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16:06:22
序论:在您撰写余弦定理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余弦定理;教学案例;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80-02
在初中的学习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已经认识到对于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至少三个条件,但是并不是只要有三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了,那么在能够确定的三角形中如何去计算其他边角的值呢?在已知学习了正弦定理的条件下,余弦定理的出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且“余弦定理”具有一定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情境。
【案例过程】
1、设置情境
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油泵顶杆 BC的长度(如下图),已知车箱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与车箱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20',AC的长为1.40m,计算BC的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能否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
生:能,在三角形 ABC,已知AB=1.95m,AC=1.40m,∠BAC=60°+6°20′=66°20′,求BC的长。
师:能用学过的知识求解吗?为什么?
生:不能。这个不是特殊的三角形,又正弦定理主要解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求角的对边。 (师生共同回顾,并复习正弦定理和适用范围)
师:那么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也就是它的实质是什么?
生: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一般化)三角形 ABC,知AC=b,BC=a,角C,求AB。
(当然在学生的总结过程中没有这么精炼,要求在平时多多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遇到这种一般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 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我们在探索数学新知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师生共同:先从特殊图形入手,寻求答案或发现解法。(特殊化)
可以先在直角三角形中试探一下。
直角三角形中c2=a2+b2 (勾股定理角C为直角)
斜三角形ABC中(如图3),过A作BC边上的高AD,将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联想构造)
师:垂足 D一定在边BC上吗?
不一定,当角 C为钝角时,点D在BC的延长线上。
(分类讨论,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
在锐角三角形 ABC中,过A作AD垂直BC交BC于D,在直角三角形ADB中,AB2=AD2+BD2 ,在直角三角形ADC中,AD=ACsinC, CD=ACcosC 即AD=bsinC, CD=bcosC
又 BD=BC-CD,即BD=a-bcosC
c2=b(sinC)2+(a-bcosC)2
=b2sinC+a2-2abcosC+b2cos2C
=a2+b2-2abcosC
同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
在钝角三角形 ABC中,不妨设角C为钝角,过A作AD垂直BC交BC的延长线于D, 在直角三角形 ADB中,AB2=AD2+BD2 ,在直角三角形ADC中,AD=ACsin(π-C),CD=ACcos(π-C),即AD=bsinC, CD=-bcos C,又BD=BC+CD,即BD=a-bcosC
同理: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这是学生的一般思路,但是我们发现这个证明过程显得复杂,数学我们是一种懒人教育,如何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使得不需要讨论而更简洁方便,联想余弦与边的关系同时回顾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发现和向量的数量积有点相联系。构造向量间的关系
[推导] 如图在三角形 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c、a、b
即b2=a2+c2-2accosB
同理可证 ,a2=b2+c2-2bccosA, c2=a2+b2-2abcosC
4.得出结论
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预先的积的两倍。即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5.适用范围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他边角
6.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情境中的问题
7.课堂小练
(1)在ABC中,bCosA=acosB,则三角形为(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在ABC中,若a2>b2+c2,则ABC为――;若a2=b2+c2,则ABC为 ――――;若a2
(3)在ABC中,sinA=2cosBsinC,则三角形为――――
一、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教师:请同学们看……(ppt给出材料,学生思考)
某游览风景区,欲在两山之间架设一观光索道,需要测量两山之间A,B两点的距离,现在已选定1km的基线AC,并在A点处测得∠BAC=28°,在C点处测得∠ACB=100°,如何求得A,B两点间的距离?
教师:这个实际问题可以转为怎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转化为解三角
形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一
边,求另一边。
即在ABC中,已知∠A=28°,∠C=100°,b=1,求AB=?
教师: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
学生:可以的,过点C作CDAB,在RtACD中求出CD和AD,再在RtBCD中求出BD,从而求出AB。
(二)回顾知识,夯实双基
教师:很好.三角形中已知边和角求未知的边和角,你们是有基础的.可以转为我们初中学过的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
那么请问:直角三角形中有哪
些边角关系?如图,在RtABC中,
设C=90°,三条边分别是a,b,c,
三个角分别是A,B,C,那么边角之
间有哪些关系?
学生:sinA=■,sinB=■,sinC=1(板书),cosA=■,cosB=■
教师:角A的余弦值其实就是角B的正弦值,因此余弦可以转为正弦。
学生:tanA=■,tanB=■。
教师:正切可以用正弦和余弦来表示。
教师:请大家观察sinA=■,sinB=■,sinC=1这3个式子,从数学美观角度来看,你觉得应该怎么操作?
学生:应该把角C的正弦值1改写成■,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c=■,c=■,c=■,从而就有■=■=■。
教师:很好,我们在直角三角形中找到了■=■=■这样一个关系式,这个式子在任意三角形中成立吗?如何去验证?
(三)实验验证,完善猜想
学生1:我们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它的三边和三角,再去计算。
学生2:找个特殊三角形去验证,比如等边三角形,发现它是成立的。
教师:下面我们借助几何画板一起进行验证。
■
教师:我们通过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你能发现什么?能得到什么猜想?
学生:于是我们猜想: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
(四)证明探究,得出定理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板书).那么刚才我们进行了验证,但验证不能代替证明,如何证明正弦定理呢?大家可以相互之间讨论讨论。
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思考(5分钟),教师请4位学生上黑板写出证明过程(10分钟)。
4位学生分别通过以下途径证明:
学生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学生2:借助于三角形面积公式;
学生3:通过三角形外接圆,将任意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学生4:利用向量的数量积。
4位学生结合自己的板书分别讲解证明思路.教师进行追问。
与学生1对话:
教师:你解题的思路是什么?
学生1:转化,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板书)中去解决。
教师:为什么要分3种情况进行讨论?
学生1:通过作高转为直角三角形时,发现垂足位置可以有3种不同情况,因此要进行讨论。
与学生2对话:
教师:你的思路是什么?
学生2:借助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证得结论。
教师: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以2,现在高怎么得到?
学生2:任意三角形可以去作高,最终转为直角三角形。
与学生3对话:
教师:借助于三角形的外接圆证得结论,仍然是需要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同时,通过这个证明思路,你能否发现■=■=■的比值是什么?
学生3:比值是2R(R是外接圆的半径)。
与学生4对话:
教师:你怎么想到用向量方法去证明的?
学生4:我们所学的知识中向量可以同时刻画长度和角度。
教师:你怎么想到在向量式■=■+■的两边同时点乘■?
学生4:向量式转为数量式想到数量积.我要证的式子■=■中没有边a,而边a与向量■有联系,为了消去■,想到与■垂直的向量,所以作BC边上的高。
教师:要证的式子中是角B和角C的正弦,而数量积得到的是余弦,怎么办?
学生4:通过诱导公式化余弦为正弦。
(五)理解定理,基本应用
教师:这样,我们对正弦定理进行了证明.那么我们回到本节课一开始提出来的问题,能用今天的正弦定理解决吗?
学生:直接利用■=■求得。
教师:已知角B,C和边b,可以求出另一边c.正弦定理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已知两边一对角,求其余的边和角。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出题尝试。
(六)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教师: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通过正弦定理的探索过程,学会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正弦定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同时本节课对转化思想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案例分析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一改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尽心设计问题情境。本节课采用了以问题激发兴趣的策略,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供一种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数学起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意识。
笔者认为,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能为学生创造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多一些思考。
(二)加强探究活动的教学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要转变这种学习状态,必须把学习过程中的猜测、发现、探究等活动凸显出来,即加强探究活动的教学,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重点即在对正弦定理的形成的探究上,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在探究正弦定理的证明时,在学生给出用三角形的面积和三角形外接圆去证明正弦定理时,没有及时地指出csinB=bsinC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三角形同一边上的高不变后,进而点明三角形中可以作为证明基础的等量关系①三角形的面积不变;②三角形外接圆直径不变.同时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时教学时间略显仓促.
(三)定理教学过程的分析
定理教学属于命题教学的范畴,在学习命题时,往往可以将命题还原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以这个问题为逻辑起点引入命题,这种方式的本质是弱化抽象关系.在设计命题教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其一,要认真分析证明思路,明确学生在理解证明时的难点。
其二,充分揭示蕴含在数学证明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在经历证明的过程中所领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能比他们掌握一个结论更重要。
其三,对一些重要定理,宜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证明,当然命题应用是命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性质属于“命题教学”,具体采用了“命题形成”的方式,从教学内容组织层面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进行数学抽象,引入本课课题。第二阶段: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进行知识回顾,寻找认知停靠点。第三阶段:数学实验走进课堂,培养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第四阶段:一题多证,领悟证明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五阶段:解决例题,课堂小结,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师如何将课堂教学发挥到极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后以陶行知的“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与大家共勉。
[参 考 文 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缪向光.例说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病案一、患者任某,女,22岁,职员,未婚有性生活。因停经6+月,于2009年10月27日初诊。
患者14岁初潮,自初潮起月经稀发,常3-6月一行,行经3-8天,月经量偏少、色鲜红、有小血块,患者4+年前就诊当地医院,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予“达英-35”口服6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月经周期25天,经期5-7天,停服药后月经周期仍3-6月一行,经期3-5天,经量少,患者又就诊于某私人医院,予“妈富隆”口服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月经周期22-25天,经期4-7天,停服药后月经周期又恢复3-6个月一行,经期3-4天,量更偏少。未婚有性生活,无孕育史,避孕。末次月经(LMP)2009年4月10日,量少。就诊时已停经6+月,避孕,停经期间曾多次自测尿HCG(-),带下量少,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唇燥、两目干涩、大便干,舌质红,苔少津,脉细数。体型不胖,黑棘皮症(+),体毛浓密,面部痤疮多。肝肾功能正常,B超示:双侧卵巢内多个小卵泡反射;子宫内膜的厚度4mm,女性性激素: T:3.03ng/dl,FSH::5.93IU/L,LH:28.86IU/L,LH/FSH>2~3,E2:125.00pmol/L,PROG:2.56nmol/L,二者均处于滤泡期,PRL:11.91ug/L,正常;胰岛功能测定:(INS:空腹:198.52pmol/l;60分:625.54 pmol/l;120分:483.24pmol/l;180分:335.35 pmol/l ;C肽:1.55 nmol/l;60分:2.34 nmol/l;120分:2.25nmol/l ;180分:2.14 nmol/l)提示胰岛素抵抗。空腹及随机血糖正常。
中医诊断:闭经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型
治疗法则:滋养肝肾,活血通经
拟方如下:
生地15g 当归15g 川芎15g 香附12g
鳖甲15g(先 煎) 玄参15g 女贞子15g 丹参15g
怀牛膝15g 鸡血藤15g 赤芍15g 枸杞15g,
菟丝子15g 羊藿15g 皂角刺15g
水煎服,日一剂,一次服200ml,每日服3次,10日复诊。
二诊:(2009年11月07日)服上方月经未行,面部痤疮明显减少,上方加刘寄奴15g,月季花15g,服法同上。
三诊(2009年11月17日):服用上方后带下量增多,潮热盗汗、口干唇燥、两目干涩均有缓解,月经未行,且心烦眠差,首方去羊藿,加酸枣仁15g、柏子仁15g以宁心安神,续服10日。
四诊(2009年11月27日):服用上方后月经仍未来潮,患者感小腹酸胀,胀痛。复查B超子宫内膜的厚8mm。宗上法治疗,上方加桃仁15g、红花12g,川楝子15g,服10日。嘱经来停药。
五诊(2009年12月06日):服上方3d后月经来潮,量中等,色鲜红,5天净,现经净1天。宗上法上方服至经来。
六诊(2010年01月23日):服药40天月经来潮(LMP:2010年01月15日),量中等,5天净,其余症状明显改善。用妇科再造丸与当归丸合用调理善后,嘱患者下次月经来潮3-5天复查女性性激素。
西医治疗:患者服用以上中药同时予二甲双胍0.5mg,口服,每日三次。另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 口服 每日一次,连续服用3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与胰岛素相关的代谢紊乱。2010年02月23日经来3日复查T:1.84 ng/dl降至正常,余项正常。复查胰岛功能提示胰岛功能正常。患者月经周期35天左右1次
【按语】
本案例相当于中医妇科“闭经”范畴 。丁丽仙教授初诊主要按肝肾阴虚夹血瘀证论治。方中生地、女贞子、玄参、枸杞、当归滋补肝肾阴血为主,并在补阴药物之中加入羊藿、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义,方中鳖甲滋阴潜阳,与皂刺相伍以活血软坚通络,赤芍、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经,香附以行气活血,助以上三药活血而不留瘀,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治疗过程中丁教授遣方用药灵活不拘,法随证辩,疗效显著。
关键词:丁丽仙;高催乳素血症;验案高催乳素血症(HP)是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中催乳素水平异常增高(血PRL>1.14nmol/L(25ug/L)),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以月经稀发、闭经、不孕、溢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据相关文献指出,随着放免测定的广泛应用,发现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普通人群患病率为0.4%,生殖功能失调患者可高达9%~17%,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女性患者占80.99%[2]。另有研究指出HP有16.3%的患者表现为月经失调[3],有30%~40%的妇女同时存在闭经和溢乳[4],HP引起性腺功能低下、排卵障碍或黄体功能不足可导致不孕或流产等,在临床已引起重视[5]。目前中医药在认识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及治疗研究方面已有一定深度,特别是在治疗HP具有不良反应小,不易复发,疗效稳定等优势。丁丽仙教授运用经验方治疗HP疗效甚佳,举案例报道如下。
1高催乳素血症月经后期案例
敖某某,女,25岁,未婚,因月经推后2年,于2012年6月2日初诊。
自述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5~30d,经期5~6d,量可,色暗红有小血块。2年前因工作常熬夜,出现月经推后,50+d一至,未予治疗。10月前月经开始推后明显,60+d一至,经量可,色暗,血块增多,经来感小腹轻刺痛。服用中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月前因停经40+d就诊省医查女性激素六项示:促卵泡生成素(FSH):1.45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8.5mIU/ml,催乳素(PRL):691.2uIU/ml,雌二醇(E2):972.5pmol/L,孕酮(Pro):31.65nmol/L,睾酮(Testo):1.66nmol/L,B超示:子宫内膜厚10mm。予注射黄体酮3d后月经来潮,4d干净,经量可,有小血块。来我院就诊时停经50+天(否认性生活),鼻腔干痛,时有鼻衄,口腔溃疡,皮肤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干多饮,饮食睡眠尚可,大便干结,未有溢乳。舌暗红苔少,脉细数。末次月经2012年4月8日。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肺胃阴虚,瘀血内阻)。西医诊断:高催乳素血症。拟滋阴润燥,清养肺胃,活血调经法治疗。丁丽仙教授运用经验方"加味抑乳两地汤"进治。处方:生麦芽100g北沙参30g生地15g玄参15g丹皮15g 桃仁12g 赤芍15g 麦冬15g 地骨皮15g 阿胶珠15g 川楝子15g当归15g 山药15g 山茱萸15g 鸡血藤15g 红花12g怀牛膝10g郁李仁15g。1剂/d,3次/d,200ml/次,服7剂。嘱其少食辛辣之品。
二诊(2012年6月9日):服药后月经仍未来潮,感小腹及胀痛。鼻腔干痛、口腔溃疡稍减轻,大便变软。上方有效,服至经来。
三诊(2012年6月20日):服药第5d月经来潮,月经周期为66d,5d干净,经量可,血块减少,口腔溃疡好转,鼻衄未见,上方去鸡血藤、红花、郁李仁,加玉竹15g、天冬15g清热养阴。续服2w。
四诊(2012年7月4日):服药后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予初诊方服至经来。
五诊(2012年8月7日):月经48d来潮,5d干净。于月经来潮的第3d查女性激素六项示PRL降至620.43uIU/ml,稍高于正常。予二方服至经来。
六诊(2012年9月16日):月经39d来潮,4d干净。为巩固疗效,上方略出入调服2个月经周期。3个月后随访患者月经周期30~35d来潮,查女性激素六项示:PRL降至正常(487.4uIU/ml)。
2高催乳素血症月经过少案例
朱某某,女,25岁,已婚,因月经量减少半年,加重2月,于2013年09月25日初诊。
自述15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3~28d,经期3~5d,经量偏少,约用卫生巾5~7片,经色质正常,无痛经史。24岁初婚,孕1产0(G1P0),1年前人工流产一次,避孕。近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进行性减少,用卫生巾4~5片,自行服用当归丸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近2月月经量减少明显,仅用卫生巾3张,淡漠,白带减少。月经第2d在省医查女性激素六项示:促卵泡生成素(FSH):9.90IU/L,促黄体生成素(LH):2.77IU/L,催乳素(PRL):1042.75mIU/L,雌二醇(E2):195.48pmol/L,孕酮(Prge):3.09nmol/L,睾酮(Testo):1.47nmol/L,CT未见垂体异常。患者不接受"溴隐亭"治疗,求助中医。就诊时上述症状仍有,时有脱发,情绪烦躁,口干唇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经来胀痛,无溢乳。舌红少苔,脉虚细。末次月经为2013年9月8日。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肝肾阴虚,肝经郁热)。西医诊断:高催乳素血症。拟滋养肝肾,疏肝调经法治疗。丁丽仙教授应用经验方"加味抑乳两地汤"加味进治,处方:生麦芽100g 生地15g 山药15g山茱萸15g麦冬15g 白芍15g当归15g川楝子15g玄参15g 怀牛膝15g 丹皮15g 地骨皮15g 阿胶珠15g 川断15g 桃仁12g夏枯草30g香附15g。1剂/d,3次/d,200ml/次,服7剂。嘱其注意调节情绪。
二诊(2013年10月2日):服药后情绪烦躁、口干唇燥等症缓解,仍白带量少、淡漠。上方有效,续服10剂。
三诊(2013年10月15日):服药第8d月经对月来潮,3d干净,经量稍增多,用卫生巾4张,经来胀痛减轻。感眠差梦多,去夏枯草,加枣仁30g、珍珠母30g、莲子心10g,养心安神,服至经来。
四诊(2013年11月14日):月经对月来潮,月经量增多,卫生巾5片,4d干净,白带增多,眠差改善,余症好转。去莲子心、珍珠母,加枸杞15g、菟丝子30g养血滋阴调经,服至经来。
五诊(2013年12月17日):月经对月来潮,月经量可,用卫生巾7张。经来第3d复查PRL 557.76mIU/ml,降至正常。为巩固疗效,改服用六味地黄丸与当归丸调治1月。
按:高催乳素血症可属中医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乳泣"等病症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胎产心法》云"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清代王旭高医案:"……属胃,乳汁血之所化,无孩子而膨胀,亦下乳汁,非血之有余,乃不循其道为月水,反随肝气上入,变为乳汁……"。可见,古代医家对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病机已有认识,认为主要与肝肾脾功能失调有关。
案例一患者因工作熬夜耗伤肝肾精血,精血不足则虚热内生,致冲任亏虚,血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致经行推后;金水不能相生,肝肾阴亏不能上养肺胃,阴虚火热致鼻腔干痛、皮肤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腔溃疡等症。案例二患者月经一贯偏少,肝肾阴血本虚,又曾人工流产,致阴血愈亏,冲任亏虚,故月经量减少。情绪烦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躁均为肝肾阴虚内热之侯。导师用"加味抑乳两地汤"灵活加味治疗获效。该方由生地、玄参、麦冬、地骨皮、阿胶珠、白芍、山药、山萸肉、川楝子、丹皮、当归、桃仁、生麦芽、怀牛膝等组成。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白芍、当归、阿胶珠补养肝血;川楝子、地骨皮、丹皮疏肝清热;桃仁活血调经;重用生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兼能疏肝解郁。有实验结果显示,高低剂量的生麦芽生物碱组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PRL水平[6]。两则案例均为高催乳素血症,但临床表现证候略不同,病机均以肝肾阴虚为基础,但案例一主要表现在肺胃阴虚兼血瘀,故在原方基础上重用北沙参,加玉竹滋养肺胃,加赤芍、鸡血藤、红花等活血祛瘀获效。案例二以肝肾阴虚为主兼肝郁,在原方基础上加疏肝解郁药获效。
参考文献:
[1]付丽萍. 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6(14):4630~4632.
[2] 杨卉.高催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4,23(2) .
[3] 崔宝奎,马晓东,刘芳,郭粉妮,赵尹霄.高泌乳素血症病因及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3(24):606-607.
[4] 李承慧.高泌乳素血症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0.8(16):161-164 .
要害词:山东省;高中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2009年秋,备受关注的高中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进行实验,2009年又有江苏省、福建省参加实验。截止到2009年底,山东省共有862所高中,高一、高二约140万学生参与实验,因此可以说山东省的高中课程改革关系到全国高中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为了更深入地推进高中领域的课程改革实践,确保2009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毕业生的顺利升学与就业,及时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与不足之处并研究适时的应对策略。教导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导课程中央调研组一行6人于2009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和2009年5月12日至18日,先后两次到临沂、日照、青岛、德州、聊城、济宁和济南、潍坊、滨州等地市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课、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共向学生和教师发放近6000份调查问卷,随机听课90余节,并与学校的教学治理人员、教导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分别进行了深度的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旨在能如实地获取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胜利经验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自上而下的教导行政系统紧锣密鼓的部署与治理下,整个高中的教导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课程改革引领了教导治理与教导实践领域从课程治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详细层面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整个高中教导阶段的办学水平。但是,在详细的实践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及教导系统的相关人员似乎也没有做好预备以应对。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介绍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尚不够完善
1.部分学科教科书内容逻辑性不强,存在断层的现象。通过座谈,教师们普遍反映新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跳跃性太大,许多内容不衔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模块的教科书的内容不衔接,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各自为营,没有兼顾到其他模块的教学进度。这种内容不衔接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这几个学科中,许多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实际上学生在先前的模块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相关的知识,导致教师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弥补学生知识层的缺口,填补模块间的知识空隙,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数学学科,一个被教科书编写者忽视了的问题是代数与几何在内容上的不同步,例如将《解斜三角形》放到代数第三章第二大节后,学生要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前夕才第一次学习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而作为余弦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的一个应用——关于求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推导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在高一第一学期中段考后不久便用到余弦定理(见《立体几何》教科书P44),学生第一次接触余弦定理,根本不知道余弦定理及其内容,更不用说运用了。另一方面是特定模块的内容逻辑性不强,内容的编排顺序不符合知识的逻辑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例如平原一中的老师反映,物理学科中诸如力学、电学等许多模块的设置、编排就不符合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教科书的编制者也忽视了高中与初中阶段、选修课模块与必修课模块之间的内容衔接,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非常困惑,许多教师不得不使用旧版本的教科书大量补充相关知识,边教学边调动教科书的知识点呈现顺序,给教师顺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相关学科之间内容缺乏横向逻辑联系。即教科书内容的编写不能照顾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内容上。例如,物理老师们在座谈中普遍反映物理学科的教学比较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中很多内容的教学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是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却还没有开始相关模块知识的学习,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给教师带来了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先充当“数学老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讲授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物理教师身兼物理教师和数学教师两职,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不但教师们感到“苦不堪言”,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到非常困难,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同样的情况也突出表现在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
3.教科书编排不合理,部分内容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新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教学内容偏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非凡的突出,许多老师都反映,一个学期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很难实现。例如,语文老师们普遍反映语文教科书内容过多,选修课教科书教读篇目4篇,学生自读的有18篇,古代文言文就有10多页,学生很难读懂,教师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实施补救式教学。数学新教科书在旧教科书的基础上删减了一部分内容,却又增加了算法、统计、积分等内容,内容层层加码,造成内容过多。英语学科的教科书词汇量过大,而且教科书各章节的梯度偏大,对“听”、“说”、“读”、“写”的要求过高,教师、学生感觉不适应。其次,新教科书中增加了很多实验方面的东西,但是因条件限制,许多学校无法详细操作。再次,新教科书中要求学生讨论的内容太多,学生的实际水平无法达到教科书编制者的要求。热闹的讨论之后,其结果往往还需要教师告知或讲解。新教科书对知识点的安排不合理,有的重点、难点过于集中,有些章节专业性太强,术语太多,学生难以接受。最后,有些教科书中的例题很简朴,但后面的习题还是老题目,难度很大,有的甚至是近几年前的高考压轴题,学生一时难以接受。
(二)“减负”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欲求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改革的愿望和高中教导现实存在较大反差。从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教师累了,学生苦了,而这恰恰不是课程改革所期望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1.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感到身心疲惫。在与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当被问及“参与高中课程改革后,你的工作量与以前相比”时,有57.1%的教师回答“增加许多”,有37.5%的教师回答“增加一些”,也就是说有94.6%的教师认为参与课程改革以后工作量加大了。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首先,备课、上课要求的提高超出教师的现实水平。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既要研究与传统教科书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科书,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预备和心理预备,并且想出应对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师就要花大量心思琢磨怎么‘用’,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寻找很多课本以外的包括文字、图片、老照片、录像带之类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对教学手段有新要求,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发明并动手制作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总是“满堂灌”,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做游戏、演课本剧、做实验、户外观察、社会调查等等。新课程要求作业也要花样翻新,不能老是机械练习,教师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设计出形式活泼、又能巩固知识的各种作业模式。
其次,靠加班加点来应对常规的教学研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被调查学校的教师平均日工作时间(坐班时间)大都超过10个小时。而且所有学校一律都是每四周才休息一个星期天。就这一个星期天,学校还常常安排学生在星期五、星期六考试,由老师在星期天加班阅卷。像这样的工作节奏,教师的身体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死亡给付限额
死亡给付保险合同的利益结构极为特殊,其结果使被保险人的生命利益通过死亡保险合同转化为受益人的经济利益期。如法律不严厉规制死亡保险的订立和给付条件,在经济利益之诱使下,易导致投保人与受益人做出严重威胁被保险人生命安全的行为。尤其在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合同中,因被保险人之行为能力欠缺,其道德风险更为突出。基于此,两岸保险法均对于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合同特设严厉条款予以规制。
一、台湾“保险法”第107条修订历程
台湾“保险法”对于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合同的规定体现于第107条。该条款历经多次修订,也体现了台湾地区对于该问题的思索与考量。
1974年,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增订了第107条,规定:“以十四岁以下之未成年人,或心神丧失或精神耗弱之人为被保险人,而订立之死亡保险契约无效。”该条规定的增订目的在于防止道德风险,保护未成年人及身心障碍者。
1997年,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以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为被保险人订立死亡保险合同而引发道德风险的情形在实务中并不多见为由在当年台湾“保险法”修正案中删除了第107条的规定。但在台湾保险实务中金融论文,主管机关仍然通过最高保险金额的方式来限制保险公司承保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死亡保险金额。
2001年,台湾“保险法”增订再次第107条,规定:“订立人寿保险契约时,以未满十四岁之未成年人,或心神丧失或精神耗弱之人为被保险人,除丧葬费用之给付外,其余死亡给付部分无效。前项丧葬费用之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主管机关所规定之金额。”与之前条款相比,考虑到了被保险人死亡后的丧葬费用。这既控制了受益人的道德风险,又体现了对人性尊严的基本保障。
台湾“保险法”第107条于2001年增订通过后,台湾地区财政部依照同条第二项的授权将丧葬费用金额提高为200万元新台币。然而,在实务运作中,保险公司均将死亡保险支付的丧葬费用按照定额给付操作,而非损失补偿,即不论实际支出为何,只要在200万元新台币以内,保险公司均依照合同订立的保险金额全额给付。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台湾地区儿童死亡的平均丧葬费用不超过20万元新台币。因此,政府制定的高额丧葬费用限额和保险公司利用丧葬费用补偿原则变相支付死亡保险给付的做法严重威胁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2010年2月1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于对台湾“保险法”第107条进行了修订:“以未满十五岁之未成年人为被保险人订立之人寿保险契约,其死亡给付于被保险人满十五岁之日起发生效力;被保险人满十五岁前死亡者,保险人得加计利息退还所缴保险费,或返还投资型保险专设账簿之账户价值。前项利息之计算,由主管机关另定之。订立人寿保险契约时,以精神障碍或其它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识其行为或欠缺依其辨识而行为之能力者为被保险人,除丧葬费用之给付外,其余死亡给付部分无效。前项丧葬费用之保险金额,不得超过遗产及赠与税法第十七条有关遗产税丧葬费扣除额之一半。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金融论文,于其它法律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二、台湾“保险法”第107条修订前后内容比较
较之原条款,此次修订涉及三方面内容。
第一,将儿童保单死亡给付生效年龄由满十四岁提高至满十五岁。对于儿童保单死亡保险给付生效年龄的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立法。台湾地区此次立法将死亡保单未成年人最低年龄提至15岁,可能与台湾地区的劳动保障投保年龄和义务教育截止年龄均为15岁有关。
第二,取消了儿童死亡丧葬费用的给付,改为保险人得加计利息退回保费,或返还投资型保险的账户价值。高额丧葬费用的取消,使道德风险大大降低,未成年人权益得以保护。
第三,规定为精神障碍或其它心智缺陷不能辨识其行为者投保人寿保险,丧葬费用金额不得超过遗产及赠与税法第十七条遗产税丧葬费扣除额的一半。2010年台湾地区财政部核定遗产税丧葬费扣除额为110万元新台币。因此,目前丧葬费用限额为55.5万元新台币。
此外,台湾“保险法”第135条规定于伤害保险准用第107条规定。因此,目前仅有责任保险和健康保险不涉及此方面对被保险人的限制。
三、两岸保险法对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限制条件的比较
大陆对于未成年人死亡给付的限制规定体现于《保险法》第33条:“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和不得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与台湾“保险法”相比,大陆《保险法》对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限制条件具有明显差异。
(一)投保人限制条件
大陆《保险法》规定只有未成年人父母可以为其投保死亡保险。台湾“保险法”并未对未满十五岁的死亡保险投保人做具体规定。因此,按照台湾“保险法”规定,只要具有人身保险利益,均可以为其投保。
未成年人人身保险与普通人身保险有一定差别,应该在考虑保护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对其人人身保险投保人做出限制规定,防范道德风险。从这个角度出发,大陆《保险法》对未成年人保护更为周全。但是,大陆《保险法》仅规定父母能为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险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陆《婚姻法》规定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三种,并立法上将三种父母在与子女关系上做平等之规定。如实际生活中,未成年人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抚养金融论文,就受到了该款的限制。因此该款在投保主体上应予扩大。因此,建议大陆《保险法》第33条第2款修改为:“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有抚养关系的合法监护人为未成年人投保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死亡给付保险总额不得超过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限额。”
(二)死亡给付限额
大陆对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限额做出了明确的统一规定。保监会《关于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投保死亡人身保险限额的通知》(保监发[1999]43号)规定:“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死亡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人民币5万元。”2002年,保监会又在《关于在北京等试点城市放宽未成年人死亡保险金额通知》(保监发[2002]34号)中规定:“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投保的未成年人人身保险的死亡给付保险金额的上限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并未规定限额,而是规定若被保险人死亡时未满十五岁,其死亡保险合同不具法律效力,保险人“加计利息退还所缴保险费,或返还投资型保险专设账簿之账户价值”。
目前,大陆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限额已经多年未作变动。由于缺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未成年人死亡尊严的维护和丧葬费用的补偿需求的考虑,该限额已经严重影响了大陆未成年人人寿保险的市场需求。因此,建议大陆提高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限额,并借鉴台湾地区更为灵活的返还规定。
综上所述,大陆《保险法》应当放宽对于未成年人死亡保险合同投保人的限制,并对于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给付限额适当提高,在防范道德风险、维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林伟.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合同研究——兼对《保险法》第33条第2款、第34条第3款之妥当性质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4).
[2]樊启荣.死亡给付保险之被保险人的同意权研究——兼评我国《保险法》第56条第1、3款之疏漏及其补充[J].法学,2007(2).
[3]上海市保险学会.对《保险法》修改的具体建议[J].上海保险,2005(1).
[4]韩长印.大陆与台湾保险合同法比较与评析——以大陆《保险法》2009年修订为重点[J].保险研究, 2009(7).
关键词:休闲体育;社会体育;培养模式;就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039-07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2017版培养方案修订在即,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究竟区别在哪里?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就业趋势等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如何将《意见》融于修订之中?本研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后,进而对新版培养方案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2013版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项设定等内容进行对比,再结合对2012届至2015届的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就业角度对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对策和建议。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2.1.1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够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职工健身、商业俱乐部,从事运动健身、指导、经营和管理活动等工作。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休闲业、休闲体育服务业和休闲、娱乐、健身指导等工作,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管理与指导、体育旅游与开发、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的现状_2],体育学院也不例外。在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
2.1.2课程设置
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2大部分(见表1、表2、表3和表4)。在选修课部分设计采用了比较流行的模块理念,共4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通识理论;模块二,运动技术;模块三和四为2个专业方向,休闲体育专业方向是体育旅游和高尔夫球,社会体育专业方向是社区体育指导和健身房运动。
1)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部分全国高校几乎都一致,首都体育学院在该部分加入了“体育概论”这一课程以体现体育专业院校特征。在公共必修课程部分,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上没有差别。
2)专业必修课。比较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部分发现,二者区别依然不明显。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19门专业必修课,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了20门专业必修课,其中有17门课程在内容和学时上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体育社会学”“社区体育”,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了“休闲学”“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可以看出,上述不同课程也就是这2个专业的主干课程,由此分出了2个不同的专业。
3)专业选修课模块一(通识理论)
在这一部分的课程设置中可见,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分别开设了10门课程,其中只有一门不同,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康乐体育服务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社会学”。这2门课的设置原本是希望2个专业的学生通过选修了解一下对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因为是选修部分,所以每名学生可在共计1分的课程中选修至少13学分完成学业;若是2个专业的学生都没有选上述这2门课程的话,则这一模块恐怕会再次出现课程、学时完全一样的局面。
4)专业选修课模块(运动技术)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2个专业的运动技术模块选修课设置完全一样。在通识理论模块差别不大的前提下,运动技术模块又完全一样。在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对于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是一致的。此外,可供选择的运动专项过少(羽毛球、网球、健美、瑜伽、游泳),导致学生不得不学毫无兴趣的项目。
5)专业选修课模块三、四(专业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模块三、四的设计初衷是与将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的。社会体育专业规划出了2个就业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和健身房指导;休闲体育专业规划出了2个就业方向:体育旅游和高尔夫球运动。
①社区体育指导。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一岗位。目前虽然学生在读期间可以申请获得国家一级体育社会指导员证书,但目前参加这一培训的主体普遍是进修的公职人员。若想从事这一领域工作,首先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获得社区工作的岗位。
②健身房指导。这一岗位要求较高,中国唯一的健身教练认证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国健美协会。“中国专业健身教练证书”由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认可、中国健美f会颁发的关于健身教练从业上岗的专业证书。“国际私人健身教练证书”是世界健美健身联合会对私人教练水平进行认证考核后颁发的专业证书。专业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中国专业健身教练(初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中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高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国家级)、国际私人健身教练(IFBB)。目前,课程培养方案中没有相关培训和输送渠道。
③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各种体育需求,借助于体育组织或其他中介机构进行的旅游活动。显然,我们培养的是导游、中介组织者或参与其中的管理者。这个专业与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课程的内容以领队、导游为主。导游必须持证上岗,目前对于户外领队还没有特别资质要求。结合目前我国加大体育产业的开发力度,全民进入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这一专业方向前景较好,但需要从业者抛弃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和收入,这样在一线城市有一定的生存风险。
④高尔夫球。高尔夫教练,同健身教练、导游一样都必须持证上岗。通过中国高尔夫协会相关资质考试获得CGA认证,即可成为职业教练。学生仅仅依靠简陋的挥杆练习场,几乎是不可能从事这一领域教练工作的。除此外,高尔夫俱乐部的前台接待、球童、场地养护等工作似乎又不需要大学本科学历,且收入与学生的期望落差较大。此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方向班,其毕业生真正在高尔夫领域工作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1.3专业实习
目前2个专业的实习安排在第6个学期实施,共计18周。在具体实习的单位上,2个专业并未进行严格区分,主要实习基地有健身俱乐部、街道社区、区体育局、区体育科研所、高尔夫俱乐部、网球培训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的实习岗位有前台接待、会籍销售、幼儿健身、场区维护。街道社区的实习工作以协助办事人员日常工作、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工作以前台接待、球童、场地维护等为主。网球培训俱乐部实习点以协助俱乐部日常运行、协助主教练进行青少年启蒙训练为主。实习基地围绕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领域经营管理场所选择和设置。在经营性场所实习,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
存在问题:健身房实习生无法进入健身指导领域,只能做服务性工作。社区实习与将来就业无法挂钩。体育局、体科所实习领域与本专业比较接近,但目前这些单位招聘人员要求最低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工作也是让学生做些服务性工作,对于技术、指导能力帮助有限。网球俱乐部实习有一定针对性,对于专项学生技术指导能力有提高。街道社区和留在本校各科室实习基本与专业无关。
2.2近4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
2.2.1就业现状
本研究通过首都体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获得近4年(2012届至2015届)社会体育专业与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其中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共计149人,社会体育专业192人,涵盖这2个专业的近4年的所有毕业生。
根据对就业数据统计,每年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都高达96%以上。其中就业去向包括:升学、出国、学校体育教育、国企、文化体育、部队、公司、村官、行政机关、待业和灵活就业。升学是指考取研究生,休闲体育专业有3人考研,社会体育专业有7人考研。部队主要是考取特警和警备局武警,2个专业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共有13人入警。社会体育专业4年累计有7人选拔任北京村官。入职体育文化公司的人数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政机关主要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合格者,入职公务员系统。当然,数据中不乏个别学生为完成学院就业指标任务,临时找公司接收了事,实现一次就业,但是数据中,被教育系统、特警、警备局、考研升学、村官、文化体育公司及行政机关这些接收单位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2.2.2就业岗位分析
2.2.2.1教师岗位
尽管与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悖,但无论是社会体育专业还是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中,有半数在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占到53.7%,休闲体育专业占49%,并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为小学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占少数。主要原因:1)北京地区由于户籍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需求较大。2)部分中小学对于应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比较宽松,有些毕业生先入职工作,补考教师资格证后再转正获得教师岗位编制。3)教师工作收入相对稳定,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4)社会大众对于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了解不多,体育考生身份加上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获得认可,尽管这2个专业与学校体育教育无关。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入职体育教师岗位的数量在2014届就业情况中发生了断崖式下滑(如图1所示)。其主要原因是从2014届毕业生开始扩大招生范,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受到户籍限制,京外生源毕业生在北京入职中小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统计就业数据仅发现3名京外生源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北京籍毕业生入职中小学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例如:2014届社会体育专业28名北京籍毕业生中有23人是体育教师;2015届休闲体育专业18名北京籍毕业生中有16人应聘到体育教师岗位。
统计发现,在所有体育教师岗位中,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如图2所示),并非毕业生不想选择初、高中,而是初、高中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与小学相比,初高中的教师待遇更高、作息时间更灵活。就教师岗位而言,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面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外,还要面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相关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此外,近几年体育专业研究生群体也加入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应聘竞争中。
2.2.2.2体育文化公司
体育文化公司的岗位与这2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问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高度吻合。体育文化公司主要包括健身俱乐部、体育文化推广公司、体育顾问公司。从统计数据来看,就业签约单位为体育文化公司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规模上仍然不大。个别京外生源的毕业生标注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二次就业也无外乎是学校和体育文化公司2种。京外生源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只能选择体制外的岗位,这样在扩大招生范围之后的2014届毕业生中,这一数据也发生了急剧的增加(如图3所示)。
2.2.2.3升学
累计2个专业的4届毕业生中,有10名毕业生考研升学。个别入职中小学的毕业生通常会在工作后考取在职研究生。这个数值比例不到3%,同其他综合大学相比较,少之又少。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满分为500分,其中:英语、政治全国各专业统一命题,各100分;各院校单独出专业试题,专业课一150分、专业课二150分。不同专业根据报考热度有所差异,热门专业录取在360分左右,冷门专业则需要280分左右。虽然,考研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就业渠道,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尽早准备,继续深造,为就业拓宽方向和门路。
2.2.2.4特警、武警
北京市特警总队和北京市警备局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了2次招收应届生测试,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共有13人通过测试入选。应该说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在体能测试上有一定优势;但是这种岗位的招录有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2014年、2015年北京市没有进行招录,2016年招募测试又重新启动,这种不确定性让学生无法提前进行测试准备。
2.2.2.5其他(公司、待业、灵活)
这一部分的数据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保险公司、金融公司、租赁信托公司、园林绿化等。主要特征是与我们的毕业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不排除学生为完成就业任务指标,而采取临时应付的可能性。
2.2.3矛盾所在
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非常少。反观中小学体育教学却占有绝对比重。
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于收入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岗位。因此,体制内的工作成为首选,其次是与本专业相关的体制外工作。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二者比例趋于平均。受京籍户口限制,京外生源毕业生被迫选择体制外的企业、公司等工作岗位。
2.3培养方案修订对策与建议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发展目耍强调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这些无疑为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2个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3.1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修订中要注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2.3.2专业模块设置
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情况建议将专业模块设置为以下几种。
2.3.2.1学校体育(体育教师)
相应课程: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青少年心理发展、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与体育教育专业区别是,体育专业以田径、体操、足、篮、排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方向则以羽毛球、网球、游泳、户外拓展等新兴时尚运动为主,满足日益增加的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对这些专项教师的需求。
2.3.2.2职业体育(陪练、私教、导游、领队)
相应课程:市场营销学、体育管理学、户外运动领队、体育旅游、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与运动训练专业区别是,培训目标定位在初级或是启蒙级别的市场培训,更加贴近大众健身领域。
2.3.2.3升学、公务员(考研、出国、村官、行政、武警、特警)
其相应课程为,大学英语(四级)、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这些考试课程内容全国统一要求,个别地方政府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
2.3.2.4经营管理(公司、企业)
相应课程: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经济法、管理定量分析、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与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区别是,其具备专业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体育市场一线培训、俱乐部经营、业余赛事策划等。
2.3.3运动专项
设立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4种泳姿、救生、潜水)、健身健美(限男生)、健美操(限女生,健美操、瑜伽、普拉提)、搏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户外运动(攀岩、拓展、徒步、露营、山地自行车),每个项目设定不超过20人,学生初选,任课教师复选,第二学期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可进行调整。
2.3.4专业实习
依据学生运动专项与就业需求来选择专业实习单位,去除高尔夫俱乐部、居委会、本校科室,减少健身俱乐部数量,增设中、小学校、体育文化产业公司。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通过对现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发现,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习等方面差别不大。
2)现有专业选修模块设置方向比较狭窄,培养过程难以满足社会岗位实际需求条件。运动技术专项种类可供选择太少。专业实习岗位对学生锻炼不够。
3)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于收入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岗位。北京生源毕业生入职体育教师岗位比例较高,且以小学为主。京外生源毕业生则就业岗位最为接近专业的培养目标。
3.2建议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