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3:48
序论:在您撰写执法中队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19年度)
我中队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督察工作在区执法局的指导下,认真按照督察考核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执法有效性和文明执法水平为目标,开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督察工作和队伍规范化建设,为圆满地完成今年督察工作的各项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现制定2019年度执法督察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我中队高度重视督察工作,确定全年的督察工作重点,明确全体队员都是督察人员,做到责任落实,齐抓共管,同时,采取专职督察和兼职督察相结合的办法,从而保障和促进了执法督察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提高认识,注重宣传
严格执法,进一步提升城管形象,实现争创一流的城管执法队伍为目标,始终把执法督察工作看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是否贪污执法、文明执法,能否提高城管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要求全体职工统一思想和认识,转变执法观念,认真履职到位,文明执法。今年九里中队将对全体人员每月进行二次集中培训,重点学习《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执法队员的综合执法水平的政治思想素质,采取感化式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邀请市民群众行风监督员参加中队组织的执法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增添相应措施。通过上述宣传教育活动,使执法人员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文明执法的理念,成为文明执法工作者。
三、严格督察,注重实效
在队伍督察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对中队内部人员的监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对每次重大活动,督察工作人员监督到位,对不按要求着装、不按程序执法的个别人员进行严肃批评并记录在案,适当扣发其绩效奖;二是特别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重点督察,努力提升城管形象,对是否按要求着装、是否按执法程序执法,是否存在不作为现象,不否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以通报的方式进行通报,并将结果纳入年底目标考核中;三是重视对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要求城管执法队员在执法活动中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上岗必须按要求着制服,必须佩带执法证,执法时不得边走边吃东西、扇扇子、不得背手、袖手、插兜、搭背、挽背、揽腰。禁止执法时吸烟,禁止酒后上岗。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执法时不准看书报、不准逛商店、不准串岗、离岗、坐岗。对违反规定的队员除点名批评外,还扣发其部分绩效奖。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相关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强化监督执法,有效排查和整治事故隐患,强化职业卫生管理,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进程,全面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我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执法活动及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促进全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工贸企业等重点监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落实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主体责任,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行为,确保现场检查计划执行率100%,隐患整改复查率100%。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各类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效整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努力实现全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三个下降”。
(三)主要任务
1、依法开展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和烟花爆竹经营点安全检查执法工作。
2、重点打击“三非”、“三违”和事故隐瞒不报等行为。
3、重点查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违法行为;
4、落实完善企业规范和标准化建设;
5、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
6、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受理并查处举报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7、按镇消防安全职责分工要求,依法对安监中队直接监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
8、配合落实区安监局部署的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办理区安监局委托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协助区安监局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9、努力提高中队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10、做好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工作日测算
(一)执法人数
目前镇安监中队在编人员总数2人,聘用人员4人。
(二)总法定工作日:1750天
国家法定工作日=365-双休日-法定节假日=365-104-11=250天/人。
总执法工作日=国家法定工作日×在岗行政执法人员总数=250天×6人=1500天。
(三)执法检查工作日:1500天
执法检查工作日=总法定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1500-1020-360=120天。
(四)其他执法工作日约1020天
1、配合区安监局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约60天。
2、安全生产举报查处约108天。
3、参与镇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及镇机关各办、镇各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约240天。
4、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的受理、登记建档、跟踪监控、督促整改约150天。
5、开展机动执法约170天。
6、有关报告、安全措施的备案约60天。
7、上级安全监管机关安排的工作任务约232天。
(五)非执法工作日约360天
1、机关值班约60天。
2、学习、培训、考核、会议约80天。
3、病假、事假约30天。
4、检查指导各村(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工作约120天。
5、法定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约40天。
6、参加党群活动约30天。
三、安监系统直接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
直接监管的产值2000万以上企业和园区内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1家,油漆店1家,烟花爆竹季节性零售经营8家。
四、执法检查方式、内容
(一)执法检查方式
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分为:
1、日常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状况的综合性全面进行检查。
2、专项检查:为解决阶段性突出安全问题,在一定时间内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工作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一)执法检查内容
主要针对企业从以下方几面进行执法检查。
1、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2、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3、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施和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情况。
4.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5、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6、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以及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的情况。
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
8、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9、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10、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11、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12、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13、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1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15、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等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16、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场管理情况。
17、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1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及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19、其他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情况。
五、执法检查计划
根据现有力量、装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安全执法检查计划如下:
1、危险化学品使用1家,检查不少于12家次;
2、烟花爆竹季节性零售8家,检查不少于32家次;
3、检查其他工矿商贸企业不少于80家次;
4、按照安全生产网格化要求对(30家)规模上企业和园区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全年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不少于180家次。
六、综合监管事项
1、依法对高危行业以外的所有工业性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综合监督管理;
2、依法对各领域的安全生产综合指导;
3、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4、负责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工作。
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负责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规划、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组织动员;
2、负责全镇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重点研究建立网格化的一系列制度,指导完善各级网格,监督检查网格化的有效运行等。
3、组织开展好全国第14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新《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4、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5、宣传推广“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热线,发挥其服务公众、辅助监督作用。
八、工作要求
(一)依法检查,规范执法。各执法人员要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依法检查、规范执法。
一、创新执法体制。建立分级分类办案机构
一是统一整合执法资源.成立三级办案机构。专门成立了执法办案工作领导小组,依托经检大队,设立14个中队。其中,机关中队7个,工商所中队7个。中队设立后,按职能将全局办案机构划分为三级.机关中队为一级办案机构,工商所中队为二级办案机构,工商所片区巡查组为三级办案机构。一级办案机构中公平交易局3个中队主要以大要、疑难、新类型案件为主。同时指导、参与二级办案机构大要案件的查处;企业注册局、消保科、市场合同科、商广科中队负责查处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案件。二级办案机构主要负责查处辖区内以分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案件,执法人员原则上不参与日常巡查。三级办案机构主要以实施行政指导和向二级办案机构提供案源为主。
二是统一软硬件建设.为执法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分局先后为各中队配备了办案车辆、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案工具。并设置了专门的询问室、罚没物资保管室、卷宗档案专柜、物证保存专柜等设施。分局从行为举止、工作纪律、证据制作、通案协作、回访服务等5个方面汇编了《执法办案工作规范》,各级执法办案机构从19个环节严格规范办案程序,全面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在人员配备上。14名中队长平均年龄37岁,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各中队执法人员也全部是分局的业务骨干。同时,定期采取专项培训、交叉办案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力争打造一支装备精良、业务精通的专业执法队伍。
二、做到“四个坚持”,确保新体制高效运转
一是坚持统一领导。分局专门成立了执法办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局执法办案工作的指导、协调、调度、监督、检查、计划落实、考评、业务培训等工作。同时,为加强案源管理.我们明确规定机关中队在案前调查时,须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保证了3个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在各自范围内取得一致性。
二是坚持集中审批。局办案件的立案、强制措施、处罚审批、告知、处罚决定全部由分管公平交易的副局长统一审批:所办案件的立案、处罚审批、告知、处罚决定由所长统一审批。杜绝了在全局范围内争抢案源、重复立案的可能性。
三是坚持案审会制度。分局专门成立了案件评审委员会。由局领导、法制机构负责人及涉及通案案件的有关机构负责人、案件主办人组成。对于情节复杂、难以定性的案件,个案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上或罚没款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以及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对拟处罚意见有分歧的案件,必须经案审会统一审批。
四是坚持联动协作。为调动办案积极性,分局规定,工商所中队提供案源的案件可以与机关挂包中队联合办理、绩效共享;机关中队在特殊情况下根据案情,经各自分管局领导同意后,可与其他中队联合办案,业绩共享。这一规定提高了各中队办案的积极性。目前,上下联动机制运行非常畅通,一级、二级办案机构联合办案9起,均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新体制推进执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执法办案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一级办案机构中各中队围绕各自的职权精心研究分析行业现状,重点查办大要案件和新类型案件。实现了查办一起案件,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如公平交易局3个直属中队分别重点查处了医疗、房地产、酒水批发等3个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立案10起;消保中队查处假冒茅台、五粮液酒系列案件10起。二级办案机构中各中队集中精力学习执法办案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研究办案技巧,提升办案能力。在办案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比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从以往无照案件占80%以上,拓展到两虚一逃、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等各个领域。截至目前。二级办案机构共立案236起,同比增长53%:罚没上缴125万元。三级办案机构中的若干执法小组参与简易程序和所办案件的查处,执法办案与区域监管得到有效的衔接。各执法小组共查办各类简易程序和所办案件140起。为中队提供案源105起,占中队案源的44.5%。
二是多头执法、争抢案源、重复立案的痼疾有效解决。在实行相对集中办案体制之前。各业务科室、工商所“各自为政”,会出现对同一当事人在短期内进行多次检查的现象,工商部门执法撞车也时有发生,既浪费了行政资源,又损害了工商形象。新的体制设置了三道“关卡”。有效地解决了这些矛盾。第一道关,分级分类明确了各办案单位的执法权限,各中队各司其职,都有自己的“责任田”;第二道关,案前调查审批关。案前调查必须经过分管局长的审批,保证了3个分管业务的局长在各自范围内取得一致性;第三道关,立案审批关,一般程序的局办案件的立案。全部由分管公平交易的局长统一网上审批.进一步杜绝了全局范围内重复立案的可能性。
一、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实际中分析,尽管经过档案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档案工作法制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亟需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认真地加以改进。
1、档案工作法制化意识淡薄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行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社会档案意识普遍增强,档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领域也得到不断拓展,档案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是,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步伐尚显滞后,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仍显淡薄,存在着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有关的档案工作法规制定与实施缺乏广泛社会基础、档案行政执法阻力较大等实际问题。
2、档案部门的忧患意识不强
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缺乏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档案部门忧患意识不强。就社会整体的发展状况而言,确实难以将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去把握,客观上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对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法制工作难以产生深层次的认识。如果档案人员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少忧患意识,主动工作观念不强,就必然会导致档案工作法制化逐渐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
3、 档案法规体系尚待健全
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为解决新时期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与档案法制化建设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现有档案法津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确定违法情节、裁定标准等的适用性上弹性较大,难以把握,使实际的档案执法活动难以得到深入、普遍的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的力度等差强人意。
4、执法人员素质亟需提高
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素质等还远不能适应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要求。有些档案执法人员并非是档案专业人员,缺少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不熟悉有关的法律条文。尤其是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多同志没有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学法、懂法、执法上,而只是忙于一些具体的事务,从对《档案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分析,不少单位仅限于对法律条文的一般性学习,而对于运用档案法律法规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则较少见。
二、 强化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进程
档案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从领导层开始重视档案工作发展,重视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为档案工作的深入、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环境。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整章建制,并通过行使法律手段强化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依法管理档案工作是档案事业所遵循的根本原则,要求一切档案行政活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并接受法律的监督。尤其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在有限的法律法规与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之间,产生大量的法律空白地带,导致档案工作实践存在着一些与档案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的现象或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地加以解决,以切实保障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运行。
2、强化宣传,形成良好的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氛围
社会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法律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公民、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遵守和执行法律规范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部门有义务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使公民、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知晓档案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而形成主动守法的长效机制,使档案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自觉地运用档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努力使社会公众了解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工作的进程,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切实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成就,如举办档案陈列展览、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档案法制宣传咨询活动等,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教育,从提高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入手,强化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
3、履行职责,保障档案法律法规得到严格遵守
履行档案行政监督职能是档案工作法制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人员执行档案法律法规、遵守档案法律法规、维护档案法律法规的基本职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既要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又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行政权力的行使不逾越法律。就档案行政立法来说,没有法制监督,就难以保证档案行政管理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一致性;就档案行政执法来说,没有法制监督,就难以保证严格依法办事,档案法律法规就可能在执行中发生偏离,甚至发生背离档案法律法规的问题;就档案行政司法来说,没有法制监督,就难以保证档案行政违法案件得到合法公正的处理;就档案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没有法律监督,就难于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难以保证档案法律法规始终得到严格遵守。
4、建章立制,打造一支合格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
在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的同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实际,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档案工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通过建章立制,有效地保证档案行政依据的规范统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首先使他们掌握档案法律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公正严明地执法,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行政执法的自觉性。同时,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进而为强化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力保障。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需要。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提供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已经成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强.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5,(4)
2.颜海.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公之主编《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
4.王荣国、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图书馆学报》2001,5
5.《档案馆业务建设与管理》,档案出版社2003年出版,盛彦主编
6.许晓明 丁修茂.档案工作文集[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7.张尚瀛.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M].华艺出版社,2006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国家首批的14个沿海城市开发区之一。1992年又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扩区建设,期间开发区曾先后聘请了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对开发区做了较为详细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通过这几年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开发区的基本建设有章可循,城建管理也获益匪浅,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通过开发区二、三期的扩区建设,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就工程规划而言,其给排水指标如何确定,如何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对开发区的基本建设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及影响,都是不应忽视的因素。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希望有关人员及专业同行能一起探讨、研究。
概况
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批准规划面积1.9km2,至1992年底已经完成其中0.9km2的土地开发及项目建设任务。1992年11月又经国务院批准扩大区域面积5km2,而实际扩区过程中是将6个自然村实行整建制划入的方式划定整体地界范围,并于1993年8月2日经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批准,使开发区实际控制面积达10km2 。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扩区后,开发区管委会曾委托天津大学做开发区的规划设计,将开发区按3个开发阶段分为一、二、三期,即已建成的0.9km2为一期,而首批批准的另外1km2为二期,其余8.1km2为三期。开发区随即按照规划要求着手二、三期土地开发及招商引资工作。1997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又委托中规院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的一、二、三期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及部分区域的详细规划,并根据其给定指标逐步加以实现。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基本完成了二期80%、三期30%的基本建设任务。
1 给排水水量指标的确定
1.1 给水用水指标
(1)天津大学取综合用水指标为1.1万m3/(km2·d)。
(2)中规院在总体规划中按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取生活用水标准为300L/(人·d)、工业用水指标按一类工业考虑(用水量小且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为1.2万m3/(km2·d)。
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方案中取生活用水标准为200L/(人·d),时变化系数Kh=2.0 (笔者认为生活用水采用此条标准较为适宜)。
上述条款中均未指明用水标准系指最高用水日还是平均用水日,笔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应考虑为最高用水日为宜。
1.2 排水污水量指标
(1)天津大学取污水量为用水量的90%。
(2)中规院取污水量为用水量的80%(总体规划以此为标准)。
2 水量计算
2.1 全区规划给排水水量
2.1.1 天津大学给出的水量(未计入一期水量)
(1)给水用水量:二期平均用水量1.12万m3/d;三期平均用水量8.8万m3/d;合计9.92万m3/d。
(2)污水量:二期平均污水量1.0万m3/d;三期平均污水量7.0万m3/d;二、三期合计8.0万m3/d。
2.1.2 中规院给出的水量(没有给出计算过程)
(1)给水用水量:全区合计6.3万m3/d。
(2)污水量:全区合计5万m3/d。
计算结果两家有很大差别。究竟谁的计算结果合理呢?笔者以中规院给定的指标进行验算如下。
2.2 水量推算(以中规院规划指标为例)
(1)给水用水量见表1。取综合时变化系数Kh=1.8,最高时用水量为:Qh=5599.5m3/h。
表1 全区给水用水量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km2) 人数(万人) 用水指标
(L/人·d) 用水量
(万m3) 1 居住用地 173.77 5 200 1.0 2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贸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10.31
19.69
2.09
6.97
1.89
0.79*
1.5*
0.16
0.53
479床位**
30
30
20
4
200L/(床·d)
0.024
0.045
0.003
0.002
0.01 3 工业用地 379.42 4.553 4 道路广场用地 256.02 2次/d 1L/(m2·d) 0.512 5 绿地 131.03 1.5L/(m2·d) 0.197 6 不可预见水量*** 1.120 合计 7.98 7.466
注:
* 1980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规定公共建筑指标,近期6~8m2/人,远期9 ~13m2/人,这里取上限13m2/人(摘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
** 取6床位/千人 (摘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
***取15%(摘自设计手册《城市给水》)。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扣除不可预见水量,全区总用水量为6.346万m3,所以中规院的水量预测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如果以一、二、三期划分,则3个区域的用水量分别为Qs1=0.672万m3/d,Qs2=0.747万m3/d,Qs3=6.047万m3/d。
转贴于 (2)污水量。笔者暂且以中规院给定的指标按给水用量的80%取排水量,全区合计:5.973 万m3/d。一、二、三期分别为Q1=0.538万m3/d,Q2=0.597万m3/d,Q3=4.838万m3/d。
2.3 开发区目前实际水量统计
(1)给水用水量。通过对开发区自来水公司1999年统计报表(下半年)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
取表2中各项最大值,根据目前开发区已摆放项目占地情况,按日变化系数Kd=1.5考虑,得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指标、最高日工业用水量及最高日全区用水量如表3所示。
表2 开发区实际用水量统计
区域 内容 7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一期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3384.7
276.3
2399.9
708.5 2983.9
161.9
2327.8
494.2 3764.8
191.4
2701.7
871.7 3297.7
275.6
2014.4
1008 3218.1
116
2259.6
842.5 二期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826.5
257
490
79.5 943.3
271.6
550.3
121.4 840.1
197.4
567.6
75.1 666
191
425.9
49.1 653.3
139.1
459.1
55.1 三期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526.7
248.5
201
77.2 656.4
395.7
224.3
36.4 447.1
71.4
257.8
117.9 513.9
216.4
204
93.5 645
231.9
302.1
111 合计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4737.9
781.8
3090.9
865.2 4583.6
829.2
3102.4
652 5052
460.2
3527.1
1064.7 4477.6
683
2644
1150.6 4516.4
487
3020.8
1008.6 区外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科教用水
其他用水 14410.9
2557.4
1526.4
8224.3
2102.8 12917.6
2460.7
1737.3
6253.6
2466 12825.1
2053.6
1555.6
7019.2
2196.7 13629.6
1874.1
1608.2
8409.2
1738.1 12361.2
1795.6
1596
7616.8
1352.8 其他 未预见水量
所占比例(%) 62.6
0.33 359.9
2.01 678.2
3.66 31
0.17 43.6
0.26 总计 总用水量 19211.4 17861.4 18555.3 18138.2 16921.2
注:区外主要指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文教区。单位为m3/d。
(2)排水量。暂无统计数据,但据开发区市政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承担开发区二期全区污水提升工作的二号泵站,装机6PWL 3台,2用1备,每台30kW,380V,H=9m,Q=300m3/h,工作状况为:每日只开泵1台,每小时开泵时间最长为20min,则可算出日平均提升污水量Qz=2400m3。开发区一号泵站负责一期污水量及二号泵站的转输流量,该泵站装55kW污水泵2台,Q=350m3/h;75kW污水泵2台, Q=500m3/h。工作状况为:每日只开55kW污水泵1台,每小时开泵时间不到30min,则可算出日平均提升污水量Qz<4200m3。由此看出,目前一、二期污水排量远没有达到设计流量。
表3 全区各期用水量
区域 面积(hm2) 人口(人) 平均日
用水量
(m3/d)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生活用
水指标
L/(人·d) 工业用
水指标
m3/(hm2·d) 总用水
指标
m3/(hm2·d) 一期 总用地 90 3764.8 5647.2 62.7 居住 5 2730 276.3 414.5 151.8 工业 55.98 2701.7 4052.6 72.4 二期 总用地 76 943.3 1415 18.6 居住 6.3 2394 271.6 407.4 170.2 工业 43.3 567.6 851.4 19.7 三期 总用地 39.57 656.4 984.6 24.9 居住 13.5 3234 395.7 593.6 183.5 工业 18.17 302.1 453.2 24.9 全区 总用地 205.57 5052 7578 36.9 居住 24.8 8358 829.2 1243.8 148.8 工业 117.45 n 3527.1 5290.7 45.0 (3)水量分析。通过对开发区实际用水量及排水量统计情况来看,开发区的实际耗水量偏小,生活用水指标<200L/(人·d),工业用水指标<8000m3/(km2·d)。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入区企业的科技含量逐年增高,用水量自然也相应随之下降,这与总体规划中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区"的开发区性质是相吻合的。
3 用水量指标对开发区基础建设的影响
3.1 给水规划简评
由于开发区二、三期基本建设初期是遵循1993年天津大学所制定的城市规划执行的,根据其给水规划,二、三期给水总量为最高日Q=9.92万m3/d,当时没有考虑时变化系数Kh,得出时供水量Qh=4133m3/h,选用2根DN=700给水管道,横亘二、三期。供水水源来自与开发区二期一河之隔的秦皇岛市汤河水厂(近期5万m3/d,远期15 万m3/d),该水厂通向开发区的输水管线为DN=800,穿越大汤河(规划河道宽度170m,红线宽度200m)后,进入开发区二期,然后再穿过一期进入秦皇岛市西部文教区,本次规划的2根DN=700管线均接自此线上。中规院在此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市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做了些局部调整,在三期规划远期供水规模为15万m3/d的大白庙水厂1座,但管网基本框架没有太大变化。笔者认为,规划中的2根DN=700主干线管径大小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1)汤河水厂DN=800(铸铁管)管线的输水能力充其量也就相当于2根DN=600管线输水量,加之该DN=800管线穿越开发区后还向南延伸,担负着秦皇岛市西部文教区的供水负荷(从前面的水量统计表可以看出,该区目前用水量是开发区全区用水量的2.5~3.0倍),根本不可能完全满足开发区二、三期用水。
(2)汤河水厂远期供水方向主要是针对秦皇岛市区而向东扩展,不可能向西穿越大汤河(河宽b=170m,平均设计水深H=4.05m)再向开发区敷设第2条DN=800管线。
(3)开发区远期供水来源应是三期的大白庙水厂,一、二期用水将来应由三期反供回来,而2根DN=500管线足以满足开发区一、二期用水需求。
(4)以中规院指标计算,一、二期最高用水量也只有1182.5m3/h,考虑消防用水也只有1362.5m3/h,而2根DN500管线完全可以满足此流量,如果考虑事故校核单管通过总用水量的70%考虑,1根DN=500管线也是可以满足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规划中的2根DN=700主干线管径应该为2根DN=500为宜,将来开发区供水以三期内兴建大白庙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5万m3/d)为主要来源。
3.2 排水规划简评
根据天津大学排水规划,二、三期污水流量分别为1万m3/d和7万m3/d。
二期内污水总管DN=800,建污水提升泵站(二号泵站,已建)1座,规模为1万m3/d,污水经由该泵站提升后流入一期一号泵站(已建,规模2万m3/d,该泵站将来有可能担负部分区外污水份额),污水经一号泵站提升后入海港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在建,规模7万m3/d,主要是解决秦皇岛市西部污水处理)。
三期内拟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三号、四号泵站),泵站规模原天津大学按输送污水总量7. 0万m3/d考虑,三号污水泵站担负三期8.1km2(土地面积,含四号污水泵站收水范围)的污水提升任务,其入水总管DN=1600,分别由DN=1400,DN=800,DN=600 3根管道汇合而成,出水总管拟定为单排DN=1200或双排DN=800,压力输送至海港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四号污水泵站担负三期约4km2工业区及0.5km2生活区的污水提升任务,其入水总管为DN 700和DN=1200,出水总管为DN=1400,靠重力流入三号污水泵站。城规院在规划中没有给定污水提升泵站规模,但基本上完全保留了天津大学制定的排水管网框架及规模。笔者认为,按城规院的水量预测,三期污水总量应在4.1万m3/d左右,既然在水量上有差别,管网规模就应该有所不同。综合前面水量分析比较,按目前规划的污水排水系统规模普遍偏大,三号泵站及四号泵站的最终规模应在4.5万m3/d及2.5万m3/d左右,排水输水管径也可相应缩小两个档次。另外海港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在管道入厂标高上定得比较低,仅0.2m(黄海绝对标高),所以三号污水泵站出水至污水处理厂间管段可以由压力输水改为重力流,以从管材上节省造价
3.3 经济分析比较
开发区与其他类型的城镇建设方式有所不同,一般城镇建设是基于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工业商业逐年膨胀的情形下,为满足城市规模不断增长而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投资规模容易预测和掌握。而开发区则不同,它是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以某一城市为依托而专门设立的招商引资的窗口,发展工业是它的主要目的,同时对母城有物资生活等多方面的依赖性,在运营方式上是以土地成片开发在先,通过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项目摆放的条件 (目前统称七通一平)。然而,具体摆放什么项目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决策部门往往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大而全,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片面地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容易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开发区要实现进一步发展,也必须根据陆续进区的项目完成情况、资金到位率筹划下一步的土地开发建设。随着入区项目的逐渐增多,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继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滚动发展,促使开发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结合目前全国范围水资源紧张状况,节约用水是大势所趋,随着入区企业的科技含量的逐年提高,用水量应该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设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开发区能够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笔者就开发区拟投入建设的给排水市政设施在2种规模下投资估算(2000年价格指数)列表4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
表4 2种规模投资比较
建设项目 原规划设计 修改后设计 备注 规模 投资(万元) 规模 投资(万元) 给水管道 DN=700
L=2.63km 360 DN=500
L=2.63km 255 铸铁管 排水管道 DN=1200
L=0.73km 197 铸铁管 DN=1400
L=1.58km 250 DN=1400
L=0.73km 115 钢筋混凝土管 DN=1200
L=1.58km 194 钢筋混凝土管 排水泵站 7.0万m3/d 500 4.5万m3/d 315 3.5万m3/d 245 2.5万m3/d 175 合计 1552 1054 通过列表比较,修改后设计能节约投资近500万元,这对开发区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企业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企业的领导以及管理层还有职工间的行为习惯具体体现和发展,一个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最终能体现出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以及怎样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根本主要是指全体职工的价值、理想、效率、道德等一系列与企业相互融入共同发展的全过程,只有把企业文化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职工的心中,才能使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工激励
一个优秀的企业其文化建设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然后在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将企业的文化力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再由科学的文化管理取代传统模式管理,建设互相学习和完善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有效途径,确立、忠心、热爱、拼搏、超越,的核心价值观,勇于承认职工的价值,支持企业职工的追求并引领职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体现,使本企业的职工真正成为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所有者。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都开始重视起自身企业文化的相关建设,并希望能以此起到对职工的激励与维系作用,这里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凝聚职工之心,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而存在的。我们需要明白,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时、短期的东西,而是一种会随着时展而发展,不停激励企业全体职工共同进步的力量源泉。成功的企业文化需要对外具有吸引力,对内具有凝聚力。
二、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思考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以人为本是任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支持,只有职工与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才能切实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使其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能屹立不倒。企业文化的建设理应起到提高企业职工责任感、自豪感以及使命感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相关建设对职工进行激励与维系,以此促进企业的相关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虽然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并促进其相关发展,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安全文化建设是优先于一切文化建设。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保证自身职工的身心健康安全,培养其安全文化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相关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规范进行反复培育,使其将安全生产作为自身工作的一种本能;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还应营造出一种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通过对每一名职工的尊重,使其认识到企业对职工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以此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起到对职工的激励与维系作用。
(二)企业的环保文化建设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对自身职工实施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自身的环保文化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较为优先的部分。我国近年来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大部分的发展成果都建立在对国内环境的破坏上,这对我国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能够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河山,企业必须将自身的环保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降低自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企业环保文化建设中,相关人员应遵循我国环保法的指导,转变经营者的思想,将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其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每一名职工的脑海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自身职工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的环保文化建设,最终降低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除了通过企业环保文化建设对自身职工进行影响,相关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具体的环保制度的方式,加深自身职工对企业环保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最终实现通过企业环保文化建设激励并维系职工的作用,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用奖罚激励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奖罚激励方法。并注意,奖励时要做到:1、善于把物质奖励与精神结合起来,做到二者相辅相成;2、创造“先进光荣、落后耻辱”、“追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思想情绪;3、及时奖励;4、奖励的方式要考虑人们的需要差异;5、奖励的程度要和劳动者的贡献相当;6、奖励的方式要富于变化,一般说来新颖的刺激与变化的刺激的激励作用比较大。惩罚时更要注意:l、惩罚更要合理;2、惩罚要和帮教结合;3、掌握惩罚时机;4、惩罚时要考虑行为的原因与动机;5、对一般性错误,惩罚宜轻不宜重;6、采取适当的惩罚形式。只有运用合理的奖罚激励,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产生一种认同感,从而使先进荣誉感、企业荣誉感、社会荣誉感和祖国荣誉感日益深人人心,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从而产生为企业,为社会经济建设而奉献的积极性,形成企业的以惩罚激励调动和激发职工积极性的企业文化。
三、结语
总之,企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是不断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武装起来的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创建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既要靠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更要靠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群众创造的,创建一流企业离不开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精神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铁路技术职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一、以中队为单位,设置协查员巡查小组,每一组原则上安排2人;按照辖区划分协查员巡查责任片区,与中队签订巡查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巡查责任制。巡查小组编排、责任片区划分和巡查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报备监督检查科。
二、中队、执法小组、协查员巡查小组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倒查责任,形成统一高效的巡查机制。
三、协查员要根据中队行使的职权和履行的职责开展巡查工作,具体巡查内容由中队结合辖区执法对象的特点、常见违法违章情况、区域位置、重点盯防目标予以明确,制定月巡查工作计划表,统一安排巡查工作,实行分类分级巡查,使巡查具有针对性,提高巡查效能。月巡查工作计划表要报备监督检查科。
四、协查员由中队副中队长分管,必须按照中队制定的月巡查工作计划表上路巡查,即使没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市民举报或上级任务部署,也要开展正常的巡查。
五、巡查主要采用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和专项巡查等方式,巡查范围应当覆盖整个巡查责任片区。日常巡查即按照中队划定的巡查责任片区进行例行巡查,每周至少两次以上;重点巡查即按照中队明确的重点内容和重要区域定时或不定时跟踪巡查,每周至少三次以上;专项巡查即对辖区内具有时限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盯防,原则上要求每日一巡查。
六、协查员巡查时,驾驶执法摩托车或步行,至少二人以上,着制服,佩戴证件,做到亮证依法检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明确的权限和程序办事,教育劝导,现场纠正、制止,并做好违法违章现状的拍照、勘验等取证工作。
七、协查员开展巡查必须填写《巡查工作日记》,如实记载巡查人员、时间、地段、路线、内容和巡查发现的违法违章基本情况(当事人、地址、违法违章现状等),以及现场处置结果。值勤结束后,当日必须将《巡查工作日记》交副中队长(节假日、下班等特殊时段巡查,可以于次日上交),副中队长审阅后签名确认存档,建立执法巡查台帐。
八、协查员要严格遵守巡查工作纪律,做到举止端庄、仪容仪表整洁、文明用语;不得侵犯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不得干扰执法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酒后上岗巡查,严禁接受可能影响巡查的宴请和收受礼品;严禁欺骗上级、弄虚作假、歪曲隐瞒事实。
九、协查员开展巡查要主动与当事人沟通,当好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员、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