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4:09
序论:在您撰写小诗歌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难过时对自己笑一笑。
舍与得?
柠茶的感觉,虽然只是一瞬间。
恨与爱?
早已划不清界限。
享受过,心酸过,生活有滋有味。
爱心是雨露;
爱心能使沙漠变成绿洲。
爱心能使枯木变得枝繁叶茂。
爱心改变世界,
爱心能使全球保持和平;
爱心是永恒的,
爱心能使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懂事乖巧。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安全”这两个字,
只是一个抽象的词语。
可是,你享受了生活的赠予,
就会明白它的含义。
“注意安全!”
一个普通语句,
就像一张通行证,
把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多少次在你耳边响起,
为的是不让你失去自己!。
安全使生活丰富多彩,
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安全让你延伸生命的轨迹,
更多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安全让天蓝水清,
让你每天都快乐地生息。
安全的意义也不仅仅如此,
生活会给你更多的启示,
你要干什么,
我要盖住所有不好的品德。
我问大大的城堡,
你要干什么,
我要告诉人们要诚实守信。
我问敏捷小游戏,
你要干什么,
陈卫东
窝家避疫廿余天,
卧室客厅庭院颠。
作句吟诗寻乐子,
心平气静史无先。
2、《2020抗疫加油》
园霄
金鼠闪登初亮相,世事岂料病毒侵。
莫食野类食五谷,遗祸人间肆虐深。
口罩护身勤洗手,避开飞沫勿接触。
常居家里少出去,往外必须作防护。
冠状病毒传染烈,保持镇定莫惊慌。
众人一致出薄力,共克时艰度鼠年。
疫重更需担责任,不能恐惧敢挑担。
摘要:短信诗歌是新世纪近十年来网络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产物,可以看作网络诗歌的延伸。在形式上,短信诗歌与五四时期的小诗相似,然而同中有异。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文学内外部特征的比较,来反思当代短信诗歌所具有时代特点,并预测短信诗歌或可成为当代新诗发展瓶颈期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选择。
关键词:短信诗歌;五四小诗;文学内部;文学外部;异同
新世纪以来,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文学的传播有了更为便捷的媒介。其中,以短信诗歌为主的短信文学在这个信息与网络结合的时代应运而生。这一文学形式具有新事物特有的适时性和局限性,然而随着近十年的发展,短信诗歌已经逐渐摆脱热闹诞生时的青涩与粗糙,安静地成长与成熟起来。纵观中国现代诗歌史,不难发现短信诗歌与五四时期小诗的诸多相似,因此,将二者纳入历史的发展中来对比异同,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当代短信诗歌的特点,更好地明确其价值。
一、文学内部的貌合神离
首先,在形式上。短信诗歌和小诗在篇幅上都很短小,这是它们最为直观的共同点。然而小诗的篇幅是五四时期的年轻诗人受泰戈尔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后,借鉴国外文学的自觉选择;短信诗歌是受手机屏幕的限制,被动将诗歌限制在一定的字数内。因此,主动创作小诗是诗人情绪和哲思即行即止的自然流动,而被动压缩的短诗必然会导致诗人有意与无意间对情感和诗意的压抑控制,使得表达复杂情感或哲思时难以深入透彻。此外,短诗的平台是当前最为普遍和快捷的手机网络,小诗在当时的平台是文学期刊或报纸副刊,同样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传播方式。然而,虚拟网络与纸质刊物相比仍有很大区别。尽管网络更为快捷,但短信快捷也带来了“快餐文化”的弊病,诗歌的文字表述在虚拟空间里的保存时间极为有限,正如一秒更新的手机微博,没人关注则会很快被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掩埋。而手机的个体性与闭塞性使得短信诗歌很难形成一个自己的阵地,因此,也难以形成流派,以及文学争鸣,也就无法像小诗那样在刊物中有一个诗歌专号,难以扩大影响力。所以有学者指出,“只有使其从手机上走到纸质媒介,才可以把这种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固定下来,使之具有保存性和长久性”①。
其次,在内容上,短信诗歌尽管引发了全民创作的热潮,却也存在泥沙俱下的弊病。先看五四小诗,当时小诗的创作群体均为其时已有一定名气的具备较高学养的作家或学者,如冰心、宗白华等,由此诗歌选取的内容也多为人生哲理或宇宙思索,在艺术技巧上更广泛吸取了古典诗歌的营养并受到了国外如日本俳句或泰戈尔诗作的影响。而短信诗歌的平台多为虚拟网络,其作者多为普通网民,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专业作家的创作态度认真,知识结构也多受限于一般教育,没有主动吸收古文或西方文学的意识。这些使得短信诗歌的内容过于大众化与通俗化。当然我们不排除五四小诗也有类似问题,如梁实秋便批判过“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的便成一集”,②的创作现象。再看当代网络上的“流行经典短信诗歌”:“对我来说/你是黑暗中的灯泡/饥饿中的面包/冬天里的棉袄/夏天里的雪糕/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宝”。很显然这里并没有诗歌应有的审美价值。再看首届短信诗歌大赛的获奖作品,《自由》(作者:胡佑军):“我把/一个气球充满气/然后/拍破/倾听空气重获自由的声音。”尽管这样的诗较之前者明显更有诗意,但离开手机这一平台,我们很难发现这些诗歌与传统纸质诗歌的文学本质有何差异,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而必须在文辞上更加精炼而已。同期刊发表诗文的必要审核相比,在缺乏规范的网络世界,人们享有平等的发表言论的权利,但是短信诗歌的这种特点也使得“它注定要成为最大的电子垃圾制造厂,而要在这个电子垃圾场中不断亮出耀人眼目的东西并不容易”。③
二、文学外部的同中有异
尽管文学内部的比较得出的多为短信诗歌的劣势,但在文学外部的环境上,短信诗歌自有其生存空间。首先,小诗处在新诗诗体重建的关键时期,对自由诗过于散漫和传统格律诗的陈旧落伍进行了调整,使得小诗既保留了传统的意象和诗意,又在形式上有现代风格,是为过渡的产物。而短信诗歌同样在当代诗歌日趋边缘化的困境中出现。与五四时期或80年代的诗歌辉煌时期相比,一方面,当代诗歌缺少读者,另一方面,当代诗歌缺少足够的社会地位,诗人没有经济来源做支撑,这些都使得短诗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夹缝中成长起来。
至于五四小诗的命运,正如朱自清所评,“《流云》出后,小诗渐渐完事,新诗跟着也中衰。”④的确,1925年后,冰心、宗白华等小诗作者很快就不再创作小诗。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小诗自身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不是小诗的理想土壤。那么,与小诗极为相似的短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如同小诗一样在诗坛上昙花一现,还是能够继续成长,在诗坛站稳脚跟,这需要进一步对其性质进行定位。
而针对短信诗歌的性质,葛红兵曾较早提出“次文学”的观点,认为其“虽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却很有可能会成长为网络文学的另一个同胞兄弟。”⑤如果说小诗的最终式微是由于后期的生存困境,那么短信诗歌与小诗的最大差别在于,短信诗歌的困境正是其成长的必要条件。她如同一个石缝中的野草,随处生长,生命力顽强,虽然不能移植到温室中,但也需要必要的合理培植。然而,作为以虚拟网络为平台的短信诗歌,要真正确立位置,需要有多种流派的争鸣,以及随之而来的代表诗人,诗歌阵地,诗学主张,创作特色的总结,以及后期出版诗集,而这些对于短信诗歌来说无疑有很大难度。
短信诗歌作为新兴的文学形式,或许是继网络之后,诗歌新的生命力的延续。因此,合理利用与开发短信诗歌的平台,将实现诗歌与大众之间的近距离传递,从而摆脱90年代诗歌“边缘化”的危机。但是,大众的定义仍是一个问题,诗歌如何保持其独立性以及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沦为媚俗化写作,口语化写作,垃圾诗歌,下半身写作的低俗,这是网络诗歌的前车之鉴。短信所具有的便捷、简短和强制性特点将极大的扩大诗歌的受众。从而,短信诗歌在合理引导大众审美趣味方面,会比网络诗歌更为有力。
三 结语
新事物的诞生与立足总是充满艰辛。从得到正统诗刊认可的2002年至今,短信诗歌在争议中已经走过近十个年头,十年来对于短信诗歌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普遍认为其尽管在书写方式上有所创新,但没有改变诗歌的实质,无法真正确立自身在诗坛的位置。诚然,在诗坛中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或说其价值到底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短短十年仍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综上,短信诗歌可以看做网络诗歌和五四小诗的综合,或可称其为网络小诗。理想的网络小诗应该既有网络诗歌的大众化优势,同时也应有小诗的艺术水平,这些需要利用短信的手机平台特点进行合理规范,同时需要诗坛主流话语的引导,更需要短信诗人的自觉追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相信短信诗歌将不会沦为电子垃圾,同时也不会如小诗一般失去存在土壤,从而在诗坛上为自己开辟一片广阔的领域,也为新诗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为开放的选择。(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论媒介时代新诗的裂变.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第19卷第2期.2005.
[2] 梁实秋.繁星与春水.黄影编.当代中国女作家论,上海光华书局.1933.
[3] 陈红莲.浅谈短信文学.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第4卷第3期.2005.
一、小诗歌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也是如此,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植物激素一节时,课堂导入我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然后设问:“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呢?这与今天要学的内容密切相关。”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听课。在讲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特征时,我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我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小诗歌提出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三、小诗歌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要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般的“悬念”效果。
四、小诗歌疑难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教学难点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小诗就有此作用。例如,在讲授猛禽类“鹰”的内容时,学生对鹰的性情凶猛、猎食肉类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时,我巧妙地运用了诗人高越的《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首诗把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说明了鹰爪的形质奇异,鹰眼的明亮之极,并有一双能腾飞搏击的翅膀。告诉猎人不要枉费心机,遍地去张投罗网,因为鹰志在四方,意在长空,不飞平原浅草,耻与燕雀同游。学生学完了这首诗,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教育启迪小诗歌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时,也可以运用生物学小诗歌。因为,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教育启迪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运用了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啄木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替人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这种品质多么可贵,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六、理论形象小诗歌
巧妙运用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在教学中也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环境污染,进行今昔对比时,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下子把学生带到昔日风光无限好的境地,与今日“鸟雀语声绝”相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诗词歌赋为生物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