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3:00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教学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教学管理制度过于陈旧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和改革的精神,面对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没有机会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也的不到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地方,应顺应时展的脉络,不断创新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二)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管理工作大部分依靠以往的经验,为了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管理工作缺乏目的性,这都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制度缺乏明确认识的表现,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对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的理念,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职工共同发展。要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具有权威性的硬性制度,柔性管理是以情感和精神来感染人,这是实现高校教学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要实现良好的发展,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还应学会合作,在健全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高校各级人员之间的合作,从而做好管理工作。此外,教学管理制度应坚持民主管理,加强教师、学生等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不断提高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管理的制度环境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度环境的建设,有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的实现也就变为可能。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全社会都应积极树立教学管理的意识和观念,为高校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高校本身也应积极不断改善校园的生态教育环境,为教学管理制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资源,高校应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管理工作应逐步向开放式转变。此外,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也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因此应逐步健全法律法规,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使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提高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服务意识

以往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管理学生、教师等的行为、工作、学习,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硬性管理。而当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就不仅仅是为了管理学生,控制学生的行为举止,也应把服务学生作为新的管理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学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被服务的对象,高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这种服务意识不仅仅是理念上的,要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

完善的监管和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找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监管和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显现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而且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保障。建立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时,应遵循客观性的原则,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真实、科学的反馈,保证教师、学生等管理效果的实现。此外,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也要满足高校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开展工作。与此同时,高校的教学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提高,也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教学质量的实现。

三、结束语

第2篇

我们在开展高校管理的时候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直接从事实际的操作,现在目前很多的高校都在讨论和开展实践的教学工作,但是从实践教学的效果来看我们国家的教学整体水平不是很高,还是处在起步的阶段,通过分析我们能够知道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几个原因。

(一)惯性思维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当中还是比较倾向于老师的说教,对于实践教学方式不是很重视,通过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来看,很多高校都是忽略实践教学,老师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却轻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老师的这些想法还是没有改变,在进行办学的时候学者的观念非常的陈旧,没有看到外面形式的变化,还有很重视理论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成为了理论教学的辅助,开展的实践教学也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是把实践教学当成了一种加深有关理论课程理解以及进行掌握的工具,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践作用。

(二)开展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现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是不是很到位。很多高校在新的形势下面能充分的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但是对于课程的设置很随意没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因为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总是认为实践教学只是我们开展理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尤其文科类的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弱化,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总是存在者注重理论、轻视实践的情况,对于知识很重视,但是轻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开展能力培养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落后

学习要有方法,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老师要运用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现在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一些外国比较推崇的教学方法比如说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课题研究法等,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的不是很广泛。一般来说老师在进行实践活动开始的时候,都是把实践教学的步骤给学生介绍,学生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老师给的套路学习,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一些大纲学习内容,学生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开展过主动思考。当学生离开了老师就会感觉不知所措,学生的独立创造性会被日渐消蚀。

二.开始实践教学的对策分析

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了解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富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措施和培养计划,有切实的措施开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

(一)提高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

我们要从思想上对实践教学进行重视,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因为思想才能够决定行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理论教学。要重新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实践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实践教学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从属地位。我们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一个综合性和设计性比较强的时间环境,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在4年的学习时间里面都能接受想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课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这样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在进行实践的时候制定出来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要进一步的制定出来合理的教学计划,要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理论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开展课程的时候要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关于他们走向社会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同凑安排中,运用教学文件的形式进行固定。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能够知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支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所有高校在开展开展老师引进的时候要引进一些高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但在理论知识上面有所建树,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能够开展教学,要提高老师的工资收入和待遇,这样可以留住一线比较优秀的老师;可以对于那些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培训,把他们送到实践基地或者相关的部门进行实践培养,提高老师的整体队伍建设。加大专家队伍的建设,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聘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来到学校进行理论实践的讲座,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建设来加强师资队伍。

三.结语

第3篇

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为响应教学发展目标,对教学管理体系都进行了改革与调整。目前,各大高校的办学模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高校教务部门的数据处理与研究工作也逐渐变得复杂与繁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要顺应社会发展,积极与科技进行融合,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充分运用媒介,使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及科学化,使媒介的应用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各项信息进行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维持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教务管理的各种数据以及信息是分析教学状态以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处理。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教学管理在面对繁杂的信息时,不仅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还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此,将媒介积极融入高校教学管理中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媒介的使用

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比较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其发展。在高校学籍管理中,成绩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需要对学生的课程、学分进行管理,对成绩进行运算、分析。每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学课程都在30门以上,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的成绩数据统计量极大且复杂,如果利用纸质存档方式进行处理,不仅不易于保存,而且缺乏准确性。使用计算机技术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只要把每位学生的成绩录入,计算机就能将每一位学生的总分以及班级的平均分运算出来,还可以将优秀率和及格率求算出来。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提供查询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查询自己的成绩与学分。因此,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也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即时通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即时通讯主要是指以QQ、微信为主的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之中,QQ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高校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教师很少在校内坐班,但是每一门课程都会有上百名学生选修,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减少。这种情况对大四学生而言更为严重,一方面学生需要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与老师见面的机会非常少,利用即时通讯就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在高校教学管理之中,学校教务处与学院之间需要传递信息,如果通过文件传递信息,不仅耗时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利用QQ群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QQ群中信息,群成员即时就能收到信息,并且还可以进行讨论;如果需要传递信息,可以上传到群共享中,成员可以自主下载,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微信作为近几年的技术产物,在QQ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功能,并且实现了跨终端的使用。由于微信具有方便性、便捷性、及时性,与短信相比优势明显,因此在学生群体中使用率比较大,但在教学管理中使用频率还比较小。总的来说,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使用即时通讯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促进发展与进步。网络视频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相对于以上两种技术软件,网络视频属于单方面的传输设备,互动性较弱,但优点是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网络视频不仅观看方便,而且能够随意暂停与播放。现如今,网络视频的形式在高等教学管理中逐渐得到运用。一方面,利用网络视频能够实现在线平台的课程教学。现如今高校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网络点播的教学形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后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这种形式让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视频可以开设公开课。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所开设的课程是经过长时间实践的优质课程,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比较先进。

三、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媒介的应用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管理观念淡薄。众所周知,教育观念决定了一所高校的教学意识以及基本行为,影响着每一位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思路。现如今,高校教学对媒介的利用率较大,从根本上忽略了教学管理发展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除此之外,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认识不够,教学观念滞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管理的步伐停滞不前。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众多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在高校队伍建设时认识过浅,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事务性管理为主,对人才的选拔以及培养有所忽视。很多教学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媒介使用技能,在工作中凭借经验进行管理,从而导致整个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发展比较落后。教学管理中所使用的软件适用性较差。经过调查发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虽然可使用的软件较多,但是适合高校教学发展的不多。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正处于学年制与学分制的转型阶段,导致众多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难点。比如,在进行网上教学时,布置作业以及打分都无法通过软件解决。因此,教师要使用某一类型软件时,要对各种软件性能深入了解,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

四、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举措

第4篇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从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现行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理念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一,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都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管理理念落后,认为传授知识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很多的高校都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二,教学管理中,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认识不足,而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也不够,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或者是不能有效落实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于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认识不足,制约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三,教学方面,教学计划单一、专业面狭窄、专业的课程设置僵化,这些都是教学理念陈旧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支持力度缺乏。

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而言,强化社会支持力度非常重要。首先,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投入不均衡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或者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力度远远要低于公办院校,进而也导致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步伐;其次,社会参与性不够。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相关负责人没有考虑到教学管理中社会成员参与的重要性,只是要求学校、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而把学生家长、社会工作者、理论研究者等社会其他人士排斥在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提升民办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实现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在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行政化”阻碍了教学管理的进程,学校相关领导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的具体安排,积极听取教师的相关意见,克服作风,形成一个民主的氛围,努力为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制。学校应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的专家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监督人员,及时提出当前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再次,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客体是教师和学生,将其作为任何制度和管理的首位,制定能激发师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爱好进行学习,转变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对自身内心精神世界进行挖掘和反思,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实现民办院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再次,优化教学形式。教师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师除了要完成课堂任务外,还应该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积极拓展社会支持面。

第5篇

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管理,重在激励和引导,而非严厉惩罚。;教与学活动中多组织竞赛活动和自我展示,才能引起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才能满足师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使教师和学生达到自己激励的目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所以不能照搬传统管理手段,用严格管理只能适得其反。对于这种群体,管理者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组织成员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如在许多高校评估过程中,虽然加班加点,但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和进步,许多教师不辞劳苦,兢兢业业,许多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配合教育部的评估——在这个高度“群体化的”目标中,教师指导如果学校的评估优秀了,高校的地位就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和收入也会提高;学生也自觉的指导,评估成绩对于自己的就业至关重要,特别是评估重点大学和“211”、“985”等名牌大学时,师生和行政、后勤等达到了高度一致和自觉的状态,这也是“Y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最好例证吧!日本学者威廉•大内首先提出“Z理论”,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后,大内提出了独特的“Z理论”。

“Z理论”将企业文化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核心手段,高度重视管理中的文化特质,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根据这种理论,高校教学的管理者和对师生员工之间第一要互相信任,信任可以激励被管理者——师生员工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校、教学,对待同事、同学,也激励管理者为学校的名誉而忠心耿耿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学生学成后也会报答母校,美国很多大学评价标准的最重要的一条捐赠率——即本校毕业生对对母校的捐赠比例,这是一条很科学的评价标准,只有毕业生对母校有认同感有信任感才会在毕业后回报母校,回报母校不是强迫性的,而是一种感情的回归与肯定。其次,微妙性要求高校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教职员工的个性,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这样才能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管理和教学的效率。

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是一种“同志+朋友”的管理模式。所以高校教学管理者提倡在管理者、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学校与个人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这些成功的案例反映在许多学校多组建了许多科学研究小组,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X理论”不适合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因为此理论反映了管理者对下属的不信任,产生的后果是对师生员工的严格管理。信奉“X理论”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师生员工的个人的目标和学校的目标不是统一的。因此,要想高校的教学各项工作顺利高效的完成,只有制订严格的纪律,甚至采取强制、监管、惩罚等措施。在这种监狱一样的氛围中,听从管理的师生员工便是好的,否则就要对他们实行处分和责罚。“Y理论”非常接近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本善"观点,认为人都是有事业心的,一般情况下,师生员工一般会认真工作的,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不能仅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无情的惩罚措施。更为重要的是,高等学校应该改善教学环境,采取合适的奖励措施,要真正相信师生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的潜能也会创造性地得以发挥。

管理者只有信任员工,才能采用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激励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管理,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说,“X理论”、“Y理论”回答了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管理的两种基本原则问题,“Z理论”则融合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理论。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将“Z理论”(人文性)看作是对“X理论”(原则性)和“Y理论”(激励性)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教学管理中根据高校和师生员工的实际状况来灵活掌握制度,实现人性化管理,认真推进最符合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作者:董佩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第6篇

1、对非执教人员的管理忽略

这是众多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大缺失,有些学校为了“专心”培养学生学习,忽略了教职工的岗位业绩考核,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规定考核事项和奖惩制度。有制订这些制度考核的也只是做做样子,没有落实。这样对教职工的忽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经过长期的疏于管理使得这些非教学人员工作服务意识淡薄,导致有些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教学计划管理的强制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管理者制订的教学计划是执教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管理模式较为死板,更多的是强调上、下级关系。管理者与实施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严重不平等,缺乏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只是计划的制定者,是各项教学工作的支配者和决策者,这样就导致这些管理者们缺乏对管理对象的了解,不能准确的把握和分析管理对象的特点,相反的,而处于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去执行这些看起来并不合理的教学任务。

3、有效教学理念的缺失

当然,随着科学以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渐渐被新型的教学理念所取代。在众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当中,有效教学却是鲜为人知,在很多大学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当中也很难见到有效教学。由于有效教学理念的不深入,直接导致教学管理目标的偏移,许多的教学管理者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性,过于强调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另外,目标偏移的另一弊端就是教师更多的是注重“教”的内容,忽略了学生“学”的内容。

二、高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性

高校有效教学管理的实施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为了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需要,各大高校应该加大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力度,在进行合理教学管理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效教学起兴于20世纪,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倡导的是一种平等的教学理念,在注重教师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们的学习,这种教学理念主要以发展学生技能为主,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这种教学理念正是现代高等学府所缺少的,大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发现技能的能力,而有效教学正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与国外大学相比,中国大学对有效教学的学习模式的认知远远不够。为了有效实施“有效教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专门为此而制订了指导手册,这本指导手册包括了一项好的教学模式应该达到的标准;学校内的所有员工包括院长、主任甚至是园丁都应该遵守的教师守则以及对员工工作质量进行的评价标准。除此之外,这本手册也针对学生学习制订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比如说,对各院各系的学生都设置了相应的教学服务信息,学生们能充分了解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这种实践方法告诉大家,要将有效教学完全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当中需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注重各方面的细节,使之具有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进行有效教学管理的措施研究

1、师生共同参与,建立合作机制

在中国众高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失衡,有效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师生参与管理,要在适应性思维的引导下尊重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并且要求教师、学生、管理者形成一个目的共同、平等互助的三方权衡合作机制。这样,学生们能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以及管理者多了更多的理解性和合作性。

2、建立严谨、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系统

由上可知,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渐渐忽略了教师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认知水平。为了贯彻有效教学管理模式,要建立一系列的科学评估系统和考核标准。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只有做好教师的检查工作,教师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管理者们根据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的人员要求,科学地制订评价指标,客观的检查工作情况。肯定好的工作成绩,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结束语

第7篇

1.1教学管理观念滞后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教学管理工作主要以事为主,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各类事务的执行者,往往凭借经验或者上级领导的指示进行,缺乏对教学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中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没有创新精神[3]。

1.2对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不够

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辅、服务性、事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多是日常性的、繁琐的,事务性的工作,看不到具体的工作业绩,多是“幕后英雄”。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够,缺乏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是使用多培养少,任务重待遇低,干活多认同少,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

1.3缺乏晋升空间,工作热情不足,稳定性差

高校教师、实验员系列和专职科研人员都有相对充足的专业技术职称名额,学生辅导员既可以参加职称评定,也有行政级别,2009年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了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实行职员制,使得教学管理人员无法参与职称评定,很多年轻人还是初、中级职称。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又使得学校在选拔中层的教学管理领导干部时,大多是从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专职教师中选拔,中层教学管理者都是“双肩挑”。使得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晋升的渠道和空间,看不到职业前景,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可能一辈子下来都还是科级职务。级别低,工资待遇低,导致在高校中地位低,不能安心本职工作。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创新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服务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向开放的引导式、咨询式、管理式、服务式多功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

2.2加强学习、培训和交流

高校应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每学年每学期分层次、有计划的安排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进修调研和在职学习,使其掌握现代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意识、管理方式和专业知识,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考察、交流和研修,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还可采取讲座、培训等方式,请校内外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指导,交流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努力钻研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科研水平,打造“学术型教学管理团队”。除了高校的培训和学习,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自我提升。树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观念,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构建教学管理队伍终身学习体系。突出抓好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育管理的科学方法、现代化手段,教学管理才能不断出成效。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创造力,对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能提出新方案。通过探索、研究,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法,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献计献策[5]。

2.3为教学晋升渠道和发展空管理人员提供间

高校应研究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干部选拔机制,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晋升的渠道和发展空间,使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更高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自身价值。自从2003年我校首次公开竞聘教务员至今,经过十年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我校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年纪大、学历低的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转岗,目前工作在学院教学管理一线的管理人员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且专业对口,而且大多数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管理人员,具有事业心和研究能力,希望得到培养和提高,希望得到晋升和发展。

2.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应该从关怀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等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满足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提高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5参与一线教学,打造一支即懂专业又懂管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高校是否可以探索打造一支“管理+专业”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既懂专业又懂教学管理的队伍,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程度的参与到教学第一线,既可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的为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以提升自己,积累一些教学、科研经历和成果,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为今后有可能成为中层管理者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