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语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7 15:19:42

序论:在您撰写语文一轮复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

2.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以及《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纲要》(目前未到,参考13年纲要)。

二、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为新科学习做好补漏;为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三、时间安排

1-8周(2月17日——4月8日)进步之旅四之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复习重点

1、课内古诗词默写和鉴赏。

2、课内文言文。

3、字词、文学常识。

4、名著阅读部分。

5、综合性学习部分。

6、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7、写作训练。

五、基本思路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临界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纲要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老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特别是作文训练,不能因为进入复习就被忽视。而是要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3、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本轮复习主要是走教材,所以带领学生从复习教材内容做起。复习时先讲后练侧重于练。讲,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二是综合性学习里的相关知识点,三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四是文学名著和常识。练,侧重让学生通过课堂回答和书面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4、多面辅、多反馈、多落实、多跟踪,确保实现目标。

六、具体做法:

1.重点字词

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过关训练,查漏补缺,每册用一课时左右时间。

2.文言文

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他们背诵、默写,做到人人过关并在知识巩固中总结文言知识,适当拓展课外文言文训练。课时以各册课本文言文篇目多少而定。

文言文是一轮复习的重头戏,拟订以专题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二轮的复习。

3、古诗词

古诗词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和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强化识记、理解、背诵、默写。默写的内容主要是诗词中重点句子、名句和重要句子、名句的赏析。诗句的默写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诗句的赏析要告诉同学们赏析的方法并辅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每册辅以竞赛性过关测试。赏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诗句所体现的内容画面、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体现的思想感情„„

4、名著专题

主要依据《纲要》中指定的篇目,以提纲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以擂台赛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掌握。

5. 现代文阅读训练

先要引导学生俯下身子把学习新课时所学知识、技巧消化吸收——认真看课堂笔记。

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第2篇

分析最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卷,无论是I卷的选择题,还是Ⅱ卷的填空题,无不和元素化合物联系紧密。例如:选择题中除有机以外的五道题共30分主要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试验中药品的除杂、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化学计算、有关NA的知识,若没有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储备这类题很难全对。Ⅱ卷中从题型来看必考题中无机推断完全以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的,没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基础物质很难推出来,考试中如果遭遇这种窘况,不仅本题失分很多,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化学考试的发挥。实验题若没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基础,实验原理不明确,整道实验题就思路不清,也会丢分很多。综合题在有关电解质溶液的题目中,很多学生的易错点就是根本没有将溶液混合时可能发生的反应弄清楚……总之,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的载体和基石,没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个化学学习都很难高效进行。

元素化合物知识如此重要,而我们在刚进入高三进行课堂教学时,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好,且明显没有旧教材的学生好,甚至可以说差很多。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平时单元测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之后,我发现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多变、难记忆,而大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又不得法,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上,缺乏对知识深层次的思考,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法,从而造成“学起来容易,记起来困难”的局面。如:在学习Fe元素时,学生清楚Fe与S、与Cl2反应,可是学生没有认真去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反应产物中Fe的价态会不同呢?其根本原因在哪里?Cu与S反应产物又是什么呢?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未养成对不同种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有效地整理、归纳与小结,如:中学化学中呈淡黄色的物质有哪些?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物质有哪些?再加上在平时的测试中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得分率不高,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恐惧心理。客观原因:旧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分散在两册书中,要学习两年的时间,而新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集中于必修1、2两本教材,只用高一一年的时间,而且新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比旧教材差,课本对知识要求似乎浅了,但是高考对知识的要求却深了。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的对策:

1.在一轮复习之前,更具体地来说在升高三前的暑假里,从思想上让学生明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行动上选择一本完全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的练习册作为假期作业,知识点一定要全,难度要适中,立足点就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热身,开学可加一次小测试作为督促。

2.在一轮复习中章节顺序的安排上,一定要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章节安排在最前面,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验和选修的顺序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章节安排顺序可以用旧教材的元素化合物复习顺序,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3.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注意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进行归纳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在SO2性质的学习中注意与熟悉的CO2作比较,渗透同类别的物质在性质上也相似的思想,进行正面的迁移,掌握共性的同时注意它们的区别。它们的共性均为酸性氧化物,具有下列的通性:①能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②能与某些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③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盐和另一种酸(或酸性氧化物)等。它们的区别是SO2中的硫元素为+4价,是硫的中间价态,利用价态规律,其化合价可升高为+6价,表现出还原性,也可以降到0价,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元素化合价升高?在什么条件下元素化合价降低?然后通过强化训练:将SO2通入①氯水;②溴水;③碘水;④Na2O2固体;⑤Ca(ClO)2溶液;⑥稀硝酸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小结怎样鉴别CO2和SO2这两种气体。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物质应具有的性质,然后去完成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经过这样的学习与强化训练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最后抓方程式的落实,整个一轮复习要将方程式的听写进行到底。听写的难度也易采用由难到易的思路,比如:对于MnO2,与HCl(浓)反应,第一次写可以是直接给出反应物“MnO2与HCl(浓)加热”;第二次可以改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同时可以对比“工业制取氯气的原理”;第三次可以改为“加热KMnO4制取氧气试管壁残留的MnO2怎么除?配以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理”,第四次可以改为“完成下列转化HClCl2,所需物质任选,写出你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至少3组”……以上听写的内容虽然相似,但是对学生要求的层次是不同的,从直接给出物质会写反应式到根据题目的要求能想到该反应式(即该反应的应用),整个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方程式不仅会背诵,还要能灵活应用反应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背诵方程式的最终目的——灵活应用。

第3篇

【关键词】《红楼梦》 饮食文化 文化负载词 异化与归化

引言

近年来涉及到霍译本的译评著作文章较重要的有肖家燕、洪涛、李晶和赵朝永等人,对两种译本中具体译例的优劣得失都有所论析,如回目、人名、颜色、宗教等内容的翻译特色及误译、漏译的情况等。钱亚旭与纪墨芳于2011年发表《霍译本中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定量研究》(红楼梦学刊),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其翻译策略;肖家燕于2009年发表《概念隐喻的英译翻译》,注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隐喻。但仍不足以一一反映其细部特征,对其细节部分分析以及成因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拟就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出发对杨宪益和霍克斯所译(以下简称杨译、霍译)《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负载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索饮食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一、异化与归化的内涵

韦努蒂(Venuti)在1995年提出了两类翻译策略: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他把这两类策略的源头追溯到施莱尔马赫及其1813年发表的《论不同的翻译方法》一文。归化是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拢。

二、《红楼梦》杨霍译本中饮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比

1.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红楼梦》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也是红译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的说来,杨译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基本上忠实于原文,强调把中国的文化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则向西方读者靠近,采取了归化于目的语读者的态度,其目的是期望译文更好的为西方读者接受。

2.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在饮食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体现。

①千红一窟

杨译: 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

霍译: Maiden’s Tears

杨译似乎是中性,而霍译文中明显带悲。其实,这个茶名最后一个字与“哭”谐音,所以霍将它意译出来。“红”在中文里也表“女性、少女”之意,杨在这里用异化把“红”直译成“red”,不加注释易使西方读者误解为“鲜血”与“危险”。本文作者认为,杨宪益最好在第一次将“红”翻译成“red”时加注释说明中英对“红”的不同理解,这样才能让中国的这种文化慢慢融入西方世界。

②黄酒

杨译:Shaosing wine

霍译:Rice wine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追溯历史,绍兴黄酒闻名古今。杨宪益将其译为“Shaosing wine”,是用“绍兴”这个地名来指代酒名,向外国读者展示此酒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霍克斯则将其译为通俗易懂的“rice wine”,读者一看即明其为何物,却感受不到任何文化底蕴。

③挂面

杨译:Noodles

霍译:Vermicelli

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有圆而细的,也有宽而扁的。中国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远在唐代,中国人就已经在食用这种“快餐”。杨宪益采用异化,将其译为“Noddles”,是为了传播中国挂面的独一无二;霍克斯采用归化,将其译为“Vermicelli”,在西方饮食文化中通常表示“意面、意粉”,于外国读者而言可减少阅读障碍,却无法呈现出中国文化特点。

三、杨霍译本不同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1.翻译目的不同。影响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翻译目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原则和过程。在翻译《红楼梦》饮食文化负载词时,杨氏夫妇是为了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因此,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存原著的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而霍克斯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满足普通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因此注重译本的可读性。

2.主流翻译理论与译者文化不同。杨氏夫妇受到严复所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影响,同时习得汉语且受中国文化熏陶,将“信”,也就是对原文的忠实在第一位。在霍克斯所处的西方,受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影响,且英语为母语,故翻译的目的是使目的语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做出的反应达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因此,我们在《红楼梦》霍译本中见到最多的是归化和意译的身影。

参考文献:

第4篇

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学生复习计划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一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二

1.多看积累知识

高考前的中词复习计划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一些平常积累的知识点。在平日里,老师在讲解了一些知识后,还有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都是可以作为高考时候冲刺复习的方法,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累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要相信,平时的一个小小知识点都可能是在高考中被作为一盒考点,成为一个分数提高的方面。这对与高考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2.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都说人生不打无胜的仗,对于在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的制定,那么既要制定详细而且非常周全的复习计划。每日计划或者每周计划,再或者是每月计划等都需要很好详细的做好计划,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很多人看来,根据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对于高考来说才能顺利的进行。假如自己的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混乱,那么也不要想着能够在高考中考出很好的成绩,因此计划很重要。所以高三网小编建议有一个周全的高考冲刺复习,是一件不可缺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高考这件事。

3.攻弱点强化难点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中,还有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忘记,那就是把自己你的弱点给攻下来,什么为高考弱点?那就是在自己的弱势题型上做好功课准备,让自己的弱势题型进一步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难点则更需要加强强化,而不是把难点放在一边不管,这样的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高考中需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现有的状态,而不是只看到小小的一面而已。

学霸:高考中,文综相当能拉分,尤其对于比较拔尖的同学,此时提高成绩文综是突破口,即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的综合复习很关键。

历史:想拿高分就一个窍门:背课本(仅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另外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准确记忆,比如欧洲启蒙运动中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应该老老实实尊重课本去记去背。

在看历史书时要细心,时间地点人物要记准确,书上的小字部分也不应该放过。

政治:政治想拿高分,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选择题,做题不要钻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两个,剩下两个后,再看看哪个更扣题,哪个更显而易见,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哲学部分,复习时,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时间,把两本书认真看一遍,边看边把书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摘抄下来。其实,两本厚厚的书也就是6面A4的纸,复习哲学时只要看这些笔记,会发现条理很清晰,记得牢,答题时很好调动思路。

政治出题比较依赖热点,所以后期复习至少要选一份比较完整的热点资料来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热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时政术语的表达。

地理: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牢记地理规律和区域特点。

准确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图,可通过画图来加深记忆。还有就是区域特点,以世界地理为例,13个分区,每个区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积、气候、植被、水文、矿产等,人文部分还可分成人口、语言、区域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等。这样经过整理的知识点会比较清晰,方便记忆复习。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三

夯实基础

高三学生将原来的物理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物理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

注意养成良好、有效的思维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在新高考重点考查的五项能力中,理解能力是首要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和联系点的突破,再横向联系比较,将其与典型现象、基本物理模型和实验相结合,通过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加强易混知识的比较,辨析易犯的典型错误,建立易混知识档案.

第5篇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耍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第6篇

一、制订科学严谨的一轮复习计划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严格把握并合理安排一轮复习时间。结合本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具体情况,高三第一学期第一周直接开始一轮复习,复习内容为教材必修五个模块,每单元一个课时作业,每两单元一个综合训练,一个模块一个综合检测,至次年3月下旬结束一轮复习。

教师要制订一份复习计划,同时帮助学生制订一份更为具体的复习计划,具体到某节课或某一语言知识点,如可用一小节课解决表示“一……就……”所有结构的复习。计划可按照单元选材的不同进行整合,如文学、国家等在必修五个模块中有重复的,就可以整合在一起。复习时不遗漏教材中任何一个语言知识点。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复习肯定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在农村中学,英语第一轮的复习,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主,以教材的课文和词汇为主线,逐步消化好其中的重难点词汇知识,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论是词汇和短语,还是语法,基本上为一知半解,并且近年来教辅读物的增加加重了师生的教和学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抛开课本,以教辅读物作为一轮复习的风向标,便是本末倒置。新课标英语课本中,词汇和短语螺旋式出现,语法兼集中和分散呈现,教师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花时间总结、整理重难点语言及语法知识,如果按照教材单元顺序复习,仅仅是无效的重复。

不论是英语,还是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其基础就是字(单词)、词(短语和惯用法)和句(句式结构兼句法)。高考词汇中,除了3%到5%的生词(其中一部分还是在课本词汇基础上构词法的运用)外,其余都在课本,教辅上的“重点单词”“指点迷津”等都是单词的重复,短语也是如此。因此,学生在一轮复习不能再错过这个查漏补缺的机会,让自己在踏踏实实的复习中扩大词汇量,夯实基础,掌握语言知识。

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依据,系统掌握教材内容,过好语言基础知识关,并要特别重视词汇的掌握,大纲所列基本词汇要做到音、形、义和基本用法的落实。基础语法复习要理清基本线索,突出重点。具体地说,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和非谓语形式以及从句等重要的词法、句法内容要掌握好。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遣词造句能力、组句成文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识记、理解以及词汇知识在语境中的辨析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复习性预习

农村学生在进行英语的一轮复习时,虽然对词汇和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印象,但由于基础较差,还有很多学生会遗忘或记忆不清。所以,在教师进行复习课前,学生一定要进行预习性复习(不同于新课的复习)。复习前的预习会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对于某些语言知识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比在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复习影响要深得多。复习性预习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如对于某一语法或某个重点单词,可能分散在教材或课时作业或教辅图书的某些地方,而学生通常会按照顺序去预习,显然,教师的指导在复习性预习中必不可少。

四、构建知识网络

农村高中英语的一轮复习,要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复习的知识,最好就是构建知识网络或形成知识树,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牢固,而且在同、异区别中能扩大知识面,细化知识点。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这必然对他们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且使这种复习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有利于他们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以新带旧,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

不论词汇还是语法,要从横向和纵向形成知识网络,“”,既有音、形、义的同异,又有句式和语法的辨析,在相同中扩大知识面,在差异中加深理解知识点,学生才能在一轮复习中达到预期目标。

第7篇

紧张的高三复习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也渐趋尾声,在这一年紧张充实的工作中,对于刚带高三的我来说,收获很多,现整理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面向全体,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实现“师生互动”,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功能,确定正确的师生关系现。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怎样处理师生的人际关系呢?一是加强师生的交往;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师生的民主平等;三是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四是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于美好的期望和信赖;五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能让他们得到语文艺术的享受,激发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无限兴趣,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在学生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变苦事为乐事。总结评比让学生享受成果之乐。高中生好胜心强,利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嫩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不仅有利于止呕是的传授、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课堂进行一些小竞赛,如查字典比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写字比赛、成语接龙等,及时总结评比,让学生获得成果乐趣.

叶老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治情操。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把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带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如浏览、游戏、、采访等,是他们的大大的丰富了,同时也能以点带面,促使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研究考纲,制定科学完备的高考备考复习计划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从学期开始就制定了一套详细、周密、科学的备考复习计划,将整个复习过程细化,模块化责任到人。在一轮复习之初,我们再次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考备考的大方向。在复习进程中,我们不断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准确把握有关高考信息。高三一年里,我们备课组制定了“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了高考考点的系统复习、“二轮复习计划”针对考点中的中难点进行突破性复习和训练,还有“百日冲刺计划”结合考点做强化训练。每一轮计划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内容编排,这份计划我们人手一份,复习时就有了统一的尺度和标准。

四、注重知识积累,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迁移与转化

我们这个备课组从高一的时候就开始抓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高一刚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做活页笔记,每天积累一定数量的字音、字形、成语、名人语段、写作素材等。我们给学生编印《经典诵读》(即好文选编),帮助学生选择经典的好文章来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章。我们将必修五本课本和选修课本中要背诵默写的名篇名句制作成课件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中播放练习以加深记忆。专项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学生要把高考考纲规定的各方面知识进行全面积累。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将知识梳理归类。进行完一个考点的复习,就要及时地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做到针对每种题型都储存相应的知识仓库。这样,学生基础得到强化和提升,逐步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运用;复习计划的有序进行给学生消化吸收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转化。

五、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优势

进入高三,一批多年带高三,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加入壮大了我们的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我们延续了从高一就保持的集体备课好的做法,我们从必修教材到选修课程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学内容、学案。高三一年,我们延续了高一高二时的好的做法,扎扎实实地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在年级组“老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各位老师都提前认真完成要留给学生的每一次习题,并针对习题中的难题和易错题就行讨论,每次习题布置下去后都会积极认真的去做学情分析以便做到试题讲评时有针对性。在每次周考循环考后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考卷分析,找出失分原因。在试卷讲评时做好学法指导和强化训练,及时补缺。

六、精选题目,注重解题方法指导,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二轮复习时,我们把以前学案上学生做得不好的题目拿出来再训练,进行不断的巩固练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简练实用,易于记忆和操作。如文言文翻译:两定法;诗歌鉴赏:读懂、悟深、说清等等。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答题心理指导。文言文“硬读”法,阅读心理调适等等。

另外注意处理好讲和练、质和量的关系。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宁可讲得精、练得少,决不贪大求全。专题复习,向纵深和细致上下工夫。解答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有研究意识,洞察命题意图,全面深入地组织答案。注重学情反馈。深入调查学生呼声,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突出针对性,对复习中暴露的共性问题,集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