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29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先要养成好读书之习惯,教学在加之辅导,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善读,最终不待教师辅导而自臻于通晓全篇。”可见探讨阅读教学开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实施阅读教学开放
现今,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性为主,摒弃原有的单一、被动、枯燥、僵化教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自主性”这一特点,对学生实行开放式阅读教学。
(一)开展学生“意境”阅读教学
学生意境的培养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境教学是依据教育学、认知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原则,在认知过程中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指导,从而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境时,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体会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没、形象美和艺术美;根据学生爱想象的特点,引入学生触发感情、启动思维、促进联想,从而进入文章图文并茂的意境,使感情在陶冶中升华。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十册中《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夜色幽静道路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录音中所出现的情景,随之在让其朗读《夜行黄沙道中》并融入录音情景中:词中有“蝉鸣”,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黄沙道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出一种恬淡喜悦之情。
(二)以“多媒体”辅导阅读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就是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使教材中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优美画面,以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字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舒畅的体验。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小课件,包含有农舍、小桥、溪流、林木等,让学生感受到乡下风情---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使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三)创设“问题”提升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形象性,为此,教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几个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追求的科学精神,达到阅读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熏陶感染力。如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册学习《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要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勾勒出来,并对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
思维是在一个基点向多方位多角度幅射的过程,人在形成思维习惯和能力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思考基点的时候,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并进行创新。有了这个习惯和能力,思考就有了多向性,思维就活跃了起来,思想就有了宽度,就有了依托,它是人具有高强能力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改进教法
新的一轮课改已经进行六年,但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新理念、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如:讨论式、启发式、自助式、探究式等。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新见的,就表扬;有道理的,就鼓励。不要轻易否认学生观点,把激励语言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使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启发想象,挖潜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对一个人做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摒弃陈旧观念,创新新的理念,是成事之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和挖潜学生自主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使思维得到续写、扩张。
结论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习惯、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即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欣赏者,时时参与阅读活动,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纲要
[2]娄金龙-在阅读课中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几个着力点[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3期
1.优化小学生阅读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投入,切实改变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局面,贯彻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做到师资均衡发展,鼓励家庭经济好的同学多买书、买好书,带到班上,与同学交流共享;号召社会力量捐书、捐物,或者筹集善款修缮阅览室或建设网络电脑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杜绝重考试成绩忽视阅读课的现象。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校园和教室墙壁上,张贴或悬挂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使学生幼小心灵受到启迪,产生读书欲望。教师理应要做好读书的表率,提倡师生一起读书,互相交流,答疑解惑,从而影响学生读书,激发阅读兴趣。
2.发挥教师在“教”的主导性。⑴优化美读策略。“美读”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读者通过口、眼、心、耳等感官进入文本,把作者的情感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⑵知识拓展策略。现行的教材,课后的基础练习很少,主要的作业是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因此教师要把课外阅读拓展练习的设计当成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去查阅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⑶个性开发策略。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是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承认和尊重。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个性化理解,多元性理解,在考试评卷时,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化理解,在批判中感悟人生经验。
3.发挥学生在“学”的主体性。⑴习惯培养策略。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习惯培养对低年级小学生尤其重要。首先是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其次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⑵程序设计策略。也就是设计自主学习的程序,教师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把阅读过程科学地变为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使学生明晰阅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引导学生按程序去阅读、思考和钻研,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程序设计同时要考虑提高阅读技巧,注重培养语感。⑶课堂调整策略。大胆改革传统阅读和课堂模型,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类型和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杜绝课堂是以“听讲”为主现象,强化教师在关键问题的点拨,把阅读权利、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⑷鼓励质疑策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把握学生特点,把疑问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答案,这样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授之以“渔”。
只有认清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课标新理念和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努力付诸于阅读教学实践,就一定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他们受益终身。
作者:吴娟兰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文岭中心小学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拓展阅读的方式三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论述。
(一)拓展阅读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完美结合。
(二)拓展阅读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拓展阅读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三)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那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都很乐于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他们感受到不同的人生,体验到不一样的精彩。阅读就像是让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旅行,旅途的美好会使学生乐而忘返。因此,阅读同样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喜欢那些有着精美插图的书,看着美丽的图画,听着教师的讲解,他们会很快沉入其中,无法自拔。受年龄影响,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很难直达作品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一些社会情感会逐渐形成,他们会学着去对读物进行评价,或者去点评一下自己的生活。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在帮助学生甄选读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的心理能够经历从文字过渡到思想、从形式过渡到内容、从部分过渡到整体的过程。有了合适的读物,就可以展开阅读了。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浅显,经过诵读就可了解作品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以及主人公的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到人生的壮阔、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个性的差异,我们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一)以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演讲、讲故事、朗诵诗歌等。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阅读榜样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班上的同学。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开始前五分钟为学生介绍一位名人热爱读书的小故事,或是班上的某位同学在阅读中所取得的成就。这样做,可有效激励学生,使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
(三)向学生讲述阅读的意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要多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故事,以便让他们明白阅读的意义。
(四)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小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也希望付出辛苦后很快能够有所回报。为此,教师可以定期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并以此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同。
三、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要适时地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让他们由“爱读”到“会读”。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四种: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基于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一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阅读。三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四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标注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四、通过恰当评价激励学生多读书
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手抄报展评”“习作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主体性原则
拓展式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均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主体性是其根本性原则。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实现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充分调动,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其中,获得提升。
(二)开放性原则
鉴于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迁移的基本属性,拓展阅读教学必须构成良好的开放性环境,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富有活力,充满激情。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在课本教材阅读外,适当地补充其他阅读物,实现内容的向外开放;注重教学手段的开放,通过多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确保教学过程及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及学生与群体间的有效沟通。注重教学氛围的开放,教师应通过演说、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激发,进而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1]。
(三)全面性原则
阅读的拓展教学必须针对所有学生,确保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有效保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对个别学生的不足,则应及时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补充,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的相互比较与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提升,实现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完善传承。
二、促进拓展阅读水平提升的措施
(一)控制拓展阅读数量,保证拓展阅读质量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拓展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拓展无度现象。许多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时不考虑学生实际,进行大量相关链接,使得学生由于自身课余时间的有限而多泛泛了解,对相关拓展内容的深层缺乏必要理解,难以实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促进阅读水平提升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材料的延伸上应紧紧抓住阅读的根本目的,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适量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确定合适的阅读材料后,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学生学习口味,从而有效降低阅读难度,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明确拓展阅读目的,避免功利思想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课本教材阅读量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实现其阅读视野的有效拓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修养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或为提高学生文学感悟;或为拓宽阅读视野;或为了解背景,促进课本学习;或为增强语言训练……只有进行精准的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拓展阅读的高效开展。此外,鉴于我国应试升学教育制度,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着强烈的功利色彩,拓展阅读单纯为升学而学,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标准化、单一化,这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极力避免功利思想的作祟,以学生的长久、健康发展为前提,开展拓展阅读教学[2]。
(三)提高学生兴趣,助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拓展性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准的提升意义非凡,但目前多数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相应的认识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参与其中,将拓展阅读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阅读,阅读内容则应尽量丰富多样,避免为考试而阅读的现象出现。
三、结语
阅读教学由于其自身特点,很难完全通过教师在讲台上授课提升学生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将学生当成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前进行自主预习。
二、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互动
对比改编之前的教材,新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存在疑问时,可以主动向教师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课文的内容或是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这样的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要给予勇气,并在保证课堂教学课程进度的同时,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理解与表达。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所加强以外,学生之间交流在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有所加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虽然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方法并不相同,但是相同点就是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给予指导并认真倾听,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三、创建活跃性的教学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课堂上单纯的阅读、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虽然方法众多,但是画面感并不强烈,教学也不够直观。课改后的苏教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师又提出了创建活跃性教学课堂的要求,建立情景教学模式,构建画面式教学。
四、加强课后的拓展知识积累
语文阅读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知识储蓄量逐日上涨,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除了学生的课前阅读预习、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在课后还需要自行积累,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除了课后的阅读任务布置,教师还应该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阅读练笔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身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