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调研数据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2:13

序论:在您撰写调研数据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调研数据报告

第1篇

一、对数据处理的理解

数据处理如果单从字面来理解,事实上在没有使用计算机处理征管业务的时候就存在了,只不过那时候的数据处理是手工的、分散的、局部的和少量的。随着征管业务向信息化、专业化的逐步推进,计算机对征管业务介入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特别是通过数据逐步向上集中,数据库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数据的处理就变成了专业化、集中化和规模化的专门工作,数据处理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应运而生。我们所说的数据处理,实质上应该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的数据处理,不管其职能部门是数据局或是数据处理中心,还是其它什么名称,其业务处理的内容和实质都是一致的。

在明确了数据处理的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之后,再次回到其字面上来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其来源是税收业务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或积累的数字、文字、报表或其他资料,而“处理",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网络对“数据”进行运算、加工、提炼、传输等的过程控制。两者结合,体现了两个深层次的含义。一是税收征管业务的技术化,二是计算机技术的业务化。如果说当初设置信息中心是充分考虑了税收业务的技术化的话,那么数据处理中心的产生则是业务与技术的结晶体,是把计算机技术更好地融入到税收征管业务之中。因为信息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技术部门,它所完成的是对征管业务的依托,促成征管业务向专业化过渡,缩短技术与业务的距离,但距离依然存在,是量变,而数据处理已成为征管业务的载体,使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完全达到了专业化,距离已不复存在,实现了飞跃,是质变。也正是因为税收业务的技术基础与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副局长提出了“征管改革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工作特点,遵循信息化运行的规律”。这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普遍原理在征管改革中的具体运用。

二、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

如果站在整个税收业务发展变革的角度来观察数据处理部门,可以将它看成是技术化、专业化税收业务的一个接收机构,其初期是以会计核算等初级数据处理业务为主,是“小数据处理中心",后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依法治税的持续推进,征管查工作中的大量业务相继纳入数据处理的范畴,并逐步实现数据处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规模化,“数据处理”越做越大,最终必将会成为税务部门的业务核心机构,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具体地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业务划分与整合阶段。众所周知,现在的信息中心是在1996年第一轮征管改革过程中从原计财部门独立出来的职能机构,初期业务划分只是单纯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监督使用、系统维护、病毒防护与简单的数据传输等几项工作,充其量只是一个辅助部门,充当着“维修工”的角色。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征管软件从简单的D0S系统连续升级至5.0版,信息部门开始涉足征管软件与税收业务的整合,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也开始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处理向税收业务处理转变,实现了技术与业务的初步融合。

2、业务磨合、稳定阶段。在2001年新一轮征管改革实施过程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划片管理”的改革思路,各地国税部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征管工作的重要作用,花大力气购置了计算机设备,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保证了征管一线的需求,同时彻底改造了计算机网络,建立并完善各自的局域网,实现了与省局的广域网互通;在系统外部,则通过与银行、工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实现了有条件的实时扣缴税款、工商信息核对及查询功能,从而为信息中心将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与税收业务磨合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信息中心作为国税部门“小数据处理中心”的职能也日渐显现出来,对税收业务数据的监管、应用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彻底摆脱了数据“接收站”的形象,从征管“七率”考核、金税工程防伪税控信息比对、专用税票信息传输等各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的全过程管理。

3、数据集中处理阶段。在今年深化征管改革过程中,信息中心的职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征、管、查等税收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大量的、繁杂的税收征管工作成为计算机处理的对象,征管数据由农村分局向县(市)局集中,并逐步实现了由县(市)局向大市局集中,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征管数据处理深度也向纵深发展,数据处理的程度和结果已成为各级国税部门征管质量高低的“晴雨表”。

三、数据处理部门的职能定位

对一个部门的职能定位非常重要,定位将直接影响其业务的开展,决定其发展方向。职能定位准,其工作开展的就顺利,定位不准,将限制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我们认为数据处理部门作为新生事物,是因传统业务部门的技术含量欠缺和传统技术部门对税收业务介入的程度不到位而产生的。数据处理部门既非纯技术的,也非纯业务的,是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一个部门,所以对它的职能定位既要考虑其技术特点,又要考虑其业务特点,二者不可偏废。

1、以技术为支撑,保证征管工作的正常运转。

计算机技术说到底是一种管理手段,数据处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来完成的,其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征管工作的正常运转,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在没有计算机作为征管手段的时代,税收征管工作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其结果的好坏也都是通过人工考核、对涉税征管底册或台帐、纳税申报资料进行检查来完成的,其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地区的实际征管情况。随着计算机在征管领域的广泛应用,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到计会统票、税务稽查等业务的全过程均纳入了全省统一的高平台征管软件,按照全省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实施了过程控管。作为征管质量与信息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数据处理部门可以说充当了管理整个税收业务过程的“大管家”的角色,保证国税征管工作的正常运转已成为数据处理部门的最重要任务。

2、以业务为核心,实现技术为业务所用。

如何把高深莫测的计算机技术为税收征管业务所用,培养出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知税收业务的骨干分子,我们认为数据处理部门是最好的结合点。数据处理工作应以业务需求为核心来展开,凡是税收业务能够通过计算机来管理的,都应该纳入数据处理的范畴。要实现技术向业务的转变,我们认为至少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对征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计算机与税收业务知识的交叉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计算机与税收业务的驾驭能力;二是扩大征管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范围,保证数据处理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完善计算机监控网络体系,实现对征管数据的实时监控;四是根据业务需求,及时开发应用软件,促进征管质量的不断提高。

3、科技加管理,实现数据的增值应用。

从技术角度看,数据处理的技术性是先天具备的;从税收业务角度看,数据处理部门还必须具备管理功能,既包括对数据的管理,又包括对税收业务的规范管理。数据处理是基础,数据管理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将其定位于只进行数据处理,继续扮演传统技术部门的角色,对征管业务介入的力度不够,难以对税收业务的规范、演革施加足够的影响;如果只将其定位于数据管理,则成为传统业务部门的简单变种,难以吸收信息技术精华,发扬专业化、集中化和规模化的优势。所以数据处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关键是如何做好加法,如何做好“科技加管理”这篇大文章,让“1+1”大于“2”,而不是“1+1”小于或等于“2”。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数据处理部门先天具备的数据处理职能上,再赋予其数据管理和必要的业务协调职能,加大其对税收业务的参与和渗透,充分发挥其新生优势,解决长期以来业务和技术在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难以化解的矛盾。

四、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数据利用水平

(一)积极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探索数据处理的管理模式。

从数据处理的实质来看,要实现对数据管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规模化的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数据处理模式保证数据处理的质量。在深化征管改革过程中,拟成立的数据处理中心是与现有的信息中心和负责征收、计划、统计部门合署办公的,我们认为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这种改革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处理连贯性问题,征收前台录入征管软件的数据仍然处于数据处理中心的监管之外,不利于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发挥增值效用,改革还不够彻底。我们理解的数据处理中心应该是一种“大数据处理中心”,即在国税系统内部建成省、市、县三级数据处理中心,将纳税人所有纳入高平台征管软件管理的事项全部划归数据处理中心负责,从而实现中心业务的后台监管到前台实时控制,保证征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与此同时,在系统外部实现财、税、库、行之间横向联网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行以网上申报为主体的电子申报,实现纳税人缴税与税务机关的“面对面”到“背对背”的转变,纳税人无需再到税务机关办理繁杂的涉税事宜,数据处理中心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时为纳税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协调税款缴纳事宜,而税务机关现有的部门也应同时实现职能的转换。

(二)建立数据处理的岗责体系,明确责任,严格考核。

建立数据处理的岗责体系,是明确工作职责、量化考核标准的重要保证。对现有的高平台软件的使用情况,全省至今尚没有一套完整的使用及考核标准,负责数据录入的不管数据核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负责会统核算的对数据录入没有任何监督、制约的作用,负责数据查询的对数据准确性产生怀疑,负责系统维护的则对数据的核算口径、业务处理方法一知半解,从而造成高平台数据可信度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和完善岗责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建立高平台数据的按日结报制度,对每一个操作人员设定数据检测权限,当天数据必须在当天下班前进行检测,对数据检测无误后方可下班;对检测后发现录入数据错误的,当天就进行维护,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录入数据的真实可靠,也为最终会统核算结果的正确性打下了基础。

第2篇

一、影响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征管数据采集不规范

新系统上线时,由于新旧系统的数据库结构不同,原来使用业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无法迁移到新系统中,只能重新采集录入。因此在征管数据采集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征管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在:

一是在数据采集环节。由于纳税人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等数据信息采集表格填报口径不一致,不能比较正确地填写纳税基础信息,加之个别税务管理人员对数据采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纳税人填报的采集数据没有实地调查、审理不严等因素,因此,从源头上形成了征管垃圾数据。

二是征管数据录入环节。由于征管数据是通过手工输入微机的方法,纳税户递交申报的原始资料原本就不完整,不准确,在手工输入微机时又可能发生错误,因而致使信息资料失真或不全,计算机的依托作用便难以发挥出来。再者,税务机关数据录入人员往往只注意数据采集表中的数据和信息,而忽视其他方面各种有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为纳税户办理税务登记、征收期受理纳税申报和发票销售及核销环节,这都是一些繁锁的手工操作过程,这不仅要求数据录入人员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如果责任心不强的话,就容易出现下列情况:发现纳税人填写的数据错误或填写不清,却嫌数据采集表退回登记流程的手续繁琐,大都采用猜测代填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了省事,只录入系统数据保存时必要的项目,对纳税人填写的附表或其他指标,一律以0代替录入;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申报表只录主表数据而不录附表数据,造成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等等。

三是初始数据核定环节。初始数据核定管理薄弱,每天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新的数据,由于负责初始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的核定人员对业务标准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税务登记、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纳税户所属行业、应纳税种和预算科目核定的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征管信息系统。

四是征管数据质量监督环节。征管数据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在信息化建设中,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是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疏忽的。在新系统征管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及核定的流程中,只采取了办税厅岗审核或一次性的交叉审核的方法,而没有建立后续必要的数据质量监督机制,各个环节出现错误的数据因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正,其他的数据信息质量更加无法得到保证。

(二)征管系统软件自身设计的缺陷,缺乏前瞻性

当前,我们的税收征管系统着重于税收的征收管理,侧重于方便税务部门征收,在为税务部门税源预测、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发挥的职能作用基本不到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征管信息系统。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是第一位的,当前在软件工程中已经分离出了需求工程,而需求是源于管理的需要,从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需求的制定,当然需求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管理流程的重新界定和调整,而当前税务机关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并经常发生变化,从而很难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需求。同时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很强,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部门)、类型、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而且希望从数据中发现的东西越多,相关性的要求就越高。应用需求不明确,必然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征管软件系统开发完成后,不断冒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修改、完善周期拖得很长,这样的系统,肯定会影响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二、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树立全员数据质量观,增强税务干部增强信息意识与数据采集能力

税务干部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因而增强税务干部的信息意识与数据采集能力对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税务干部长效培训,首先要通过强化税务干部培训,让每个岗位税务人员明白,他们所处的每个岗位都在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流程上,虽然征、管、查在形式上三分离,但之间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认真管理好自己的数据信息,才能利用更多的共享信息进行更高质量的管理,而不仅仅是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开票工具。只有税务人员处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增强了,才会重视数据采集的质量,才会在日常的征管活动中主动认真地、不断地捕捉筛选一切可以利用的征管信息,并尽可能地确保其准确性。由于税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各级税务部门每年均要对部分岗位实行轮岗制,所以必须注意加强对岗位新人员的后续培训,使其能在岗位过渡中顺利适应并较好地完成新岗位的数据操作工作,使整个系统的征管数据信息始终保持准确性与一致性。除了要加强税务干部的长效培训外,还要加强对新、老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工作,特别是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表(票)的质量。

(二)拓宽征管基础数据采集面,保证原始征管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原始的征管数据来自于多个渠道,而这些数据是开展税务信息化最基础的数据资料。搞好税收信息化建设,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十分靠基础数据。而随着税务信息系统各项应用的逐步深入,收集和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初始数据的输入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在征管基础数据的采集与传递上要抓住数据的源头,拓宽基础数据的采集面,加强与社会其他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获取纳税户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生产经营信息,以及与税收征管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有误,或税务人员操作失误,或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应注意各种渠道数据的交叉审核,实现在统一标准和内容下进行数据采集。

(三)把好“三关”,建立健全征管数据管理制度

目前,数据操作过程十分复杂且干扰因素较多,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较大。要保证征管数据的质量,应从抓好“三关”入手,一是数据采集关;二是数据录入关;三是数据审核关。但如何把好“三关”呢?结合现行岗责体系,征管数据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定期自查、互查和核查制度。以基层分局为单位分别进行自查和互查为数据管理提供基本的质量保证,定期对系统数据的进行自查和互查,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解决;以核查为主要手段,对数据运行质量实施监控,包括各单位对数据采集、录入的全程监控。二是实行数据采集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以征管部门为主的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其他部门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他数据采集部门要确保征管数据采集准确无误。三是推行定期清理制度。基层单位应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组织人力对本单位管辖的数据进行集中检查,对检查错误的数据信息给予修正。这样可以有效地发现数据信息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不断提高数据的质量。四是强化征管数据管理监督责任制。由于每个税务人员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而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相应地,各单位应当依照“统一管理”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相应地承担所管辖的业务数据质量监督管理责任,而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完善征管数据管理制度,达到“针对初始征管数据,强化责任落实;针对沉淀征管数据,强化工作整改;针对全部征管数据,强化安全管理。从征管工作的需求出发抽取征管数据;从征管数据分析中查找征管薄弱环节;依据征管数据分析结果改进征管”的效果。

(四)完善征管系统软件,提高征管数据质量

依据税收征管方式的变化,不断完善征管系统软件。一是及时监控源征管数据的变更。一旦源征管数据发生变化,提供警告机制,并可以记录后续的数据修改的时间、所使用计算机IP及操作人员代码,避免人为因素修改数据而系统无法记录,对数据操作代码和配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以保障后续工作正常进行。二是设置完善的数据校验屏障、基础性错误检测设置。由于错误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完善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很有必要,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去检测和过滤不法数据,防止错误数据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错率。加强对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疑点,及时排查、纠正,防止不良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四是加强计算机系统征管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要使数据质量有深层次的提高,必须注重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征管数据整合与分析是在原有征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技术对业务信息进行深加工,从中抽取知识或规律,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将所发现的知识运用到下阶段征管信息软件的完善中去。

(五)加强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的考核和责任追究

第3篇

一、开展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大量各类涉税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加工及分析,以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综合信息,为我们的税收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的一个过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STAIS6.0)软件的推广应用,金税二期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以宽带网络为依托的大市数据集中的征管模式也已建立,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遍布到税收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我省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伴随着各大信息系统运行的同时,产生出了大量的涉税信息数据,由于当前几大系统的信息都已集中到省辖市局,这就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了可能,因此,现阶段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条件已十分成熟。同时,如果这些大量的涉税信息数据仅仅是作为系统运行的过渡性数据,而不加以深入的分析与利用,造成了人为的浪费,就不能真正为我们的税收管理提供更有效更高层次的信息。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有必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这些涉税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充分利用所挖掘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我们税收工作服务。

二、现阶段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现状

目前,在我们国税机关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有《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STAIS6.0)、金税工程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四小票数据管理系统、外资所得税管理等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税收业务工作,对这些系统所采集和积累的涉税信息数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登记基础类信息: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金税工程发行信息,一般纳税人认定信息等。二是申报征收类信息:纳税人各类申报、报税信息、税款征收入库信息、欠税信息等。三是会统类信息:税收会计统计帐册、报表信息等。四是发票类信息:征管系统发票领购缴销信息、金税工程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认证信息等;四小票(货物运输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采集信息等、发票违章处罚信息等。五是税务稽查类信息:各类税收违法案件、查补税款信息、金税工程稽核协查信息等。六是退税信息:各类免抵退出口退税信息、其他退税信息。

这些信息数据在国税机关的各大信息系统运行及各类税收业务流转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税收业务的“血液”,税务机关通过采集、处理、运用这些信息来完成各项税收工作。根据对这些涉税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的不同目的和要求,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信息系统软件采集纳税人原始的、基本的涉税信息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处理加以利用,以支撑整个税收业务及各大信息软件系统的运转,这是数据利用中最基本的功能;二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或征管辅助软件,对一些涉税信息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和加工,产生出符合一定条件和格式的报表,以及能够进行一些初步的数据查询与统计,这类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管理和工作的需要,属于浅层次的利用;三是通过专用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对各系统数据库中的大量涉税数据进行系统地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对不同的系统之间的各类业务指标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分析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从而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为税收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我们的数据处理分析利用工作,大部分属于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分析和利用,高层次的分析利用比较少,因此,在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的同时,应该着力于较高层次的分析与利用。

三、开展信息数据处理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加强领导与协调。由于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数据来源也复杂多样,另外,目前税收管理是按部门职能划分权限的,单个业务部门分管的税收数据是局部的、有限的,难以完成跨部门的、综合性的数据处理分析,仅仅靠一两个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是难以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它必须依靠各职能业务部门紧密配合,互相沟通和协调。因此,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统一思想,加强对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数据处理分析工作部门,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并且要做好业务部门之间与技术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二)提高数据质量,奠定数据分析基础。数据质量是数据处理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严把四道关口,切实提高数据准确度:一是把好数据采集关,加强对纳税人的财务知识、税收业务政策的辅导与培训,使纳税人填制报送的原始纳税资料真实、完整、准确,确保所采集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把好数据审核关,对纳税人报送的数据资料进行逻辑审核,并将有关数据与机内数相核对,发现差错及时调整;三是严把数据录入关,加强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熟练操作征管软件,确保征管数据录入准确,通过推行二维条码扫描、网上申报等方式进行电子数据录入,减少人工录入误差;四是严把数据检查关,运用人工和软件相结合的手段,对征管数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核对,及时发现错误数据和逻辑性差错的数据,并进行调整和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后一步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涉税信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开展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构建涉税信息数据库。由于目前在国税机关运转的涉税信息数据都分布在各个独立的系统中,各个系统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各个系统的数据不能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因此,必须对现有各个系统中的涉税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对各个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工、清理、过滤和提取,将各类常用信息数据按照适用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展现的方式进行重新分类整合,并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综合涉税信息数据库,为后一步开展数据综合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如何进一步开展信息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

开展好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要以服务税收业务管理工作为导向,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实践和探索,在各个税收业务流程和环节中,广泛地开展好数据综合处理利用工作。

(一)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提高信息数据处理利用效率。开展数据分析利用工作,必须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所处理分析的数据必须为我们的税收业务管理工作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开展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工作,就是要在大量的涉税信息数据中加工提取最有效的,最直观的、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我们需要的数据。为此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充分了解各类业务需求,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了解各个层次对数据利用的不同需求,了解在各自的工作流程和环节中所需用到的各类数据要求,并进行相对固定,需求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修正;二是对各类数据应用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对现有系统能够提供相关查询功能的,则可以通过现有软件进行加工提取,对现有软件不能提供的,则可以专门开发软件进行处理加工。三是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工预处理。对一些数据可以进行加工预处理,形成固定的格式和表单,储存在数据库中,下次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第4篇

一、**年纳税百强榜单中的江苏数据

(一)总排名:江苏保“先”进“位”

**年,中国纳税五百强(总排名)纳税总额首次跨越7000亿元大关,入围门槛也水涨船高,由**年的2.83亿元提高到3.64亿元,增幅为28.52%。江苏企业急流勇进,上榜企业名次、户数与纳税数额在总排名中实现了保“先”进“位”。**年,江苏入围企业26户,位居全国第六位,纳税合计2667423(万元)。**年,江苏入围企业30户,入围户数与山东并列,位居全国第四,纳税合计3117220(万元),较**年提高了449797(万元)。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南京卷烟厂纳税额超过50亿元,排名居第全国第二十四位。

(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继续提速

**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全年贡献税收1305.73亿元,增幅43.56%,入榜门槛由2.87亿元升为4.09亿元。**年度入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榜单的江苏企业共7家,与山东并列第5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以254136(万元)列榜单第13位,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以85454(万元)列第43位,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以78630(万元)列第47位,张家港宏发炼钢有限公司以73870(万元)列第50位。

(三)上市公司:石化钢铁独领

**年,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合计纳税2737.25亿元,增幅27.02%,入榜门槛由上年度的4.67亿元上升为5.02亿元。江苏5家企业进入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列榜单的第6位。江苏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154523(万元)列第31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105753(万元)列第51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以85664(万元)列第67位,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63379(万元)列第83位,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50909(万元)列第97位。

(四)私营企业:江苏再次领跑

**年,江苏省进入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的企业有14家。**年,私营企业在各榜单中变数最大,百强五成换血,江苏却以同样的户数继续领跑。进入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的江苏前五甲分别是列榜单第7位的无锡市锡能实业有限公司,列第27位的常州鑫瑞特钢有限公司,列第31位的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列第38位的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列第46位的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在行业的分布上,江苏上榜企业涉及制造、建筑、批发与零售,医药等多个行业,分布领域极为广泛。这表明:私营经济日益成为江苏经济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企业所得税:跨“栏”位列下降

**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百强纳税总额为2321.84亿元,入榜门槛由**年的3.6亿元升为5.32亿元,增幅为47.78%,成为纳税百强7个子榜中入围门槛增幅最大的榜单。从地区分布上看,由于总公司汇总纳税与汇算清缴地的原因,大大拉升了北京、上海等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百强中所占的份额与比重。**年,江苏进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百强榜单的有7家,名列全国第5位,总纳税额为557653(万元)。**年,江苏进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百强榜单的有4家,位列有所下降,总纳税额为460808(万元),分别是列第17位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列第61位的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南京卷烟厂,列第82位的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徐州卷烟厂,列第90位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六)企业集团:“闪亮”登场中迎挑战

**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增添了一个新榜—-中国企业集团纳税名单(自报),它打破了企业属地纳税独立核算的界限,首次以企业集团为对象,本着自愿申报的原则,对企业集团的纳税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进入此榜单的江苏企业共4家,分别是江苏省电力公司,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新所得税法统一以法人为所得税纳税主体,这意味着,对原来就地缴纳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将由总机构汇总纳税,汇总纳税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江苏企业也将在规模、结构、隶属关系与整体税收贡献上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七)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差距悬殊京沪粤

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百强企业中,京沪粤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地分别有33家、30家、12家,共计75家企业上榜。从上榜企业的地理分布和行业分布上看,不仅东西部个税差距悬殊,江苏省与京沪粤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进入**年度中国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百强的江苏企业仅为2家,分别是据第52位的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第61位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八)行业纳税:21个行业名列前茅

在纳税百强的子榜中,四十行业纳税百强排行榜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客观反映的是企业在不同经营领域中所处的地位,提供了经济结构布局等最为醒目的数据。**年,全国四十行业税收贡献达10348.04亿元,江苏在21个行业的纳税百强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此中,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优势更为明显,入选企业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金属制品业纳税百强企业37家,占据前十位的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位。化学纤维制造业纳税百强江苏企业26家,包揽榜单的第一位与第二位。进入医药制造业纳税百强的江苏企业共16家,列榜单的第一位与第三位。进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纳税百强的江苏企业16家,分列榜单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七与第八位。塑料制品纳税百强企业25家,纺织业21家,零售业17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7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6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家,建筑安装业14家,银行业14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2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家,批发业11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家,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11家,造纸及纸制品业11家,食品制造业10家,保险业10家,道路运输业10家。

在新型制造业、文化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方面,江苏企业也表现出较强的发展优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家,新闻出版业6家,专业技术服务业7家,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7家,饮料制造业7家,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5家,房地产业5家。

二、榜单中江苏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思考

从**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的江苏数据来看,江苏税收与经济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万亿元,增长14.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万元以上,超过35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6%;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突破1万亿元,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产业层次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3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增幅创12年来新高,占GDP的比重达到36.6%。税收来源于经济,正是不断深化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断加快的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江苏经济快速迅猛的增长,为江苏税收的增长奠定了充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与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兄弟省市相比,江苏经济与税收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差距,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江苏经济大省和税收大省的优势地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挖掘税收的增长潜力。

(一)在继续保持税收总量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培育与发展重点税源企业

**年,江苏省税收收入规模为3302.40(亿元),广东为5055.63(亿元),上海为4141.85(亿元),北京为3325.66(亿元),江苏省税收规模排列全国第四(数据来源:**年全国税收收入排序表《中国税务报》**年1月31日)。北京税收总量比江苏高,但其中包含了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公司等部属企业集中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收入,剔除这些非可比性的因素,江苏国地税收入规模皆位居全国第三,江苏在纳税五百强总排名榜单的位次与税收规模的总量位次基本相等。但是,在企业500强排行榜中,位居江苏榜首的中烟工业公司南京卷烟厂排名仅居第全国第二十四位。特别是与山东相比,**年,山东省税收收入规模仅为2585.39(亿元),但是其入围户数却与江苏并列,位居全国第四。从税收总额上看,山东的30户入围企业纳税合计多出江苏1874019(万元),500强纳税总额占比高于江苏2.42%。这说明:江苏重点税源企业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税收贡献率与山东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江苏企业要提升在税收500强总排名上的位次与规模,必须进一步适应国内外经济竞争的新态势,推进企业重组和资产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行业龙头的支持力度,扩大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大企业新增数与总数,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二)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增强市场竞争力与税收贡献率

近年来,江苏经济致力于从国有经济的“一资独大”到“三足鼎立”,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向开放、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形成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优势互补的组合效应。从1994年到**年,江苏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量由3578亿元增加到9993亿元,增长1.8倍。企业户均资产增长9倍,省属企业户均资产超过80亿元,形成了规模优势。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数的2.45%,但上缴国家的税金占30.6%。**年省属国有企业利润增长63%,国有资本实力和带动力增强。江苏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约40%提高到**年45.1%,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6.2%提高到34.2%,平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41%。**年,私营企业达到60万户,增加9.3万户。资本市场基础性建设得到加强,全省上市公司达到138家,新增21家。**年,江苏企业领跑私营企业排行500强的榜单再一次显示了这个佳绩。但是,从江苏企业排名不尽如意的三个榜单来看:**年江苏所得税收入规模为755.29(亿元),山东为538.75(亿元),但山东却有6家企业进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百强榜单,而江苏企业仅有4家;上市公司纳税百强中,山东有10家企业位列其中,江苏仅有5家;**年企业集团纳税名单(自报)榜单的江苏企业共4家,而山东是12家。这一系列数据显示:江苏还应当进一步支持大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深化改革,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影响力与占有率,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向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与税收贡献率。

(三)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效应

开放型经济发展强盛是江苏经济的一大亮点。**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174.3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长32.3%;进出口总额2840亿美元,增长24.6%,其中出口1604亿美元,居全国第二,增长30.5%。**年,外资大项目增多,服务业引资强劲。全省新批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214个,同比增长43.6%,其中9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53个;服务业新批协议外资近百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4%,占全省到账外资的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700亿美元,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年度,入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榜单的江苏企业共7家,与山东并列榜单第5位,其位次与规模并不低,但是并没有充分展示出江苏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分析**年度入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榜单,可以发现:100家上榜企业中,汽车制造业占据了较大份额,有21家企业上榜,占百强纳税总额的28.33%,上榜企业的前十名中,汽车制造业占据了五席。与广东、吉林、天津、吉林、湖北、上海等相比,江苏的汽车制造业规模及效应不突出,唯一入选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以78630(万元),排名榜单的第47位。在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榜单中占据第二大份额的是电信与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共有23家上榜,遍布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纳税344.00(亿元),占比26.35%。与之相比,江苏也仅有中国移动通信江苏有限公司与熊猫通信有限公司榜上有名,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江苏省第一大产业的优势末能在榜单中得以鲜明体现。此外,入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榜单的制造业53家,纳税总额623.94(亿元),占比47.78%,江苏有2家企业入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家,纳税总额40.61(亿元),占比3.11%,江苏有2家企业入选,这些数据显示:江苏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也有待强化。因此,江苏经济发展中仍要十分注重提升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推动对外贸易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推进项目引进从一般加工制造向制造业高端延伸,注重引进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引进对税源和就业贡献较大的项目。要进一步提升江苏国际化、产业化竞争的区域优势与项目优势,形成集成电路、数字通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更快、更好、更强地发展。

第5篇

关键词: 扬州方言 单字调 声学特征 调域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端,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直至2010年末,总人口为459.12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229.1万人。扬州市现辖广陵区、邗江区和江都区三个区,高邮、仪征2市和宝应县。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她的存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方言学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及毗邻的双桥、城东等乡村的方言,扬州四乡又称其为“街上话”。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剧、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全境20多个乡镇以及仪征北部数乡镇的方言。地级扬州市所辖县的高邮、仪征、宝应等方言,通常不将其看作扬州方言来研究。本次实验主要是调查扬州话单字字调的发音情况。

1.实验材料和过程

1.1实验目的

(1)学会独立完成扬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熟悉整个实验的步骤,运用相应的仪器和软件,得到声调数据结果,与传统方言数据进行比较。

(2)用学习到的声调理论知识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理论。

(3)学会编制录音底本,选取有效的调查字表,合适的发音人。

(4)自主完成使用Audition软件录制方言单字调的过程,在不断调试后,获取有效音频文档。

(5)在前次实验的基础之上,对自己完成的录音文档用Praat软件进行标注和提取数据,对声调承载段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6)利用Excel表格得出的数据结果描绘出扬州方言声调格局图,比对传统值和老师实验值的出入,找出自己实验问题在哪里。

1.2实验准备

1.2.1调查点

(1)调查点: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

(2)扬州市东经:119°26北纬度:32°24′

(3)扬州市市区人口(不算下级单位):100万左右

(4)扬州市民族和其人口:90%以上是汉族,同时有少数各族人民。

(5)扬州市少数民族语言:无

(6)方言种类: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话

(7)方言艺术: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

1.2.2发音人

(1)姓名:滕惟茜(2)性别:女(3)民族:汉

(4)出生年月:1965年6月(5)出生地:扬州市广陵区

(6)主要经历:一直在扬州生活与工作

(7)文化程度:高中(8)职业:会计

(9)会说的话:扬州话、不标准普通话

(10)现在主要说什么话:扬州话

(11)父亲是哪里人:扬州人

(12)母亲是哪里人:泰州黄桥人

1.2.3调查人

(1)姓名:滕菲(2)性别:女

(3)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2.4调查人

(1)调查时间:2012年1月30号

(2)调查地点: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特别检查室

(3)背景噪音:较为安静,但笔记本不插电源时本身有声音

1.2.5调查人

(1)调查字表的确定过程

根据资料的查找,确定了扬州方言共有五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以方言声调采录底本为参照,单字每个调类取12个字,尽量避免送气音、多音字和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单说的字。

让发音人检查字表,检查有没有读音不准确的字,进行剔除重选,最终选定调查字表如下:

1.3录音

1.3.1器材方案:笔记本电脑+简易录音话筒

(1)笔记本电脑:东芝(M833)—1G内存、Window7系统

(2)话筒:简易有底座的话筒

1.1.3.2准备工作

(1)场所:较为安静的办公室,关闭门窗,关掉所有交流电源,包括笔记本电脑的话筒。

(2)话筒:使用时,嘴巴不能正对话筒,要与话筒成斜角,保持固定的3~5cm,防止“扑麦”和“爆音”。

(3)提示和方式:事先和发音人明确“开始录音”和“停止录音”的手势。

(4)试音:为了让录音人熟悉录音的过程和要求、测试录音效果,在正式录音前,让发音人试录部分调查单字调。

1.3.3录音软件

本次调查运用了老师推荐的Adobe Audition3.0版录音和音频处理软件。

1.3.4基本录音参数

(1)声道:单声道

(2)采样率:44100Hz

(3)分辨率:16位

(4)音频格式:WindowsPCM(*.wav)

1.1.3.5录音过程

(1)选择“文件”—“新建”选择相应的参数和保存文件的类型—按下红色按钮开始录音,查看背景噪音和观察录音人发音后的波形,及时进行调整。

(2)试音之后,开始正式录音。按照讲好的手势开始,因为字较多,所以四个字一录,避免发音人因喘气或呼气造成的失败。

(3)录完之后,按照声调类别进行归类,用“混合型粘贴”将每个调类的字剪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的12个发音字的文件。

(4)全部结束后进行试听,查看背景噪音—选中一段无用的过渡段—“效果”—“修复”—“降噪器”,选择相应的参数,FFT6000,衰减12DB—“获取特性”—“确定”—再次进入降噪器—“波形全选”—“确定”—二次试听,达到要求后,分别保存在F盘的temp文件的五个调类文件中(文件类型是wav)。

(5)由于第一次操作不熟练,在进行提取基频时,发现音频的波形出现问题,于是再次录音,但这次的背景没有上次安静,电平为-40DB——-42DB,经过降噪之后(12DB),为-52DB——-57DB,听时仍会感到电脑电池运行的声音。

1.4提取基频和做声调格局图

1.4.1工具:

Praat音频处理软件。

1.4.2提取基频:

(1)打开声音文件,由于电脑运行速度慢,没有将五个声音文件粘贴在一起,而是分调类依次打开和修改基频。

(2)选中声音文件Sound—Periodicity—Topitch在对话框中修改:女声:最小Pitchfloor(Hz):75.0,最大Pitchceiling(Hz):600.0,生成Pitch文件。打开Pitch,发现呈现的声调再次范围之类,就不需要再修改Periodicity。

(3)选中Pitch—Edit进行调整,去除野点,补足空余段。首先选中一个声调,记住其图形特征,按in不断放大,直到删除野点时能够不影响其他的声调段,然后选中要删的点,选Selection-Unvoice去除野点。而补足空余时,只能在有数字显示的地方补。

(4)做好之后,选中Pitch中的Down to pitch tier,生成pitch tier文件,保存在C盘Temp文件夹中。

1.4.3标注文件:

(1)选中Sund—Annotate—To TextGrid修改All tier name:Mary John(说明标注有两层内容),下面的不改,生成TextGrid。

(2)将Sound和TextGrid关联起来,点击Edit进行标注。

(3)我选择的方法是先选中一个字的读音,将其放大到能看清蓝线的每一点,逐字进行标注。

标注第一层音节时,选取用拼音表示,因为标汉字时,发现软件有不识别的情况。

标注时,发现听感和图像显示有较大区别,按图像说,有蓝线的地方才应该有声,但放大到一定限度时,实际听到的超过蓝线范围,尤其是遇到送气的辅音。笔者没有选择完全按照图像显示,而是根据听感,选择清晰地一段,因为音节的标注对于最后数据处理没有影响。

标注第二层声调承载段时,一开始用“主要元音及过渡段”法,但是多次尝试之后发现,听耳很难分辨出,尤其是有韵尾或多音节的情况,所以最终选择“韵母段”,同时仍然处理了“弯头”、“降尾”。在标注时,选择用数字1-7来表示声调,奇数为阴调,偶数为阳调,分别为:阴平-1、阳平-2、上声-3、去声-5、入声-7。

说明:在标注入声时发现,“百”、“读”在蓝线后的一段上有较为清晰的声调出现,如果不选,声音显得无力(后补录,发现还是这样,可能是发音人的问题),就将后面一段清晰地声音也算在范围之类,可能对数据有影响。最终T值里,入声的值有几个基频点不到4,其余的在4-5之间,但都偏向4,就将入值归为4,与传统值和刘利李老师的实验值5不同。

标注完成之后,保存文件。

1.4.4提取基频值:

点击Control-Open Praat Script选择脚本: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运行Run将标注层数设为2,将每个样本提取的数据数设为10。

1.4.5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做声调格局图:

(1)新建Excel表格,导入外部数据,数据为来自C盘temp文件夹中的Pitch(txt)文档。

(2)复制数据到Sheet2,整理数据,标注顺序排序,留下标注内容、时长和各基频点值。

(3)计算各调类十二个例字的十个基频值的平均数(average)和对数值(log10)和标准差(stdev)。

(4)利用Excel表的“公式”,选取所有对数值中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设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对数值变量为x)。

(5)根据公式T=■,计算出相应的五度值,并保留两位小数。

(6)将计算出来的五度值绘制成折线图,修改刻度。

表一:基频算术平均值(单位Hz)

算出各点的平均值后,利用公式在计算出相应的对数值。

如下:

表二:对数值

要检查数据是否合格,就要算出基频点的标准差,单字调

表三:标准差

最后,利用公式算出T值。

表四:T值表

将T值转换为五度值,做出折线图如下:

如图所示,扬州方言单字调五度值为:阴平41,阳平35,上声32,去声44,入声4。

2.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

2.1实验结果

2.1.1五度值表现:

(1)阴平:全降调,调值41,表现为高降拱。

(2)阳平:中声调,调值35,表现为中升拱。

(3)上声:中降调,调值32,表现为中降拱。

(4)去声:高平调,调值44,表现为高平拱。

(5)入声:高平调,调值4,表现为零拱。

2.1.1数据对比:

表五:扬州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对照表

2.1.1.1与已有实验值相比

(1)阴平和上声的调值完全一样。

(2)阳平都显示为升调,上升的幅度大致相同,但此实验值略高于已有的实验值。

(3)去声和入声都是高平调,但此实验值略低。

(4)相比较,二次实验值虽有具体数据的不同,但显示的调型和声拱特征是一样,此次实验的数据具有可采纳性。

2.1.1.2与传统值(听感描写)的相比

对于扬州方言单字调的研究成果,主要记录在《江苏省志·方言志》与《扬州方言词典中》,也就是所列出的传统值。实验结果与听感描写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

(1)阴平的实验结果是41,但听感描写分别是21和11,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值41是一个全降调,传统值21也是降调,数据的不同可能与发音人有关,同时听觉毕竟只是一个大概感知,与数据计算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另一传统值11,就完全不同,这是个低平调,而不是降调,可能作为本地人听本地音,又受到普通话阴平55值的影响,觉得扬州方言的阴平发音与之相似,只是低了个调。但两次实验值和传统值1都认为是降调,只是调域不同,那11这个值就有待斟酌。

(2)阳平的描写较为一致,都是一个升幅不大的声调实验值与传统值分别是35、24和34、35,没有多大出入。

(3)上声的实验值是32,传统值是42,只是调域起点的不一样,都是一个中降调,结果基本一致。

(4)去声的已有实验值和传统听感值都是55,一个高平调。本次实验结果是44,也是一个高平调,但发音较低,可能与发音人本身有关,但并不与55值冲突。

(5)入声已有实验值是5,本次实验和传统值是4,都是短促的高平调,同时听感上都能感到短促的收缩。

综上,实验的结果与听感描写是相一致的,不同大多是具体数值的差异,调类、调型也是相同的。可见实验的手段是对传统语音学“口说耳辩”的补充,利于更加细致的比较研究。

2.1.1.3声调的声学空间

“每一种声调语言或者方言,都具有一个特定的声调格局。声调格局是由该语言或方言中全部单字调所构成的格局,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础形式。而每一种声调在声调格局中不仅是一条曲线,而且是一条的带状的声学空间。可以采用带状的包络线来表示声调调位的声学空间。只要一条声调曲线位于这个声学空间中,就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就不会为其他的声调。”虽然两次实验值有数据差异,与传统值也有差别,但从声调的声学空间来看,是在范围之内,也反过来证明了声学空间的存在。

2.2声调承载段讨论

声调承载段的认识发端于声调与音段的认识关系。中国语音学界主要有三说:1.音节说:声调由整个音节承载;2.带音说声调由音节的带音部分承载,包括带音声母;3.韵母说:声调附着于音节的韵母之上。1995-1996林茂灿的讲话提出“主要元音及过渡段”是声调的承载段。从语图和“弯头”、“降尾”来看,这种说法更为准确,但实际操作困难。到底哪里是主要元音,切分不易,所以本次实验采取了“韵母段”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听感与语图会有差异,本人将窄带语图不断放大,但有时还是很难分清,采取了往韵母段靠的方法,保证承载段的稳定性。最后结合语图,处理“弯头”和“降尾”。

参考文献:

[1]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2006.

[2]丁琳.姜堰方言声调实验研究,2005.

[3]刘利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巴蜀书社,2007.

[4]石峰.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M].商务印书馆,2008.

[5]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语音学实验研究报告写作规范(草案)[J].南开语言学刊,2009(1).

[6]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2005(3).

[7]中国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M].商务印书馆,2010.

第6篇

,本人工作分工是协助局长主抓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担任专职副主任。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市直部门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和班干部选拔作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通知〉》(市组通[2]33号)要求,现将自己在一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和廉洁自律的情况报告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省十一届六次会议、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国发[2]2号、黔党发[2]9号文件精神,思想认识有较大提高,尤其是结合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认真地理解、贯彻和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明晰了创建工作的思路,提高了工作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缜密安排,开拓工作。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是一项新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要求,组织创建办全体工作人员全方位认真探索开展各项创建工作: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明确各县区和成员单位的/,!/职能和目标任务。完善办公室内部职责分工,实行内部责任制。对成员单位进行科学分类,明确与各组的对接关系。加强创建办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并努力完善办公室办公工作条件;二是组织办公室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和下发全市指标统计和工作评估体系工作文件,建立实行月报制度;三是强化创建工作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按照报刊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重点突出的要求,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开展政策进“三进”活动,让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全面了解扶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四是科学构建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扶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考核检查等创建活动。五是健全工作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建立了创建工作的联席会议、工作例会、联络员会议等制度,加强对县区和成员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一年的工作,市创建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和监督考核体系基本健全,各项扶持政策基本配套,并得以广泛宣传贯彻实施,初步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城市创业活力明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比增长20.4%;新创办企业存活1年以上的比例达到77.8%;创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10%以上;动态保持城市“零就业家庭”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4.5%以内。市为期两年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任务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廉洁自律、做好表率。一年来,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从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了领导干部不准收受与其职权有关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的规定,未利用公款相互宴请、送礼、公务接待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不参与赌博。也不存在违规利用职权在购买住房和经济实用房、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谋取私利的问题。工作上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没有出现任何违纪违法的问题。

四、不足之处。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学习深度上不够,尤其是组织办公室人员学习讨论不够。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取经也不够;二是工作中不够大胆,由于自己在职务上是个副调研员,工作上有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工作不够大胆;三是对于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这样一项新工作,由于缺乏可借鉴经验,在开拓创新上受到限制,创新思维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坚持发扬成绩、整改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修养,提高觉悟和认识,加强廉洁自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7篇

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高于GDP增长速度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和,比*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年的上升到;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20*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万元,年均投入万元,较“九五”末增长;20*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较“九五”末上升%。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公里,长话业务电路路,较“九五”末增长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移动电话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和%。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头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中药材深加工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黄梅、英山为龙头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和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六大产业格局。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的认识

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建立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责任制,细化各级党委、政府抓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强其领导作用。成立由科技、计委、财税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保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快改革进程,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国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饿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参股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拓宽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对于非政府投资和非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和不需要平衡生产建设条件外,有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社会开放,推动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倾斜。应加大对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可建立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不断强化自主投入意识,积极落是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等有关规定,企业投入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机制,创造更为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采取感情流人、事业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事业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激发其扎根创业的积极性。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培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环境,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一是健全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动;鼓励和促进企业利用土地转让或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企业上市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而且其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已实现质的转变,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体制平台。要继续抓住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完善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上市、利用壳资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大财团进行合作、合资;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国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做好科技推介工作,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