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5:17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产品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策划、实施及取得持续实效的长期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在实施中涉及诸多技术与产品。而这引起技术与产品又涉及诸多专业及产业,纵横交错,相互推动和制约。在价值观上又涉及一次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与长远利益、产品增值效益等诸多利益的权衡取舍。在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冷热负荷的同时应对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服给予足够重视。
这里就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趋势,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影响发展的几个重点观念
1.充分注意地区差异的观念。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气候、人文、经济水平均有较大差异。不可能用一种类型设备通行全国。对于引进国外产品应分析其产生和应用的背景与我国的异同,择其善者而用之。
2.建立寿命周期成本观念,一般应按建筑寿命五十年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取其总和较低者作为选取决策的依据,不应只考虑一次投资最低者。
3.外墙应采用复合结构的观念。在推进墙体材料革新时一定要考虑、分析原有传统墙材构成的墙体的诸功能的新墙体中均能得到落实,而且能有效结合,形成整体工作。国内外实践均表明应走复合结构之路。
1.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某山地地形中,整个玻璃固化项目的生产工艺厂房包括玻璃固化厂房、分析实验楼、产品容器暂存库、生产运行楼,整个建筑群通过交通廊联系起来。产品容器暂存库属于其中的一个子项,建筑位于台地之上,通过转运通道与玻璃固化厂房连接,主要用于接收贮存主厂房生产产品。产品容器暂存库占地面积1148.44m2,建筑面积1638.06m2。建筑物地上部分最长处为54.45m,最宽处为19.60m,高13.10m,深-12.50m。建筑对外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一个物料出口,两个应急疏散口,此外地面一层有用于接收来自主厂房的转运通道,地上二层有参观连廊与其他子项连接。建筑为混合层次的工业厂房,一侧主要是单层大空间的吊车大厅及地下产品容器贮存室,另一侧主要是多层小空间的各辅助工种用房,小空间部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辐射防护分区现阶段全部启用房间有白、绿、红三区,将来全部启用时有橙区房间。但红区房间不进人,将来启用的橙区房间也极少。所以目前包括长时期内整个产品容器暂存库主要进人的房间放射性剂量都并不高,分区设置相对简单。
1.2用房布置的一般规律
暂存库属于核化工厂房,原则上看必须遵循一般的核工业放射性厂房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由于核工业体系的功能特殊性,核化工建筑一般都要满足辐射防护、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基本要求,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疏散问题再加上特殊的功能需求导致了复杂的流线需求。要想实现合理的流线布置,平面布置应当从前述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将功能需求、安全疏散、辐射防护归纳为核化工放射性建筑用房布置(平面设计)的三个要素。
1.2.1用房布置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
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设计的深入开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沿着一条主线向下进行。比较这三个要素,功能需求是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之一,既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设计的出发点;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防火疏散主要涉及人身安全,一旦发生火情,其紧迫性急迫性是不言而喻的。本工程中的放射性剂量并不高,对于这样放射性不高的工程,防火疏散权重更大;在实际设计中,前两个要素的设计常常会涵盖第三个要素,对于核工业建筑设计辐射防护分区常常是伴随着功能分区形成的,防火疏散从一般疏散角度布置好后较容易通过多种手段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对于放射性剂量不高,辐射防护分区较简单的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一般流程可以总结如下:分析工艺及相关用房的功能需求→调整方案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最后通过细节处理等各种建筑手段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1.2.2工艺流程及用房需求分析
工艺的功能需求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出发点,由这些功能需求可以归纳出主要的功能房间。转运热室、产品容器贮存为红区,操作前室为橙区,维修间和地面上的车大厅为绿区,可以看到工艺的功能需求和辐射防护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放射性较强的房间基本相邻。这一点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相同辐射防护分区用房尽量集中布置,也证明了前面的分析———功能需求要素涵盖了辐射防护要素。在上面基础上加入其他工种用房需求,配电、热引入需在一层对外开门,故放在一层;进风、排风用房需要相同的大空间,放在建筑物一侧一、二层相同的位置上,排风噪声相对较大且为绿区放在一层绿区相对集中的位置,进风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水槽间和监测间需放在地下一层;通信用房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接着考虑疏散楼梯和次入口布置。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重要的功能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从安全疏散的角度给予考虑:1)防火分区的设置。本工程属于较为重要的核化工建筑,可以参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m。整个厂房占地面积1148.44m2,地下部分有两处,这样整个建筑物可以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即地下两个防火分区,地上一个防火分区。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布置。由前述可知,本工程采用集中式布局、走道为单内廊式布置,按照耐火等级一、二级考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考虑,本建筑一侧为大空间单层厂房,地下部分只有维修间进人且面积不足50m2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利用地上临近的物料出口作为疏散口;另一侧小房间较为集中,走廊最长处长度约为20m,并且房间布置不规则,需要按两部楼梯考虑。最后,要考虑已完成的房间布置、安全疏散是否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各房间的辐射防护分区基本能满足相同放射性水平房间集中布置的要求,右侧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口可以满足防火疏散和辐射防护疏散的要求。左侧用房集中的部位有白、绿两区,两部疏散楼梯可以分别作为白、绿两区的疏散楼梯,为满足地下防火分区两部疏散楼梯和对外疏散口的要求,绿区疏散楼梯在一层设对外应急疏散口,白区楼梯间相邻的淋浴水槽间墙体上设固定窗(旁边附太平斧),有火情时可用太平斧打破玻璃,将白区楼梯作为应急疏散楼梯。
1.2.3小结
核工业放射性厂房房间布置(平面设计)中存在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于玻璃固化暂存库这种放射性剂量不太高,辐射防护分区不太复杂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思路可以依照下面的流程进行:1)从功能需求出发,以主工艺用房为基本框架,加入辅助工种用房和相关配套辅助用房,得到房间的基本构成;2)在房间基本构成确定的基础上,参考既定面积、走廊长度考虑需要多少疏散楼梯和疏散口,依据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加入疏散楼梯和疏散口;3)从辐射防护分区的角度检查一下各个房间的布置是否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分区是否合理,各分区是否有合理的疏散口和疏散楼梯。不合适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布置、增加应急门或固定窗的手段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疏散要求。
1.3特殊问题和解决方式
本工程用房布置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贮存玻璃固化主厂房生产的高放产品的,这些产品大约贮存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当时考虑暂定50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之后这些产品会通过工艺的特殊用房处理后运出建筑物送到别处处理。这些工艺的特殊用房在贮存时期内并不使用,只是在最后启用时方才使用,如果现阶段就将未来所需房间的装修、管道设备的设计安装等问题考虑到位,房间设备不但长期不能有效利用,且会带来设施陈旧浪费的问题,而且贮存期后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更先进的相关技术,为此我们对相关房间做如下考虑:1)房间处理。将需要的房间集中留出大空间,现阶段作为结构空间考虑,将来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布置。2)疏散考虑。对将来可能进人的空间预留疏散口,洞口可用砖墙封堵,将来启用时拆除,根据需要设门。3)装修考虑。一切装修暂时均不予考虑,将来启用时,可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进行详细设计。4)预留洞口高度。由于暂时不考虑装修,预留洞口可适当留高,将楼地面面层的余量留出来。
2结语
一.什么是规范(Specification)
规范是指对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固定装置的文字性描述和使用目的阐明。再恰当一些讲,规范是指详细描述指定使用建筑材料与装置的构成、安装施工和完工要求。
与详细的施工图纸配合,规范显示了指定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如何被应用的。
规范也可以指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对承包商的施工要求;所有在建筑上应用的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质量定义;使用这些材料在建筑上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可靠保证。对建筑承包商而言,规范也是他们在投标时确定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基础。最后,规范也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有法律效应的承包合同的一部分。
二.谁写规范
由于规范对传达设计师和工程师要求和目的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会从法律上保证完成这些要求和目的,所以写出的规范必须精确、清楚、完整并能反映建筑意图。所以说,规范一般是由有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撰写,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受到负责注册设计师和认证工程师监督。规范也可能由外部的咨询专家撰写(如结构、材料、机械、电气工程师等),他们与负责项目的注册设计师和认证工程师关系密切,并且受到他们的监督。
对规范撰写者作用的一个注解
因为规范经常需要由设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负责人准备,现行约有1/4的事务所有规范撰写人,这些人中的8/10本身就是注册设计师或工程师。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写规范的人都与材料生产商代表有直接联系。
这些规范撰写者对挑选材料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作用就是将设计师的愿望以“规范”的形式付诸文件,所以讲真正“规范”产品的不是规范撰写者,而是设计师。
“设计”先行于“规范”,设计理念的方向决定了材料规范。
三.规范的主要形式有那些
有五种主要的规范形式
1.排他性或单一品牌产品规范
这种类型的规范声明只有规范上写明的产品(包括品牌、商标名、制造商)才能被接受,通常讲,这类产品比较特殊。对材料供应商来讲,这类规范一旦写上去就等于完成销售了。
举例:内墙涂料,选用某某制造商产品,某某型号系列(色号某某)。
2.多种品牌产品规范
这是最常见的规范类型,名单上列二家或更多家产品(包括品牌、商标名、制造商),这些产品都符合规范者的需求。对这种类型的规范而言,所有列明的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用在项目上。
举例:吸音砖:等级A,某某材料制作,表面预涂白色涂料,丁字对接,某某尺寸,某某、某某制造商产品
3.同等要求产品规范
在规范上写明一家或几家品牌,但同时写明,其他品牌产品只要被证明与上述列明品牌产品符合同等要求,也能被使用。
举例:防水剂:某某品牌产品或被证明符合要求的其他品牌产品。
4.开放性或同类型产品规范
产品按照一种类型的属性来描写,包括产品描述、性能等级、尺寸、颜色、符合那种规范或国家、政府标准(如ASTM标准)。当对类型产品标准的关注超过品牌、商标名、制造商等因素时、会使用这种形式的规范。
举例:波纹镀锌高拉伸力钢:E级,波纹镀锌高拉伸力钢材,表面涂覆,镀锌符合ASTM某某标准,具体型号及重量按设计要求由供应商推荐。
5.性能规范
同上述第四种规范相似,指明材料必须遵守某种性能标准,承包商必须寻找到符合这种性能标准的材料。必须注意,在这种规范上不会出现品牌名字。
四.每一种类型规范的使用比例
设计师和工程师喜欢写明产品品牌的规范,因为这种规范锁定了品牌、阻碍了在项目后续施工阶段替换产品的企图。据市场研究,各种类型规范的比例是:排他性或单一品牌产品规范4%,同等要求产品规范6%,多种品牌产品规范57%。以上规范都有指定品牌,总计67%,开放性及性能规范占33%。
五.被“规范”的重要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对新建筑产生最初的“购买影响”,他们负责对所有大型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超出90%的部分进行规范。这种购买影响通过图纸发挥出来,这些图纸决定建筑是怎样被建造、被规范的。建筑由什么材料建造,怎样安装设备。
所以,要想占领新建筑市场,就必须使产品被“设计”与“规范”。
六.规范的效力
当规范写明品牌时,它们的效力非常高。有研究表明,当规范写明品牌时,最终有87%的品牌产品最终投入工程使用,剩余少数变化,也是由于设计师和工程师自己在投标和施工阶段因某种原因改变。
当情况是同等要求产品规范时,与上一种规范相比,就有了可操作余地。承包商有权寻求替代产品,有很多原因让他们这么做,但主要的原因有三种:
2他可以寻找到更便宜的产品;
2指明品牌的产品无法按时按地交付;
2替代产品施工更方便。
由于大多数承包商都会承诺在施工完毕一年内,会对由于材料与施工原因对建筑造成的损伤进行保修,所以他们由理由关心采购指定品牌产品的费用及合同中有关争议、诉讼解决的条件。
另外,也必须注意到,由于分包商施工产品的经验很丰富,所以有时候从保证质量出发,他们也会向设计师提出更换产品。
尽管承包商有很多理由要求更改材料,但他们必须在设计师规范的条件下进行。他们首先必须递交“同等效力”的证明,然后获得设计师的书面批准。
在设计师批准更改规范之前,由于他对原来被规范产品的美学效果、功能、经济性很有信心,所以他会在价格、供货方式、施工方便性方面对新老产品作一个认识上的平衡。
七.设计师怎样改变规范
当设计师和工程师准备接受改变规范或替换材料,他们有几种方式指示出来,下面举例说明:
1.材料批准—只要是在规划和规范中选定了某种品牌的材料,这也意味着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质量要求已经确定了。所以,承包商必须认识到,假如他想用其他材料,他必须得到设计师的批准,以证明他用的材料在质量和适应性上与原来材料一致。承包商必须在工期前25%时段之前提出更换请求,并且要在60天内和在订货前得到批准。
2.被指定材料的品牌、商标、供应商及说明书的内容是供应或投标合同的基础,除非双方另行约定。当规范中列了两个或更多个品牌材料的时候,承包商有权自由挑选。当承包商试图用规范外的材料替代时,他首先必须申明,写明替代品和替代可能发生的承包金额差别,并且最终被批准。
当承包商提出的材料变更请求需要结构上改变或对建筑物或设备进行更改,则承包商必须递交(待批准)图纸以表明这种改变或更改是必须的,在上述图纸被批准前,更改工作不能进行。
由于承包商提出变更材料(经批准)所引起的额外费用,全部由承包商承担,业主不用承担。这些费用包括可能对结构的改变、设备的变更、以及为了变更材料需要额外画的图纸、添置的设备。
假如,承包商经批准后,使用的替代材料或施工方法比原来规范节约费用,则多出来的钱要归还业主。
3.“或者等同”条款:意味着承包商的建议必须以这里规范的材料为基础。
4.当在合同中出现“或者等同”或“或者等同经设计师批准”字样,并不意味着替代材料、设备、施工方法自然就“等同”了,除非在投标前,针对本项目,确实经设计师批准。设计师具有最终决定权。
关键词:建筑;浮筑结构;设计;隔音撞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楼房建筑也朝着越来越漂亮的方向发展。然而建筑的质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建筑材料不隔音的选择方面,使得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困扰。因此,这就要求施工建筑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提高房屋楼层的隔音效果,从而帮助人们展开更舒适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1 楼板撞击发出的声音
这一问题是我国建筑规划中突出的问题,一般造成声音的源头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活动;一种实际些活动。这主要是振动发出声音,通过振动传递到建筑墙壁中,通过整个建筑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的联系,例如楼板、房梁等传递到四面八方,从而形成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噪音。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分析出,撞击声的传播有着影响范围极广的特点,让生活在噪音下的人无法找出噪音主要来源地,认为声音来自所有的方向。这就严重影响了整栋建筑物住户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噪音是是整个建筑物住宅的检验指标其中之一,但是这一指标并没有出现在验收列表中,以及人们在买房时也没有销售者准确的告诉你个这一指标的确切指数。根据现阶段的一些毛坯房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国际上要求的噪音标准要限制在67Db(A)之内,我国远达不到这种标准,并且严重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
根据对楼板撞击声的传播途经分析来看,整个楼板撞击声的传播靠的是固体振动传播方式,所以,这与整个混凝土楼板的厚薄没有直接的关系,反而与整个楼板结构的具体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2 楼板撞击声的具体标准
国内国外规范的具体标准不同,国内相关的机构认为楼房居住环境中,噪音不超过65Db(A)为适宜,最高不能超过75Db(A)。而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对不同的房间噪音分贝有着不同的标准,在卧室等厅室内的标准要求详情看表1。
对于一些高要求的房屋,撞击声隔声的具体性能,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要求:
3 建筑中的浮筑结构
所谓的浮筑结构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的楼板上再添加一层弹性垫,继而在对楼面进行铺设,这就能够使整个楼板吸引能力提高,能够保证内里楼板与外部墙壁之间隔离开来,从而缓解声音在楼板内部的传播,这样就能够提高整个楼板的隔音效果。这种结构也因为自身的特点,被称之为浮筑式的楼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在建筑物内部中使用。这种结构出现之初就是为了提高楼层的隔音能力。
3.1 建筑楼层中的浮筑结构建设
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主要是商品性住房,完全按照建筑设计师的要求进行建造,楼面层是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结构层面上利用水泥作为找平层,将整栋建筑物的撞击声维持在80dB(A)范围之内。如果住户一旦开始二次装修,将使得整个建筑物的隔音效果无法达到表1中规定的标准。这就说明在最初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这一个问题纳入设计过程之中。
可以在整个承受重量的楼层板面上铺设弹性垫层,再浇灌混凝土层。这样的钢筋混凝土层就被看做是质量层,这样一个质量层中能够形成一个小而有力的隔断振动的层面,能够减轻整栋建筑物噪音的传播效果。
3.2 浮筑结构材料的选择
3.2.1 传统浮筑结构选择的材料主要为有弹性并且能够变形的材料,例如软木板、毛毡等,这些材料的振动频率都很低,能够产生极好的振动隔离效果。所以许多建筑物都选择这些材料来当做自己的隔振材料。然而这些材料由具有不能忽视的缺点,他们容易发霉发潮,并且生虫等,所以就必须要选择更好的材料来满足建筑需要。
3.2.2 地面隔振材料。现在有许多材料可以用在地面隔振工作中,例如橡塑、玻璃棉等。这些材料因为是化学复合产品,所以他们的复合结构抗振压能力更强,并且有着极高的弹性和强度,韧性也很好,材料可以随便的进行裁剪,施工方式极为简单,并且安装上手,不会出现任何的错误。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这些材料物美价廉。
4 设备隔振浮筑结构
4.1 设备隔振的浮筑结构
浮筑结构也用于设备层的设备振动隔声阻隔、衰减。在就是在地面层与承重楼梯之间配置弹性装置,如弹性材料、弹簧等,也即把地面层浮筑于楼板上,这时地面层与弹簧装置就构成了一个共振系统。减弱振动设备传给建筑结构的振动是通过消除它们之间的刚性连接实现的。在振动设备与建筑结构间配置的隔振系统,可有效地隔绝振动,从而降低振动经建筑结构的传递。隔振效果的衡量标准是传递比T,它表示振动设备总的振动力有多少部分动力经由弹性隔振装置传给建筑结构。楼层浮筑结构对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的积极隔振降噪和消极隔振均有较好的效果而受到大力推广。在大楼的设备机房、演播室、录影棚、剧院、舞厅、KTV、酒吧、健身房等场所应用广泛。
4.2 设置弹性材料隔离层,减少设备振动的传递比T
设置弹性隔离层,减少弹性隔离层的刚度,降低弹性隔离层的自振频率f0。以达到减少振动的传递。隔振系统承载的荷载产生的隔振系统压缩变形量越大,自振频率f0。愈低,频率比就愈大,从而使传递比小而隔振效果好。隔振效果即相应的噪声减低比例,而噪声减低量评价数NR由隔振体系振动传递比T求出。而利用原结构楼板上铺设的弹性隔离层,与二次浇筑混泥土层形成独立于结构楼板的浮筑结构,设备系统安装在二次浇筑钢筋混凝土层上,与设备系统一起振动。
4.3 浮筑橡胶隔振隔声垫
众多厂家生产出专门的浮筑结构使用的各种浮筑橡胶隔振隔声垫,主要由天然合成橡胶、聚安酷高分子茹合剂、中间锦纶尼龙骨架加强层通过高温硫化模压而成,下部凸台内设有孔,能起到一定的空气隔振和阻尼作用,固有频率较低、隔振隔声效果较好,主要用于浮筑层和动力设备的隔振隔声,能最大限度地缩减、隔离建筑物结构件上的振动、噪声的传递污染。单块尺寸约为500mmx500mm,厚度规格多种,二端面分别呈多点式和网纹,四周设有牙嵌槽,以便安装时联接,可大面积拼装铺设,能适用于大面积的隔振降噪。在浮筑橡胶隔振隔声垫上面设置细石钢筋混凝土楼面层。钢筋混凝土楼面层为质量块,弹性垫层为弹簧,构成一个隔振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浮筑结构楼板是采用在结构或构造上采取间断的方式来隔绝空气传声和固体结构传声,所以,应了解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需了解该建筑物的振动声源的频率、振幅及噪声敏感点的背景噪声的要求。然后根据隔声设计原则进行设计或选择隔声结构,即按隔声标准的隔声指数要求设置浮筑结构楼板,使之有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及施工工艺,既能满足设计要求,也能够做到较高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赵峰.建筑中浮筑结构的设计[J].科学与财富,2015(32):325.
学校座落于重庆市万州区。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占地1980亩,校舍面积49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5万余册,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设有17个二级学院,9大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近1200余人,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正教授89人,副教授240人,博士102人(不含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9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名师2人。学校紧扣“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了以工为主,文学、管理学为辅,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学科体系。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连续六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5人(另外聘教授8人),副教授12人,硕士49人,有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5人。开设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人,2015年拟在教育硕士类别学科教育(美术)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美术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及全国美展,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获奖的作品共计36余件、省级奖100余件,发表美术作品论文100余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1部,发表美术论文100余篇,作品入选全国省级美展300余件,有150幅作品获得全国和省级奖,2项教学成果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三峡民间美术”课程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共计培养了10000余名专业合格的美术人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美术学(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能在美术创作、美术编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领域的专门人才。主要的专业课程有: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雕塑材料学、版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美术教育心理学、应用美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设计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有创新设计思想与能力,适用于时代视觉传达发展需求,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并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的专业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数学媒体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当代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设计思想,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而具有环境设计综合知识和应用实践动手能力的设计师,能在各大装饰公司、建筑行业、中职院校、设计单位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主要的专业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透视、素描、色彩、手绘表现、建筑装饰材料与概算、室内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动画(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影视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产品开发等实践技能,能在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艺术教育等单位从事动画、影视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的专业课程有:艺术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绘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影、网页设计、卡通雕塑、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技术、DV短片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影视声音、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分镜创造等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流行文化视野与民族服饰文化底蕴、兼备创新设计与工艺技能、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媒体、生产和管理等企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主要的专业课程有: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工艺基础、服装CAD、流行成衣设计、职业装设计、创意装设计、配饰设计、形象设计等课程。
一、报考对象和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年龄不限;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2015年美术类招生专业、学制、分省招生计划、收费标准
招生专业
层次
年
学费
学制
校考(170)
合计
河北
江苏
江西
广西
甘肃
山西
黑龙江
合计
4
350
30
25
20
20
30
30
15
环境设计
本科
10000
4
100
10
9
6
6
10
9
5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10000
4
73
8
6
4
5
7
8
3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10000
4
32
2
2
2
2
2
2
2
美术学
本科
10000
4
84
6
5
4
4
7
6
2
动画
本科
10000
4
61
4
3
4
3
4
[关键词]煤化工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TQ5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66-1
0引言
重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而煤化工行业,则是以煤炭为原料的,经过化学工业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物质以及副产品的工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态的、固态的以及液态的产品或半产品都是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加工,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以及能源等。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燃气、液化气等等很多都是煤化工的产出物。
1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煤炭产业链中的一环,是承接着煤炭和化工生产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现今市场中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1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国在合成氨、焦炭等传统化工产业产品的生产中都为世界产量最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钢铁锻造和建筑建材以及轻工业等。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对传统煤化工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产业结构落后的传统煤化工面临巨大的挑战。
1.2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建设了一些示范单位。新型煤化工的内容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新型煤化工产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产业,但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煤化工领域内的突破,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生产,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在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会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主题,保证煤化工行业健康、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企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实现煤化工企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2煤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构成的,在煤化工生产的焦化、气化、液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的废气物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都有较大的污染。而煤化工工业的流程复杂,设备相对石化也并不甚完善,在回收环节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问题。
在焦化时,装煤和运送环节产生粉尘,因为在户外作业,较难实现收集和除尘,直接飘散在空气中,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水,经过澄清和分离后排放依旧有残留,因为成分复杂,工艺繁复,投入资金多,很多煤化工企业的投入也不到位。
气化主要是将固体的燃料和液态的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过程,气化后的煤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这些生产过程中,产业链上出现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也是煤化工企业保护环境头痛的环节,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策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治理污染,只有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斩草除根”方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因此,除却在煤化工的废物排放上下功夫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各个环节上,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从循环利用的观念出发,变废为宝,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煤化工行业增加效益。
循环利用,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分为五个阶段,即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
源头预防即是保证煤化工生产时要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开始防治污染。而过程控制阶段则是根据相关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实时监测,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排放的废气物符合清洁和环境承受力的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是关键的一环,在此过程中,要求煤化工产业排放的废物在国家规定指标之内,方便后期的环境管理环节,也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循环利用阶段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一阶段主要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水流、能流进行整合,经过处理后得到合理的利用,合理资源的配置,形成整个生产环节的循环,做到即节约成本又能实现环境保护[4]。最后的环境管理,除却对排放物和产品以及流程的管理,还有对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低碳意识的宣传。
4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业,但是不得不注意到的是,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产品的前提下,也产生了很多污染物,对越来越脆弱的环境增加了负担,与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不相符合,所以,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全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度地发展煤化工行业,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两型”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64-375.
关键词:锤击法 受力分析地质条件施工控制管桩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管桩在我国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管桩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产品年产量也不断的提高,现在全国生产预应力管桩企业近500家,全国管桩产量约3亿米。目前,预应力管桩正在从沿海向内陆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管桩会在全国地质条件允许的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但是,我们面对的管桩施工(尤其锤击法)中破损问题,以3亿米年产量,破损率0.2%算,每年造成管桩破损报废约60万米,经济损失约6千万元。而随着管桩生产工艺不断成熟,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提高,且国家和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管桩破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实际工作情况与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某些因素或情况是规范和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本单位对管桩生产与施工进行了近二十年质量管理与跟踪,现将锤击法施工破损的情形及其原因做简要分析,若有不当之处,请专家提出指正。
二、管桩锤击法施工受力分析
凡造成物体破坏的,都是因为物体受力超过自身性能极限。管桩破损同样是由于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性质的应力超过桩本身的性能极限而造成。因此,分析管桩破损的原因,首先对管桩施工中的受力进行分析。管桩锤击法施工过程是动力学问题,是功能守恒 的过程。油气混合体爆炸后给锤以压力,同时将锤头提起,使它具有势能,锤头以自由落体方式由势能转变为动能,冲击桩帽产生的冲量经垫层缓冲后冲击桩的顶部,桩获得能量克服岩土阻力而入土;这一锤击能转换结束后桩入土就停止,接着来第二、三锤……。势能做的功就是打击桩的合力乘以入土深度。
该桩在施工时,若桩锤刚性冲击桩头,则很容易造成桩头混凝土破坏。因此,桩头受到的冲击力与垫层厚度有关,适当厚度的垫层可延长冲撞接触时间,缓冲反弹,减小桩头受到的冲击力。因此,若桩锤刚性冲击桩头,则桩尖0.5-0.7L处的桩身混凝土很容易被拉断。
三、管桩破损情形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的受力分析可知,管桩在锤击法施工时,桩头受到锤击压应力,桩尖受到水平剪应力和法向端阻力,桩身受到的轴向锤击拉应力、侧阻力和弯矩。这些应力是造成管桩施工破损的直接原因。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当某个应力或某些应力的叠加超过管桩的力学性能极限时,管桩便在该处遭到破坏。因此,管桩破损是受力大于材料极限的结果,造成破损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施工控制和管桩质量三方面。管桩由于受到不同性质的力而破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形,这些破损情形大致都体现在管桩的不同破损位置和破坏特征。现根据管桩的破损位置和破坏特征来分析其破损原因及其造成的因素:
1、桩头出现纵向裂纹,混凝土破碎,保护层被劈裂。造成桩头破碎的直接原因是锤击压力大于桩头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而导致破损原因的可能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锤击压应力过大,在整支桩中,桩头受到压应力最大,其锤击压应力与桩锤冲程H、接触时间、反弹速度和锤击面积有关。冲程越高,锤击应力越大;锤垫材料弹性越好,厚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锤击应力就越小;桩端地质岩层越坚硬,桩尖越难穿透,桩进尺就越小,桩锤反弹速度越大,锤击压应力越大;若桩身倾斜,桩端头板与桩锤面不完全水平接触,就出现偏打现象,导致桩头局部压应力集中而增大。另一方面,桩头混凝土强度偏低。管桩在结构设计时,考虑到了桩头的受力性能,已加密了螺旋筋以提高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能力,正常来说桩头混凝土的轴向抗压能力比其他位置都大。但是,如果螺旋筋松散,间距偏大,或桩头混凝土离心不密实,跑浆漏浆,出现缝窝,便降低桩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者由于桩套箍出现凹陷,造成桩头混凝土受剪应力,导致混凝土受力性质变化而保护层劈裂;或者桩头受锤击数过多(如锤击数大于1500),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微裂缝,而造成混凝土疲劳破坏。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桩头混凝土强度质量降低而破碎。因此,造成桩头破坏的因素有地质条件,如桩头进入中风化层、微风化层或标准贯入击数N大于100的强风化层;施工控制不良,如垫层过薄、桩锤冲程偏大或桩身倾斜等;管桩质量,如螺旋筋间距偏大,桩套箍凹陷、桩头混凝土离心不密实,有缝窝和漏浆现象。
2、桩身中部出现横向裂缝、桩体断裂、变形、移位,混凝土破碎。根据上面的受力分析,桩身受到的外力主要是瞬间拉应力和岩土层侧阻力,端阻力对其的弯矩,桩身混凝土对锤击压应力主要是起传递作用,其受到的压应力远远比桩头的压应力小,不至于导致混凝土首先单纯受压破坏。而桩身侧阻力对阻碍管桩破损起着有利作用。瞬间拉应力发生在离桩尖0.5~0.7L处,应力值等于(0.25~0.33)δp,其大小与锤击压应力成正比,受施工控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例关系为材料的泊桑比,理论上和锤击拉应力与压应力的关系大概一样。但是桩头混凝土经过加密的螺旋筋加固后,桩头混凝土抗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当锤击应力到达一定的监界状态时,其产生的锤击拉应力可能将管桩拉断,而桩头混凝土尚未压碎,因此,在正常施工与质量条件下,应是桩身先被拉断而混凝土后被压碎。端阻力对桩身的弯距是由于桩身弯曲引起,造成桩身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地质条件中存在较大坡度、土质较密实而不能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如残积土、砂层等),桩尖到达该层时便以一定的倾斜度进入并穿透,使桩身弯曲但尚未破坏。当桩尖接触到坚硬的岩面后弯矩突然变大,弯矩的大小与弯曲度,端阻力和弯曲长度有关,当桩身受到的弯矩大于管桩的抗裂弯矩时,管桩就在桩身出现裂缝而导致被压碎。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是混凝土薄弱的力学性能,也是管桩破损的致命缺陷。不论管桩是拉断或折断,其在桩身均出现横向裂缝,最终导致管桩水平破坏,断面比较平整,混凝土碎块较少,桩身移位。
3、桩尖滑移,桩尖混凝土受折断裂,混凝土被压碎。根据以上的力学分析,桩尖受到的压应力比桩头受的压应力小得多。因此,在单节管桩质量均匀的条件下,靠近桩尖混凝土一般不会由于单纯的压应力而被压碎,应该是由于有横向裂缝出现,导致混凝土产生缺陷而在裂缝位置破坏。而导致横向裂缝出现的原因,是桩尖受水平应力,由于水平应力导致桩尖滑移,在桩尖附近混凝土产生弯矩,使混凝土在受拉区被拉断。因此,桩尖受到水平应力是桩尖破坏的直接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不良的地质条件。正常情况下,桩尖一般不会受到水平应力,当作为持力层的岩面出现坡度时,桩尖到达岩面时,岩面便对桩尖产生水平应力,若基岩上面的土层软弱,对桩身的扶持很小而且坡度较大时,桩尖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沿着斜面滑移,使桩身跟着桩尖不断地弯折,桩端阻力便对桩尖混凝土产生弯矩,当弯矩大于管桩的开裂弯矩时,管桩就出现横向裂缝,根据破损公式可知,使用特定规格的管桩时,管桩弯折破坏的可能性与岩面坡度,岩层的力学性质,桩身侧阻力有关。因此,造成管桩桩尖破坏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的不良,如岩面的坡度较大,基岩上面土层较软弱,有效桩长较短等等。
四、小结
1、锤击法施工时,管桩在不同位置所受到的力的性质与大小不尽相同,同一位置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所受到的力的性质与大小也可能不一样。管桩破损是管桩受力超过自身性能极限的结果。
2、造成管桩破损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施工控制和管桩质量。管桩受不同力作用而破坏,体现在不同的位置上,同时也是由于某种主导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因此,管桩破坏受力性质、破坏位置与破坏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参考资料: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