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7:44
序论:在您撰写村级集体经济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五是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XX村干部组建金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X名,投入资金XX万元,建成三七连片示范基地70亩,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50亩,带动农户种植XX亩。XX县普渡村整合项目资金XX万元,建成街厂X个,摊位XX个,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镇七屯村清理集体资产,利用特色资源大叶种茶园,规划论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五是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明确比例要求,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大幅扣分。有的乡镇对挂钩领导(XX元)、村干部(XX元)实行风险抵押,绩效考核,促使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发展好。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一、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制约和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政社不分,其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主体不明、责权不清,其管理缺乏相应的法理依据,再加上经费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管理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
(二)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宽松,村级负担较重。有的地方随意转嫁行政事务,甚至仍然向村民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了村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管理法规,管理约束乏力,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费、租车费有增无减,村干部人数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将专职支委、村民委员会委员也列入误工补助干部行列,加重了集体负担。
(三)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不宽广。
目前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资产经营方式以承包经营为主,经营方式单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增长,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集体增收越来越难。
(四)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到位。
近年来,尽管中央及省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财政、信贷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相关政策、要求难以落实到位,个别地方截留挪用上级扶持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惠农政策执行中缩水走样的问题依然存在,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持。(五)村干部队伍素质与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求不适应。由于待遇偏低,上交任务沉重,村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换负责人。村干部普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等、靠、要”思想严重。守摊子、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大有人在,村级缺乏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创新的领头人,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迫切性。笔者认为,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利因素,解决发展瓶颈,完善创新相关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顺应形势,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政社分离,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市场主体地位,成为经营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集体现有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盘活,变“死资产”为“活资金”,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要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农经中心)职权,树立管理权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改变目前职能部门有职无权,都管都不管的状态,把农村集体经济纳入依法管理、正常有序的轨道。切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来源,调动人员积极性,提升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选优配强,完善经济发展“带头人”培育机制。
要在能人、大户、致富能手、企业主中选优配强村“带头人”,实行能人治村,发挥其聪明才智,借助其经营管理经验,找准发展路子,解决发展无方的问题。要加强村干部培训,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三)开拓创新,健全发展集体经济多重机制。
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强化领导,严格奖惩,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对镇、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奖罚分明,使基层有压力,有动力,上下一体,共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积极拓宽发展路径,探索集体经济实现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体收入。进一步规范村级合同发包,坚持民主议标,公开招标,使集体资源、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搞好为农服务,增加集体劳务与服务收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有效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带头领办如土地股份、农机等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服务合作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健全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采取区、镇部门结对帮扶的形式,派员到村,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化解发展难题,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输血”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同时要坚决取消一切向集体的乱收费、乱摊派,不能让村集体经济再因“抽血”而“贫血”,切实保护集体经济利益。四是健全村级债务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新增债务申报制度和新增不良债务追究制度。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超前消费。对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确需举债的,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审批后方可实施。对擅自举债、增加村集体不良债务的,谁举债,谁负责。遏制村级不良债务上升的势头。同时要千方百计通过债权债务互抵、盘活闲置资产、对上争取等方式,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使村集体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多措并举,强化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机制。
比较而言,山区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相对传统,收入水平在同一区域最低。但是还要看到,山区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收入水平,除了受制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之外,更要受制于村级组织和精英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
(一)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导致的发展差异
山区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村域优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将是山区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但是,村域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县域的山区村虽然拥有优质旅游资源,但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或者因为县域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的限制,或者因为旅游管理体制障碍。现代农业发展对山区村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用心经营现有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山区村域工商业发展滞后的影响。
(二)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效率差异而导致发展差距
资源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农业经济条件下,决定村集体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村级组织配置和管理资源的能力;山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只要有效配置和管理集体资源,就能获得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及村域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所需要的收入。山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资源、提升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益,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从而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二、丘陵、平原(水乡)和海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差异
农业经济时代,农业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是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趋势下,降低了村域经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依赖。课题组在浙北德清县选取6村作为丘陵村样本,在浙东宁绍平原余姚市选取6村作为平原村的样本,在中国第一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市舟山选取6村作为海岛村的样本。每一个县域都按照经济较发展、一般和较落后三个层次平均取样,然后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探寻农业自然资源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丘陵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德清县隶属湖州市,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向天目山余脉过渡地带,县域面积936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经济强县和全国百强县之一。我们选择ZG镇和XA镇6个村(每镇各3村)作为丘陵村集体经济研究样本。我们采集样本村集体(2010年)收支数据(表3-1),比较村集体当年的总收入、总支出,数量最高是GL村,分别为403.62万元、147.81万元,数量最少是同镇(乡)SX村,分别为33.08万元、51.08万元,最高和最低相差12.2倍和2.89倍;比较村集体本年收益,仍然是GL村最高,为255.81万元,最低则是ZG镇的DQ村,为-30.5万元,SX村倒数第二(-18万元),本年收益最高的村和最少的村相差9.39倍。
(二)平原(水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中部为姚江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水稻是余姚市平原区的主要农产品,2009年,余姚市开始规划建设16.8万亩的“粮食功能区”。课题组在余姚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3个镇(街办)6村作为样本。样本村之间的集体收入同样存在较大差距(表3-2),但并不是因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村集体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最高的村LC村人均承包耕地不过0.51亩,村集体没有可供发包的“机动地”、林地、养殖水面等农业自然资源。该村凭借近邻城区的优势,走“工贸强村”的路子,2010年,村集体总收入343.77万元(2011年达到400万元),总支出114.51万元,本年收益229.26万元。SL村人均耕地面积和村集体可发包的农业自然资源是所在乡(镇)最多的村,但2010年的村集体总收入和本年收益都很低,总收入(30.92万元)低的原因在于:经营收入偏低,只有4.77万元,集体资源的发包和管理效率不高,只有0.74万元的发包和上交收入,没有投资收益,三项合计只占总收入的17.88%。同时,由于当年新农村建设投资过大,该村当年收益-49.32万元,积累了村级债务。县域内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差距也显示了同样的规律:样本中的3个乡(镇、街办)都处于平原(水乡),农业自然资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区位条件而导致的乡际间工商业发展的差异。
(三)海岛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为便于比较,海岛村样本同样在一个县域内选择6个村,而且村域经济属于农业经济(而非渔业经济),样本MA镇和XS镇都远离定海市区。盘点2010年样本6村集体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除XS镇HG经济合作社(原为行政村)分别只有4.1万元、6.28万元和﹣2.18万元以外,其他5个样本村集体经济比较平衡。加总平均,样本村村均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分别为80.30万元、63.39万元和16.91万元。在村均总收入中,经营收入、发包和上交收入和投资收益合计11.93万元,占村均总收入的14.85%。XS镇的HT和HG两村总收入、总支出流量以及本年收益量比MA镇3个样本村都小,这是因为XS镇的农经统计中未计算政府补助收入的缘故。将上述丘陵、平原(水乡)海岛地区样本村的村平均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样本村村平均数据显示,村级经济组织的总收入水平以及本年收益(经营效益),平原(水乡)地区最高,丘陵地区次之,海岛地区最低。深入观察发现:地区农业资源的差异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丘陵地区兼得农林牧渔资源优势,所以村均发包和上交收入最高,平原地区次之,而海岛地区最低;但是,依赖农业自然资源收入的村集体并不是总收入和本年收益最高的村,平原地区的村集体依赖工商业发展获得了大量经营房地产和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从而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三、结论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
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滑润油,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基层组织才有活力,农民富裕才有依托,农村稳定才有保证。
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事关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好事,许多层层下达的经济指标村里都可以统一代缴,各种公共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能够由村里办起来,农村工作就可以得到顺利开展。村穷民困,村里办事都要向群众伸手要钱,发展各项事业捉襟见肘,宽裕型小康建设就无从谈起。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政权建设。村里有钱了,村级组织的活动经费和村干部工作报酬就有保证,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才会提高,村级班子乃至党员干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会形成,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才能树立起来,发挥出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不然集体没有经济实力,村级政权丧失核心作用,农村就会“思想乱、队伍散、阵地丢”。
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动力。实践证明,能够较好坚持集体统一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加强,那么双层经营体制才可以健康发展和日臻完善,村民才能够不断富裕和文明起来,发展再生产才会有后劲和空间。否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困扰农村发展的结构调整、农产品销售、小城镇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加入WTO后,广大农村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就难以有效解决,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就失去坚强支柱,实践“三个代表”就无法体现与时俱进。
4、只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农村稳定才有保证。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里就有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协调和密切,群众就会听党的话,跟党一起走。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无法给群众带来实惠,反而向群众要钱要粮,群众就既怕又恨,干群关系就日益紧张,长此以往必然动摇党的基础。当前,在闽南一带农村,“”非法赌博活动已给农村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在严厉打击“”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想方设法发展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力量,从根本上堵截“”的社会根源。
二、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大好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村集体资产积累达到了一定规模,但发展还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空壳村量大面广,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实力,这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探究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发展不好。一些村经济来源较窄,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和上级拨补等不稳定性收入,一旦资源枯绝或者政策变化(如税费改革等),村集体收入自然减少;一些村存在“等、靠、要”思想,宁可靠着老祖宗的基业吃老本,也不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发展经济裹足不前;有的村生产经营单一,技术水平滞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小,难以面对加入WTO后的新挑战;一些村级班子软弱无力,商品经济意识和能力差,担心村里富了抢自己饭碗的人就会多了而害怕发展。
二是管理不善。一些村级组织对集体经济管理有名无实,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管理、协调职能比较有限;有的村财经纪律涣散,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经制度落实不好,造成账目管理混乱;有的村固定资产长期处于失管状态,公共财产没有及时登记并提折旧,集体资产被挪用、无偿占有现象不在少数。
三是投入不明。有的村为了快发展、出“政绩”,搞形象工程,不经论证和市场调查,一哄而上办企业、上项目,结果由于经营管理能力问题很快垮掉;有的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办企业任务,甘冒风险为其它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结果既赔夫人又折兵,造成资金沉淀;有的为应付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把有限的资金甚至贷款用于各种“硬件”建设,以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此外,乡镇财政负担转嫁到村集体,财税上缴任务重,摊派报刊多,干部学习考察多,也让村集体不堪重负。
四是回收不力。一些村党员干部“聚小财、办大事”意识差,对征收农业税款热情不高,方法失当,甚至把自己等同群众,带头不交应交款项。部分承包户扯皮赖账,困难户无力支付,造成多年累积欠款人头多,数目大。前些年,有的村在在税费征收困难的情况下,为赶进度排名次不惜借贷,变本加息使村里负担越重。
五是为政不廉。有的村庙小和尚多,干部严重超编,工资补贴支出基数大,无形中增加社会管理成本;有的村尽管债台高筑,但仍然大吃大喝,肆意挥霍,其结果是寅吃卯粮,集体亏空;有的村干部党性原则差,不思为民作主,而是一心想多捞钱图享受,挪用公款、私分冒领,甚至用公款贪污、贿赂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针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问题,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高度重视,切实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来抓,把治标与治本、开源与节流、富民与强村结合起来,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1、要抓整顿保收,“换血”增强活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组织建设。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按照“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选拔任用标准,选好村干部,特别是选好“富民书记”,建好“富民班子”,要大胆选用一些“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进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增强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参照县乡机构改革的做法,压缩村干部人员编制,明确岗位职责。对那些人口少、村财差的村,要采取撤并行政村或通过移民迁村等办法,解决空壳村过多的问题。要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岗位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及WTO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和依法管理村务的能力。要帮助村干部解决好报酬、养老保险等实际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村主干全额工资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工作积极性。上级组织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考核和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依据,从而使集体经济发展有组织和领导保障。
2、要抓发展多收,“造血”增强实力。发展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加快发展就是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要发展效益农业增收,坚持“一村一品”的原则,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集体统管地、“四荒地”,由集体开发建设农产品基地,或由农户承包经营,增强集体收入。要以资源开发为导向,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确保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要以搞好服务增收,通过组织服务经营实体,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如为个体企业发展提供土地、政策、基础设施等优惠条件而收取一定管理费增加收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也可以立足农业基地,开办农产品加工业增加收入。经济发展了,农民增收了,这才是体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实效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
近年来,溆浦县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带头人队伍不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但从目前情况看,基层组织带头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胆识和能力不强,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一是能力不强。(如下图)全县有村干部2582人,45岁以下的只有975人,占总数的37.8%,初中或小学学历的有1380人,占总数的53.4%。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发展意愿,但缺乏发展能力。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思路不活、视野不宽、办法不多。二是精力不够。在调研中,有不少村干部表示,上级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党风廉政等“一票否决”任务压力过大,精力有限,疲于应付,工作更多的是考虑“接招”,很少考虑“出招”,更多的考虑“稳定”,很少考虑“发展”。同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交替换届,“三年换两次”的情况导致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出现了“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局面,影响了村干部抓发展的激情。三是动力不足。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成功了是公家的,失败了要背负集体债务,影响其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目前对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对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硬性要求,更没有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发不发展没区别”的思想,导致部分村干部不敢、不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如意。溆浦县地形有山地、岗地、丘陵地等多种类型,要集中连片发展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大面积规模经营。二是群众有顾虑。农民对土地的眷恋根深蒂固,视土地为命根子,部分农户明知种田效益低,宁守着几分地耕作,也不愿流转给他人集约经营。有的外出务工者担心打工受挫,给自己留下“后路”,宁愿抛荒或由别人代耕,也不愿长期流转土地。三是审批不容易。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绝大部分土地流转不规范。特别是建设用地土地流转时,一些审批事项要求报送材料过于繁杂,审批环节过多,审批时间过长,一些干部“吃拿卡要”的问题依然存在,给土地流转增加了难度。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水不足。溆浦县有病险水库67座,占总数的67.6%,病险山塘占总数的91.3%,废弃渠道近2000公里,水渠渗漏相当严重,高产稳产田面积不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是电不稳。边远山区农网改造难度极大,生活用电尚且电力不足,生产用电更加难以保障。“无工不富”,电不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电价过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利润,影响了小型企业的发展。三是路不便。“要想富,先修路”,群众对修路的积极性很高,但修路成本高、项目争取难、配套资金少,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融资平台欠缺。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筹资困难,有集体资源,没有启动资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政策支持不多。当前国家惠农政策只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对农村基层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政策支持。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财政没有安排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缺少良好的激励机制,各职能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关注不多,尤其是在出台信贷、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方面,考虑较少。二是项目支持不够。项目带动是发展村级经济的助推器,但全县有43个乡镇、694个村(居),有限的项目资源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在建整扶贫过程中,在对如何帮助扶贫村理清发展思路、争取产业项目,扶助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等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大,扶贫效果也受影响。三是银行支持不力。一方面,因为风险和效益问题,一些商业银行退出农村业务,农村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农村集体作为贷款主体是否符合要求、财务是否规范、资金去向何处、还款能力怎样、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作为抵押物是否合法等一系列问题,使村级集体融资难根本无法破解。
二、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点亮“引航灯”。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鼓励、引导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税收政策上优惠。凡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应该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企业,应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并将减免范围向深加工领域和销售、流通环节延伸。同时,新增税收可按地方税收益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用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信贷政策上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力度,扩大覆盖面,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要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扩大农业贷款担保途径,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融资难题。三是项目政策上扶持。涉农部门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对创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
2.加强人才培养,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螺旋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领头羊”,要通过外引能人、内强素质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培养带头人。深入推进“双培”工程,建立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有文化、懂技术、年纪轻、能带头致富的优秀青年,采取乡村领导定点联系,重点培养,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树立“能人治村”理念,继续推行村支两委换届“公推直选”,让能力强、群众公认、处事公道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充实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二是提高发展能力。要减轻村干部负担,削减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把考核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要落实省委、省政府资助农村村组干部接受非全日制农业中职教育政策,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增强抓发展的能力。要积极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创办示范学习基地,组织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开展培训,引导创新思路,寻找出路。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采用项目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鼓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发展村集体经济考核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当年增长部分与村干部的奖励挂钩,对村级集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干部给予奖励。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制度,让村干部学有盼头、干有劲头。
3.着力优化环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编织“保障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要坚持用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优质的服务留住人。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分散的土地资源向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集中,搞规模经营。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供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二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需要审批的事项,要尽可能的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力求做到收费最低、时效最快、服务最优。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凡审批项目必须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整合财政、国土、城建、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加强结对帮扶。实行县级领导、县直机关单位联村帮扶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解决村委会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等问题。在建设扶贫过程中,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努力实现产业脱贫。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政策措施;村级资源;帮扶力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01-01
近年来,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1-4]。截至2011年,溧水县村级经营性收入15 283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63万元,比2010年增加16%,村级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全县总村数89%。进入市“百强” 的村比2005年增加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13.2%,高于南京市郊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1 整合组织力量,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向心力
溧水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群众热情参与、积极支持的局面,汇聚成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向心力。一是县级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二是镇村实施奖惩制度。为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考核,溧水县把相关指标纳入对镇的千分制考核,镇对村签订目标责任状,考核结果与镇村奖励挂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三是村民分享强村果实。溧水县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量化村级集体资产,使村民分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2 整合政策措施,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宽松环境
近年来,溧水县结合实际,整合各类政策措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政策。溧水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明确地方税收奖励政策。对村引进落户在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村比例高于60%,全县每年在2 000万元左右。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对村引进的项目、企业,优先安排进驻镇工业集中区;各镇工业集中区都预留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村级创业园;鼓励行政村在明晰土地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形式与外单位或个人经营合作。
3 整合村级资源,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溧水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指引,引导各村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金、资源、资产”利用,同时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规划引领。溧水县组织53个经济薄弱村编制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各村通过认真梳理自身“三资”要素禀赋,挖掘资金、土地、山林、水面、区位、产业等比较优势,坚持特色、错位发展,理清了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分解出各年度的确保目标和力争目标。二是错位发展。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坚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城镇周边村利用区位优势,扶持建设门面房、商业楼出租,山林、水面等资源丰富的村扶持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无资源、资产的村扶持在镇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或其他投资途径,增加村经营性固定收入。三是化解村级债务。制定出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强化对各村村级债务和收支变动情况的动态监测,2012年溧水县村级不良债务比2011年年末下降15.8%,解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索”。
4 整合帮扶力量,培育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能力
溧水县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坚持“扶持两头、带动中间”的原则、整合各类帮扶力量,重点突出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机制的建立。一是支持村级在各镇工业集中区统一兴建标准厂房。2010年根据南京市政府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的要求,该县及时研究出台了《加快村级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村级标房2年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一年到位,全县38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建设5 000 m2以上的工业标准厂房,县财政按每村100万元予以配比,共配套村级标房建设补助资金3 800万元,并对标房建设县权范围内的各项规费进行全额免除,镇级配套道路、供电、供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2007年开始,该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重点扶持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同时镇级财政也按一定比例配套,累计配套资金逾800万元。三是建立村企挂钩机制。该县从2007年开始,借助南京市实施村企挂钩政策,协调组织了市级50个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县级37个大中型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帮助行政村发展村级工业、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等建设。四是巩固结对帮促成果。1989年以来该县组织县级机关部门与行政村结成对子,利用机关部门的资源、资金优势帮助村一级发展经济。初步统计,近几年全县机关部门每年帮助村级协调、落实扶持资金达2 000万元以上,平均每个行政村达20万元以上。同时在镇内开展强村帮弱村活动。
该县将继续开拓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确保2015年所有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力争100万元,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指标进入苏南先进县市行列。
5 参考文献
[1] 倪春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海纵横,2006(4):14-15.
[2] 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32-34.
1.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1.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1.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1.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1.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2发展思路
2.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2.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2.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2.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