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3:06
序论:在您撰写装配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在**机床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机床厂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的好的增产经验,技术革新和成果,实践中的经验,学习他们在机械行中的无私贡献精神。
4:通过参观南通市正鑫机床厂,掌握一台机床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5: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生产实习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实习目的,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有:
1:机械零件的加工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在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以及定位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定其中几个典型的零件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阅读和查阅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及其加工图,了解该零件在机床中的功用及工作条件,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分析此零件的加工工序、工艺。
(2)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找出铸(锻)件、型材的分型(模)面。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以及零件的制造前所需要的哪些处理,找出现场加工工艺情况;
(4)对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工艺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做好工序卡片、工艺卡片。
2:装配工艺
(1)了解机械的装配组织形式和装配工艺方法和装配工艺所需要注意的精度、平行度、垂直度的要求。
(2)了解各种装配方法中的优、缺点,如何避免缺点;及装配方法使用类型、要求。
(3)了解典型装配工具在装配方法中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3:基本知识;铣削加工的特点、应用范围。
(1)所实习摇臂万能铣床的基本结构、加工范围。
(2)摇臂万能铣床中铣刀的种类、结构、应用及安装。
(3)摇臂万能铣床常用附件的工作原理、加工方法与应用。
(4)摇臂万能铣床工件的安装及定位方式。
(5)平面、沟槽导轨面的铣削方法,尺寸以及一些重要精度的检验,铣削用量的选择。
(三)生产实习的时间:**年12月-**年6月
(四)生产实习的内容
1.摇臂万能铣床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转任何一个角度,所应用的场合一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
2.摇臂万能铣床的六大件分别是悬梁、转盘、床身、工作台、床鞍、升降台;该铣床的导轨分为移置导轨和滑动导轨两种导轨,其中滑动导轨需要淬火处理,一般较长的导轨需要淬火。
3.摇臂万能铣床在铣齿轮时需要装分度头,装刀时刀具与主轴锥面紧密结合,这样使不易变形;同时铣床的锥度有7:24不能自锁,而莫氏锥度能自锁。
4.牛头刨床加工效率低,应加工窄长面工件,万能磨床可以磨轴类外圆柱、孔、和锥面;以及加工其他东西。
4.工作台面加工需要注意:平行度,平面度,精度等;工作台面表面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在安装时需要用百分表进行精度调整而且精度的调整要与国家标准来对照。
5.床鞍轴承上、下两半圆在镗床上安装好以后再进行加工。
6.升降台之间设计迷宫形油槽的作用是为了让油不易益处,使工作台面能够有效地。
7.万能摇臂铣床X轴方向丝杆动,螺母不动;Y轴方向丝杆不动,螺母动;Z轴方向丝杆动,螺母不动;当丝杆不动螺母不动时就是卡死现象。
8.铣床与刨床加工工件的不同特点:铣床用于加工较大的面(如底面),加工效率较高;而刨床加工T形槽和窄长面(如导轨面)。
9.粗磨与精磨得基准是统一的,定位时与百分表接触,如果机床本身精度有问题需要人工进行精度的调整。
10.夹紧与孔的大小,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水平面是否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11.工作台一般用铸件毛坯来加工,材料牌号HT250,仅第一步,钳(划线)分为两个步骤:一、以划线为基准,划出台面余量线、中心线;二、其余按要求划出各面的余量加工线;此道工序在大件车间完成,在铣床或刨床上加工;
12.升降台的导轨面有两种:水平导轨面、垂直导轨面;
13.砂轮越程槽:为了加工方便而设立的,此砂轮越程槽在刨床上加工;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加工燕尾导轨时将刀具打坏;
14.加工工件时需要考虑效率、成本、和精度,具体要求由工厂情况而定;
15.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装好夹牢工件。将工件装好,就是在机床上确定工件相对于刀具的正确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将工件夹牢,就是对工件施加作用力,使之在已经定好的位置上将工件可靠地夹紧,这一过程称为夹紧。从定位到夹紧的全过程,称为装夹。
16.工件的装夹方法有找正装夹法和夹具装夹法两种。找正装夹方法是以工件的有关表面或专门划出的线痕作为找正依据,用划针或指示表进行找正,将工件正确定位,然后将工件夹用虎钳中,按侧边划出的加工线痕,用划针找正。
17.工作夹紧概述
夹紧的目的是防止工件在切削力、重力、惯性力等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或振动,以免破坏工件的定位。因此正确设计的夹紧机构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夹紧应不破坏工件的正确定位;
(2)夹紧装置应有足够的刚性;
(3)夹紧时不应破坏工件表面,不应使工件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
(4)能用较小的夹紧力获得所需的夹紧效果;
(5)工艺性好,在保证生产率的前提下结构应简单,便于制造、维修和操作。手动夹紧机构应具有自锁性能。
18.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任务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工件定位的实质就是要限制对加工有影响的自由度。
19.加工中心中贴塑导轨的加工过程:加工面拉毛、滑铣、晾干、涂胶、最后压紧,一般要压紧48小时。
20.在检验燕尾是否是55度,应于标准化进行接触磨(涂色法)。
21.工作面是否水平需要水平仪来检测,将水平仪放在桥板上首尾相接,依次测量。
22.若精加工以后的重要工作面上有夹砂和气孔时,先将夹砂和气孔钻掉,然后再进行塞补。
23.在介绍测量工作台面平面度时,先建立一个假想平面,在上面放三个等高块,需要用平尺和可调量块。
24.发蓝处理:强制性的氧化措施
25.升降台的砂轮机越程槽加工时一定要在淬火之前,因为淬火之后工件不易加工。
26.工作台的加工先加工工作台面,再以工作台面为粗基准加工导轨面。
27.镗床夹具镗床夹具又称镗模,是一种精密夹具,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零件上的孔或孔系。
28.镗床夹具由主要部分组一个完整的镗床夹具,应该由夹具体、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带有引导元件的导向支架及套筒、镗杆等主要部分组成。
29.工件在镗床夹具上常用的定位形式工件在镗床夹具上常用的定位形式有用圆柱孔、外圆柱面、平面、V形面及用圆柱销同V形导轨面、圆柱销同平面、垂直面的联合定位等。
安装公司常德元2016年5月11日
目录
一、 风机的结构以及开箱检查
二、风机的搬运和吊装三、风机的清洗和检查四、风机基础检查五、风机安装垫铁布置的要求六、风机轴承座的找正、调平七、风机机壳组装八、电动机与风机找正时的要求九、风机进气和排气管道的安装十、风机的试运转
一、风机的结构以及开箱检查
1、风机的结构 风机主要由机壳、叶轮、进风口、出风口、调节门、转动轴、轴承座、联轴器及驱动风机的主电机组成。2、风机的开箱检查 按设备装箱单清点风机的零件、部件,重点核对叶轮、机壳和其他部位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设计相符;风机进口和出口的方向(或角度)应与设计相符;叶轮旋转方向和导流叶片的导流方向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转动轴和叶轮等主要部件应无碰伤和明显变形;风机外露部分各加工面应无锈蚀;整体出厂的风机,进气口和排气口应盖板遮盖,并应防止尘土和杂物进入。
二、风机的搬运和吊装
1、整体出厂的风机搬运和吊装时,绳索不得捆绑在机壳上盖的吊耳上。2、解体出厂的风机绳索的捆绑不得损伤机件表面;转动轴轴颈、测振部位均不应作为捆绑部位;转动轴和机壳的吊装应保持水平。3、当输送特殊介质的风机转动轴、叶轮及机壳内涂有保护层时,应妥善保护,不得损坏。尤其是叶轮及机壳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滚动或移动。4、所有零部件应存放在枕木上且通风良好。5、叶轮、转动轴和所有松散件要包装完好。
三、风机的清洗和检查
1、应将转动轴、轴承座等拆开并清洗。2、大型风机配套的轴承一般为滑动轴承。滑动轴承要进行刮瓦和验瓦,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轴承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并应对整个系统进行试压;试验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其压力不应低于0.4Mpa。3、调节机构应清洗洁净,其转动应灵活性;各机件和附属设备应清洗洁净;当有锈蚀时应清除,并应防止安装期间再产生锈蚀。系统中的油泵、过滤器、油冷动器和安全阀等应拆卸清洗。油冷却器应作严密试验;气体冷却器应拆卸清洗洁净后,再作严密试验;气体管路的阀门和调节装置应清洗洁净,当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严密性试验。
四、风机的基础检查
1、风机基础检查的内容以及要求
序 号
检查部位
允许偏差
检测仪器
1
基础外形尺寸
±30mm
钢卷尺,经纬仪
2
基础平面标高
0~20mm
精密水准仪
3
基准点标高对厂区零点标高
±3mm
精密水准仪
4
中心线间的距离
±1mm
钢卷尺,弹簧秤
5
地脚螺栓孔中心位置
±10mm
钢卷尺
6
地脚螺栓孔深度
0~20mm
钢卷尺
7
地脚螺栓孔垂直度
5/1000
钢卷尺,吊线锤
五、风机安装垫铁布置的要求
1、按风机的性能选择平垫铁和成对斜垫铁。对于转速超过3000r/min的风机,各块垫铁必须进行各个面的精加工,各块垫铁之间的接触面面积均不应小于接合面的70%,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2、座浆法平垫铁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同时各部分的平垫铁应保持在同一标高位置上,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mm;无垫铁安装法埋设的临时垫铁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2mm;采用压浆法施工时,及时检查垫铁之间的间隙。
六、风机轴承座的找正、调平
轴承座安装在基础垫铁上以后必须测量安装标高。其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轴承孔对转动轴轴线在水平面的对称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个轴承孔分面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b、每个轴承孔中分面的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8/1000。c、主轴轴颈处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 找正合格后,可以拧紧轴承座的地脚螺栓。七、风机机壳组装
1、机壳组装时,应以转动轴轴线为基准找正机壳的位置,机壳进风口或密封圈与叶轮进口圈的轴向插入深度和径向间隙应调整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轴向插入深度应为叶轮外径的10/1000,径向间隙应均匀,其间隙值应为叶轮外径的1.5/1000~3/1000(外径小者取大值)。高温风机应预留热膨胀量。2、上下机壳的结合面应贴合;未拧紧螺栓之前其局部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a、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MPa时,间隙值不应大于0.12mm;工作压力大于1MPa时,间隙值不应大于0.10mm。b、当超过上述间隙值时应查找原因,并应消除内装件过盈或局部堆高因机壳变形引起误差,且在拧紧螺栓后又能消除间隙时,在不影响机器装配精度的情况下,可不作修整;c、结合面之间,当无特殊要求时,应均匀涂上密封涂料。八、电动机与风机找正时的要求
安装风机与电机的联轴器,轴与联轴器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推荐在油中均匀加热联轴器,在机油盆中加热至80℃~100℃,并保持20~40min,加热时联轴器应放在网格上,并利用200℃玻璃温度计进行测量,可便于安装,并保证安装到位。1、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具有滑动轴承的电动机,应在测定电机转子的磁力中心位置后再确定联轴器间的间隙。2、联轴器的轴向、径向跳动偏差不应大于0.50mm。3、风机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应在主轴和进气口、排气口法兰面上进行测量,其偏差均不应大于0.2/1000。
4、风机安装时,应检查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轴的转向、转动轴与机壳间隙、叶轮与机壳间隙,其间隙值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九、风机进气和排气管道的安装
风机的进气、排气管道的安装,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风机的进气、排气系统的管道、大型阀件、调节装置、冷却装置和油系统等管路均应有单独的支承,并与基础或其它建筑物连接牢固;与风机进气口和排气口法兰相连的直管段上,不得有阻碍热胀冷缩的固定支撑;各管路与风机连接时,法兰面应对中并平行;气路系统中补偿器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管路与机壳连接时,机壳不应承受外力;连接后,应复测机组的安装水平和主要间隙,并符合要求。十、风机试运转
1、 风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关键词 汽车车门装配 项目教学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汽车拆装与调试课程性质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汽车拆装与调试是高职汽车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课程,是根据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装配岗位的工作情况,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汽车装配工”标准,明确了该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依此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汽车拆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思路
其课程的教学内容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分装线装配—内饰线装配—底盘线装配—最终线装配—调试返修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遵循“岗位职业素质培养”和“岗位操作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汽车装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汽车装调工艺基础知识、班组管理基础知识和生产现场管理知识等融入教学过程,同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案例
汽车车门装配就是汽车分装线装配子项目,根据汽车厂汽车厂工作实际情况,安排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一般步骤如下:布置车门装配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交流讨论及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3.1 布置车门装配工作任务
针对车门装配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2点:(1)个人能独立按规范完成长安微车车门装配;(2)按流水线装配的形式能顺利完成各个操作工位的装配任务;
3.2 收集相关信息
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查阅汽车维修手册、电脑上网等对长安微车车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特别对玻璃升降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装配过程重点进行掌握。
3.3 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主要在实操之前确定以下几个内容:(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2)制定长安微车车门个人装配工艺及学生组成流水线的装配工艺;(3)装配中每个工位的工具使用;(4)装配中每个工位的装配标准以及以及车门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训操作环节。
3.4 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就是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装配工艺卡及维修手册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车门装配实训, 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装配、检测设备的认识和理解。要通过对车门装配实训的操作训练、分析,查找相关汽车维修手册及教材等增强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5 检查评估
车门装配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车门个人装配及分组流水线装配两项实训检查评估,主要是考核学生个人操作车门装配技能及团队协作车门装配流水线工位操作技能。
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工具使用、工艺卡片的识读能力和现场5S管理是否到位等。
3.6 交流讨论及老师总结
考核完成后学生之间分组互相交流车门装配的技能,互相指出对方的装配优缺点,并在现场互相进行实训操作来达到学生掌握该次课的教学目标。
老师总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出学生的问题:(1)安装的实操技能:主要总结学生安装过程各工位工具使用是否正确,装配是否按工艺卡片执行情况,特别是玻璃升降器等重点工位的安装是否到位。(2)理论知识:主要总结汽车车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 教学思考及建议
综上,汽车装配于调试课程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案例中有以下几点教学思考及建议:
4.1 怎么布置教学实训工作任务
教师布置教学实训工作任务时,应着重考虑下列问题:
(1)布置实训工作任务时,应考虑不同班级以及同班级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学生分组应尽量同一基础性的分在一组。实训工作任务中尽量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和个人在团队实操工作中的技能。
(2)授课前应研究实训工作内容和过程,实践项目应自己课前操作,充分准备在实训工作过程讨论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汽车装配与调试知识,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及可能会提出的疑问。
(3)布置实训工作任务时,如何使实训工作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车门教学过程中自己设计组装车门生产线等。
(4)在实训工作任务评价时,采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工作过程,切记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寻求更优化的工作方法。
4.2 怎么对学生分组
在项目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学生的分组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实训设备台套数来决定。考虑到既要让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工作过程、有动手的机会;又不能因为小组过多而导致教学时间过长,因此每小组的人数要合理。我校的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所能利用的各类实训设备均按 10台套配置,因此每 4人组成一个小组,每 40人为一个教学批次。
学生分组后,为使每个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能有序开展,由教师指定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普适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地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4.3 怎么进行教学实施
根据汽车车门教学案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在汽车整车、零部件装配与调试教学过程中,应完全建立企业总、分装生产线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汽车总、分装生产线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未来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工作培养很好的汽车装配岗位的适应能力。
(2)由于各个学校的实践场地及设备不同,很多学校很难满足按企业生产线教学模式,进入对口的汽车企业生产线现场教学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可以使用简单的周转车作为流动的生产线(人工推),将所要装配的部件的各个零件按企业生产线工位的模式进行放置,对学生进行每个工位分配并任命组长、巡验员等组成简单的汽车企业的零部件的生产线的生产教学模式。
(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个班中分成几个组同时对其中的汽车部件进行生产线装配比赛(主要考核装配规范性、完成时间及装配完成质量),让学生感受团队操作带来的生产效率。
(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对理论及实践掌握能力的不同,对每个学生的不足处分别进行重点教学。
(5)教学教学过程完成后,应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老师应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
(6)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汽车专业领域新技术(如新能源汽车技术)、新的装配工艺、智能装配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汽车装配与调试的实践职业技能和创新技能。
4.4 怎么进行教学检查评估
(1)改革传统对学生单一理论评价手段和方法,多采用平时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作为评价手段, 并对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各个操作项目进行个人操作与团队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如专业知识、技能、班组管理、现场管理、职业素养等考核项目。
(3)应注重考核学生装配调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动手能力、装配调试过程中碰到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对在装配与调试汽车实训过程学习中有独特见解创新能力的学生应予以特别激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该课程的最终考核为平时实训和期末考试各占50%方式。
模具拆装实训目的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模具拆装实训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拆装的模具类型 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 拆装工具 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 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 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 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 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确定装配基准
2. 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 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要求300字)。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 注 塑 模 系列——斜顶模
结构图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1.拆装的模具类型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1.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注塑模系列——斜顶模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6、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8、拆装结束后,清点工具。
实训总结
关键词:钳工实训;阶段教学
笔者总结教学经验,把钳工实训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
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讲解钳工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为重点。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实训课采用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个项目训练前,要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与本项目相关的知识、动作要领和操作姿势;再用规范而准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示范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加强指导,使学生始终以规范、准确的姿势、动作去进行训练。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进行集中示范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如何解决在操作中出现的困难。例如,在锯削训练中,当遇到深缝锯削时,锯弓宽度不够时,可以将锯弓侧转90°或反转180°继续锯削。(如图1)
二、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和尺寸精度控制以及解尺寸链的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单项基本操作为重点。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先自行编写工艺,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将每组的结论综合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
例如,燕尾型配合训练(如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关的问题,如:该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参数40±0.10尺寸能不能直接测量?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应注意控制哪些相关的工艺尺寸?等等。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图纸的要求,分析图样的形状、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配合精度,编制工艺步骤,确定测量方法,学生再按照各自编制的工艺步骤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加工方法。然后,教师根据每组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对每组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点评,并讲解正确的加工工艺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对典型燕尾配合的练习,牢固掌握了测量棒的使用,无论题型怎么变化,都可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工艺分析能力、尺寸精度控制能力,促进了技能技巧的形成。(如图2)
三、装配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及部件装配和调整的能力,培养学生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学生探究式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可采取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装配理论知识指导装配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螺纹连接的训练中,首先教师要讲解螺纹连接装配的技术要求,然后逐一讲解螺纹连接装配常用的工具,每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典型螺纹连接练习。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训练指导中,要多多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如装配顺序、对称连接调整方法、齿轮传动、故障原因分析等,都有一些规律可循,都可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能灵活有效地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经验。
四、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测量技术,具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为重点。实训项目的选用原则上不超出等级考核大纲的范围及内容要求,强调对典型考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要求,为等级工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题型进行典型考工件的强化训练,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典型考工件较多,例如“凹凸T形配” “变通板” “燕尾锉配”,等等。当然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工件的加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件加工速度。在这一阶段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部位的锉配、测量方法的灵活应用,启发学生寻找省时和先进的加工方法,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阶段教学法对钳工实训教学的实践证明,阶段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在实训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缩小了学生自身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蒋增福主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训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应加强对学生实训技能的培养,走专业对接产业的实训之路。近年来,在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围绕产业需求培养人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就业需要配置教育资源,以电话机组装为改革突破口,积极探索优化整合实训,使课程与岗位对接,学生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开展跟踪调查,反思教学状况
从2006年起,我校先后到东莞诺基亚、深圳新美亚、佛山普立华等10多家大型电子就业基地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从业动态,加快职教改革。从调研中发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较差,如有的学生仪表仪器不会用,在测量时不会选择档位;有的不会判别元器件,读不懂电路图,更不会维修。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如下:(1)课程分散,内容重复。(2)时段分散,效率不高。(3)器材短缺,学练脱节。(4)考评脱节,激励不足。
为此,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电话机装配为突破口,优化内容,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整合专业课程和优化教学内容是实训成功的前提。课程改革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代电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整合课程,优化内容。
通过优化教材内容,把“手机原理与维修” “电话机原理与维修”和“SMT实训教程”等课程整合,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实验”和“电子制作”等课程整合,减少重复部分,提高学习效率,力求学以致用,为电话机装配做好基本知识技能准备。
2.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我校使用的是陈振源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话机原理与维修》第2版。由于原书有八章,内容繁多,有许多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为此,删繁就简,只选学与实际用途有关的章节,并以拨号电路、通话电路、振铃电路等三章为重点,使学用结合更加紧密。
3.重组环节,把握要点。
电话机实训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组装和维修的实践技能,所以实训过程没有按照原教材的十五个环节进行,而是以技能为核心,重组实训环节,把握要点,放弃烦琐的理论分析和多余的测试内容,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精力主攻“振铃、拨号、通话”三大电路功能,以集中强化的手段形成技能。
4.调整顺序,循序渐进。
电话机的实训过程是先装振铃电路,再装拨号电路,最后装通话电路。这三个电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而教材却不是这样编排,不利于学生实训。为此,笔者对教材的学习次序进行了调整,学生更易掌握,学习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好。
三、优选实训项目,树立职业意识
合适的项目和充足的器材是实训成功的保证。电话机组装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产品,电子技术专业选取这个项目进行实训教学,实现了专业对接产业;它将基本焊接技能训练、电子装配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使课程与岗位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意识。
1.优选项目,确保质量。
电话机组装实训认真优选项目,最后选定质量较好的LM-898电话机组装件。该机设计合理,线路板质量可靠,振铃芯片采用与LS2411功能相同的DBL5001,拨号芯片采用HM9102C,这两块芯片教材都有对应的内容,整机电路与教材的HA838(6)P/T电话机的整机电路基本相同,学生在实训或作业中有书可查,有章可索,确保教材与技能点对接,有利于实训质量的提高。
2.备足材料,确保效果。
备足材料是装配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在订购器材元件时,除给每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实训材料配件外,还订购了二十套用于教师制作项目的演示电路和小组长的前期实训套件。对于二十七种易损易丢失元件,各有十个备件,以便学生丢失或烧坏元件时补充,同时备好万用表、电烙铁等相关器材;备足装配时使用的工具与材料,确保一体化实训的成功实施。
3.树立意识,养成习惯。
为提高电话机装配的成功率,在元件发放时,要求每位学生签名认领,增强责任和节约意识。提示学生核对元件数量及型号与图纸是否一致;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受话器、驻极体送话器等元件焊接前先用万用表检测是否完好。小组长监督实训过程,从元件测试到焊接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工艺习惯,使学生逐步树立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工作习惯。
四、整合实训时段,强化实训技能
整合实训时段是实训成功的核心,也是强化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此,把过去分散的实训时段整合起来,先培养骨干,再集中四天时间,按基本流程装配电话机整机,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实训技能。
1.小组装配,培养骨干。
实训前一周,安排九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用四个晚上时间辅导,进行振铃电路、拨号电路、通话电路和整机装配制作。师生一起按实训阶段同步装配,先制作五个示范电路,并拍摄相应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源。每个制作都记录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每次制作后进行小结,师生共同编写“安装步骤与注意事项”,全班发放,人手一份。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骨干,为全班实训做好充分准备。
2.合理安排,目标明确。
在电话机整机装配中,安排连续四天时间,每天实训时间分为上午、下午两段,每段都有明确目标,课外作业与实训内容紧密结合,在培养实训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每段实训先由学生简述该模块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由教师示范,布置实训安排,再进行相应实训项目,最后教师小结实训情况(见下表)。
3.按步实训,强化技能。
每段实训前教师先用投影展示示范电路作品供学生参考,讲清元器件识别和安装焊接事项,明确制作流程,分组按步实训,教师巡回指导,注重技能形成。关注一些因工艺问题而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要领,力求减少各种故障或烧坏芯片的情况。学生常会出现装好电路而原理不求甚解的情况,这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原理入手理解安装过程,初步具备分析故障的能力。
4.重视评价,总结提高。
评价激励是实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提高是实训的必要过程。学生完成装配后试机,教师作好记录,学生进行自评。整机制作完成后,召开班级小结会,每组学生自我评价,介绍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成功感受,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及时表扬鼓励。通过评价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优化整合实训,教学效果显著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实训结果表明,利用四天时间集中实训,学生没有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能够集中精力完成电话机组装。同时,由于要求明确,计划周到,操作流程清晰,电路资料完善,工具元件准备充分,整个实训过程顺利,学生感觉良好,学习兴趣浓厚。
2.整合实训成功率高。
由于整合课时使实训时段连续,时间充分,精力集中,元器件不会丢失。任课教师全程协助管理,课堂纪律良好,所以装配成功率很高。这次实训共发放套件62套,收回产品62件,58件检验合格,成功率达93.5%。
3.理论联系实践效果好。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技能升华到理论高度,是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完成每个电路实训的同时,通过阶段小结、教师指导、课外作业等形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经过整合实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毕业生上岗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据统计,2010届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被珠三角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录用从事修理员、技术员等岗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6%。毕业生技术能力较强,敬业精神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得到企业人事、技术主管的一致好评。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优化整合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集中实训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技能教学的主动要素,提升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令奇,胡广成.电话机原理与维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
[2]陈子聪.手机原理与维修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