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42
序论:在您撰写工商管理毕业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今年3月7日上午开始,我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所实习的科利公司,隶属于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依法治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现状及出路
3.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讨
4.浅论保健品企业营销策略
5.对加快桂林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
6.对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与探讨
7.浅谈我国家族企业科学用人机制的建立
8.对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探讨
9.浅析我国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
10.私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11.浅析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12.南宁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13.梧州人造宝石业发展策略的探讨
14.提升餐饮企业顾客忠诚度策略的探讨
15.浅析梧州市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
16.建立和完善广西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
17.浅谈运龙公司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职业道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性的探讨
19.浅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20.论提升我国企业品牌价值的途径
21.对超市销售促进强度和效用的探讨
22.关于北海旅游引入分时度假的探讨
23.我国C2C交易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24.对运用走动管理来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的探讨
25.对引进绿色消费的探讨
26.“肯德基”危机公关的启示——从“苏丹红”事件进行分析
27.我国企业实施定制营销策略的探讨
28.昭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探讨
29.关于广西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30.浅析我国区域家电的发展对策
31.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
32.关于“壮牛”水牛奶在梧州终端营销策略的探讨
33.广西私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4.浅论我国体育赞助对赞助企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35.论我国工业企业利用市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信息的策略
36.水平营销对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37.诌议我国酒店员工培训
38.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浅析房地产网络广告及其发展对策
40.开发梧州特色旅游策略的探讨
41.论梧州历史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42.关于我国家电企业开拓中西部农村市场的探讨
43.论广西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
44.广西发展经济型酒店的策略探讨
45.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在企业中的运用
46.浅论梧州市企,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47.论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48.阳朔攀岩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济新常态
根据教育部预计,2017年全国将有79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30万。而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1.43万,在毕业后的半年内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会达到434万。在毕业半年后还在继续寻找工作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1.59万,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46万,另有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6.51万,三者共计73.56万(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调整。高校和毕业生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多方共同面对。作为高校方来说,所面临的外部就业环境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那么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来破解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结构调整的要求,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大类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本科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满足社会特别是的需要,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经过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的调研,本文从三个个方面总结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1.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岗位类别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适合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市场营销类:销售人员、营销助理、市场调查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事助理、员工招聘专员、企业内部培训专员、绩效管理专员等;行政管理类:后勤主管/总务主管、行政助理/后勤助理、行政专员、行政文员等;物流管理类:物流调度员、国际货物员等;其它:财务管理、管理储备干部、管理咨询助理等。
2.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分析
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以实践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根据对企业招聘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理论水准、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更看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生的现代企业管理技能、管理技术等实践能力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首要考虑的素质,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一年内通常不会派遣其到管理岗位,而是先在基层各岗位实习,待其了解本企业或掌握相关经验后才到选调到管理岗位任职,说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新招聘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具备相应能力的话,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就会缩短。
3.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第职业素质要求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知识、风度等等。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下:优秀的人格品质素质。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必须有高度的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工作要勤奋。办事公道,不谋私利,坚持原则;职业能力素质。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一个现代管理者,应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日益加重的业务负担,因此,还必须具有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魄力。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是新生先学习英语、数学、思政、语文等公共课程,同时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管理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学三、四年级则进行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的深入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个缺陷,它忽视了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经过了高考的选拔,大学生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更应该是一个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平台。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国内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偏差。
2.工商管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应用型教学设计指导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的作用,有些从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从事的工作任务只是所谓的“实验准备”,其被学院认定的课时工作量低,有的实践课教师被归为“非教学人员”,其工作不能计算工作量,这使许多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当中。在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一般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因为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其优点是高学历,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在企业、公司参与工商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因此比较缺乏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也不太了解实验室、实训室软硬件,甚至一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详细操作规范对于理论课老师来说也显得陌生,对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疑问不能够很好的解答。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性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手段
依据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不同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具体来说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合以及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发映工商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建立本土化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库,大力发展管理案例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形象的案例教学中理解工商管理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工商管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工商管理知识融于工商管理活动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养成的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工商管理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深厚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教师队伍。推动工商管理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和挂职锻炼,跟踪工商管理实践的前沿,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工商管理专任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才能适应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需求,这对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必须根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针对学生、针对企业、针对实践,从师资、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够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可。本文中总结了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新特点,高校只有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创新,注重专业特色的凝练、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陆毅华,李养良,都学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17,(02):160-161.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16,(28):188-189.
[3]孙理军,王开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2015,(31):126-127.
[4]黄雷,叶勇,李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04):76-78.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探索分析
1引言
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没有根据实际市场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导致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对于工商专业的学生要求变得非常高,不仅要求工商专业毕业生具备专业技术,而且要求毕业生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发展,才能够实现毕业生就业。
2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目标不明确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目的就是帮助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发展工商管理专业来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首先,需要对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和工商管理专业现状以及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次,按照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来制定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目标,从而为单位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同时,需要保证该种人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坚定的创业目标和领导管理能力,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能够重视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利于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提出实用的建议。
2.2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传统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学校教师无法及时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实现不了创业创新研究。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创业目标和创业方向没有明确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能够通过不断摸索和自我尝试的方式来实现创业,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发挥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作用。同时,由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思维受到影响,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旦毕业就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因为,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就业与创业相比较,就业比创业实际、简单。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展业创新创业发展。所以,学校需要采用强制性的措施来改变这个局面,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教学改革理念来改善学校教学模式,增加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增加创业实践模拟教学科目,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3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技能低下
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差,专业技能不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同时,由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晚,并没有招聘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3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教育提出的措施建议
3.1改变教学结构
学校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通过改变教学结构方式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确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清楚的了解,通过分析编制出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指导书,并按照社会发展趋势来不断完善具体创业指导内容。其次,学校需要按照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创业指导书来调整教学课程,并注意创业指导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安排实践内容,并根据学校的资源情况进行模拟实践练习,有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合理运用知识,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需要做好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改善课程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研究,创办课程创业辩论比赛,要求学生制定出完善的创业方案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积极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同时,学校还需要制定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来培养教师队伍,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等,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才能够从根本上来改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3.3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学校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将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创业总结、实践成绩、考试成绩的占比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理论考试成绩的占比调整只能为全部成绩的30%,实践考试成绩为全部成绩的60%,学习自我总结、创业意识等占比全部成绩的10%。这种评价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自我创业能力。为此,学校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例如创新创业仿真、创新案例分析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实际创业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体验感,为学生的创业创业发展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由于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步晚,为此,高校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朱震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问题简析[J].环球市场,2017(13):122.
[2]代春花.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1):193.
[3]熊彦.浅谈工商管理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J].经贸实践,2016(18):233.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写毕业论文是当代大学生必 备的能力之一。
由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教师参与撰写的《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为 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了基本规范和重要参考。本书在毕业论文选 题、资料的获取和整理、结构设计、写作与修改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倌 息,指出了毕业论文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毕业实习规范和 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安排,最后,提供了三篇有专家指导性意见的具有工商管理类 专业代表性的毕业论文范文,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以各位专业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也可供其他专业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参考,对洱望学习写作的人士也是一本理想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王海滋、张笛、许娜、陈建华负责编写,王海滋对全书进行总纂定稿,商 学院2007级研究生徐丹、韩娜、陈超、张建明同学为本书的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山东建筑大学教务处给予了热悄的帮助,本书中的范文选自山东建筑大学商 学院2004级学生马燕燕、单一娟和刘成成(指导教师分别为姜阵剑、田存礼和吴永 春)的毕业论文,此外,本书还才参考了许多作者的优秀毕业论文写作指南,在此一 并表示感谢。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不能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21-02
作为一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笔者自然比较关心这个专业毕业生的状况,所以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或者面对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谈,目的是从毕业生中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帮助自己不断地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做出探索与改进。很多次交谈中,笔者对那些基本还从事与工商管理专业有关工作的毕业生(完全改行的学生不在讨论之列)都曾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你感觉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现在用得上吗?”回答无一例外的是“几乎用不上”。这样的回答近乎有些“残酷”,让笔者这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汗颜不已”之余,也开始陷入了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何“学不能用”这个问题的不停反思中。虽然不能排除回答样本的片面性,但这么多毕业生同样的回答已经绝非偶然,它在某种程度上昭示“学不能用”已经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系统性现象。有鉴于此,为了避免一概而论,下文将基于与毕业生的交谈,试图从四个方面寻找个中原因,以期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1来自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原因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笔者的交谈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的确是导致“学不能用”最直接的原因。
第一,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超过了合理的比例。大部分通识课程知识虽然能够拓宽知识面,甚至是作为某种“谈资”来装点“个人素质”,但它们并不能在工作中直接用到。有毕业生说道:“如果在保证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课时充足的基础上强化一下通识教育未尝不可,但实际上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本来就觉得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不力,还开设那么多通识课程,岂不是变本加厉地消除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吗?”有毕业生甚至还调侃道:“我们已经是‘万金油’了,难道还要变成‘十万金油’吗?”笔者觉得毕业生的分析不无道理。
第二,选修课程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够,学生缺少选择余地。与笔者交谈的毕业生几乎都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学校本应该提供一个丰富的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必修课程太多,没有多少机会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所以感觉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效果不佳,掌握不牢,便自然谈不上什么“学以致用”了。
第三,学校固守专业教育的“学术格调”,所教授的知识多半并不实用,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差实在太远。毕业生们告诉笔者,一些教师为教而教,爱讲理论的背景、来源、发展、趋势、缺陷等诸如此类的知识,甚至整堂课就掰扯一个概念,基本不考虑这些东西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没有直接地帮助。他们不明白“学不为用”,那究竟为何,难道是要等着浪费吗?有个毕业生回忆他曾经当堂向教师提出知识不实用的问题,教师的解释让他无言以对:这里是大学,是一个做学术的地方,而不是某行业的培训公司,也不是培养职业技能的职业技术学院,所以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思想来衡量。粗看起来,教师的说法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这种将听课的本科生都视作将来要去“研究管理”,而不是“从事管理”的做法完全摒弃了对学生“就业”的考量,其本质上是一种迂腐的学究作风,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其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第四,多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任何显明之处,多半就是教师在课堂“满堂灌”,大唱“独角戏”。与此同时又欠缺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与检查,课中的知识导入、梳理与总结,课后的作业批改、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毕业生都说,这样的课堂在大学里大行其道,他们从大二开始就已经产生厌恶感了。因为这种从头讲到尾都听教师讲的课堂毫无吸引力,自己虽然记着笔记,其实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期末考试也是围绕笔记和复习资料,为了不挂科挑灯夜战几天,只要及格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上就算终结了。难怪有毕业生说:“即使我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除了用来应付考试,真就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用途了。”
第五,用怎样的方法“教”是学生能够对所教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在这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改观。据毕业生们的回忆,他们亲历的教学方法并不多,大体上就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插几个案例分析,像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即兴辩论等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一些新鲜的名词。要知道,这些现代教学方法都是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它们的缺位势必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其效果和效率便可想而知了。笔者特意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对案例教学颇有微词,他们说因为所谓的案例分析不过就是举个例子而已,生搬硬套,没有单独的案例讨论时间和场所,谈何深入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上去。
第六,不少专业教师是“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一般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实战经验和技能,所以擅长于教授陈述性知识,但很少清楚如何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方式方法的知识,即使教了,也告诉不了学生如何应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和什么样的情境中应用或者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别人达到组织目标,所以那些于如何识人、知人、束人、驭人和用人,以及如何与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至关重要的知识模块。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些知识的教学在高校还相当薄弱。一个毕业生毫不客气地说:“好多专业老师为了职称而把自己关在书斋了爬格子,这些老师又怎能有能力和心力来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知识。其实我们也学过《管理沟通》、《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课程,但到了工作单位才竟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用这些课程的知识去与人沟通,看懂别人的心理,理解组织的行为和领导下属。”
第七,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得不到校方实质性地重视,使工商管理专业变成了一个只“教”不“练”的专业。实验基础设施和软件的投资不足,缺乏既懂电脑又管通理的实验指导教师;实训走过场,讲求完成任务,不注重实效;实习一般是看看录像,听听报告,最好的就是带学生到某个企业或者单位走马观花的看一圈。这些都是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公认的“顽症”。没有了训练,对知识就没有回忆、筛选、重组和巩固的过程,学生所学管理知识就难以真正内化成管理技能,最终这些知识变成了一些头脑中杂乱无章,等待遗忘的信息片段。所以“学不能用”也是因为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训练,很多毕业生也都认同这一点。
2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特点方面的原因
显然,不同特点的专业知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应用难度。在与毕业生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与他们讨论了自己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看法。按照他们的说法和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学不能用”的原因之一:一是由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知识相互交织而成,因此知识体系庞杂,跨幅宽,复合性强,信息容量巨大。要在应用中自由驾驭这个知识体系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原本是与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这五个专业平行的二级学科,但它的知识又大量涉及后面几个学科(一般不涉及旅游管理),所以造成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向不明显,火力点不集中。毕业生们都说,没有侧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很多具体的方向上似乎浅尝辄止,“各打五十大板”,进而又造成知识不深入,所以要应用这些泛泛而谈的知识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三是这个专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信息,追求一对多或多对多而不是一对一的效果,所以往往比较抽象,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也造成应用困难。四是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没有良好的结构,很多问题的答案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五是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见效慢”,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尝试和摸索才能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省略,20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