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0:46
序论:在您撰写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湖北省兴山县外国语小学 甘良才(443700)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知识迁移,进行必要的铺垫。比如对整数乘法的复习,思考“4个3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复习旧知,并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还要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充分尝试、感悟、体验、思辨、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计算方法。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自由提问,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使数学情境更生动,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通过教学及单元检测后的分析,本单元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今后教学要引起重视:
1、少数学生做题时不认真看题,将题目做错了。
2、做题时不读题,只看数字就列算式。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一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习课中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二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三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复习,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关键词:中国画;书法;笔墨
1 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
书法作为华夏民族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记载了历史文化的印迹。中国汉字是从图画符号慢慢演变过来的,汉字的书写和发展就形成了书法样式。在中国古典艺术形态中,“书法”是指主体在艺术创作中以水墨为媒介,用笔在骨、绢、纸、竹等材质上写文字时留下的痕迹,它不仅是象形符号,也是具有意象的主体间的形式意味。
书法与中国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同一文化背景中起源、发展,二者除了表现工具相同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笔墨的运用上,“意在笔先”的直觉表现是它们共同的妙悟。两者在用笔上都强调不痴不弱,在用墨上注重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它们在书写上也有着相同和相似之处,都注重节奏、意境等方面。那么,“书画同源”同在哪里,又源自何处呢?
首先,是工具和材料相同。中国画和书法在选用纸张和笔墨上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别是毛笔这一工具,在执笔、行笔、运笔上的技法几乎是一样的,在用笔的要求上都是以中锋为主。特别是在文人画出现后,绘画的用笔更加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行草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因此,唐代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书画自古相通,在历史上书画一体的大家有很多,如米芾、董其昌、石涛、、郑板桥等,他们除了在绘画上的成就之外,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因此,无论是精通画还是精通书,能出大家和高水平的都是两者兼顾,书风画意浑然一体者。
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渊源。探索中国书画艺术就可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美学思想,书法和中国画的笔墨是相通的,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有不谋而合之处。因此,“书画同源”是书法与中国画最重要的关系。
2 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的作用
书法自古以来就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推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也得幸于它的记载才得以传承。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已不再需要用毛笔写字记录,书法这种传统记载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但在当今艺术领域,书法的鉴赏和学习仍然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书法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前面已经说明书法和中国画借助相同的工具,就连执笔与运腕都差不多,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和意境追求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而书法家更有许多是画者,两者相互作用可使书和画增添许多意趣和生动之处。中国画中的“画”我们也可以说是“写”,那么“写”毛笔字也可以说是“画”,这就充分说明了书法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在文人画里,书法在绘画中的作用已是一种独立的、深刻的,是具有文化符号和精神意义以及审美意义的载体,它体现出一个画家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学识。因此,我们不能轻视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画专业学生要学习书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书法课程在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书法是绘画的有益补充,这些补充主要体现在笔墨技巧上。所以第二个原因就是: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以书法笔法作画,为中国画在笔墨上增添了不少光彩,但近年来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了。20世纪初,中国画的l展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推崇西方艺术的一批中国艺术家为了改革创新,就将西方素描和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创立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形成了“笔墨服从于造型”的理论,笔墨也因此成了表现明暗光影效果的“工具”。中国画中的笔墨的韵味被逐渐削弱,使中国画造型语言的核心,即“笔墨”边缘化。丢失了笔墨韵味的中国画不仅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也失去了区别于世界其他画种的个性特征。因为中国画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如果离开了本土的民族文化,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都将消失,那么中国画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我们在吸取外来艺术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不改变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自身特点和时代需要的中国画,才能使当代中国画更好地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书法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作用,书法的功底是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书法中的笔墨情趣与中国画一样都是追求写意性。在中国画教学中,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将书法的笔法墨韵应用进去,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化品位。书法中的意趣笔墨对学生创作中国画帮助最大,书法的墨趣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见,学生们要想学好中国画,必须苦练书法。目前,要提高中国画的教学质量,就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练习书法,把书法中的优良元素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书法教学是中国画教学最有力的补充,学生们在练习和欣赏书法的同时,其艺术修养、笔墨表现能力、审美能力都将有所提升。
3 书法课程在中国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书法课程虽然早已是中国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多数学校只上一次书法课,最多四周时间,然后就让学生们自行练习,许多学生学习书法才刚刚入门就草草结束了书法课。由于课程时间短,学生们对书法的认知度也就不够,造成学生对书法的重视度也不够。由于平时练习较少,自然就无法从书法中领悟到用笔的技巧了。另外,大多数给中国画专业上书法课的老师自身并不懂绘画,使学生无法将书法的元素与中国画的元素相互联系起来,造成书法课和中国画之间脱节。现在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书法的笔墨功力,在绘画上就表现出笔力不够,用笔软、绵、飘浮,不敢画写意画,更不敢在画上题款的问题。常常会有学生在画完一幅画后在需要题字时就无法下笔,害怕自己的书法会毁掉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国画作品是需要书法题字来丰富画面的,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养成常练书法的习惯,要能理解和认识到“书画同源”的真正含义。历代中国画都是以“骨法用笔”为作画技法的主要因素,书法又是画国画“骨法用笔”训练的基础,书法和绘画都讲究笔墨,有了好的书法技法,就可以反映到绘画中去。反之,你画得再好,没有像样的书法作题款,画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中国画重要的特点就是诗、书、画、印的结合,一幅好的中国画必须题款盖印后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所以书法也就成了绘画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即使不练成书法家也一定要懂书法、学书法,体会书法对绘画的作用,从而将书法的用笔、用墨应用到绘画实践中去。
4 反思书法课程对当今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近30年,中国社会处于重要的转折期。中国画从传统转向现代,尤其是在东西方文化加强交流的背景下,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艺术的精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当今画坛上各种展览占据主流,展览又由中国人物画和重大历史题材或表现当代生活,以及注重形式感的作品为主。在表现形式上多以工笔画为主,就连小写意作品都很稀罕,大写意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就造成了展览画种的单一性。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教学中不管是花鸟课还是人物课,都是以工笔和写意这两种表现形式作为主要训练课程。工笔画大都是借鉴西画的造型语言、素描和色彩基础来教学的,学生作画时在造型上可反复修改,构图也可反复校正,然后再慢慢层层分染逐步完成。然而写意画在教学中就没这么轻松,因为写意画需要画者具有较强的笔墨功底,笔墨功夫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好的。要画好一幅写意画,除了具有较好的笔墨基础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修养,所画之物基本上是笔笔直见基本功,画面的败笔也无从掩饰。所以,学生们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必须要长期努力训练自己的笔墨技巧才能画好。陈传席说过:“画好大写意不但要下功夫还要有文化,否则很难出优秀作品。”当下为什么很难见到以前大师级别的画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画家都没有这么深的学问和素养,他们或因生存需要、市场需要,无法进一步潜心修炼,因此也就出不了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大家了。现今,西方绘画观念对当代中国画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很大,有些教师在教学上过于迷信西方文化,又受当今美术界所谓“重形式,轻笔墨”的观点影响,认为笔墨对于现今重形式和色彩的中国画没有什么用处,导致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不太注重训练学生的用笔,更不太注意学生们的书法练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现在学生考中国画专业学的是素描、色彩,考进来了后第一学期还是继续学素描。笔者认为,素描画得好对中国画在造型上是有用的,但是书法、诗词等对中国画的影响会更大。书法不学好,中国画的笔墨和格调就上不去。一个人的书法功底有多深,他的绘画水平就有多高。一代宗师吴昌硕、黄宾虹在画画之前,书法和篆刻就已是大师级别的了,我国的历代画家中没有一个书法是不好的。现在全国美展大多数作品都是靠画技作画,这是因为现在的画家多数急功近利,练书法的很少,不知道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练习书法。其实练习书法后会非常明显地感觉到笔墨功力的不一样,因此练习书法也是画好中国画的捷径。
中国绘画,特别是写意画里的笔墨技法大都出自书法的用笔。书法的笔墨如果用得好,所书写的画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感和形式感。如果一幅作品中只强调构图和色彩而缺乏笔墨之美,那它注定是空洞和缺乏灵魂的。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书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正视的课题。
我们应该正视书法课程在中国画教学中不被重视这个问题,认识到书法教学对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思考在中国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传统书法艺术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格调。有了书法教学作为基础,学生们在作画时笔墨才会应用自如,中国画教学也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书法课程对中国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池.书法对中国画作用及其教学思考[J].当代教学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5).
[2] 杨娅萍.试论书法教学在中国画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J].美术大观,2012(7).
1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
1.1误区一:多媒体课件屏幕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些教师往往直接地用多媒体放映方式来代替黑板上的粉笔板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往的过程,优秀的黑板板书不仅精练,而且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调用和修改。而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取代传统的黑板,只是显示屏的变换而已,比起传统的黑板教学来说,计算机大屏幕更加僵硬和死板,缺乏生气。由于计算机无法将整节课的内容保持在一屏,一节课的整体结构不能一目了然,造成学生的思维断层。因此,显示屏替代黑板,不仅没有表现出计算机解决疑难问题的独特性,还缺少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延时性和实用性优点。尤其在数学和物理教学中,如果将大量的板书和推导过程写入课件,在课堂上显示,则学生印象不深,不易吸收,还不如教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推导过程的效果好。“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比起电脑设计的板书,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的粉笔字,面对老师的当堂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因此,即使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传统的黑板板书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1.2误区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代替教师与学生的活动。
一节课从导入到新课讲授,从举例到练习,均投影在屏幕上,从开课到结课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堂课看到的只是图像和画面的不断变换,很少有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其表现。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教学由以往的教师灌输变成了电脑灌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未变;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强调了过多的外部刺激,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学生看得多、听得多,但思考少,所得甚微,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媒体的直观展示,模糊的形象是清晰了,但想象、创新的空间也消失了,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教师而言,重复使用相同的课件,缺少了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教学成了机械的活动,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3误区四: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形式,忽视对学科具体内容及特点的研究。
某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时,为了演示圆的画法,利用3D建模做了一个圆规模型,并制作了一段三维动画。案例中,学生虽然也弄懂了画法,可这样做既耗时又费力,不如直接用圆规在黑板上演示更方便快捷,教学效果甚至更好。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而是刻意追求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形式,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来自外部的过多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反而会成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扰源,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分析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信息技术,适时地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2 走出误区的对策思考
2.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计算机三者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的思维和生存方式的变化。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要想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教师给懂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滴水",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观念与思维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只有真正意识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才能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2.2 以人为本,落实技术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最理想的课件是创意与设计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线教师学会课件制作,将教育理念,教学特色融入到课件之中。只要方案合理,措施落实,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尝试下面做法: 使软硬件的分批投入与教师分层培训同步跟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上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就搞不起来,但购置软硬件需花费大量资金,再说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师应用水平尚未达到一定水准,投入一步到位,在学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是一种物质浪费;若教师已具有较高水平,但又不能满足其硬件条件,显然属于一种智力浪费,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故软硬件的投入要与教师应用水平相结合。
3.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两栖动物”一课时,就有效地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了整合。在任务阶段,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在观察阶段,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两栖动物的多媒体资料,通过对各种两栖动物的了解;在讨论阶段,学生通过与其他类动物的比较,得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在探索阶段,是对两栖动物的进一步认识,通过这样,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在网上资料阶段,通过查阅教师精选的网站“青蛙学堂”,安排学生课余时间看网上资料,扩大知识面。这节课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构建出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获取事实—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运用结论进一步探究—通过网上资料的学习进一步拓展视野”。
通过课例,我们可以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且需要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观念先导。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邀请专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开展教育技术在职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巨大差异,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学生思维转变处,困惑处,传统媒体难以解决处等运用现代技术
3.2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现实情景;案例;谈话;探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80-02
《分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要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完成:第一,学习分数乘整数;第二,学习分数乘分数;第三,学习混合运算。教材第8、9页例1、2是第一层次学习,是整个分数乘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很重视例1、例2的教学。学习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此,现实情景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
案例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袋鼠了解一个问题,请看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师: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相当于”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同学们能用线段表示出人跑一步的距离和袋鼠跳一下距离之间的关系吗?
师: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天袋鼠跳一下的■,要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下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什么?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与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呢?
师:怎样计算呢?从以上的计算中我们能不能发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讲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从分数加法中借鉴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原来我们发现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整数与分子相乘即可。
那么,我们看例2:■×6=该怎样计算?
(学生动手试做例2,教师讲解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约分)
本节课的练习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分数乘法当作分数加法计算的;分数乘整数,分子与整数相加的;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母相乘的;分数乘法结果不化简的。一节课下来,忙得我团团转,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临近下课测试了4道分数乘整数计算题,出错率达到了30%。看着这个测试结果,我出了一身汗,这是怎么回事?哪个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我带着这种疑惑走出了教室。
课间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出现的问题与本组教师进行了沟通,组内教师帮我找到了问题所在。组内教师认为,本节课我的算理教学不扎实,现实情景的创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组内教师的帮助下我又重新备了课,第二节我又走进了另外一个教学班去讲这节《分数乘法》。这一回,我是这样讲的:
案例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袋鼠吗?知道它的特长吗?
师:我知道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出示例1)
师:仔细看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追问:每一种列式各是怎样想的?
师:怎么知道求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质疑:在这些乘法算式中,和是什么数?(板书:分数)3呢?(板书:整数)这是什么样的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能不能再举出几道这样的题目?
学生举例,老师随机板书。
谈话:尝试计算■×3=,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并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小组内说想法。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黑板上有序板贴学生的不同做法: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两种不同的做法,你能讲出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吗?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教师通过线段图解释算理。
谈话:同学们独立计算■×6可以吗?这是例2。
学生独立计算■×6。
组间交流,说说计算的道理。
全班交流。
教师质疑:为什么计算过程中要先约分呢?
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之后进行练习。
这次的练习很顺利,学生出错很少,下课前的四道分数乘法计算题的测试对率达到了95%。我很欣喜,欣喜之余,我又出了一身冷汗,我不禁要问自己,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原来对学生竟有如此大的影响。
此次《分数乘法》两次不同设计的授课带给我如下思考,与同行分享。
第一,谈话在现实情景创设中必不可少。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不能流于形式,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去设计,学生要在师生的谈话中逐渐走进情景。案例一缺失谈话引入的过程,好端端的情景并没有把学生带入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中去,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提问。案例二中教师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入手,一步步引学生走入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中,学生仿佛在游戏,实际在进行学习分数乘法的学习。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范文一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习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范文二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范文三本节课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它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学设计中主要是突出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情境中,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猜想,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结果,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在计算法则的发现上,因为在前面花费了许多的笔墨,到法则的形成时,就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五个算式让学生观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只是初步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整节课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直观感受上,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于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由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并且非常熟练自己的教学程序。
分数乘法三教学课件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一
当你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做了个尝试,我放手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涂一涂、猜一猜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在图中数一数,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的兴趣很高。让我没想到:学生把方法一下子说了出来,而且计算也很细心,因为他们验证的是自己的猜测。老师们,放手吧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二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