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1:08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

第1篇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还包括高中必修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许多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读图认图判图能力需要加强。因此,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既将世界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落实到位,又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搭建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熟悉必须掌握的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特征,发现问题,并制定区域发展策略。

区域地理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与高中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知识整合,理清复习思路,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区域地理搭台,高中原理规律唱戏”,是近几年文综地理考试题的重要特点。初中地理中很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与高中地理有联系而且有所深化,因此在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时要注重与高中有关知识的衔接,既要对初中知识稳扎稳打,又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做好准备。例如区域地理中的经纬度、地形的形成、世界与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知识点都要与系统地理紧密结合。

每个区域的地理知识复习可采用以下学习模式。

1.区域范围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重在分析典型特点及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形的类型及分布,地势,典型地形区,影响等;

气候: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影响等;

河湖:主要河湖的水文及水系特点;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分布、影响;

其他:植被、土壤、自然灾害等。

3.人文环境

人口:人口数量、分布、问题等特点及原因;

经济:经济特点及发展条件,以农业、工业、交通为主;

城市、环境问题等。

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每个区域都基本上按照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文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交通、居民、城市等)逐个落实并找到联系,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整理。这样学生在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就不会感觉知识又多又杂、难以识记,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二、突出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

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特征的描述和区域特征成因分析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由于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各不相同,造成了区域间的差异,因此如果应用比较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国家的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进行对比,就能发现不同区域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把握每个区域的特征。比如,中国西部和美国西部的地理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美国与巴西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工农业的比较;日本和英国从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农业、工业等的比较;非洲气候与南美洲气候特点差异的比较;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南美洲40°以南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的比较;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差异及原因;我国和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异同;我国东南沿海气候与纬度相似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成因的比较;德国鲁尔工业区等传统工业区与硅谷新兴工业区区位因素的比较等。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可以采取画图法、填图法等

学生复习地理,最常见的弱项就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后,可采用画图训练法。具体来说分三个环节:首先画轮廓图。对于重要地区,分析其轮廓特点,形状较简单地把它默画出来;形状较复杂的,用纸覆盖在区域地图上,描画出区域轮廓;然后添加一条或两条整数的经纬线,标出经纬度,这对掌握区域位置很重要;其次填图。在轮廓图上,把一些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名称填注到相应位置上,如主要国家、山脉、气候、河流、城市等,要求默填,且填写规范、准确;第三析图。即分析图中各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如分析城市、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联系等。经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地图训练,使学生清晰地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状况,在脑海中形成图文并茂的区域地理概貌。

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填图,将重要知识点落实在图上,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巩固、训练学生的空间分布知识和用图、填图、绘图、图文互换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利用空白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一、高中区域地理的内容要求

从高中区域地理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讲述的是自然地理,其内容主要包含环境内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另一个方面则为人文地理,其内容主要阐述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及工农业区的分布。《高考说明》的要求上对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虽没有具体的明示,但需要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分布的主要地理特征与分析地理环境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当中,要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地了解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最后能够从经纬度的角度正确区别各类区域,才算真正掌握了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能力

1.熟练运用地图来分析区域地图是地理研究当中时常用到的一种工具,而区域地理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地图,学生如若能养成独立利用地图来研究地理对象的习惯,能够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有章可循。首先教师应该传授给同学们地图的判读方法及图例、标注、颜色等内容代表的意义,以让同学们在读图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气候变化情况等信息,从地图上对该区域的人文和自然状况都有个大致的了解。想要确定地理位置,就必然需要定位,而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也离不开区域定位,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例如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区域方向等相关概念。地图上的信息量相当丰富,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区域地理的理解水平。2.掌握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区域地理的相关地理试题需要我们了解区域特征,从而结合实际背景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例如“读右图,回答A地所在国家是否面对大西洋”这道简单的题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看图能力来判断地图中A地的情形,更要学生对大西洋这块区域附近的国家有所了解。由此可见,想要分析区域地理,就必然要掌握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否则根本无从入手,毫无头绪。地理中的自然要素主要分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资源能源等,人文要素有居民、农业、工业、技术、文化等,只有掌握好相关要素,加以分析,才能通过区域背景解决各类地理难题。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分析各区域间要素联系一个区域包含着多种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学生在分析区域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区域地理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两大板块,自然要素是人文要素的依据,一般而言,自然条件将影响人口数量的分布、交通方式的改变等。教师与学生研究区域地理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区域要素,来分析一个区域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例如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的影响交通非常便利,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分析区域要素间的联系是进行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学生只有牢记区域地理基本内容,再辅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成绩才能有所提升。2.渗透人地关系思想,促进学生思考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在高考当中,区域地理这块所考查的内容也大都会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经验表明,一个区域的特征通常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作为基础而产生的。因此教师教学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区域的各类特征当中,找出其最本质而最具特色的主要区域特征来供学生思考,方便学生记忆,从而使区域地理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到“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时,教师因让学生联想起这部分地区最明显的自然特征便是“气候干旱”,进而联想到该条件对畜牧业及运输业产生的影响。无论一个区域的地理事物多么冗杂,内部联系多么复杂,只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联想起该地的资源条件,进而对人类活动进行思考,保持“三步走”的姿态,便能逐渐理清该地的区域特征。人地关系思想的渗透,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区域地理学习不再枯燥。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中的考核内容明显有上升的趋势。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与重点,只有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分析能力与解答技巧,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马莉.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探析[J].学术期刊《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郑凡.关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方式研究[J].学术期刊《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2).

第3篇

关键词:地理 学习 策略

高考是“区域地理搭台,系统地理唱戏”,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察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过程。是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考察,渗透地理能力的考察。但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常识性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扩大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学习全凭兴趣。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地理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教学差异很大,学生区域地理学习效果差异也很大。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就要集新课学习、复习、能力提升于一体,要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果。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首先要构建区域地理学习的模式。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不扎实,需要补充记忆的事物和现象很多,普遍感觉没有逻辑性,事物杂乱,难分主次,难以记住、难以记准。通过模式化学习,能掌握区域重点,把繁杂的知识简化成网络。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增加了逻辑性,减轻了记忆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区域地理学习把握三个问题: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从经纬度、海陆、板块解决在哪里;从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土壤植被的分布、特点解决自然地理的有什么;从人口、资源、工业活动、农业活动解决人文地理的有什么;把自然地理的理论和人文地理的趣味分析用于为什么。

区域内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综合作用形成本区地理特征。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自然地理特征的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的工农业活动是重点。区域地理的中心课题是人地关系。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关注区域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学习不能简单重复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而要用地理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要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理论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如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演变等,记忆的内容多是感性知识。高中区域地理中常识性内容所占比例小了,但知识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论要求更高,理解难度增大。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结合,渗透高考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通过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知识点的因果关系,能从本质上掌握地理现象,增加了逻辑性,减少了机械记忆的难度。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结合,提升了区域地理的理论深度;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一翻书就了然,一闭书就茫然的状态。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中难度最的的部分,区域地理结合自然地理,可以通过自然地理的高频次出现,来深化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对自然地理知识的认识,甚至由此推动对自然地理的消化。区域地理的学习,在突出基础性和常识性的同时,更要为系统地理复习打下基础。只有高中系统地理的参与和渗透,高考地理这台戏才唱得起来。最终,这台戏唱得怎么样就要看二者结合的情况了。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读图、变图、用图的地图运用能力。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高中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判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定位错误,区域地理特点也错误,地理理论的应用更会风马牛不相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域地理教学只突出半球位置、相对位置,对经纬度认识和定位比较简略。高中区域地理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需要能比较详细而准确的定位。区域地理学习中,强化定位训练,构建主要经纬度“脑图”,把常用的地理点、地理事物建立在脑图中。学习过程中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填图、绘图训练。要掌握定位的常见依据和方法。如可以根据经纬度及经纬网,也可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根据区域地理景观特征,根据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依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定位。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重视过程,包括地理思维过程、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要反应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反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拓展、延伸知识;要总结、归纳方法和技巧,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如从印度半岛德干高原起伏和缓的地形特征,延伸到东非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乌拉尔山脉、巴西高原等地起伏和缓的地形特点,再从他们起伏和缓的形态总结出形成原因,再进一步深化为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过程,形成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后碰到其他的类似问题,就可能借助这样的过程,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达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第4篇

一、完成区域位置判定,培养区域定位能力

确定区域位置是区域地理学习第一步,学会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出发点和基本点,一般而言可从两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区域定位。

1.利用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等完成大致定位

阅读区域地图须学会利用图中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需要在区域地理学习时帮助学生在脑海中记住一些经纬线,而非让学生背一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用图,总结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特征与范围更实用。从世界角度看,重要的地理事物首当其冲是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它们的分界线。如非洲大多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20°W~40°E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可知大致位于热带区域,最南、最北都是什么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侧。非洲大部分位于0°~30°南北纬之间,所以非洲经纬度特点为“小号经度,小号纬度”。欧洲叠在非洲之北边,欧洲经纬度特点为“东半球,小号经线,大号北纬”。美洲为“西半球,23.5°N以南为拉丁美洲,以北为北美洲”等。学习区域地理应注重通过画图、读图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2.利用标志性地理事物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精确定位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标志性地理事物。区域地理学习应引导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标志性地理事物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除此之外还可用相对位置记图定位。例如,中国地形分布难以记住,可引导学生用相对位置掌握分布(图1)。

在此基础上可以叠加中国的河流,得出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叠加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找出交通枢纽城市,其中很多交通枢纽还是重要工业城市,再联系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等。通过上述方式学习,可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比较清晰且完整的“脑图”,以便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二、学会区域分析方法,把握地理区域特征

第5篇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1.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要求同学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如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中各个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有云的夜晚温度较高等。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对我们身边各个现象的解释,是对各种现象的规律进行的总结。

2.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地理的趣味性

地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指导生活实际。如在大气环境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后,就可以利用大气的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来指导生活实际,北方的农民可以在秋季的夜晚利用制造人造烟雾的方法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防霜冻的作用。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高中课程较紧,且相对初中知识来说,知识量增加了很多,单单只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理解知识点老师就已经讲完了的局面,就会使得学生仍然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很多知识都比较难理解,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弄不懂时就会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昕以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总体的把握,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更加专注老师如何去解决此难点,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能够尽快地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就是要看书,先对本节课的所以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其次就是家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会运用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点的运用。如气候的相关知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影响因素容易弄混,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熟能生巧,只要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

三、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1.图文结合,增强记忆

地理知识主要是图文之间的转化,所以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地理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平时学习就要图文结合。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就可以充分利于《填充地图册》,在地球运动这一节课中的图比较多,学生也较易混乱,我们就可以通过填充地图册中的中的作图题来练习。

2.学会分类图的利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地图的分类主要包括坐标图、统计图、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等,要充分掌握各种图的分析方法。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一是读图的主题,即图名;二是看清图例、比例尺、方向;三是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四是学会联系实际。

四、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实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有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已经交流合作、实践创新能力。

第6篇

2013年5月15日,青岛市地理教研员王啸教师执教“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示范课,以初中地理“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这一基础知识为起点,运用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结构调整可能产生的结果三个方面的问题,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为落脚点,为区域地理的复习指明了思路和方向。

一、以基础知识为起点,落实四项基本能力

1.重视图表和图文转换――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整节课以中国农业构成图和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表及图文信息资料的结合为起点,重视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且重视图文转换,教给学生图表转换成折线图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图文信息相互转化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从各种图形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灵活进行知识迁移和图文转换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重视区域比较――增强调动、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示范课以反映珠江三角洲不同历史阶段农业生产特征的图文资料为起点,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不同阶段的农业结构特征及影响农业结构变化的因素。认识区域特征是高中区域教学的重点,应注意培养学生区域分析与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区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各个尺度的区域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思考,尝试进行多角度区域比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做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更能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归纳和表达――提高描述、阐释地理规律的能力。在讲解中国农业结构特征和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变化特征时,示范课以学生的答案为基础,启发学生从思路、用词方面不断补充、改正,不仅使要点不断完善,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区域地理知识点多且零碎,区域性强,并且有大量的图表,通常需要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答题思路,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规范表达的能力。

4.关注区域热点――增强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示范课的最后,就粮食安全这一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论证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是否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在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的展示环节,示范课强调:哪个观点正确并不重要,关键是同学们考虑问题的思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高中地理的理念和思路,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主动关注热点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探究地理问题、分析地理成因、探讨解决措施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二、区域地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缺乏常识,学习主动性不高。(1)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为了督促学生勤于思考,提高预习质量,我们在预习学案中设立了“学贵有疑”专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提出疑问或设计问题。学生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必须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提高预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训练自己精炼的语言和敏捷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形象感知和实践锻炼,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分析、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死记硬背,不重视思维过程。许多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但最后教师展示自己预设的答案后,学生通常习惯于把自己刚才的记录抛到一边,而把教师的“标准答案”赶紧通盘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长此下去,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形成依赖心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注重过程和方法,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只是等待教师讲答案,背答案。这样,我们的课堂讨论意义何在?实际上,很多地理问题因时因地而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在他人回答时认真倾听、思考、记录,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利于学生学会听课、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第7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的基本,并且区域定位在地理科目中占据着比较关键的位置,在高考中有着较大的比例,由此可知,高中地理区域定位这一教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了。特别是这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之中,经过区域地图来显示地理信息,进而要求学生确定其详细地理区域位置,这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重点,是解决地理试题的一个关键点。所以,下面文章就针对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区域定位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一、欠发达地区区域定位教学的情况

区域地理是地理科目中的一个基础,也是地理科目中的核心科目。不一样的区域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而一样的区域中的各个地区的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进而组成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全世界地理环境的总体性。自人类诞生以来,各种活动都是在各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基础上来建立的,与此同时,也会对各个区域地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出现多种区域或者全世界的环境问题。且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观念在区域定位有着较为深刻的展现,而自然地理区域性以及整体性,人文地理区位与可持续发展组成了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经过对地理事物空间的布局、区域对比等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空间格局和地区之间的特点、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概述能力,从而形成宏观的思维和解图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是,地理这一科目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之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高中地理教学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得到关注,地理科目被排除在中考外,高考理科中不包含地理科目。在欠l达区域,地理仅仅是作为辅的科目来学习的,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且地理科目在欠发达地区被认为是休息的课程、玩耍的课程、随意的课程,从而直接影响到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学生更是听不进去,上课不听讲,同学之间交头接耳。例如某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学校有十多所,而地理教师只有将近20人。在这些地理教师之中只有几个人是地理专业学历,还有几人是师专地理毕业的,一个人是函授本科毕业的,而剩余的都是别的科目教师在教学地理。由此可以看出来,教师人数是少之又少,师资力量完全跟不上教学改革,这就导致了地区地理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有关调查报告显示,随着高考的变革,高中地理教育局面有所改变,可是依然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因为地理所占分数较低,教师和家长、学生等对于地理知识并不是特别关注,导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发生断层的现象。

二、教学实践方法

(一)使用地图,记住相应的地理方位

第一,使用挂图。准确采用地理挂图,这样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且充分了解地理空间布局,有益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地理知识。教师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使用地理挂图来教学。打个比方,当教学2002到2012年的我国的平均降水值布局图的时候,教师应当使用我国的行政区划图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教师应当在地图中向学生展示中国的酸雨严重地区以及中国酸雨地区分布的地理位置,配合我国地形图来分析酸雨产生的成因。第二,使用地图册,进行填图训练。地图册是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辅工具,因此,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应当规定学生使用地图册来学习,让学生熟练使用地图册学习地理,直到看到地图就可以了解到其所在地理位置。详细的方式就是:教师首要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阅读地图,接着在地图中定位地理事物,凭借地图来了解地理事物的范畴、大小、性质等等,从而形成一种精确的地理布局观念。最终参照地理教材来修正和填充相应的知识点,经过填图训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位置,从而形成脑中地图。

(二)融合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增加区域感。

乡土地理材料是欠发达地区地理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当融合乡土地理材料开展地理知识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住地理区域定位相关知识点。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关注且融合乡土地理特点以及有关资料,联系生活和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致与积极程度,使学生熟悉地理事物且往不熟悉的区域地理知识拓展。可以让较为抽象的且复杂的地理理念和地理事物更加详细,进而增加学生的地理区域感。学生了解了自身的家乡,经过思维拓展和延伸、区域比较,能够很快的进行宏观的地理区域定位。

(三)巩固经纬网知识,让学生牢记地理位置

学习区域定位,必须要学会解读地图,这是学习区域定位的前提条件。学生可以从地图中来确定地理事物的方位和位置和比邻的地域空间关系,地球表层地理位置是用纬线和经线确定的,而经纬网是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学生应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是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对于经纬网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讲解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必须拿出一部分时间巩固经纬网知识,让学生使用经纬网定位,从而指导学生牢记相应的地理事物位置。

结束语

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巩固经纬网知识点,让学生记住相应的地理位置。进而使用地图,记住其地理位置,融合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增加地理区域感等等。进行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教学实践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只是以上教学方法,欠发达地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