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3:06

序论:在您撰写化工原理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化工原理教学

第1篇

化工原理”讲授的是生产过程实用技术,强调的是技术的工程应用。工程上的技术问题通常是在复杂的生产环境条件下发生的,解决方案亦要考虑复杂的环境因素。因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遵循的是经济效益第一、技术和环境并重原则,通常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折中方案。落实到复杂些的化工原理问题的解答通常是经过多次运算与讨论分析,最终给出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允许的方案。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习惯了化学公式、数学公式的严格理论推导,习惯了简单单一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方式是这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计算题讲解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思想是一个有效途径。“化工原理”的计算题型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两种。设计型计算是给定生产任务来选择合适的设备,而操作型计算是根据给定的原材料工艺条件和生产设备确定产品能否达到要求。这两类计算中,应用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时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通常是综合条件的选择。计算有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需要试算,迭代计算。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工程计算中是常见的。因而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工程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从技术经济角度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思维方式。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是计算方案的实际要求。同时结合具体的例习题向同学们讲解这两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课程知识的提前学习与积累,而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讲授时应照顾到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尽量降低相关课程的难度,使学生降低对新知识的畏惧感。同时可以开展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讲授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如课下交换看法,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交流和沟通,如加入学生班级的QQ群,和同学们畅所欲言;还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调查。这些方式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教学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系统的使用在大学课堂上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形象逼真地展现化工设备的内部结构、设备操作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使得复杂的结构和过程直观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得以简单化,可以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使得课堂既生动具体又内容丰富,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

四、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与学生课外交流时,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知识概念抽象,学起来模糊,易懂难用,即使明了概念的含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仍有困难。因而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讲一些相关的例习题非常重要,当有关章节讲解结束后应当适时地增加综合性例习题并详细讲解。首先仔细分析题目,将题目分门别类,了解题目是针对具体的哪一类工程问题,需要如何解决,慢慢引导学生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公式解题。适度讲解例习题,这一教学实践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对所学公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培养解题思路,教学效果明显。

五、介绍科研工作和技术前沿的发展动态

课堂上书本知识的讲授容易给学生们一种印象,知识都是生硬死板的,或许还是落后的。向学生们介绍当前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可以使学生们及时地了解最新的知识和工程状况,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具象化、时代化。

六、注重实验课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解决工程问题做知识准备。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在校期间只能通过做实验得到验证。实验课与理论课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掌握并验证所学知识是“化工原理”课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化工原理实验具有鲜明的工程的特点,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对化工设备及其单元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中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认真负责地动手做实验,亲自取得实验收据,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多个化工实验的练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七、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化工原理 理论学习 教学效果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具有共性的操作,即单元操作。对化工专业学生来说,无论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是在课程的编排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认识化工生产的窗口,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但对学生而言,化工原理内容抽象,概念众多,公式繁杂,学起来难度大,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调整基础知识,有针对性的学习

化工原理课程大多以“三传”为主线,即以动量传递为基础,讲述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等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讲述传热、蒸发操作;以质量传递为基础,讲述吸收、精馏、结晶等单元操作以及热量、质量同时传递过程的干燥操作。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对原来的理论内容进行精简,删除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如传热中的热辐射;精简公式的理论推导,如简化伯努利方程的推导,重点讲它的应用和延伸。精简后的基本内容不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同时为了突出该课程的工程实践性,鼓励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工程问题,将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适当补充进去,例如:在讲授离心泵内容中,分析讨论:如何判断汽蚀的产生?汽蚀和汽缚的区别等。这些内容既将理论联系实际,又是学生工作后要面对的操作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例题和习题,利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例题和习题是学生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例题和习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例题与习题不能局限于“题”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做题,能够更深入一步,了解此题能够说明的问题,分析评价其结论,透过问题看本质,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在选择例题与习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加强题目的思想性,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确定观点,掌握方法,使课堂上讲授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提炼的重要观点以具体数字的形式加以再现;第二,加强题目的真实性,题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所以,例题与习题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度,应力求反映工作和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例题与习题体察到生产实际的主要方面。比如,精馏过程中“热在塔底,冷在塔顶”的工程观点,课堂上可以通过总能量分析,考虑不同热状态进料时操作线的变化,得出这一观点,而在习题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验算进料热状态时所需理论塔板的变化中体会这一观点的意义。

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利用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录像片、动画片、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把过去很难描述的设备结构、图解过程等利用动画和录像等形式清晰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并茂,教学过程直观明了,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大量信息通过视觉系统传授给学生,在精简授课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黑板和展台的辅助使用增加了教师的形体语言,方便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课件、课程设计软件、习题课课件等软件充分体现了人机交互和网络交互,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欲深入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良好的交互作用的教学软件和网络的使用,使教师从原来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并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引入仿真实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是对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体验,但工厂一般都不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因此,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的操作控制环境,进行化工仿真实训,使学生巩固已学的化工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优先选择。由于模拟仿真训练接近生产实际,能加强学生对现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操作规范性,并利用相关知识来指导操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通过仿真培训,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典型化工单元过程的操作,对开停车规程、正常开工、调节等知识点、操作要点有详细的了解;对工艺流程、设备的位号、检测控制点的位号、正常工况的工艺参数范围、控制系统的原理、阀门及操作点的作用有详细了解;通过事故排除训练,使学生了解事故产生的原因、危险扩散的过程、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排除事故等,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了工程素养。仿真操作可实现“同步教学法”,即由教师统一指挥,全体学生跟踪教师的指挥,同时把各自的工艺过程开至正常工况,好像手把手讲授,消除畏难情绪。通过智能评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五、设置化工原理实验,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设置化工原理实验,可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进一步理解一些比较典型的已被广泛应用的化工过程与设备的原理和操作,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气体吸收实验,首先,改变吸收剂用量,可以测得一组反映混合气体处理量对吸收操作影响的曲线;再改变混合气体组成,可以测得改变混合气体组成的一系列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吸收操作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和各种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书本里比较难懂的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和阻力,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等概念。总之,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实验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熟悉化工数据的基本测试技术;熟悉并掌握化工中典型设备的操作。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王振中,张利锋.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3篇

刘秀军,(1963.10-),男,河北,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管山,(1969.11-),男,天津,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卢素敏,(1967.07-),女,河北,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郭玉高,(1976.04-),男,河北,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卞希慧,(1983.11-),女,山东,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摘要:《化工原理》普通高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等角度探讨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教学

《化工原理》是高等院校化工、制药、材料和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很多高校的考研课程。《化工原理》课程多在大二春季学期后开设。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已经系统学习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而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原理,研究和总结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的构造和选型等。从培养化工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化工原理在自然科学和解决化工实际工程问题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来看,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化工原理公式繁多,理论抽象,枯燥、难于理解,即使学完原理,做题还是摸不到头脑。.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3]。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的体会。

1.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认知需要的心理表现,是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但与化工生产而且和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生活实例出发,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生活实例比较熟悉,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可有效强化师生的互动作用,使师生共处在动态合作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及时进行。随着讨论问题的深入并不断的解决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好化工原理的信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化工原理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的阅历、理解力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化工设备学生们从未接触过进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例如板式精馏塔和填料吸收塔的主要部件和附件。对设备流程的不理解,也导致了对原理概念感觉抽象而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可以从黑板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全面照顾每一位学生。它以其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声音,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表达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主动的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易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超级连接和随意置换使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既可单独讲解某个知识点,又可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使学生获得连贯、系统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公式多的特点,如果一味的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的理解速度很难跟上公式播放的速度,导致学生对讲授内容注意力下降,甚至放弃听讲。因此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也有它的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板书和多媒体要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长处,相得益彰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实验设备的认知与操作,学生不但可以深入了解课上所学的理论内容,而且对工程实践中如何实现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思维大有裨益。此外,通过实验,可以强化化工设备的操作方法。例如离心泵和旋涡泵的操作和流量调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设备的操作和条件对化工类专业同学的职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化工教学实验装置已经是高度集成的装置,有的装置甚至已经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有的同学也反映,化工原理实验就是按照老师的指示,动某个阀门,记录相应的数据,整个过程比较枯燥。这对化工原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实验流程,设备结构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增加对实验部分的考核,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引导学生重视实验,从而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上总结的是我们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几点实践经验。通过以上环节的实施,我们认为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习惯以及应用知识的实践意识。这几个环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实行这些环节,并不断拓新,以期使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嵘,鲁德平,杨世芳. 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J]. 高教论坛,2007, 1, 43-44.

第4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化工原理 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需求,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应运而生,有效地缓解了国家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独立学院处于二本和专科之间,这决定着其教学的定位重点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且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着本科大学生的共同特点,但也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如相对特殊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心理认识和低于二本的入学成绩等,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寻找一条适合独立学院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途径成为当务之急。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向工程学习转变的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于实践的经验总结,计算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方面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因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化工原理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入手,对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讨。

一、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

1.树立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正确认识。

一些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开设和学习化工原理,学了有什么用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这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为此,笔者在第一堂课就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及其用处,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化工原理的积极性。

所有的化工产品都是对原料进行化学加工而得的,而加工过程是依赖于相关的化工设备才能完成,那么这些化工产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依据其原理可归纳为几个基本过程,我们称其为单元操作[1]。化工原理就是对这些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备结构的学习。可以说化工原理是从理论到工程的一座桥梁,不学好化工原理,化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就止步于理论学习和研究。

2.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化工原理的主动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学生,物理和数学的基础不好,且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笔者通过对比国外一些私立高校的相关情况,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劲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背景知识,如工程师在研究过程的轶闻趣事,调动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明确告诉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做些努力,亦可留名化工史,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用“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求知识,尽可能地调动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了学习的兴趣,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1.建设多媒体课件,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直观、省时等优势替代板书教学成为现代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化工原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单元操作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的计算、设备结构等,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有机地结合两者,优势互补。针对抽象的理论,笔者采用动画模型,使其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设备教学,笔者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和设备模型的方法,把实物呈现在课堂上;针对复杂的计算,笔者采用板书的方式,慢慢推导,以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

2.“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从熟知的案例入手,拓展其基本原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贯彻了“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教学主体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2]。案例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有生活来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些案例必须贴近生活,应从学生熟知的方面取材。例如,在农村,家里修建了新房,期望在用水方面有着类似于城市自来水一般的方便,我们可在房顶修建水房,但是水怎么上去?可用泵泵送,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选泵、使用泵呢?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可行性的解答,活跃了课堂。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理论探索,离心泵的教学在轻松地课堂环境下完成了。同时,笔者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生物专业,对萃取等章节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而对化学专业则对精馏等章节重点讲解。

3.仿真模拟结合实验的实验教学。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化工原理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实验需要特定的操作平台――搭建实验室用单元操作实验平台,我校化工原理实验拥有与教材配套的单元操作平台,但每个单元操作只有一个实验平台,这为化工原理实验的开展设置了一定难度。组织一个班的学生一起来实验,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实验的布置亟待改革。笔者采用仿真软件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把相关的仿真软件发放给学生,要求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演示,并讲解;最后学生分为小组分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验。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进行了改革,结合仿真实验,把实验结论部分写成小论文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地利用化工、数学和仿真结果等方法,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有明显的提高。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一卷来评判学生功课通过与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反而会使学生形成在平时放松而期末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针对化工原理课程提出了过程考核结合期末考试的考核改革,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1.制定考核方案。

化工原理考核方案分为几大块:作业、课堂小测试(每章一次)、实验、考勤、期末考试。依据比重,实行奖励,直接纳入期末成绩,例如课堂小测试最终平均值达到90分以上者奖励4分,80―90分奖励3分,70―80分奖励2分,60―70分奖励1分。

2.制定表格,记录实施情况。

制定表格,详细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的考核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这种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压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细致而又必须全力来做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定位,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工原理的同时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做到能应用于实践,服务于企业。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教改示范课校级优秀课《化工原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93-1

化工原理不仅是化学工程及其相近专业,也是食品、制药、生物、环境、轻化、高分子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连结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纽带。化工原理又是一门工程学科,它和工程应用的结合非常密切。在培养学生工程学的观点,提高学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复杂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这是由《化工原理》课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因此,作为《化工原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如何把握课程特点与相关专业特色的统一,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研究,总结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 明确教与学的关系与地位

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理论知识,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理念是教学改革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理念不再适合教学和社会的要求。现在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主体确立的,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

2 多种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2-3]: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解决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丰富教学内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丰富的多媒体课程教学软件开发与运用,将教授的知识以各种音频信息、文本、图像、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 有利于提供感性知识,启发思维能力,有助于化难为易加深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比较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为掌握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形成科学概念和思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2 培养学生工程性的意识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课,是从事相关工程生产工作的理论支柱和基本指导。《化工原理》的学习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前提下,还要掌握必要的工程知识和实践。一般认为工程概念包括:理论正确性、技术可行性、操作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论正确性是前提,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安全性是关键,经济性是整个概念的核心。

3 知识的衔接与拓展

3.1 基础知识的衔接

教师在教授《化工原理》课程时,要立足于所教授知识内容的来源基础,即采用已学过的知识作为现在所学内容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具体应用。指导学生牢牢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环节。而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要连成线,穿成串,结成网,形成体。

3.2 拓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提出相关专业中某些内容(该内容是其他科目的常见问题或知识点),教师利用正在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说明这些内容体现的原理。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微生物摇床培养过程中,摇床转速的大小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了流体动力学中流体流速对物质传质和传热的影响,即转速越快,传质与传热的效率越高,但是达到一定程度,流体的剪切力对微生物又会产生一定损伤,所以微生物在摇床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转速的控制。

4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具备本专业扎实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完善自身的体系只有不断的扩充自身的知识,必须熟悉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前沿;必须了解与《化工原理》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追踪新兴学科知识的进步,及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多元化,实现学科交叉,知识互补,活跃学术思想,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更大程度的提高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

总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的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的同时还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重视实践的观念、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及教书育人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王振芳,陆维玮,任晓红,等.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经验和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1):46-47.

[2] 李明艳,班书昊. 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2(17):237-238.

[3] 陈蔚萍,陈丹云,毛立群.《化工原理》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09, 36(5):209-211.

第6篇

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学日历。由于课时少任务重,为了达到教学的效果,笔者采用了四步法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即培养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课堂教师高效的讲授,学生课后及时的讨论巩固,教师推荐相应的课外辅导教材进行复习。

(一)课前有效预习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这与学生课前进行充分有效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几乎都清楚,但是少有学生可以真正做好预习。笔者根据理论课堂上讲授知识和要求,提前给学生精心准备课前导练,让学生田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和思考。一般会设置几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工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去解决,为高效的理论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课堂高效的讲授

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课堂教学重视人性化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尽量多利用工程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工程实际来巩固课堂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授课教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ppt教学以动画、录像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热情。另外恰当的板书对于公式的推导、基本原理和难点内容的讲解非常重要,加深了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了解。

(三)课后及时巩固

理论课堂讲解内容较多较快,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精力放在听讲、理解和记重难点的内容。而课后可以根据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提供的课件进行巩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利用E-mail、QQ等网络工具和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答疑解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师推荐相应的辅导教材

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有目的性的推荐课外辅导材料,随着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辅助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很多单位都开发和研制了为《化工原理》课程服务教学多媒体课件,从而向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们重点推荐以上学校组织编写的教材和课后习题册。学生们课后如果有了相应的辅导教材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二、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

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收集一些实物模型或者比较形象的图片尽可能进行直观教学,学生的理解更形象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更生动,学校设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专人负责管理,购置了武汉大学的《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软件,本教研室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多件,使用了多媒体辅助传统的板书授课,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解决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第7篇

摘要:介绍了《化工原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探索—多样性写作。从学生对多样性写作的认识、培养用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布置多样性写作练习的模式等方面阐述了保证多样性写作有效实施、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多种举措。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理论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学好化工专业知识的信心,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效果;多样性

写作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以及生物化工等大化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从基础课程学习到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历来是各大专院校化工专业教改工作的重要内容。

1《化工原理》教学的现状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单元操作很多,每一个单元操作又包含大量的方程、公式和图表。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理解、记忆并和实际过程相结合。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初学化工原理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不得要领,甚至被繁杂公式淹没的感觉,觉得这门课程很难,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并最终提高学习效果成为从事《化工原理》教学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将多样性写作活动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到《化工原理》教学中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化工原理课程学习中,真正从理论学习中受益,使理论教学落到实处。

2多样性写作的定义

欧美国家于上个世纪末将“多样性写作”贯穿到高校所有学科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样性写作不是语文课中的“作文”,而是从写几行(如授课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概念)到一页(如预习教材内容,写出已经领会的东西、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及最需要老师解释的东西)到几十页(如学期论文)等各式各样的写作活动。“多样性写作”的目的不是提高写作水平,而是培养学生对学科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辩论的能力,深受欧美广大师生好评。

3多样性写作在《化工原理》双语课程中的探索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开展“多样性写作”的措施,逐渐获得了学生的认可,达到了教与学的双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学生对多样性写作的认识

在课程中开展多样性写作,学生势必要完成更多的书面作业,这样就会牺牲一定的业余时间。所以,起初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么做简直是“无用功”,对这项工作有抵触情绪,但迫于任务才无奈将其完成……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教材的利用率提高了,原来完全不懂,或一知半解,根本不成体系的许多知识点在总结完成后变得脉络清晰起来。不仅如此,学生还发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然上课时老师也会提及,但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结论印象更深刻。通过多样性写作,学生自己对本门课程的把握更加准确,并能知道怎样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实际生产过程。以化工原理作为考研科目的学生逐年增加,考研录取率也逐年上升。

3.2培养用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

《化工原理》是一门和工程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由于长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学习习惯,学生往往只对“结果”和“成绩”过分重视,他们机械地记忆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有些公式在印刷上有明显错误时还全盘接受。丝毫没有进行质疑的迹象,学生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背诵的机器人。为了改变这种不求甚解的现状,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刚开始接触实际操作性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即使部分学生能提出一两条措施,但通常都不全面,工程实施起来存在困难。如何让书本上的公式、定理活过来,使其在分析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开放学生的思维成为研究的重点。

笔者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会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实际关系紧密的问题,先做适度引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课后利用所学公式、定理分析最终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例如:离心泵的安装过程需要避免气蚀,那么如何有效地避免气蚀呢?如果抛开公式,学生所提出的措施就会很分散,不是很全面。但如果把允许安装高度公式(Hg=p0-pvρg-NPSHR-Hf,0-1)摆出来,大家就会知道,避免气蚀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提高允许安装高度Hg。增大Hg的的方法是增大液源的压力p0、降低流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v、减小吸入管路的能量损失Hf,0-1等。教师可以接着问:“如何降低饱和蒸汽压?如何增大液源压力,以及怎样降低吸入管路能量损失?工业上最容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讨论,得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主要措施会有所不同”的结论,教会学生不能教条地研究问题,要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3用短小的写作练习代替章节总结多样性

写作的方式很多。改革之初,笔者要求学生书写章节总结。章节总结进行了一个学期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样也存在问题:(1)总结须在一章结束后才能进行,且每次书写的内容非常多。时间久了,学生的懒惰思想就会滋生,敷衍了事、随便交差的现象亦会出现;(2)很多学生总结写得很好,但是对很多重要细节理解的还不够深刻。比如:学生都知道用转速调节流量比较经济实惠,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弊是什么,什么时候采用该法更合适。即使上课时老师强调过、分析过,但是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部分知识点很快就被遗忘,进而淹没在长篇总结中成为盲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真分析各个单元操作,将每一单元操作的重点、难点内容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将这些小问题随堂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的写作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引导学生围绕着一个个小知识点进行具体论述。用短小的写作练习代替冗长的章节总结能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去探询这些细节,强迫他们去辩证思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变得更加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4鼓励个性化写作课题组最初布置得多样性

写作题目是整齐划一的,即每个学生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抄袭现象,写作任务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样性写作中真正受益,课题组实行小组学习,每组不超过两人,鼓励他们围绕所学知识寻找一个切入点,作为研究的目标,题目可以自拟,也可由老师提供。题目不在于大,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展现自己的idea。鼓励学生编程,或设计实验过程,并制作成PPT,让学生走上讲台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讲解,展现自己的风采。这样做还收到了另外一个效果———克服了中国学生不习惯展示自己,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状况,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开放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3.5提供总结范文

Summary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规定的篇幅。笔者批改学生交上来的总结时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他们只是简单地抄写每一节课的公式,公式推导,或一段英文,不管有用的还是没用的,林林总总写了一大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明白写总结的目的不是抄书,而是为了让他们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整个章节,自己独立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弄清楚解决相应的工程问题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加深理解,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自己写范文,向学生展示如何用英文围绕一个具体的生产任务将该章节中的所有知识点串联到一起的方法。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今后的总结就有了大致的方向,他们再也不会忙着抄写大篇幅的课文,而是先有意识地看书,待熟悉课程内容后再进行自主写作。学生写作的条理更清晰,速度更快,效果更理想。

4结语

知道某个知识点和用它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完全是两码事。学生可能已经会用所学公式做作业了,但是却从来没有彻底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力避免向学生一点一点地灌输什么事实,相反,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才是正道。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这有助于真正理解某个概念。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钻研,从而使他们永远都对一切充满好奇。多样性写作就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赖庆柯.浅滩如何提高化工原理的教学质量[J].广东化工,2006,33(3):78-80.

[2]夏清,陈常贵.化工原理.2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