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2:33
序论:在您撰写基础化学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迅速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1]。CDIO分别代表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操作)四个能力层面,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研发到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是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以项目化的培养方式使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精神和工程开发等能力得以提升[2]。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的指导和支持下,2005年汕头大学工学院率先实施了CDIO工程教育改革,同时带动了国内几十所本科试点高校和许多非试点院校一同实施,对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与相应的管理机制都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且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标准、构建一体化课程计划、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方法、建立保障与持续改进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显著的效果,为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3-4]。因此,借鉴本科教学中开展CDIO取得的成功经验,在高职基础无机化学的教育中引入基于项目的CDIO理念,将会使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望得以更好的解决。
2高职CDIO基础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2.1与专业内容密切结合,应用性强
基础无机化学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后继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目前我校整合后的基础无机化学的内容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更为注重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的实际需要,设计了相应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形成“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2教学模块易于项目化,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在基础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整合后基础无机化学的每一个教学模块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化实训设计,即根据化工类专业学习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打乱原有的教学体系,以具体制备某种产品或分析检验某类性质为项目载体,设计导学案例,将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糅合在一起,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储备,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高度符合。
3基于项目化的CDIO理念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3.1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直接能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技能型人才。而CDIO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方法论,其初衷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初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职业工程师[5]。因而在基础无机化学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针对相关产业对所需求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和已毕业校友的建议,并对市场进行考察,从实际出发,不仅考虑学生对后续专业技术知识的储备,同时还考虑社会对毕业生团结协作、职业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为需求、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园内即对自己的职业素养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2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
3.2.1理论教学
根据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传统四大基础化学教学体系框架的限制,以无机化学为基础主线,将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渗透到相关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划分为分散体系、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初步、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等五大模块,组成“宏观微观宏观+微观”的全新内容体系。
3.2.2实践教学
CDIO理念强调的是产品项目周期的重要性,围绕产品的设计、开发、使用、升级等不同阶段,将不同课程串联起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从而对学生产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直接感受[6]。因此,在设计基础化学实践的教学内容时,借鉴CDIO的思路,将具体课程以项目的形式体现。基础无机化学以企业相关实践内容为依托,基于工作过程,将实践教学按“认知(感官)———技能(基础)———综合(提高)———设计(创新)”分层次进行,循序渐进,形成“引领项目、主导项目、提升项目”三个模块,由单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由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和应用性技能训练设计性技能训练,最后通过设计综合基本技能操作进行实操考核,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3.3基于项目化的CDIO理念教学方法的实施
融合CDIO教学理念的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进行精心的筹划、设计,要求学生参与其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方面便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更清晰地了解实践中的具体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提高脱离书本结合实际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能力[6]。在具体实践项目的选取上,尽量来自于真正的工程项目或企业生产工艺这类项目的选取还能同时让教师和学生了解企业最新的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并从中体验诸如管理、市场、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提升自身能力。在具体CDIO教学方法的实施中,主要采用“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和现象的实验及记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模式。综合考虑学生已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全班学生按能力互补方案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以实践小组为单位,从确立研究课题、实践操作到完成报告都合作进行,最后对实践进行小结,由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分别陈述项目实施的收获,并必须回答两道关于该项目相关的思考题。通过此类项目的实践,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这种模式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3.4以项目评估为核心的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基于项目化的CDIO理念的教学实施中,不再简单地通过专业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效果,而是注重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考量学生对课程综合应用的掌握,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核内容涉及到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数据处理、合作精神等方面,结论可以不唯一,这样过程化的操作能得到学生更全面、更综合的考核评价结果。
4结语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物化可操作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教学模式是借鉴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BLOOM)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这种模式旨面向全体学生,缩短优、良、差各类学生基础上的差距,使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能双向发展,淡化分数,扎实地学到食品企业如加工、检测的基本技能,适合职业学院的特点。
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是由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部分组成。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分析)自编教材,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①展示、②预习、③实施、④反馈、⑤矫正、⑥达成的学习小组为中心。在教学模式的框架下进行调节控制教学活动。本模式突出了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资讯,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反馈与矫正等[2]毕业论文范文,这就较好地控制并改善了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程,突出因材施教、因人实教、企业所需我所教与学,使教与学在较大程度上相互适应。现就这些内容分别加以说明。
一、教学模式
确定教学模式是较好地完成培养方案的主要环节,具体做法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知识要点、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用行为性动词进行具体描述,用韵语手段去贴近生活。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后,就会激发学习动机,再借助琅琅上口的歌诀,如:化学分析天平的操作使用—“称质量,用天平;使用前,先调整;一调低水平;再调指针零。左物右码,先减后增;称时需启动,操作先止动;启动止动细心稳重”及试管振摇操作方法:“三指捏,两指拳,腕动臂不动”等,促使自己运用达到一定技能。
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两部分:
1、认识部分:它指概念、理论、原理、用语、用途等。掌握程度用识记、简单应用、理解、综合应用四个水平层次描述。
2、技能部分:它指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性质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食品企业检测实用等。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序用模仿、学会、熟悉、实用四个水平层次描述。
例如:对《基础化学》中“溶液的渗透压”的认识是:
⑴、能区别扩散和渗透现象;
⑵、记住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
⑶、知道等、低、高渗溶液的概念。
一般理解:
⑴、能说出渗透压的概念;
⑵、能正确进行毫渗透单位的简单计算。
简单应用:
⑴、能根据渗透定律,结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具体情况比较不同溶液间的渗透压大小。
⑵、能指出渗透压在食品检验上的意义。
“溶液”的实验操作技能是:
模仿:
⑴、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⑵、吸量管和洗耳球的使用方法
学会:
⑴、固液药品取用操作“拿瓶标签对虎口,瓶盖倒置别乱丢;量液注意弯月背,取后塞好药送回”。
⑵、漏斗、玻璃棒操作
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⑷、洗涤操作(尤其是比色杯洗涤),定容操作
熟悉:
⑴、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⑵、观察刻度线(深、浅溶液)的方法
二、设计达标手段
师生双方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以后,为达到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且一切活动都要以完成企业所需为核心,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法都可以借鉴。例如:
1、实验启发型:该教学突出化学科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
2、自学研讨型:该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其特点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师的引导启发活动。具体作法一般是下发“自学提纲”或提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进行质疑、答疑,师生共同到食品企业讨证。
3、综合启发型:是在传统启发教学的基础上,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水平毕业论文范文,采取各种启发手段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属于知识记忆的:可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或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达到识记的要求;理解的:给学生创造知识疑惑情境,以讨论的形式达到理解程序;应用的:给学生设置具体问题,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反馈
在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中,为了获取学生学习目标的技能达标程度信息,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需随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上课提问,讨论或采用简单可行的诊断性检测,课下处理作业,与学生谈话及征求意见等,如果学生测验未达标,可以明确指出他在哪些知识上未学好及在哪些相应的思维能力上还有欠缺。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矫正,自我强化,又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矫正,突出“以人为本”教学。如教学“回炉”,分组上课,个别指导,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等矫正措施—由“学会”变“会学”。从而使中、差生不欠帐,能够越过基础知识的沟壑。化学教学目标常用两种考核手段:
1、理论考核,以六个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试题进行考评,其对应关系一般如下:
识记-填空题:简单应用—选择题;理解—是非、判断题;综合应用—简答题;创见—假设问答题;创见性应用—实际应用题。
2、实践(训)技能考核,技能考核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化学仪器的识别操作-应用-提纯;化学计算;物—化学反应的观察、鉴定;独立操作能力。
四、“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将传统教学中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学目的变为师生共同明确的企业所需,并根据企业所需进行教与学,使技能处于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评价,只看测验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标程度毕业论文范文,不计考分,不排名次,可以减轻差生的心理压力,提供“吃小灶”,有利于差生增强学习信心。其特点,比外延模糊不清的传统教学目的,容易评价、具体明确、外显性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
五、实施“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效果
实施“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是教改中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一项改革。食品营养与检测全体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将培养方案,教材、教法含操作韵语及学生的自学融为一体进行统筹,自编《基础化学》教材,已经从传统教学的“讲”迁移到“导”上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趋于科学化。
六、附部分化学韵语供行家参考:
⑴ 液体药品的拿、量、放、注
拿瓶标签对虎口,
瓶盖倒置别乱丢;
量液注意弯月背,
取后塞好药送回。
⑵ 漏斗使用和注意事项
A、四靠两不过;
B、一角二低三碰;
⑶ 用诗词谜语表达CaCO3→CaO→Ca(OH)2 →CaHCO3→CaCO3更有趣味 性,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浑不怕;
粉身碎骨依然在,
留得清白在人间。”
⑷酸碱盐溶解性表歌谣: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溶碱只有钾钠钡钙。
参考文献:
[1]王佐书《化学教学法》
[2]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
关键词: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氧化物
一、课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二、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是本章学习中重要的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反应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课本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了解掌握,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将所学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独立而又相连的模块,将这些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问题的设计巧妙地串联起来,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思考、探究来获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形体语言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实验的改进和增加,思考时允许同学之间小声讨论等等。
四、教学目标分析
1.在知识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不任意拔高,也不随意增加内容。
2.在技能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注意培养学生设
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研究某物质的方法;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逆反应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引言: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有的已经面目全非。造成这场灾难的元凶是什么呢?它就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氧化硫有关(创设情景,激意)。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
提问:我们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考虑?(分给学生每人一试管二氧化硫)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学生观察已经收集在试管中的二氧化硫,两个学生闻它的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引导:(1)为什么只让两位同学闻气味?(2)那么二氧化硫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性如何?怎样通过实验说明?
教师:二氧化硫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
学生实验1:将装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注意观察试管内水面的变化,做好后用橡皮塞塞住备用)
思考:(1)怎样将装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而又不至于气体逸散?(2)试管中水面上升包含着哪些物理、化学现象?
现象:水面上升并迅速充满试管。
讨论:师生共同得到如下结论:SO2易溶于水,1:40
由学生解释本实验里包含的物理、化学现象,并且能延伸到某些气体不易溶于水,但能跟溶液(酸、碱性)反应也会导致液面升高的现象。(创设情景,探索问题,以诱达思)
投影: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毒性
密度
无色
气态
刺激性
1:40
有毒
比空气大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问题:SO2是酸性氧化物吗?怎样证明?
讨论: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看其水溶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实验2:向SO2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并加热。
师生共同得到如下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SO2+H2O=H2SO3
信息传递:H2SO3= SO2+H2O
提问:观察上面两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何特点?
归纳:可逆反应的概念(见课本72页)
教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气体接触有色物质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3:向SO2的水溶液中投入红色花瓣,观察花瓣颜色变化。
师生共同得到如下结论:SO2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
学生实验4:向品红溶液(2ml)中逐滴加入饱和SO2水溶液,并且边加边振荡。观察品红颜色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观察操作,并由实验得到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结论。将褪色的品红溶液的试管口套上一个小气
球,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套上小气球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刚才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至沸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析疑(师生共同参与):SO2的漂白原理是通过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物质的过程,它跟HClO,Na2O2,O3,H2O2的漂白原理不同。漂白后的物质易分解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并且不是对所有有色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如紫色石蕊通入SO2变红色,但红色不会褪去)。
得到二氧化硫的用途:漂白剂、消毒杀菌,用在食品上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一些过于白净的面粉、馒头(有的还有刺鼻气味)是商家不规范使用的结果。往往会对人体带来危害(教师的诱导作用体现在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最终获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问题:(1)请画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据此分析硫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2)SO2中的硫显示+4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判断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分析:S+6、S+4、 S0、S-2
教师: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证实+4价硫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价态的转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两个实验(激发兴趣,引发探究,动手动脑,全员参与)。
学生讨论得出方案:氧化性:SO2和H2S的反应;还原性:(1)2mlKMnO4溶液中逐滴滴加饱和二氧化硫水溶液,振荡、观察。(2)向2ml溴水溶液中逐滴滴加饱和二氧化硫水溶液,振荡、观察。
教师:通过两个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变化:
(1)KMnO4 ——Mn2+(褪色,被还原)
SO2+H2O ——H2SO4(被氧化)
(2)Br2—— 2Br-(褪色,被还原)
SO2+H2O ——H2SO4(被氧化)
要求学生写出二氧化硫跟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2+SO2+2H2O=2HBr+H2SO4
上述实验发生的反应证实了SO2具有还原性,其实还有像Cl2,O2等均能氧化SO2。
(四)本课小结(师生共同回顾)
SO2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毒、溶。
SO2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弱酸H2SO3;(2)具有漂白性,消毒杀菌;(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跟KMnO4,Cl2,Br2,O2等氧化剂及H2S等还原剂反应。
(五)随堂检测:(投影)
1.下列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有( )。
中美教育比什么,以及怎么比,所得出的结论将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比较的是数理课程的学术性难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肯定超过美国;如果比的是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则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否认的。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已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相比较,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
不难发现,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如此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同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0分钟完成美国学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得到多方面的知识收获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我们常常笼统地说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比美国难,其实,我们只是难在数学课程上,而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人文课程,美国学校的要求则远远高于我国。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写论文,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从中美两国社会人文课程的比较来看,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难度低,教学要求更低。这意味着,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我国的教育落后于美国,而人文素质是构建创造能力的总支撑,这方面的缺陷则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根基性的缺陷。
即使是数学课程,我们的难度也只是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在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我国学生的教学优势则不再显现。当中国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数学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全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形成相应的能力。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脱节,而美国的孩子却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国学生由于深埋在智力游戏般的数学谜题中,使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各种对他们的未来有更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际生活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表达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是基本忽略的,而美国的教育却极为重视。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含有很多非常实用并且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内容,包括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介绍自己,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等。显然,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西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非常细致的能力训练。
美国的学校教育注重在“做”中学。而学生正是在完整地做完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标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在接触真实的情景、完成真实的任务中,必然会锻炼出处理问题的真实能力。“做”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相比较,我国的基础教育没有要求学生完整地“做事”,我们省略了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大部分过程,只是取出其中一个细节要求学生做好,即熟记教科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一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二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三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问题 对策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为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且范围很广的课程。计算机是科技时代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此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课的前沿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对该课程的特点做详细研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该门课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教学现状及问题
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更新速度快,内容繁多,但涉及操作性、实践性的内容较少。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及高新技术等相继出现。这些都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对教材作修订,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计算机方面的前沿信息。
(二)教学模式有待提高
很多职业院校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模式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还停滞在基础课本的教授上。目前大多数院校仍以板书教学为主。很多教师在教学进度计划上没有考虑到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授课方式仍停留在理论为先的阶段,上机练习时间较少。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于学生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
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多,涉及面广泛,教师讲授时如果不细化知识点,不与实践结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枯燥。感受不到课堂内容的新颖,必然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的主动性。
二、教学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把计算机文化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教授,让学生通过对课本基础性的学习来解决专业中所遇到问题。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们就会有很大的兴趣。同时,对计算机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开布置上机作业,学生各自从自身的起点做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该门课程太简单是多余的,也不会让学生觉得太难而厌学。总之,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内容的新颖,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的主动性。另外,我们不能忽视首堂课的重要性,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对该门课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增加学生们学好该课的信心。
(二)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除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做不到这些的,因此,采用新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所谓启发式互动教学,即在教学的主体学生与作为主导的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而产生思维上的共鸣。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反应,揣摩学生的思路和疑问,实时改变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启发式互动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好课堂设计,合理地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启发性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共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熟悉心理学,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最后,要注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不能拘泥于形式,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利用
提高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应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包括:第一,应用多媒体能使教学信息更丰富、清晰,一些复杂的图表可以通过多媒体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图片等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多媒体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学生也更易理解和掌握。这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多媒体能循环播放,便于学生温故。比如实际上机操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屏幕上字形、颜色、图表以及设计的变化时,就会产生一种印象,自己上机时就能有针对性,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从学的过程中获取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而言,在教学中应做到多媒体教学应与板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
三、结论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基础知识教学,也是技能的教学。教学任务重,更新速度过快。教师应该关注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掌握前沿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跟其它课程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这些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榕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