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理段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1:27

序论:在您撰写物理段考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理段考总结

第1篇

我认为在现阶段物理学科的复习方法和主要任务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努力使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在这里提出我对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希望对辽宁省的广大考生有些许裨益。

(一)着力基本模型

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无论高考题目如何花样翻新,但其内核终归离不开几个经典的物理模型。可见物理的试题是无限的,但物理的模型却是有限的。掌握基本模型对于我们理清题目结构,揣摩出题意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考涉及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例如“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分轻绳和轻杆两类),“平抛(类平抛)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速度选择题模型”、“导电滑轨模型”等等。

对于这些模型考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这样在进行应试时,就可以通过对模型的构建和分解,将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其中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节约时间,准确地找到思路。这样复杂的题目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强化基本方法

物理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考生要掌握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从物理规律的选用方法有,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相结合的方法。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的方法、楞次定律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等。

具体的解题思路的方法有;力学中很常用的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探究性实验中很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补偿法等、情景构建中常用的等效分析法、极限思维法等。

(三)巧用二级结论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雷同结论。它们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但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我们应该在复习中多多总结,这样可使解题简单快捷。在这里。仅仅举一些个别的例子,以便大家参考模仿,如:“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磨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或最小”;“电磁感应现象中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四)扼杀错解火花

从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做过了大量的题,在这些题目中有很多是做错过的。其实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些错题不是一块“惭愧的记忆”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它。

对于错题,许多考生只是把答案看一遍。答案看懂了,也就自我满足了,下次再考到同类型问题时,依然是做不正确,这就是典型的一看就懂,一做就错。

做错的题一定是知识点的理解上、过程方法的运用上、物理规律的使用上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只有倍加地重视它、反思它,多总结、多归类,才能避免“就错改错”达到“错此知彼”的目的。把所有的错误的思想的火花遏制在萌芽状态。有助于我们在完美的状态下走近者场。

(五)熟记新增考点

今年是我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新的考试大纲中有很多新增的考点,例如:必考内容中的:传感器的应用;选考内容中的:物态变化等。对于这些新增的考点,我们既不能观望等待,也不能“绕道而行”。应该进行适当的复习,我想只要做到:“立足基础、不上难度;留有余地、备供拓展”这十六个字就一定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六)关注课改变化

新课改有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即考查知识的同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具体表现在:试题不断的求新求变。以考核能力为主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篇

什么活动能是轻松的载体?不禁让我想起开学初苏章顺老师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一个简单的击掌游戏让我感到很新奇:每分钟可以击两三百下?我私底下自己试过最多只有八九十下。于是我在班上尝试,结果同样惊人:第一轮最多102下,第二轮最多288下,第三轮最多410下。有目标时的潜能是如此巨大!相应原理是否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学习目标上?这节班会课,我决定仿击掌游戏展开。

1. 引子。现在的学生很敏感,很聪明,他一嗅到你说教的味道立马会举起盾牌,所以要很好地隐藏你的目的。我把引子设为“庸俗”的零食:用班级在合唱比赛、跑步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让学生干部买了些同学们喜欢的食物,分组开“大食会”,“大食会”同时顺便讨论:你认为我们这次的段考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达到目标后你想要得到怎样的奖品?小组长负责主持和记录。(记录纸也是有讲究的,我选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张贴的时候效果会好些。但这一意图也不能让学生知道,否则就不真实不畅所欲言了。)大家吃得欢快惬意,聊得轻松热烈。突然,有同学问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啊,可以总结其他方面吗?”“当然可以!”我开心地大声回答他,让每组的讨论增加这点。要知道学生这一问正中我下怀,同学们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的进步不仅仅指学习,是多么了不起的成长啊!2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吃完聊完了。

2. 核心分享。六个小组长分别汇报,我把要点写在黑板上。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说和听都是无形的,印象不深刻,写出来了,等于在心中再刻画一遍。同时,我还希望大家把集体的期望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记在《成长记录本》中。(这一点不作硬性要求,一些“理科男”不屑于这种记录,他们的目标简洁深刻地在心中,不必强求形式的呆板一致。)有些组的目标低得让大家嗤之以鼻,认为没有挑战性。有的期望让大家哗然,觉得高不可攀,比如数学进步到前16名、物理进入前10名等等,我都如实的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我在其中“推波助澜”,引导选择相对一致的目标,比如班总分平均分,设为级12名。随着第六组的汇报结束,下课钟声响了,我准时下课,把写满目标和奖励期待的黑板留给大家,因为我知道即使下课了,课堂的讨论依旧会在同学们心中发酵。

3. 持续鼓励。课后,我把六个小组的记录纸按“期待”和“奖励”分开,剪成不同的形状,分别贴在标题为“我们能做到”和“我们想得到”的大纸上,晚修前张贴到教室后墙。美观的张贴肯定会吸引学生围观,围观就会想起班会,就会有讨论、有想法、有动力。

4. 考试结束后的第1节班会。我把当日的期望做成PPT重放,让大家猜,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我逐一公布单科平均分在年级的排名,有些目标没有达到,大家挺遗憾的。我接着展现有进步的科目,地理、化学、物理等,大家挺兴奋的。那么班总分平均分排名是多少呢?喧哗的教室刷地安静下来,我缓缓播放PPT:年级第10名!一片欢呼!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新一节班会课的主题:“你能成为怎样的人,在乎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并以这一标题在《成长记录本》中写下总结。

5. 段考后的第2节班会。这是一节对段考成绩奖励的自主的户外班会课。高一的学生,刚考完试有人欢喜有人愁,很难进入状态,我让他们先尽情释放各自的情绪。另外,我需要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状态、成绩、总结进行个别疏导,为提升下一节班会课的效果做铺垫。

第3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考试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81-01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显然,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1)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主要方式即考试与测验,这也是最为普遍而又易于实施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其中量化评价更为常见。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传统考试的最大问题就是“一考定音”,没有全过程考核评价。过于宽松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临时突击,虽然考试通过了,但这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显然,在当前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增多而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加强形成性评价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极其必要。

2013年3月,我校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尝试,大学物理是我校基础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试点课程之一。学校打破以往只在期末组织一次考试的做法,改为增加平时考试次数,多次考试成绩累计成为最终的考试结果。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对于72学时(18周)的大学物理课程增加了4次阶段考试(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也增加相应次数的阶段考试),这就意味着每4周至少要考一次试(因而被学生称为“月考”)。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平时学习时间。事实表明学生的期末成绩有所提高,但平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放弃一些其他知识的学习,有部分同学认为他们用于托福等各种考试的复习时间明显不够,也有同学在阶段考试前几天会选择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要考物理了,有一些学生上高数课可能会复习物理,从而影响高数的学习。另一方面,增加4次平时考试,教师也增加了工作量: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出题、印卷、监考(对于全校性的基础课,大学物理统考只能放在周末进行)、评卷、登成绩、装订试卷等,往往是上一次考试刚刚结束,而下一次考试很快就开始。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师生显得不太适应。

第4篇

关键词: 统计规律 联系实际 高中物理教学

在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中,研究物质的结构及微观结构的表现时认为大量分子的宏观行为满足统计规律。由于微观粒子结构的特殊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内部的图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在理解微观粒子遵循的规律时出现较大困难。如何构建微观过程的宏观图景,是帮助学生克服此类困难的关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可以与微观粒子满足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比如在如何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都增大”的问题时,可以把温度的升高与学校某个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相类比。当某个班期考的平均分比段考的平均分高时应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期考成绩比段考高,但也不排除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成绩比段考还低的可能。这样一类比把微观问题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速度都加快、动能都增加的结论是有益的。在理解微观粒子在热现象中满足的统计规律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是高中热学中唯一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热力学研究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实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学生对为何要事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不理解,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很麻烦,还会因为酒精的挥发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因此,认为配制该溶液是不必要的。这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特点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特点是“多和小”,所谓多是指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多,所谓小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所占的空间小。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液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油酸是否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眼睛是不能判断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定是单分子油膜呢?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而让油酸充分散开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滴到水面的油酸体积很大时,要使水面的面积非常大。比如把一小瓶油酸倒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面上。这时油酸可以在水面上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但这时油的面积太大又给油膜表面积的测量带来了困难。显然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尽可能缩小油酸的体积使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单分子油膜,但是这样油酸分子的体积太小用量筒根本无法测量。在油酸体积的测量上又会存在很大误差,使测量结果失去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人们想到了配制油酸酒精溶液,让体积很小但可测的油酸溶于一定体积的酒精中。配制体积比很小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一滴溶液的体积,利用体积比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将这样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可形成单分子油膜。这时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小,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测量。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统计方法就解决了既可测油酸的体积,又可测单分子油膜的面积这个难题。可见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并不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难度而添加的,而是为了用宏观的方法测定微观量而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充分理解物理图景,才能对实验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验中自觉地实施,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做法对于头脑中有微观物理图景的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这样物理图景的构建,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列举生活中宏观物体的类似例子让学生理解。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可列举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说明。如在农村,由于种子的价格昂贵,农民往往购买少量的种子然后通过嫁接的方法获得很多幼苗。为了使少量的种子长出高质量的幼苗,必须解决如何把少量种子均匀地撒在宽阔的地畦上的问题。如果认为种子少而选择把种子一颗颗地插在地畦上,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要求。农民想了一个简单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把少量的种子与一大盆细沙混合,然后把沙子与种子一起撒到地畦上。由于在少量的种子中掺进了大量的沙子,使得每相同的体积中种子的含量是相同的。把这样的混合物撒在地畦上,长出来的幼苗一定是均匀的。我国南方农村的广大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稻田在冬天是闲置的。这就导致春天开播时稻田中和田埂上处处会留下因干燥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裂缝和因蚯蚓、蝼蚁的挖掘而产生的孔洞,不利于稻田的节水和灌溉。这些裂缝和孔洞很多,难以发现,要想找到它们并一一进行修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这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堵住这些孔洞呢?农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又应用了统计的方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犁第一次田的过程中,先用犁把田土犁成一坯坯的土坯,再把水放进农田中,用耙反复搅拌,把这些泥坯和成泥浆,这些泥浆就跟着水流到各个裂缝和孔洞中,这些泥浆在孔洞中沉淀就把这些裂缝与孔洞堵得严严实实了。这样用简单的方法达到了目的,而且一举多得。这就是生活中的统计规律的应用。

知识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与升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在物理教学当中通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过类比把微观场景宏观化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7.

[2]宋兵波.简论教师主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第5篇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可以与微观粒子满足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比如在如何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都增大”的问题时,可以把温度的升高与学校某个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相类比。当某个班期考的平均分比段考的平均分高时应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期考成绩比段考高,但也不排除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成绩比段考还低的可能。这样一类比把微观问题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速度都加快、动能都增加的结论是有益的。在理解微观粒子在热现象中满足的统计规律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是高中热学中唯一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热力学研究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实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学生对为何要事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不理解,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很麻烦,还会因为酒精的挥发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因此,认为配制该溶液是不必要的。这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特点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特点是“多和小”,所谓多是指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多,所谓小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所占的空间小。

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液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油酸是否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眼睛是不能判断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定是单分子油膜呢?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而让油酸充分散开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滴到水面的油酸体积很大时,要使水面的面积非常大。比如把一小瓶油酸倒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面上。这时油酸可以在水面上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但这时油的面积太大又给油膜表面积的测量带来了困难。显然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尽可能缩小油酸的体积使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单分子油膜,但是这样油酸分子的体积太小用量筒根本无法测量。在油酸体积的测量上又会存在很大误差,使测量结果失去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人们想到了配制油酸酒精溶液,让体积很小但可测的油酸溶于一定体积的酒精中。配制体积比很小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一滴溶液的体积,利用体积比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将这样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可形成单分子油膜。这时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小,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测量。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统计方法就解决了既可测油酸的体积,又可测单分子油膜的面积这个难题。可见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并不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难度而添加的,而是为了用宏观的方法测定微观量而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充分理解物理图景,才能对实验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验中自觉地实施,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6篇

在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中,研究物质的结构及微观结构的表现时认为大量分子的宏观行为满足统计规律。由于微观粒子结构的特殊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内部的图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在理解微观粒子遵循的规律时出现较大困难。如何构建微观过程的宏观图景,是帮助学生克服此类困难的关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可以与微观粒子满足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比如在如何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都增大”的问题时,可以把温度的升高与学校某个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相类比。当某个班期考的平均分比段考的平均分高时应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期考成绩比段考高,但也不排除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成绩比段考还低的可能。这样一类比把微观问题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速度都加快、动能都增加的结论是有益的。在理解微观粒子在热现象中满足的统计规律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是高中热学中唯一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热力学研究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实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学生对为何要事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不理解,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很麻烦,还会因为酒精的挥发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因此,认为配制该溶液是不必要的。这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特点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特点是“多和小”,所谓多是指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多,所谓小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所占的空间小。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液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油酸是否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眼睛是不能判断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定是单分子油膜呢?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而让油酸充分散开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滴到水面的油酸体积很大时,要使水面的面积非常大。比如把一小瓶油酸倒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面上。这时油酸可以在水面上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但这时油的面积太大又给油膜表面积的测量带来了困难。显然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尽可能缩小油酸的体积使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单分子油膜,但是这样油酸分子的体积太小用量筒根本无法测量。在油酸体积的测量上又会存在很大误差,使测量结果失去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人们想到了配制油酸酒精溶液,让体积很小但可测的油酸溶于一定体积的酒精中。配制体积比很小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一滴溶液的体积,利用体积比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将这样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可形成单分子油膜。这时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小,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测量。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统计方法就解决了既可测油酸的体积,又可测单分子油膜的面积这个难题。可见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并不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难度而添加的,而是为了用宏观的方法测定微观量而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充分理解物理图景,才能对实验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验中自觉地实施,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做法对于头脑中有微观物理图景的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这样物理图景的构建,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列举生活中宏观物体的类似例子让学生理解。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可列举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说明。如在农村,由于种子的价格昂贵,农民往往购买少量的种子然后通过嫁接的方法获得很多幼苗。为了使少量的种子长出高质量的幼苗,必须解决如何把少量种子均匀地撒在宽阔的地畦上的问题。如果认为种子少而选择把种子一颗颗地插在地畦上,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要求。农民想了一个简单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把少量的种子与一大盆细沙混合,然后把沙子与种子一起撒到地畦上。由于在少量的种子中掺进了大量的沙子,使得每相同的体积中种子的含量是相同的。把这样的混合物撒在地畦上,长出来的幼苗一定是均匀的。我国南方农村的广大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稻田在冬天是闲置的。这就导致春天开播时稻田中和田埂上处处会留下因干燥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裂缝和因蚯蚓、蝼蚁的挖掘而产生的孔洞,不利于稻田的节水和灌溉。这些裂缝和孔洞很多,难以发现,要想找到它们并一一进行修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这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堵住这些孔洞呢?农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又应用了统计的方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犁第一次田的过程中,先用犁把田土犁成一坯坯的土坯,再把水放进农田中,用耙反复搅拌,把这些泥坯和成泥浆,这些泥浆就跟着水流到各个裂缝和孔洞中,这些泥浆在孔洞中沉淀就把这些裂缝与孔洞堵得严严实实了。这样用简单的方法达到了目的,而且一举多得。这就是生活中的统计规律的应用。

知识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与升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在物理教学当中通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过类比把微观场景宏观化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第7篇

月考可以检验学校、教师阶段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补缺补差,提高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月考自我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学生月考自我总结范文1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中段考也已结束,成绩也已经公布了。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惊讶了。因为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数。为什么我不能考得再高一些呢!于是,我开始自我检查。

我每到考试的时候总因紧张而很着急,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

1、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

2、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

3、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

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点,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会尽力做到以上几点的。

在下一次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学生月考自我总结范文2高二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月里,自己认为学习比以前还是认真的,上课几本上不睡觉了,注意力比以前也集中了,但当月考过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些认真都还只是表面的,没有真正沉下心来,也不善于去思考,尤其是数学,上课虽然认真听了,当天的题目也几本上会做,但过了几天没有去看,知识点就会记得模棱两可,公式代错,在考试时,会做的丢分,不会的就更加了,粗心是个严重的问题,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出点小错误。

物理也是一门头痛的科目,概念记不熟,公式不会用,题目也就不会做了,这是两门没有及格的科目了,其它的科目虽然及格了,但分数都不是很高,都还要发些功夫才能更好,这次月考已经完了,也不可以改变什么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月里更努力的学习,下次考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月考自我总结范文3在惶恐的情绪中,月考的分数出来了。当老师报到:“陈子珺,第38名“我当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我心中悔恨极了,但是我想了想自我前段时间的所作所为,这引起都是自作自受。

首先我觉得导致我失败的一大因素是:基础没打扎实,要领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个因素呢?我想是因为我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的缘故。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只有此刻改正才为时不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导致我失败的另一因素是粗心大意,每次我考完考试都不认真检查,每次都错了不就应错的题,丢了不该丢的分。我的作业也是这样:a看b,b看a,这类黑白颠倒的事也发生过很多次了。经过这次教训我必须痛改前非,下定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让成绩如雨后春笋般连连上升;如风筝般直入云霄;如小树般奋发向上。我坚信:我不比别人智力低,也不比别人差,只要我改掉陋习,痛改前非,我的成绩就真的会像雨后春笋的!

学生月考自我总结范文4在这次月考中,我语文考了94,数学考了91,英语考了100,虽然语文和数学都考了90分以上,但是我还是觉得没考好,因为这次月考语文和数学是我从小学到现在以来打破纪录的最低分呀!

在马上要走出校门时候,我想:一个完整的鸡蛋就要变成完蛋了。回到家,妈妈问:“考了多少分?”我想文蚊子一样地回答:“我这次没考好,语文94,数学91。”顿时,原本晴空万里的妈妈一下子变得天雷滚滚,妈妈大声地责备我,还把我的数学卷子撕了,我哭着来到我的房间,想:语文没考好,是因为和的一个读音he,本来我可以想到和平的,就是因为想得太多了,走神了,结果写成了和你。课内阅读的第1题我也可以写对的,就是因为标三角形时只标了一个字。

面对这几张试卷,我觉得自己向被人掌握了证据的罪犯,我希望下次能考三个满分!

学生月考自我总结范文5从成绩的分布上,可以看出本次月考有以下特点:

1、难度属中度偏难:由于考查到了上学期的内容,分值占26分,有的学生知识就忘了,所以导致部分学生成绩偏低。

全卷18道题里,单一知识点的考查所占比重低,大多数题为多知识点、大思维量的题,且与课本知识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