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18
序论:在您撰写增权理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要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心。企业员工和各部门,对于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此外,对于一些边缘性的工作,要主动配合、主动支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互相推诿。
二、要有明确的执行方向。用兵打仗必先有目标。执行方向不能含糊不清、不能错误。在执行前,要弄明白执行什么、为什么执行以及用什么来保障、监督执行的一系列问题。
三、要有执行技巧。要明确责任,做到奖罚分明。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避免组织机构复杂化带来的内耗,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同时执行需要策略,不是简单的死搬硬套。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完美执行、创新执行。要加强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群策群力,只有沟通,才能使战略人人皆知、落实到人。
四、要注意信息反馈。在执行过程中,要随时监督、随时纠偏,使执行做到事半功倍。从执行层面上来说,要及时反馈执行结果和提供建议。只有执行没有反馈,执行也是不能全面的、务实的,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调整,都需要在执行的过程明确和完善。
五、要调动团队执行的激情。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是单靠某一英雄的个人行为,要求整个团队的配合。要提高整个团队的有效运做。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要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人的理性与激情转化为组织的理性与激情,将个体的创新转化为组织的创新,把执行力的价值体现在整个组织的每个链条中。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执行才能体现效率,体现出竞争力。
为了加大农民工输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年来,__地区的劳务输出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和劳务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劳务收入己成为__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也成为全区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减少农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其中,以拉面经济为主的特色劳务彰显出了强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状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我区的劳务输出由最初的农民自发、零散组织到现在的规模输出;由劳动部门单一组织,单一渠道到现在的全区各部门、多渠道共同参与的组织化、规模化的输出;实现了季节零工型向长年稳定型、由体力劳作型向职能技能型、单纯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乡劳动力共同输出;从省内到省外、盲目自发型向有组织有序的转变。使广大的务工人员走出了山门,跳出了农门、跨进了城门。劳务输出的数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拉面经济已成为__[!]穆斯林民族创业增收的主要产业,占据了劳务经济的主导地位。数量现己达到13000余家,并以年均30%的速度在梯增。分布从目前的京、津、鲁地区,洙江三角州,长江三角州逐步向西南方向和境外推进。__独特的拉面风味,以快捷、实惠、卫生和热情服务的特点,已被全国各地的市民和外宾所接受。
困难和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数量的增加和分布的广阔,也显现出它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必须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
子女上学难。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难、学费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各地上学的门槛和收费标准的不一致性,部分省、市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还是纳入不了当地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享受不到与该地区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待遇,进入公办中小学的学生数量少,且借读费高,大部分花高价上私立学校,甚至有辍学务工经商的现象。
办理证照难。由于大部分拉面馆经营时间短,营业面积小,达不到当地环保、城管和卫生部门的设施标准要求,致使一部分拉面馆无法办理证照。部分经营者缺乏长期经营意识,心存疑虑,考虑办证后收税或增加税额等因素,不愿办证。这种无照无证经营的短期行为,不利于拉面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壮大。
经营规模小。由于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拉面馆地理位置偏僻,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卫生条件差,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就餐者大多为学生和外出流动人员,影响规模效益。
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总体上文化成度低,管理理念滞后,经营水平低下。个别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当地的政策规定理解不深不透,协调配合不力。有的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了整个拉面经济的声誉。
驻外办工作难。驻外办工作机构规格低,与当地政府部门难以沟通和对接;人员少、无经费、缺乏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工作职责不清,难以及时、全面、有效地提供驻地企业的用工信息,导致外出人员的总量上不去,影响外出人员的数量规模和增收效益;缺乏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树立品牌难。从调查看,__地区在外地开的拉面馆店名混杂,大部分借用的是正宗兰州牛肉面,西北牛肉面或新疆风味餐馆等牌子,真正以青海牛肉拉面或化隆牛肉拉面经营的极少,树立品牌尚需时日。
建议对策
加强驻外办建设,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来源:文秘站 ),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做好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及时为外出人员做好培训、输出、维权一条龙服务工作;各县政府加强对驻外办事机构的领导,发挥他们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管理员的作用,对于推动整体劳务输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情况,各县政府应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解决必需的办公场地、交通工具和通讯费用,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整合省、地、县办事处,形成综合性的协调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为外出务工人员安心经营和长期稳定务工创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办事处的规格,便于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接,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扩大办事处的辐射效能,切实解决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办证、子女入托、入学、培训、维权保障等 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升规模档次。__地区现有在外开的拉面馆的规模和档次跟不上当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发展和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各级政府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使他们在比较繁华的位置开设上档次、上规模、多品种、系列化、环保、卫生符合要求的餐店。扶持拉面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以大带小、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做大做强的目的。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首先是加大技能培训,针对__地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和技能单一的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牲和实用性,做到按需所培,提高培训层次,延长培训周期,扩大培训范围,注重培训质量,强化素质技能,改变低技能,低待遇的现状。其次,加强法制教育。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守法经营,勤劳致富,同时提高用法律武器维护自>!
关键词:外汇储备冲销政策储备管理策略
文章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1-027-04
一、引言:外汇储备激增现实及解释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5年1月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9月的4万亿美元,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短短4年间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91%(约2万亿美元),其增速是1999-2001年增速的3倍多。2005年前5大外汇储备国或地区占全球储备存量的68%,排前两位的中国和日本占2002-2005年全球储备增加额的50%,全球储备存量的40%。排名前101的储备国或地区中有8个来自亚洲,亚洲货币当局(包括日本)储备增加额占全球储备增加的绝大部分。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获得了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一(见表1)。
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及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度量。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于自我保险的需要;二是受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新兴国家为了维持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避免本币升值而采取外汇干预的结果,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的,包括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无法将国内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国内储蓄投资的缺口等;其中一和三侧重讲发展中国家储备的增加与金融全球化有一定关系。四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一些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储备。如果从一国国际收支表组成结构来看(见表2),2000-2005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盈余和净资本流入盈余的“双顺差”所致,而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虽然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由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仍然使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多的石油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一国的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所以二者利益的权衡就存在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结合该国经济结构特征,还要考虑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需要。国外衡量外汇储备水平常用的三个指标是,外汇储备/每月进口额(国际经验是一国外汇储备应足以维持3个月的进口需要,被称为拇指规则)、外汇储备/1年内到期的外债总额(代表一国对外短期偿债能力,合适的指标值为1,被称为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及外汇储备/GDP指标(该指标的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按照单一的指标衡量或者加权的指标衡量均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是指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量。国内也有不少文献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如武剑(1998)认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应为:FR=DF=DF1+DF2+DF3+DF4=a1.Imp+a2Deb+a3.FDI+A,其中Imp表示一国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一国累计负债余额,FDI表示一国FDI累计净流入,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夏斌(2006)在武剑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结论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刘海虹、袁鹰(2005)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当然以上定量估计我国最优储备规模使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且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组成(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股权投资、外国债权投资、银行贷款等)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的需要。精确的最优储备规模难以确定,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和国际经验、外汇储备的历史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
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给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外汇管制的结果,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强制出售给央行,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包括FDI、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相应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行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构成外汇储备的内容)组成,负债由国内货币、银行储备、央行自己发行的债券(或票据)等组成,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就不会引起国内货币的扩张;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银行信贷的扩张,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一国央行有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在新兴国家,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部分冲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包括: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冲销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从实践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央行净国内信贷和央行非货币性债务的变动抵消了外汇储备变动的85%,俄罗斯该比例是60%,而我国该比例为70%。这说明在国内低通胀环境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新兴国家央行有意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采取部分冲销的干预政策。具体各国冲销政策实施及效果(见表3)。
关键词:外汇储备冲销政策储备管理策略
一、引言:外汇储备激增现实及解释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5年1月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9月的4万亿美元,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短短4年间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91%(约2万亿美元),其增速是1999-2001年增速的3倍多。2005年前5大外汇储备国或地区占全球储备存量的68%,排前两位的中国和日本占2002-2005年全球储备增加额的50%,全球储备存量的40%。排名前101的储备国或地区中有8个来自亚洲,亚洲货币当局(包括日本)储备增加额占全球储备增加的绝大部分。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获得了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一(见表1)。
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及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度量。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于自我保险的需要;二是受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新兴国家为了维持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避免本币升值而采取外汇干预的结果,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的,包括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无法将国内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国内储蓄投资的缺口等;其中一和三侧重讲发展中国家储备的增加与金融全球化有一定关系。四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一些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储备。如果从一国国际收支表组成结构来看(见表2),2000-2005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盈余和净资本流入盈余的“双顺差”所致,而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虽然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由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仍然使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多的石油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一国的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所以二者利益的权衡就存在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结合该国经济结构特征,还要考虑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需要。国外衡量外汇储备水平常用的三个指标是,外汇储备/每月进口额(国际经验是一国外汇储备应足以维持3个月的进口需要,被称为拇指规则)、外汇储备/1年内到期的外债总额(代表一国对外短期偿债能力,合适的指标值为1,被称为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及外汇储备/GDP指标(该指标的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按照单一的指标衡量或者加权的指标衡量均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是指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量。国内也有不少文献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如武剑(1998)认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应为:FR=DF=DF1+DF2+DF3+DF4=a1.Imp+a2Deb+a3.FDI+A,其中Imp表示一国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一国累计负债余额,FDI表示一国FDI累计净流入,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夏斌(2006)在武剑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结论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刘海虹、袁鹰(2005)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当然以上定量估计我国最优储备规模使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且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组成(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股权投资、外国债权投资、银行贷款等)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的需要。精确的最优储备规模难以确定,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和国际经验、外汇储备的历史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转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给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外汇管制的结果,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强制出售给央行,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包括FDI、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相应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行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构成外汇储备的内容)组成,负债由国内货币、银行储备、央行自己发行的债券(或票据)等组成,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就不会引起国内货币的扩张;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银行信贷的扩张,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一国央行有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在新兴国家,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部分冲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包括: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冲销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从实践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央行净国内信贷和央行非货币性债务的变动抵消了外汇储备变动的85%,俄罗斯该比例是60%,而我国该比例为70%。这说明在国内低通胀环境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新兴国家央行有意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采取部分冲销的干预政策。具体各国冲销政策实施及效果(见表3)。
我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一般历程,主要应经历这样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应是: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是以制造为企业发展点,以产品为中心,通过生产产品来维持企业生计。这时,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可以说是挣点辛苦钱。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很不发达,市场产品很少,那时,只要有产品就可以销售出去。在改革初期,很多民营企业家依靠“低成本战略”挣到了第一桶金。现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受到价格下降和人工、原材料上涨的双重压力,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低成本战略”已经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了。第二阶段为品牌运作阶段。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企业发展沉淀了一定的文化,这时可以进入品牌运作,以期获取更高的附加值。这时,企业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加速企业的发展步伐。第三阶段是资本运作阶段。资本运作是企业发展的新制高点,如果把企业比成一辆车,那么制造阶段是在山间小路艰难行走,品牌阶段是在国道上行驶,而资本运作则是在高速公路上奔跑。目前,国家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新三板的推出,拓宽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然而,融资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融资只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起点。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实际上是控股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价值管理应贯穿于整个资本运作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上,企业价值不再是以净资产来定价,而是以市盈率来定价了。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注册税务师作为职业化的优势,应参与到资本盛宴中来,为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二、股权结构设置税务价值分析
股权结构设置问题,主要是解决控股股东在资本市场运作中的个人所得税和支付压力问题。依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纳税人在分回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时,不要重复纳税,但是个人股东在分回被投资企业股利时要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在资本运作过程,由于将优质资产注入拟上公司并将不良资产进行剥离,拟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一般比较好,上市前会积累较多的利润。依据规定,这部分未分配利润在上市后是要和新股东共享的。老股东基于自身价值最大化考虑,在上市前会进行利润分配或者转增注册资本。从实务角度来分析,拟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不足,分红的压力比较大,为了不造成支付压力又能壮大注册资本,增强拟上市公司的实力,更是增加企业价值,比较好的方法是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如果股权结构设置不当,以自然人持股就要支付个人所得税,这笔税款也涉及数百万元,而以法人持股就可以缓冲。另外,考虑到上市后转让的战略安排,这部分股权应自然人持股,否则会造成复重征税问题。在资本市场中,融资还没有融到,却先付出沉重的税务成本和支付压力。这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件,不能不说是资本市场上英烈们的悲壮。股权结构设置应当在资本运作战略初期安排,这时由于利润不多,涉及的到税收成本较低。另外,国家为鼓励新三板市场,2014年6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规定:个人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人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人应纳税所得额。虽然这条规定对自然人持股的个人所得税和支付压力会减轻很多,但笔者认为还是要分析持股目的,早做筹划。
三、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税务价值分析
在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和程序,一般来说,土地和房产都会被评估增值,那么,这部分增值在会计和税务上是如何处理呢?资产评估的会计税务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将房地产通过评估增值,列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案例一:A公司拟在新三饭挂牌,聘请资产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房地产原值4000万,已提折旧950万,经评估师评估,增值到8000元。这时,房地产评估增值的账务处理是:借:固定资产8000累计折旧475,递延所税负债66.67,贷:固定资产4000,资本公积,评估增值3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累计折旧950,应交所得税66.67,资本公积在上市前转增股本时,也就涉及到自然人持股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规定: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表述的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资产评估增值形成的这部分资本公积转股时如果留到1年后,依据财税[2014]48号规定个税是可以节约75%,其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3000×25%×20%=150万元。所得税处理上,评估增值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第二种方案是将资产评估增值部分不作账务调整,作为在股改过程中向工商备案的参考依据之一。同时,也就不涉及到税务事项。笔者比较赞同采用第二种方案,理由如下:
1.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资产人账价值应当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如果评估增值部分调整了账面价值,那么,该有限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时原来的业绩不能连续计算,应当从评估增值部分人账的时间算起,这样,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就要推后,延迟了公司分享资本盛宴的时间。
2.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价并非运用净资产定价而是采用市盈率定价。资产评估增值部分人账,加大了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加大了资产的折旧费用,在未来的经营中,假设其他条件均等,其净利润将减少,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价值。
摘要: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证券公司规则化甚至僵化的业务流程显得复杂、笨拙,信息技术的发展则直接推动证券公司流程变革的步伐。作为ERP理论的核心思想,业务流程优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优化有其特定的步骤与内容,同时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控制也是证券公司迫切的任务。
一、证券公司具有流程优化的内生性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外部生存环境(顾客、竞争、变化的3C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压力日益加大(迈克尔•波特,2002)。传统企业中规则化甚至于僵化的业务流程显得复杂、笨拙、并且易于出错,同时由于传统企业中的业务流程往往使工人或管理层囿于规则,过于注重本部门或本人的工作和业绩,程序化的办事,而对整个流程不甚了解,无法意识到企业的真正需要,忽视了过程最后达到的总目标,从而产生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导致本位主义和内讧。(张砚,2005)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迈克尔•哈默(2002)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地理念,他认为业务流程是有组织的活动,相互联系,为客户创造价值。他还强调了该定义的不可更改性。从这一简洁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首先企业的业务流程不是杂乱无章的活动,而是有组织的,是跨部门、跨职能的,从起点到终点包括多个业务活动;其次,企业的业务流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且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再次,企业的业务流程是要实现企业的目标,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企业中,任何产品或服务都不可能脱离流程而存在,同时,任何流程也不应脱离产品或服务,企业的业务流程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它决定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走过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证券业现状堪忧,“问题券商”的层出不穷,由券商问题的表象透视出:1•券商亏损已经成为一种全行业的持续性现象;2•“问题”券商已蔓延到全行业,成为带有行业体征的问题;3•“问题”券商的暴露与重组已成为每隔一段时间就集中爆发的行业性“痼疾”。(张伟,2005)证券业的种种问题不仅仅是经营环境等外部原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我国证券公司体制僵化、流程复杂、内控缺失等内部原因所致。证券公司管理当局应树立创造性经营理念,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创新机制,增强自身创造能力,如服务创新、业务创新等,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孟焰,2004)对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资金管理、会计系统等方面加以严格有效的控制。通过不断发展优秀的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证券公司流程优化的路径分析
(一)流程优化的模式
尽管迈克尔•哈默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归纳流程再造的方法步骤问题,但是有学者通过对他著作的研读,基于对迈克尔•哈默观念的深入理解,替他总结出了一个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确定再造队伍;第二阶段,寻求再造机会;本论文由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第三阶段,重新设计流程;第四阶段,着手实施再造。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2003)认为,第一阶段为营造环境;第二阶段为流程的分析、诊断和重新设计;第三阶段为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第四阶段为试点与转换阶段;第五阶段为实现愿景。威廉姆•J•凯丁格等人(1996)在调查33家咨询公司在企业推行流程再造的实践经验以后,归纳出了流程再造的六个阶段21项任务。此六阶段按先后顺序包括:构思设想、项目启动、分析诊断、流程设计、流程重建、监测评估。在国内,芮明杰、袁安照较早对流程再造的步骤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业务优化应该包含七个阶段31个子步骤。包括:设定基本方向、现状分析、确定再造方案、解决问题计划、制订详细再造工作计划、实施再造流程方案、继续改善的行为。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潘国友的四阶段模式,包括:再造策划(Plan)、重新设计流程(Reengineering/Rede-sign)、流程规范化(Systematize)、再造实施(Do)。虽然以上的优化再造模式并非完全针对证券公司,但这些模式对于证券公司的流程优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证券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模式来规划实施流程优化。
(二)证券公司流程优化的内容
1•流程优化的一般内容。消除流程中的不增值环节只是流程再造的手段而已,推动生意模式的转型,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已经成为流程再造的主要目标。在此目标下,迈克尔•哈默(2002)进一步提出流程再造似乎让人感觉到信息技术和流程再造之间并无紧密地联系,但是信息技术是流程再造的有效工具。Davenport和Short同样认为,信息技术是流程再造的有效工具和基本条件。信息技术将带来组织层级的减少,有助于决策过程的强化。(Chamry,2003)因此,信息技术的改进是流程优化的重要保障。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持续关注是流程优化的重要内容。流程优化与再造还是企业再造工程的核心领域。企业再造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改造对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业务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改善。企业再造工程由两种必要的活动组成,一是根据企业正式的活动来确定它的运作方式;二是分析评价每一个流程,包括度量和给出流程的各方面标准流程再造包括企业观念、企业流程重建和企业组织重建三部分。因此流程再造强调的是顾客至上、以人为本与彻底改造。
2•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优化的内容。证券公司的核心部门营业部、技术支持部门以及客户服务部门的最优化需要通过流程的整合来完成。因为三大部门领域中每个领域的行动对于其他两个领域都有直接的影响。营业部系统的差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流程的耗时及成本以及增加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量,增加客户服务的非增值服务量。低效的技术支持流程会导致后台活动耗时增加从而减少了销售、客户服务的时间;交易和头寸处理差错会导致客户对帐单差错从而增加客户服务处及营业部的客户查询量;客户服务处理的低效率会导致营业部的客户查询量增加从而增加营业部去后台询问量(降低了后台作业的效率)。只有通过上述三个部门领域的同时改造才能获得巨大的盈利性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证券公司业务流程优化主要涉及营业部经营、技术支持以及客户服务三大功能。
以往的观念不重视三大功能的协调,将其视为各自独立的成本中心,每个功能的优化也只是从自身出发,缺乏系统思考。成本的削减与业绩的改善只是短期的,不能从根本上削减公司成本,提高公司效益。在营销视角下,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优化是将经营组织的功能性(成本中心)观念转变成业务流程观念,更加关注顾客和业务的需要,强化营销意识。从分割地看待各个成本中心的业务,转变成视其为一组业务活动,最后将其整合为一组业务流程。尽管对证券公司流程再造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更好满足顾客需要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及相关活动的业务流程再造,为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三、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控制
(一)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的必要性按照COSO于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Process),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组成部分(Components),随后,其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评估扩展为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五要素扩展为八要素,强化了风险意识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意义,《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确定的内控目标增加了战略目标(朱荣恩,2003)。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提出了对企业流程进行柔性化的要求(张砚,2005),这时企业进行强制性控制会影响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和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的学习能力,因而,在既要保证企业的反应速度,又要实现决策有效性的要求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对流程的作用只能是引导性的,就是通过各种政策和程序提高流程执行员工的自我控制程度,引导其行为符合企业价值去向,防止其发生违反企业利益的行为。
如有发生,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实现内部控制功能的飞跃,从“防治”型的内部控制走向“免疫型”的内部控制,促进基层员工融入自主化的行为优化过程。我们可以把内部控制视为“管理系统内部的控制子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解决组织优化、职权制衡、流程规范、信息通畅、检查监督等方面的有机整合问题。传统的内部控制包括岗位分设互相制约,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资产运作的安全性等内容,自然包含其中而得到解决。(方红星,2002)企业的发展是依赖于对流程长期持续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不增值流程的适时改进,不能容忍流程的不完善积少成多,生成痼疾,达到需要再造的时候再推倒重来。
(二)流程优化与内部控制目标的统一性在前文,我们论述了流程优化的最终目标,即实现组织价值增值(迈克尔•哈默,2002)或者说组织价值的最大化(迈克尔•波特,2002)。由于企业组织是许多主体契约的联结(JensonandMechling,1976),因而组织的目标实际上是一组目标所构成的目标体系,可以概括为“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杨瑞龙,1999),它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最优化模型(方红星,2002)。另外,组织的目标本身也是动态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组织自身的演进,其目标也会不断演变。针对目前主流的看法而言,企业组织的基本目标向量可以解释为组织价值(或经营成果)的最大化、财务报告与会计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财产和债务的安全性、持续经营和长期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等。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追求其目标、实现其使命的过程便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过程。而提高组织效率和实现组织增值实际上具有同样的涵义(IIA,1999)。从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看(COSO,1992),显然它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组织效率的重要内生变量,而且,它主要属于管理当局———实际对组织的财产及其经营行使控制权的利益关系主体———的职权范围之内。(方红星,2002)事实上,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对组织实施内部控制,以及二者自身的产生,演进和彼此之间的互动,耦合,都是追求组织效率的必然结果。
(三)业务流程控制发展的新趋势①在信息社会中,业务流程的发展必然导致自我控制成为新的业务流程特征,面对这一条件,传统企业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已经不能适应,因此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新的发展。现代企业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满足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和快速行动的要求。业务流程的自我控制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时相关业务流程的建立和变化不再完全依赖于上级的直接指示,而由执行员工自行决定,它是企业实现快速有效反应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业务流程的自我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业务流程的自我控制一方面使得流程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获得相关的决策权力,从而避免企业内部信息的层级性传递,节约反应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处在企业第一线的流程执行员工相对于管理层拥有更多的对于外部环境的信息和专业的知识技术,这就使得企业决策和执行的有效性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流程执行员工的知识水平、积极性和创造力,业务流程的自我控制使得企业能够在快速反应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反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02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Yuan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 forward a kind of suita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与此同时,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大,产生了大量的科研信息,对科研成果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研管理系统能够保证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进行科研成果管理。[1]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和技术为职业院校科研和管理服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特点及分类
1.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特点
(1)应用型研究成果少。与更高层次的高校相比,由于之前高职院校较为重视基础性研究,所以科研成果大多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大部分应用性研究成果则体现为论文、专著等,数量虽多但质量及其层次较低。[2]其中,大多为省部级科研科技项目及横向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较少。
(2)技术水平较低。高职院校更注重基础性研究,对应用性研究缺少关注,从而产生多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大部分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倾向于实践的操作性,忽略了理论研究。虽然部分科研成果实用性较高,但由于这些实用性成果没有直接用于产业开发,从而对一些理论研究没有重大突破进展。从整体水平上看,高职院校很少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比较重视应用性研究而忽略基础研究,这就导致科研水平不能朝纵深方向发展。
(3)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科研投入较少,而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得很多项目无人做,很多经费可能只在项目开发初期就用完了,项目中期成果转化的经费几乎没有,这就造成只对一些投资小的项目研究,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大多产生于一些小规模的项目,经费问题也成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障碍。
1.2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分类
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根据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编制的索引工具所收录的期刊,及根据一些学术指标确定的科研论文的类型,并以国家、省、市的出版社或科研机构为标准来划分科研的级别。[3]从科学研究的整体上讲,高职院校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五类: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课题、应用成果、技能竞赛。
(1)学术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成果课分为四类,第一类为SCI收录的论文,第二类为EI、ISTP收录的论文、第三类为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类为一般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
(2)学术著作:著作可分为5类,第一类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类为省级规划教材,第三类为一般教材,第四类为公开出版的教辅、实验实训教材,第五类为学校内部使用的教材。
(3)科研课题:科研项目可分为5类,第一类为国家级项目,第二类为省(部)级重点课题、第三类为省(部)级一般课题,第四类为国家级学会、协会课题,第五类为校级课题。
(4)应用成果:应用成果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
(5)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包括国家级,省级,院级技能竞赛。
2 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
2.1 科研成果的管理模式
科研成果的管理关系到整个科研管理的质量,采取四级管理模式较为合理,系统用户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普通教职员工层,部门管理员层,教科研处管理员层和系统管理员层,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所有权限。
普通教职员工能够对教职工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管理,并能查看相关科研动态信息,并且能够利用系统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自己的科研项目信息,同时能直接生成统计教职工个人科研工作量的excel表格。在申报课题方面能够上传研究课题的立项、开题、中期、结题等相关资料,只有通过教科研处的管理员审核之后这些资料才有效(图1)。
图1 教职工权限图
部门管理员权限能够新增、删除、查询、修改本部门的所有资料,统计本部门的工作量,生成本部门统计数据表格。同时能够新增、查看、修改动态公告和最新通知等信息(图2)。
图2 部门管理层权限图
科研处管理员能够对教职工的课题申报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能设置科研项目的分类和各种项目的分值,并能查看各个项目分类生成的报表。科研处管理员还能及时科研动态信息(图3)。
图3 科研处管理层权限图
图4 系统管理员权限图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本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工作,为系统的安全运行做技术保障。同时可以对用户权限进行更改,还能对所有用户账号进行新增,删除,查询,修改等操作(图4)。
2.2 科研管理系统的性能
从总体上来,一个合格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率。这是衡量系统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系统的准确率低那么在整个项目的申报过程和统计方面就会出错,从而影响整个科研项目。
(2)易用性。对系统管理?T来说,系统的安装,配置,维护操作应该是简单方便。对用户来说要易于操作,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下也要易于使用。
(3)健壮性。当系统出现错误提示的时候,用户依然能够正常使用,可以执行错误处理,系统依旧能够正常运行。
(4)安全性。安全性对于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已经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同时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使系统数据库遭到破坏。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教职工用户登录后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密码,提交自己的科研信息,查询科研分数,网上申报项目。部门管理员在权限上只能对本部门的人员情况进行管理,审核人员的申报信息。
(5)数据库设计。合理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是保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的基础。良好的数据库要能保证数据存取效率高,数据的存储空间大,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管理效率高。由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有新数据的添加进来,造成数据量不断增加,这对数据库的要求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