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7 15:19:32

序论:在您撰写新闻外宣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

第1篇

宗旨:举办沙龙聚会及开展沙龙活动是为了提高我市的软实力,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做出努力。本期沙龙聚会旨在通过重温合肥市合政办秘〔2008〕145号《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市对外宣传材料翻译质量的通知》文件,提高各级领导以至全社会对翻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以会代训,提高各市、县、区及开发区、新区的外宣和接待水平;通过专家讲课和译员交流提高我市翻译工作者的水平。

时间:12月28日

地点:(由秘书处确定)

参加人员:合肥市分管领导,省市外办、省市旅游局相关领导,市宣传部、招商局、商务局及涉及我市外宾接待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相关部门领导;四县一市四区分管招商工作的领导,三大开发区及省级开发区分管领导;

安徽省高教翻译协会领导,科大、工大、安大,安农大,师范学院,合肥学院等我市聘请的外语专家;

四县一市四区政府外办、旅游局、招商局翻译人员,三大开发区及省级开发区负责外宣、项目推介的翻译和协调人员;

特邀参加新闻翻译和部分社会翻译人员。

(备注:上午以培训为主,下午以学术讨论为主,参加人员可选择全天参加,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人数控制在一百人之内,邀请媒体参加)

会议形式:以会代训,学术报告,译员交流

主题发言:彭传武:外宣工作注意事项与翻译的关系

俞爱民:外事礼仪礼节

朱小美:标识语探及应对方法

许俊农:新闻翻译杂谈

交流发言:胡涓:关于“区”的翻译定位

奚雅云:翻译中的“此非彼”及应对

张振东:我为合肥英语新闻挑刺

会议日程安排:

28日上午(9:00-11:50):会议由陈思主持:时利民简报外办工作情况,张开龙宣读合肥市合政办秘〔2008〕145号《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市对外宣传材料翻译质量的通知》,彭传武主题发言:外宣工作注意事项与翻译的关系;俞爱民实训讲课:外事礼仪礼节。

(午餐+自由交流:由秘书处负责,安排自助餐)

28日下午(2:00-5:00):会议由陈启亮主持:朱小美主题发言:《标识语探及应对方法》;许俊农主题发言:《新闻翻译杂谈》; 交流发言:胡涓:《关于“区”的翻译定位》;奚雅云:《翻译中的“此非彼”及应对》;张振东:《我为合肥英语新闻挑刺》。

工作分工:

组织工作:由时利民主任牵头(含邀请领导、专家,及外办工作简报约半小时)

具体工作:由陈思副主任牵头(含确定讲课交流内容,协调参加人员,会标胸牌内容确定等)

后勤保障:由张开龙副主任牵头(含发给各县市区的会议通知,会议地点确认,午餐安排,讲课交流酬金准备)

公共关系:由陈启亮副主任负责(含领导专家迎接,会场气氛协调,学术讨论时的主持,媒体采访安排)

另附:

第2篇

一、实践与探索

伙伴网从简单的网站互链、新闻互转,逐渐向信息共享、互助采访以及开设专题窗口等深层次发展,不断加深与俄媒合作,具体做法如下:

1.联合选题采访。黑龙江省与俄远东五个州区相邻,中俄间的高层往来、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民间往来频繁,这为中俄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近年来,伙伴网与俄媒伙伴及时沟通,对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中俄各领域交流活动、中俄间重大事件等进行交流,多次展开策划联合报道。2012年,我们与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合作,全程跟踪联合报道北京-莫斯科中俄汽车拉力赛;2013年,我们与俄阿尔法电视合采访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民族村“小丁子村”制作的视频专题片分别获得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新闻奖项。此外,我方还多次协助政府组织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塔斯社等俄罗斯媒体采访绥芬河口岸博览会、哈洽会、中俄博览会。每次报道,上百个视频、几百幅图片、数百篇文字,以多种形式在各媒体平台展现,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2.专栏与建站合作。在专栏合作方面,伙伴网通过资源互换,在俄勘察加半岛网、俄远东网、俄奔萨新闻网、俄北方通讯网、俄贝加尔咨询传媒通讯网上开辟了“龙江之窗”。每天由我们供稿,推介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新闻资源,让信息在俄罗斯伙伴媒体直接落地,而俄方伙伴传来的新闻资讯也可同样在我方的中文网站落地刊发,此举有效利用了双方各自的受众、人气和影响力,丰富了彼此网站的内容和可观度,发挥了媒体在本地化传播的优势。在建站合作方面,我方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网共同打造了“中俄灾难自救网”。该网是中俄双方在地震、减灾、灾难自救领域合作的第一个网站。通过该网站,我们计划在线下推动促进中俄政府单位、科研机构、民间组织等展开全方位的对接合作。

3.大型活动相互支持。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承办了四届俄语风采大赛、三届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一次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等多项中俄人文领域的大型交流活动,得到了俄媒伙伴的大力支持。俄罗斯的媒体人或担任大赛评委、宣传赛事盛况;或参与文学交流,通过报道密切两国人民思想、文化、情感的沟通;或探讨合作前景,为中俄全方位联通对接搭建新平台;或沿途体验感知,采写稿件推介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这些举措,为加深中俄民心相通、增进中俄人民传统友谊,为中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我们的记者在参加了俄联邦旅游署组织的“俄罗斯东环之旅”中俄媒体活动后,也成功策划组织了“贝加尔湖梦幻浪漫之旅”活动,组织中国游客畅游贝加尔湖。

二、发现与建议

伙伴网在与俄媒合作开展外宣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取长补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局限,总结并建议如下:

1.地方级外宣媒体需加强与中央级外宣媒体合作。作为一家立足黑龙江省的地方级外宣媒体,近年来随着我省与俄远东毗邻州区合作不断升级,伙伴网与多家俄远东媒体的合作如火如荼,但与俄中部和欧洲部分地区合作还很薄弱,尤其在与今日俄罗斯、俄通-塔斯社、俄罗斯报等俄国家级媒体的合作上,只能一事一议,没有形成长久、有效的合作机制。我们的精品内容,如曾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专题《俄罗斯人在黑龙江》,通过70多名俄罗斯人讲述自己在黑龙江的生活和感受,传递了中国人精神面貌,展示黑龙江省自然、社会环境;再如我们通过组织“俄语风采大赛”,让中国人登上俄罗斯舞台,用俄语向俄罗斯观众讲述自己的“中国梦”……这些好的策划,却受限于自身与俄方合作伙伴的传播能力,无法得到更大、更广泛的扩展。“酒香也怕巷子深”。W络虽无国界,但网民的选择却是有界的。今年在“中俄媒体交流年”的框架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等一批中央级媒体纷纷与俄罗斯国家级媒体签订协议、制定项目、深化合作,作为地方级外宣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级外宣媒体的携手共进,改变单打独斗的劣势,充分利用彼此俄媒伙伴资源,形成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相互借力、共同发声”的大外宣格局。

2.迎接中俄对接新机遇需加强媒体的创新服务能力。2015年5月,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把中俄两大发展战略历史性地对接起来。面对中俄对接新机遇,站在我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伙伴网在对俄媒体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宣传推介已经无法满足中俄全方位深化交流合作的深层次需要。在“2015哈巴边区黑龙江日”中,就有俄罗斯媒体提出“现在的对俄信息传播过于滞后,缺少预报和详实的内容”,一些俄方合作媒体找到伙伴网,希望能够为中俄间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等对接合作牵线桥搭,在我们的推动下,俄罗斯“雾的孩子们”乐队参演了2015“迷人的哈尔滨之夏”音乐嘉年华活动、俄罗斯喀山大学与黑龙江科技大学达成了互派留学生项目、黑龙江省在俄堪察加半岛举办了内容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等等。可见,当前我们的外宣工作不仅要解决传播中的社会价值、政治观念、经济状况、文化背景、语言和思维习惯等基础问题,而且必须有效与外媒拓展合作视角、层面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中俄媒体信息合作向全方位合作转变,提高创新服务能力,为推进中俄各领域合作升级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和贡献。

三、未来与思考

2106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开启之年。政治上的互信,推动了两国媒体关系的不断深化,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为双方合作增强国际传播力、全球影响力提供了契机和途径。如何在今后进一步发挥俄媒伙伴作用,深化开展外宣工作,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1.能否协作打造中俄信息“中央厨房”,讲好中俄精彩故事。如果众多中俄媒体能够携手在信息交流、新闻产品互换等方面充分合作,采用“全球中央厨房”的模式,打造一个全媒体平台,势必推进中俄间信息传递的时效,并为人们提供更加集成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中,中俄媒体将取得的新闻原材料在平台,每天推送重要独家报道、新闻线索,建立专家智库、图片库、视频库,合作伙伴则根据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整合新闻材料二次加工,一次性采集,多终端,实现跨时区合作。如有可能,还将共建面向全球的新媒体客户端,把握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的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携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形成媒体矩阵格局。

第3篇

今明两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10年来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与收获

从简单的网站互链、新闻互转,逐渐向信息共享、互助采访以及开设专题窗口等深层次发展,伙伴网不断加深与俄媒合作,收获如下:

1.联合选题采访。黑龙江省与俄远东5个州区相邻,涉及中俄间的高层往来、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民间往来频繁蓬勃,这为中俄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近年来,伙伴网与俄媒伙伴及时沟通,对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中俄各领域交流活动、中俄间重大事件等进行充分交流,多次展开策划联合报道。2012年,我们与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合作,全程跟踪联合报道北京-莫斯科中俄汽车拉力赛;2013年,我们又与俄阿穆尔州阿尔法电视合采访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民族村“小丁子村”,制作的视频专题片分别获得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新闻奖项。此外,我方还多次协助政府组织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塔斯社等俄媒伙伴采访绥芬河口岸博览会、哈洽会、中俄博览会,每次报道,上百个视频、几百幅图片、数百篇文字,以多种形式在各媒体平台展现,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2.专栏与建站合作。专栏合作方面,伙伴网通过资源互换,在俄勘察加半岛网、俄远东网、俄奔萨新闻网、俄北方通讯网、俄贝加尔咨询传媒通讯网上开辟了“龙江之窗”。每天由我方供稿,让信息在俄罗斯伙伴媒体直接落地,而俄方伙伴传来的新闻资讯也可同样在我方的中文网站落地刊发,有效利用双方各自的受众、人气和影响力,发挥了媒体在本地化传播的优势。建站合作方面,我方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网共同打造了“中俄灾难自救网”。该网是中俄双方在地震、减灾、灾难自救领域合作的第一个网站,在中俄科普知识宣传类网站合作中首开先河。通过该网站,我们计划在线下推动促进中俄政府单位、科研机构、民间组织等展开全方位的对接合作。

3.大型活动相互支持。从2009年始,我们先后承办了四届俄语风采大赛、三届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一次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一次中俄媒体红色之旅等多项中俄人文领域的大型交流合作活动,都得到了俄罗斯媒体伙伴的大力支持,俄罗斯的媒体人们或担任大赛评委、宣传赛盛况;或参与文学交流、通过报道畅通两国人民思想、文化、情感;或探讨合作前景,为中俄全方位联通对接搭建新平台;或沿途体验感知,采写稿件推介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这些举措,无不为加深中俄民心相通,增进中俄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中俄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未来与思考

今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开启之年。伙伴网设想与俄媒密切沟通、加强联动,围绕助推“一带一盟”对接深入合作,共同提升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力影响力。

1.打造中俄信息“中央厨房”,讲好中俄对接合作的精彩故事。我们设想携手俄罗斯媒体伙伴,在信息交流、新闻产品互换等方面充分合作,采用“全球中央厨房”的模式,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将各自取得的新闻原材料在平台,每天推送重要独家、新闻线索,拥有专家智库、图片库、视频库,合作伙伴则根据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整合新闻材料二次加工,一次性采集,多终端,实现跨时区合作。如可能,还将共建面向全球的新媒体客户端,把握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趋势,携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形成媒体矩阵格局。

第4篇

国家版权局公布十大网络侵权盗版案

为期4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2月8日,国家版权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会上,公布了2006年网络侵权盗版十大典型案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随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盗版活动,并呈泛滥趋势。这些活动严重侵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大量的权益冲突和纠纷。

为此,2006年9月底至2007年1月,国家版权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其重点一是查处通过互联网非法传播音乐、电影、软件、教科书等作品的侵权行为;二是打击非法从事私服、外挂,故意避开或破坏技术保护措施等活动。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共查处案件436起,其中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案件361件,罚款70万元,没收非法服务器71台和电脑8台,关闭非法网站205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6起。

>>>今日中国杂志社

中国外文局召开2006年度优秀外宣作品获奖者座谈会

2007年2月13日,中国外文局召开2006年度优秀外宣作品获奖者座谈会。会上,来自出版社、期刊社和中国网等单位的获奖者结合获奖作品做了专题发言,就外宣作品的策划、采访和编译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在会上指出,业务人员要深刻认识外文局目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期,把握住机遇,从小处入手,进一步改进报道质量和图书出版质量。同时,要经常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并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强业务研讨和业务能力建设,营造浓厚的业务氛围,进一步提高外文局对外宣传水平和能力。外文局副总编辑林良旗也结合专题作了发言,强调业务人员要注重从生产生活一线获取外宣报道的第一手材料,进一步加强选题策划的力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加尔各答举行中国图片展

2007年2月6日,为期6天的中国图片展在印度文化名城加尔各答市比拉艺术与文化展览馆开幕。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印度西孟邦首席部长巴塔恰亚、印中友好协会主席、西孟邦农业部部长纳兰•德、印度比拉基金会主席比拉及当地各界人士共4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图片展由印中友好协会、印度比拉艺术与文化展览馆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联合举办。展出的近300幅图片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高原美丽的景色。这些图片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百名中外摄影家于2005年夏赴藏拍摄的。

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三个举行中国图片展的城市。图片展2006年8月和12月曾分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北部城市昌迪加尔举行,受到印度各界的好评。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加德满都大学成立孔子学院

2007年2月5日,《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关于合作建设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签字仪式在加德满都举行。尼泊尔教育和体育部联秘崔帕替、尼中经贸协会会长阿努普以及尼文化教育部门官员、新闻媒体记者和各界友好人士40多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孙和平在致词中对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当今世界,不同文明、文化间的对话对维护国家关系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是中尼传统友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文教领域交流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

加德满都大学副校长沙玛在讲话中说,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在尼泊尔文化和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尼泊尔尼实施汉语教学系列项目的一步。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表明,尼泊尔愿意为促进尼中国家和人民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积极努力。

第5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门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百强县第75位,成为江苏省苏中、苏北的“排头兵”。这其中,“外宣”成为海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本地知名度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然而,宣传经费不足、人手紧张等是许多县(市)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县域外宣工作的开展。如何才能克服上述问题,进一步做好县域对外宣传工作呢?

近年来,海门市委宣传部在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中着眼于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抓住特色,努力探索出一条县域外宣工作的可行之路。

“四个制度”唱响海门

――外宣例会制度。对外宣传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市委宣传部制定了外宣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外宣工作会议,研究策划外宣选题,分析研究全市对外宣传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和解决外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新闻通气会制度。外宣工作涉及外事、外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部门,必须建立对外宣传的统筹协调机制,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统筹规划。为此,我们于今年初推出了新闻通气会制度,邀请各部门、各乡镇以及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全方位地介绍情况,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中更好地了解海门日新月异的变化,及时掌握对外宣传报道的亮点,增强协调与互动。

――新闻联系人制度。外宣工作最重要的是扩大信息传播辐射面,提高宣传效果,因而有必要健全新闻采集机制,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的动态,使对外新闻做到高质量和高效率。为此,我们今年首创了新闻联系人制度,从各部门、各乡镇组织起一批热爱宣传报道,熟悉基层情况的人员,与宣传部保持热线联系,随时报送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优。这些新闻联系人为外宣工作注入活力,形成专业与业余互补的外宣局面。

――对外宣传的激励机制。媒体宣传和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有效方式,是对外宣传工作的桥梁和助手。为了鼓励多出外宣精品,推动全市外宣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建立健全了对外宣传的激励机制,把外宣评比奖励和外宣品评比表彰制度化,努力营造对外宣传的良好氛围。全市每年评选外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增强各单位外宣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好地“唱响海门”。

“独唱”变“合唱”

――上下联动,由“平面”变“立体”。

发稿联动全市形成以宣传部为主体,市内新闻媒体记者为生力军,基层通讯员为补充的发稿机制;去年海门全市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用稿达600多篇次,其中在人民日报用稿8篇,中央电视台用稿15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稿27篇。

通联联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中央、省市、境外、周边地区如上海等媒体的联系和沟通。今年至今,我们接待来海门采访的记者50多批200多人。

质与量的联动加强策划,突出重点稿、头条稿,今年各媒体的重点稿和头条稿达到80多篇次。

――借助外力,由“独唱”变“合唱”。借助外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花钱少、见效快的成效。在解决外宣资金的短缺问题上,我们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

首先,争取财政支持,在央视九套、四套等对外频道播出专题片和形象片,叫响“江海明珠 中国海门”的主题口号,在香港《经济日报》、香港《文汇报》、台湾《经济日报》、台湾《工商时报》等报刊专题宣传海门。今年以来,政府投入的宣传资金就达近百万元。

其次,借鸡生蛋,由企业出资,在宣传企业的同时,宣传海门。如今年4月,总投资6亿多元的海门商业步行街项目建成,企业急需扩大知名度,吸引投资商。我们主动介入服务,指导企业投巨资,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大力宣传海门即将纳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利好消息”,宣传海门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来海考察。

再次,组织重点乡镇、开发区对外宣传。海门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级开发区,为了宣传其投资优势,我们协助其在香港《商报》等香港媒体刊登了“江海门户开放潮”、“江海门户产业潮”、“状元故里展新姿”系列报道,使港资成为其最大的投资者,综合引资成绩在地区各开发区中名列榜首。三星镇是全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家纺产业是其特色,全镇90%的家庭、80%的人口从事与家纺相关的工作。为了扩大对外影响,我们帮助其在香港《明报》等报刊作了宣传,大大提高了它的对外知名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们仅协调乡镇、部门外宣经费就达70多万元。

引来“名家”探访海门

――借力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组织宣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体现了当地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也是市内外各界关心的热点,其中包含了众多可以对外宣传的资源和机遇。

每年四月,海门市油菜花绽放,大地一片金黄。从1995年开始、以“金花为媒,政府搭台,经贸唱戏”为内容的金花节,是海门市每年招商引资、联络中外客商、对外展示海门形象的重要活动。每年金花节我们都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吸引国内外的关注。今年金花节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以及香港《商报》、香港凤凰卫视等境内外知名媒体共刊播稿件、图像近百篇次。其中,与中央电视台四套合作的金花节专场文艺晚会,在央视四套《互动星期天》栏目播出,不仅明星为海内外观众献上精彩的演出,还穿插海门实景、领导嘉宾访谈等内容,如邀请著名剧作家苏叔阳探访海门的历史踪影、人文景观后,妙语评说海门,从各个角度擦亮了这颗江海明珠。

――借力部门、乡镇活动宣传。今年,海门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市外宣部门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指导对外宣传。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相继刊播了有关海门民政工作以及社会化养老事业蓬勃发展的报道,极大地扩大了海门民政工作的影响力。

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为了扩大家纺行业的影响,海门市举办了中国叠石桥家纺产业高层论坛,国内众多家纺行业领导、专家云集海门。我们一方面邀请了众多媒体参会,另一方面组织了一组有关海门家纺产业发展状况、国内外家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稿件向有关媒体散发。30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报道,扩大了海门家纺的知名度,也宣传了海门。

第6篇

[关键词] 新媒体 企业外宣 翻译 发展趋势 多维性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和数字媒体为企业外宣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为企业树立对外形象、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那么,新媒体对企业外宣翻译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在数字媒体环境下企业该如何调整外宣翻译战略思维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外宣翻译的必然趋势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革命,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形态[5]。本文所要讨论的新媒体环境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环境和手机媒体环境。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企业外宣翻译受人员、地域的空间等限制,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采播、传输和处理,使信息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着国内外互联网和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增大,数字媒体环境下潜在的消费群体受到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互联网即时性、空间延展性的特点,纷纷将企业品牌、形象进行对外推介,以获得更多的商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是媒介形态的集大成者。为企业创造了外宣的机遇,扩大了外宣的范围和力度,同时新媒体传播的广告效应也满足企业外宣目的。

新媒体环境对企业外宣翻译模式影响

媒体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企业外宣的传播模式。传统的企业外宣模式主要包括人体媒介模式和传统媒介模式。人体媒介模式主要是由人通过口头翻译的方式介绍并推广企业的产品,具有真实性、即时性和目的性特点;传统媒介模式主要借助印刷、广播、电视等媒介方式宣传,具有广泛性、广告宣传性等特点。但是这两种媒介模式各自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新媒体则融合并扩展了人体媒介模式和传统媒介模式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数字媒体构建了新的媒介外宣模式。

与传统的媒介外宣模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外宣模式综合了人体媒介外宣翻译的互动性和传统媒介外宣翻译的宣传性和广告性的特点,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互动性。网络传播结合了人体媒介外宣翻译的同步式互动传播的特点,重新为企业与受众之间建立信息双向流动的空间,保证了传播与反馈是同步的、即时的。第二,平衡性。在网络信息传播背景下,面对蜂拥而至的网络信息,受众开始有选择地筛选企业外宣翻译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企业以受众的需求为标准对外宣信息进行增删修改。企业和受众之间需要不断交换彼此的身份,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平衡发展。第三,实用性。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创造生存的空间,全世界公司99%是小公司,小型公司为节省开支,纷纷转向网络。第四,多维性。在新媒体时代,企业对外宣翻译传播流程控制性弱化,企业原有的信息传播绝对中心地位逐渐消融,网络终端的各个受众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其对企业外宣翻译的态度相互影响,需要对外宣翻译效果进行评估。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外宣翻译的研究方向

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对外宣翻译的形式、内容、策略和传播模式进行战略性地探究, 把握外宣翻译发展的契机。

1.企业外宣翻译形式的媒体性:宣传性+广告性+娱乐性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对象的交际活动”[6]。新媒体以多种形式在译语语境中使目标读者对该企业及其产品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达到购买产品或进行合作的目的。

2.企业外宣翻译内容的延伸性:文化性+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外宣翻译的形式以媒体性为特征,也影响到内容的媒体性。企业外宣翻译内容将会更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企业简介,所有有关企业的实用信息,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新闻、用户评价、互动平台等都成了受众关注的内容。企业外宣翻译需借助新媒体把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以文化的形式传播,渗透到受众的生活。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只需要移动鼠标或者手指轻轻触摸手机屏幕就能搜索到所需信息内容,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品牌形象尽收受众眼底。

新媒体所提供的各种符号能够有效地刺激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抓住受众的时间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延长受众关注企业时间。互联网互动空间和微博互动空间为企业和受众之间开辟了沟通和交流的互动平台。企业通过开辟用户登录平台、会员和非会员交流平台增加受众对企业的反馈。企业通过互联网和微博互动了解用户信息,尽可能地锁住并延长受众的注意力和时间,激发消费潜能[5]。

3.企业外宣翻译策略的人文性:目的性+跨文化性

翻译策略是基于宏观层面的一种思路,译者在着手翻译前, 根据翻译目的、原文内容和文本功能制订的工作方针。企业外宣翻译应遵循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也就是说翻译活动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即目的决定手段。陈丹认为翻译的目的论特别适合实用文本如法律文件、技术资料、广告、外宣材料等的翻译[2]。翻译时,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1]。企业外宣翻译应遵循的次要原则是跨文化性。企业对外推介的过程同时又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威密尔认为跨文化交际应当把不同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以及交际情景考虑在内[1]。企业对外推介英译时应当充分本着以人为本,为客户服务的思想,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性的不同,在翻译时用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方式,实现达到提供信息、宣传的目的,体现翻译策略的人文性。

4.企业外宣翻译模式的多维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外宣翻译内容和模式呈现多元化,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采用相对应的翻译模式。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需求,企业外宣翻译采取相对应的翻译策略,翻译目标受众对象不同,翻译策略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结论

目前,我国外宣翻译中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还不成熟,传播手段受到了束缚。例如新闻网站仍以文字报道和单向传播为主,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其与受众的互动。因此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大力投入媒体传播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新媒体技术应用。国内企业要想打进国际市场,必须提高其品牌意识,借助新媒体的依托打造企业文化品牌。企业要顺应市场需求,放眼未来,加强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外宣翻译的水平,达到扩大国内外市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陈丹.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企业对外推介的英译[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6-39.

[3] 长江日报. 北青网. 检索日期: 2011年11月22日,来源: :

[4] 洪明.企业外宣广告的目的论维度[J]. 外语学刊,2006, 103-106.

[5]张幼斌, 李亚昕. 新媒体对广告传播模式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 2011,42-43.

第7篇

关键词:外宣翻译;翻译策略;特点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因此我国的对外交流也随之频繁,外宣的重要性也就尤为突出。在外宣工作中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翻译的质量,进而发挥出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1.并非需要逐字翻译

外宣材料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信息量较大,其内容包括了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政策文本、科学技术说明、散文评论、文学作品等。在党的十文件翻译原则中,现实翻译是一门极具创意的艺术。这种原则的出现给翻译提出了两个较大的难题:第一便是将翻译资料中的重复文字和多余的部分删掉,使翻译在极大程度上做到天衣无缝;第二便是将原文字中所隐喻的意思挖掘出来。中文中具有修饰性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其省略。所以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切忌逐字翻译,且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

从外宣的翻译资料看,外宣的题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表达型的官方文告类,第二种是信息型的新闻报道和类,第三种是呼唤型的公共宣传品类。后两类是外宣翻译的主体,主要以文化和读者为中心。这种现象的产生便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外宣翻译的策略和方针:若想使外宣翻译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翻译的政治目的和社会功能,就必须对本土文化和读者的心态有所了解,着重研究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宣工作者应以本土文化为主要出发点,对语言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2.政治性较强

外宣的主要内容便是宣传我国,因此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外宣材料中经常会涉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军事、经济的利益得失,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进而将外宣资料进行准确的翻译。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维护我国的。

二、做好外宣翻译的策略

1.明确读者群体

外宣翻译的实质便是将中国的新闻翻译给不了解中国国情或者是不太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去看,其和文本翻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外宣中需要让外国人对中国的国情、文化有所了解并且逐步接受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工作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避免差异或者是减少差异,让读者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到中国的相关信息。

2.较强的目的性

笔者认为,外宣的主要目的便是让不了解中国的人了解中国,让不认同中国观点的人接受中国的观点,逐步提高中国的知名度和形象。所以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3.采用读者较容易接受的手法

要让外国人切实了解和接受中国所的新闻,就必须学会使用西方人的思维进行思考,采用他们的写作方式进行翻译和宣传。西方国家对中国了解得较少,他们的习惯与中国的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国若想将本土文化进行有效宣传,是十分困难的,必须要采用不同于我国的报道要求。外宣工作者在看待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着客观、可信、公平、公开以及公正的心态,并且不断朝着符合西方国家的要求逐步改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外宣工作对于中国对外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外宣工作者承担着宣传我国的重要责任,即积极向世界宣传我国,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外宣工作者还能有效地将中国的文化、观点表露出来,塑造出较好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时也将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蔡强,凌征华.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特点与汉英翻译理据探析[J].中国商论,2013(2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