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2:03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计算机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行的中、高考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和建立信息课机制,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计算机的应试教育。
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目前计算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加上学校管理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以及教学条件的不足,计算机教学未能在许多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或者干脆没有设置该课程。因此,一些教师纯粹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出好成绩,一方面减少学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不断让学生做习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缺乏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
(二)管理体制缺乏或效率低下。
首先,计算机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信息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提出了较细的要求,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没有提升到教学大纲的高度,所以没有约束力。另外,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计算机教材,市场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教材,造成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杂乱无章,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导致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进规范。即使有计算机统考,各地区形式也不尽相同,同一地区水平难以规范,无法进行统一评估。
其次,中学管理者普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还处于普及阶段,计算机教育的水平也相对落后。同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一方面强调其重要性,另一方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削减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总量。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挤占信息技术教育课时,致使信息技术教育滞后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
再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一部分学校里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但人均计算机数量还很少,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书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动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育课的开设,制约着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课教师自行其事,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课件制作软件奇缺,授课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差,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中学计算机教学还没有一套对教师进行评价的科学体系,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应对策略
(一)让素质教育成为计算机教学的导航。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的现代信息素质,使计算机技能更好的服务于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最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意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要对他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进行激励。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安排项目,让学生展开想象,勤动手动脑,勤创新求异。另外,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思维和毅力的过程。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将所学知识内化。每一次操作的成功,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挂念,提高管理效率。
要解决中学管理层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计算机教材上进行规范和提高,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我们还要以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教育环境的形成。其次,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建设基本教学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
建立中学计算机教师教学规范的约束机制,加强计算机学科的常规管理和评估工作,将计算机教师的业绩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来,在常规教学检查中要给予充分的体现,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效果。还应该对对现行的考试体系进行改革,使之能够反映出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信息技能,尤其是各种常用软件的应用。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中学计算机课程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雍潜,《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通讯》,2002(1)
[3]王凤红,《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2004(8)
[4]孙西朝,《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中学计算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特别是教学方式急需创新。本文将探讨目前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足提供一些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计算机技术的广发应用,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人们生活和工作俨然已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了,因此,强化中学计算机教学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存在创新性比较差,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尴尬局面,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经常可见,学生缺乏上机实际操作的机会,实践能力不强,所以,我们要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水平。
1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角色分辨不清,教学效率低: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往往把教师的教学作为核心,学生要主动接受和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事实上,教学的真正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来评判的。如果老师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解,而学生没听明白,只是靠跟读跟练、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没有快乐、兴趣可言,那么教学的效率一定不会很高。而且许多教师计算机课上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被动的机械训练和抽象的死记硬背,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辛苦教的东西学生没有理解,一段时间之后就都“归零”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教学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只是以计算机的理论为基础进行教授的,即使有些上机的操作,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电脑技术的锻炼,没有将计算机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了解,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是比较迟缓的,如果不联系实际只是单纯的进行相关概念、公式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了全部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过于抽象,难度过大,缺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只为学习这个知识点而学习这个知识点,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应用,在哪里去应用。导致教学只能成为纸上谈兵,重记忆轻应用,重接受轻探究,知识与生活严重脱节。
1.3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单一:众所周知,爱玩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自我约束能力并不太强是学生普遍的特征。当前许多中学计算机教学都会在施教过程中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游戏方法形式单一或者依赖于教参,致使教学很乏味,即便这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也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手段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只能是边学边忘,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2中学计算机教学需要的创新
2.1优化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需求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教学过程中就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去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学习提高,不断吸收新资讯,也可以让老师带领学生自行研发一些项目,这样可以很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更深的的领悟与认识。
2.2引进项目,提高教学效率: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他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2.2.1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设定,比如哪些是纯记忆的理论知识,哪些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哪些是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等等。
2.2.2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基础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实教。让学生各自的发展目标得到落实,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区域得到成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既能使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又能使后进的学生厚积薄发,迎头赶上,使他们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学业。
2.2.3要善于寻找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方法。在一个项目完成后,老师要求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可以对每组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做的好坏给予一定的评判,或者也可以让同学们相互评判学习,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
2.3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技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和应用,其中实际操作的两种方式是实验和实训。实验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学讲完课后当堂检测;一个是教学讲完课后,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进行上机演练。实训的效果比实验的效果更直接,但是一般是时间短任务重,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比较高,实训阶段是学生在企业内通过企业内老师的讲解来学习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到企业里去学习,体会企业的氛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去自己钻研。
2.4依托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在这种有利条件下网络教育与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了人们的优势资源,从而拓展了计算机教学的时空限制。在网络上,能及时搜索到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验工具软件、实验指导、试题库等多媒体数字资源,也可以对学生的盲点进行解答,深化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总结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因此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所以,学校和老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实践不足的弊端,因此,我们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的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江长斌,陈莉.学分制下中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1(17).
[2]李芳芳.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面对的困境和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2(3).
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我国教育体系开始将计算机技术课程纳入到了初中的教学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使用方式。而各初中计算机教师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直在对自身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同时也在对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进行着探索。本文就将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展开论述,期望能够为初中计算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实践教学;计算机教学;关系;初中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的,这项技术的普及与不断研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计算机技术教育开始逐渐被各中学所重视。在中学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低,主要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主,而且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教师应把握好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要处理好自身与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前,要以计算机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参考,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优化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而老师也应以此为基准,对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并合理把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老师必须要在知识教学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老师在教学时要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并使用多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来以达到教学传授的目的;一方面老师要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学生的喜好为切入点,融入到学生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建立起可信赖的朋友关系,进而使学生因为对老师的信任,而可以自由、主动的向老师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不断对新知识点进行学习,切实优化自身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实践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老师要在教学中起到鼓励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老师承担着教学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并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之中,主动进行大量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2应把握好知识点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老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知识点传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老师应在教学时,按照本班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一切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主。同时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降低固定式教学方式的使用机率,开始运用更多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了解知识学习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助益。老师要尽量在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交流模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一起到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老师在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可以达到灵活操作常见软件的水平,所以老师更要合理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占比,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学。
3应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老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初中计算机教学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如何使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合理的分配比例,还需要老师按照每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老师要在教学之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要弄清楚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制定出有重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理顺本课的教学知识脉络,进而减少知识点教学的占用时间,为后续的实践教学留出足够的时间。但如果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的课程,则要尽量加大理论教学的时间,要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掌握。在进入实践教学阶段时,老师要本着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的目标,有技巧性的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按照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要在学生出现操作问题时,使用适当启发式的手段,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步骤的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学会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解决操作问题的途径,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优化,为其日后的计算机使用与学习奠定良好地基础。除此之外,老师必须要注意对计算机知识难度的控制,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性,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有大量的基础操作练习时间。当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达到相应的水平之后,老师才可以适当对操作难度进行提升,进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4结语
初中老师想要实现高效率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并必须要对师生、教学以及学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创建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并正确掌握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要以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控,使用循循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娟.小议如何搞好中学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2]邵峰.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1(01).
关键词: 中学 计算机教学 教师 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2.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 计算机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4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大多采取“包办”为主,很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表象而不知内涵,只知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1.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师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上。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和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性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教学;关系;初中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的,这项技术的普及与不断研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计算机技术教育开始逐渐被各中学所重视。在中学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低,主要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主,而且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教师应把握好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要处理好自身与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前,要以计算机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参考,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优化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而老师也应以此为基准,对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并合理把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老师必须要在知识教学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老师在教学时要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并使用多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来以达到教学传授的目的,老师要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老师要在教学中起到鼓励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老师承担着教学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并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之中,主动进行大量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二、应把握好知识点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老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知识点传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老师应在教学时,按照本班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一切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主。同时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降低固定式教学方式的使用机率,开始运用更多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了解知识学习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助益。老师要尽量在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形式,留o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交流模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一起到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老师在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可以达到灵活操作常见软件的水平,所以老师更要合理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占比,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学。
三、应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2.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 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 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 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 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 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 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 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