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3:56
序论:在您撰写急诊医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内容
通过伤情评估、抢救生命、请示汇报、及时分流等环节学习如何实行捡伤分类、正确启动应急响应等级,做到职责明确,救治有序、高效。
1.2方法
理论讲授与应急演练相结合,设定不同伤情等级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培训如何正确实施批量创伤急救流程,并及时总结汇总问题,使急救流程得到不断优化。
2批量创伤急救中应掌握的关键流程
2.1捡伤分类及患者标志
捡伤标志应具有醒目、共识、统一的特点,国际上将捡伤标志称为“标签”,我国称为“伤票”。目前,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志统一采用红、黄、绿、黑4种颜色的标签,分别表示不同伤情及获救的先后顺序。其中“红色”代表伤情十分严重,随时可致生命危险,需立即进行抢救;“黄色”代表伤情严重,应尽早得到抢救;“绿色”表示伤情不严重,可容稍后处治;“黑色”代表已经死亡。根据伤票不同进行分区救治,设立抢救区、外科治疗区、候诊区等。当创伤患者到达后,根据捡伤情况将4种颜色的分类标记贴于创伤患者左上臂,并同时以编号代替创伤患者姓名,以001、002、003……排序,登记性别(因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在初诊时往往信息不全),填写创伤患者编号牌,贴于创伤患者胸前,随创伤患者流动到不同的临床或医技科室,以便对创伤患者进行快速识别。
2.2稳定生命体征
遵循“救命第一、救伤第二”的原则,对创伤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并进行紧急复苏,依据ABCDE原则进行。A: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护颈椎;B:维持呼吸和通气;C:循环支持、控制出血;D:评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E:伤患处及防止失温。
2.3正确请示汇报及启动应急响应等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批量创伤患者到达后由急诊科主任负责启动批量创伤患者急救流程。急诊科就创伤患者数量、伤情、需参与救治科室立即向医务处或院总值班汇报,后者还需就拟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请示汇报主管院长并按照程序向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4创伤患者信息流的掌握
由于批量创伤患者人数较多,伤情等级不同,多无家属陪伴,因而,对批量创伤患者信息流的掌握对及时了解创伤患者情况,并据此合理调用人力、物力支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诊医生需及时填写“批量创伤患者信息汇总表”。
2.5应急队伍的各级医护人员职责明确
当批量创伤患者到达急诊科现场后预检分诊护士及时判断伤情等级,通知科室相关人员到位;抢救室医生即刻对危重伤患者进行急救;急诊科主任启动绿色通道、调配本科人力及估算需增援人力、物资及时汇报、现场指挥协调,应兼顾日常急诊工作的人力安排;急诊室护士长应协助急诊科主任现场指挥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实施、掌握创伤患者流向;总住院医生作为协调员协助急诊科主任对医生的调动、发放创伤患者ID及“突发群体伤患者急诊病历”、完整记录所有群体伤“患者信息汇总表”,并及时更新患者信息流;每例创伤患者的首诊护士、医生应负责该创伤患者的所有诊治过程。
3批量创伤急救中应掌握的关键技能
3.1心肺复苏技能
按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教学培训,要求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快速判断,并培养快速处理呼吸衰竭及休克的能力,尤其是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
3.2儿童创伤评分(CRAMS)
运用CRAMS系统快速进行伤情评估包括循环、呼吸、胸腹部、运动及语言。CRAMS越低,伤情越重。
3.3多发伤的诊断与急救能力
在批量创伤中出现2个以上的解剖部位,其中至少1处出现危及生命的创伤称为多发伤。区分危及生命伤情的能力则是多发伤诊治的重点,如早期发现大量血(气)胸、连枷胸伴肺挫伤、腹腔内出血、股骨或骨盆骨折、动(静)脉穿刺伤、严重颅脑损伤等,牢记“救命、保存器官、保存功能”的先后救治原则。
4批量创伤应急流程中的协调与指挥
4.1建立院级应急梯队
医院常规工作中应建立突发应急事件应急队伍的组织构架包括专家治疗组的构成与职责分工。
4.2抢救物资药品充足、应急通讯联络畅通
定期检查、及时更新补充抢救设施、设备及药品,应急队伍医护人员保持24h通讯畅通。
4.3急救绿色通道通畅
批量创伤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各医疗、医技部门,如挂号、预检、实验室检查、取药及收费等处均能立即提供优先服务,以保障“急救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运行。
4.4创伤患者的家属、媒体管理
设立家属专门等候区,以保障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联络人制度,以便及时通报伤情、反映家属意愿,并做好媒体的接待和管理工作。
5批量创伤患者的院内急诊救治教学培训
突发事件的及时、正确应对关乎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是考验政府协调、组织、保障能力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日益得到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多部应急法案的出台旨在建立预案,以达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有效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本院作为西部地区大型专科儿童医院,在突发事件的儿童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批量创伤的急救则是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批量创伤患者的院内急诊救治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应急体系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及行政部门。医学生除掌握必要的急救临床技能外,了解、熟悉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应急机制的响应模式、批量创伤患者的有序管理,对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面临突发事件的处治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中以下问题是医学生急诊医学培养的重要内容。
5.1加强医学生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培训
当突然面临批量创伤事件时具有医学知识的医学生理应是急救队伍的重要成员。因此,对医学生急救思维和急救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医学生通过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实习、轮转,加强其对危及生命状态的准确评估和正确处治。当然,丰富的急救知识是建立在各专科学习基础之上的专门临床技能,而非一蹴而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持续学习、不断总结。
5.2以捡伤分类为基础的救治顺序是批量创伤救治的关键环节
强调捡伤分类在批量创伤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以急救知识为基础,根据“黑”、“红”、“黄”、“绿”的捡伤结果确定救治的先后顺序,以保障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抢救机会,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捡伤等级,保障批量创伤患者得到有序、有效救治。
5.3合理优化急救流程能显著提高批量创伤救治效率
定期强化抢救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培训,并结合本院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不断优化流程,尤其在批量创伤患者信息管理、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专人负责创伤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专人负责医疗费用的协商管理及家属、媒体的沟通工作,做到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不断优化、合理的急救流程是批量创伤救治的核心。
6结语
1.1存活及死亡患者SIRS评分和MEWS评分比较188例患者存活156例,死亡32例。两组性别比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死亡患者SIRS评分和MEWS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1.2两种评分方法下患者评分情况采用SIRS评分,存活156例患者中0分16例,1分31例,2分85例,3分23例,4分1例;死亡32例中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17例,4分5例;两组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21,<0.01)。采用MEWS评分,存活156例患者中0~3分93例,4~6分34例,7~9分21例,10~12分10例,13~15分1例;死亡32例中0~3分1例,4~6分17例,7~9分7例,10~12分4例,13~15分3例;两组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43,<0.01)。
1.3ROC曲线分析SIRS评分临界值为2.5,此时敏感度为74.3%,特异性为47.6%,阳性预测值为77.3%,阴性预测值为46.5%,其A=0.721;MEWS评分临界值为6.2,此时敏感度为78.3%,特异性为49.2%,阳性预测值为79.1%,阴性预测值为44.2%,其A=0.812。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高于SI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05)。见封四彩图1。
2讨论
急诊抢救室不但患者众多,而且患者疾病谱非常宽泛,为了能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患者,需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故目前临床上急需准确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评估方法较多,主要有MPMⅡ、APA-CHE评分及SAPSⅡ评分等,但这些评估方法虽比较准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评分方面较复杂,收集评分数据周期较长。因此并不非常适合急诊抢救室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SIRS评分为一种简单评分系统,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因为它的4条诊断标准较宽泛,不能有效诊断患者病情,曾一度不被重视。但最近发现该评估系统在评价急诊抢救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指标。MEWS评系统为一种简单有效,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方式,广泛应用急诊抢救室对患者的评价。
1.1全能急救护理人员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士服务观念陈旧
由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
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
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3.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
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
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结术语
1.1方法
①对照组成员在急诊抢救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②实验组成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a.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安置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舌钳、吸引器等辅助工具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给患者吸氧,一般氧流量为2~4L/min,浓度为40%。严重呼吸困难者,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b.迅速建立液路: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使用大号留置针,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及时留取血液标本以备检查。c.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防休克的发生。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极易发生脑疝和休克,接到患者后,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神志、面色、血压的改变,如果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湿冷、表情淡漠、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应考虑发生了休克,此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抗休克治疗。此外,应格外注意患者的尿量,从而对组织灌注量、血容量、肾功能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d.伤口处理:首先评估伤口类型,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配合医师进行CT扫描,然后进行伤口的包扎,骨折患者进行简单的固定,有血管破裂导致持续出血可进行加压止血,并记录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时应注意间歇松缓止血带。e.迅速完成术前准备:迅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血型交叉、留置导尿管、备皮等,并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在护送过程中应注意轻搬轻放,避免内出血的发生。在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导尿管、输液管道、氧管等管道的安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改变。f.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多数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又加之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患者甚至出现谵妄等病理性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安慰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另外,由于患者多数是意外受伤,多数无家人的陪伴,此时护理人员应想办法和家人取得联系,并告知其患者正在进行治疗,稳定家属情绪。家属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尽量满足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1.2观察指标
①根据受伤患者的病死率和治疗后功能障碍发生率评价抢救效果。其中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运动障碍。②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进行评价,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参评人数。
1.3统计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数据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死亡发生率为2.2%,治疗后障碍发生率为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和25.4%,实验组成员的满意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P<0.05,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相关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对去年就诊的一百多例例宫外孕急诊手术中的一百例拿来统计,孕妇年龄在25岁到35之间,体重在52到70公斤。左、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分别为52例和40例,其中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出血8例。统计资料表明:入手术室收缩压(SBP)≤90mmHg64例;HR≥100次/min46例。手术方式为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2、麻醉选择及处理
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63例,局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19例,局麻加静脉麻醉12例,全麻6例,均以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插管,接麻醉机,机控呼吸,以低浓度安氟醚吸入并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手术处理中单纯输入浓缩红细胞54例,单纯输入6%羟乙基淀粉(HES)28例,两者均输入19例。术中输入晶体液(902±271)ml,以复方氯化钠溶液为主,术毕尿量(208±70)ml。用麻黄素升压27例。手术中凡收缩压低于90mmHg者,先硬膜外备管,平卧后血压未下降,则注入局麻药3~5ml,视阻滞平面及血压酌情追加。如初次注药后,血压下降至80mmHg以下,先在局麻下手术,待出血控制、血压回升,再酌情向硬膜外注药5~8ml,以满足手术要求。对重症休克患者经快速补液5~7min,收缩压仍未上升到80mmHg以上,则立即在局麻下开腹止血,待休克改善,不能耐受局麻时辅用氯胺酮完成手术。重症休克伴有呼吸急促、烦燥不安,则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
3、分析讨论
(1)按照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方式。宫外孕急诊手术病人主要表现为失
血性休克。循环血量相对或绝对减少,因而麻醉前必须抓紧时间补充血容量,稳定血压,对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手术关极为重要。对病情轻、血压无明显下降者,宜边补液边麻醉,对血压有明显下降者宜先快速大量补液,血压回升后再行麻醉。而对血压下降显著,休克体征明显,,经快速补液血压回升不理想,应立即在局麻下开腹止血。切忌在未进行扩容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行麻醉。以免造成循环进一步的抑制。
(2)规范操作又不失灵活
失血性休克分级为一级、二级时,应在充分输液、输血治疗后低血容量已基本纠正的基础上,选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实施硬膜外阻滞时应采用低浓度分次少量给药,避免阻滞平面过高,引起呼吸抑制与血压骤降,同时加强循环动力学指标监测,面罩给氧,术中根据情况予以对症处理;失血性休克分级为Ⅲ、Ⅳ级时,经综合治疗无好转者,继续输血、输液,并做好循环、呼吸功能监测和抗休克措施,选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诱导采用对循环抑制较轻的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小剂量复合用药,辅以肌松药维库溴铵行气管内插管,诱导时要严防呕吐误吸。低浓度吸入安氟醚,并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
(3)对失血过多病人要多管齐下
必要时可开放2~3条静脉,同时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由于休克时外周静脉萎陷,使穿刺困难,本组对此类病人,采用18G静脉套管针作经颈外静脉紧急穿刺置管,快速输血补液,均获成功。此法简便,在急诊室即可施行,对重症休克则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这样既能解决输液又利于测定中心静脉压等抢救措施的进行。硬膜外麻醉由于阻滞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致麻醉区域内的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血管内造成机体有效血容量相对不足,若此作用发生在已有休克的病人身上,则可表现为血压进一步下降,这是硬膜外麻醉方法应用于宫外孕手术的主要顾虑。但宫外孕患者多数年轻,器质性病变少,机体代偿能力强,有些失血已超过1000ml,但血压仍可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再则宫外孕病人术前多数未禁食,甚至饱胃的情况下急诊手术,而硬膜外麻醉不抑制咽喉部的保护性反射,不易引起误吸,对呼吸道的管理较全麻安全方便。
(4)对失学过多重症病人使用连续分次的麻醉方式
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在硬膜外备管后,虽经继续扩容,但休克情况一时无改善,故先在局麻下手术,经输液、输血休克纠正后,在分次自预先置入的导管内注药。病人均安全地渡过了麻醉手术关,在充分补液扩容的前提下,合理麻药用量时机,连续硬膜外麻醉仍不失为可取的麻醉方法。由于宫外孕90%以上发生在输卵管。局麻加静脉氯胺酮麻醉简便、安全、易行,本组有9例重症患者选择此方法,为尽早手术抢救休克赢得时间。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成绩的比较2组学生的填空和名词解释成绩无显著性差别(P>0.05),病例分析和心肺复苏技能成绩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表1)。
2.2观察组对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的评价100%的学生喜欢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法,96.7%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93.5%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96.7%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讨论
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是七年制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急诊患者病情多复杂危重,临床症状不典型,强调急救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临床经验较少的七年制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学难度大。传统的带教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复课的知识,然后再带领学生床边看病人。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受学时和病例所限,学生难以见到急诊典型危重病人的抢救,不利于培养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妨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低了临床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病例抢救和治疗情景中去,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典型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己判断,抢救和治疗来解决真实的临床问题。
情景教学可以培训学生优秀的临床思维、规范的急救技能、默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情景教学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激发七年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吸引力,本研究显示93.5%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结合CBL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情景教学具有可重复、可更改、可评估的特点,是接近真实的模拟场景的演练。学生在急救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应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与家属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为以后在临床工作遇到相似场景时,才会临危不乱,及时有效的救治危重患者。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是由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过程的动态性、高度的拟真性、学生的主动性等特征。
CBL的重点是病例选择问题,病例要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在急救场景下设置典型的需要急救的危重病例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点,本研究设置的病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上消化道出血和多发伤等急诊常见危重病例。在急诊的场景中培养学生快速诊断和处理危重病的能力,如果学生处理有一些失误,可以反复演练直到学生熟练为止。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模式对培养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力非常有意义,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
急诊临床诊疗实践过程可分五步:一是,患者急诊就医时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极其发病机制发现问题,并如何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二是,通过医学检索学知识搜索临床发现的相关问题文献,通过文献以此获得解决急诊临床实践中问题得科学依据。三是,对文献进行评价。
二、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实践中对急诊医疗人才的培养
注重在职急诊医师医疗各学科的能力全面培养,并能掌握一项高、尖、专的专项技术并灵活掌握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中结合经验;加强对本科、硕士循证医学思维和急诊医疗技术的学习,做好临床实践中的带教工作;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加强技能熟练度,定期讲座接受急诊及循证医学的最新前沿动态和技术推广,组织讨论会,对循证医学思维在急诊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相互传授经验等;社区医生应掌握医学文献检索知识,为基层急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
三、循证医学思维在急诊医学诊疗实践中的局限性
循证医学是一种较以往依赖临床经验医学更适合于临床医疗实践的科学决策方法,其要点是将已经发表的文献作为基础指导获得科学的证据应用到具体的急诊临床诊疗问题之中。然而,由于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应用循证医学思维诊疗就突显了其局限性。急诊医学应努力改善用作讨论医疗基础证据的质量,在获取最佳临床证据的同时灵活处理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因为急诊科的诊疗工作的自身特点为病情急、家属情绪急、这样就要求了急诊的诊疗速度要快,而循证医学是以文献为基础获得科学依据的诊疗思维,这就要求了在急诊临床实践工作以外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并结合科学依据做好总结汇总工作。当然,在急诊医疗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还有待逐步完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