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7:42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1篇

一、主题专一而有针对性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应是专一、有针对性的,灵动但不盲目,尽量不在一节课中出现多重主题,否则教师在备课时会目标不明确,实践中也会出现课堂脱节的现象。我曾经上过一堂《心中的小秘密》的心理辅导课,我对这一活动主题深有感触。我做过多年班主任,经历了孩子们在小学各个阶段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同阶段孩子们所存在的问题。“问题多了,有的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很多班主任们会这样说,特别是一二年级孩子们间会闹些小矛盾,这是必然的。然而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使他们看起来便有了很多的对大人而言不是秘密的“秘密”,但他们却看得很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不得不对他们的“秘密”加以重视。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热身暖心活动——课前调查统计班上学生对小秘密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尽情表达。在“神奇的树洞”这个环节,我在讲故事的同时呈现PPT,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分组讨论:你愿意说出你的秘密吗?为什么?在“分享秘密”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选择:①分享给老师;②分享给同学;③分享给家长。在秘密分享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分享秘密的轻松、愉悦之感。活动至此,学生心灵的情弦已被拨动,情感的洪流已达到。 

二、主题范围小而内容实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避免主题范围过大。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确定主题时,没有认真考虑主题的范围和课堂容量。主题范围大了,教师可选择的内容、形式也就多了,这样看似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时,容易导致教学的各个环节蜻蜓点水,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心理辅导任务。我曾听过一位新教师的课《情绪万花筒——喜怒哀惧》,一堂课四十分钟,常见的“喜、怒、哀、惧”四种情绪都要渗透,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一分辨,还未深入探究这种情绪及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急着去了解另一种情绪,结果在下课铃声响起时辅导任务还未完成。这位新教师本意是想面面俱到,結果适得其反。如果这位教师能缩小主题的范围,如:“愤怒来敲门”“将快乐进行到底”……一节课了解一种情绪,从“认识情绪”到“合理调控”,再到“巩固强化、拥有健康快乐的情绪”,一课一得,那么,学生在每次心理辅导活动过后都能豁然开朗,真正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三、主题贴近生活而有深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其行为表现也会不同。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明晰他们的认知水平、困惑及其共性与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做课前调查,或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是了解学生心理的好方法。例如:通过课前调查,我得知我们班的几个学生最近情绪很低落,于是设计了“我的情绪卡片”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出现不良情绪,我会……”教师耐心地挖掘、引导,让学生把负面情绪装入“情绪垃圾桶”;又如“朋友,别让误会使我们分开”是针对“悄悄话”信箱中朋友之间因为误会导致友谊破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同伴交往的技巧进行辅导,使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反省和与人沟通,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误会。 

参考文献: 

[1]霍宁.关于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育,2010,(12). 

第2篇

为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成立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一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四、工作重点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学会沟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工作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以班主任、思政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至少一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组织实施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这就是“无病即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见解,意识到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提出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掉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作为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发展、剧烈变化着。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全发展更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仅仅具有知识与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可以说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目的的实践课程。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他们的心理需要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活动内容,并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教育活动谈几点认识。

1、与学生真诚沟通,让学生真情投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讲出心中所想,走进学生心灵,产生心理辅导的教育效果。

小学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要有积极的情绪感染力。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心发现孩子的心,精心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渴望解决的问题,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引起共鸣,引发大家的话题。在开学的第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我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小档案”的活动,让小朋友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我的样子,我的喜好,我的优点,我的不足,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看我的,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在活动中,我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

2、心灵体验,使学生感悟升华

心理辅导活动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能称为活动课,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是活动课顺利进行的保证。活动的设计提倡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调查、小测验等各种活动辅助辅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多变的情绪》为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很难理解的,所以老师不谈什么是情绪,而是先问:人有哪些情绪表现?小学生们回答非常踊跃: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恐惧……然后老师通过游戏让几位同学即兴表演,其他同学猜测表演的是哪一种情绪。然后通过模拟几个典型情景,如爸爸妈妈吵架时,孩子害怕的样子;考试没考好时,情绪低落的样子。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情绪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当我们心情不好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了几条克服消极情绪的常见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寻找朋友倾诉等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但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

3、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的比较晚,起步较低,我校更是如此。虽然各方面的努力使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思考。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校现在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而不得不放弃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不能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以致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较为盲目,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狭隘化。

因此,学校首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对于已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活动课的评比,鼓励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还应关注所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心理状况,加强对教师的辅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以上的看法仅是我自己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希望能得到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指导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上好学小的心理活动课,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我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小学生The tray talks about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hat element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es to an activity class

【Abstract】Other mental health educates approach relatively in elementary school lining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y class if inpidual consult about, the special subject lecture waits to have whose unique advantage. The clas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educated having exactly been a characteristic owing to pupil's mentality and age , having brought forward centering on "activity" mental health puts approach into practice , method and the course put the external condition demanding into practice.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es class; Use personal influence; Pupil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外部条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1.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2.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转贴于

2.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4求知法。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3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外部条件

3.1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时间。 既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保证开课时间。一般每周安排1课时,或者每两周安排1课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排进课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课时在地方课程时间中安排。

3.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3.3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第5篇

明确活动目标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前提,对于活动目标的设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不同内心情感,确定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目标。例如在开展“学会合作”这个主题的活动时,老师就应该将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善于与他人合作作为活动目标。另外,对于目标的设定要避免含糊、笼统或者一节课有多个目标,这样都会影响活动课的实效性。

二、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于活动内容的安排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想学生之所想,供学生之所需,只有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安排,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学生已有的健康意识和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安排活动内容;第二,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将学生存在的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困惑引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深化学生的心理感悟。然而老师只有对学生们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才能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工作,那么老师该如何深入对学生的了解呢?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最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他们目前最关心什么问题进行调查,可以采取聊天、写作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学生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也可以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加强联系,从他们口中得知学生的反应和动态。

三、活动形式要多样,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⒈游戏活动

在安排活动形式时,老师可以选择开展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游戏活动,但是要切忌为了玩游戏而游戏,忽视了游戏的目的,要让学生们在游戏的欢快氛围中发现心里现象,体会心理规律,因此在游戏结束之后,老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感悟共享。例如在开展《合作和竞争》活动时,老师可以组织“诺亚方舟”的游戏,假设洪灾降临,让学生们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登上诺亚方舟(用报纸做成的小船)。在游戏中,学生们都在尽力的想办法,还会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对策,在合作中找出最优的方案。游戏结束后,学生们会得出团结是制胜的法宝的感悟,这样一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目标就能有效的实现。

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动比较轻松自由,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并能够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获得平时生活中不曾有的体验。例如在讲《人际碰碰车》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角色,让学生出演小品《篮球风波》,这个小品内容主要是一个同学不小心将篮球砸到了另一个学生身上,本来一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是这两个同学都没有摆在姿态,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争论此事,以至于事情越闹越大。通过学生们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到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为他人着想很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从而培养起学生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⒊讨论

老师也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或者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沟通无极限》一课时,老师可以将每三个学生分为一组,其中一名同学负责描述,两名同学负责按照同学的描述画图,要求其中一名画图的同学可以发出具体的询问,而另外一名不能。当这两个同学都画好后,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两幅画,不被允许的学生画的跟原图差别很大,而另一幅就和原图很相似。面对这样的结果,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差别这么大。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不用老师明示就能得出人际交往中双向沟通很重要的结论,从而使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实现。

⒋行为训练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老师要注意将训练作为手段,将行为养成作为目的,利用行为训练可操行强、可视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讲《放下你的包袱》一课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放松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

四、老师要把握好角色,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老师要转念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民主友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老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完成尊重学生、设计活动、创设情境的主要任务,要和学生一起去参与活动,去分享感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外,老师还要善于推动学生不断地感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由此及彼、点面结合、步步深入,从行为、情感、认知等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开展自主的体会与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在活动的参与与体验中推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小结

第6篇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常态课程,在各种各样的评课、赛课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专家在评课中,总会强调“活动”二字,意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定要突出其“活动”的特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着重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语言等能力发展存在巨大差异这一现状,心理课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有所调整。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来说,抓住“活动”这一关键特征,对于上好小学心理活动课大有裨益。

第一,重集体互动,轻知识讲授,体现互动性。

互动性包含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别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成果能够较快地显现,并且很容易被测量和评价,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中,更偏重对学生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教学成果往往是内隐的,其影响往往是细枝末节、润物无声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还有很大局限,如果通过知识讲授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例如,在“认识自我”这一主题活动课上,如果教师对小学生讲解“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的概念,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认识自我,教学效果可能并不会理想。首先,这些概念的掌握对小学生来讲比较有难度;其次,这些概念的掌握并不会促进小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如果教师转变一下教学方式,将知识讲授转换为游戏互动,那么教学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有一位教师通过“大风吹”这样的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自我的探索。“大风吹,吹什么?吹扎小辫的人,吹戴眼镜的人,吹爱笑的人,吹喜欢帮助同学的人……”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去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身的特征,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些集体互动方式,可以创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氛围,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尊重他人,习得开放、积极、包容的态度,建立积极、和谐、内部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

在一次评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提出了如何在心理活动课中传授知识的方法。她认为,心理活动课中知识的传授,不宜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由教师直接讲授出来,而应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体验、感悟等课堂生成,由教师总结、提炼出来,呈现给学生。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输出心理学相关知识,比直接讲授知识,效果更好。

第二,重动态活动,轻静态思考,体现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让学生在行为上动起来,有肢体活动,有相互协作与配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听课经验发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教师的提问总会遭遇一些尴尬的场面,例如,学生的回答太表面化,内容没有深度,答案并不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等。同时,学生讨论也比较流于形式,要么是各说各的,不会通过分析形成小组意见,要么是大家的注意力并不在讨论问题上,导致讨论过程并不会促进相互交流、学习与思考。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征息息相关。

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尤其是低年级)应该轻静态思考类活动,讨论类、分享类、思考类的活动应该适度,多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动起来的“动态”活动。

笔者曾经观察过不同类型活动中学生的反应,观察结果显示,游戏类活动的效果最好,学生的参与热情最高,游戏后的讨论也较有深度和内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再突发生成一个小故事,那么其教育意义就更大了。

“桃花朵朵开”这个游戏经常被教师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当教师说“桃花朵朵开,桃花几朵开”时,学生根据教师说的数字,自动结对,结对人数超过和不足该数都要受到惩罚。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两个小事件。

第一件事是一个不太受学生欢迎的男生因为找不到结对对象,一把抓住了我。通过这个事件,我引导学生们说出这个孩子的积极品质,如机智、反应快等。

第二件事情是几个小男孩谁都不愿意退出这个群体,导致群体里的所有学生都要接受惩罚。通过这件事情,我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得失与集体荣誉的关系。通过我的引导,在再做此类游戏,出现类似情况时,某些学生的反应是,既然有人注定是结不成对子的,那么他愿意自己成为那个游戏失败的人,而不去影响其他同学的游戏结果。

第三,重行动引导,轻言语指导,体现操作性。

操作性是指学生在课堂中,需要更多地通过自己亲身实际的行动习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言语指导去习得,即要做起来,而不是告诉他“为什么做,怎么做”。

在一次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在讨论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告诉学生为什么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这些指导对真正促使小学生培养起良好习惯是很有难度的。通过让学生动起来,指导他们真实地去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每次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做数字划消游戏,以趣味游戏切实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为教育服务,要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服务,落脚点必须是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操作性、行动性,旨在促进学习的迁移,避免课堂与实际相分离的现象。

为了方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流程与标准,朝阳区推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几个步骤,大致把一节课分为“热身区”“明理区”“实践区”等几个部分,其中“实践区”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有计可施。

第四,重氛围营造,轻理性说教,体现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积极的、开放的和包容的,观点是可以碰撞的,思维是可以交流的。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和说教者,而是倾听者和参与者。

心理健康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不能仅仅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去考察效果。如果用理性说教的方式去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这堂课的性质会转变为德育课、班会课或者思品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营造一种轻松、安全、关爱的氛围,师生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坦诚的,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特点,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曾经听过一堂主题为“感恩父母”的课,课堂的氛围非常沉闷,课程的主旨表达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授课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讲解,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案例朗读和讨论、分享。无疑,这堂课并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价标准。“感恩父母”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主题,需要唤醒学生内心的情绪,唤醒学生对父母辛苦的认知。单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很难深层次地体会父母的辛苦。

也曾听过另一堂主题为“感恩生活”的课,课堂形式比较活泼,学生的活动比较丰富,如用小星星为自己的状态评分,“拍卖健康”活动,观看《黄美廉的故事》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重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感悟和思考,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等,而不是讲授者、说教者。

除此之外,情感性还体现在活动设置需要正向、积极。例如,在一次听课活动中,课堂主题是“压力应对”,在课开始之前,教师通过撒谎的形式虚构了一个压力事件,“班主任说本课结束之后进行课堂抽测”。笔者能体会教师的用意,但是构建压力事件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姑且不论“课堂抽测”是否能够构成压力源,这种方式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第五,重积极引导,轻刻板评判,体现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课堂中的内容要符合心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不能有知识性错误,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关注人格发展、态度、价值观等的课程。其探讨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是与非”的问题,更多的是澄清学生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朝着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心理教师应该秉承客观的态度,不可轻易对学生加以评判,而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加以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一次关于“如何调节情绪”的课中,教师让一位学生回答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压力时是如何调节情绪的,学生撩起袖子,指着手臂上的伤疤,说:“觉得有压力的时候,会用小刀划手臂。”在听到这个答案之后,教师的表情很凝重,几秒之后快速恢复了镇定,询问这位学生是否有其他方式去缓解情绪,比如寻求同学帮助等。同时,追问全班学生,大家是否愿意互相帮助,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把班集体建设成大家心灵的温暖港湾。当然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最后,这位教师让全班学生喊出了“加油,我们共同面对压力”的口号。此时,课堂的氛围变得异常温馨和谐,大家能够感受到当事同学心中的平静。相反,如果这位老师不够专业,而是批评学生采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宣泄情绪,那么课堂效果可能会是另外的样子。

除此之外,在课堂中应该避免一些知识性错误。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情绪调节”这一主题时,都会说“消极情绪于个人发展是不利的,会造成很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消除消极情绪”,在澄清之后,会讲授一系列调节情绪的方法。实际上,消极情绪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也并不能被轻易消除。

第7篇

一、教师是搞“活”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导演

1.“导演”的水平要过硬

教师――这位活动课的导演,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了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导演”要有感染力

小学心理活动课不仅需要教师这个导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也要求教师要有积极的情绪感染力,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在活动中,教师要面带笑容,倾情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感情。让学生积极发言,敞开自己的心扉。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导演”在积极引导“演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要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可见,积极的情绪感染也能使学生产生正面情绪和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摆脱由于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

二、心理活动课的“剧情”要活起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在具体的辅导活动中,我认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1.多方结合,全面实施

心理活动辅导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学校应定期召开心理辅导讲座,讲解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卫生,同时结合学校各项工作,全方位实施心理辅导。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创设愉快、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培养自信心和成功感。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才能水到渠成。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也可以与班级活动相结合,利用板报、班会、队会向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启迪和引导学生自觉防止和克服心理障碍。通过“悄悄话信箱”、“随笔”等,使一些比较内向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敞开心扉,也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找出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2.联系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在心理辅导的形式上,我认为可以采用的主要有:

(1)咨询式。心理咨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或问题,便于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便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在班级设立“悄悄话”信箱。如果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在心理辅导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在“硬件”方面的优势,首先通过闭路电视、网络向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和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的作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由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的老师或外聘的专家共同讨论、诊断后进行解答,做到耐心、细致,并为学生保密。

(2)游戏式。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有自私、懒惰、自理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诸如“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辅导时,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游戏时学生最无拘无束,表现出了最真实的自我,便于观察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特点,游戏也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

(3)讨论式也很受欢迎。对一些要确立某个观念、辨析是与非或重在让学生表达的心理教育内容,则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如:“学习中的苦与乐”、“真正的友谊”等活动,可事先公布讨论题,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些准备,然后在活动时或直接出示题目,或提供学生一个典型的“心理案例”,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准备得充分,可让学生推荐出代表进行演讲,或分正反方进行辩论。如“你真棒”,让学生搜集班内学生的长处,在活动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