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2:54

序论:在您撰写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

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face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practic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proje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rugs production enterprise preparations pre-production processing post and preparations forming processing post, designs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way of the two courses in experiment and real training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organic contact of scattered knowledge points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ed career capacity. The research adapts to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improv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衔接

Key words: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practical techniques of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experimental project cohesion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302-03

0 引言

我校属于医药类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且医药类的专业课程均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在医药学类职业院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在促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医药类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医药学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医药类相关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与行业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如药学类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药学类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类高职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实践教学是医药类职业类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从校内学习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束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分散的知识学习、单项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到各课程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制剂实践教学现状矛盾浅析

2.1 制剂生产实际岗位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学校同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与制剂生产相关性大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成矛盾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岗位,药品生产具有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决定了制药等相关专业所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间虽独立开课有自己各自的课程体系,但必须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就以中药专业来说所开设的以下课程可以说都是为药物制剂生产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等。这些课程共同服务于制药岗位,互为对方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期阶段,涉及到某一岗位群不同岗位中的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分别是以课程的形式独立开课,各课程在教学上往往因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教学中常常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势开展各自的实训、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中相互的联系和渗透较少。鉴于各岗位的关联性,知识、技术的相互渗透性决定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始终关注这种岗位之间的联系,在技能训练中,在可能的环节,去体现这种联系,共同为同一专业服务的各课程之间要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尽可能的找到可联系,渗透的关键点,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践期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体会、认识到他们所学的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学生制剂实验提取净化工艺过于简单与企业实际生产中前处理工艺相对复杂的矛盾 对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涉及到从原药材的提取、净化工艺,因考虑到实验教学时间问题,在有限的四节课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掌握相对完整的制剂制备工艺过程,多数情况把原药材前处理工艺设计的相对简单,多数是用水提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设计水提醇沉工艺;随着制剂品种的不断增多,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以及药物要满足“三小、三效”的原则指导下,药品生产企业,对于中药制剂品种的生产,在前处理工艺上,遵循提取与净化处理尽可能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的原则,企业在制剂制备前处理工艺现状恰恰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强调的,分析有效成分的性质,设计合理的提取、净化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相一致。因此,开展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非常必要。

3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必要性

3.1 促进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在中药专业及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开课顺序上均是分前后学期分别开课,在开课时间上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属前期课程,在后续课程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注重两门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课体现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的过程性,延续性;另一方面,促使、激励学生把这两门课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很好的连贯起来,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不同岗位群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形成把在校期间所学的各课程相对零散的知识与技能,很好的连贯起来的意识,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扩展学生就业的弹性空间。在思想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2 为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的顺利有效开展打好了前期基础 以具体制剂生产岗位为指导,围绕制剂生产岗位任务,着重针对制剂提取、净化岗位等前处理岗位与制剂成型加工岗位之间的关系,找出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合适的结合点,为开展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药制剂生产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中药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制药岗位。

4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的开展步骤

4.1 整理含各类成分代表中药的典型制剂 为了使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更合理,首先对企业制剂生产岗位进行了调研,联系现市面上销售的制剂具体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为出发点,以各大类化学成分分类为分类依据,从每一类成分中选择代表性中药,查阅、调研现药店销售及医院临床使用的制剂品种,选择典型的制剂品种,查阅制备工艺流程。设计两门课衔接的模块。如表1。

4.2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开展程序及效果 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设计联系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实验项目,该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实验前问题的设置,实验中跟踪讨论,实验后及时评估。

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把独立开设的两门课程之间形成联系,树立相关专业课之间有机联系的意识,在中药制剂技术理论课教学中,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上选择某些联系这两门课的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从典型制剂的举例到某制剂工艺流程中一些环节操作注意事项,注重两门课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要专业课有关联性的意识,为开展联系两门课的整合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整合实验前,发放了实验、实训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表明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有一定热情,在问题“若开展一项能联系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有关内容的实训(比如: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提取槐米中的芦丁,用制剂技术中制备滴丸剂),你对这种实训的评价是的”,选择“很有必要”的同学占了总数的74%,在实验开展中,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每班人数均在40人以上,每班分8组,平均每组5-6人。在实验前,选择代表性中药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以小檗碱为主药,让学生自行查阅已学过的药化课本,制剂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首先复习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含生物碱类的代表药物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复习盐酸小檗碱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根据药化中学习的盐酸小檗碱的性质,结合中药制剂技术中,已学过的剂型,选择合适的剂型,设计制备工艺流程。师生共同探讨。实验课实施中,选择学生设计经教师修改的一些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展中,盐酸小檗碱由中药化学实验室提供,是学生在药化实验中提取的产品,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拿来当做中间体,继续加工成制剂成品,这样既有利于实验材料的再次利用,有一定节能减排的作用,节约了实验原料,又有利于学生把前、后期课程联系起来,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此外在制剂实验开展中再设计一些联系两门课的有关问题,实验中跟踪讨论。

实验后及时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了解此具有整合性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反映用前期已开展过实验、实训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来开发、加工成制剂成品,有利于对前期课程(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知识的回顾及对后期课程(中药制剂技术)进一步加深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促学生实现使前后期所学课程形成有机联系。此整合性实验受学生的欢迎。

5 问题分析

5.1 教师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及相关项目整合的研究文献报道的较少,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两门课程的相关教师要多交流、实验开展的时间、项目等方面沟通协调好。因实验模块设计到两门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要不断学习,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5.2 学生方面 根据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性的课程,大多数都在6、7学期开设,到第七学期,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有一定的就业压力,怎样兼顾好在校学习、实验、实训与很好的择实习、就业单位,要调整安排好,此外学生能很好的联系其他有关专业课相关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量的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属于小试规模,每一小组投料一般在200克左右,成分产品得率有限,故实验后整个产品量不是很多,不足以能满足2个班以上的制剂实验,针对一些得率低的产品,只能有选择性的选择某个班级开展。如何使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所得产品的量,满足中药制剂技术某些项目实验、实训教学,还需进一步交流、探讨。

5.4 教学效果评估方面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学习态度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得宽窄;自学的能力;实践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独立见解。因此,不能单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学效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把学生的个人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等非试卷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本课题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因多方面原因的限制,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6 意义及进一步拓展研究

研究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体现制剂生产的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认识,本项研究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价值,为制剂综合性实训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医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探微,卫生职业教育,2008,(21):92-93.

第2篇

关键词:中药;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是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积累有用实践经验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关键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实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发展趋势[1,2]。由于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处理现场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时都不敢将实习的学生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担心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是安全事故[3]。因此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建立完整的实训基地变得尤为重要。

1我校中药实训基地简介

我校于2005年起,先后投入了一千多万资金来建设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按照药厂生产的"中试"规模设计,聘请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并组织专业教师调研和采购设备,还定制了配套的GMP仿真软件,建设成了特色鲜明、设计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药品实际生产的平台。

中药实训基地主要设备配置有洗药机、转盘式切药机、往复式切药机、炒药机、制丸机、板框压滤机、筛选机、热风循环烘箱以及多功能中药提取系统等,基地以中药的基本加工工艺为基础,提供了中药炮制、提取浓缩以及蜜丸剂等生产条件,同时也可配合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实训设备,完成成品生产和包装的全过程。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基于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探讨

2.1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实训教学内容的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利用新颖的实训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学校在开展实训教学的之前,通过调研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用来确定实训教学的目的,实训指导书的内容有引导性实训、练习性实训以及综合性试训等,每个环节各有侧重点,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4]。其中引导性实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药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检测所使用的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比较侧重中药生产的操作原理、生产工艺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练习性实训的教学目标则是比较注重操作单元,比如中药材的洗切、炮制、过筛、提取、浓缩等内容;综合性实训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整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该类实训内容一般只会简要提及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5]。

2.2 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 为了实现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我校模拟实际中药生产过程对学生下达了任务指令,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实训内容,有效避免了实践性教学中的"走过场"问题。我校目前总共设置了以下岗位:①产品研发岗。该岗位主要利用资料的查阅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遵照已经研发出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②原料采购岗。该岗位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产工艺来了解原料的确定方法并对原料进行检验,增加学生关于中药材检测方面的知识。③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岗。该岗位可以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相关炮制标准以及方法,了解炒药机以及切药机的操作方法。④提取分离岗。该岗位主要是让学生在中药材的前处理过程中掌握板框式压滤机、多功能提取罐等设备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经验;⑤制剂岗。该岗位主要根据剂型的不同要求让学生掌握干、湿法制粒机、整粒机、旋转式压片机、制丸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以及自动安瓿灌封流水线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剂型与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⑥包装检验岗。包装检验岗位主要是锻炼学生铝塑包装机的操作方法,以及掌握检测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了解相关的检验标准。

2.3实训教学方法多样化 实训教学是对已学知识的整合,因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外,仿真教学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引用到中药以及其它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实训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将以往的理论考试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具体某一剂型中药实际生产操作的考核,并将考核分为准备技能得分、制备技能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安全意识得分以及卫生意识得分等项目,全面评估学生实训将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到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与经验。

综上所述,我校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双师"型人才比较缺乏,在校教师一般重理论而实践能力偏弱,从企业聘请的技师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授课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和专职教师又有一定差距,要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各个高职院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次,设备空置率较高。毕竟实训教学只是学生在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实训基地不可能长期运转,我校利用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机会来填补空档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其他的办法还有待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去发掘。最后,实训设备维护保养成本高。由于采购来的实训设备厂家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过保后,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解决需要厂方上门解决的话维护保养费用会非常高,还可能影响到教学计划。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尽量就近采购或者从当地相关企业联系专人维护。

参考文献:

[1]范瑜珊.在药理学实训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 (11):488-488.

[2]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504-505 .

[3]刘志梅.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以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炮制与加工方向)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84-85 .

第3篇

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天然药物化学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文献系统查阅、整理和总结能力、数据统计、仪器设备的选择等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强化学生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药前处理中的提取、精制、分离方法及操作技术,能根据中药中所含成分设计合理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能预见中药提取分离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简单问题。针对中药制药前处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中药提取、浓缩、分离精制等步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1〕。天然药物化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倡导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勇于创新〔2〕。教师在授课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对关键操作环节进行演示;学生需要提前进行相关实验的文献调研,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预习报告。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后,学生开始实验〔3〕。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重点讨论项目的成败原因,解释实验现象,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利于项目的优化和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训的授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强化实验实训条件

我校的天然药物化学实训室的小型提取分离玻璃仪器和学校中心实验室的提取分离活性成份成套设备为学生实验实训的顺利进行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力求满足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要求,大力推进产学互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1〕。天然药物化学技术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直观性差等特点,因此引入实训视频、微课程等方式来衔接理论课与实训课,解决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内容教学直观性差的问题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观看了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溶剂提取法的具体操作视频;在实训前让学生通过萃取法、超声提取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等相关视频、微课程,提前了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旋转蒸发仪、万能粉碎机等仪器的完整操作视频录制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仪器的正确操作步骤。总之,利用实训视频、微课程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训课之前对实验设施合理搭配及组合使用、实验现象、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所了解和预见,大大降低了由于操作造成的危险事故和人身伤害的几率,在整个模拟实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

3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时间较长,需要教师优化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教师把密切相关的实训环节安排在一次实训课,先对实训思路做整体介绍,再讲解当天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实训过程。合理设计实训方法,节约实训时间,例如回流提取耗时长,而超声提取时间短且提取效率高,因此回流提取作为演示实验,要求学生看懂并会安装玻璃仪器即可,学生在实训中采用超声提取法。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实训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使其掌握实训目的、意义、实验流程。通过优化实训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巧妙设计实训流程、提高对学生的实训预习要求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4提高创新性,增强实践性

4.1查阅科技文献,设计新方案

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实训课前给学生布置翻阅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中所用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在实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计结果,设计更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最后再与教师给出的实训方案进行比较和调整。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实训项目外,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从油茶籽中提取分离茶油、茶皂素、茶多糖等各类化学成分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在理解文献所列方法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标明实验原理。学生在阅读文献、设计方案、具体操作、实训报告的全过程中,创新能力不断形成和提升。

4.2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内容,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讨论,课堂上学生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从而达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微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将实训课未开设的其它类型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实验过程拍摄成图片、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3〕。目前,笔者已将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分液漏斗萃取技术、减压蒸馏技术等实训视频及图片供学生实训前自学;制作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秦皮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等实训图片供学生实训过程中参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并完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讲义等教学资料;撰写适合本校药学系学生的特色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建立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库,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放中英文参考文献,实现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3强化科研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药材选择、药材加工、工艺流程、提取分离参数控制、制剂过程等多方面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1〕;在实训任务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提取分离流程、组合实验仪器,熟练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精制、检识等技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13级药学专业学生、13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13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了《闽台道地中药泽泻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成分及作用机制》、《油茶抗糖尿病多靶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油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部位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单体成分及其机理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单体成分的体外研究》、《槐花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筛选与健康产品开发》等省、市、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或参与科研项目,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的训练。

5增强实验力度

5.1加强基本技能

在学生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其熟练使用实训设备,反复练习操作要领,强化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在实训前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实训微视频,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详细要求。教师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演示实训任务中的基本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后续复杂的实训任务奠定基础。

5.2开设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由教师选题、学生检索查阅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设计方案、实验员准备实验材料及试剂、学生具体实施实验等多个环节〔5,6〕组成。在每次实训工作中2~3人一组共同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完整的综合实验锻炼,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路,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团结合作精神〔7〕。笔者现已给学生开设油茶叶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油茶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等设计性实验。

5.3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将教师的与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工作及国内外科研成果引入到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眼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机会〔8〕。笔者已申请省、市、校级科研课题,共计30余万元科研经费,已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到科研课题工作中。

5.4拓展实训教学内容

将学生实训室开放,鼓励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时间依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并提交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性试验。针对创新性试验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7,9〕。我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笔者已申请到1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研经费和10万元校级科研课题经费,用于大力支持学生作为主体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用于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到项目任务中。

5.5构建开放性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11〕。构建开放性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增强实验力度和实验效果,让学生在设计实训方案、实施实训、梳理实训结果、书写实训报告的完整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6完善实训考核办法

为加强培养并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优化实训考核办法迫在眉睫。

6.1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

实验考核方法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素质考核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制定严格的扣分点,通过教师对实验设计方案、方案陈述、实验操作、实训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及讨论、答辩等多环节的综合评判及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最终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该考核方式侧重对实验过程和综合专业素养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热情〔3,6〕。

6.2鼓励讨论式实验报告

提倡采用讨论式实验报告,提高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的评价比重,要求学生提交原始记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3〕。

6.3优化题库

建立试题库,利用试题库系统对实训课进行辅考核,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筒答题、问答题、工艺设计等,试题内容涵盖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所有的重要知识点,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5〕。

7结语

第4篇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对中药提取岗位和检验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熟悉中药各类成分的基本性质,理解中药各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识的基本理论及原理,了解中药提取、分离领域新进展,具备高级职业技能考核的应知要求。能力目标是掌握中药各类成分提取、分离、检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使用工具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等。素质目标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具备团结协作能力。

2、课程内容

在实验课程内容选取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中药制药前处理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完成企业的生产项目为主线,以中药生产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围绕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及职业能力等级考试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构建为: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在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模块中,根据中药的提取分离与质量检验岗位所涉及的基本技能设置为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模块中,根据中药中常见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设置为8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选择1~2味代表药材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综合实训模块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安排一次“工学交替”性质的综合实训,具体设置为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两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总体按照如下设计内容进行:任务导入,布置实训药材提取分离任务;信息查询;制订完成药材提取分离任务的相关计划、流程;师生评估,对流程进行优化;对设计进行审查并组织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针对实验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情境教学为主线,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情境教学

实验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员工,在情境中能够以岗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3.2项目教学

教师拟定项目,以中药提取分离检验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首先针对项目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等,设计出实验方案,具体实施时按照提取→分离→鉴别的过程依次完成各项工作,既使学生熟悉了职业工作过程的顺序,又练就了学生中药提取分离与鉴别的扎实基本功,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任务驱动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设定合适的工作任务,给同学发放任务书,让同学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工作任务,制订适合方案,然后汇报自己的工作方案,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对方案进一步分析、修正、优化,再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同学之间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相应能力的培养。

3.4案例教学

将失败实验以及查询所得的经典工作情境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从中找到原因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问题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训。在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总结评价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6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配以常见技能操作的视频资料和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及设备,并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操作技能。

3.7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主动检索并学习相关资料,并在任课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自由互动关系,也为本课程的综合实训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

4、考核评价

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64-02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培养中、高职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4年12月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实践中秉承“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江苏省中药及制剂生产、经营等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学校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成和使用,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建设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意义

有利于中药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中药制剂技术广泛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传统中药制剂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之一。提高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水平,客观上需要一大批中、高级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批人才的培养依赖于中医药职业教育,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为达到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而做好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训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中药制剂及相关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办出专业特色。

有利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营造实践、科研的环境氛围,调动教师参与设计、研制开发新产品,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掌握、运用新科技和新工艺,积极从事科研创新活动,从而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企业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制度。在GMP硬件、软件和人力这三要素中,人是主导因素。而现在学生不可能进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训,导致理论、实验、实训和生产脱节,达不到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GMP标准下进行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以及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设的目标

实训中心建设有明确的定位 (1)实训过程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2)在技术要求上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工艺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3)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4)在设备利用上具有共享性,实训基地能与地方相关产业及省内同类院校资源共享。(5)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中医药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任务,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任务,使学校实训中心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产学研结合,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与一定的经济效益。

设备配置 (1)设备配置思路:目前,固体制剂市场占有较高份额,所以,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设备以固体制剂设备为主,兼顾社会发展需求,液体制剂、注射剂等剂型设备为辅。根据学校的资金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在设备采购使用上实行分步实施的方式,优先购置重点的固体制剂设备。(2)设备配置。主要设备配置见表1。

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1)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为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真实显现药厂、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生产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能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各工作岗位工艺流程和方法。从设备配置来看,实训基地完全可以成为中医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2)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学校采用企业专家指导、参加全国制药设备展览会、前往相关企业及院校实地调研等方法,定出技术性能、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指标要求,再通过政府招标进行采购,保证了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师资建设 为了提高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教学能力,学校专门从行业内引进专家兼职,结合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相关实训教学,同时积极培养新教师,使实训中心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师型”能力素质。确保制剂实训中心的“双师型”教师达到15人以上,其中专职实训指导教师9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6人。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管理

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 (1)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和中医药系对实训中心实行二级管理,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管理按照小型制药企业的模式运作,在管理人员和岗位设置上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机制模式。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见图1。(2)管理制度的建立。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立健全了管理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完全按照GMP规范要求建立文件管理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操作标准)和记录(过程记录、台账记录、凭证),以及类同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训现场管理 (1)实训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实训现场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现场布局,实训操作也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组织实施,学生的现场实训管理模拟车间的管理体制,将制药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生产现场,严格按照5S现场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现场教学。(2)实训车间劳动纪律管理。实行劳动纪律制度化,学生进入工厂企业因为劳动纪律被淘汰的逐年增多,主要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和家庭对这方面的约束不够。为此,实训中心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非常详细,执行非常严格,使学生实训期间逐步养成与企业要求一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习惯。(3)现场管理科学化。在实训现场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如定置管理、看板管理、目标管理等,重点放在班组等单元管理上,积极推广先进的5S管理,提高实训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

物料管理 (1)物料的账目管理。实训中心所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等必须按照财务制度,结合GMP的相关要求,详细记录,及时登记台账。(2)物料的使用管理。物料使用按照GMP具体的物料采购、使用标准规程执行,不得私自使用。(3)物料的节约。对实训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从生产工艺流程上对物料使用做了详细规定,使部分物料在中心能得到循环使用,既可节约物料采购成本,又能达到实训效果。

设备管理 (1)制定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标准操作SOP,将设备管理规程编入中药制剂实训教材。实训过程中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2)制定设备及零配件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采购申报流程,按需采购,减少设备配件的库存浪费,严格执行设备采购的财务管理制度。

运行成本的管理 (1)合理制定实训工艺流程,提高可重复使用物料的利用率,对于运行成本较高的设备实行集中教学,减少重复启动及清洁等造成的损失。(2)与相关院校在实训方面实行资源共享、合作教学,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3)通过相关认证,使为企业产品代加工成为可能,如保健食品的生产、消杀剂的生产等,为学生实训提供新的思路。(4)通过对社会用工的技能考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降低中心的运行成本。

独立单元考核的管理 (1)中药制药实训中心共有实训设备50余台套,实训岗位230个,可同时容纳150人实训。为了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并规范实训管理,将实训中心的设备按照制剂工艺流程分为中药前处理单元、中药提取精制单元、中药固体制剂单元、中药液体制剂单元、中药注射剂和冻干剂单元、制剂包装单元、仓储实训单元、质量控制单元,每个单元按照班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应的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表格化考核。(2)各独立单元按照现场管理、成本核算、实训工作量、学生实训效果评价、实训质量、安全管理、纪律管理等项目进行详细考核,每月考核结果与各单元责任人的薪酬进行挂钩,考核结果定期汇总,作为每年进行人员岗位及薪酬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

取得的成绩 (1)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共进行了3200人次的学生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有了质的变化。(2)高职中药制剂专业110名学生全部一次通过中药制剂高级工考核鉴定。经过实训的学生就业率达100%,就业后能直接从事企业关键岗位的设备操作,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3)培养“双师型”教师10人,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成使用,促进了相关实训课程的系统开发,新编写《中药制药设备实训教材》和《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材》2本。(4)通过与行业合作,为制药企业提品实验十余次,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存在的不足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成不久,在运行过程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部分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实训计划经常变动等,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运行中要注意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实训计划,提高设备使用率;对实训中心的安全管理要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落实。

特色展望 经过一年的运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已经使专业教学实现“七个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新合一,在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此为基础,中心将积极发挥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服务一体等多种功能,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使中心成为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02-204.

[2]顾湘萍,周颖平.谈高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01.

[3]高启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52-153.

[4]石雷,刘学峰.高职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22-123.

[5]马庆发.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有效建设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6.

第6篇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简称三以一化)”的职教理念。据此,高职中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1-2]。中药化学是高职中药、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工作中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皂苷、挥发油、强心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为中药前处理综合技能、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后续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目前,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单一,即传统讲授加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难度偏深、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实际问题,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入手,建构情境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对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优化,体现了中药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中药化学课程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备环节,从中药提取工岗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和工作任务的性质、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制剂工作中提取岗位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达到中药高级提取工的要求。其设计思路为:¹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º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多样化,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1.1设计教学情境,实施工作任务

课程共设计8个教学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选取1-2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具体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在此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3]。下面以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情境中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任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布置工作任务y学生课前准备y课上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y教师讲授、操作示范y学生动手实践y师生互动小结。这种方式效果显著,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课程60%内容在专门化实训室和我校高仿真GMP实训工厂进行授课,部分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带教,实践教学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贯穿“互动”理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2.1案例教学法

通过目前出现的药品不良安全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药就是做良心,药品质量安全就在我们周围,如加强责任心,就会减少许多药品伤害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在讲授中药成分鉴定技术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时,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专属性问题入手,引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的实训项目。

2.2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介绍,也注意将知识与检测操作实际相结合,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对于薄层色谱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时,由于前期已经学习过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因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相关工作站,利用此分析手段达到中药成分分析的目的。

2.3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设计中可通过教师设问、引导设计、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操作过程、组织展示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4]。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相关问题,对提取、分离的关键点做总结归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角色扮演法

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员工,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逐渐学习如何积极接受中药提取分离任务,如何与“同事”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与“同事”之间对项目的意见分歧,如何向有经验的“长者”(教师或同学)进行技术沟通等非专业知识。上述方法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由于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通过开放实训实验场所,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主设计实训实验项目,以拓展知识与技能,拓展能力发挥的空间。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比武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学校软硬件配套设施,把握“适时、适度、适当”原则,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1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利用计算机机房安装的“MediaClass多媒体教学网”软件,方便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进行多媒体广播、授课过程录制、授课过程回放、布置任务、下发文件等操作。

3.2音像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根据课程信息量大、系统性差、学生学习记忆难的特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插图、照片、表格、视频画面等,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貌,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化学多媒体系列课件。

3.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广泛运用网络教学平台,5中药化学6省级精品课网站已于2006年开通,校内校外可快速访问,实现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库、习题集、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网上测评、师生论坛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和自学,教师又可进行专题讲座,并能及时以课件或录像等形式补充现代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使教学密切与现代生产实际相结合。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单纯实际操作演示的局限性,利用以上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验证自己的实训结果,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基于学习全过程,改革评价体系

4.1制定考核大纲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衔接,与5国家职业标准6对高级工的要求接轨,制定中药化学考核大纲。

4.2建立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封闭命题方式,即由少数骨干教师组成命题组,原则上避免任课教师命题,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题库中选取试题,组成难易程度适当的试卷,并增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从而保证了考试测验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第7篇

1.高起点、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更多的应该是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中完成,其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模拟或真正车间中才能完成,而药品生产GMP的内在要求,使得医药企业无法满足药学类专业人才GMP实训教学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标准的、与现代制药工业同步的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就成为相关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拥有行业办学和江苏地区医药产业发达等特殊环境优势,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便利条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九字方略,以“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总结了镇江校区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搭建集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保持GMP实训与行业生产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间距离。本校GMP实训中心由安徽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讨论稿)进行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现有各种设备、仪器价值1368.977万元。实训中心以公用工程为支撑,融药物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等车间为一体。其中,冻干车间配备西林瓶粉针联动线、真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车间内洁净度设计为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注射剂车间净化级别设计为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塑瓶大输液、软袋大输液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级别为D级,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剂,生产工序包括原辅材料的前处理、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衣和内包装工序;生物制药车间洁净级别设计为D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符合国家GMP要求;中药提取生产线主要包括浸出提取、过滤、浓缩、醇沉、干燥等工序;药物合成车间根据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浓缩回收等岗位;公用工程车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内制药行业先进水平,在国内药学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制剂车间内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本校对GMP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企业培训的推进器、继续教育的加油站、技术革新的试验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规范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从车间工艺设计、净化厂房建设到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GMP要求实施,并同步开展GMP软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药品生产、厂房、设施及设备在内的一整套GMP软件体系,如:净化厂房设计、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清洁蒸汽)系统及相关制药设备的GMP档案文件。同时,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等手段,全程记录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过程,为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获取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3.校内GMP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校在充分调研药学高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确立了药学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药物制剂工艺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四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药学高职教育中实施,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由于药学类专业本科校内实训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由“学科完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虚拟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以求实、求新、求变,体现工程实训特征为原则,以生产实践应用为目的,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新体系。建设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组织生产化、实训手段多元化的药学类专业本科实训教学体系。

1.实训内容项目化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实训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实训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制药企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由“学科导向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的转变。[2]学院把实训基地按照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车间,即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公用工程车间,以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干线,参照制药生产的实际生产岗位以及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项目化的需求,将每个车间划分成若干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制药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对每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再将每个车间的所有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加以整合,成为该车间的实训内容,然后将各个车间的实训内容融合起来,形成整个GMP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筛选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等,从而建立了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实训组织生产化本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即是实训过程”为出发点,开展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实现由“学科体系导向模式”向“生产过程导向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模块既是实训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训岗位,建立一个实训教学指导小组,实训教师指导小组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组成,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完成岗位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该岗位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岗位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研讨工作等。主讲教师既是岗位实训教学的带头人又是实际生产的班组长,实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参训人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再以各车间实训教师为基本教学单位,设立实训车间负责人,组建实训教学研究室,开展各个车间的实训教学工作,进而完成生产化的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建设。3.实训手段多元化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学院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切入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GMP仿真平台软件》为平台,将现场教学、虚拟实训和现场实训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实训项目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三种教学手段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软着陆,虚拟实训着力强化学生对制药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认知能力,现场实训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实施于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与掌握;同时将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的技术、经验和感性素材应用到现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认知过程,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影响

学院以中国药科大学雄厚药学专家团队为依托,以全国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工程技术权威为外援,以GMP实训中心“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为中坚,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实训内容设计为理念,开展实训教学研究,形成“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利用所拥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的药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新增实训课时,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训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以及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训制度建设,优化实训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和方法,增加岗前培训内容,安全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设计了中国药科大学实训教学方案(模块化),制定了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包括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及公用工程等各个车间的实训方案、实训大纲,编写了细化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每个工作项目的单元化、模块化实训讲义、实训教案。药学类不同专业本科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讲义等已基本完成,编写药学类实践性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药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