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7:29

序论:在您撰写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心本教育 生命教育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引言

狭义的心本教育可以理解为对个体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可以表示为:心本教育=心品教育。广义的心本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心本教育是对人性的教育,是以心理学科为辅助,注重对学生终生生存发展所需的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人的品质包括人的生活能力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文化品质等。下面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就常见的社会现象,从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护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内容涵盖心理调节、增加抗压能力、与人相处和适应社会。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可渗透“心本教育”的章节分析

2.1 生命教育,尊重父母

精神病学者麦宁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状况。部分学生因为抗压能力低、不能适应环境、无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选择轻生。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涉及的内容见表1。

“人的生殖”一节涉及男女生殖系统、胚胎的形成以及生殖过程等内容,教师根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同时珍惜生命。通过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两节的处理,让学生明白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学习肺部的结构以及气体在肺部的交换机制。人体呼吸是靠精细的组织完成,极其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引导学生要懂得爱惜身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内容涉及了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以及它的运血机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主要介绍了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器官――眼球。两节都与人体的结构有关,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懂得爱惜自己,适当运动和合理用眼,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身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两节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调节机制,教师在讲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时,可以加入残疾人或植物人的生活视频,也可以结合史铁生身体残疾却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伟大作家的事例来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健康的身体。

2.2 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社会道德出现滑坡,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从学生做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可以用于道德教育课程见表2。“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涉及食品安全知识,教师可以在此节加强食品健康教育,课上播放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要指出食品安全事故是不法分子导致的,要求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输血与血型”处于第四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血型和血液含量。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生命,倡导学生积极献血,从而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提升学生的道德。

2.3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七年级生物下册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有“人的生殖”和“青春期”。初中是人生中的关键期,即青春期,这段时期中,人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因此青春期的大多学生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较为薄弱。生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见表3。

2.4 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恶劣,不少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入环境教育,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见表4。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处于教材的最后章节,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人口增长很快,19世纪初的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到2005年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人类对环境的资源的索取增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教师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做成幻灯片流动放映,激发学生的感情,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保护环境。

3 建议

在当今教育特点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关注较少,较少关注学生生存发展所需技能与品质的教育。教师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应更多的加入心理品质的教育。

3.1 强调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心本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相结合强调了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完成“心本教育”的渗透就必须要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自身的人文主义情怀,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要求。

3.2 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狄德罗认同培根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实验科学方法论,并指出“学习和研究知识必要有正确的方法”。“心本教育”的思想就是培养社会化的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培养,教师可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与学生终生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品质和能力。

3.3 培养学生抗压、心理调节能力

生物是门自然学科,但又与人文学科相融合。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加强了生物学科在教育上的作用。生物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心本教育”与生物学科的结合,起到了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的作用。

3.4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心本教育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注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规范,促进道德教育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

[2]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52-356.

第2篇

一、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优势夯实学生阅读基础

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任何能力的培养均需要从基础做起,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对阅读教学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喜欢阅

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而农村小学生的母语(地方语)与普通话存在着差异,差异较大的地区学起来难,愈是接近的地区愈难正音。我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来解决这一难题的。我将课程资源中的教材声音资料与课文通过PowerPoint软件制成卡拉OK形式的课件,在初读课文时进行练习。方法步骤是:(1)听读原文,默读课文字幕。(2)各自试读。(3)每人跟读。(4)集体跟读。(5)听读原文,默读课文字幕。(6)分组练习。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步参与阅读,增添了立体教学效果。这样既练好了学生用普通话阅读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巧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把阅读教学的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勇敢地抛弃教师繁杂的讲解和分析,巧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譬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第一段时,利用远程教育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再在学生默读课文字幕的同时,将优美的草原画面、动画嵌入重点词语、中心句子,再添加蒙古族悠扬的马头琴曲,让学生在默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作者与大草原一样“清、静、绿”的情怀,增加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情趣,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然后给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机会,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以达到视觉、听觉和思维同步的立体教学效果。

三、妙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优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妙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譬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一课时,制作一组“童年时发现胚发育规律”的动画课件,巧妙运用增添画外音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播放动画(一)“梦中飞行”之前,插入画外音“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再在播放动画中,旁白“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翔。”在播放动画(二)“鸟能变人”之前,插入画外音“人怎么会是鸟?”再在播放动画后,旁白“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在播放动画(三)“惊奇发现”之前,插入画外音“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再在播放动画后,旁白“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阅读,为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增添立体效果。

四、精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肩负着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任。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产生发散性思维,触发不同的情感,生成新的感悟和思索。譬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时,先用课件将草原一碧千里的画面带入学生的视野,再将大戈壁浑黄一体的画面嵌入进行对比,导入《白杨》一课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疆土幅员辽阔,既有美丽的草原又有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继而课件展示戈壁荒漠的铁路两旁生长着挺拔秀丽的白杨林的画面,飞入并闪烁问题字幕,(为什么会在这“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生长着白杨?白杨有什么特点?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让学生在默读中思索。然后,精用课件飞入并闪烁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一个词:“农民工”和他们工作场景画面。让学生思索自己的亲人们在外打工的艰辛,继而朗读爸爸对儿女们说的话,为学生的思维增添立体空间,并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空间中进行创新思维。

五、常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优势培养学生浏览的

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浏览就是粗略地读一遍,略知阅读物的大意。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广,人们需要快速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学会快速浏览信息将成为一种生存的本

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浏览能力的便利条件。譬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一方面是每学一课就带领学生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链接,在默读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增加浏览的训练。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每晚收看“新闻联播”并简单记录新闻标题,能记多少是多少。然后通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的教学,学生就能达到自主浏览的地步。

总之,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能力的动力。同时,也大大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常规教学增添了立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2.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进行整合,与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有实质的区别,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通过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课件”中所呈现的内容,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信息技术就不再只是课堂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方式。

一、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风的形成过程、日食和月食、岩石的形成过程等,是我们无法直接看不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口述或图片展示,没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信息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课件或在互联网搜集到可用信息,可以将漫长的气候变化随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将罕见的日食现象即时地再现,也可以将人的眼睛难以观察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规律: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教材,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些内容在编排上与学生生活实际脱;有些内容适合农村学校,有些内容适合城市孩子,有些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合实际。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油菜花开了》、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花》、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秋冬季的生物》、第五课《动物的栖息地》、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做一个生态瓶》等课,这些知识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许多现象是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亲身考察或经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途径得到了解和掌握,比如《秋科季的生物》一课,由于要求学生对秋天和冬天的动植物进行观察,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学生生活中见到的动植物的种类太单一,如果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内容也不够丰富,所以我要求学生课下坚持对生物进行观察,在网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对疑惑不解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记录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新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而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21世纪人类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也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比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岩石的组成》一课时,课上是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细化、处理,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掌握岩石的名称、形状、颜色、硬度等信息,通过网络搜集每种岩石的产地、形成的条件和形成的过程等资料,并在网站讨论区里记录下岩石的这些信息,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所有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形成总结性报告,一节课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学到的知识也更多了,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扩展和延伸。如在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材料进步的历程》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一种你感兴趣的材料,总结材料进步的历程,形成书面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了大量资料,有的学生对纳米材料感兴趣,有的学生对超导体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对防弹材料很感兴趣,专门找了防弹材料的发展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在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掌握生物科学、天文科学、地理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对各科知识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以帮助学习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对各科知识的最新资讯能够及时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当今科技的最新发展及其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结构,把握科学发展的最新脉搏,以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第4篇

比如:四年级下册单元课《油菜花开了》、课《各样的花》、五年级上册单元课《秋冬季的生物》、第五课《动物的栖息地》、五年级下册单元三课《做生态瓶》等课,知识受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许多是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亲身考察或经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消极影响。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的,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途径认识。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程度,而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无法因材施教。21世纪人类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人尊重人,一切以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也应该学生展开。比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单元课《岩石的组成》一课时,课上是教师对教学和对教材分析、细化,以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岩石的名称、形状、颜色、硬度等信息,网络搜集每种岩石的产地、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等资料,并在网站区里记录下岩石的信息。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总结性报告,一节课很短,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学到的知识也更多了,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网络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感兴趣的内容扩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模拟操作,规范实验

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的实验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还会造成仪器损坏,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对实验过程模拟操作,掌握正确的方法后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把烧红的细铁丝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燃烧铁丝的氧气瓶中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使瓶底炸裂。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行进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观察

第5篇

一、 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性地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目前,不上学生写不好字,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作业量的增加,不少学生对鞋子的要求放低,出现了胡写瞎画现象。可见,写字教学尤为重要。我根据学生的现状,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到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举办的现场儿童书画表演,向他们展示一幅幅书法作品。激发她们的写字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规范、美观的字帖。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一中写好钢笔字时。我把文中要求书写的内容(1、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制成精美的ppt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赏这四行钢笔字的布局行款,再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为学生习字营造愉快的心里氛围。鼓励学生先看清范字后再描红。通过视频慢放,让学生观察其运笔方法和笔画走势。指导学生仔细描摹,逐步转化为写字的技能。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2版》中明确规定: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可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服务于阅读教学。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梦圆飞天》时,我通过播放神五飞天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神五飞天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神五成功发射后,指挥大厅里人们当时的表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这一现状,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田园风光、风景名胜、电影,各种竞赛、表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黄果树瀑布》时,我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图片及瀑布声。让学生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在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图片)。 另外,我还配乐范读叶圣陶的《瀑布》,欣赏歌曲、视频让学生听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用她那甜美、清亮的歌喉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接着出示课件:文章写得美吗?你能仿造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你曾经玩过的地方写下来吗?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读写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第6篇

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试计算35。

2.设a*b=,那么求5*(2*8)。

3.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210*2=?

4.定义运算为,如果3(5)=3,求。

5.对于任意的整数与定义新运算””:=

(其中是一个确定的整数).如果12=2,则29=_______。

6.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2,5,11,23,47,(

),(

)。

7.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7个数是________。

8.观察如下图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9.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纸片,按黑色纸片数逐渐加1的规律拼成一列图案:

请问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纸片的张数为(

)。

A.4n+3

B.

3n+1

C.n

D.2n+2

10.已知一列数:1,-2,3,-4,5,-6,7…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

1

1

2

-2

3

3

-4

5

-6

4

7

-8

9

-10

5

11

-12

13

-14

15

按照上述规律排列下去,那么第

10

行从左边数第

5

个数等于(

)

A.50

B.-50

C.60

D.-60

课后练习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p2+(p-q)×2。求30(53)。

3.如果2*1=,3*2=,4*3=,那么(6*3)÷(2*6)=?。

4.规定

(、均为自然数,),如果,求。

5.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故事里出现了一串神秘排列的数,将这串令人费解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1,2,3,5,8…,则这列数的第9个数是

.

6.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15,17,30,

22,45,(

),(

);

(2)

2,8,5,6,8,4,(

),(

)

7.已知:,,,…若(a、b为正整数),则a+b=_________。

8.观察左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8个图形共有

枚五角星。

9.图中每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10.自然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如下,从排列规律可知,99排在第几行第几列呢?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1行

1

4

9

16

25

第2行

2

3

8

15

24

第3行

5

6

7

14

23

第4行

10

11

12

13

22

第5行

17

18

19

20

21

第7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交互式白板能够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影像、丰富的教学信息和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这不仅帮助教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效果的优化,更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培养. 正符合课程标准对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 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我利用白板幕布功能出示小美乱糟糟的房间图片,再利用透视镜引出课题“分类”,再通过插入整理房间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分类的方法及重要性.

《等量代换》(人教200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播放视频的功能,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课题,并利用视频快照功能,及时将称石头的画面截下,使学生明白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以此揭示课题,充分调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图形的运动(二)》(人教2011版四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的对称、旋转功能,设置好生成镜像的方向或是旋转的角度,就可以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对称或旋转后得到美丽的图案,这些是传统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也是语言无法恰当形容的. 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感叹数学的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2001版六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的放大缩小功能,先呈现一个小小的图片在中央,再逐步放大图片,发现是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 这样做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并提出问题:“如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使学生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中.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朱智贤)通过电子白板,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可能性》(人教2011版五年级上册)一课中,学生们对“可能”与“一定”的认识并不到位. 拿掷骰子来说,有的学生会认为有六种可能性就意味着掷六次就有六种结果. 利用白板的“骰子旋转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随机多次掷骰子,并将结果输出. 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可能性,初步接触“概率”.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201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学生们对“面积”这一新名词的理解很困难,常常与周长混淆. 在教学时,我利用白板的拖拉图片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将图形进行重叠比较,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又利用网格,让学生进行数方格来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 在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使学生将“面积”与“周长”区分开,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角的度量》(人教2011版四年级上册)一课中,我利用白板的放大缩小功能将一个角放大或缩小,让学生们动手量一量,自己验证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再利用旋转功能,也让学生们动手操作,验证“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自然记忆深刻. 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学生很快掌握了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这个难点.

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练习质量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为基础. 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练习形式方法单一,缺少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这一点在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练习课中尤为明显.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阶段的重点,从一年级至四年级,无一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对学生而言,四则运算的练习却是枯燥的. 我在计算教学中常常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摘星星、选择、涂色、拼图、连线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善.

我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后,利用白板特有的交互性,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数学王国里的聪聪和明明要到王宫里去玩,国王在路上给他们设置了很多关口,每个关口都有一道问题,正确解答出这些问题,才能通过关口,最后顺利到达王宫.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通过这个游戏,将原来枯燥的计算练习变为轻松愉快的过关游戏. 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巩固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练习效率. 类似这样的“闯关游戏”我常常应用于计算练习中,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后,我利用白板的容器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练习,学生到白板前操作,当图形没有按照正确的类别摆放时,就会发出提醒的声音,同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这种即时的反馈,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在玩中学,既感觉到快乐,又能学到知识.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2011版三年级上册)后,我设计了一道巩固练习题:根据给出的分数,给下面的图形涂色.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颜料桶,给空白的图形涂上了喜欢的颜色,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科学,它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觉得枯燥,多数是看不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带着“这个知识有什么用?生活中用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反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强大的多媒体整合平台,可以融入多种技术,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中,我以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作为例子,用白板以图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对分类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将一年级上学期所进行的“我的书包我整理”活动的照片放给学生们观看,再一次强调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合理安排时间》(人教2011版四年级上册)一课中,我分别模拟烙饼与沏茶这两件事情,让学生到白板前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最优方案去完成事情,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在《节约用水》(人教2001版六年级下册)活动课中,我先以白板呈现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汇报关于学校漏水的调查结果.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绘制统计图. 再通过白板的反馈系统,让学生们自己输入对本节课的感想,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全球水资源的紧缺,感受到必须防止浪费水的现象频发,还提出一些节约用水的小建议. 真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提高自身及周围人们的环保意识.

五、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丰富学生知识,感受数学文化

有人说,数学枯燥无味. 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没有体会到数学美,忽视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在教学《七巧板》(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时,我利用白板呈现各种各样用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给学生们视觉感官刺激,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呈现的几种简单图案,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个小故事. 在年级开展了“奇妙的七巧板”制作比赛,一年级的学生们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一套套七巧板拼出了“狐狸孵蛋”、“守株待兔”、“龟兔赛跑”等等成语故事. 学生们除了知道七巧板,还能将七巧板玩出“中国传统味道”.

在《年月日》(人教201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用谜语来引出课题,再用“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些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大月. 利用白板视频功能,给学生们介绍了闰年的由来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图形的运动(三)》(人教2011版五年级下册)一课中,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白板的对称、旋转功能,设置好生成镜像的方向或是旋转的角度,将一个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对称或旋转后得到美丽的图案. 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神奇,更感叹数学的对称美.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