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4:43
序论:在您撰写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力培养
1研究背景
1.1课程开设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目标剖析
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一是不能脱离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要恰当体现基础课教学的特征,因为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让学生长期受益的教授内容,对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1.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普遍低于本科院校。
(2) 目前云南省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本、专科学校采用同一标准。专科高职院校没有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
(3)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本科教材,理论内容偏多,有些内容难度太深,上机实验教材操作步骤显得粗略,综合应用方面的训练不够,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无法达到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 教学内容聚增,但学时减少,新入学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难以组织。
1.4解决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在原有专科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前课堂后实训室”模式建设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按“任务分析-理论讲解-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的进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紧密,学生能较快较好地实现从理性知识
作者简介:王瑛淑雅(1961-),女,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
到感性认识的转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贯通,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措施
2.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
(1) 按照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模块。
(2) 编写实训教材,建设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
(3)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精减教材内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为原则,将原有的教学时数压缩,压缩出来的时间用来进行综合应用项目的训练。
(4)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理念,淡化理论(课堂)与实践(上机)的界限,理论为实践服务,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为核心。
(5)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
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
(6) 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教学考核评分以期末考试、过程测评考核、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作品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开启创新能力。
(7) 制定注重实践训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标准,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以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素质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
2.2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教学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模块,见表1。其中,以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为基础,夯实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围绕Internet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页综合设计制作,建立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表1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模块内容实训项目测评分值
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
实验:微型机硬件模拟组装
计算机软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基本技能Windows XP 操作系统单元1中文WinXP基本操作10分
文件管理实验一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程序管理实验二 回收站 剪贴板和快捷方式
磁盘与设备管理实验三 控制面板的设置和磁盘管理
测试:文件/目录操作、控制面板设置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单元2 文字处理软件实验
实验一 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2分
实验二 表格处理2分
实验三 图文混排和图形绘制2分
综合应用项目:Word文档综合排版4分
Word等级考试操作技能综合训练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单元3 电子表格软件实验
实验一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2.5分
实验二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5分
实验三 图表制作2.5分
实验四 数据管理2.5分
Excel等级考试操作技能综合训练
演示文软件PowerPoint 2003综合应用项目: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5分
计算机应用能力局域网基础及应用实验一 Windows XP资源共享
实验二 Windows XP下TPF服务软件
Internet基础及应用实验三 信息搜索
续表
模块内容实训项目测评分值
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四 收发电子邮件
音频、图像、视频视频处理单元6 多媒体技术基础
Firewords图像处理实验一 Firewords图像基本处理2分
实验二 Firewords图像处理综合应用3分
Flas制作实验三 Flash 基础动画制作2分
实验四 Flash 特效动画制作综合应用3分
网页设计制作单元7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15分
实验一 网站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二 网页中的表格和图片
实验三 网页中的表单和多媒体
综合应用项目:设计制作个人网站
学时分配:理论30学时,上机实践45学时,总学时:75学时。
2.3教学考核要求
理论考试:无纸化考试,占总分40%
上机实训操作:占总分60%
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C类)考试”。
3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实验内容、综合应用一体化;二是理论、实践教学穿行。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每次课都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基于案例,针对教学实训项目设计教学案例或任务,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概念和技能蕴含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中,案例具有代表性,能涵盖主要的知识点,并且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特点。教学中辅以软件演示案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内容和知识点的学习。突出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发挥教学的应用功能,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机实践课――基于任务驱动,在每次理论课结束之前,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实验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各小节的上机任务,规定提交的时间,明确评定成绩的标准,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的方案,这样,学生在上机前就有明确任务。上机完成任务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其具有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上机计划中嵌入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使基础实验与综合应用项目相衔接,即实训体系中每个基础实验都是后续综合应用实例的组成模块,例如,以实训项目体系中“设计制作个人网站”为例,Word文字处理实验中处理的文档作为部分网页内容,通过IE浏览器应用练习,搜索准备好有关网站建设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通过Firewords图像处理实验,制作好网站的标题和图标,在Flash实验中为网页制作好所需动画,所完成的Excel、PowerPoint幻灯片的实验可以作为网站中的个人习作进行交流、共享。这样,通过综合应用项目将前面所完成的实验成果作为综合应用项目中的应用对象,促使学生应用各阶段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基础课程开始就建立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
4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教学考核评分以期末考试、实践过程测评考核、学生互评相结合,偏重上机实践环节过程的考核。其各阶段测评分值见表1,学期结束,课程考核方法如下所示。
理论考试:无纸化考试,占总分40%
上机实训操作:占总分60%,见表1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变,使考核的重点趋向实践教学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成为此门课程成绩的主要衡量标准。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杜绝了学习好坏靠死记硬背得高分的现象。学生参与实践成绩的评定,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作品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开启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模式中加强实践环节过程的考核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实施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在教学中执行重点趋于过程的考核,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其教学效果通过笔者所任课班级可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效果明显。
表2教学效果比较
实训任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2009春季学期环保0822班52人)原专科教学模式(2006春季学期电气0503班45人)
优秀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优秀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
Word48人(92%)4人(7%)035人(78%)9人(20%)1人(2%)
Excel47人(90%)4人(7%)1人(2%)28人(62%)15人(33%)2人(4%)
PowerPiont45人(87%)7人(13%)017人(38%)26人(58%)2人(4%)
网页制作32人(61%)17人(33%)3人(6%)3人(7%)17人(38%)25人(55%)
6小结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重视直观性教学
1.板书、板画的应用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板书、板画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的板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主次分明。如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工作原理等,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又如机械传动中各种传动的特点在简练板书的基础上配以简洁的板画,能明确地指出所要观察的对象。如螺旋传动中螺杆原地回转,螺母往复运动,省去繁琐的结构,用简洁的示意图画出来,既直观、形象,又能说明问题。如下图
所示:
2.实物模型与示教板的应用
用机械模型演示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模型及示教板除了可以演示机器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外,还可以看清它们的立体形象及可动部分,使运动原理及基本特性得到了验证。如在间歇运动机构的学习中,当机构主动件作连续回转时,从动件产生周期性的间歇地“运动—停止—运动”,通过棘轮机构模型的演示得到验证。在“轮系”教学中,如滑移齿轮组成的变速机构通过示教板的演示将滑移齿轮实现多级变速情况展示无余。
又如在“凸轮机构”的教学中,笔者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引入课题,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A操作模型,学生B观察凸轮的形状及转向,学生C观察从动杆的运动情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演示边观察。通过机构模型演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借助模型,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形状及从动杆的类型,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学习的喜悦。这样,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现代化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图表多。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工作原理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可以把枯燥高深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同时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使他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教学中,从而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
在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讨论法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笔者先设计出各种回路,提出问题,如本系统属于哪一种基本回路?说一说图中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如何完成预定的动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播放视频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实践在前,教师概括在后;学生评论在前,教师评判在后,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教材所具有的科学性。
2.机械电动模拟教学
机械电动模拟教学在机构与机械传动教学中将电动机接通电源后,带动各类机械的运动,它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机械传动及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工厂实际的差距。如曲柄滑块机构中自动送料装置,曲柄旋转一周,滑块即从料槽中推出一个工件。在凸轮机构中,自动车床走刀机构、火柴自动装盒机构等的演示,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学生乐看乐学,便于掌握这些机构的工作原理。
三、安排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模型及有关设备进行拆装或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动手拆装或制作,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机械知识起到了巩固作用,从而也避免了有些学生因对理论不甚了解而作枯燥的死记硬背。如在讲授机械的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构件、零件)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拆装单缸内燃机等,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任务教学,提前给学生分组分配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用竹片或木片做一个铰链四杆机构,通过测量判断属于哪种基本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协助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以学习成果展示和自评、互评及老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知识、创新思维、建立自信。令笔者感到欣喜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不仅通过个体学习、同伴式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之后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而且还分团队进行了学习成果展示。
2.现场参观教学
把学生带进工厂,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机器、机构为何物,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场教学形式可由课堂到工厂,也可由工厂到课堂。如本课程第一堂课就安排学生下工厂参观,对各种生产机械的名称、用途、运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而对“机构传动”“轮系”等知识的学习,则可先在课堂学习,后下工厂参观,在现场打开CA6140车床主轴箱,观察齿轮传动,固定齿轮与滑移齿轮实现多级变速的方法,主轴变向的方法(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反转的要求)。通过现场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综上所述,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对书本知识的记忆。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和拆装实践,学生能够将书本的抽象定义、原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学得更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43-01
一、概念理解
理实一体化就是将理论、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让学生与教师双向充分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共同提高理论和操作能力的教学过程。
二、机房准备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理实一体化,机房的准备非常重要,必须要求上课时教师能一边演法讲授操作方法和步骤,学生一边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达到边讲边练,并且要能方便的下发作业习题和收集学生作业。很幸运,我校机房环境满足这些条件,安装了电子教室,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穿行。而且机房禁游戏,禁U盘,能控制上网等,减少学生分心的机会,让学生能一心参与教学过程。
三、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资源,但不能全部按教材来上课,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最好是能对教材进行增删,去掉一些旧的,难的,增加一些新的,达到与时俱进,能做出符合职业标准,又突出实用性的校本教材最好。我校选用的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编是傅连仲和武马群,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要求,就删掉了数制与编码部分,增加了同学们感兴趣的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甚至SEO(搜索引擎优化)的内容。
四、教学设计
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科学地做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方面做好统筹安排,而且必须突出技能目标,让学生真正能掌握计算机相关操作。教学设计要提炼出重点、难点,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技能训练合理安排,把师生活动合理安排,把教学演示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安排。而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操作水平,所学专业等。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很多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是很重要,学习不认真。但学生多数会对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内容感兴趣一些,因此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设计实例时应该有所区别。比如学生是汽修专业的,在教学时就围绕汽修专业相关来进行实例设计,学生是建筑专业的,在教学时就多围绕建筑专业相关来进行实例实计。
五、自主学习资源和作业习题的准备
教师教学应该精讲多练,精心编写教学案例,还要给出可供学生自学的视频及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教师偶尔故错或卡壳寻求帮助后,更会激起他们的自学热情。同时教师布置任务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会了的低要求,因为这样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忘记了,所以要设计提供大量的上机练习题资源,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操作技能。当然对习题应辅以相应的参考步骤,以及提供QQ、电子邮件、博客等多种途径进行答疑,这样学生会很愿意参与进来的。在教学中明显感到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本期我校参加自贡市中职技能比赛选拔和培训就用了该方法,效果很好,获得了计算机专业的团体一等奖。
六、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
按模块精心设计实例,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把教学变为求学,将理论变为实际的应用,变为学生的技能。
(二)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习情况和个人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会造成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较好,又愿意多学习的的学生,教师要介绍一些有较大难度的课题给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而对那些基础较差又不是很愿意学的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补课补差、及时巩固,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的问题层出不穷,有计算机本身的问题,也有操作方面的问题。机房虽不大,但老师有时也会疲于奔命,甚至有时顾及不到一些同学,让其产生埋怨,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要分组,并选出组长,让小组之内互相学习,小组间互相学习。例如教师选取某些适合的内容(如文字处理软件制作个人名片)在课前组织学生分组预习。同学们自行分工制作,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名片,讲解设计思路与步骤,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察觉学生的情感和技能水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经过这种锻炼,会让同学会做会教会讲,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七、问题及反思
(一)理实一体化对教师要求更高,控制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技能需不断提高,至少得是个“双师型”教师才能实现这理实一体化。
(二)重形式不重本质,理实一体化课堂很容易变成学生动手,老师旁观,过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辛苦,学得糊涂。
(三)考核标准不能太死板,要顾及各层次学生,要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学有所获。我们是这样定的考核标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其中教师将课堂提问、日常实验作业、阶段测试相结合,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总之,理实一体化已广泛应用于中职名专业教育教学中,但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各个老师的操作方法肯定有差异,不会有万能的操作模式。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才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构主义 基础化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70-02
医学基础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向医学生传授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及预防医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重大改革,医学基础化学的课时被大大压缩,而教学内容并未减少,要求没有降低,这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要求,将建构主义等理论应用于改革医学基础化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医学高等院校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目标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是瑞士学者皮亚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和学习的观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其生活背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完全不同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出来的被动学习的教学主义理论(Instructionism)[2~4]。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者,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5]。笔者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改革教学模式,构建了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索、发现和意义建构(即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起主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中心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课前组建协作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应用或医学相关的问题、资料或案例。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音资料等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协作与会话对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讨、导出结论、发生迁移、反思评价,最后,各小组对学习情境提供的现象或问题给出开放性解释或答案,进而完成意义建构的目的。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学生课前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是以团队方式展开的,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互助互动、合理利用资源并分享经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性别分配合理,学生学习能力分配合理、学生性格分配合理等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每8~10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形成协助学习的团队。在开展协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令学生明确协作学习的学习目的、学习意义和学习方式。
2.2 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要熟知教学大纲,针对医学基础化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所学知识的主题,创设密切联系主题并尽可能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将实际应用于什么情境中,学习者就应该置身于什么样的情境中来学习这些知识。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充满浓厚兴趣的学习情境的设计,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情境学习是一种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来呈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情境融为一体。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对于医学基础化学这门课程,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极为灵活多样。可以将实验演示、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图片和影音资料等灵活选择、合理运用。
例如,第七章:原电池。可以通过讲述趣味故事“格林夫人的烦恼”来创设学习情境。
美丽的格林夫人开朗、乐观。当她开怀大笑时,会露出两颗精致的牙齿。一颗是象征着富有的金牙;另一颗是一次意外事故留下的不锈钢牙。令人不解的是自从那次事故以后,格林夫人就经常头疼、心情烦躁。她拜访了当时的很多名医,但都束手无策。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一位化学家,这位化学家很快解除了她的烦恼。格林夫人究竟患了什么“怪病”,而化学家又是用什么方法解除了格林夫人的烦恼的呢?
CuSO4溶液分别和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验证游离态的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性质。CuSO4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透明溶液,将深蓝色透明溶液分别和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验证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发现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形式与CuSO4溶液中相同,呈游离态,而铜不再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
2.3 提供开放的信息环境与技术平台
教师在确定某学习主题后,应提供给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的信息环境与技术平台。如图书馆、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多媒体软件、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国际或国内的网络课程平台)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于培养医学生获取和筛选信息、分析和整合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及其教研团队在医学基础化学的教学研究过程中,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网上练习和网上论坛交叉融会。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信息可以补充、扩展课堂教学,网上练习可以巩固、提高课堂教学,网上论坛中师生的探讨、交流可以促进、深化课堂教学。无疑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得到有效地提高。
加强教学设施和信息环境的建设,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教和学提供一个动态而又开放的信息环境和技术平台。这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2.4 课前预习、组内协作学习和组际交流学习相结合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前预习,并非学生在课前浏览一遍教材。学生应在课前围绕教师提供的问题、资料或案例,利用图书馆、实验室或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等进行独立的信息收集和筛选。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学习的主题,各自介绍收集的信息,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统计和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情况、小组成员的意见和思路、解决问题的拟定方案等。
组内协作学习则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起来的。包括小组协商、会话和归结等模式,由此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是组内协作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主要起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要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出评价。同时,组内学生也要对自己及其他成员进行准确评价,包括信息的收集情况、组内承担的工作情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等。通过组内协作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5 建立多元化的建构主义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医学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医学基础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终结性评价。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则重视对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评价,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多层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即学生的参与、理解、实践、创新意识以及意义建构的能力等。
首先,评价方法多样化。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网络教学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其次,评价指标多元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意义建构程度,组内协作学习和组际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贡献、实践、创新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
最后,评价手段灵活化。适宜的考试时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适当的非考评价(如撰写报告和论文)等多种评价形式和手段灵活运用。
形成性评价结果还能向教师反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从而可以及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笔者及其教研团队连续多年在医学高等院校的基础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调研,结果约90%的学生较为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笔者还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前者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意义建构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都优于后者。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J].学科教育,1998,11(4):17-20.
[2] 柳云骐,李丽,杨国华.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6(4):45-48.
【关键词】教学特点;教学问题;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常存在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多,问题学生多,逆反情绪多的“四多型”学生。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缺爱、缺勇、缺信、缺敬、缺情的“五缺型”无力感动的特殊学生群体。
眼下的电子技术课程存在课程过多、过全、过难,学科化的课程结构等现象。学生出现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学习行为。面对这一缺爱的特殊学生群体,我们应该及时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实训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独立专题进行电路的制作与调试,通过实训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经过多年实践,实训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出来,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使实训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学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及教导处的部署,本学期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特点
一体化教学法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同常规教学法相比,一体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教学的组织者不同
常规教学法的课堂组织者主要有理论教师、实训指导师等,其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而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组织者主要是一体化教师,即理论讲解与操作辅导为一人所承担。显然,一体化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既要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更要有丰富的课堂组织与管理经验。
2教学的场所不同
常规教学的场所主要有理论教室、实训车间、实验室等,而一体化教学的场所主要是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是将理论教室、实训车间、实验室合为一体,其间即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操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还包括现代教学手段所用的电脑、投影、音响、电子黑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多,其管理较常规教学场所的管理要困难得多,特别是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使用班次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新形势下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时压缩前提下的教学内容保证
我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电类课程的课时不断压缩,但教学内容广而博,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如知识把握不足、内容讲解不到位等困难。电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初中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基础和兴趣,由于选择中职就读的学生存在初中因为诸多因素错过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基础偏弱。因此,教师必须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将电路知识、模拟电子知识和数字电路知识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选,形成适合于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内容体系结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满足教学的要求。
2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过程成败。由于是非电类专业,学生往往认为电学课程是“副课”,不重要,从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电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教学人员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授日常生活中电子应用实例(音乐门铃、报警器、感应灯、电子钟等),讲授学生新型电子产品DIY案例,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措施,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状
1缺少新的教学方法
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只是围绕电工电子教学的教材而展开,缺少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使得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陷入知识简单重复的尴尬地位。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既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水平称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实际研究,结合现阶段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电工电子教学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
2缺少实验教学的创新
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各类高校对于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不够重视,缺少相关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还在重复着类似于高中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学。现今的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认识性而设置的验证性的实验。如单级放大电路性能的研究、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功能验证等实验。对于此类实验来说,学生很难产生较高的期望,验证的结果往往也都在学生的预料之中,不会有任何的意外。这种实验教学的设计过程往往也是固定的,学生参与设计的情况特别少。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一味地依靠书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一旦出现书本上没有提及的情况,就会束手无策,这就明显是教学上的失误。
3缺少学生实训环节
电子电工教学不同于其他理工类教学,其实训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却缺少专门的学生实训环节,即使有也一般与实习训练合二为一。要知道实训不同于实习,实训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的实际操作训练教学,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操作概念,是不能被取替的,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实训环节,保证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成效显著,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教学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并提高了教师的教案质量;构建《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知识体系。路漫漫,我将在教学生涯中且行且思,心中有学生,怀揣梦想,追寻职业梦。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设置的电子电工类专业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是属于基础学科的。现代电子工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是非常急迫的。传统的学习效果显示,由于课程中涉及的电子产品的知识以及电子元器件不断实现技术改造,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理解和认知的障碍,如何能够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和实践技能,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中职教育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方法,对社会需求的技能进行认真地思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通过中职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最终的效果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就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实现教学、学习、实践的一体化。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动画模拟、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强化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从做中学,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要目的就是要加强课程的实践环节,最终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和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及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
由于理实一体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实现注定是多元化的。
2.1 创建多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建设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可以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硬件设施,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环境等,这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活动。例如,在理论的学习中,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类似于教学基地或者实验室的场所或者在电子专业的课室里安装专门的实验台供学生使用,同时实验室中的投影仪等设备,让教室可以立刻变成训练基地,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多功能教室。教室不再分为学习理论区域和实践学习的区域,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多功能合一的教室。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小工具,如元器件、插线等。学生在准备期间,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电子电路来,根据实际需要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中,对电路设计的仿真模型进行实验。在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多媒体是标准配置,运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的仿真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情境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分析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物理现象等,多媒体更多地提供了信息分析、处理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像半导体的空穴、电子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1]。
2.2课程编排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创设理实一体化的内容
理实一体化能够将教学的课时安排偏向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多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讲授的环节,少点老师讲授,这样学生的掌握效果起码比起老师单纯地讲授提高一倍以上。例如在学习各种电子元器件之前可以安排一个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而又简单的手机充电器的电路(见图1)给学生进行焊接,同时对电路的功能预先讲解。图1中电路的功能虽然简单但电子技术里面的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等重要元件都包括了,而且还包含了整流滤波等典型的功能电路。在焊接电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总体功能:220 V交流电变成稳定的6 V直流电,再让学生了解电路各部分功能:整流、滤波、稳压,从而学习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生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也可以上午上理论介绍元件,穿插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下午进行焊接测试操作,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还能够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当然电子技术里典型的电路有很多,所以可以有目的地增加电子工艺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上,这可以作为一项当前重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措施实行。
2.3 校企合作,为理实一体化寻找教学资源
要深化电子技术基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还要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当然这个实施起来要灵活,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到电子厂实习外,还可以高薪聘请家电维修师傅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者安排这些有丰富维修经验的师傅定期进行师徒帮带。定期安排老师到企业进行师资培训,在师资、教学设备和办学规模都可以的情况下还可以引进模拟企业教学模式,把教室变成电子设计和制作工厂,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部分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赢,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3.1 做中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在一起进行学习和实验,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与老师展开讨论,师生间更像在团结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而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听从不能发表意见的传统模式。例如在传授电工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各种元器件进行学习,并可以实际地观察到线路的运行过程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
3.2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是多元的、统一的,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等进行统一实训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应将课堂内容灵活化,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实例教学、现场参观的方法,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电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将电子元件、电路功能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知识,理论学习的难度迎刃而解。教学辅助设备、器具等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电路设计和制作的硬件设施。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了解到电路设计的细节,如开关的组装、电源的设计等等。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被激发,教学的内容在原有的理论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鲜活的资料和案例,理论学习上升到情境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得理论学习真正付诸到实践当中,成就了众多未来的电工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3]。
3.3 教师队伍的组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拥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绝非易事。教学团队的组成,可以是主讲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人员,学习的课堂可以是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也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车间。校企合作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提高能力。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实际岗位能力上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与学的位置发生了转化,变为了以学为主、教为手段的新模式。实际上,理实一体化对于教、学、做都是非常重视的,其教育理念就是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全面的综合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终极目标。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张淑梅.《盆景》课程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553-9554,9558.
[2]黄琳莉.翻转课堂在毕业班“数控系统”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6(3):68-69.
基础会计就是这么一门抽象化的课程,抽象概念很多,有些定义学生读起来简直就像绕口令,即使学生能像绕口令那样背的滚瓜烂熟,却不一定理解透了其中的含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思考。大部分人容易接受并且易于理解的都是那些形象的东西,对于抽象概念,脑海中形成不了图像,很快便会忘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形象思维教学,这样即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追求形象化教学,理论知识固然有他的重要性。就好比一门武功,有心法,有招式,必须两者兼备而万万不可取其一。
2会计理实一体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是整个会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后会计学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入门学的好不好。但学习会计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体会,里面的概念太抽象化了,有些老师直接跟学生强调说,把这里背下来,把那里背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仿佛在学习语文,但是其中的概念定义感觉又好像是在看文言文,让学生摸不清头脑,学习效率必然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概念,或者是学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么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么课程。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能灵活运用。那么,该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哪些硬件设施等这都值得我们探讨。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在平时大家熟知的教室里进行的,前面是黑板,一张讲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各种理论知识,偶尔联系一些看似让人很容易理解的事例,台下的学生早已被这些抽象的概念“折磨”的昏昏欲睡,特别是在炎热午后,这时候台下估计已经趴下一大片。因为这些场景在学生看来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如换个场景,不在传统教室,而是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眼,耳,口甚至鼻全方位去体会,去学习。就好比看3D电影,全方位接收,同时又能把自己融入其中,自己也在其中扮演角色。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教会学生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简单灵活,而且过目不忘。因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个不可或缺的场所。当有了这个环境之后,又该准备哪些东西来丰富这个实训室呢?这就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
既然是理实一体化,那么当然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按照传统方式讲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令学生难以消化,文字性的知识想象空间太大,也许同一句概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却又都与正确的概念不相符。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图片化的表现出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吸收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课本上讲的凭证,账本,报表该如何完成,光凭文字描述很难描述清楚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时候把这些会计中常用的元素简单明了的用图片表现出来即省时又省力,老师不需要再费很多口舌去讲解会计账本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账本类型,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视频让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这些会计基本元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学有所用。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到公司企业实地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往来在会计核算中的处理方式。而且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也很重要。当学生面对无法解答的难题是,教师能够用灵活易懂的方式做出解答对理实一体化来说也至关重要。
3基础会计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该如何应用
各所高校做了很多方法与实践,如多媒体教学,企业公司实地学习,场景重现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都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从中体会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在初学会计的时候,学生对会计一无所知,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如何都不知道。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在一个公司里面的职责。模拟一个企业的成立,从成立之处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当学生了解到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能看到会计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会自主学习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因为他们了解到会计的重要性,并且由此重视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配合,带学生去参观,通过企业会计人员介绍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会计责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学好这么课程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