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8:33

序论:在您撰写艺校舞蹈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艺校舞蹈教学

第1篇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所以,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

所以,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学生综合能力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保障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学生在毕业之后,一部分从事演出,一部分从事教学,尤其是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点,学校舞蹈课程设置,不仅仅只局限于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是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更好的为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进行实践。显然,学生的从业能力都是可以在学校的培养的,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师在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实践,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舞蹈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中。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利用三年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达、分析、观察、表演、创作、指导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的锻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体验如何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现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实践,舞蹈教学备受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开展的舞蹈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

第2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也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与感染力都非常强的学科,是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幼儿舞蹈教师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是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以达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与标准,实现学前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目的。显然,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与幼儿的舞蹈教学工作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开展,不仅充实了幼儿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还推动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舞蹈水平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胜任的了将来的教学或者表演工作。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儿童舞蹈教学,学校的舞蹈教学为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所以,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所以,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3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基础教育

人们总认为,舞蹈就是看到一组动作就是一组动作,一组舞姿就是一组舞姿,其实智慧和感悟,却能在一组动作里看到思想,看到故事,在一组舞姿里发现灵魂,发现美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创造想象,没有这方面的智慧火花,只能为做动作而做动作,学会了舞蹈知识并不等于有了智慧和感悟。老师非常辛苦的教学,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大量的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舞蹈组合。因此具有灵魂的智慧的舞蹈基础教育是造就优秀舞蹈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舞蹈基础教育要发现和选择舞蹈新人

舞蹈是“非常残酷”的一项艺术,除了自身条件要求苛刻外,最重要的是勤奋和智慧。为什么现在的专门艺术学校培养的每届学生当中,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尖子生少?关键是在发现和选择这一环节上。由于舞蹈专业特殊的艺术规律,必须在11、12岁时开始学习本专业,恰好这个年龄段,世界观尚未成熟正处于感情比较激动阶段,总认为离开了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学习舞蹈专业不过是蹦蹦跳跳。这正是好多家长认识的误区,认为跳舞不是一种学习,其实是不正确的。学习舞蹈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得有聪明的头脑、伶俐的四肢等条件。要让舞蹈行业发现和选择舞蹈新人,不能凭简单的兴趣与爱好来选择舞蹈专业。

二、刻苦勤奋是出舞蹈人才的必由之路

没有理想就没有确切的奋斗目标,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中的灯塔。有的同学以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勤奋学习,拼博向上,自始至终持之以恒保持着用功的学习态度,最终走向成功。成功者他们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学识宏丰、品德高尚、谦逊慎行、敬职敬业,这样才能学到两种无价的知识,既人品和艺品,以上都是杰出人物共有的特性,所以她们是胜利者。在同样的条件下,另一种同学不求上进、好逸恶劳、比吃比穿,只讲享受、不想付出、最后导致做什么事情都一事无成。因此这一类同学最终是失败者,所以说,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三、学习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目的

知识改变命运,五年的学习并不短,但是怎样才能利用这最宝贵的最佳年龄段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呢?学习舞蹈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而现在学习舞蹈知识的许多人却没有体现出他的自我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文化体制也要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我们从事舞蹈专业的艺术生命太短暂,而其他专业时间越久越成熟就越有经验,而我们搞舞蹈表演专业在一定意义上吃的是青春饭,岁数一大就面临着转行。

其一,舞蹈专业的学生许多小学没有毕业,就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进入艺术学校后重视舞蹈课,忽略文化课,再加上课程安排的不太科学,导致学生们文化课学习跟不上普通中学的水平,所以整个文化水准较低,抑制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前进中受到限制。

其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复合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全面打基础,特长育人是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拿现在电影界很有名的章子怡、周迅、马玲等来说,都是学习舞蹈出身的,学完五年的舞蹈专业后,可以按着自身的有利条件寻找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例如,影视表演,服装设计、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节目主持人等。

其三,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那我们学习舞蹈表演专业的路就更艰难,学非所用的问题突出,这也是舞蹈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舞蹈基础教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面对教育理念的冲击、知识更新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现代人才的重任,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较高的综合修养。基础课的好坏是今后潜能开发的重要指标参数,比如我校毕业的薛刚同学,在包头艺校学习期间我当过他的班主任,非常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基本功、特别过硬,功底也扎实,毕业后去了内蒙古军区歌舞团,通过舞台表演便自己的舞蹈艺术得到升华,便有了二次飞跃,随后调入北京战友歌舞团进一步完善自我,最后登上了舞蹈高峰,获全国舞蹈大赛民族舞一等奖。这说明了基本功过硬,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象盖楼房打地基一徉,地基牢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所以说,基础课的学习是今后成功的桥梁。

五、教育灵魂的根本是把知识变成智慧

而一些学校的舞路教育,从课程安排到内容形式上都局限在肢体的表面上,缺乏动感与美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舞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为舞蹈动作而做舞蹈动作的特殊技能训练。而真正的舞蹈教育是技能知识加智慧的和谐统一,调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塑造一技之长的个性,启发学生们的理想目标,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用超前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抓住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创造意识施教,从而改变老师怎徉教,学生就怎样学的传统的呆板教育模式。

六、结论

第4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艺术已经逐渐的纳入高校专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专业性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环境中重视舞蹈的技术,轻视舞蹈专业研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快的显露出来,在高校教学中,舞蹈专业的学生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艺术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就目前来看,这种舞蹈教学现状已经到达瓶颈时期,对我国舞蹈教育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设计高校舞蹈教学课程,需要对这种教学现状进行及时的改革,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现状总体表现为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在专业技能课程上没有做到良好的研究,使得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舞蹈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真正的明白学习舞蹈的目的性和思维方式。

(二)舞蹈教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脱节

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肢体艺术,在舞蹈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自身的舞蹈技能。舞蹈教育不是单纯的舞蹈技能,需要和社会上人文学科相联系,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人文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但是在现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教学相脱节,不能从多个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舞蹈技能中不能显示出对舞蹈的理解和热情。

(三)高校优秀舞蹈教育人才欠缺

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是否全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学科的先进性。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向舞蹈教育的未来看齐,应该看到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舞蹈教学现状中所呈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思想严重僵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等特征,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先进科学的教育目标展开教学,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

(一)民间舞蹈存在环境的变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很难,也由原来的农业社会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众多技术都和时代相关联,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民间艺术逐渐的走向衰亡。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其民族自身的特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的民间艺术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逐渐的被人们忘记,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在政府参观的时候,民族舞蹈艺术被当成一种当地特色来招揽游客,成为了一种获取钱财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市场上已经逐渐被科学技术所取代,历史民族特色已经开始逐渐的消亡,民族舞蹈艺术被推向生存的边缘。

(二)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

在社会新形势下,我国在发展传承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方面比较缺乏机制制约,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在保护民间艺术的力度不够。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种类可谓繁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在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无线繁荣的的背景下的压力很大,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保护我国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能为民间舞蹈艺术提供新的生存空间,也不能作为带头领导作用将民间舞蹈艺术推向市场,这样使得所作的措施只是形式上的,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其次,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在民间舞蹈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各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就说明我国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机制不到位。

(三)民间舞蹈传承人逐渐丧失

在民间舞蹈传承中,最重要的是老艺术家,老艺术家对民间舞蹈艺术具有深入的感彩,是产生、发展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关键因素。老艺术家本身对民间舞蹈艺术十分的了解,见证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精髓有足够的掌握基础,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精力努力的传承着,是非物质文化的宝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艺术家的离去,民间舞蹈艺术也随着消失,不能真正的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样的发杂很难状态下很难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以人为本是关键。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措施

(一)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艺术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将我国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在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生产出具有民族风格烙印的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关注民间舞蹈艺术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民间渠道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学习热情全部奉献,并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

(二)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校教学不偏离轨道,保护课程的规则性,但是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也能够根据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的,这样能够保障课程设置不呆板,具有人性化。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在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教材方面,为了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需要在购买教材的过程中添加民间舞蹈素材,能够在最基本的教材上保障民间舞蹈艺术能够得以传承,使得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技能进行学习,充分的表现出民族舞蹈艺术应该具有的灵魂,在开阔民间舞蹈艺术知识视野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了解,教师在编辑舞蹈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能动性的将民族文化穿插在其中,让高校学生深入的体会民族文化氛围。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舞蹈练习实践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实践,对民间舞蹈理论知识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注重舞蹈的肢体运动,并没有体会到舞蹈的精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匹配。这就需要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考核制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抓起来,合理开设课程,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人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高校要加强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培养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情感,提高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理解,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需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的讲述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在积极的探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掌握大量的民间舞蹈艺术知识,吸引学生主动求教。

(四)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组合教学法,这个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强调整体性和灵活性。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传承民间艺术,需要很好的认识舞蹈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对以往学习到的舞蹈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到舞蹈的精髓,使得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在灵活性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转变,引导学生找到舞蹈的真谛。其次是感性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理解对舞蹈肢体运动进行完美的阐释,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指导说明,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和抒发民间舞蹈艺术。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技巧的培养,忽略的学生的情感表达,这样当教师在传授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动作的时候,学生很难具备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具有偏差,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诠释成舞蹈艺术。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从民间艺术的精神层面出发,让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时代背景、生活习俗和情感基调进行了解,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学习。最后,即兴创作法,即兴创作是民间舞蹈艺术的特色,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即兴创作使得民间舞蹈艺术能够长久不衰,让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民间舞蹈艺术。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将民间舞蹈艺术放在首要位置,给予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充分的关注,对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保护。作为高校舞蹈教育者,有责任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研究——试析以普高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6)

[2]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王欢.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第5篇

现在中等师范学校舞蹈专业的评价机制还是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学成果成败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程度。首先来说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师而言,仅仅用成绩来决定教师的能力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能如实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尽力,另外一味追求高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仅以考试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其次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全面也不科学的,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它不能够如实反映出,既不能反映出学习之后基础不好的学生是否有了进步,也不能反映在学习后那些自身基础较好的学生舞蹈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2针对舞蹈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舞蹈教学是一个涉及人文、历史、美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我们要注重专业理论的教学以及和它相互关联的学科。实践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把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舞蹈的原因向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更清晰地认识舞蹈的魅力,由此来引导和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在理论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可以交叉学习舞蹈理论知识与多个学科,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把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的视野,而且创造一种艺术氛围,潜移默化中学生掌握了舞蹈的含义,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对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逐步优化,以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师资力量,在师资方面,学校要着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教师队伍,选聘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在教学中能传达给学生充分的教学内容。学校还要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教育,首先要本着教好学生的心态,这样教师才能上一堂好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绝不搞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同时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找出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进行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时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教学方法,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

2.3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针对舞蹈教学的具体现状,对教学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实践方面,教师能否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在学生舞蹈实践中把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舞蹈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达到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舞蹈的认识的目的;二是从教授理论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能否以学生为本,把其他学科与舞蹈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对这两方面进行评价,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全面的反映出来,不仅让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足充分认清,以便日后进行改善,而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有所借鉴,可谓一举两得。

3结语

第6篇

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们对舞蹈动作的练习,不可避免地对对某些动作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练习时动作要领把握不到位,进而引起肢体和动作上的变形,出现错误动作。对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不可过于急躁地训斥学生,而是要善于化不利为有利,通过正确的动作与错误的动作对比来教学,例如:可以将一位动作做得正确而标准的同学和一位动作做得不正确的同学同时进行展示,让其它同学亲眼见证什么是正确的动作和哪些是错误的动作,这种直观的比对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合理动作技术和错误动作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非行之有效的纠正纠偏方法,进而建立正确动作的形象模型,可以减少教师很多详细讲解的口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采用这种正确的和错误的比较方法形式还比较灵活,例如:可以让学生来示范某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动作,也可以由教师亲对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动作进行示范,还可以采用错误动作纠正前与纠正后对比示范,等等,从而让学生发现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之间本质上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学会并掌握纠正错误动作的要领。

二、通过不同类型或关联动作的比较,区分把握舞蹈动作

在比较教学教学法中,不仅可以通过对立面的比对进行对照式教学,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或关联类型之间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是对类型属性的比对,这种比对可以查找相似之处,还可以找出本质差异。因此,教师在将不同类型的动作进行归类区分,将相关联的动作置于近似行列,从而让学生感受共性的深刻记忆,同时又体会到本质差异这强烈对比,进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区分并掌握好不同门类动作的相似与不同特征、相似与不同内涵,体会相通的声乐、相融的美术和相联的技艺,体悟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这舞蹈的真正深刻含义,区分生活动作与舞蹈动作的艺术价值,提升舞蹈是通过人体外在的美呈现人的内在精神美这一认识水平,进而让学生真正将自己的最真最诚的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用自己蕴含丰富内涵的肢体动作表达出真挚的思想情感。例如:通过对简单而基础的芭蕾舞动动作和基本古典身韵动作地类比,让学生们区分几截然不同的舞蹈种类,排除几种感觉互相干扰,真正感觉、感受、感怀和感悟出“开绷直立”的芭蕾特色,“拧倾圆曲”的中国古典舞内涵。从而从全局上有力提升舞蹈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通过借物言情的形象比较,关联把握舞蹈动作

舞蹈最大的一个行为特征就是其常常采用“借物抒情、借物言情”的方式来表达各种意境,通过对世间各种类事物的模仿来表达某一主题思想或抒发某种情感。例如:在蒙古族的舞蹈中经常夹带着大雁翱翔、骏马奔腾的浩瀚场面,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奔放豪情。又如:傣族舞蹈中经常出现模仿孔雀的动作来祈祷吉祥如意和追求美丽善良,在幼儿园的舞蹈中常常富有非常多的动植物的模仿,展现出他们对万物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这种通过借物言情的形象比较可以很好地发挥传统优势,即通过比对舞蹈形象和生活形象之间的类似和差异,渗透不同的情感意境表达,传递不同思想情感,升华不同灵魂品质,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好模仿的要领。采到这种借物言情的形象比较教学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低年级或进行新动作教学,这是由于这种方法对于舞蹈知识比较薄弱,舞蹈技能储备不丰富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尤为明显。教师通过形象比较,将较为抽象的舞蹈动作通过生活化的形象对比,显得更加直观、更加简洁、更加通俗和更加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键性和要领性的舞蹈动作。

四、结束语

第7篇

长期以来,舞蹈课堂都是教师通过语言讲授舞蹈专业知识和动作要领,配合直观的示范教学,随堂纠错,使学生模仿动作,并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来掌握舞蹈的技术技能,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灌输,学生仅局限于对舞蹈动作表象的认识阶段,无法体会舞蹈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点,这种单纯的示范加机械的模仿过程的舞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舞蹈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舞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观念,通过对舞蹈教育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根据受众差异性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

因学生的生理、心理、生长环境所存在的差异性,使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在初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舞蹈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以非专业新生为例,教师的第一节舞蹈课,教学内容应设计相对简单易学,通过教学,了解学生的乐感、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领悟音乐的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根据所掌握的学情,教师需快速的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舞蹈教育的重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在非专业班的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长期重复枯燥,辛苦的柔韧性训练会很快消磨掉非专业学生对舞蹈课堂的热情,应适当加入有趣有效地教学互动。比如:学生和学生之间形体上的互动,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动作,通过肢体接触,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互动,鼓励学生敢讲,敢演,敢跳。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优秀的舞蹈作品,鼓励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课堂大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赏析能力。因我校的舞蹈课程设置为实践课,所以理论课的空白对于专业班的学生是一大缺憾,这就要求教师会利用实践课堂穿插舞蹈理论知识教学。例如学生排演《我的偶像》这个剧目,学生对雷锋形象的理解就是好人好事的形象代表,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雷锋事迹影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还原历史事件,讲解人物性格,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把雷锋当做自己的偶像,使学生在表演时自然地揉入情感,使表演更加真实动人。这也是对民族传统精神的一种宣扬,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再比如给非专业学生讲解中国民间舞———秧歌,根据地区分类,分为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和陕北秧歌。通过各地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等解读不同地区秧歌的基本动作特点和风格差异,区别男女生动作,让男生也可以大胆的舞蹈,改变男生对舞蹈的认识。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深受非专业学生的喜爱,拉近了学生和舞蹈这门高雅艺术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舞蹈不是一门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艺术。

2.丰富学生的校内艺术生活,校外课程实践

舞蹈教师在促进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校内艺术活动,帮助学生组建艺术社团,开展各类主题的舞蹈文化活动,让学生自发建立和形成对舞蹈的热爱。例如我校每年一次的集体舞大赛,全院48个班级,各班参赛率达到90%。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又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次的比赛,都能够让老师惊喜的发现学生的进步。在集体舞排练过程中,鼓励有组织创编能力的优秀学生起带头作用,放手给予学生排演空间,与学生及时沟通创编想法,适时的给予指导,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在丰富校内艺术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师范院校的特色就是向社会输送教育人才。经过长期的校内学习,如何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走上社会,从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断努力追求的方向。近年来,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实习,组织大型招聘会走进校园,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年轻的优秀教师。

3.教学相长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