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1:55

序论:在您撰写国民经济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民经济论文

第1篇

计量是科学研究的技术基础。伟大科学家门捷列夫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在无限广阔的宇宙里,从天河到构成原子的最小粒子;从太阳与热核反应的高温到液氮装置的低温;从人们利用的电磁波到相距数千万光年的光源射向地球的波,都离不开测量。在这些科学研究中,人们使用各种计量仪器去测量物体的长短、质量的轻重、温度的高低、时间的久暂、光亮的明暗、电磁量的大小、电离辐射的强弱等。而其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则取决于所用的计量器具是否准确,量值是否统一。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是搞高能物理的,它从30年代后期开始搞这项工作,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才发现在30年代的后期和40年代初期这个时间段内所做的高能物理测量工作,统统报废,究其原因就是高压的计量不准。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不仅需要准确的计量器具,同时更需要量限宽、精度高的计量器具,否则就会拖科学研究的后腿。先进的计量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提高计量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

2计量在国防现代化中的作用

计量在国防尖端技术系统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从武器的研究、设计、实验到定型生产都离不开计量。以人造卫星来说,卫星上天需要火箭载送,火箭的结构设计和制造离不开长度计量;原材料质量需要强度和硬度计量;燃料分析必须化学计量;运行方向和速度必须力学和时间频率计量;特别是重力加速度和振动计量尤为重要。有的关键部位的计量测试只要“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另外,有些参数还要求进行动态测定,如果测试不准,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失败。据资料介绍,美国在研制某航天系统时,由于高频率电压测试不准,导致连续四次发射失败,最后找到原因,加以校准,才获得了成功。尖端武器系统庞大、复杂、分工细、零部件多,因此,现代化的国防不仅要求计量的精确度高,同时更要求量值的完全统一。不如此,就不能保证武器系统衔接一致,协同动作。

3计量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靠什么指示降落;军舰在大海中航行,凭什么确定它的方位;钢水在高炉中沸腾,用什么测量它的温度高低;工业产品生产出来,用什么检验它的质量优劣……在这些领域内,人们就是使用各种计量仪器仪表进行控制。过去,人们把计量称为“工业生产的眼睛”,现在,计量已经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中枢”。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这对计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1)保证产品质量。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是分工细,协作面广。例如一辆汽车就有上千个零件,是由许多家企业协作而成。因此,如果没有准确一致的计量器具来保证,产品就实现不了标准化、通用化的要求,产品组装时就会出现因尺寸不一而“敲、打、锉、磨”,这既影响了生产效率,又影响了产品质量。在企业生产中,计量工作是质量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2)增产节约,降低成本。

产品和原材料在运转过程中需要计量其重量,检查其质量。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生产中人们常利用计量器具或计量器具的改进,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某钢厂冶炼合金钢的电炉车间,过去将一炉钢水炼好倒入钢包浇铸前,由于没有采用计量器具进行衡量,常出现因钢水过多而浪费,或因钢水不足而短锭报废,一年要浪费余钢或短锭1000多吨。后来该厂安装了行车电子秤后,当钢水倒入钢包时,行车大梁就显示出钢水的质量,这样每年既可节约电力,又能增产1000多吨合金钢。

(3)保障安全生产。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计量仪器仪表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而且有的计量仪器失准,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压力表被称为锅炉的眼睛,在工业生产上广泛应用,但要保证锅炉安全生产就必须正确使用压力表,并按照检定周期检查其正确性,否则就会产生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计量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在交通运输事业中,计量测试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对于提高交通工业产品质量和保证车船修造质量、车船装卸运输中的经济核算和节能的顺利开展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贸货运量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需要在港口配备必要的先进计量测试设备和科技人员,对港口的进出口货物进行质量把关和计量把关,从而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5计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在今天,科学种田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要真正做到科学种田,计量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农业生产要达到“高产、稳产、高效率、低消耗”4个指标,就必须开展计量测试工作。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科学种田首先要掌握的因素。对土壤的酸碱度、盐分、水分、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等要一清二楚,这就要搞好土壤普查,进行有关的计量测试工作,通过对土壤性能的测试,掌握其特性,实施农田改造,做到科学种田。

6计量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劳动者的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工农业生产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都离不开计量测试工作。否则就有可能会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损害,使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

7计量在保障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第2篇

有关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摘要:总之,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才能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需求,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信息管理;国民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对经济信息的利用情况和管理水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的需求,以在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根据经济信息的相关特点和国民经济的建设情况来看,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有团体用户和个体用户两种,在与经济建设相关联的情况下,必须对经济信息的个体使用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经济信息的对象进行划分。例如:将职业作为划分标准,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包括专家、经济学学者等,在充分发挥团体部门各种职能作用的情况下,将国家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支持,以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刚从恒指,促进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经济信息种类比较多、管理手段多种多样,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的情况下,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的选用也需要相对应的类型,才能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上述机构主要可以分为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两种,而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比较看重盈利,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在于公众服务,如图书馆、档案馆等。因此,根据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可知,在某些情况下,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也可以看作是公共信息服务部门。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类型的机构可以比较广泛的搜集和储存各种信息,并通过编目、分类、机读目录和题录等形式来管理经济信息,以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信息传播媒介,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收集、传递等,从而发挥经济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加强国民经济建设的措施

1.注重全民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民众的经济信息意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实力、文化素质等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注重全面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有效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并真正落实全民信息意识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信息有限管理。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信息服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兴媒介的情况下,充分展示出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最终帮助民众合理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从而达到增强全面经济信息意识的目的。

2.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

在不断加强经济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是解决信息立法问题的重要保障,以推动经济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优化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产业法的情况下,实现全国信息产业机构的统筹规划,并推动法律机制的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垄断、信息封锁等方面的问题,以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信息管理有序化发展。

3.不断推进行政界线集中化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经济信息的有效分配和共享,是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民经济建设的真正实现,与经济信息管理有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有效实施各种经济信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打破行政界线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机构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才能真正实现各种经济信息的分类和职能划分,最终促进各部门联系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同一个机构、同一个部门实现经济信息的有效共享,并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增强不同机制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才能真正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最终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才能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需求,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李稻葵;徐欣;江红平;经济研究2012-09-20

2、农民工低工资率与国民福利损失的经济学分析对经典劳动供给理论的拓展聂丹;财经研究2007-10-03

有关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二: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综上,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国民经济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衍生出依托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的高效便捷的通信能力和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产生了一批依托互联网庞大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全新的经济形态,这一类经济形态被称为互联网经济。狭义的互联网经济主要由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四大核心产业构成。其中以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态势最为迅猛,其创立初时资产总规模仅为1亿元人民币,此后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扩张,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净资产总额估值已超2300亿美元。

(二)传统产业的营销模式得到了革新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特早在1977年就准确的预见传统产业在遭遇互联网经济所产生的变革,并创造性的将社会产业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果不其然,当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与其他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渗透,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边界已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信息高度渗透性。以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为例,两大产业充分融合了信息服务和基础制造,实难再以单一的产业结构学说来进行清晰划分。

二、国民经济立足于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前景

创新不仅是技术成长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过去,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为支撑,即使用市场也换不到核心技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难提高。须知,单纯地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移植绝不会成长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所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一)将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互联网经济带领我国走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格局。在此环境下,国民经济发展不仅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比如,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对信息程度大、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植和资金鼓励,对于产能相对落后的僵尸企业提供兼并和信息化改造指导。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水平上的重要作用,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工业化,运用工业化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工业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道路。

(二)将直线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正逐步被削弱。经济学家认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三驾马车就是净出口,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突破口之一。由此,企业可利用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系统(CAD、CAM)来提高企业劳动生存率和产品质量;或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或采取业务处理系统(TPS、EDP)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又或是运用经理信息系统(EIS)向企业所有者及最高层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集合多元信息技术合力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将加快市场经济活动释放速度

互联网经济下的社会消费需求被直观的反映到了网络之中,但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却仍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正是市场活力被压抑的结果。可见,政府仍需继续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比如,逐步试行取消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点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扩大营改增试点,为民间创业和企业发展松绑;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间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试点,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进一步加快各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步伐,深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国内投资吸引力。

三、结语

综上,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在新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有所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有效应对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第3篇

1.1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进步,从相关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房地产生产总值达到一个固定值的时候,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加大的推进作用,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外,房地产行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促进了社会经济、就业发展等等。

1.2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房地产行业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创造了前提,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以获得利润和经济效益为主,因此,在社会财富积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国民经济与房产经济波动的主要经济因素

上文中已经提到,房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房地产的波动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经济的运行要素中可以看出,经济支出、收入以及生产等环节是较为重要的。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组成了经济发展的体系。

2.1四种经济因素彼此紧密联系

在经济系统中的支出、收入、生产以及需求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状况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每个不同的环节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需求因素,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可能受到消费以及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2.2因果链中自我的转折性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积累形成的某些因素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也就是达到了某种瓶颈的状态。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比较符合这一经济发展规律。也就是扩展行为受到阻碍的问题。下面就对扩展行为造成阻碍的因素进行简单论述:

2.2.1在因果链扩张过程中会出现恶性循环现象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期和初期,生产结构和资源供给情况都呈有序化发展,但在波动后期,伴随资源供给不断的恶化,导致生产结构失调,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竞争程度加大,并在某种程度上使资源供给恶化程度增大。从上述分析可知,因果链运行会导致经济周期基本和内在的核心波动,从而造成收缩和扩张交替进行。每次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都是不同的,通过支出、生产、需求等环节来对因果链基本波动形成影响。

2.2.2核心因果链的自身结构变化经济发展中,因果链是由各环节发展扩张而共同形成的,各环节会彼此影响和制约,每个环节发展都会受其他环节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合理有序的连接过程。因果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各环节中的作用力都是根据一定比例来分配的,每个环节的自身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当此种承受力超出自身承载范围之时,便会出现逆反的情况。

2.2.3因果链运行的过程便是自我积累过程作为自我积累的一个过程,因果链运行也是自我放大的过程。比如,某需求扩张必然会造成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扩张,从而使生产也大范围扩张。而中间产品和消费品生产扩张又是投资品扩张造成的,前两者扩张又会造成后者扩张,支出增加也会受收入增加影响,而支出增加又会造成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在扩张中,将会对经济活动活跃程度加以调节。但初始扩张会造成因果链中的积累扩展,也就是原本的初始扩张并没那么大,但在其向下传递中常常会受其他因素影响进而扩大几个倍数。

3对国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政治因素

国民经济的波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所以,政府各项政策全都具有一定的加强波动和抑制波动的作用。如下为政策影响及其具体对策。

3.1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时会对国家政策进行相应调整,并且在进行政策调整之时通常调整都是不规则的,但是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

3.2在无价调整和市场管理以及经济结构管理和经济增长等基本问题方面

,所有政府部门的行为都是同步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便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只在九二年一年之内其产业增加便超过三倍。造成此种状况形成最为主要的原因便在于政府的纵向行政干预结果。中央政府不仅要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协调,同时还要对国有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直接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投资等所有的环节,而这当中甚至还有来自部门、行业的干预。

4结束语

第4篇

物联网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最大共性是感知流量。但物联网条件下的流量记录无所不在,其所记录的信息也更为全面。因此,物联网发展将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一些难以辨识、无法细分或无法定位的经济流量的记录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而相应的核算方法也将随之调整。

(一)生产范围有望突破

SNA的生产范围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大部分自给生产。之所以把住户内部生产和消费的不付酬家庭或个人服务排除在外,主要是考虑到这些活动与市场是相对分离和独立的,对其价值进行具有经济意义的估价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将生产范围扩大到包括了住户服务在内的自给性生产,则失业问题就不存在了。但在物联网情况下,家庭活动产生的大量信息是可以被记录的,而那些与市场相对分离和独立的服务生产活动也可借助物联网与市场生产活动联系起来,甚至,这些服务可以借助物联网在市场上传递。同时,家庭服务生产时间也可得到精确计量,家务劳动的标准化测度和质量调整也不再难以进行,这将导致人口和劳动投入的统计理论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范围和就业范围的扩展问题。进一步地,生产范围的变化还将导致收入、消费、资产等概念的扩展,而经济生产概念中“在机构单位负责、控制和管理下”的意义也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二)从基层单位、机构单位到“物联网单位”

对于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核算单元的确定方法,SNA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机构单位,一种是基层单位。其中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以自己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实体;而基层单位是指具有单独的场所,只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者其重要生产活动在其全部增加值中占有最大部分的单位,它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企业的一部分。不难看出,SNA的主体分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有数据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在物联网条件下,所有的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都将得到相应的编码,并在有关核算中被准确识别。但与SNA不同,物联网的编码技术要细致得多。以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为例,EPC用一组编号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其标识容量的上限为全球2.68亿家公司,每家公司出产1600万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680亿个,如此大的信息容量甚至足以为全球每粒沙子提供一个唯一的代码。这样,不仅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所有住户成员、企业的生产设备、产品等都将拥有一个唯一的电子“户口”。在此条件下,SNA可根据研究需要自由确定生成数据的基本单元,而不是受限于现有的分类模式。而准公司、控股公司、虚拟子公司、专属金融机构、联营公司以及主要活动、次要活动、辅助活动等也可基于物联网单位重新界定,并且可为之单独设立账户,研究其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显然,由于基于物联网单位的经济活动拥有更为同质和全面的流量数据,这将使得有关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等的核算主体和核算技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常住性标准的客观化

经济总体是由其全部常住单位组成的,常住性决定了哪些单位是常住单位。一个机构单位的常住性是指它与其所在的经济领土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但如何判断联系的紧密程度却并不容易。对此,现行国民经济核算采用了较为主观的“一年原则”,即事实上或意向上住在(设在)当地的时间达到一年或一年以上。但这种确定方法有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单位会与两个或两上以上经济体产生密切联系,存在频繁移动或跨越多个经济领土运行的个人和设备或者学生和病人等例外情况,一些特殊目的实体等很难明确其常住性归属等。物联网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提供位置和对外联系信息,因此通过物联网数据可以较为容易地判断到底该单位与哪个经济体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为确定机构单位的常住性提供了最为真实的信息,从而能更为客观地判断单位机构的常住性。即使在存在多利益中心的情况下,也不必硬性选择一个利益中心,而可以根据物联网数据使有关指标在多利益中心之间合理分配。

(四)全方位的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核算是指在经济价值发生创造、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时记录各种流量。在物联网条件下,服务何时被提供、产出何时被创造、中间消耗何时被使用、所有权何时被转移等信息都会被自动记录。而至于跨核算期产出、存货变化、持有损益、国际交易等复杂问题也可根据实时数据准确处理。此外,SNA2008还提出了经济所有权的概念,即哪一个单位承担了产品(或资产)的经济风险和收益,哪一个单位就拥有其经济所有权。而只有在经济所有权变化的情况下,转移中的相应经济流量才被记录。比如,根据经济所有权原则,海外加工货物中委托方拥有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经济所有权,而加工方只提供加工货物的服务,这样,运到国外加工的货物,既不记录为货物所有国的出口,也不记录为货物加工生产国的进口。而同样地,货物在加工后,也不会记录为货物加工生产国的出口和原来货物所有国的进口。经济所有权不同于法律所有权,它需要从经济角度记录有关风险、回报、权利和义务的相应变化,相对而言,经济所有权的权责关系更难以判断。而物联网数据能为判断经济所有权是否变更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因为只有拥有经济所有权的所有者才与有关资产和货物发生最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在物联网情况下,权责发生制得到了完全的落实,经济流量的记录也更加趋近真实。

(五)四式记账增强为“云记账”

复式记账是国民账户的基础,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来源(或负债和资产净值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另一次是作为使用(或资产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由于现实中大部分交易是涉及两个交易者的,因此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又都要进行复式记账,这样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四式记账显然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与一致。在物联网状态下,四式记账进一步增强为“云记账”,一方面,除了交易双方,交易的其他相关者也会以不同的角度记录有关数据;另一方面,有关数据是实时采集的,并且将集中上传到“云计算”平台,这样,四式记账就变成了“云记账”。其记录信息不仅可用于交易当事双方,还可广泛用于其他被许可的使用者,而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在云平台上相互强化和补充,也使账户的平衡性和真实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六)价格和物量核算的分化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的大多是货币化的经济流量。这使得在很多时候,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价格和物量变化是混合在一起的,这不利于准确反映价格和物量的各自变化。而为了解决价格不可比的问题,SNA又不得不专门记录价格变化。而在物联网条件下,物量记录是最根本的信息,而价格信息则可通过交易系统另外获得。也就是说,物联网时代自然形成了价格和物量核算的分立格局,有关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对于每一类商品来说,其物量增长和价格增长的数据能被分别提供,这极大地提高了市场和政策分析的准确性;而对于资产来说,连续形成的价格和物量信息也为进行资产重估价和折旧估算提供了更为严谨的依据。

(七)便捷的地区核算和时期核算

物联网条件下核算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时空边界非常明确,有关核算数据将真正实现“扁平化”。地区核算只是整体核算工作的一部分,各不同层级地区的核算数据可独立汇总,其同级区域间的各种经济流量不存在不可测量或重复计算的问题,地区核算的精度将大大提高。当然,这一点也适用于国际经济核算。从核算频度上看,物联网提供的是实时数据,包括年度数据以外的各种季度、月度、本周、当日甚至分时的核算数据,曾经束缚国民经济核算的时滞问题将不复存在,国民经济核算将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

(八)社会核算网络将取代社会核算矩阵

与传统的T形账户相比,社会核算矩阵能提供更为完整、详细和一致的信息,可揭示整个经济中各种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为经济建模提供分析的框架和基础数据。以供给使用表为例,它可以给出各种产品是被哪些产业部门生产(或以何种方式进口而来),而又是被哪些产业部门作为中间消耗(或被哪些部门用于最终消费,或者以哪些形式变成资本形成总额)。在供给和使用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产品部门工艺假设或产品销售份额固定假定将其转化为可计算的投入产出矩阵。进一步地,社会核算矩阵可将SNA账户序列以矩阵的形成展示出来,其对称性、等和性、定格放大功能等特点使社会核算矩阵逐渐成为当前组织和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强大工具。但社会核算矩阵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利用社会核算矩阵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哪个企业生产的何种产品被哪个企业用于何种产品的生产?其经济流量的空间流向和规模如何?有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如何?如何消除产品部门工艺假定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核算矩阵所提供的信息仍然有限。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物联网条件下,各社会单元间的联系不再只是一个二维结构,有关生产信息、位置信息、物流信息与价值信息将组成一个庞大的立体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联网时代的社会核算矩阵最终将发展成社会核算网络,这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物联网的详细核算信息将会有更为复杂和广泛的应用。

(九)未观测经济将成为历史

未观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核算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其中未观测经济是指那些“隐形”或“地下”的经济活动,而非正规经济是指那些由非正规单位从事的经济活动。二者相互联系,也有所区别。SNA2008建议把非正规部门作为住户非法人企业的一个子部门处理,它被定义为:基于创造有关人群就业及收入这一主要目标而从事货物和服务生产的单位集合。这些单位通常组织程度很低,很少或没有区分生产要素中的劳动与资本,并且规模很小,其劳动关系(如果有的话)主要是基于临时雇佣、亲属或个人以及社会关系,而不是通过正式的合同安排来保障。物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未观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的核算。在物联网环境下,只要未观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与可观测经济或正规经济体发生了信息交换,则这些经济活动就几乎无处隐藏。而即便这些活动在某一个环节被遗漏掉了,也会在云记账平台中被间接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条件下不会有未观测经济,只会有可观测非正规经济,而非正规经济这一名词也只是在经济意义上存在。

(十)卫星账户大发展

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显然不仅可用于常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相反,与SNA各种功能分析和卫星账户设置的初衷非常接近,物联网为揭示更为具体的或与常规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有所抵触的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比如,在功能分类方面,物联网几乎能提供可以想到的所有分类,它不仅能回答一笔支出为什么要发生,而且能把这些信息与人口信息、位置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有关经济分析更加具体和深入。再比如,如果想对某些关键部门或特定部门进行扩展研究,则可按照该部门的特殊特点扩展或重设数据采集的规模,这将使农业及能源等重要产业分析、政府非市场产出研究、非营利机构核算等核算问题变得相当快捷和容易。对于那些需要另设生产和资产概念的卫星账户而言,物联网不仅可以提供第一手数据,而且将在国民经济核算核心账户与卫星账户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使人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不同账户间信息含量的不同和转换方法。进一步地,物联网对某些卫星账户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条件。比如,物联网中的环境监测数据将为环境核算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提供了必要的资源环境数据,而物联网在医院等医疗体系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改善卫生卫星账户的数据基础。

二、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变革

显然,物联网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实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当前,我们要明确一些问题,预先做好应对方案。

(一)国民经济核算会不会走向消亡

物联网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集层面和网络层面。在这些领域,物联网数据通常是非排他的,这意味着包括研究者在内的诸多数据用户对现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有关用户甚至可根据其需要通过云计算平台设置自己的专属功能分析账户,而由企业开发和的各种数据产品将越来越多。这给我们提出一个疑问,物联网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会不会逐渐走向消亡?答案是否定的。正如SNA2008指出的那样,国民经济核算是一套按照基于经济学原理的严格核算规则进行经济活动测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建议。因此,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学理论在经济统计学领域的一种映射,也就是说,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要反映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进展,并符合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我们知道,国民经济核算中设置了很多涉及交易的重新安排、改变交易流程、分割交易等技术环节,而一些特殊的经济流量也被根据其经济理论赋予特定的含义,比如SNA2008就根据其经济属性将研究与开发纳入到资产边界之内,这些工作只有在经济理论指导下才能进行,不管物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无法替代。显然,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不是通过简单汇总有关微观数据而生产宏观数据,而是要根据经济理论对微观数据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工作需要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支持。因此,物联网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会消亡,它将更加依托经济学的发展,其重心将逐渐转到如何根据最新经济理论设计一套更能反映经济运行本质的核算规则和账户框架,并使有关核算方法能在各国和国际组织之间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

(二)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类似于移动通讯领域的数据协议和标准。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数据协议和标准都是公共产品,比如目前的3G标准就存在不同版本,并且有关用户还要为此付费。因此,未来物联网时代也可能存在大量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协议和标准,它们未必以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提供。但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不同于其他数据协议和标准,其根本职能在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普适的统计指导”,物联网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仍将是一种公共产品。但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开放和多元化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首先,政府失去了有关核算信息的绝对控制权,物联网将逐步替代现有的调查体系和填报系统,政府将逐渐不再直接承担市场数据的采集和工作,当然,对于那些要通过法律授权才能采集和的数据,政府部门还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处理的主体将多元化。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其他市场生产者提供这项公共服务,一些非营利机构和获得认证的市场公司将更多地承担起统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指标的核算工作,官方统计机构的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数将大幅减少,相应地,其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将大大提升;第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产品类型将更加丰富。接近于普查数据级别的核算产品的成本迅速降低,而服务于特定人群的国民经济核算产品,甚至个人定制的国民核算产品也将广泛出现;第四,国民经济核算必然走向全球化。正如互联网把全球联系在一起一样,物联网将把全球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民经济核算产品本身也将被接入物联网,其应用将更加广泛,自动化程度会更高。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圆形监狱”模型

物联网的海量信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关系。有人用“圆形监狱”的设计理念比喻了这一变化:系统的四周是一圈环型建筑,被分隔成很多小的囚室,而正中是一座瞭望塔。塔顶有一圈落地窗,通过这些窗户,监视者可以看到每个囚室中的一切,而囚室中的人却看不到塔里的情况。每个囚室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外面,一个对着瞭望塔。在此情境中,即使塔中没人看守,囚室中的人也会感觉到被监视的压力。当然,圆形监狱也要接受外来的巡视,以确保监视者也是被监视的。通过圆形监狱,监视者除了监督犯人的行为,还可以研究其行为,并通过研究提高相应的监管水平。物联网的出现,使现代社会具有了圆形监狱的特征。国民经济核算亦是如此。首先,物联网使国民经济核算入住了“圆形监狱”的“瞭望塔”,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测;第二,处在瞭望塔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在监督中学习,进而不断创造、革新和进步;第三,瞭望塔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也相当于住在一个囚室中,外部的监视者可时时刻刻地监视着国民经济核算自身的运行状态。毫无疑问,物联网的出现强化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其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但反过来,如果国民经济核算对物联网听之任之,则有可能产生危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未来国民经济核算的信息更丰富了,创新条件更优越了,但国民经济核算相对于其他主体的信息优势也不复存在,而且如何确保信息共享、避免信息滥用、加强信息权力保护的任务更重了。

(四)从国民经济核算到国民大核算

物联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除了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这些海量的数据还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各个领域发展的复杂问题。十多年前,有学者提出了国民大核算的构想,建议把经济核算扩展到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在当时看来,由于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不兼容,其概念方法各异,很难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国民大核算的设想很有些乌托邦的意味。但现在情况不同,物联网的出现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本文所探讨的物联网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深刻影响外,物联网技术还推动了社会、人口、环境、资源、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与进步,并且已经在环境监测、教育技术、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显然,物联网在把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密切结合的同时,实际上也将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在内的人类发展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为国民大核算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最终将走向国民大核算。

三、结语

第5篇

进出口贸易总额比较。2011年突破310亿元的有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山西省最少仅为147亿元。湖北省比山西省高出188亿元,高出部分超过山西省2011年的进出口总额41亿元,仅比湖南省少1亿元。工业总产值比较。2011年河南省为46856亿元,是山西省16013亿元的近3倍。江西省与山西省相近。其他省份的工业总产值基本相同,相差不大。

二、中部6省农业发展比较

(1)农林牧渔业产值比较。河南省为6218亿元,是山西省的5倍。湖北省和湖南省基本接近。安徽省位居第4位。江西省比山西省多1000亿元。

(2)粮食生产总量比较。河南省最高,仍然是山西省的5倍。安徽省排名第2,说明安徽省在中部是农业大省之一。湖南省比湖北省高出551亿元,山西省比江西省少859亿元。

(3)耕地面积比较。河南省的耕地面积最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河南省的耕地面积比江西省多510万公顷,是湖南省的2倍多。安徽省耕地面积为573万公顷,排名第2位。湖北省、山西省和湖南省分别排第3位、第4位和第5位。

(4)农村人均纯收入比较。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别不是很大。最多的湖北省比最少的山西省多896元,相差不足1000元。除山西省外,其他各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超过6000元。

三、中部6省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1)R&D经费比较。湖北省最多,高达264.12亿元。山西省最少,仅为89.98亿元,两者相差174.24亿元。河南省的R&D经费为211.17亿元,在中部地区排名第2,湖南省排第3。安徽省为163.72亿元,位居第4。山西省和江西省的R&D经费仅相差2.83亿元,排名第5和第6。

(2)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从图2看出,安徽省的R&D经费最高,为57.98亿元,说明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投入在加大,也和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以及合肥市国家创新试点城市的政策落实有密切关系。安徽的R&D经费是山西省和江西省的3倍,河南省为44.67亿元,比安徽省少13.31亿元。湖南省和湖北省差不多,排名第3和第4。山西省和江西省的R&D经费仅相差1.86亿元,排第5和第6位。

(3)科技经费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比较。看出,安徽省最高,高达2.24%。江西省最少,为0.95%。河南省和湖南省接近,分别为1.31%和1.30%,排名第2和第3。湖北省和山西省接近。

(4)专利申请授权量。各省的专利授权量差别是比较大的。湖北省最高,为17362项。其次是安徽省,为16012项。江西省最少,为4349项。湖南省的专利授权量为13873项,排名第4。山西省和江西省分别排名第5和第6。

(5)技术市场成交额比较。从图5看出,湖北省的技术成交额高达90.7亿元,比最少的山西省高出71.12亿元。安徽省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为46.15亿元,排名第2。湖南省为40.1亿元,位居第3。河南省为27.2亿元,排名第4。江西省和山西省分别位居第5和第6。

四、中部6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结论

通过对中部省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部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

体性表现为高速发展,但是很不均衡。有的省份某个指标总量很大,但相对指标又比较小。指标排序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部分省的有关指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有些省的有关指标则处于落后地位。

(2)在社会经济指标比较方面

山西省除GDP增速处于领先地位外,其他指标均落后。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处于中游地位,河南省大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3)在农业指标排序方面

山西省基本处于落后地位,河南省仍居领先地位,其他省份处于中游地位。科技创新指标的排序变动较大。湖北省实力强大。山西省处于劣势。其他省份处于中间地位。

五、加速中部崛起的若干建议

(1)建立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监测与评估体系

运用数量经济学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发现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和规律。只有通过科学的比较,才能找出差距,找到特色。对不良经济信息动态,可以及时纠偏。成立中部经济信息联盟,会同各省市的统计、科技部门,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要从动态的角度和历史的跨度,绘制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图谱,更好地把握规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2)中部各省要走具有本省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部区域具有自己的特色。山西省是煤炭大省,安徽省是淡水大省,江西省是有色金属大省,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湖北是水电大省,湖南省为鱼米之乡。各省都有自己丰富的资源和省市情况,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发挥各地的优势,取长补短,快速发展。各省在发展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3)走中部地区协同发展之路

中部是一个独特的经济区域,发展要注意联动性和协同性。中部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决于各省的发展。只有各省发展好了,中部的社会经济才能整体提高。实现中部崛起,是每个区域都要崛起,而不是某个省的快速发展。发展先进的区域要带动相对落后的区域,并注意发展的系统性。

(4)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科学发展

第6篇

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诸如商业、金融、旅游、运输、通信、房地产、贸易、饮食、卫生、文化、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业及各类技术服务业等)[2],是满足人类除物质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中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

2.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技术

2.1贡献测度技术的提出

2.1.1概念所谓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在下文中简称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测度),是指基于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决策引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总量和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然而变化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即如决策者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决定提高文化行业的就业率,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工作者的就业政策,这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则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就业形势的改善。优秀的文化实力能提高国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行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民的精神状态,使之更加积极地投入生产生活中,其必然波及各行各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这就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典型案例。

2.2模型的建立

2.2.1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总量贡献测度技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最直接的测量方式就是观察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也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假设,Yt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Y''''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那么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贡献率则为:A=Y''''Y式(2.1)2.2.2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速度贡献测度技术本部分的测度技术设计灵感来源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的增长方程,古典增长理论是把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为资本、劳动、技术等,而本文的速度贡献测度模型则将用于第三产业的资本和劳动作为独立的变量从模型的资本投入变量与劳动投入变量分离出来,以测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假设生产函数为:Yt=At•f(L,K,Y'''')式(2.2)其中,Yt表示经济总量,At表示随着时间t变化的社会技术进步,L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量,K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量,Y''''表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对式(2.2)两边求全导数,可得:dYtdt=f(L,K,Y'''')•dAtdt+(YtL)•(dLdt)+(dYtdK)•(dKdt)+(dYtdY'''')•(dY''''dt)式(2.2)两边同时除以YtdYtdt•(1Yt)=f(L,K,Y'''')•dAtdt•(1Yt)+(YtL)•(dLdt)•(1Yt)+(dYtdK)•(dKdt)•(1Yt)+(dYtdY'''')•(dY''''dt)•(1Yt)式(2.4)dYtdt•(1Yt)=dAtdt•(1At)+(YtL)•(1Yt)•(dLdt)•(1L)+(dYtdK)•(KYt)•(dKdt)•(1K)+(dYtdY'''')•(Y''''Yt)•(dY''''dt)•(1Yt)式(2.5)符号替换y=a+α•1+β•k+γ•y''''式(2.6)其中,y=dYtdt•(1Yt)表示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a=dAtdt•(1At)表示全社会的技术进步的速度,α=(YtL)•(LYt)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量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弹性,1=(dLdt)•(1L)表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量的速度,β=(dYtdK)•(KYt)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量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弹性,k=(dkdt)•(1K)表示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的速度,γ=(dYtdY'''')•(Y''''Yt)表示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弹性,y''''=(dY''''dt)•(1Y'''')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式(2.6)表达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由全社会的技术进步速度、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速度和资本投入的速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四大部分组成。那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增速的影响则是由式(2.6)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系数,即其弹性指标来衡量,即γ=(dYtdY'''')•Y''''Yt。

3.结论与展望

第7篇

1.简化程序营改增之后必将会缩小营业税的征收范围,而与此同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则必将扩大。作为本来就已经位居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而言,现在进一步扩大范围必将有利于其统一筹备规划税务征收,当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各行各业早已超出了传统认识,许多新兴行业由于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它的界定存在很多困难,为此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基扩大,税务征收单位便具有了更大权限来进行划分和定义。另一方面简化了税务征收领域的繁杂手续,降低了税务征收的成本,减少了商业活动中商人为缴税而承担的额外费用。此为最明显的规模效应带来的积极影响。其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正规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对企业减负由于商业活动中的一些交叉行为,会导致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重复,这一现象对施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国家来讲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为何要进行营业税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重复征收对国家来讲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对企业商家来讲无异于增加负担,就长远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会严重打击商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现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必将减小企业负担。更由于这一部分税收可以节省下来为企业留下更多的流动资金,将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税收的减少也将刺激更多的商业活动。清末之后,政府一直采取鼓励商业活动,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减税免税,而中国经济特区这一成功范例也是对降低税收可有效刺激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明证。因此对整体国民经济而言这一改革是一种福音。

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国务院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做出了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决定。而且2014年之后,电信业也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从改革试点中的内容和后续政策的内容来看,改革的对象集中在第三行业中,这一项政策的推行对第三行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三大行业所占的比重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而一个发达国家必将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对于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间接地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上而言,营改增的意义重大。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