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力物资需求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7 15:18:34

序论:在您撰写电力物资需求履职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电力物资需求履职报告

第1篇

关键词:IIA 跟踪审计 价值增值 工程物资 审计表单

一、IIA框架下工程物资审计的职能变迁

现阶段工程物资审计还停留在主要是以核算物资采购为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的投资与利益局面出现了多样化,这就对电力工程的效益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与需要性。这种动态审计方式,不仅是对会计成果进行评价,还应对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才能事先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强调管理,改变以往审计工作介入的滞后性问题。即要对工程物资管理实施实时、全程的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是在工程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期间,咨询业的会计师、造价工程师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等,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及相应的技术规范,独立、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和质量的全过程。通过跟踪审计,发现和评价工程管理程序和关键控制点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帮助工程建设单位纠正偏差,实现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项目工程跟踪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控制投资,节约投资,减少浪费,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从而提高投资效果。项目跟踪审计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在建、竣工及投资效益等多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

IIA(2009)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突出了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和“价值增值”的理念,刘家义(2008)审计长也提出了“免疫系统”的思想,都要求内部审计在查错纠弊和防范风险的同时,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和范围,将审计的重点转向改善企业整体运营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方面。在此框架下工程物资审计等业务将在查错纠弊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

在IIA框架下,工程物资审计需要在实现全程跟踪审计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对于重要环节,优先配置资源重点监管;从价值角度和战略高度,改进工程物资审计流程,丰富工程物资审计内容,强调事前审计和风险预警。工程物资审计的目的和核心:(1)控制工程成本,合理使用和管理建设资金,有效防范企业工程风险;(2)通过改善工程物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加速资本运行和施工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障企业价值战略的实现。IIA框架下工程物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发生转移和拓展,为此,本文将对现行的工程物资审计的关键环节进行重新分析,再相应的调整和设计工程物资审计表单。

二、IIA框架下工程物资审计的关键环节分析

工程物资审计是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物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等环节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价。在IIA框架下物资管理审计目标主要包括:审查和评价物资管理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物资计价真实性;物资的所有权;采购资料依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采购环节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在IIA框架下物资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方面为建设方提供物资,包括: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验收入库、保管及维护;各项采购费用及会计核算;物资领用、物资出售、废旧物资处理、盘盈盘亏等。另一方面为承建方供应物资,主要是审计是否符合甲乙双方之间的约定等。

在IIA框架下,对电网工程物资管理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应当重点监控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一)对工程物资计划的审计。主要包括:(1)工程物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对工程物资计划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审计;二是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审计。(2)工程物资需求状况审计。需要从供需预测、需求计划的编制、需求计划的初步审查、需求计划的批准、需求计划的汇总、需求计划的上报、需求计划的变更和紧急需求计划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审计。(3)设计任务书审计。主要从设计单位资质,设计依据、标准、规范、定额,设计的深度和质量,设备采购计划等方面进行审计,另外,还要对物资的供应商进行仔细审核。(4)工程物资采购项目概预算审计。主要审查工程物资项目概预算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规定,编制依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做到了限额设计,设计总概算是否控制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额内,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概算内,投资、概算、预算是否相互控制,有无高估冒算的问题。

(二)对工程物资采购的审计。主要包括:(1)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审计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审计监督。(2)对物料需求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关键控制点包括: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调查预测;计划目标;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3)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审计监督。包括对采购经办部门履职情况;供货方的生产状况、质量保证、供货能力、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年是否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账号、地址、运输、结算方式等各项内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标准,逐一进行审核。(4)对物资采购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审计。(5)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计。包括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审计,管理审计还应重视对合同履行违约纠纷处理的审计等。(6)对物资采购绩效的审计考核。

(三)对工程物资验收环节和保管环节的审计。(1)对工程物资的验收环节审计主要是审核物资材料价差和质量等是否真实。(2)对物资库存管理的审计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库存查询。

三、IIA框架下工程物资审计的表单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IIA框架下重新设计了工程物资审计的表单,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

1.邓健.浅谈电力工程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J].经济师,2011,(06):104.

2.楼秀君.电力工程审计要点和重点[J].农村电气化,2009,(09):13-14.

3.李丰延.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初探[J].新疆电力技术,2009,(03):66-68.

4.何瑾.浅析电网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0,(13):155-156.

第2篇

摘 要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工作精神,做好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精益管理和规范管控,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做好项目监督和审计,形成“有人操作,有人监督”,“有人干,有人看”的工作机制,确保管好、用好国家资金,保证投资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农网工程 审计 依法治企

依据省、市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跟踪审计的要求,采取掌握政策,强化沟通,查看资料,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以工程项目重点管理环节为线索,梳理以往的审计工作底稿,将风险预控、规范管理、建议执行、效果评价体现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注重工作规范和工作实效,逐步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三个安全”,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三项经得起”。

一、严格程序控制,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

(一)结合审计重点,制订审计方案

根据省市公司的审计方案,结合本公司实际,进一步明确农网改造升级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与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国网偃师市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方案》,报经公司领导审批行文。

(二)编制审计记录,力争审计留痕

审计人员紧扣审计方案,按照方案明确的审计程序项逐审查,把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和资金流向作为重点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包括投资计划执行、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建设施工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审计率、审结率达100%。五年来共出具审计记录89份,审计底稿73份。

(三)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建议

在审计底稿编制完毕后,汇总底稿中反映的问题提交主审,经主审审核合格后,撰写审计报告,同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提就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出具详实的审计意见,五年来,共提出审计建议73条。

(四)监督建议执行,落实审计成果

在整个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部转变了观念,不仅注重审计过程,而且注重审计结果的落实,结合各部门的书面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一一检查,确保审计整改率100%,充分发挥了审计的效益性、实效性。

二、强化重点环节审计,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一)批复计划的执行与变更审计

对投资计划进行审计是运用审计监督来控制投资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部首先全面掌握发改委批复下达的资金计划项目与里程碑计划,其次审查批复计划执行情况,计划变更须履行先审批后执行程序,无上级批复不得变更计划;

同时审查工程管理部门是否按基建程序编制各项工程的概预算及决算,是否按照上级批复的工程规模进行开工、竣工、验收等工作程序搞好管理,对手续不完备,施工措施不到位的工程坚决不允许开工。

(二)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审计

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所有的工程物资和非物资类的招投标,由省、市级采购,县级供电企业只上报需求计划,施工、监理和设计也有上级单位组织招投标,审计人员着重查看了是否存在虚报瞒报需求计划的现象发生。

(三)物资管理审计

物资管理是搞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以前审计时发现的“领用材料与工程结算材料数量不符现象”,在审计中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在结算审计中严格审查料单,同时按照拆除计划、回收单、实物三对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程退补料和废旧物资管理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违规领取工程物资,废旧物资下落不明的现象。

(四)资金和财务管理审计

通过深入学习《河南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重点审计了资金支出和财务决算的编制,发现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有关制度和办法执行,按照工程概算、工程进度、承建合同的规定拨付资金,并通过汇签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印鉴分人保管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的安全使用。但也存在工程成本归集、资产结转滞后,建议财务部按照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的要求,及时归集成本,结转资产,并按照规定计提折旧。

(五)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审计

工程资料作为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过程的重要依据和后期工程管理的前提,审计部按照《农网改造升级10KV及以下工程项目文件材料归档目录》,针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资料和归档方式,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照审计模板对工程资料新办法进行了统一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求资料整理人员,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数据整理、收集相关的档案资料,确保各工程资料完整规范。

(六)工程赔清费用管理审计

第3篇

随着电网投资逐年增加,为了规范管理、提升效益、防范风险,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索开展了电网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从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定义与定位、主要做法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工程;跟踪审计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对能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各电网企业加大了电网建设投资,2013-2015年分别达到3894亿元、4118亿元和4603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仍将保持高位。电网企业加强了电网项目工程审计工作,在规范管理、增收节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工程审计一般为事后审计,其所发现的问题大多既成事实,难以整改或整改成本大。笔者所在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电网项目特点,探索开展了电网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较好地审计成效。

1定义与定位

跟踪审计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均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但是,由于时间相对较短,理论界对跟踪审计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定义,相关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审计监督方面。笔者根据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定义如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对象实时开展的持续审计监督和及时有效反馈;审计范围可以是项目从前期、建设、后评估等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重点过程。它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将事后审计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在问题事项未发生或未产生严重后果前,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将事后补救为主改变为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为主,实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成本最小化、综合效益最大化。实践中跟踪审计的定位,应当遵循“独立监督、客观评价”的原则,实行监督与执行、服务分离,审计监督流程平行于项目管理流程,确保既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又能保持客观公正。一是跟踪审计流程与项目管理流程应处于平行位置,使审计信息流简洁明了、中间环节少,确保审计的时效性和有序性。二是应将参与项目管理和咨询服务的审计人员(机构)与开展跟踪审计的人员分离,保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三是跟踪审计业务与项目管理流程间的关联点是项目建设部门(单位);审计机构不应直接对其他参建单位指令,不打断正常的项目进程,确保项目建设部门(单位)对项目进程的主导性,避免“多头指挥”。四是应将微观跟踪审计与宏观跟踪审计相结合,审计流程的定位不局限于单一项目,可针对一类工程或某一管理行为,甚至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审计流程对于单一项目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具有举一反三的功能。

2主要做法

电网项目造价差异较大,大到以亿计的输变电项目,小到万元以下的修理和配网项目;而在数量上又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即造价大的项目数量少、造价小的项目数量多。同时,电网企业审计人员编制相对较少,但是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如东部某省级电网企业本部及所属单位审计人员共175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与电网投资总额相比,人员相对较少。因此,跟踪审计必须依据项目特点和审计资源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审计效果。

2.1审计资源

电网项目的跟踪审计资源安排适合“以内部审计为主导、多种资源互为补充”,即:同级部门之间协同横向协同监督、上下级单位之间纵向联动监督、内外部审计资源统筹使用。一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审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审前准备及审计方案研讨,避免了方案实施中的无效工作,增加职能部门急需了解的事项,改变以往“审”与“被审”的对立关系,为共同开展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和协同监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职能部门自觉自我监督并及时自查自纠专业管理的偏差。二是按照审计资源分布和管理权限,明确各层级审计分工;上级审计部门分项目类型建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下级单位依据自身特点细化审计实施方案,上级审计部门应做好对下级审计部门的督导检查。三是通过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选择部分优秀社会中介机构作为自有审计资源的有益补充,可以将部分审计业务进行委托,也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择优聘请资深注册造价师和注册会计师,以外部专家的身份加入审计组,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程造价等事项审计,提升内部审计专业化水平。

2.2审计方式

一是要根据项目特点和管理需求设置跟踪审计模式。对于重点项目,可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对于一般项目,可采用关键节点跟踪审计模式。二是关键节点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采用关键节点跟踪审计模式的项目,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将关键节点划分为必选关键节点和可选关键节点。所有工程项目必须经过对必选关键节点的跟踪审计,体现出“全覆盖”的目标;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项目特点和以往发现的问题,自行选取其他关键节点,使跟踪审计目标更明确、大幅提高审计资源利用率,同时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概念得到较为灵活的应用。三是要碎片化审计方案,增强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各流程的关键节点,制定出各关键节点跟踪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采用这种碎片化的各关键节点的具体实施方案统一跟踪审计工作标准和内容,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机构)的指导,提高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跟踪的关键节点快速的组合跟踪审计的审计方案,便于提高跟踪审计效率。四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提高审计效率。当前,建设单位广泛上线了ERP、建设流程管控以及建设现场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跟踪审计时应熟悉和运用这些信息化工具,建立数据模型实时进行数据比对,全面、深入、快捷的发现问题。

2.3审计重点

审计署京沪高铁跟踪审计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公告,提出当前建设领域一些较为严重的共性问题,结合电网项目特点,应将建设程序、资金管理、工程质量、招投标等作为审计监督重点。一是沿着资金流向,跟踪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征地费、青苗赔偿、进度款等资金支付环节,设置前置审计流程,事前审计;对审计权限内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成本支出进行延伸审计,防范“小金库”和资产损失。二是沿着基建程序,跟踪投资控制情况。按照里程碑进度,重点审计开工、重要节点验收等事项,确保程序合法、计量准确;重点关注招标程序、变更、签证、涉及价款的工作联系单等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三是沿着质量形成过程,跟踪质量控制系统运行情况。重点审计施工图纸的规范性、建设和监理单位履职情况,促进参建单位强化质量基础管控;重点关注施工分包管理,减少转包和违规分包行为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四是沿着物资交接过程,跟踪物资实物出入库情况。重点关注甲供物资(特别甲供材料)的采购量、入账量和实际使用量的差异,跟踪结余物资、废旧物资的退库管理。

2.4成果运用

跟踪审计报告要体现跟踪审计的特点,第一是要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时督促整改;也要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综合性分析,将问题整改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建立防范风险产生的长效机制。一是审计成果运用也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体现及时性。在事前,审计要结合建设环境和内外部审计在建设领域其他项目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审计对象提示风险,督促其在制定工程实施方案时考虑可能产生的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在事中,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失误,做到“边实施,边审计,边整改”;在事后,及时进行评估补救,确保不出现重大问题。二是要将问题整改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对重大问题、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立足顶层设计,从制度、流程查找不足,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其整改与完善,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防止老问题反复、新问题滋生。三是要定期形成发出“综合报告”和“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将项目管理主体履职情况的总体评价、发展趋势以及涉及领导层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报告领导层、服务科学决策。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审计要通过各类媒体、会议、培训等平台,宣传监管形势和管理要求,剖析典型案例,提示风险事项,传输依法治企理念,培育合规文化。

3风险控制审计风险

伴随着所有的审计业务,面对跟踪审计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审计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3.1跟踪审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鲜有成熟的跟踪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方式、方法、工作定位以及审计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均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广泛实践并总结固化成果,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准则,保障跟踪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3.2审计人员素质还需要提升。电网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多数项目在野外、现场突发事件多,跟踪审计的实时参与,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4结束语

开展电网项目跟踪审计非常必要,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不过,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现阶段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一强三优”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积极构建“三集五大”科学管控体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优化了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持续加大依法从严治企力度,不断健全风险管理常态化机制,积极推进制度体系和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这些现象,归纳起来,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相关,一是内部控制权责分配有待细化,内控文化意识培育和专业队伍培养亟需加强;二是尚未完全实现以部门为对象转化为以业务为对象,以条块为手段转化为以流程为手段,禁止性规定转化为规范性规定,体系化的内部控制标准有待完善;三是信息沟通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缺少统一的内控信息化工作平台,业务系统中尚未完全固化高关键控制点和控制要求;四是缺少体系化的内控评价规范,尚未建立内控执行责任机制和评价改进机制。

二、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途径

(一)内部环境建设。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机构。在省公司层面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建设实施工作。在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成立具体工作的内控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日常组织与协调工作。在内控办公室成立各专业项目管理组,由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专职和咨询顾问组成,负责内控建设的指导、实施、监督工作。第二,制定统一的岗位授权规范。梳理分析各项业务内容、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工作职责,理清内控权限分配,制定统一的岗位授权规范。第三,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意识。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加强内控文化传播、落地和评价,增强干部员工自觉落实内控措施、主动监督内控执行的意识,为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提供强大动力。第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内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内控专业人才选拔机制,完善内控专业队伍培训体系,实现人员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建立一支风险意识强、专业素养高、业务水平精的内控专业化队伍。

(二)风险评估建设。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为基准,覆盖经营类和管控类业务,开展风险信息的收集,辨识与电力交易、物资、营销、工程、投资等经营类业务相关的风险,以及与预算、资金、资产、股权投资、合同、信息化管理等管控类业务相关的风险,细化各业务风险列表,明确风险责任部门,提出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建立公司规范统一的风险信息库。认真制定公司风险评估规范,结合公司风险评估工作需求,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库,理清工作界面,细化落实岗位责任,优化工作流程。

(三)控制活动建设。第一,制定流程控制规范。对照标准业务流程框架,梳理公司经营类和管控类业务,细化公司业务流程框架;按业务开展全流程梳理,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实施业务端到端的全流程管理,跨部门流程通过明确部门之间的管理界面及职责,实现横向分段管理;依据标准,编制公司流程控制规范,明确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责任以及相关控制文档要求。

第二,强化应用控制措施。依据流程控制规范,将控制措施与业务管理实现有效融合,强化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全面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财务控制和绩效评价,促进业务规范化运作,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完善制度(标准)规范。结合公司经营业务流程架构和控制要求,查找现行制度(标准)的有效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叠、缺失等缺陷,对各项制度(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与整合,构建与业务流程相配套的公司“一本制度”,确保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控制要求相统一。

(四)信息与沟通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内控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年度风险管理报告与内控评价报告制度,定期按要求报送风险管理报告和内控评价报告。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重大事项报告范围、程序和责任考核等内容。另一方面,积极推动ERP信息系统的全面、深化应用工作,上线应用具备信息在线收集,风险在线评估、重大风险自动预警、内控自动测试等功能的风险内控信息系统,实现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监督改进、内控测试、缺陷整改等风险内控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五)内部监督建设。第一,制定执行评价规范。根据有效性、完整性、合理性原则,制定公司内控执行评价规范,明确缺陷标准、检查方法、检查程序、抽样规则、责任追究、整改程序等内容,组织开展各专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抽样测试工作。

第二,建立内控执行责任机制。建立内控执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内部控制“第一责任人”。分解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到部门、到专业,明确专业部门的内控职责,细化内部控制责任到岗位,明确员工个人的内控职责,建立全员参与、各司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责任体系。建立内控执行考核制度,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纳入年度企业(部门)负责人业绩考核和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与干部员工履职评估结果挂钩。建立内部控制岗位考核制度,将内部控制责任与个人岗位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同时还要建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追究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追究。

第三,建立内控评价持续改进机制。定期组织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单位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在内部控制自评的基础上,对下属单位开展评价检查工作,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检查意见,跟踪督导加强缺陷整改。总结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情况,建立内部控制案例库,评估筛选内部控制工作创新与亮点,形成公司管理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

第5篇

【关键词】 投资建设一体化 审计 监督

一、立项背景

近年来,Z供电公司的项目投资实行“归口管理,专业负责”原则,由各专业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主管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项目立项针对性不强、设计不深、物资管理分散、项目进展情况不能及时掌控等弊端。公司为进一步加强投资建设管理,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风险的最小化,实施市公司层面投资一体化管理模式,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结算、统一转资”原则,将基建、配网、农网、信通等各类电网项目进行集中管理,解决项目需求多头和管理多头问题。为保证实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后各项投资能及时、有效完成,必须对投资建设一体化管控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实行“安全质量、财务、审计、纪检、运营监测”五大监督。

在此背景下,Z供电公司决定开展投资建设一体化审计调查,希望通过审计监督检查,督促公司建立“问题―研判―立项―设计―实施―验收―评估”的管理流程。全面深化问题管理,全口径收集电网设备性、结构性和发展性问题,确保项目储备达到施工图深度,一流配网办统一实施,实施过程中全面融入“安全质量、审计、财务、纪检、运营监测”五个监督,确保投资行为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项目完成后,对照立项问题需求,组织项目后评估,形成项目科学闭环管理。

二、审计监督重点和方法

第一,监督检查审计对象在投资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网省公司以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保证公司投资建设工作合法合规有序进行。第二,监督检查审计对象在投资建设的问题管理、项目储备和计划管控过程中问题上报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储备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现场实际建设进度、财务结算完成情况等方面。第三,监督检查审计对象在投资建设过程中执行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和岗位规范方面履职情况,着力发现薄弱环节,纠正行为偏差,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规范。具体审计重点及内容,如表1所示。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果

1、储备项目缺乏项目评审过程记录和评审结果

按照《Z供电公司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经济技术研究所应会同项目提出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开展“已收集待储备”全口径项目的评审工作,并按季度将评审意见和项目清单提交公司发展策划部审核并行文纳入公司储备库,本次检查未见相关评审意见及发文。

2、储备项目规划与地方政府规划不同步

检查公司开展的2015年度配网项目储备情况,重点跟踪了项目地点为新区的135个项目,发现项目实施阶段因“配网规划等待政府批准”原因导致项目停滞的有70个,占新区项目总数的51.85%。

3、各类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未进行跟踪和全口径分析

检查发现,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仅对配网、农网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资金计划)实施平衡、编制、审核和进度计划分析等工作,其他类别项目仍未纳入其管理范畴。

4、项目立项内容与实际实施内容不一致

公司部分配网成本性项目计划与实际完成项目名称、内容有偏差,配网成本性项目储备不足,立项时无预算,临时编制项目资金计划上报,虽最终项目得以实施,但是造成计划项目和实际项目的不一致。

5、储备深度不足导致项目节余资金过大

抽查发现公司个别配网项目设计深度不足,造成计划投资、设计预算、实际投资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项目节余资金占计划投资额的比例超过50%。

6、需求计划填报方式存在缺陷

配网项目需求计划主要来源于配网项目问题库。现阶段配电运检室采用班组按月度填写配网缺陷表,并以此基础形成配网问题库。经测试,这种模式存在缺陷反映不及时、后期跟踪困难的问题。

7、监理费支付依据不充分

检查公司部分配网项目竣工归档资料,普遍未见监理日志、监理报告等证明监理单位履行监理职责的相关资料。

8、结余物资实物退库不及时

检查发现公司部分配网成本性增补项目,发现此类项目由于年底财务关账原因结余物资均未能够及时退库。

9、废旧材料管理不规范

检查废旧物资退库情况,发现部分单位存在废旧物资管理不规范现象。一是退库物资种类不全,废旧电杆等物资均未回收;二是废旧物资回收率偏低,部分项目导线回收率低于40%。

10、外协单位准入把关不严

针对2015年入围的426家潜在供应商、外协外包单位开展行贿犯罪档案记录进行查询,发现有1家潜在合格分包单位的一名员工在2015年6月因行贿罪被追责,根据规定,公司取消其投标资格,并列入禁止入围单位黑名单。

四、审计成效

1、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公司通过审计调查,加大了项目初步设计深度,避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频繁变更,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加强项目物资管理,提高了项目物资的供应效率,避免了因物资供应导致的项目延误。通过加大外协单位管理,对违规或不能正常履约的外协单位按照有关条款扣除相应款项。以上管理措施共避免了经济损失18.65万元,节约资金1679.6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4.46万元,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

2、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通过审计调查,Z公司加深了对投资建设一体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完善了项目立项、需求管理、审查管理、实施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新建了《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施工作业现场“六到位”管理办法》、《现场可视化管控系统应用管理规定》等7项规章制度,废止制度14项,建立了“问题―研判―立项―设计―实施―验收―评估”的管理流程,制定了包含36项指标的投资一体化指标体系,其中22项关键性指标、14项支撑性指标。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公司项目投资行为更规范、有效。

3、避免投资廉政风险

通过开展投资建设一体化审计调查,公司对项目物资管理和外协单位管理的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整改措施。建立了项目未使用物资管理平台,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物资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同时为避免外协单位管理中的管理漏洞,规避管理风险,公司加强对外协单位的资格审查,在日常管理中采用动态管理和评估,由物资供应中心组织各相关部门,从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现场管理、造价控制、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作为下一阶段选用的依据。根据评价评级结果,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促使其提高履约能力和服务水平。

4、提高项目社会效益

开展审计调查后公司项目投资更加规范。通过加深项目初步设计深度,同时结合现场勘查,公司的投资项目进度得到有效保障,施工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由于一体化管控的实施,公司各类项目得到统筹考虑,停电管理更加有序,1―10月份,Z地区配网线路停电次数同比下降34.2%,停电投诉量下降了51.6%,停电舆情减少了45.4%,社会反响良好,较好地保证了优质高效供电。

五、审计启示

第一,投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管理部门应强化项目储备深度的研究工作,按照项目实际情况上报需求,确保项目实施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审核工作,严格按照批复文件实施项目,项目间不得调剂使用资金。第二,公司发展策划部及经济技术研究所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各类资本性、成本性项目的管理,突出问题管理、项目储备和计划管控,强化项目投资管理的统一性,扎口项目需求审核,强调各类投资的针对性、有效性,为公司电网发展、电能质量、客户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三,项目实施部门应确保项目实际情况与立项相符,项目实施过程规范,确保项目受控、在控,最终发挥效益,带动整个管理链水平的提升。

第6篇

找准作力点:“三大培训”聚沙成塔

2013年5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全员培训工作,用三年的时间(2013-2015年),从三个不同层面、三个不同方式、三个不同主体分层次、有侧重、重差异地推进“三大培训”工作,以点带多、以多带面,促进全员培训和全员素质提升。

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

按照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实施大规模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简称: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简称:专业培训)和骨干人才培养(简称:骨干培养),即“三大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增强培训针对性。技能培训突出对主业一线人员、“双技能”人员、转岗人员“会干活”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备安全知识、常用理论、业务常识、工作技能、系统操作等知识;专业培训突出对各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了解掌握的国网公司、公司专业工作会精神及专业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理论、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计划、业务流程、系统操作、工具方法等知识;骨干培养突出对骨干人员高精尖技术技能“会引领”能力的培训,包括系统的专业技术、业务技能、大型工作组织、疑难问题处理及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技术技能。

三个不同的培训组织方式

技能培训,落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采取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方式,以培训、普考、年检、复测的形式,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和岗位胜任能力考评。专业培训,采取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方式,以专业培训、工作指导、任务完成等方式组织实岗实训,由专业教研室按照“主岗位职责认证”的原则,梳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内部资格考评认证专业,分年度、分专业组织内部认证培训和考评认证。骨干培养,采取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委托培养方式,以知识强化、跟班学习、实岗实作、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主要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带电作业、直流专业骨干;委托客服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委托南岸、江北、市区供电公司培养带电作业专业骨干;委托经研院培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骨干;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三个不同的培训实施主体

对技能培训,基层单位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专业教研室是指导平台。对专业培训,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组织平台。对骨干培养,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支撑实施单位是培养平台,培训中心是保障平台。

把握作力正方向:“三大保障”同向合力

为有序、顺利实施全员培训工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资源保障体系“三大保障”,在人员与责任落实、建章立制、资源调配上给予全方位支撑。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和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在公司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分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员培训领导小组,设置由人资部牵头、专业部门和培训中心(培训分中心)参与的全员培训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专业分管领导任主任、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人资部相关负责人任委员的公司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考评鉴定工作。

成立专业教研室。按照“抓业务必须同时抓培训”的原则,突出专业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以国网公司网络大学重庆分院建设为契机,依托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3个专业部门主体,成立了电网运行、电网检修、电力营销、工程建设、科信、安保、领导力、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发展规划、行政党群12个教研室。其中,电力营销、财务审计、行政党群教研室按专业进一步细分,下设营销、交易、财务、审计、监察、行政、经法、后勤、运营监测、政工、对外联络、工会、企协、离退休14个专业教研组,构建起覆盖公司全部专业部门、全部专业的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网络。公司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分管负责人、培训中心分管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专业部门专业处长及专责、培训中心及部分单位专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教研组)成员,具体负责专业教研室的规划建设和常态运作。

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全员培训组织管理关系和工作流程,厘清公司人资部、专业部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在全员培训中的职责界面,建立了“人资牵头、专业主导、培训中心支撑,各单位共同履责”的全员培训主体责任体系。公司人资部是全员培训的总体牵头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员培训总体方案编制、机制建设、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和重要信息。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的主体责任部门,主导各专业培训的计划编定、组织管理、资源建设等工作,负责编制全员培训各专业年度计划、年检(复测)方案、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评认证方案,明确培训、考试方式和考评标准,并牵头开展专业培训和考评。培训中心是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单位,主要负责搭建并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牵头督导各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工作质量,协助专业教研室(教研组)进行教学管理。各单位是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和组织实施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开展本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认证。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定期跟踪、分析及通报机制。建立月度信息报送机制,以两级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为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月收集各专业教研室和各单位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实时掌握各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具体状况。建立季度专业教研室工作会和年度片区工作会机制,定期掌握两级培训工作阶段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找出并落实下阶段培训工作的改进思路、方法和举措。建立定期督导和通报机制,根据各单位报送的月度培训计划,以“不事先告之地点、时间”的方式深入各单位培训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培训和考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限时整改,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实时给予预警,并在公司月度例会、季度例会上进行通报。

完善制度管控体系。相继出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中心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工作先进评比管理办法》等“四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培训主体责任、工作流程、考评内容及方式、结果运用,规范全员培训工作开展。印发《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完善专兼职培训师遴选、培训、使用、奖惩体系建设,明确兼职培训师的选聘、使用、调配的流程、范围及待遇、考核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企业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项”机制,加强对全员培训工作成效的激励约束。

建立健全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培训大中心。积极搭建集公司、片区、单位、班组培训平台为一体的培训大中心。公司层面,加快技能培训新基地建设,把带电作业、仿真运行、故障检测和典型专业设施场所纳入培训中心统一管理,建设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培训重点的西彭实训基地,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缓解培训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依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成立电气试验、变电检修、营销、调控、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等6个骨干培养工作站,为骨干培养创造特殊的培训环境。片区层面,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供区分布现状,新建市区、江北、永川、长寿、万州五个片区培训分中心,将片区培训分中心作为培训中心培训业务的延伸,行政上接受所在供电单位管辖,业务上接受培训中心管理,为片区各单位技能培训搭建了“随时就近、灵活便利”的公司级培训平台。基层单位层面,在32个供电单位和检修分公司组建班组实训角,为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搭建现场培训平台。

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将近5年退休和在职的本部专业处长及以上专业管理人员、各级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基层单位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核心骨干,纳入公司专兼职培训师遴选范围,通常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加强初、中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着重培训兼职培训师在选课、备课、讲课、表达等各环节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提升兼职培训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加强兼职培训师的激励约束,将兼职培训年度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纳入本人年度绩效考核。完善兼职培训师激励发展机制,将担任兼职培训师作为公司各级优秀人才和专家评定的优先条件。2013年,聘请专兼职培训师526人,其中19名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专业教研室34个重点培训项目开发负责人,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亲自授课,3名兼职培训师因表现优秀被提拔至高层次岗位或领导岗位,有效激励了兼职培训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加快构建内部培训市场。借鉴“市场化”理念,以培训计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内部模拟市场”方式,发挥市场在培训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开展“就地平衡、区域平衡和系统平衡”三级培训资源调配,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依托部分单位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成立市区供电公司安全风险实训分基地、检修分公司变电运检实训分基地、电科院电气试验实训分基地、信通分公司信息通信实训分基地等四个专业实训分基地和云阳县、武隆县供电公司两个专业实训场,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建立片区培训分中心管理流程,明确集中培训、委托培训两类片区培训项目计划的储备、立项、实施、评价的流程及主体责任,确定培训费、教师酬金、交通费、住宿费的取费标准和原则依据,进一步开拓内部培训市场,做实片区培训分中心。

增大作力大小:“三大评价”驱动最佳成效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推进培训效果考评、质量抽检和结果应用,以考评促进培训效果,以抽检促进培训质量,以应用促进培训结果,形成以“考评、抽检、运用”为一体的“三大评价”驱动力,促进全员主动参与培训、自觉在岗履职。

规范培训效果考评

对技能培训,主要由各单位进行自主考评,至少包括应知笔试考试、应会实作考试两部分内容,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鼓励部分单位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业务评判内容。考虑个体差异,对无法进行应知笔试考试的员工,允许采取口试等方式进行应知考试。

对专业培训,主要采取笔试考试和工作业务评判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专业教研室(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作、答辩、撰写报告等考评方式。笔试考试,包括培训后笔试、竞赛调考笔试、认证笔试等多种形式。工作业务评判,包括工作及时性、资料完整性、管理规范性等日常工作评判和对标结果、竞赛调考排名等年度业绩评判。

对骨干培养,主要采取笔试、实作、答辩、工作业务评判四种方式进行考评,四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视为考评合格。笔试和实作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的应知、应会能力,可由多次笔试和实作组成。答辩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组织大型工作、处理疑难问题和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工作业务评判,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在承担急难任务、技术攻关、事故处理、技艺传授、师带徒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由本人提交申请,经所在班组、车间(业务支撑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逐级审核确定。

加强培训质量抽检

开展主要生产技能业务年检、复测,由公司对基层单位自主考评合格人员进行抽检,促进自主培训质量提高。公司抽检包括应知考试、应会考试两部分内容,抽检成绩分别达到及格标准才视作抽检合格。抽检及格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公司抽检的单位范围包括32家供电单位和部分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其中,年检抽检人员从各单位自主考评合格的人员中抽取,复测抽检人员从各单位上年度自主考评合格且未参加公司年检抽检的人员中抽取。

加强培训结果运用

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生产技改;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1 做好设备状态评价工作

1.1 对设备进行巡视、例行试验

由设备班组将设备的隐患、缺陷信息上报业务部相关专业的专责,严重、危机缺陷需附照片。业务部相关专业的专责负责对缺陷、隐患的严重性、准确性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查勘。班组技术员将缺陷信息录入PMS系统。

1.2 根据状态评价导则

班组技术员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按设备状态评价要求在PMS系统中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各级状态评价专责负责对评价结果、状态量、劣化程度评价进行审核,各级生产技改大修专责根据技改大修原则负责对设备改造及大修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2 建立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立项分级管理

2.1 项目立项管理是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状态检修专责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制定年度状态检修计划;生产技改大修专责根据年度状态检修计划,确立年度生产技改大修项目。

2.2 为了优化立项管理,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建立完善实用的项目储备库,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分级管理体系:一是实施供电所、县公司、市公司三级储备项目。供电所、县公司、市公司均根据维护的设备范围,分别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各级储备均由设备主人根据状态评价、隐患排查、反措等要求提出对设备的改造、大修要求,使项目的立项能够最贴近设备的实际需要。二是实施重点项目和备选项目分级安排。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重点项目予以下达,备选项目暂不下达,根据各单位的总体完成情况予以调节安排下达,避免项目发生遗漏,防止资金安排不平衡。

2.3 在项目立项阶段,做到“四落实”:费用估算、主设备(材料)采购来源、施工方案(含具备施工资质的队伍)、工程量,并进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3 依法进行招标活动

3.1 物资材料专责根据项目施工计划或项目设计说明书,将所需的设备、材料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申报,进行国网、省网批次物资集中招标采购。中标后,以中标通知书为依据,经运检部、物资供应中心、项目实施部门、中标单位等四家协商,敲定合同签订计划和设备到货计划。每月对合同签订率、设备到货率进行考核,资金支付方面,则按已经签订的合同金额支付率进行考核。在设备、材料到货后,物资材料专责和材料员一起对设备、材料验收,进行相应的收货测试,以保证施工使用的设备、材料质量合格,规格相符,数量齐备。

3.2 根据国网公司发包管理规定,确定发包业务范围,依法进行外委业务的招标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招标价控制体系。每一个项目在招标前必须按定额根据计划工程量编制项目预算,预算经项目主管部门核实工程量、审计部门审计取费情况、财务部门核实计划资金落实情况后,审定的预算价作为招标控制价。二是建立科学的施工承包商管理体系。每年由市公司运检部、审计部、财务部、安监部根据投标单位的资质实力和以往业绩共同推荐每年的合格施工承包商。每次项目完工后对施工承包商的履约能力、现场安全管理能力进行分析考评,建立科学完整的施工承包商管理体系。

4 强化合同、资金管理

4.1 合同管理

4.1.1 要注重合同的静态管理,更要注重合同的动态管理;实行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有效的动态管理。

4.1.2 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合同签订时要有预见性;做好对合同文本的分析、鉴定及必要的补充条款,符合标准合同的要求,合同所列内容表达要清楚,避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为缺少某些重要的条款、缺陷和漏洞、双方对条款的理解有差异以及合同风险预估不足等问题而发生争执扯皮。

4.1.3 合同双方要认真执行合同,不要随意修改合同,或在合同谈判时随意改变原招、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4.2 资金管理

4.2.1 为提高生产技改大修项目预算的准确性,生产技改大修预算实施二次预算管理,第一次是在项目立项时,根据计划工程量和同期的设备材料价格根据国网公司《2010版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编制技改大修项目预算。第二次是在设备材料招标后,技改大修专责根据设备材料价格修编技改大修项目预算,同时根据最终下达的金额,对工程量再次进行调整。

4.2.2 生产技改大修项目预算,应控制在批准的资金额度内;应按单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编制并建立明细账。

4.2.3 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在拟订生产技改大修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的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避免项目及内容变化较大,出现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竣工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4.2.4 开、竣工报告、结算书、资产清单是办理项目借款、报账的重要依据,财务没有得到开竣工报告、结算书,不能办理有关借款、报账、转账等手续。

5 优化项目实施计划

5.1 优化组合方式,通过组合对基建建设、停电检修、定检预试、运行维护、缺陷处理和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实施优化方式,提高设备设施可靠性、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公司经营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5.2 供电所、县公司、市公司的项目分别由本级专责根据生产技改大修决策建议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统计出相应的工作量。如市检修公司业务部相关专业专责根据技改大修决策建议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统计出相应的工作量,经市公司运检部审核后实施,大型改造方案报省公司批准后实施;供电所的项目实施方案由供电所编制、县公司审核后实施,整站(线)改造报市公司批准后实施。

6 加强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实施管理

6.1 各项目实施单位在施工前组织对施工方的施工三措、工作票,质量控制卡进行审查,确认施工方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恰当,人员是否充足,作业流程是否规范。

6.2 加强对施工承包单位的全过程管理,绝不允许“以包代管”。

6.3 对施工方所使用的工器具进行检查,保证带入施工现场的工器具试验合格;派出安全质量监督员,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跟班验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对施工复杂、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提供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现场安全、质量合格。

6.4 严格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实行质量负责制,确保每项工序安装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并做好相应的现场记录;进入隐蔽工程施工或重要设备安装调试时,必须提前通知安生部组织现场监督或验收。

6.5 加强项目废旧物资回收。在项目实施前,实施单位提前将产生的废旧物资报送至废旧物资回收专责审核,确定是否有回收价值,制定回收方案。对所有废旧物资的去向进行登记。

7 项目完成,资料归档

7.1 施工单位提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分别确认竣工验收具备的条件,然后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运行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后,由验收组确定结论,并及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以便准备投产运行。

7.2 工程竣工验收后,班组技术员对设备重新进行状态评价,并同步修改检修决策建议。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将施工图纸进行整理归档,对施工队工作量签证,完成生产技改大修项目施工结算,提供技改项目的资产移交清册,修改PMS台帐,并通知财务部对设备进行转资。

7.3 工程档案是项目的永久性技术文件,是建设单位使用、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也是对项目进行复查的依据。项目竣工后,项目经理必须按规定向建设单位移交档案资料。移交的工程档案和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有代表性,能如实反映工程和施工中的情况。

7.4 整个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并办理了工程结算后,建设单位财务部组织编制工程决算。

8 有效开展生产技改大修项目效能监察工作

8.1 抓认识,加强学习,提高对效能监察重要性的认识。

8.2 抓策划,精心制订工作方案,按照工作程序,实施有效监察;抓落实,强化管理人员履职意识,逐级落实工作责任。

8.3 抓整改,进一步完善全过程闭环管理,提高生产技改大修资金完成率和项目完成率,加强对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各个环节的监控,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8.4 通过生产技改大修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监督,使各部门进一步规范从项目立项、项目招标、项目执行、工程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合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要求,各部门的生产技改大修工作无论从资料归档到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效能监察既定的目标。