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6:46:08
序论:在您撰写上市公司会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运用故意隐瞒关联方或关联方交易的方法来粉饰会计信息
这种方法最为常见,特别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为大股东提供担保等事项,如中科健曾为其大股东深圳科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超过5亿多元的担保未予披露;而国内的紫鑫药业,其上下游主要的销售商、供应商均是其关联方,但其在年报中对关联交易只字未提,依靠这些内部交易,其为自己的人参产业做了虚假的华丽包装,最终导致“东窗事发”。
(二)运用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掠夺上市公司
如ST科龙于1998~2002年间通过关联方交易从关联方天津格林柯尔购进制冷剂价值共计3.86亿元,其采购价格及采购数量远高于同类市场价格和实际需求(到2004年末这批存货还有1.8亿元未使用),给ST科龙造成资金链断裂、经营负担加重和连年的巨额亏损等后果。
(三)运用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的方法,粉饰会计信息
如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案,其实质就是把关联方拆分成多个层次,使其在形式上去关联化,然后通过复杂的、多层次的关联交易,如将同一金融资产在不同关联方之间进行不断地倒买倒卖,使卖出方获得利润,买入方增加资产价值,从而虚增了上市公司利润和资产,使其能不断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公司股价也不断最高,最终让银行和广大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四)甩债权“包袱”关联方“另类红包”扮靓上市公司
2009年12月31日,五粮液宣布将子公司对中科证券的账面值8,295万元债权转让给大股东宜宾市国资公司,转让价格按账面值平价转让。尽管这次转让看上去五粮液并没有“赚”,实际上却化解了子公司8,000余万元的投资风险,使得五粮液卸下了一个“包袱”。
二、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堵住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舞弊的源头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在对重大关联方交易进行决策时必须由独立董事发表意见,并得到他们半数以上通过方可执行,这一制度对可能产生关联方交易信息舞弊的源头进行控制,保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就《独立董事制度》本身而言仍然存在可商榷的地方,如独立董事产生的方式:目前都是由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提名,并交股东大会通过,而股东大会其实也由大股东控制,所以,独立董事往往是形式上独立而非实质上独立,并不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应有的监督职责。因此,如果要进一步堵住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舞弊的源头,就必须对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如独立董事的提名权应交给广大中小投资者,股东大会表决时,大股东应当回避表决。这样选举产生的独立董事就更能代表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能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机制,加强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的监控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主要是由证券监管部门(如证监会、证交所等)负责,以事后监督为主,这一点上可以借鉴银监会对银行业内部及关联人交易的动态监管方法,主要有:一是实行上市公司关联方名录的报备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可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向其报备关联方名录,促使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关联方进行不断地自查,避免重大关联方的遗漏,同时也可以使监管部门根据名录对照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否完整和正确。二是对上市公司拟进行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实行预先备案和完成报告制度。现行制度虽然明确了重大关联方交易的定义,但除了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的重大资产重组外,尚未要求实行预先备案和完成报告制度,监管部门尚不能动态掌握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重大关联方交易情况,如能事先备案,那么监管部门便可以事先掌握情况,一旦发现重大问题可事先介入,避免上市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准则,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交易会计核算主要是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及其相关解释,该准则主要对如何界定关联方、关联方关系的认定判断、关联方交易的类型识别,以及关联方交易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上市公司规范关联方交易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该准则尚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联方认定的范围应当适当扩大。按现行会计准则,对关联方认定范围主要包括与上市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企业、存在重大影响的投资或被投资企业、合营企业、该公司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以及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的其他企业等,尚未将可能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而不属于上述关联方范围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纳入到关联方的认定中来,如可能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供货商、客户或借款人,而这些企业、单位或个人往往因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如销售、采购、资金等经营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从而造成他们与公司在某些交易活动的关联化,也给上市公司留下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操作空间。因此,可以适当扩大关联方的认定范围。二是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内容应当适当增加。现行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披露内容上最大的不足就是尚未将关联方交易公允性和必要性纳入到披露范围之内,使会计报表的使用人很难判断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和必要。
(四)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工作,有力保障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信息质量
新审计准则中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策略、方法和承担的责任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进行职业判断,这将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工作,从而将有力保障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信息质量。此外,独立董事或中小投资者可联合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认为存在疑问或重大的关联方交易实施专项审计,以确认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从而进一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和保障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总结
一、信息披露
所谓信息披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将公司的相关信息向信息使用者公开。站在证券市场的角度,一切对证券市场有影响的信息都是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公司的经营信息、政策法规、传媒的信息和证券机构的信息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的是其通过定期报告、上市公告书、临时报告等形式,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信息使用者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因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曾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在一次论坛中提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五原则”: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公平。
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经历了以下阶段:自愿性披露财务信息、强制性披露财务信息、强制性结合自愿性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特点,而自愿性信息披露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从而更好地适应投资者的需要。从上市公司角度出发,他们也希望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凸显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知名度。目前,许多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努力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两种方式进行信息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依据会计准则、证券法、交易所上市规则等法律条款必须披露的信息。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本质是国家的管制行为,国家以制度的形式干预会计信息及其披露,从而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强制性信息披露包括公告、置备、网上推介三种主要形式。公告指的是上市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或者公报上进行信息披露并在指定网站公告;置备是指上市公司将重要的信息文件存放于指定的场所以备使用者查阅;网上推介适用于证券发行前借助互联网宣传证券发行的相关信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包括首次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首次信息披露内容包括《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持续信息披露指企业上市后披露的中短期报告和年终报告,以及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我国证监会颁布执行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中规定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备查文件目录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的披露,我国实施了包括基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自律规则为一体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为主体,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为辅助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框架。此框架体系规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实际操作、内容形式等。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考核评价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考核办法通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合法性、完整性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考核,最终形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2013年以来,沪深两市共93家上市公司被证券监管机构处罚,其中26家被相关部门罚款,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不难看出,上述现状有其产生的原因。首先,法律责任不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处罚主要以行政责任处罚为主,附带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行政处罚主要以罚款和警告为主,而关于罚款的数额问题,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又不尽相同,这无疑增加了对违规行为执法的难度,也使得受害者难以针对违法的信息披露进行正当的民事诉讼;其次,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经济利益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比如,上市公司通过造假企业的经营业绩,取得再次融资的资格;通过粉饰报表,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股价,使得上市公司受益;最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各经理层间责权不清,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监管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其监督和指导作用。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
四、提高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证券监管部门应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第一,针对我国的法律法规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偏差,应该尽可能统一不同的法律法规对于同一披露事项的处理规定,降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管理难度;第二,现有的部分监管指引内容不明确,对统一规定,不同的上市公司产生不同的理解,增加了其执行的难度,使得监管措施无法高效运行;第三,完善民事赔偿机制。目前,我国法律责任的认定主要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在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产生的民事责任处罚上,在很多方面还没有界定相关的法律责任。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民事赔偿机制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鼓励股东积极参加股东大会,完善中小投资者投票机制,完善股东大会投票表决第三方见证制度,通过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监事;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重,提高其履职意识,而不仅仅是在上市公司徒有虚名;鉴于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流于形式,必须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提高其独立性;在市场监管方面,加强监管力度,给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施加压力。此外,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证会计机构人员间的相互独立、制约和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三)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目前,证监会是我国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机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屡现问题,可见证监会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欠缺。所以,证监会有必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对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的上司公司打击力度和速度,改变以往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的效率,树立自身在市场监管中的权威地位。在处罚力度上,切实让违规者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惨痛代价,使得其违法代价远超过其违法收益,彻底打破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四)加强媒体及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今天,信息现代化高度发达,新闻媒体可以介入上市公司信息的报道,从专业的角度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给投资者。站在媒体的角度,这就要求媒体人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执业素质,客观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情况,不能把无关的不好的事情牵扯到上市公司,误导投资者,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此外,作为第三方监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着审查和监督的义务。因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不断提高执业素质与水平,懂诚信,规范执业,加强自身检查和监督力度,加大追究力度。
五、结语
我们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中国上市公司应用24种管理会计方法的程度。我们的调查与以往的研究有三个主要区别:第一,我们不是简单的让答卷人回答某项实务是否在应用中,而是请他们选择1一5中的一个数(1代表“根本不用”,5代表“广泛采用”)。第二,我们所列示的管理会计实务更为全面。最后,我们把这些方法拆分成详细的步骤。例如,作业成本法被分为三步:(l)分析经营过程,将其分解成多项作业活动;(2)将经营成本明确的追索到各项作业;(3)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产品成本。全部采用了这三个环节的公司才能被称为作业成本法采用者。我们通过地方证监会将问卷发送到中国七个行政区域内的337家上市公司的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问卷调查在2004年六月至十月底,共收回230份答卷。除去5份无效问卷之外,剩下有效问卷为225张,回复率为66.77%。答卷人中仅有四人不是高级会计或财务经理,而这四人也是高级经理。答卷者在目前的职位上平均工作了3.9年,在其所在公司平均工作了近9年。这些数字表明他们有充分的资格来提供可靠的答案。
二、调查结果
1.横截面差异
我们检验了管理会计实务是否因区域、行业、以及公司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比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仅发现一个重要的(p=0.05)区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以业绩为基础的薪酬计划。不同行业在采用以下实务中存在显著的区别:成本分摊、目标成本、生产预算的编制、业绩评价中使用平衡记分卡、内部流程评价指标、学习和创新评价指标、在企业层层落实业绩指标。与非制造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更多地应用了13种方法,如目标成本、质量成本报告、销售预算、平衡记分卡。同时与我们的期望相符,公司规模的不同导致了更多的差异,管理会计方法在大公司中应用得更加广泛。
三、总结及讨论
(一)披露内容不全面且有一定的差错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主要是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财务报表等会计数据,而非经营性的信息却很少涉及,尤其是能够反映经营风险程度的会计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偿债能力信息的披露,如对于企业存货能力、账龄结构、变现能力等信息的披露并不充分,甚至会借故存在商业机密而不对债务进行公布;其二,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多体现在资产重组环节中,借助关联企业实现利润的转移,从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其三,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公布的预测值准确度不高,与实际值相差较远;其四,其他信息的披露,如汇总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还有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中存在的漏洞,如利用核销来消化“虚”资产,从而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二)披露时间滞后且不具备可比性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上市公司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会计信息披露在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限定在4个月内完成,这一时间跨度较大,披露时间滞后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其利用率;再有,上市公司股票发生重大波动时,应立即编制公告向社会披露,让投资者及时掌握事件情况,但是在实践中,这一规定也容易被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的时间常常滞后,使得一些中小投资者蒙受利益损失。正常状况下,同一项业务会有多种会计方法,便于上市公司选用,但是不同公司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加之在操作过程中又留有很大的空间,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具备可比性,同类报表数据差异较大。
(三)披露信息失真且可利用率不高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虚假披露的情况,上市公司出于不同目的,会计信息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观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故意虚构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预测值与实际值发生严重偏离,在误导投资者的同时也会扰乱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在网络环境下,上市公司虽然能够提供动态信息,但是上市公司更担心及时更新会计信息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责任风险,因此披露的会计信息量虽然多,但是并不一定有效,信息的可利用率不高。
二、影响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的内外部因素
(一)外部规制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要受到证券市场外部规制影响,主要体现为制度、规则、政策、监管以及网络环境对于会计信息和网络披露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1.会计准则这是上市公司制定会计信息的主要规制,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虽然不同,但是其目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就是要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服务于投资者,我国新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与施行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投资环境,其中也包括提高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但是对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相关的内容,涉及的却并不多,根据信号理论,双重上市应该具备向投资者“高质量”的信号示意功能,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缓解投资者对信息不对称存有的焦虑,是当前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必须完成的工作。我国会计准则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2.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市场监管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进行限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其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有两个动机,即争取再融资和避免因亏损而被处理。具体而言,市场监管主要考虑到特殊处理、再融资资格、企业规模等要素,特殊处理虽然对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影响较小,但是其盈余平滑机会并不多,再融资资格对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影响较大,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盈余平滑度是正相关的关系,企业规模与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和盈余平滑度都是正相关。
3.行业竞争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竞争也尤为激烈,在这种状态下,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相对保守,都不希望因专有信息泄漏而使公司陷入被动局面,为了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传递更多的“好消息”,就会经常出现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现象。相对而言,对于垄断行业,上市公司会有动机地提高更多的真实信息,但是为了规避政治成本,其盈余平滑度较高。
(二)内部治理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还要受到内部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安排、人员管理能力、制度等方面。在此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各大股东实际上就是契约主体,其利益和控制权要通过股权来体现,因此,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的主要内部治理因素,股权结构差异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较大,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这对内部治理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股权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委托问题,在缺乏制衡机制的条件上,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结论
1.什么是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属于以案例内容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提前准备不同会计知识点对应的案例素材。教师与学生在课前有效沟通,共同选取有价值的、易于学生理解的引导案例。引导案例选定后,学生自主查找并整理引导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引导案例进行初步采编;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案例内容,教师则深入解读案例中涵盖的会计知识点,从而引出每节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公开信息查找某些上市公司近期发生的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新闻报道,基于这些报道发表的评述或观点,让学生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尤其是附注说明中查找线索,判断网评观点是否正确或论据是否充分,即“执果索因”。由于这种模式体现了从实务到理论再回归到实务的独特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2.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①案例内容丰富,解析透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是通过对引导案例的解析引出相应的会计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会计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与企业经营实际密切相关;课后案例的分析,则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其应用。学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领悟到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案例采编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从网络公开渠道收集、整理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案例的分析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经过这些过程的锻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3.创新思维下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要点:①案例采编过程要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其一是案例的选取。尽量选取社会上的典型真实事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案例。选定案例的过程需要有学生的参与,确认案例适合学生理解后方可使用。其二是案例的采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查找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将所获信息整理归类,一般可分成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案例启示等。在采编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反复沟通,提升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及其分析理解能力。课后案例的选定亦需师生共同配合,但与引导案例不同的是,课后案例的分析要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自主完成,教师仅用少部分时间对其进行反馈、答疑。②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中,案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点多,这就需要教师有侧重地介绍案例要点和理论知识,良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大部分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最后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对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无论是高效的课堂互动,还是课后自觉地完成课后案例的解读,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课堂上引导案例占用时间较多,知识点的介绍只能侧重于重点,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课后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完成课后案例的阅读与思考。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跳出填鸭式的牢笼,逐步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机会。
二、创新思维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下面介绍创新思维下围绕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会计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1)课前选取引导案例。针对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共同选定与其相关的两篇典型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和昆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百大A)。学生根据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案例进行初步采编。以下是两篇案例的简介:①中国人寿巧用公允价值。本案例通过分析中国人寿财务报表主要资产与负债使用的计量属性可得出,中国人寿对证券投资的计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较浅,易于理解,因此将其作为引导案例。②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本案例通过昆百大A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转换计量模式之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并需对前5个月已提折旧及摊销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已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将其作为课后案例。(2)课堂上教师应用引导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解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引导案例“中国人寿公允价值的利用”,学生陈述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等内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出理论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允价值的了解。其中报表分析是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通过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股东权益”等报表项目的了解。③课后案例反馈与巩固。教师可将师生共同选定的课后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目的是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由于学生在学习了引导案例和理论知识后,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分析要点,只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大体方向即可。具体来说,课后案例叙述了昆百大A通过计量模式的变更使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事件,因此学生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报表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点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完成教学反馈过程。
2.教学效果。根据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公允价值这一章节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经济视野,达到了案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了案例内容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归纳整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馈的能力。同时,师生间充分沟通,高效互动。
三、结论
1.缺乏可靠性。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可靠性指的是企业需要披露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并且如实反映其中符合确认要求的各项的会计信息等,保证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企业的附注披露信息方面存在缺乏可靠性的问题,经常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对于一些预计负债方面的问题进行回避,并且隐藏子公司的一些情况,这样就直接导致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不可靠性。我国在相关的法规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很多上市企业对于关联方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有的只是披露了控股方的问题或只披露了上市公司的下属子公司的问题。在上市公司报表附注的关联方关系和交易方面披露的问题上看,很多企业在报表中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完整性的披露,这样就明显降低了会计报表的使用价值。另外,在上市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中主要集中在销售和采购以及一些提供或者是接受劳务等相关方面的需求上面,但是对于管理方面相关的合同以及研发的项目方面大都不会进行披露。在关联交易披露的选择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附注的信息披露中,很多资产的重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资产重组是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操控利润,使用资产重组来置换出一些消耗大的资产,从而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但是上市公司对于资产重组过程的披露并不详细,很多关于资产账目的处理和承诺的事项都没有进行正确性的披露。
2.缺乏相关性。相关性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和投资者等使用方经济决策需要相互关联,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报表附注在披露方面存在相关性不足的现象。首先,很多上市公司对于一些没有必要进行过多披露的方面进行了多余的阐述,另外对于一些应该披露的信息却存在不足的现象。或虽然在表面上是按照了规定了一些会计报表附注,但是实质上这个报表却没有真实地披露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以及利润的具体来源。而是对于一些其他的信息进行了多余的论述,避重就轻,隐瞒事实。而且,会计法规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不能进行细致的规范,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于其他的经营状况等进行披露,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上市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缺乏相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指的是要求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方便投资者等对于报表的理解和使用。但很多附注目前并没有正规的规范来进行阐述,附注的内比较繁多,却没有按统一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导致披露的信息存在条理不清的情况,使得使用者不能清楚地理解表内的信息。
二、对策研究
1.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我国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应该进行基本性的规范,并且保证其质量。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要解决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处理和遏制造假问题的出现。
2.完善评估制度。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的有用性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信用考核制度,定期地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的披露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及时公布评定结果,让投资者及时了解到真实的信息。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情况。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是导致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附注披露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体现企业报表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相关的企业还需要在企业的内部加强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制衡以及决策机制问题,保证企业在披露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民主性和公开性。对于监事会的监督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整改,保证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语
为什么某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恣意造假?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巨大利益诱惑;低廉的违法成本。他们为自身利益虚报会计信息的具体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能够上市获得发行股票的资格
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最近连续三年盈利,并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获得上市的资格。由于上市后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因此有些企业很想上市,但是其本身的经营业绩达不到这个要求,为了能够取得上市的资格,只有通过粉饰会计报表,做出假象。而这种提供虚假会计报表包装的上市做法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屡见不鲜。
2.公司为募集更多的资金
上市公司能否盈利关系到公司融资问题,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是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货款,便不得不虚增利润,编造虚假的会计数据;另一方面,如果股票发行数额一定,股票的发行价格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资金的多少,因此上市公司通过虚增利润来提高收益,如果每股收益增加,投资者就会看好这支股票,继续买进,这样就会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
3.上市公司为避免股票被摘牌
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都是亏损,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期消除亏损,如果在限定的期限内未能消除亏损,其股票将被摘牌,其在交易所交易将被终止。股票被迫摘牌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任何上市公司都不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因此连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使其股票而能继续发行,便编造虚假的会计报告。
4.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追究政绩
目前,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利润指标。如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等各种指标,这些指标都与利润,董事会是通过这些指标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察的。如果上市公司经常处于亏损状态,就会影响到经营者的业绩评定期间,进一步影响经营者的职位和奖金。由此看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与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息息相关。因此,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提升职位或获得高额奖金而改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事时有发生。
5.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惩治力度小
由于我国会计法规起步较晚,并且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和公司法也存在一定问题。法律的不完善导致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对于有些造假问题,即使追究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也只是轻微罚款,惩治力度小,加剧了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
我国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内部监督存在问题,很过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他们只追究规模、效益以及降低企业成本,而忽略建立一个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内部监督能力被弱化,致使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在于建立一套安全有效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有了这样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就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防范会计信息造假,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
2.不断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外部监督包括政府、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监督。
首先,加强政府干预,防止虚假会计信息政府干预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目前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各个政府部门权利重叠,管理上交叉,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结果。
其次发挥财政、税收、金融部门的作用,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再次,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顿。注册会计师是维护经济秩序、维护财务报告客观公正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在真正的审计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往往不能切实履行其监督职能,不能独立地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3.健全法制,严格执法
首先,要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为了提高会计信息拨露的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大量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证券法》、《会计基础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法规和制度还存在着观念落后、内容空洞缺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对于这些规章制度,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进,重新修订,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之更加完善。
其次,我国执法力度太弱,即使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被发现,其所受到的惩罚也是微不足道的。执法机关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各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当事人必须严加惩办,使会计造假者一旦造假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对于那些不遵守行业准则的企业以及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个人,要对其进行曝光并严加惩办,对于屡教不改者要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当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所带来的收益时,违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贯彻执行会计的要求,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法规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提高会计信息可信度、严刑峻法与国际接轨
上市公司就是通过社会集资工程每吧有限的资金交给全社会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管理意识的人经营。不值得信任的会计信息报告有可能延长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时间,而时间被拖得越久。提高会计信息报告的可信度,是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的前提。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就是在政府所拟定的严刑峻法的要求下,职业经理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对股民负责,让好的公司在股市,不好的公司退市。
随着改革放的深入,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日益重要,但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严重损害着投资者的利益,扰乱着资本市场秩序,不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蔡鸿彬.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J].科技广场2006.9.
[2]张双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J].科技咨询2006.29.
[3]宝俊杰.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务管理2006,11.
[4]马淑红.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现代2006,9.
[5]朗咸平.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