计划是整个市政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一些施工企业都未能制定出周密的工作方案或者是制定的施工计划不合理,从而造成工程后期出现一些盲目赶工的现象,这样在一些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上匆匆了事,甚至是牺牲了工程的质量来完成进度,影响了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展市政质量管理控制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系统化和规范化。1、为了做到市政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有据可查和有章可循,必须在施工前就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和相关建设标准等要求,遵守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控制细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加大质量控制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建设施工,对于每一个施工工序和重点施工环节要全面检查,利用科学的检测仪器进行验证,一切从客高皓山东省邹城市市政工程公司山东273500观、准确的检测数据出发,杜绝主观臆断和经验办事。2、在开展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时,要在施工现场设立单独的实验和检测实验室,按照规定的实验和检测频率进行抽查和复检。为了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可以安排质量管理人员对试验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经费。
(二)加强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采购时,相关的采购人员要对材料商进行多家比较,详细的了解各供货商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售后保障等方面,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供应商。施工材料进场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对施工材料加以检查,对于发现问题的材料要立即退回,禁止劣质材料投入施工,保证施工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施工材料进行现场后,要根据施工材料的特性、用途等分类管理,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水、防潮等工作,降低施工材料的不必要损失,有效的节省施工成本,也为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工艺的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方案、施工流程、技术方法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若是施工工艺不合理,就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是施工工艺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于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要明确要求,未能满足要求的要立即返工处理,从而有效的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之前,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切实的落实到工程的施工当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实行奖惩制度,更为有效的规范员工行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工程状况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制定相关的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满足工程技术、质量的要求,对于未能满足要求的员工,坚决不允许上岗作业,有效的保证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
(五)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例如水文环境、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工作面、作业场地等现场环境因素,也有着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管理方面的因素。为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为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它是搞活本地区经济,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市政设施工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的资金筹措,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与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是有限的,因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市政建设者必须努力和追求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好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笔者拟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重视建设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从表象上看,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形成于施工招标投标阶段,而占造价比重最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事实上,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
2把握设计阶段造价的重点控制
我们之所以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投资控制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造价的有效控制。
3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3.1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
3.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设计招标,可以得到优秀的设计方案,优选设计单位,能很大程度地保证设计质量。邀请招标是设计招标最常用的方式,规避围标行为,有效降低招标费用和评标工作量。设计投标单位在投标时提交一份符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条件和设计内容的投资估算书,建设单位选择最具竞争力的设计方案、最经济合理响应招标文件的投资估算作为中标单位。设计招标改变重技术、轻经济的评标方式,有利于优选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控制建设投资。设计竞赛主要指的是方案的竞赛,能有效降低工程费用和缩短工期,对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2标准设计
标准设计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有统一模式要求的设计,是经大量反复的调查研究、学习科研成果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后提出的。按适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地方标准三类。在市政工程项目中采用标准设计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同时,贯彻并实行各种规章制度和经济技术政策,将付诸实践并反响很好的新技术、新结构等推广开来,规范工艺流程,进行机械化生产,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技术水平,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指的是在各专业功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对每个专业的分配投资额进行控制设计。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的限额设计是基于设计任务书和经批准的投资估算,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依据是经批准的设计总概算。限额设计对投资控制必不可少,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限额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不扩大设计规模和提高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刻有着成本节约的意识,将经济和技术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把关。在运用限额设计时,要调查分析项目的外部环境条件,合理预测项目未来的实施发展状况,及时纠偏。项目后期的运行、维护、修理及管理的成本要计算到投资限额中,使全寿命周期费用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限额只是一个参考,如果发现有更好的但是成本更高的设计方案,可报相关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增加投资,调整限额。
4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包含功能、成本和价值三个相关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V=F/C,其中F为功能;C为成本;V为价值。城市化让人们享受城市生活的文明舒适,同时也体验着规划设计不合理带来的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造成运营成本开支不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必须把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结合起来,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价值工程日趋成熟,尤其在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得到了大量应用。市政工程项目往往有许多设计方案,而功能属性不同所形成的投资额也有所差异,设计方案难以抉择。价值工程的本质是提高项目价值,既不片面追求功能最大化,也不单纯寻求成本最低,而是处理功能和成本的矛盾关系,找到最大价值。运用价值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便于选择方案,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对功能和成本分析,对新设计进行优化,最后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控制工程投资。
5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
设计概算应最大程度地反映出设计内容、施工条件及实际的工程价格,编制设计概算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坚守勤俭节约的底线,正确解读设计概算的目的,严格遵照现阶段工程造价的组成,按照文件和图纸的规定来计算工程量,编制总概算。综合单价核算完成后,应将其与同类型的工程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有重列、漏算等错误时,要积极寻找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将数据改正,确保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设计修改完成后,要对概算进行修改。认真地对工程建设条件进行评估,对那些可能影响设计概算准确性的因素应进行细致分析,综合考虑。审查概算一般采用会审方式,首先应该熟悉情况、掌握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对比,接着处理概预算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研究、定案、调整概算。概算审查是确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步骤,既能大大提高投资的利用率,又能很好地控制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6结束语
1.1人员因素
作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操作者,人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员的工作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德国的一项调査研究数据表明,75%~90%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可见,管理好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的组织分配工作,并依据各自的责任目标进行分级管理及岗位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质量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个体的分工,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而管理人员自己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没有材料,工程就无法进行,而没有好的材料,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通常情况下,市政工程建设所用材料品种少,数量大,因而材料对于市政工程的整体性能来说影响尤为明显。但是现实中,由于原材料在施工成本中占到60%左右,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产生质量问题[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相关人员在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方面都应把好关。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用量及施工条件估摸工程进度,从而确定材料采购时间以及采购量,既要保证施工所需,又要尽可能避免材料过度存货;在所购材料的验收环节,一定要把好数量关和质量关,做好记录;登记之后按照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分类保管,避免损坏;施工中既要杜绝偷工减料,也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在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获取经济效益。
1.3设备因素
设备作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工具,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程开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条件、施工员文化程度、资金等,选用先进机械设备,在确保工程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工程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使用机械设备前,一定要对操作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普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常识,并分配专人进行管理,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1.4方法因素
市政工程建设“方法”指的是整个施工周期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工程检测手段和组织措施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施工工艺、恰当有效的施工组织都是好质量、高效率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条件及施工目标,结合技术、管理、工艺、经济等因素予以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3]。先进工艺及科学技术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搅拌沥青。传统施工中多采用热拌沥青,超高温状态下,既污染环境又伤害身体,如果采用温拌技术,节能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1.5环境因素
制约市政工程施工的环境因素众多,包括自然环境、技术环境、体制环境、政治环境等。市政工程施工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冷冻、暴晒、雨雪等都会影响工程施工,如在混凝土道路路面工程施工中,就必须做好防雨、防冻、防晒等工作,当气温达到0℃甚至0℃以下时,必须对路面采取必要的保温保护措施,而当气温过高时,则必须采取遮挡和适时养护手段。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新科技的应用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而施工单位的管理方式以及体制结构等关系到施工质量的结果和效率,不合理的体制结构势必会阻碍工程顺利施工,而体制障碍的消除必然会推进工程的管理水平。此外,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外政治环境也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及技术投资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施工单位自身资质不足还是认为工程比较小,把从其他地方找来的施工组织设计稍作修改就算完成任务,不根据图纸及实际情况编制,照搬照抄,针对性较差[4]。有些工程甚至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给工程安全带来很多隐患。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人员、技术等投入不够,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有的施工方着眼于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施工设备投入不足,原料上偷工减料,并疏于对技术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降低了工程效率,而且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2.2监理方质量监督不到位
监理本来是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控制的,事实上,有些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失误,他们有的监理员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并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有的监理员贪一己之利,出于小恩小惠,对质量监督力度不够;有的监理员长期和施工方打交道,碍于面子,对工程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种种行为使得监理工作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
2.3业主管理不到位
业主身份、背景相差很大,有的业主自身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片面追求工期,造成工程质量低下。他们认为由于市政工程投资多为财政拨款,政府承担着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同时还有相关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自己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障碍清除协调动作迟缓,并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还有的业主本身就缺乏行业管理资质,专业能力与管理协调能力低下,盲目指挥,造成工程进度迟缓甚至不必要的返工。
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对策建议
3.1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是多个环节共同牵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及速度,就必须整顿规范相应的市场秩序。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所有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由于工程涉及人员众多,并且有不少临时工,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日常干活较为松散,要想由政府部门集中起来对其进行培训较为困难,因此对工程安全意识的灌输以及施工技术的培训,要分层一级一级进行培训,这个培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教育。其次,要完善招标制度。在招标过程中,要确实做到过程公开化、公平化、专业化,必要时可以由业主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采购源进行分开招标,而不是一切交由承包方负责。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政企分开制,法人全权负责制。有关部门对申报单位以及工程都要进行严格审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以及开工条件。质监部门对工程要进行全程监督和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造成工程事故的,要对事故原因进行严查,并依据事故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治。
3.2强化责任意识
市政工程施工要切实做到保质保量、高效节能,就需要各方参与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从工程招标、原料采购、保管和使用、施工到验收,明确责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在工程招标阶段,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施工资质、以往工程状况以及图纸设计,从源头把好工程质量关。施工单位在中标之后要由专人进行原料市场的调查,查验所选供货商的经营证件,有条件的可以抽取所需材料送交工程监理部门与质监部门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后签订供货合同。在采购过程中,承包商应派专人按照所签合同进行材料品名、数量、规格、质量的验收与登记,施工中所领取材料均需要工程负责人进行签名登记,如果出现数量、规格方面的差错,将作为第一责任人接受调查。施工中也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可以是分段负责,也可以是分类负责,而在后期的工程验收中,要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等,认真评估工程质量状况并建档管理。
3.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优化施工组织就是要依据工程特征和目标,从现有条件出发,整合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动员项目部员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因为项目部员工长期在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体会更深。施工单位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与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依据,结合员工的施工实践,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施工条件、工期、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分析,制定出最优方案。
3.4加强施工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