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35
序论:在您撰写奥数培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奥数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被简称为奥数,其是为具备数学专长的少年设定的竞赛,至今为止,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其对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有着明显作用,并且有助于发现人才。然而最近几年,因为奥数训练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奥数培训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奥数使其了原有的作用。以下简要针对奥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奥数热”的特点分析
(一)广泛培训
自20世纪50年代起,奥数所面对的目标为喜爱数学、渴望在数学领域得到发展,同时智商较高的学生。然而,近些年,奥数培训所面对的目标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改变,奥数热越演越烈。据相关调查发现,在2013年,北京市以有超出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都在进行奥数学习,甚至部分学生的家长为孩子报奥数班,全国正掀起一股奥数狂潮,不管是特长生,还是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将学习奥数视为必要事情。
(二)年龄小
若干年前,奥数培训所针对的目标为中学生,但是目前,不但很多中学出现了奥数班,甚至一些小学、幼儿园也开设了奥数培训课程,命名为“启蒙班”、“数学思维培训班”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内,五年级以上学生参加奥数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5%以上,三至四年级学生中也有50%―70%左右的学生参与奥数培训。其实,此种过早的培训极容易消除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产业化
很多极具商业头脑的人,争抢想要在奥数这一大蛋糕上分一杯羹,将开设奥数培训班,销售奥数培训资料当做热门产业。表现为:各类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无论是正规学校,还是社会辅导班,都大力推广奥数培训;同时,各类奥数辅导材料也涌现出来。
二、奥数解题训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误导
(一)解决问题时数学思维的基本特点
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在解决问题时,通常需要历经四个阶段,首先,表现问题情境命题;其次,了解命题的已知条件及目标;然后,补充空白过程,学生们在已知条件与目标间建立关联;最后,答题结束后的检验。其实,这个过程反映出了学生们处理数学问题时大脑的思维,第一步,数学问题激发出了学生们的疑问;第二步,学生们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相关加设;第三步,对该加设进行验证;第四步,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
(二)学生在奥数学习中的思维活动
在进行奥数教学期间,将处理问题视为获取解题方法、记忆相关知识的途径。经过相关训练,让学生们掌握新的答题思路及技能。其是,在进行现代数学教学期间,处理问题需要结合教学情境,从而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完全为了掌握答题技巧。数学思维同数学训练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通常学生们的解题时,思维大致体现为以下方面:其一,特殊性及一般性;其二,猜想与验证;其三,评估及监控。其过程中,学生们历经了分析、对比、综合、判断等过程。
(三)对问题的不同认识
遵照解答问题的理论,问题指的是没有现成的方法解决情境。在数学题目中,很多习题并不能视为问题,反复了训练也不等同于问题。所以,教师应区分对待解题与训练的差异。当前,奥数教学期间问题的解决行为较为紧缺,教师一味对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及计算能力进行培养,忽视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三、奥数训练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不一致
(一)违反学生认知规律
部分支持学生参加奥数培训的家长认为,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帮助孩子成长,其是,对于参加奥数培训的低龄学生甚至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讲,奥数的过高难度超过了学生们的理解范围,长时间如此,极容易使学生们丧失学习奥数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展。
(二)阻碍学生数学思维进步
进行奥数的原意在于找寻潜能的学生,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其是素质教育。但是目前,社会及学校很多奥数培训班空打“奥数”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让学生大量进行习题训练,禁锢了学生们的思维,并且题型过难、过偏,甚至造成学生奥数学的好但是数学成绩差的情况,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
(三)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发展
对于很多不适合参加奥数学习的学生来讲,奥数培训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就算是具备数学才能的学生,变化后的培训也使得学生们为了得奖而学习,使学生们陷入了题海中。一般来讲,奥数培训多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占据了学生们的休息、娱乐时间,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超出了教学大纲的标准,进而影响学生们的未来发展。
四、奥数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因为当前很多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作用,将奥数成绩划归到考察学生能力的范围内,所以由学生到家长、老师,都不得不参与奥数学习,其并不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将获得比赛奖励作为最终目标。如此,奥数培训就由素质教育转变成了应试教育,陷入了大量的题海中。
学校非均衡化的发展使得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名校,其在家长及学生们的内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目前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使得“精英教育”的观念出现了改变,很多中学把学生们的奥数成绩同学习水平进行挂钩,以此来评估学生。甚至部分学校将学生们的奥数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其是造成奥数热的本质原因。另外,尽管一些学校在日常并没有讲解奥数知识,但是在考试期间,却将奥数习题引入试卷,使得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占据了优势,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从而使得奥数热进一步加剧。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目前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作为教育者,应正确认识奥数培训内容,探究其在培养学生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深入对奥数培训进行探究,进而合理进行奥数培训,真正发挥奥数的价值,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自身,为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对奥数热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郭书君.浅谈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25).
【关键词】 奥数热;奥数;小学生
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典范,奥数在各国都被热力推广,但是在我国,奥数的本原却发生了改变. 奥数让小学生们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奥数热”暴露出了许多教育问题,例如教育公平、择校热,等等. “奥数热”已经是全国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一、“奥数热”现象出现的原因
造成“奥数热”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点.
第一,教育的不公平.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当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 但是当前的教育却并非这样,仍然有许多学校存在着重点初中以及重点班级. 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必然会导致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
第二,家长盲目跟风.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肯在教育上投入,他们会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奥数培训班. 他们重视教育非常正确,但是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只是盲目跟风,将孩子送去参加奥数培训班,提高孩子进入重点初中的可能性.
第三,择校机制. 它可说是导致“奥数热”的直接原因. 经过调查所得,家长们之所以会不顾一切地送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班,是因为都希望孩子可以进入重点初中. 而现今的择校机制凸显了奥数在择校时的重要性,这就让家长们格外重视奥数的学习.
二、“奥数热”的特点
通过研究发现,“奥数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低龄化和全面化.
据统计,三、四年级的学生中参加奥数学习的有60%~70%,五年级学生中有90%参加了奥数学习. 甚者,有的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去参加奥数培训.
随着“奥数热”的越演越烈,据媒体报道:北京市2003年的小学中有半数以上的小学生参加了奥数学习. 突然之间,不论是数学特长生还是数学学习一般者或是数学学习困难户都开始了奥数学习.
三、奥数训练带来的好处
奥数是肯定能够给小学生带来好处的,它的思维方式能够活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善于动脑,乐于动脑. 奥数的学了在孩子们的小学时期就能带来很多好处外,也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畅通无阻.
奥数训练能够提高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看到数学的实际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力,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成绩. 对数学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真谛,这不是任何技巧能代替的.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能力的提高才是他们在以后数学学习生涯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一系列数学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解题决策技巧,也可以看作是在新的情境下的数学思维,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仅限于获得新技巧. 这能够为小学生们在初中学习函数时打下基础.
据调查发现,奥数学得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基本都很好. 学习奥数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学生在习惯上的可塑性比较大,即使有不好的习惯也来得及改,因此,在小学时代让孩子们学习奥数是非常适合的.
四、“奥数热”现象带来的危害
学习奥数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同时奥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 它的危害不仅影响到了小学生们,也影响到了他们的父母、家庭.
很多国家开设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具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为了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为了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 但是在中国,“奥数”的本质却彻底被歪曲,与其真正的主旨背道而驰.
许多学生在一年级起就被家长逼着参加奥数班,他们表示自己就是去那里坐着,其实什么也没有学进去. 学生难以领悟到学习奥数的乐趣,学习奥数对他们而言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对家长而言,参加奥数班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三四个奥数班. 每逢周末,就是家长带着孩子风尘仆仆地行走在各个奥数班之间的时候,这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知简单的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研究,只有5%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首先,它会让大多数孩子产生挫折感 ,他认为他不行,他很笨,这个对孩子的发展是很大的伤害. ”
小学生们过早地涉及奥数这个与他们素质、能力都相距甚远的东西,并不会带来多大好处,反倒很可能会抹杀掉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他们以后的学习中将一直学习数学,现在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让他们参加奥数训练,虽然成绩可能一时有提高,但是非常不利于他们将来数学的学习,会影响他们的中考、高考,甚至是他们的人生,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奥数其本身并没有很大的问题,通过学习奥数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理解能力,活跃数学思维. 但是,随着“奥数热”的升温,它更多的是与教育公平、择校相联系,成为进入重点初中的砝码. 笔者认为,奥数教育应该及早回归其本身,重新拥有属于它的数学之美,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们通过奥数燃起对数学的好奇与兴趣之火.
【参考文献】
[1]徐韶峰,霍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给“副科”教师更多发展空间
―――浙江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林莉:家长对“主副科”教师的看法,是一些学校忽视“非中高考类”学科的侧面反映,“副科”老师在校园中,只是背景一样的存在。他们仅在上课或大型活动时出现,有的甚至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就早早地停课了。这种有意无意的轻视,导致家长认为“副科”老师缺少威信,对学生未必能真正给予很好的教育。要消除家长的偏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吃透新课改精神,给予“副科”教师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比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优化校本教研,实现各学科同等待遇。让他们担任班主任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诙谐的励志语扭曲的价值观
―――武坤在《广州日报》上撰文:“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这条由平顶山某高中高三学生上传的“励志标语”,引起了网友热议。
取消奥数如何让人“信以为真”
―――殷国安在《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北京市教委日前明确提出: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到10月31日,全市所有涉及奥数的培训将暂停。
取消奥数,这次好像是来真的了。不过,患了习惯性怀疑症的老百姓总有些担心。主要的顾虑有两点。第一,取消奥数会不会“一阵风”?这种怀疑,是洞悉“运动式整顿”症结之后的判断。这种整顿往往是波浪式推进,当新的一波再来,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会以更大的力量反扑,这就是老百姓总结的“一紧二松三四重来”的运动轨迹。第二点顾虑是,疯狂奥数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奥数与“小升初”挂钩,只要截断奥数与升学的联系链条,它就必然会自己灭亡。但是,家长确实会担心,如果取消了奥数,学校失去了选拔参考,小升初会不会更加“拼爹”?
大学光阴成本太贵
―――上大学荒废一天会造成多少损失?如果量化成经济账,这损失恐怕就会让人感觉有些“肉疼”。在全国高校开学之际,陆续有网友在网上晒“读大学成本计算公式”,用经济账算出虚度一日光阴到底要亏多少钱。据计算:在湖南,普通本科学生一天不上课会亏324元,在全国学费最低的河南读大学,每天的成本也要240元。
教师收作业批改费引发反思
―――据媒体报道,湖南长沙某小学教师批改作业,要收“500元作业批改费”。经报道后校方退还了500元钱,但有些教师不愿再改学生家庭作业,并称无硬性要求。此报道一出,引发各界关注。
哪个行业的年轻人不郁闷
―――胡波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历时一年多调研完成的《工蜂―――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日前面世。其调查显示,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被青年教师们视为“三座大山”。
我在学校成绩中等偏上,在校外一直学习奥数,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曾考过一次仁华,落选,考过一次巨人尖子班,落选,四五年级进过三小的数学班,六年级又被淘汰出局,我也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长大了学文科。
今年年初随着小升初的临近,爸爸妈妈开始重视我的学习,感谢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我的数学,妈妈从奥数网上下载了56套模拟题,一直坚持让我做,每做完一套都进行订正,不放过任何一道错题,在模拟训练中找到我的薄弱点再进行讲解。刚开始的时候,许多题好像都学过,但又不会,几年来面对枯燥的奥数学习,我养成了一个死扣题的习惯,不会做我就用很笨的方法把所有的数字都列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反正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爸爸妈妈一问我做得怎么样,我就说想了很久做不出来什么的,可这一次面对小升初,爸爸妈妈没有让我蒙混过关,不仅每道题从方法入手教会我,而且还把我的方法一一总结纠正,妈妈总爱说的一句话是“即使你用5-6个小时列出了正确答案也没有任何意义,这不是学习奥数的目的”。我现在明白了,奥数不是为了解出几道题,也不是为了应付小升初,而是让我们拥有一个开阔的思维,学会采用多种思路想问题,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好处。之后,我再遇到难题,就没再去死扣,而是去想一些方法,并学着总结。我想,这也许就是重点中学入学都考奥数的原因所在吧。
在最后的20套题中,我的成绩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正确率基本在80%以上,也不是忽上忽下的了,妈妈给我做了一张表格,每次成绩形成了一条曲线,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在曲线中反映了出来,面对爸爸妈妈的经常夸奖,我对数学越来越有信心,在最后关头的培训班考试中均考出了很好的成绩,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顺利收到了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最终,我选择了我最理想的三帆中学。
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数学似乎成为了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在这之前,我却经过几番周折,才走入了正轨。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才逐渐接触“奥数”,但对其提不起兴趣。什么巧算、凑数、简单分析等,最令我头疼。而总是应付着做题,因此在做题的步骤上总是缺斤少两。更糟糕的是,一做题就两眼发直,无精打采。还有一次我还说过:“宁背三篇短文,不做一道数学题”。现在回忆起来,倒有些觉得可笑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三年级下半学期了。我还漫无目的混日子。直到我身边的一位同学进了仁华学校,才激发了我,便开始努力学习奥数。
一些学校的培训班,是代表同学的水平。同学告诉我:101是学习好的同学去的。仁华学校更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尤其是数学。我听了心里又羡慕,又不服气。我要和他们一样,也成为仁华学校和101培训班的一员。我开始改变,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和英语。
没过多久机会来了。全校组织一批四年级同学去101考试,其中有我。来到101中学,一进校门,我就被巨大的校园所吸引。我抬头仰望天空,蓝天上一群鸽子从头顶飞过,多美的校园啊!我到了考场,试卷一发,我不慌不忙地做完每道题,答题的轻松让我信心满满。回报就是:通知考上了!我前进了一小步。
自从进入101培训部,我更努力了。此时我报了奥数网王宁老师提高班,由于底子不好,第一节课我犹如听天书一般,几度产生退却的念头。开始虽然进步不大,但最重要的是对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记得一次课上王老师问同学们学习收获,有的同学说解决了行程问题,有的解决了数论问题,而我是培养出了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从这时起,我跟王老师学会了记笔记和归纳总结。我听电视里说:成功的例子差不多,失败的例子各不同。总结失败比总结成功更能促人进步。她教我们总结并认清错误,把错误及错因记在本上,如此让我受益极大。数学提高很快,并转入精英班学习,而且考入了盼望已久的仁华学校,还获得了数学全国“希望杯”三等奖。
在紧张的期盼中,小升初拉开了序幕。
101中学是我的首选。我充满自信地带着各种证书(数学全国三等奖,科技英语市级奖,公共英语二级,计算机和舞蹈区级奖)来到101中学参加小升初面试时,我礼貌地与老师打招呼,大方地在老师面前接受测试:数学,清晰地说出的计算过程和答案;英语,流利地描述101印象;舞蹈,优美地展示蒙古舞、孔雀舞、拉美舞的英姿。当老师示意我可以结束时,我又提出想全面介绍一下自己,几位老师交换一下眼神同意了。我立即充分介绍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老师微微点头。当天就接到了101实验班录取通知。六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1、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清醒的综合评价,认清孩子在总体中的水平。许多好孩子的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优秀,当被某个学校拒掉的时候,总是觉得里面有黑幕等等。其实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条子生肯定会有。我跟我家孩子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你只能在自己这个道上努力,咱们没关系,那么就只能凭自己的努力,至于人家有关系的,咱们也不必愤愤不平。而且,北京优秀的孩子太多了,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此外,论坛里经常看到这句话:“是金子总会发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其实金子也有不发亮的时候,所以也有不被发现的可能了,呵呵,开个玩笑。
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准备小升初前,我总结了我家小猪的情况:不擅长奥数,但总体不错。说实话,我对人一向要求很高,所以我从未认为我的孩子非常优秀,我觉得也就是个不错的孩子,但她的语文老师和我说,这孩子非常聪明,扔在什么环境里,就会长成什么样子,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是吗”?不过,老师这样说,我还是挺高兴的。
2、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目标学校。我觉得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2所目标学校较为合适,最多不要超过3所。在众多学校里,十一学校比较看重综合能力,不是只强调奥数,我欣赏她的教育理念(这点我下面再说),而且十一学校既有普通班,又有实验班,所以,我们只选择了十一这一所学校。我想,凭我家小猪的能力,考上普通班肯定没问题,发挥正常的话有可能上实验班。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我希望能通过关系进到实验班,可是找到的关系给我的话是,如果考不上实验班,就没有那个能力,上了实验班也是受罪,还不如在普通班呢,所以最后我认定,考上实验班更好,如果考不上就上普通班了。当然,像我这样只选择一所的,还是有危险的,万一考不上的话,就只能参加派位了。所以别的家长要慎重。有的家长为孩子定了许多目标校,带着孩子频繁赶场,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不堪。多参加几个学校考试,确实可以积累经验,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在赶场这种状态下,就连大人都难免心浮气躁,更别说个孩子了,更何况考试结果有好有坏,录取了高兴,没录取失望,没消息焦躁,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有压力是好事,但是如果超过了年龄所能承受的,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甚至可能会扭曲孩子的心理。我觉得奥数网上“家长们要随时看手机!十一学校从今天开始通知录取!”帖子中RRQ写的很好,现在的小升初就像传销一样,许多家长就像传销员一样失去判断的能力。其实,小升初考的是孩子,但是也是家长之间的较量。家长起的是导航的作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家长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被周围的环境左右自己,也不能怨天尤人。其实小升初的现状,也有家长炒作的原因,什么学校都想试,没打算去的也要考考,何必呢?一个孩子报好几个校,最后只能选择一所,可是弄的表面现象却是每个学校都有好多学校报名。
3、我选择十一的原因,一是它的硬件条件好;另一个就是我欣赏它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长说,如果掏钱上实验班,就不上了,我不认可。十一学校的图书馆、天文馆、优美的校园等等,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会有好处的,实际上,有些东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意思吧)。十一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据说初中有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具体名字是什么不太清楚),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十一是有一定眼光的,并没有跟随社会大流,人云亦云。现在的教育情况是过分强调数学和英语,其实我认为语文也很重要。我是个博士,我小时候听到的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之类的,我的数学一直不错,很长时间都认为语文没什么用处。
可是现在我的体会却是:搞科研,我的设计无可挑剔,但是写论文时,真的是力不从心,做不到收放自如,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成绩(就是写这篇文章,也用了我四个多小时)。另外一点,少做些奥数题,多读些杂书(天文、地理、历史等等等等)对孩子的成长、为人处世都很有好处。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的孩子,最终也就是混得稍好些的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人处世就比仅仅是数学好有用的多了,会为人处世,才能人际关系和谐,才会生活得快乐。然而,学好语文、多看杂书的好处是长远才能看到的,而现在的社会,是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语文好,知识面广,可是效果没有学奥数来的快。没办法,只能看家长各自的理念、各自的定力,去进行各自的选择了。
4、关于上培训班的问题。我们只上了十一的培训班,所以就说说十一培训班吧。有一部分131(优秀学员)的孩子最后没有得到考取奖学金的资格(其中部分因为没有参加5月7日活动),很多家长不理解。我是这样想的,实验班只有270个名额,如果大部分都从培训班中的131里来(另加建华推荐20个,实际共151名),那么对社会其他考生而言,就又失去了公平性。进入到优秀学员里来,只能说明考入实验班的几率很大。实际上,对于131名学生来讲,学校已经做了多次考察,4月15日考试,5月7日活动,5月12日填表,因此,学校可以大体上正确判定这131名学生:特别优秀的,直接给奖学金(极少数);比较优秀的,再给次考试机会,没有太大的偏差,就会进实验班;不很优秀的或三心二意的,普通班。而对于社会考生,只有5月12日一次机会。
我想在培训班里这么多次的考察,都没有入选实验班,那么即使参加5月19日考试,结果可能还是选不上。另外补充一句,就我的孩子这一个体来看,十一没有根据家距学校的远近来选择单双免,我们离十一很近,而且当时我们双免、单免、收费都选了,最后通知我们是单免。
奥数的学习要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换言之就是奥数是要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学习的知识。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在没有分析自己家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下就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去学习奥数知识,这样不但不会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而且会物极必反。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学习会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厌恶数学,讨厌学习数学,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地影响。
奥数学习是一把双刃剑,选择对了就会使学生拥有灵活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超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错了,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我们想要让奥数知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学习服务,就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正确地看待奥数。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一、不要把是否学习奥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
当很多家长和教师听到某家的孩子在学习奥数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并且不论实际情况如何就夸奖这个孩子学习好。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家长、教师以及孩子在脑海里形成错误的观点——只要是学习奥数的学生都是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在这样错误的观点下,学生及家长就很容易盲目地选择学习奥数。而很多孩子也就因此扭曲了学习奥数的实际目的,用奥数学习这件事来显示自己的优异。
在我的学生中就有诸多这样的孩子,当我课下和他们交谈时,不难发现他们会用自己的奥数学习达到了哪个级别来显示自己学习的优异程度,而不去用平时考试成绩和表现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程度。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分不清楚学习的主次程度。在颠倒了主次之后,导致学生出现了很多基础性的错误。例如:在很多试题中,很多学习奥数的孩子确实能列出解答的式子,但是却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缺乏计算能力而计算不出结果。
鉴于如此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不要把奥数学习作为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下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奥数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使非奥数学习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奥数学习无非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到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学完大数的除法和简便运算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然后给学生出示一些能够简算,但是又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运算律就能达到简算目的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习题的规律或是教师给出解题实例,经过思考和对比得出习题的答案。例如,在学完“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条性质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600÷25=(600×4)÷(25×4)=2400÷100=24,并找出相应的规律,然后让学生阐述自己得到的规律,最后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其规律: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00,这样再除就很简单了。然后教师给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这种方法。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奥数中数学的发散性思维。
三、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度,摆正对奥数的态度
近几年,很多考试都是100+10分制,在100分的基础知识测试后会有10分的奥数培优题。它的出现也使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奥数学习更加重视。当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相当好的同学来说,学习奥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让学生因在乎那附加的10分去盲目地学习奥数。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叮嘱和教导学生,100+10分重头在前边基础知识的100分上,而奥数部分只是附加的10分,两者比起来还是基础知识比较重要。基础知识和奥数培优好比一棵大树,基础知识是树根,奥数培优题好比是繁枝茂叶,如果大树的根须不旺盛牢固,枝叶再怎么旺盛微风轻轻一吹也会被吹掉。只有我们有了坚固牢靠的根须,才能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出更加茂密的枝叶。
例如,四年级学生用尝试法解决奥数培优题: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20,求出这三个数?解答过程:第一步:假设这三个数是2、3、4,则2×3×4=24,24
四、巧用数学广角,渗透奥数思想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中新增了“数学广角”版块。本人认为这个板块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广角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奥数培优思想的传授,使学生在普通课堂教学中就能感受到奥数的解题思维。
例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问题”,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对于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成握手的游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出3个人握手的次数2+1=3次;4个人握手的次数3+2+1=6次;5个人握手的次数4+3+2+1=10次,6个人握手的次数……以此类推,得出多个人握手次数的计算规律。通过这个握手游戏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奥数培优中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奥数培优与课本内容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