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考数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3:03

序论:在您撰写高考数学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考数学知识

第1篇

高考数学是一门比较占分的科目,但数学也比较难,难在它的深度和广度,但如果能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多加练习,学渣变学霸也不是不可能的。高考数学知识点2021有哪些?共同阅读高考数学知识点2021,请您阅读!

高中数学各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庖缓扔诤竺媪礁S盏脊骄褪呛茫夯蟠蠡。?nbsp;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高三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知识点1

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3.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4.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5.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6.由函数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点2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高考数学复习重点总结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第2篇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数学知识点1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因为这是整个高中阶段中最核心的部分,这部分里还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

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对于这部分知识重点考察三个方面: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和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这方面难度并不大。

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五、概率和统计

概率和统计主要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需要掌握几个方面:……等可能的概率;……事件;独立事件和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六、解析几何

这部分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掌握几类问题,第一类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要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往往觉得有思路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需要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

七、压轴题

同学们在最后的备考复习中,还应该把重点放在不等式计算的方法中,难度虽然很大,但是也切忌在试卷中留空白,平时多做些压轴题真题,争取能解题就解题,能思考就思考。

高考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什么是直线方程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X 轴正向的 夹角( 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2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3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

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

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

第三类是弦长问题;

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

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

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4(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

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求f¢(x)

(2)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

高考数学知识点5一、排列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排列。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Amn.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1)排列数的公式:Amn=n(n-1)(n-2)…(n-m+1)

特例:当m=n时,Amn=n!=n(n-1)(n-2)…×3×2×1

规定:0!=1

二、组合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2比较与鉴别

由排列与组合的定义知,获得一个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对取出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两个过程,而获得一个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一个步骤。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三、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N=n1+n2+n3+…+nM(分类)

2.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n-m)!Ann=n!

Cnm=n!/(n-m)!m!

Cnm=Cnn-mCnm+Cnm+1=Cn+1m+1k?k!=(k+1)!-k!

3.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优先法: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集团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1)把具体问题转化或归结为排列或组合问题;

(2)通过分析确定运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

(3)分析题目条件,避免“选取”时重复和遗漏;

(4)列出式子计算和作答.

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是:

①分类讨论思想;②转化思想;③对称思想.

4.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别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对称性Cnm=Cnn-m

二项式系数在中间。(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项为第r+1项:Tr+1=Cnran-rbr作用: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第3篇

2021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你知道吗?高中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常考点。共同阅读2021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请您阅读!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是什么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忌讳一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

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

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复习忌讳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复习忌讳三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20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高中高三数学的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且90,则斜率k=tan.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2)垂直 A1A2+B1B2=0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② 相切③ 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x=- ;③焦半径 ;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第4篇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SQL Server2000 is used to arranged entrance math (science) point of knowledge between 2007 and 2011 in Shaanxi, Matlab is used for programming to bring about the Apriori algorithm and get the frequent items of points. we found that function, inequation, inference and proving were belonged to frequent items.

关键词: 高考知识点;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

Key words: Entrance knowledge points;Apriori algorithm;Association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11-02

0 引言

数学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对每位学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学考察的重点主要在于各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这就体现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目前,对于高考数学知识点的研究大多是分析知识点的考察程度[1],而用算法研究知识点间相关性的文章较少[2]。本文利用著名的Apriori算法来研究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初步展现知识点间最基础的关联规则[3]。

1 关联规则相关理论

1.1 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 关联规则挖掘即给定一组Item和记录集合,挖掘出Item间的相关性,使其置信度和支持度分别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置信度和最小支持度。

1.2 关联规则挖掘的过程

1.2.1 术语 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中,把项目的集合称为项集(itemset),包含有k个项目的项集称为k-项集。包含项集的事务数称为项集的出现频率,简称为项集的频率或支持度计数。如果项集的出现频率大于或等于最小支持度s,则称该项集满足最小支持度s,且称该项集为频繁项集(frequent itemset)。

1.2.2 Apriori算法的基本思想 Apriori算法[3]是一种最有影响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它使用一种称作逐层搜索的迭代算法,k-项集用于探索(k+1)-项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①通过扫描数据集,产生一个大的候选数据项集,并计算每个候选数据项发生的次数,然后基于预先给定的最小支持度生成频繁1-项集的集合,该集合记作L1;

②基于L1和数据集中的数据,产生频繁2-项集L2;(3)用同样的方法,直到生成频繁n-项集Ln。

2 高考知识体系分析

2.1 高考知识点统计汇总 通过对陕西省2007-2011年数学(理科)的高考知识点整理及分析[8],得出24个知识点,如表1。

2.2 高考知识体系属性分析

2.2.1 表结构分析 分析得出了比较完整的属性信息表结构——章节(zj)、章节号(zjh)、题号(th)、分值(fz)、题型(tx)、年份(nf)和教材(jc),如图1。

2.2.2 高考知识点分析及数据整理 以2011年陕西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的详细信息为例,利用SQL Server2000进行数据整理,结果见图2。

例如,2011年高考陕西理科数学的第1题是:

设■,■是向量,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

(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该题不仅考察了“常用逻辑用语”,还联系了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所以考察的知识点为:9-平面向量,14-常用逻辑用语。

对于这些知识点,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用Matlab进行算法编程:首先对所有信息进行布尔型(即0-1型)整理,那么第1题的第9个和第14个位置对应的数字应该为1,其余位置对应的数字为0,此时,第1题的矩阵信息为: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我们规定,知识点在所有题目中应至少出现2次,才能进行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由于2011年共有21道题,即有21条记录,所以支持度应约为0.09,方法实现步骤为:

①根据matlab编程,扫描题目矩阵,对每一个候选集计数,得出候选1-项集C1;②按照最小支持度为0.0476,可以确定频繁1-项集的集合L1;③再由L1得到候选2-项集C2;④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出候选3-项集C3。(图3)

可以看出:知识点2、4、18以及知识点2、17、18是频繁项集。

3 2007-2011年高考知识点的关联分析

为了得出更确切的关联,下面对2007-2011年的已得出的高考知识点频繁项集进行整理(表2),对这些数据再进行一次关联分析(去掉重复的数据,支持度约为0.18),得到频繁项集为(表3)。

可以看出关联度较大的有: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3-不等式;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8-推理与证明;

3-立体几何初步;11-解三角形;

11-解三角形,18-推理与证明;

13-不等式,18-推理与证明。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Apriori算法对高考数学知识点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也体现了高考对于考生知识的交叉利用能力的考察。另外,由于算法设置的置信度较低,原始数据较少,这样会使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所以还可以通过加大数据的投入和选择合适的支持度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庄静云,陈清华.基于知识交汇的2010年高考试题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1,(5):31-33.

第5篇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好比“天下”,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泰山”,数学思想方法引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近年来,在课改的深入发展中,高考数学试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越来越重视,目的在于考查学生依托主干知识、创设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必然与或然思想。下面结合2013年高考数学福建理科卷对其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作分析。

一、2013年高考数学福建理科卷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分析

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体现的是变量运动的观点,用来研究数量关系;方程思想:体现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因为函数问题与方程问题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往往通过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来处理变量之间的关系。高考对学生素养考查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学生能将函数方程思想看做知识;二是能力层面:学生能运用函数方程思想相关能力解题;三是素质层面:学生能在情境中,通过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表1说明,全卷21道题中,有一半以上题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第8、10、15、17、20题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

6.一般与特殊思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由特殊问题一般化,也可以由一般问题特殊化。如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特殊方程,图形中的特殊点,特殊位置,参数的特殊值,等等。

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中也体现一般与特殊的数学思想。

二、高考数学命题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特点及对高三复习的启迪

1.高考对数学思想的考查贯穿全卷,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数学思想为灵魂。对考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层次。题型多样化,有涉及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度有大有小,大部分压轴题都综合考查多个数学思想,可以说从头到尾整套试卷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2.对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启示。

第6篇

【关键词】数学;高考;分类解析;概率与统计

一、概率与统计的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在每年结束数学高考后,都会有专门的数学教研组及专家对高考数学试卷进行相应的试卷分析,对考查难度、题型分布、知识点涵盖面、知识点载体、命题方向改革等进行深入剖析,对高考数学内容时刻有一种敏锐度,通过总结其命题规律,以便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一)注重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的考查

通过对多年的高考数学分析,其重点考查部分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约占数学高考试卷总成绩的30%~40%,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师上课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通过对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命题分析,发现其选择性的小题大都出现在试卷的前五题左右,而依据由易到难的命题规律不难发现,其考查内容大多是概率与统计章节的基础知识,常常是对基本概念、知识点的重组与变式创新.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日常学习首要关注的焦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切忌在基础知识还未完全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盲目上手难题,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二)题型展示多以实际应用题为主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高考内容对学生的考查也更加偏向于实际应用以及拓展性的题目类型.在数学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中,多以应用题型作为考查的载体,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子,并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点,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基础知识点的背景下,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数学公式将题目解答出来.

基于此种命题特点,在平时概率与统计的学习中,要更加注重对题型载体的敏锐度,通过一定的练习,能够在做题中快速筛选出应用题型中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公式快速解答.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也要注意观察生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

(三)注重概率与统计的全面、综合性考查

高考是学生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甚至有人会夸大其词地说“高考决定命运”,足以看出高考的重要性.这种重要系数如此之高的考试,在考试内容上自然也不会只是对所学知识点的孤立的、单纯的考查.其考查的内容、知识点多是高中三年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考查.

在概率与统计的高考考查中,尤其是在大题的考查上,多是对概率与统计综合性的考查,题目常常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为载体,在题目中分别列出2~3个小题,递进考查概率、统计、概率与统计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孤立掌握知识点,要培养系统、综合运用的思维习惯及树立宏观的解题思路.

二、概率与统计典型题型分析

例(2016年全国Ⅰ卷文)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个花坛的概率是()

A.13

B.12

C.23

D.56

题目解析首先,将题目分成两段,前半句是一段,后半句即问题是另一段.其次,明确前半段即任意2种在一个花坛、剩余的在另一个花坛共有几种安排方法,通过列举统计很明显是六种.然后,后半句红、紫两种不在一起的情况有四种.最后,概率很容易求得为23.

三、概率与统计复习建议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及灵活运用

概率与统计的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相较于其他数学高考模块来说较为简单易学.主要是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例子、常识.举例来说,概率的教学开始总是会用掷骰子来引入,这样,即便在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用实践学习的方法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这样对知识点的反复理解与掌握,最K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灵活运用.

(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课改的大背景下,对学生实际应用与创新的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所学真正为我所用.概率与统计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在调查、预测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所体现.因此,学生要想学好概率与统计,就要注重培养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的能力,观察生活,试着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所学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三)注重培养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在高考中对数学知识点的考查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综合性学习.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往往也十分注重综合性和关联性,尤其是统计图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以概率计算为基础,统计量的图形又是概率的解题基础及参照.因此,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以及试题分析中,要十分注重概率与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高考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知识

高考说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提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提出支撑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为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且它们要占较大的比例,构成高考数学试卷的主体。

下表是福建高考2009-2012年对六大主干知识的考查情况:

从具体的题目上看,2009-2012年高考的考查符合考纲提出的六大主干知识要占较大的比例,构成高考数学试卷的主体,且主要考查知识的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与性质的直接应用。六大主干知识的考查占120分左右,说明其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善于从学生的情感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与掌握。

二、思想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高考考试说明中这样提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因此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相进行。一般认为,中学数学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必然与或然思想等。

下面主要从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四大数学思想看2009―2012年高考的解答题:

在高考中可看到四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尤为重要,函数思想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应以变化、联系、发展的角度打开思路,借助初等函数来研究综合问题,关注与新增知识的适度交汇;数形结合的思想考纲提出:要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特征是使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能够变抽象问题为具体问题;分类与整合思想更能体现学生看待问题的分类讨论与整理总结的逻辑思维;化归与转化思想考查学生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维过程,更能体现数学思想的美妙之处,融会贯通数学知识。

三、能力

对于数学能力的考查,高考考试说明中这样提出,高考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对考生的学科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考核,而且要对考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在联系、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进行考查。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定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下面从这六大能力看2009-2012年高考的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