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4:56:46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与健康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与健康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

一、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的局限性

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2.评价最终成绩

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3.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由于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一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1)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2.教学评价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管理功能是指通过评价鉴定教学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强调管理功能,评价的目的主要用于鉴定、区分、选拔人才的。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课标明显淡化了竞技技术体系,侧重在学生学习动机、进取精神的培养,把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合并在一起,对教学内容只提出最低的技术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成绩。

3.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4.强调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往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老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对于常见的中暑等疾病也无所适从,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仍然不会看体育比赛。那么,“新课标”更强调的是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5.强调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就好比金子埋在土里,如果不被人挖出来,哪怕你再值钱,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新课标”不是注重运动技术水平掌握的高低,而是注重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6.强调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终结评价”。此种评价方法,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生在态度、表现、关心、知识等内容方面的情况无法体现。7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过过程评价理论,过程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结束和一个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均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课堂表现、技术掌握、运动成绩等),只有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7.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第2篇

【论文摘要】: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一些心理缺限的症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体育锻炼的疗法。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二)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

人格,也称个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而失败也是对人格的一种考验,在失败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三)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方面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经常到公共场合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记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体育锻炼与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认知行为假说指出: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体育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有助于消除体育之外的阶层或文化上的差距,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冲破"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从而增进和发展与不同类型的人的交往。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有利条件,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机体战胜各种病魔的侵袭和摆脱各种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续化、年轻化,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姐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

[3]江宇.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4]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5]汪继兵.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J].黄山学院学报,2006,(10).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刘协和.心理卫生大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第3篇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是一个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在实验班采用该评价体系,对照斑采用原有的以竞技、体能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的对比实验,来论证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好于对照班。实验表明,实验班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和对照班比较,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该综合学习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0.前言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关于水平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在《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及模块评价.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水平四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与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取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初一(1)班为实验班男生23人,女生21人,初一(2)班为对照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实验时间为一年。

1.2研究方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

1.3新课程理念下的水平四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3.1构建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可测部分,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表现进行记载。将参加校以上运动会比赛作为加分条件,视情况加5一l0分。

1.3.2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生理指标的考核,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但将其分值调整为占总分的40一50%。1.3.3拓展原评价中的出勤及上课表现,将努力程度、参与态度、合作探究、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体系,分值为20%。

1.3.4对平时上课认真但由于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取得优晃的同学,经本人申请小组讨论,可以自己的特长展示而获得加分.视情况加5—10分。

1.3.5对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常识进行考查,但采用讲授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分值为20%。

1.3.6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等级分优(85分以上)良(75—84分)及格(60一74分)不及格(59分以下)。在期末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简短评语,交班主任一并写入该学生的报告单中。

2.研究结果

2.1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标的统计(表1)

采用中学生兴趣量表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进行统计并检验。量表来源自汪晓赞(2005)的博士论文《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分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对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的认识六个维度。

由表l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各项统计并无差别.而实验后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实验班采取的综合评价体系效果显著。

2.2身体素质和体能指标的统计由表2看出,实验前各项指标的T检验中P均大于0.05,而实验后P值均小于0.0l,说明该综合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实现技能及身体健康领域的学习目标。

2.3学生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统计由表3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在体育课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该综合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体育课成绩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3.分析与讨论

3.1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指南针”的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应该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3.2通过特长展示加分,能够使既使通过努力也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课中获得乐趣的理念。

3.3变原来一味填鸭式的灌输体育与健康知识为多种渠道的学习方法,更能是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知识。

3.4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多主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建立自我评价表及小组评价表,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自评及小组评价。然后,教师结合自评及小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主体性和民主性。

3.5过程性评价使受先天条件影响的学生也能够从中看到取得优异成绩的希望,受到鼓舞和激励,同时也对自恃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具有一种约束和鞭策,从而能够激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

4.结论

4.1该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及社会适应领域的学习目标。

4.2该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健康领域、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

4.3该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课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的提高。

第4篇

如:我们多次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中职专的学生对NBA情有独钟,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我们先播放一段关于NBA的录像,画面上球星潇洒的扣篮场面以及出其不意的抢断都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NBA队员场上的技术和战术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篮球技巧以及战术配合等相关知识,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加上学生课外进行主动的模仿练习,很快就能做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确个人动作教学中的细节

一套动作在体育专项教学中需要拆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教学,最后再将分解的动作串联成完整的动作,这个过程中,动作的串联和衔接是其中的重点。由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够明确地展现出串联和衔接的动作,从而有效提高了动作的流畅性。如:在教授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中,首先,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体操大赛截取的单杠动作;其次,将整套动作拍下来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的过程中穿插重点和难点;最后,将学生一些错误的动作拍下来与教师正确的动作进行比较,运用慢放和暂停等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不仅缩短了教学过程,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技术重点,攻克技术难点

在体操运动中,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由于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学生很难在瞬间看清楚整个瞬间完成的动作,更不能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但是教师过多的重复示范以及讲解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呢?我们可以将难以示范的动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慢动作、停镜以及重放等手段结合讲解和示范表现出来,由于学生能够看清楚每个瞬间动作的细节,因此能够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的同时掌握动作的难点和重点,自然会提高教学的效果。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准确、逼真

在体育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方式莫过于讲解和示范,而讲解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所谓讲解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要领以及动作名称、做法和要求等,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练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做到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外,为了达到准确表达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的目的,更要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但是仅凭一张嘴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为了更好地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以及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能够采用仿真化、模拟化以及形象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发展和变化过程逼真地展现出来。多媒体具有的动画技术和音像组合技术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在逼真的情境中领悟动作要领。如:教师在示范挺身式跳远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同步解说和慢动作示范,更不用提腾空阶段的挺身技术,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够一目了然。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第5篇

这是在1877年《蒙学读本》一书中,由南洋公学陈心治等对“体育”的文字解释。可见体育与卫生之间的关系。因此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对还处于身体发育的基础阶段的中小学生尤为重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分别指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教导,促使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到达最好的健康状况。根据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依据人体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二、将卫生健康融入到体育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一)将卫生健康知识运用于体育教育课堂中当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做课程准备时,传授学生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确保学生着装干净、透气和舒适,指导学生做好之前的准备活动,防止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体育课程进行过程中,教授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注意肢体卫生情况,避免碰触到皮肤、五官受到感染,尤其是小学生比较调皮,很容易在体育活动时发生磕碰,在不卫生的情况下,发生感染现象。当结束了一堂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体育活动之后的过程,调节身心,督促中小学生做好大量运动之后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在剧烈体育运动、身体疲劳后因卫生上的疏忽带来的疾病。因此,将卫生健康知识带入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将卫生健康知识运用于课外活动中中小学生在校课程轻松,这就形成了非常充裕的课外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将卫生健康知识带到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培养中小学生自觉的在课外活动中遵守卫生健康知识,以保证在充分锻炼后,全面的提高身体素质。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选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体育梭炼知行调查问卷》时24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在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女生显著低于男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二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学生;2)有66%的高中生时体育梭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徽炼:3)高中生体育梭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8%;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不同知行程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十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2)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所以在准备高考的同时,学校和家长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意给他们创造积极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

第7篇

了解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主要内容有武术、养身术以及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武术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各种功法、套路及技击方法都具有强筋骨、增体力、调精神之作用,长期锻炼对促进人体肌肉弹性、骨骼、关节韧带以及力量素质、灵敏素质的发展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武术套路内容十分丰富,各种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蹿蹦跳跃等动作,对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机能,有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强化武德教育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不凌弱逞强的良好品质。利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和民族风格促进学生修心养性,提高个人精神境界,形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的功法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通过刚柔相济、形象逼真、变化多端的套路运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通过对抗性的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心理品质;通过武术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中修身养性,规范举止,品评善恶。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娱乐特征);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意识,培养社会互动能力(群体特征);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民族特色),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技);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易学易赛)。

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可以了解民俗、民风,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体育是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以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与学生的活泼、积极参与和高昂的情绪密切相关。教师营造积极、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合理调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曾一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我们称其为 “病症”,这些病症如不加以治疗,将会蔓延,会对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